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工业生产计划的积极性和可靠性
  门晋如
在确定工业生产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积极因素和生产上的巨大潜力,使生产计划具有先进的动员作用,注意到计划的积极性;同时,也必须把生产计划放在现实的切实可行的基础上,注意到计划的可靠性。这是确定计划的基本原则。几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计划基本上是按照这样的原则制定的。但是,不容否认,在过去几年,尤其是1956年以后,在若干部门的部分经济工作人员中,存在着和滋长着一种片面地强调计划的可靠性,而忽视和否定计划的积极性和先进性的保守倾向。他们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如何防止冒进和压缩过高的生产指标上,而对于如何动员生产上的潜力来克服困难、积极增产,却注意得很少。
保守思想种种
这些经济工作人员,常常用各种理由来为这种保守倾向辩护。
例如,有人认为在确定消费品的生产计划时,主要的应该是防止冒进倾向。理由是:消费品大部分是依靠农产品做原料,而原料供应情况极不稳定。如果把生产计划定得低一点,原料多了,可以随时提高生产计划。这样,便利于生产的安排,下面都很欢迎。如果计划定得很高,执行过程中发现原料不够再被迫减低生产计划,就使生产安排上发生困难,遭到下面的抵抗,使上级机关陷于被动。当然,这种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历年来编制年度计划控制数字的时间较早,农业收成往往尚未完全肯定,因而在确定消费品的生产控制数字时,应该更慎重一些,宁肯定得低一点,这是必要的。但是应该认识到:这只是在农业收成未确定前,编制生产计划控制数字时的一种“权宜”办法。当正式编制国家计划时,农业收成已经可以基本上肯定,这时,确定生产指标当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积极因素,使之成为积极的和先进的计划。因此,确定消费品生产计划的原则和整个工业生产计划是一样的,既要积极又要可靠。认为消费品生产计划应该更多的注意可靠性,主要应该防止冒进的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
还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计划应该定得低些,有意识地为企业留余地,使企业能有把握地超额完成。这样,企业为了超额完成计划,生产积极性就更高了。相反的,如果指标定得太高,企业职工感到无法超过,生产积极性就会降低。依据这种观点,把明明可以达到的指标故意降低,以便企业可以毫不费力地超过,这种计划当然是保守的消极的计划,不可能推动企业去深入地发掘潜在能力。企业会躺在这种落后的计划上面而日益松懈下去,削弱了对改善经济管理工作的努力。据辽宁省委工业部反映的材料,许多厂、矿的领导干部都表示国家对企业要求得严格一些,计划定得积极一些,对推动企业的进步是有利的。
还有的同志耽心,如果把某些原材料工业的生产计划定高了,把产量列入了分配资源中;但执行结果完不成生产计划,就会影响物资供应的平衡。因此他们宁肯把生产计划定得低些,以避免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发生漏洞。这种认识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各部门生产计划执行的结果都会有两种可能,或者完成和超过,或者完不成。因此物资分配计划必须经常保持一定的储备和机动数量来进行调剂。事实上物资供应计划中都有期末库存、当年准备、国家储备等项目。列在这些项目中的物资都可以进行临时调剂。因此这些同志所耽心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存在的。如果我们害怕生产计划完不成影响物资供应计划,因而有意识地压缩生产计划,一定会使生产计划保守落后,会造成某些物资供应的人为紧张,影响到其他部门的经济活动,使本来可办的事也不能办了。这与中央提出的多快好省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还有的同志散布这样一种莫名其妙的论调:“何必因为几千吨铜,几十万吨煤……而和生产部门争论不休呢?反正定高了不等于企业生产多了;即使定低点,企业是共产党员领导的,也不会故意减少生产。”他们主张随便订个数字就行了。这是一种腐朽的自由主义观点,是对于国家计划的取消主义态度。照这样说,何必要国家计划呢?让一切都随着事物的客观进程去自流发展就算了!
由上述种种可以看到,清除各色各样的保守观点,统一计划思想,是提高经济计划的质量,从而促进经济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巨大的潜力
我们强调计划的积极性,反对计划工作上的保守倾向,决不仅仅是从一般理论上提出的,而是从我国的现实经济生活出发的。这就是:在我国的工业生产方面还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不断地发掘这些潜力,就可以促进生产迅速的发展。
就我国目前情况说,生产潜力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第一是充分发掘和利用新的原料资源。我国消费资料的生产,由于原料不足,增长很慢,必须找寻与利用新的原料资源来补充农业原料的不足。几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努力,已经发现了多种多样的原料资源。在纺织工业方面,目前已经发现有十种以上的动植物纤维,可以研究作为纺织的原料。例如柞蚕丝就是一种很重要的纺织原料。根据初步调查,全国适于放养柞蚕的柞林面积有二千八百万亩,而目前实际放养面积只有一千四百万亩。1956年柞蚕茧的实际产量,还远低于历史上最高年产量。棉子绒也是一项重要资源。根据初步调查,棉子重量为籽棉重量的63%,而每一百斤棉子平均可剥短绒七点五斤,照全国三千万担棉花产量计算,棉子绒大约有三百八十万担。棉子绒可以纺粗纱,可以做绒衣,也可做人造纤维的原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料。今年各地已开始大量安装剥绒设备进行生产。在麻纺织方面,也发现许多尚未利用的大量原料资源。例如棉秆皮,经过试验已证明可以与黄麻混纺。估计全国棉秆皮有九百万担左右。近几年来,由于黄麻供应不足,麻袋产量远不能满足需要。但遗憾的是,纺织部门对棉秆皮至今仍未很好地加以利用。此外,科学院在西北各省发现大量的野生麻,纤维很好,可以纺很高级的织品,估计全国产量在一百五十万担左右,尚待加以利用。没有充分利用的纤维原料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我们相信在科学机关和经济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纤维原料的领域必将日益扩大。
在皮革工业方面,合理利用猪皮是个重要问题。目前皮革制品,不论出口的或内销的都不能满足需要;但国内大量的猪皮,绝大部分还没有被利用。今年全国宰猪七千万头左右,如果全部剥皮并做成皮革制品,产值可达到二十五亿至二十八亿元左右,但是目前只有2%左右的猪是剥皮的,其余的猪皮都连肉一起卖给消费者了。由于猪皮食用价值较低,实际上大部分是被浪费了。从价格上看,猪皮当肉卖给消费者,每张皮不过八元左右,制成皮革制品的价格就可达三十五到四十元。今年预计全国猪的剥皮率为2%—3%,但是有的地区,如山东省的剥皮率已达50%以上。由此可见,猪皮的潜力多么大了。因此,积极采取措施多剥猪皮,已成为彻底解决皮革原料不足的一个关键。
在食品工业方面,充分利用野生植物也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五办召开的全国山区商业工作会议提供的材料,估计全国野生橡子产量约有二十七亿斤。橡子可以酿酒,只要利用三分之一,就可以全部代替目前用于酿酒的粮食。此外还有很多未被利用的植物资源。
从以上所述就可以看出,积极发掘和利用潜在的资源,就可以加速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
第二是充分发挥设备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有些人认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中,设备潜力已经基本上发挥出来了,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潜力就很小了。当然,任何企业的设备能力都有一个客观的最高限度,已往设备能力发挥得愈充分,可以继续发掘的潜力也就愈小。但是,由于生产技术操作方法的不断改进,由于根据新技术不断采取技术措施,不断改进原有设备,所以,设备能力还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是永远不可能走到
“潜力挖尽,窍门找光”的绝境的。例如,炼铁设备能力的利用率,1952年每立方公尺高炉容积每昼夜产铁一吨左右,今年预计可达到一点三吨左右;炼钢炉(平炉)每平方公尺炉床面积每昼夜的产钢量,1952年只有四点七八吨,1957年提高到六点六七吨。但是,我们决不能认为钢铁设备能力不能再提高了。根据技术人员的估计,在炼铁方面,如果提高鼓风温度,采用高压炉顶和其他一些先进经验,生产能力可以再提高10%以上。在炼钢方面,如果采用氧气炼钢的方法或者改用新的耐火材料做炉顶,生产能力至少可提高20%以上。几年来生产实践证明了,只要把工人和技术人员发动起来,就可以不断创造出新的经验,从而不断的提高设备能力。因此,在计划中必须充分估计先进经验、先进技术的巨大意义,充分估计到人的能动作用,否则就会陷入保守主义的泥坑。
我们还应该看到新建企业的巨大潜力。我国每年都有许多新建成的企业投入生产,这些企业的生产要经过相当的时间才达到设计的水平,采取措施缩短达到设计能力的时间,就可提高生产能力。同时,这些企业的设计能力一般都留有保险系数,经验证明可以在很大的幅度上超过设计的生产水平。以煤炭工业为例。依照计划上的惯例,一百五十万吨的机械化新立井,要经过四年左右,才能达到设计能力。投入生产的第一年生产能力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15%。但据若干矿井的工作人员反映,实际上只要两三年就可达到设计能力。苏联为我国设计的矿井,生产能力都是按每年生产三百天计算的,我们的实际生产时间为三百五十一天,可见超过设计能力是十分肯定的。
第三是节约原料。 由于我国进行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物资供应的紧张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节约物资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许多工业部门的生产受到原料不足的限制。因此,节约原料就等于增加生产。首先应该指出森林工业。由于各种原因,森林工业中木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据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的初步调查,今年生产任务为二百八十万立方公尺,但弃置的木材(包括小径木,枝桠、伐根等)达一百三十三万立方公尺。这些木材很大一部分可以做工业原料。这种现象在全国林区都有。在木材加工方面,一般出材率仅为70%左右,板条板皮大约有20%左右。它们是很好的造纸原料,但大都被烧掉了。因此,提高运出木材的运出率和利用率,减少木材的浪费具有重大的意义。
机械工业节约金属原料的潜力是很大的。例如北京机床一厂,生产万能铣床每台用料三千八百八十公斤,而齐齐哈尔机床厂生产同样的产品每台用料达四千三百九十六公斤。只要改进工艺过程,降低切削率,就可以大量节省原料。有许多机械设备,性能一样,重量相差却十分悬殊,有的甚至相差几倍。因此,随着产品设计的不断改进,节约金属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第四,在采掘工业中,提高工人的出勤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是增加生产的重要途径。最近几年煤矿生产工人出勤率逐年下降,1955年出勤率达到92.32%,1956年为89.79%,1957年最高的一月(5月份)才只有87.4%。由于出勤率低,井下生产不正常,使采煤量大大降低。如果今年生产工人出勤率达到1955年的水平,就可以增加二百十八万个工作日,在其他条件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增产原煤二百五十万吨以上。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一切条件来达到最高的出勤率。问题的关键在于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全民性的整风运动,提高工人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某些不完全符合按劳取酬原则的工资奖励制度,也会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第五、正确地安排生产与需要之间的平衡,恰当地处理生产与储备的关系,也可以促进生产潜力的发挥和生产的正常增长。过去几年,我们的国家计划对生产与需要的安排,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是,我们在考虑生产与需要的平衡时,往往只看到当年,缺乏瞻前顾后的比较长远的观点。例如1955年下半年,几乎所有的重要物资:煤炭、木材、生铁、钢材、水泥等等,都超过了需要。当时部分经济工作人员认为:与其生产出来“积压”在仓库里,占用流动资金,不如停止或减少生产,而没有考虑今后的需要,没有考虑储备。因此,1955年有若干主要产品的产量被压缩了。今天看来,这是一个教训。如果在1955年我们能更多地生产一些重要物资,储备起来,那么,不但1955年的生产不致于那样收缩,而且1956年生产高潮到来后所产生的物资供应的紧张局面,也可以大大缓和,并使1957年的生产能更好地进行。目前在计划工作人员中,仍然有人只顾当年需要,只要生产超过了当年需要量(那怕是今后国家十分需要的物资),就主张压缩生产指标。我认为,生铁、钢材、煤炭等重要物资,任何时候都应该充分发挥生产能力,积极生产。当然,在另一方面过分的不适当的强调储备也是不经济的。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这样说:工业生产上的潜在力量是很大的,不仅现在有潜力,今后长时期内还有潜力。我们的经济计划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积极因素,必须具有先进的动员作用,推动和组织人们为发掘潜力增加生产而斗争。计划机关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地发现新的潜力,促进生产的进步和发展,而绝不能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控制生产”“防止冒进”压缩“过高的”生产指标上,当然这绝不是说要离开现实的经济条件而陷入空想主义的泥坑里去。


第3版()
专栏:

  做个有志气的青年
  孔桑
最近,许多职工都讨论了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学徒的学习期限和生活补贴的暂行规定(草案)。绝大部分职工,其中有老工人、青年工人、也有徒工,都说这个规定好,有利于国家,也有利于徒工。有少数徒工却认为这个规定不好,说:“学习三年,生活补贴一个月只有几块钱,这跟旧社会有啥两样?”
学习期限延长了一些,生活补贴减少了一些,就同旧社会的学徒一样了吗?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在旧社会里,有句极流行的话,叫做:“学徒学徒,三年为奴。”就是说,在旧社会,学徒是被资本家当作奴隶看待的,为了学点手艺,忍受着种种非人的待遇: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气,不准反抗。在新社会里,国家每年新收的学徒数以万计,从来没有人听说过有谁遭受到像旧社会那样的待遇。相反,倒常听见许多学徒说,党和政府关心他们,比爹娘还周到;听见许多老工人羡慕地说,现在的学徒真是太幸福了。按照新公布的规定草案,生活补贴减少以后,学徒在生活上仍然不愁吃,不愁病(有公费医疗),而且还有零钱花。学习期限延长以后,老师傅们仍然会把着手教技术,党、团、工会组织仍然会从政治、思想、生活各方面关怀这些年青人。而且国务院公布的新规定草案,正是为了使徒工们有更充分的时间学习技术,经受劳动锻炼,提高阶级觉悟,以便把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新工人。像党和政府这样处处关心徒工的成长,旧社会的学徒是连做梦也梦不到的。一句话,即使延长了学习期限和减少了生活补贴,新旧社会的学徒仍然是根本不同,简直是一个在天堂,一个在地狱。其实,这个道理,徒工们都是懂得的。有些徒工所以还要说什么“跟旧社会一样”的怪话,其真意不过是舍不得目前过高的生活待遇,并想急于升级吧了。
这些徒工有追求个人享受,厌恶艰苦劳动的思想,是很自然的。因为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在解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没有吃过旧社会的苦头,也没有经过劳动锻炼。很多人都是从中学、高小出来以后就到工厂,他们进工厂时间不长,思想还没改造好,当然不可能学会以工人阶级的立场、观点来看问题。这恰恰证明现行的学徒制度,由于学习期限过短、生活补助过高,不适合改造新徒工的客观需要,实有改革的必要。有志气的徒工,正应该这样来理解国务院的规定草案,愉快地迎接这个规定草案的实行,下决心过几年俭朴的生活,踏踏实实地下苦功学习技术,改造思想,立志做一个有技术、有文化、又有觉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不仅把老工人们丰富的技术经验全部接受下来,而且把他们那种大公无私、处处考虑国家利益、热爱劳动和勤俭朴素的高贵品质全部继承下来。
这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就是我们国家的希望。


第3版()
专栏:

  工业总产值增加一倍半 一百一十项基建项目投入生产
  辽宁提前完成五年生产建设计划
新华社沈阳30日电 我国重要工业基地之一——辽宁工业基地,已经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业生产和建设计划。全省工业总产值预计到年底将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27%;基本建设将超过计划12.1%;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规定的限额以上的工程,现在已经有一百一十项投入生产,预计到年底能完成一百二十项。这是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李涛在中共辽宁省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谈到的。
李涛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对旧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改进并且兴建了大批新企业,因而大大改善了辽宁省工业的面貌,提高了生产力。以几种主要产品、产量为例:生铁产量比1952年提高262.5%,钢的产品已提高249.6%,钢材产量提高327%,原煤产量提高89.4%,发电量提高154.2%,水泥产量提高116.7%。1957年同1952年相比,全省工业总产值增加一倍半,比1949年增加八倍半;全省工农业总产值中的工业产值比重,已由1952年72%上升到85%。
李涛说,辽宁省工矿企业今后的任务,应当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作用,进一步利用原有工业和新建工业的生产能力,一方面生产更多、更好的新产品,加速国家的工业化,另方面各工业生产和设计部门都要积极研究设计和制造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各种新产品,大力为发展农业服务。李涛同时提出:明年辽宁省工业、基本建设、交通运输企业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扩大整风运动的成果,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动和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全力贯彻执行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和全面贯彻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和安全的方针,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竞赛,迎接和推进已经到来的社会主义生产建设新高潮,为完成国家计划和增产节约计划而奋斗。
李涛说,今年一年来,辽宁省在领导增产节约运动中,贯彻和执行了中央提出的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的方针,并且为实现这一方针采取了若干措施。但是,系统地、及时地批判和纠正消极保守思想是不够的。企业的生产潜力还未充分挖掘出来。因此,必须很好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全面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充分发挥设备能力,努力增加生产。凡是设备利用率低的企业,都应当学习和推行先进企业提高设备效能的经验,采取积极的措施,使自己企业的设备利用率达到先进的水平;凡是原材料消耗高的企业,都应当学习和推行节约使用原材料的先进经验,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提高质量,减少废品率。在职工生活福利方面,应当提倡少花钱多办事,依靠群众兴办福利事业。同时,在一切企业中都应当提高技术、改进技术、推广技术,为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而努力。


第3版()
专栏:

  国产八灯收音机
今年,上海广播器材厂试制成功了十七种新产品。其中有“141”型高级八灯收音机、手提式四灯交直流两用收音机、专供农村用的五灯直流收音机以及附有电唱盘的电唱、收音两用六灯机。(附图片)
上图便是“141”型高级八灯收音机。 新华社记者 杨溥涛摄


第3版()
专栏:

小型蒸汽拖拉机
沈阳农业机械厂正在加紧设计一种十马力小型蒸汽拖拉机。
这种小型拖拉机,既能带动抽水机、水车、脱谷机、铡草机,又能拉车和耕作;它的燃料可以根据当地的出产,使用煤、劈柴、秫秸、稻草均可;操纵它非常容易。
这种便宜适用的小型拖拉机预计明年国庆节前可以试制出来。
(据辽宁日报讯)


第3版()
专栏:

  勘查塔里木大沙漠
石油勘探人员战胜缺水困难分途进入腹地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30日电 石油勘探人员最近从三面分途顺利地进入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腹地,展开地质调查和重力、磁力勘探工作。
塔里木大沙漠位于新疆南部,东西为一千一百公里,南北约五百公里,是地质上的一个空白点。
在勘探队进入沙漠以前,8月初曾派出一支轻装踏勘组侦察沙漠内的自然地理、气候和水源情况。这支轻装踏勘组两次深入沙漠边缘,在用完骆驼驮的饮水以后因未找到水源而被迫退出。后来,他们从巴楚县境出发,经历了二十多天艰苦的沙漠生活,终于顺利地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完成了踏勘任务。在这二十多天中,踏勘人员每天每人按定量只喝一茶缸水、骆驼每周喝一次水。他们一面艰难地在沙漠里前进,一面找寻水源,记载地质情况,在踏勘过程中他们在几处地方找到了地下水。
在轻装踏勘组顺利地完成了踏勘任务以后,勘探队人员在10月初分别由巴楚、和阗等地进入沙漠。最近他们都已经顺利地到达工地。一个综合小组的地质人员已在沙漠的西部发现了老第三纪地层的露头。这对塔克拉玛干的地质解释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3版()
专栏:

  大家来讨论国务院公布的四项规定草案
北京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第五工地的工人们,在11月28、29两个晚上,讨论了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工人、职员退休等四项暂行规定草案。他们对四个草案提出了补充、修改的意见。下面记下来的是其中的一个木工小组的意见。这个小组里大部分是从上海来的熟练的技术工人。
退休年限应按工种规定
陈进如说:“工人退休的年限,在草案上规定是六十岁。我看,这个年限对木工不适合。木工重要的是要眼睛看得清,才能精确的掌握木活的尺寸。而我们木工都是不到六十岁,眼睛就看不清了。在南方有一句俗话叫“少年手艺老郎中”,意思就是说,作手艺的人年纪不能太老了,老了就看不清、作不动,而中医的年纪越老就越有经验。所以,我认为退休的年限最好根据不同的工种来规定。”有的人也提出草案规定退休工人去世后给的安家费少了。张石宝说:“安家费是国家给退休工人的最后一次钱,如果退休工人家庭负担不大,那给他发六至九个月的退休费安家是不少的;如果他的家庭负担大,即使给他九个月的退休费也不够。我建议给负担大的退休工人多发些安家费,或者由当地政府设法救济他的家庭。”曹阿宝建议国家尽量给家庭负担大的退休工人作临时工的机会。潘芳国等还提出这样的疑问:建筑工人中的木工算不算高空作业呢?他们的退休年限应该按哪一条规定?
因公伤退职应受到优待
对退职问题,张有土提出了意见:“对于因丧失劳动力而退职的工人,应该根据他丧失劳动力的不同原因,区别对待。比如,两个工人同样是由于丧失劳动力而退职,但是,有一个工人是因为公伤,另一个是由于自己的病造成的。那么,政府就应该优待那个因公伤而丧失劳动力的工人,不应作一般退职处理。希望对此有明确规定。”陶福根说,“退职处理”是怎么个处理呢?希望在办法中具体规定一下。
  建议南北方工人互调回家工作
工人们讨论到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回家探亲的假期和工资待遇的暂行规定时,工人甫仁珍对回家探亲的路费算了一笔账:“比如,我家有三口人都靠我养活。我要在上海附近工作,那我回上海探亲三十二元钱就够了,不会影响生活。但我现在北京,回上海探亲路费得好几十元,超过了我的一半工资。虽然规定可以补助,可是我的半个月的工资也付给了路费,半个月假期中的工资就等于没有领,家人的生活就成问题。”陶福根建议南方的工人回南方工作,北方的工人也回北方去。他说:“这样作,既节省了国家补助工人回家探亲的开支,也便于我们的家属回乡生产。这个建议希望政府考虑。”
  师傅带徒弟照顾双方自愿
小组工人对学徒的学习期限和生活补贴的规定也很关心。许多技术熟练的老工人都认为规定学徒的学习期限三年和生活补贴的数目是合理的。另外,他们也提了些意见。潘芳国说:“在服从国家统一安排下,师傅和徒弟订合同时,最好还能照顾双方自愿。这样,可以进一步鼓励师傅和徒弟认真的教和认真的学,双方的关系也会更融洽。”他建议把这一点写到规定上去。陶福根建议政府考虑,自己如果带徒弟时,是否可以优先带自己的子女。 (张碨)
勤杂工的工资确实高
我是北京新华印刷厂活版车间的勤杂工,负责车间的清扫工作。当我们厂学习讨论了国务院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中普通工和勤杂工的工资待遇暂行规定草案时,我是从心眼里拥护。
我过去也在农村种过地,像我这样在工厂作简单的体力劳动(扫地、倒痰盂、扫厕所),每月拿四十五元工资,对农民是会产生不好影响的。如果不改变这种工资偏高的现象,确实会助长农民往城市里流,影响工农联盟。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为了加强工农关系,我个人认为应该调整普通工和勤杂工的工资待遇标准。国务院的规定草案正是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北京新华印刷厂勤杂工赫伯钧口述
(万道明整理)


第3版()
专栏:

  湖北手工业社改良农具
据新华社武汉30日电湖北省铁、木手工业社已试制成功三十多种值得推广的改良农具,其中包括铁錾滚、条播器等主要农具,山地犁、刀口耙等精巧灵便的小型农具等。它们的效率比旧式农具提高一倍到六倍。这些改良农具都曾交给农民反复试验、鉴定,不断改进,所以完全适用。
目前,全省各地铁、木手工业正纷纷召开推广改良农具展览会,邀请当地农业社社员参观,深受农业社欢迎。在冬播期间,全省各地铁、木手工业社已供应改良农具条播器一万多部。


第3版()
专栏:

  天津国棉四厂二十二名职工退休
本报讯 国营天津第四棉纺织厂最近有二十二名工人、职员退休。
在这些老职工退休以前,棉纺四厂党委会、工会和行政领导人员同每个人都进行了个别谈话,了解了他们的意见和困难。党委和工会还派代表到他们家中访问,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最后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做了具体安排。如六十八岁的老工人邢如义,在旧社会为资本家、地主干了四、五十年活,没有钱结婚,解放后虽然经济条件好了,但因年纪太大,仍没有结婚,现在是孤身一人。厂里便让他退休后住在工厂的集体宿舍里,在生活上加以照顾。六十六岁的老工人、解放前就入党的共产党员李克俭,退休后住在弟弟家里。他已向弟弟过继过来一个儿子,他的晚年生活将很舒适、安乐。离开生产岗位的那天,他兴奋地对大家说:“我有五十二年工龄,在旧社会整天干活,连养活自己都困难,所以始终没有结婚。今天在新社会,我享受到了退休养老的待遇。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我们老年人才能有这种幸福!”
已经退休的老人们,对生产还很关心。李克俭就经常跑到厂里来指点徒弟干活,徒弟们也不断到他家里去看他。


第3版()
专栏:资料

  日益坚强的工会组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空前壮大,工会的组织建设也有了相应的加强和变化。全国工会会员由七次代表大会期间的一千零二十万人,增加到一千六百三十多万人,增长了63.1%;相当于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期间的会员人数的十倍多。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吉林等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工会会员占职工人数的90%以上(不包括临时工及其会员。下同);电业、煤矿、铁路、邮电、纺织、外贸、印刷等产业系统的工会会员占职工人数的90%以上;其他地区及产业系统也都在80%左右,比较边远的地区及分散的产业
(如:农业、供销合作社等)也都在7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全国绝大部分的职工都已经参加了工会组织,特别是国民经济主要部门的产业系统的职工都已经组织起来了。
× × ×
我国工会,是一个以中华全国总工会为领导的完全统一的组织。目前,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统一领导下,全国共有十七个产业工会全国委员会,三个产业工会筹备委员会;五个工作委员会,并根据产业分布情况和工作需要,逐步建立了省、市、矿区委员会。全国各省、自治区、市区都建立了工会联合会,绝大部分县(自治县)、镇也都建立了工会组织。
工会基层组织已经由七次代表大会期间的十八万个,减少到十五万七千多个。这主要是由于社会主义改造中私营的小型厂矿企业及商店的经济改组、实行并厂、并店的结果,工会基层组织的数目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工会组织单位由原来十万个,减少到三万个,而二十五人以上的工会委员会却比1953年增加了两万个。


第3版()
专栏:

正在建设的山西磷肥厂的硫酸储存罐已经安装起来。
山西磷肥厂是我国自己设计的,建成后,每年可生产过磷酸钙粉肥十万吨,粒肥十万吨。这些磷肥可以增产棉花五十多万吨,或增产小麦九十五万多吨。
新华社记者 周树铭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