1957年12月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对凶手的考察
  庄农
徐懋庸说自己是不怕牺牲的“勇士”,“社会阴暗”的“扫除者”,“真理”的代表,“正义”的化身,总之,是“伟大”极了。然而事实却证明,他只不过是一个作恶多端的凶手,所谓“拚得一身剐”者,原是想把共产党“拉下马”来的。
要罪证多得很。他自己列出的就有八大“罪状”,算得上铁案如山了。有一项叫作“恶毒攻击高级干部、领导干部”。只是这一项的事例,也便数不清。半年多中的近百篇杂文,一半以上,都干的是这勾当。至于,“蝉噪居漫笔”、“武器、刑具和道具”、“大场面的墙”、
“百家争鸣的逆风”以及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有关所谓“民主”的那一套杂文,只不过是罪证中较显著的,绝不是全部。
徐懋庸攻击“高级干部”的手段有多种多样:漫骂有之,诬蔑有之,挖苦、丑化、暗箭中伤、含血喷人不一而足,而且种种又无所不用其极。结果,在徐懋庸的笔下,那些“八级高干”、“九级高干”、“省委书记”、“部长级领导”、“一个高级领导”和“一个更高级的领导”等等,竟是连一个像样的都没有。他们或者被辱骂为“顺从主子而又制服主子”的“奴才”;或者被挖苦为不学无术只是靠了“秘本”向人兜售“灵丹妙药”的江湖骗子;或者被丑化为“昏庸”“多忌”“怯懦”“心胸狭隘”“色厉内荏”的脓包样的统治者,是“一挤就垮”的。既然这些“高干”如此不济,原是没有什么可怕的了。但徐懋庸却偏偏又说他们可怕的很:是“捕鼠的猫”、“捕蝉的螳螂”。总之是坏透了,古往今来,世界上从来也没有这样肮脏过、混乱过、黑暗过。倘不由徐懋庸之流的“扫除者”们出来彻底“扫除”一番,是毫无别的办法可想,世界将要永无天日的了。这是多么恶毒的诬蔑!
然而,人民却不耐烦再听徐懋庸之流喋喋不休,在他们眼里,是非、功过、善恶、丑美、真伪样样都是分明的,并非徐懋庸之流的花言巧语所能迷惑,终于忍无可忍,亲自动手来“扫除”他们了。挥手之间,把徐懋庸之流的社会渣滓、垃圾、蛆虫们,便都扫集起来(其实,也不过只是一小撮),堆在墙角下。这一来,现了原形,那些兴妖作怪、为非作歹的所谓“勇士”者流,其实不过是可鄙而又可笑的丑角罢了。
然而,他却又要为自己辩解。说是不能把凶手只看作是凶手,还要由“研究人的专家”,去考察一下促使他们犯罪的经过才行。因为据他说也许“会发现这个人曾经因为犯了轻微的罪过而受到过分严厉的惩罚,这使得他仇恨社会制度,这引起他的反抗……”。(3月15日人民日报八版回春:“简单与复杂”)
这是凶手的不打自招、又是凶手的狡辩。
于是,我们来考察这个凶手的犯罪经过。
正是徐懋庸“做八品文官,在一个小的范围里当权”的时候,他利用这“权”任性地破坏党的关于知识分子的政策。党于是对这个身为共产党员的“文官”检查、批评、教育了一番,并且给了行政撤职和党内警告的处分。然后,又调他到另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去,还是“做的文官”,仍然还“当权”,可算是待之不薄了。然而他却“怨毒入骨”,立志“报仇”。这次是利用“权”来组织小集团,公然地干起了反党活动。党于是再来教育他,给以留党察看的处分,但仍留在党内加以挽救,而且送他到科学院去作研究工作,这不能说不算仁至义尽了,但他却利用着“心有常闲”的时间,更集中的大量的作起反党活动来,半年之中向党投射出了近百篇、二十多万字的毒箭。而且还宣称:要“破釜沉舟”、或者是你“下台”,或者是我“消亡”,总之,是“不共戴天”“势不两立”的了。
其实,所谓对“惩罚的报复”,也不过是一种掩饰本来面目的幌子。我们可以考察出这凶手的更深的根底来。
据徐懋庸说,他“希望党的生活、国家生活方面”能够按照他的主意“有所改造”。比如说改造成这个样子:对叛徒要尊敬,对凶手要同情,把剥削应看作善良、美德,对夺取政权者要“谦让”,马克思主义应该取消,即使不取消起码也要“剜去阶级性”,无产阶级专政要废除,现在的领导统统要下台,对所有人不分阶级一律平等一视同仁等等。
据说,他原想对党进行和平改造的,然而他又知道,“不经过斗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都是“不肯自行消亡的”。于是便大力发动:“不要怕不民主”,“不能等他们自动放手”,要用“杀身成仁的精神斗争”,而且要集中攻击“高级干部”(因为他们都是共产党的骨干),他们是“一挤就垮”的,并没有什么可怕。他向那些还怯于公然反党的人大喊“随我来”,充当了反党的急先锋。
然而,雄谋成虚话,凶手就擒了。而且终于开始说了一些实话。大意是说:为了达到攻击高级干部的目的,材料并非事实,有些是幻想、牵强附会、歪曲、夸大,而且是东拉西扯,在几篇文章中写了又写不嫌重复,手段是卑鄙之至的(摘自徐懋庸检讨材料)。
我们的考察,加上这自我的招供,证明了:徐懋庸“是一个凶手”,“仅仅如此而已”。


第8版()
专栏:

  在前哨阵地上的十分钟
志愿军某部 喻一挺
“好!再来一次!”一位上校和一位少校正在比赛握力。第一次上校失败了,同志们在替自己的首长助威。于是,上校同志又握住了少校的手,又重新比赛起来了,眼看着上校的手吃不住劲了,但只见他一咬牙,抵住啦!同志们都在欢笑着、喊着看这场紧张的握力比赛,这位上校,是我们的副部长,他头发都快苍白了,但挺直的腰干,显示着这位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战士的特有的军人风度,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始终给人以和蔼可亲的感觉,不管是军官或士兵都愿意和他接近,愿意和他说几句话。
“不行!再来一次!”这是同志们在上校第二次比赛失败后的有力的支援的呼声。这使上校同志又抖擞起精神,要和少校同志作第三次比赛。于是,两只有力的手又紧紧的握在一起了。你也许以为这位连胜两次的少校同志是一位年青力壮的小伙子吧?不是的,这也是一位老战士,他入伍已经二十四年了!长期的地下斗争生涯和紧张的革命战争生活使他的面貌和他那四十二岁的年龄很不相称,满脸皱纹,头发都开始脱落了。猛一看,少校的年龄甚至不会比上校小。
上校终于第三次失败了。他喘着气,笑着说:“要不是少了一根骨头,说不定我还可以连中三元呢!”他一面说着,一面卷起右手的衣袖,在这一刹那,出现在同志们眼前的是上校同志右手肘下那一块凹进去的四周起皱的巨大的伤疤!在这一分钟里,上校同志那缺少了一根骨头的右臂把同志们带进了那战斗的白天和黑夜,没有一个人说话了。
不知是那一个调皮鬼,也许是为了打破这难受的沉默吧?对首长说:“部长同志你右手不行用左手来比吧!”上校同志笑着对他说:“左手也不行啊!”说着,他卷起了左手的衣袖,指着肘说:“你看,这也不完全啊!”不是吗?关节已经有半个没有了!
这个小小的生活片断,发生在1957年11月1日下午大会休息的十分钟里,地点是在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的前哨阵地上。


第8版()
专栏:

  下乡去!上山去!
屠岸下乡去!上山去!——响应党的号召:叫只会拿笔杆的手去插秧扶犁握锄操镰刀!叫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去晒晒太阳,洗洗澡,把个人主义的毒菌统统晒死,把自私自利的污垢兜底洗掉!下乡去!上山去!——响应党的号召:去再一次参加革命,在这革命的洪流里
把自己彻底改造;在人民群众中生根长大,在劳动锻炼中学习提高;成为真正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光荣目标!下乡去!上山去!——响应党的号召:我们没有丝毫牵挂,有的只是战士的激情,革命者的自豪!家庭的困难,挡不了我们路,安逸的生活拉不住我们的脚;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把祖国的一切森林原野荒山大漠全都推上社会主义繁荣的康庄大道!


第8版()
专栏:

  多晒晒太阳
  熊秉清
我国民间有一句话:“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晴天,到屋外晒晒太阳,感到精神焕发,心情愉快;相反地,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人就提不起精神来,浑身都不大得劲。这只是人们的感觉,实际上,太阳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远不只此。
太阳光里含有三种光线。一种是我们眼睛能看到的光线,叫做可视线(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其余两种都是眼睛看不到的光线,一种叫红外线,另一种叫紫外线。红外线在太阳光里含得最多,它的热能穿过皮肤、深入肌肉组织,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因而有促进身体吸收养料和排除废物的作用;红外线还能兴奋神经,改善内脏器官的活动,使人精神振奋,记忆力增强,食欲旺盛。紫外线在太阳光里含得最少,但对身体健康的关系最密切。人的皮肤里面有一种叫胆固醇的物质,经紫外线照射后,能变成丁种维生素。丁种维生素在身体里能促进钙、磷的吸收。钙和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材料,身体里若缺乏了丁种维生素,即使吃进去很多钙和磷,也不能被身体吸收和利用。我们看到有的小孩得软骨病,有的妇女怀孕后牙齿变坏或脱落,那就是因为饮食中长期缺乏丁种维生素,同时又没有常晒太阳的缘故。紫外线还有很强的消毒杀菌作用。很多传染病的病菌如结核菌、伤寒菌等,经紫外线照射,几个钟头就被杀死了。平时,我们把被子放在太阳底下晒晒,或者打开窗门让太阳光射进屋子里来,正是因为太阳光不仅能除潮湿,而且是一种天然的很好的消毒杀菌剂,对身体健康有莫大的好处。另外,紫外线还能使皮肤里的色素增多,加强皮肤的抵抗力。
一般说来,农民和经常在室外活动的人,他们不需要再多晒太阳。但是经常在室内工作和活动的人,由于和阳光接触的机会较少,他们就特别需要抓住机会多晒太阳,接受太阳光的恩惠。
阳光普照大地,它对一切生物都毫不吝啬,只要我们愿意,晒太阳是可以不必讲究什么方式的。但是,隔着玻璃晒太阳,除了得到一些温暖外,别的好处就不多,因为紫外线不能透过玻璃。在高山上,由于空气中水蒸汽和灰尘较少,紫外线比较多;在海滨,因为海水的反射作用,紫外线也不少。因此,住在高山和海滨附近的人,可以常到高山上和海滨去晒太阳。
晒太阳虽然对身体有很多的好处,但如果晒的时间太久了,皮肤会发红、发肿、发痛、生水疱,更严重的,还会出现头痛、心跳、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睡觉不好等现象。这也是我们在晒太阳的时候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8版()
专栏:

  换换室内的空气
  学文
冬天,在气候寒冷的地区,室外活动减少,室内生活时间增多,这原是一种自然现象。每天只要能保持一定的室外活动时间,一般说来,对于人的健康并没有什么不利。但是有个问题需要注意,那就是室内的通风问题,使室内经常有足够的新鲜空气供应。
人为了维持机体的生活机能,必须通过呼吸从空气里吸取氧气,同时把身体里产生的二氧化碳呼出去。所以在人常住的屋子里,如果通风不好,室内空气里的二氧化碳气就要渐渐增加,同时氧气就相对的减少,使室内空气变得污浊而不适于呼吸。二氧化碳对于人体虽然没有毒害,但氧气减少和空气污浊,对于人体却很不利。
有些人因为怕冷,到了冬天,总是把门窗关得很严;甚至把门窗上一些微小的缝隙,也糊得严严的。这种作法,对于健康很不好。特别在升着火炉的屋子里,更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的危险。
怎样才能使室内经常有充分的新鲜空气呢?这主要靠有通风的设备。这种通风设备并不复杂,一般住人的屋子,只要在门、窗或墙壁上留个通气口(即气窗),就完全可以解决通风问题了。
留多大的通气口呢?这和屋子的大小、住人多少、空气流通速度、以及是否生火炉等都有关系。一般说来,在不升火的情况下,一个人住的房间,有一个十平方寸左右的通气孔,就可以保证新鲜空气的充分供应。不过这是指房屋构造极其严密的情况说的,事实上一般房屋门窗都有相当空隙,人在进出时门也时开时关,这都可以解决一部分通气问题。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室内外温度相差较大,空气流动快,通气口就可以小些,而且不必经常开着,每天开四、五次,每次开半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另外,室内有人吸烟或者作重体力劳动,通气孔就需要多开几次,每次开的时间也要长些。特别是室内生火炉时,更需要经常把通气口打开,以防煤气中毒。人在睡眠时,需要空气量较少,所以夜间可以把通气孔开得小些。
通气口最好采用卷窗的方式,以便根据需要,调节窗口的大小。


第8版()
专栏:舞台和银幕

  舞台和银幕
  “百丑图”里百丑出
右派分子现原形
轰轰烈烈的反右派斗争给了每一个人深刻的教育。中央戏剧学院实验话剧院和中国评剧院,正在上演杨华生等编剧、揭露右派分子丑恶面貌的“百丑图”,更带给首都观众生动的形象教育。
实验话剧院演出的“百丑图”,经过导演精心设计的独特手法,演员夸张但又真实的表演,以及简洁、富有特色的舞台美术和音乐伴奏,合谐地组成一副多彩的、风格化的讽刺漫画,给观众留下了新鲜、难忘的印象。是一出值得一看的讽刺喜剧。
中国评剧院“百丑图”的演出,使得爱好评剧的观众也能迅速地通过自己所熟悉的戏剧形式,看到右派分子的面貌。
“百丑图”首先是在上海用滑稽剧形式演出的;现在,许多城市的话剧团体和某些适合反映现实生活的剧种也都在上演这出戏。 (树)
  细腻、深刻的“证据”
苏联影片“证据”是根据作家希尔瓦托的同名舞台剧改编摄制的。故事发生在旧俄时代的巴库:一个石油工业主,为了夺取别人的财产,以达到垄断所有油井的目的,竟无耻地去偷窃一份掌握在自己女儿手中的证据。这份证据是他的女儿从自己的爱人那儿得来的。为了誓忠于自己的爱情,为了抗议父亲的无耻行径,当证据被自己的父亲销毁了以后,这个女孩子也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故事结构并不复杂,然而描叙却是细腻动人的。通过这部影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以及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是如何被淹没在单纯的利己主义和金钱关系里。(方)
银幕上的李二嫂
根据王安友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山东吕剧团演出的电影“李二嫂改嫁”,是一部好影片。它的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朴实的表演,最吸引我。故事是大家熟悉的:一个年轻寡妇李二嫂,生活孤单,没有乐趣;虽然整天从早忙到晚,非但得不到婆婆“天不怕”的安慰和好言语,反而受到刁难和辱骂。她想和情投意合的青年农民张小六结婚,不但婆婆从中阻挠和破坏,而且自己也被旧思想束缚住,深怕“人言可畏”。经过一些风波,李二嫂终于和张小六结婚了。
故事发生在山东农村。影片里,从自然景色、院落屋室的布置等环境气氛,到人物的一言一行,都给人以真实、亲切的感觉。扮演李二嫂的演员郎咸芬,把李二嫂的勤劳、善良,在艰难处境中的复杂心情演得很好。王俊英扮演的张大娘,让人觉得忠厚、可亲。
感到不足的是:一些不易懂的山东土话没有改成普通话。 (张让)


第8版()
专栏:

  “卫生口罩”和口罩卫生
  史光简
药房里卖的口罩,都有个纸袋,袋上常写着“卫生口罩”;卖口罩的小商贩叫卖时,也喊“卫生口罩,谁买!”
在大扫除或大风天气外出时,戴口罩可以防止吸进灰尘;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戴口罩可以预防感染。有呼吸道传染病的人,戴口罩可以防止把病菌传给别人,并能使自己避免感染杂菌增加病情。
无论是健康人或病人,戴口罩是为了讲卫生防疾病。但是,如果“卫生口罩”不卫生——口罩的大小、厚度不标准,或是太脏,那么,戴上这种口罩就达不到讲卫生防疾病的目的了。
什么样的口罩才算合标准呢?一般大人用的口罩要由六—八层纱布制成,四寸宽、三寸长,并经过消毒的,才算是合标准的“卫生口罩”。
健康人戴上不合标准的“卫生口罩”,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时,很放心地出入在公共场所,甚至任意接触病人;病人戴上不合标准的“卫生口罩”,随便接触健康人,这十分危险,很可能造成疾病的相互传染。为了广大人民的健康,希望制作口罩及卖口罩的单位,一定做合乎标准的、真正的“卫生口罩”。
口罩合乎标准了,还必须注意清洁。在街上买来的口罩,最好先消毒——用开水煮十几分钟,晒干后再用。口罩需要准备两个,经常换洗。口罩湿了或洗了,不要贴放在炉筒上或暖气格子上烘,最好放在日光下晒或火旁烤干。口罩不要借别人的用,以免互相传染疾病。口罩不要两面用,因为外面的一层容易沾染灰尘和病菌。不用时,要用洁净的手帕把口罩包好(或用纸袋装好)放在衣袋里,不要挂在胸前或随便地往衣袋里一塞。每次洗口罩时,最好能放在开水中煮十几分钟,消消毒。


第8版()
专栏:

  两种止咳祛痰药
咳嗽,是呼吸器官常见的症状,到了寒冷的冬天尤其多见。
冬季常见的咳嗽,有些是由急性呼吸系传染病引起的,如伤风、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都有咳嗽的症状。还有些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也都常有咳嗽。
咳嗽,本来是一种保护性的生理反应。多数咳嗽是由于气管里有痰,刺激了气管粘膜上的神经才引起来的,通过咳嗽就可以把痰排泄出来,不让它在气管里停留。所以,虽说咳嗽是一种病态,但对于人体却是有利的。对于一般咳嗽,只要病人没有什么痛苦,并不需要加以特别处理。
倘使咳嗽得很厉害,甚至妨碍食欲、引起呕吐、影响睡眠;或者痰很顽固不易咳出来,病人很痛苦,那就非加以处理不可。
中国医药公司现在制有两种止咳祛痰的成药出售,都是根据卫生部规定的方子配制的。一种是供成年人用的止咳祛痰片;另一种是小儿止咳糖浆。
止咳祛痰片里含有远志、桔梗、贝母、甘草、氯化铵、铵叶油和八角茴香油等七种原料。小儿止咳糖浆的主要原料,是氯化铵、桔梗、甘草、苯甲酸钠、橙皮酊和蔗糖。这两种药对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很有效。 (学)


第8版()
专栏:

  梯田(第一届全国艺术摄影展览作品)   杨时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