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1月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群众文化组织在迅速发展中
梁泽楚
文化馆事业是各项文化事业中一项年轻的文化事业。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文化馆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1949年全国共有文化馆八百九十六个,现在已经发展到二千五百八十四个,增加将近两倍。另外,还设立了文化站三千个,在少数民族游牧地区设立了文化服务队二十四个。在这些国家举办的群众文化机构的示范和辅导下,群众自办的业余文化组织,也迅速地发展起来。解放初期,群众自办的俱乐部、图书室和业余剧团很少。自从去年农业合作化高潮和城市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以后,群众自办的文化事业像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现在全国已建立了三十七万个农村俱乐部,二十万个农村图书室,五十二万个农村业余剧团等业余艺术组织。在城市、工矿区也建立了大量的俱乐部、图书室和业余剧团等群众文化组织。这些文化事业组织,都是向广大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据点,在历次重大政治运动和各项中心工作中,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就拿目前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来说,很多文化馆、站都积极地投入这个伟大的运动。它们通过举办展览,供应文艺宣传材料,培养骨干和组织巡回宣传辅导队等方式,推动运动的开展。根据最近不完全的统计,已有七百九十个农村俱乐部,一百七十四个业余剧团,七百三十七个文艺说唱小组,一千零八十三个读报组,一千四百六十块黑板报,四百二十个土广播开展了宣传活动。
文化馆、站对活跃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文化馆、站和文化服务队不仅在农闲和节日开展活动,在农忙时也开展小型分散的活动,如唱山歌、地头读报、月光晚会等。几年来,各地文化馆、站对民间艺术的整理和推广工作逐渐开展,使文化馆、站的工作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如今年春季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的九莲灯、婚礼舞、花钹大鼓等节目,是由福建省仙游县、霞浦县文化馆和北京市昌平区文化馆分别整理的。有的节目由文化馆、站整理,又由有关部门进行加工。民间艺术活动的整理和推广,不仅丰富了祖国文化艺术,也对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形式的新文化有着卓越的贡献,而且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目前文化馆、站工作中也还有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有的地方的领导部门,对文化馆、站的作用认识不足,没有把它看成是向广大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据点,却错误地认为它们的工作只是蹦蹦跳跳,无足轻重,因此,对文化馆、站的工作没有给以适当的安排。有的地方的文化主管部门深入文化馆、站不够,调查研究也不深不透,加上工作中的拖拉作风,使可以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其次,干部训练工作,赶不上群众文化工作发展的需要。几年来,俱乐部、图书室、业余剧团等群众文化组织大量地建立起来,群众的政治和文化水平提高了,因此,对文化馆、站的要求与以前也不同了。各地要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文化馆、站干部的工作水平。此外,几年来文化馆、站的房屋和设备虽有改善,但由于基础差,经费有限,以及地方上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不够,因而有一部分文化馆、站还缺乏必要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和设备。对这一问题我们不能要求过高过急,要在工作中求得逐步解决。同时,应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潜力,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贯彻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来办好文化馆。


第8版()
专栏:

通过各种方式开展青年自学活动
北京市今年没有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生基本上都参加了自学组织
本报讯 自9月中旬以来,今年北京市没有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生,绝大部分人都参加了各种自学组织,展开自学活动。
在现有中小学校附设补习班,这是全市中小学毕业生进行自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各小学校为小学毕业生举办的补习班达一百多个班,计二千多人;各中学校为中学毕业生举办的补习班达七十六个班,计三千七百七十四人。根据学生的要求,小学补习班开设语文、算术两门课程,每周开一次周会。周会的内容包括讲解时事政策和做思想品德谈话。初中补习班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包括几何、代数)等课程(有一部分学校还增设农业技术常识课程)。各补习班上课的时间和节数虽然不同,但教学多是由教师进行课堂辅导,以组织学生自学活动为主要方式。为了加强对自学的领导,许多补习班都建立了班委会,有些学校根据学生的居住情况,还普遍建立了自学小组,对年龄较小的小学毕业生,各小组还聘请家长担任辅导员。
凡是不能参加补习班的中小学毕业生(在城区多半因为经济困难,在郊区因为村庄分散),他们即建立自学小组,聘请没有升学的高初中毕业生做辅导教师,帮助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问题。同学们也给予辅导教师以一定的物质报酬。
由北京市教育局和北京市人民广播电台所举办的“北京青年自学辅导广播讲座”,也是组织青年自学的一种很好的形式。现已有二千多人参加收听。有收音机的人可以在家收听学习,没有收音机的人,可以到邻家或是文化馆去收听学习。
已经参加郊区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和其他服务性行业劳动的中小学毕业生,有的进了业余学校,有的已经组织和正在组织自学小组。丰台区樊家村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黄土岗农业生产合作社,除组织参加该社劳动的中小学毕业生投入农村社会主义大辩论以外,正计划于秋收秋种结束后,结合冬季大生产运动,为他们创办业余学校和建立班、组等各种自学的组织。(附图片)
图为北京市前门区文化馆组织初中毕业生在收听青年自学辅导广播讲座 本报记者摄


第8版()
专栏:

图书馆帮助青年自学
本报讯 北京市各图书馆积极帮助今年没有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生自学。从8月份起,各图书馆相继给自学青年发了借书证,借给他们图书。儿童图书馆平日规定上午十时开馆,但对自学青年,每天从八时起就开馆,经常有十五个青年去那里自学。东单区图书馆对自学青年还进行了借书的辅导工作,根据借书人自学的课程,向他们推荐参考书。很多图书馆为了满足青年自学的要求,已经增加了数理方面的书籍。目前,自学青年到图书馆借书的一天天地多起来,到东四区图书馆借书的最多的一天已有五六十人。各图书馆根据自学青年的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正设法增购自学参考书和为他们准备阅览室。东单区图书馆计划调查全区自学青年的人数和要求,以便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第8版()
专栏:

文化馆里的自学小组
本报讯 北京市前门区文化馆在今年暑假以后,根据没有升学的初中毕业生的要求,积极组织他们收听“北京市青年自学辅导广播讲座”。从9月18日开始到现在,到文化馆收听的共有四十人,组织了一个自学小组。
“青年自学辅导广播讲座”在每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八时半到十时二十分播音,自学小组的人都按时收听,收获很大。孟昭湜经过这一期间学习后,自学的信心大大加强。他说:“在学校可以学得到的知识,自学也可以学得到,关键在于自己努力。”
为了更好地帮助青年自学,文化馆根据每个人就业和就学的不同要求,正准备把参加自学的人分别编组,以便组织讨论;还准备聘请中学老师进行课堂辅导,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对于自学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文化馆也很注意。为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文化馆组织了亲身参加过十月革命斗争的中国老战士王鸿勋、季秀山的报告会,都通知自学青年参加;还准备和区共青团委联系,组织有关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报告会。在劳动方面,正积极计划安排他们参观访问工厂、农业社,参加义务劳动。
在文化生活方面,文化馆也尽力满足自学青年的要求。有些人已被吸收参加馆内所举办的演出活动,还准备为他们组织文学研究小组和美术小组。


第8版()
专栏:

谈谈北京青年自学辅导广播讲座
刘锐
为了帮助没有升学,同时又没有条件立即参加劳动生产的初中毕业生继续学习,北京市教育局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了“北京青年自学辅导广播讲座”。通过这个讲座的辅导,使这些初中毕业生能够在有指导、有计划的情况下进行自学。
“北京青年自学辅导广播讲座”这学期开讲政治、语文、代数三门课程。政治课主要是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这学期讲反右派斗争,下学期准备讲授新编高中一年级政治教材的某些部分。语文课是在已有的初中文学、汉语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包括实用的文字能力);并且通过语文知识的传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劳动教育。教材是从书刊、杂志、报纸和现行教材中选择的。同时根据选择的作品,逐课编写了“自学指导”,作为自学的参考。在代数课方面,要求经过一年的学习,使学生的代数知识和运算能力提高到大体相当高中一年级的程度。为了帮助明年暑假打算投考高中的学生复习功课,下学期准备增开一些关于初中文学、汉语和初中数学的复习课讲座。
这个广播讲座已于10月15日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1350千周波开始播音。每天两节课,每节课五十分钟。播送的时间是每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八点三十分至十点二十分。为了照顾白天不能收听或收听有困难的听众,每星期二至星期六晚间八点至九点五十分重播一次前一天讲过的课程。
据不完全的统计,收听广播讲座的听众有三千五百多人。其中有两千多人是初中毕业生,另一千多人是厂矿、机关、部队的在职青年。他们有的是集体收听,有的是个人分散收听。开课两周以来,听众的反映很好。他们纷纷写信给广播讲座办公室,表示他们有学好的信心。
利用电台进行广播教学有很多好处。首先是节省人力。一个教师在广播电台讲课,很多人都可以收听,这就解决了当前缺乏辅导师资的一部分困难。另外,可以节省物力。因为学生可以分散听课,不需要什么专用校舍。


第8版()
专栏:

既能生产和学习,又不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京郊大屯乡劳动生产自学小组办得好
本报讯 北京市东郊区大屯乡今年没有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生共七十人。其中有二十人参加了农业生产,其余五十人大多年龄较小,迫切要求继续学习。乡人民委员会、党组织的负责人同家长及学校教师进行了研究,决定帮助他们组织劳动生产自学小组,并委托乡民校校长进行具体领导。
根据学生住地的分布情况,全乡共组织四个小组,每组十人左右,聘请没有升学的高初中毕业生担任辅导教师。学习的内容除去高小的语文、算术以外,根据家长的要求还请农业社会计补习珠算。学习的时间是根据农业生产的情况来规定,农闲时学习时间多些,农忙时学习时间就少些。学习小组所需经费都由学生自己负担——他们参加较轻便的劳动,用所得工分来解决学习费用和补助辅导教师的费用。为了帮助辅导教师备课和解决其他辅导上的困难,还约请当地几位小学教师指导教学业务。
劳动自学小组建立起来以后,很受家长及学生的欢迎,他们认为这样做既能学习和生产,又不给家庭增加经济上的负担。


第8版()
专栏:

他们在劳动中锻炼
在沈阳第一机床厂的车间里,最近国家分配来了十三名大学毕业生。他们穿上了蓝色的工人服,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学习操纵各种机床生产技术已有半个月了。这批新的工人是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或是华中、山东等地工学院毕业的。
在五号加工车间一座龙门刨床旁,正在准备加工一台一Д六三床身的华中工学院毕业生何适对记者说:他在学校里学的是机器制造工艺,但在过去没有独立操纵过机床。现在老师傅王绍恩已经教给他掌握对刀、找中心线等加工技术了。他决心在两个月内学会操纵这台龙门刨床,再用十个月的时间向师傅学会镗床、导轨磨等精密机床的加工技术。
在铸造车间里,一位参加生产的浙江大学专修铸造工艺的毕业生许绍均,他正向老工人学习用手抽查型砂的湿强度。谈话中,他不断地称赞老师傅们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判断力。半个月来他跟老工人在旋转着巨轮的碾砂机旁,已经细心的观察和学到一些书本上所没有的实际知识。 (文)


第8版()
专栏:

和平的长城
——献给十月
甘永柏
一个明朗的五月的早晨,我在瓦杜丁将军〔一〕墓前脱下了自己的帽子。我感到深重的
沉哀,
又有无比的
钦敬!阳光
泉水一般地
冲洗着
基辅,市街
房屋
水晶似的
透明。德聂伯河呵
您悠悠的
水流,映照着
山城
雄壮的姿影!多少思潮
澎湃在
我的脑海,而最先使我想起的是
战争!因为我在想着瓦杜丁,
想着他所代表的千千万万
英雄的
热血,培育了这座
如花似锦的
光辉的名城!呵!
苦难,
幸福,
战争,
和平,四十年间
这英雄的国土打下了
多少深刻的
烙印!为了把
战争
永远结束,而
苦难
将像败叶似地埋入
逝水;苏维埃呵!
你的儿女
劳动
战斗
又歌唱,甚至献出
最珍贵的
生命。我背诵着马雅可夫斯基的
诗句,
把我的
最高的敬礼
献给瓦杜丁将军
和一切为了
人类的明天
慷慨赴难的苏维埃人——“同志们,静静地安息吧……你们的
年少的国家,随着每一个
春天
变得更为光辉灿烂,它有力而又雄壮,
一天天地巩固起
来”。〔二〕巩固起来的
不只是
苏维埃的国土,全世界
有多少
善良的人民环绕着
和平的长城
欢呼!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当你
喝住了
侵入埃及的
强盗们的
铁蹄,又斩断了
伸向
我们兄弟国家匈牙利的
黑色的
魔手,我在
中国南方的
港口看到
多少人噙着眼泪
激动地
呼唤苏维埃的名字!
他们是从孟买、长崎、开罗来的,他们是从利物浦、马赛、那不勒
斯来的,
他们是从奥斯坦德、海参崴、革
但斯克来的……他们欢呼
公海上
重新扬起和平的旗帜!
而他们
将拥抱自己的家园!光荣
归于
保卫和平的
全世界人民!光荣
归于
和平的长城
苏维埃人!
〔一〕瓦杜丁将军是苏联卫国战争中收复基辅的名将,在追击希特勒匪军的战役中牺牲,葬于基辅城。
〔二〕马雅可夫斯基长诗“好”第十八章中的句子。


第8版()
专栏:节日的怀念

丽达大姐
刘春第
1950年9月间,苏家屯机务段来了一位梳着长长两条金黄色的辫子、穿着佩有少尉肩章的黑色制服的苏联姑娘。苏联段长向我介绍:这就是将要和我一起工作的苏联总会计——维勒阔娃同志。我怀着敬爱的心情跟她紧紧握了手后,她亲切地对我说:“我名叫丽达,今后不要叫我维勒阔娃同志,就叫我丽达契卡吧!”我也自我介绍说:“我叫刘春第,请您多加帮助。”她笑着说:“你的名字我记不住,我给你起个名字,就叫刘什卡吧!”我们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可是就像亲姐弟一样地亲热。从此人们都叫她丽达大姐了。
丽达大姐来到的第二天,正赶上段上清理呆废材料,她就亲自到段内各处组织材料的搜集、清点、整理、装运工作,解放了大量资金。当时我和她说:“这件工作只要布置给材料主任去执行就得了,何必您总会计亲自动手呢?”她很严肃地说:“一个总会计首先应该关心的就是如何加速资金周转,使每一元钱都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样重要的工作,怎么能随便委托给别人去作呢?”
不久,苏家屯机务段由报销单位改为独立会计单位,过去我们只知道用钱向上面要,花完了报销拉倒,根本不知道怎样独立运用资金。甚至连个决算都不会作。丽达大姐就鼓励我们说:“只要好好学习,很快就会了。”她一边亲自动手建立账户,编制分录,直到组成决算表,一边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每个工作过程。她有时一忙忙到半夜,一点不辞辛苦。我几次劝她回去休息,可是她说:“我到中国来,就是要尽快地把苏联先进会计经验教给你们,好帮助你们加速新中国的建设,我受点累又算得了什么呢?”在她的殷切指导、热情鼓舞下,我们终于按规定日期提出了第一份决算报告。同时也很快地学会了一系列的会计核算方法。
紧接着就是财产清查登记,这又是一件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丽达大姐就具体地教给我们财产清查登记的步骤和方法。在进行过程中,她都是边作边教,从不倦烦。她不仅从技术上来指导我们而且还用社会主义企业主人翁的思想来教育我们。如清查现品时,有的干部怕清查出多余材料给动员出去,就打了埋伏甚至保存“黑库”,被她发现以后,给了严肃的批判。她说:“这种行为实质上就是欺骗自己的国家。根本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企业。”并坚持进行了全面复查,纠正了这种错误作法。
丽达大姐一贯坚持原则,认真执行制度,而且对同志们的要求非常严格,对任何错误决不迁就。她经常说:“会计人员是财务纪律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决不允许有粗枝大叶和弄虚作假的作风。我们必须对每一个计算数字负责。”有一次她发现材料票上的数字有涂改现象,就问什么原因。后来查明是材料主任在领料时为了多领材料竟把请领数改多了。她于是就汇报段长,对材料主任给予严厉批评。她说:“段长和总会计才是机务段的资金支配人,材料主任有什么权利不经资金支配人同意,擅自涂改领料数字呢?”然后她又向材料厂提出了意见,并坚持把多领来的材料退回去了。她还对我说:“总会计对每一张单据在签署时都必须慎重,而且应当严格检查,决不能让一元钱从我们手中浪费掉,因为我们要对国家负责。”
1951年第三季度编制决算时,她问我得几天完成?我说可以按规定日期提前两天完成。她不相信地说:“我看能按期完成就很好,恐怕提前不了。”我笑着说:“如果完成了怎么办?”她和我打赌说:“我就把鼻子输给你!”后来我们果然提前两天完成了任务。我指着她的鼻子说:“请您把鼻子给我吧!”她幽默地说:“下次再输了一齐给。”我们就在这种亲密友好的气氛中相处了几年。


第8版()
专栏:

谈川剧“打红台”
夏静
重庆市川剧院演出的川剧“打红台”是一出武功做作最多的戏。据说这是取材于聊斋中“庚娘”的故事。其中主要描写了一个极其自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灭友杀妻的暴徒的典型人物——萧方的故事。用萧方的自白,用萧方的行动,说明他无时无刻不在作自己的卑鄙打算以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故事曲折,刻划也是细致的。
这出戏在描写反派人物的技巧上,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从萧方的外形上看不出他是一个暴徒,相反他具有一个长落得清秀的书生模样,而从他一连串的粗暴的行为中展示了他的全部卑劣的内心世界,因此他的朋友称他外号“玉面虎”也不是没有象征意义的。萧方不仅长落得好看,而且常说着许多漂亮动听的话,令人迷惑于他的假仁假义,这就是故事的真实性所在,使人们轻易地相信了他,然后才会受他的欺骗。令人信服的描绘是在萧方作了丧害天良的事之后,居然也有一刹那的天良发现,表示后悔,这是说一个人物的矛盾面,但并无损于这个彻头彻尾自私自利的人物的典型性格,因为他——萧方,虽然在悲怨自己的犯罪行为,却并不是从别人的受损出发,而是可惜自己人财两空,反而背上了罪名,未能得利而恼恨,因此他偶然也对自己说不应该犯下这种罪恶,可是一旦遇到有机可乘(如杀了他的朋友韩虎以求利),他又毫无顾忌地去作了。对于这个人物的描绘也有一些可取的穿插,如萧方因要占有金大用之妻庚娘,在船中把金大用和自己的妻子推下河去之后,庚娘因不愿屈从萧方而自缢,萧方因为庚娘的死而哭泣,他发现庚娘虽死两眼未闭,他竟说:“你是因为想我萧方而不能闭眼的吧?”多么主观而可笑的想法!他难道还不清楚庚娘含恨而死的原因吗?在古典戏剧里这种讽刺幽默的描绘实给观众打开了更广的思路。
演员李侠林典型地扮演了萧方,他的熟练的武功和表演技巧是能令人信服的,在一些传统的表演方法上使我们更感兴趣,如在他与金大用结拜弟兄对天发誓以后,感到自己心虚胆怯而色变,他那夸大表演,配上强烈的音乐节奏,使这情节充满了恐怖气氛,加强了观众对于一个犯罪者的厌恶。此外,作为我对这一角色更理想的要求,觉得在展示人物内心的表演上还不够细致而真实,因为在夸大动作之外,要用伪善者的面貌来掩盖其内心的丑恶,只采取了直线的粗暴行为,就会减低观众对于这个“伪善者”可能信服的力量。其次,他的武功动作似乎还缺少一些独特的创造,舞蹈动作还应多样化一些,以适于这出戏是以武功做作为主的特殊表现方法。
这出戏还使我们感到遗憾的是在编排上还不够精练,有许多重复的地方,特别是最后一场,当真象已经大白以后全剧已达最高潮,人们所最关心的结局似已到此为止。庚娘等的叙述以及众人对萧方的责骂,对观众来说已是多余,因为观众早已明白事件的发展过程,勿需剧中人物繁述,而对萧方为人的评论则可留给观众。因为事件的本身已经是最有力量的说明,这样反而使得全剧松弛,失去了它自始至终的吸引力。而最后一场对于萧方的丑化,是否会减弱了观众仇恨的深度?
再,在编排和表演方法上有许多过分巧合和夸大的地方,以“夸大而不失为真实”的这一原则来说,似还有可商榷。在整出戏来说,要求观众得到的是什么?似乎还不够突出它的重点。但不知这些看法对不?


第8版()
专栏:街谈巷议

第一张大字报
5月里,北京航空学院整风运动刚刚开始的第一天,3303班还没有来得及听完动员报告就贴出了第一张大字报——“告全院同学书”。大字报里用尽恶毒的言词,攻击了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学校里点起了第一把火。
四个月后的今天,反右派斗争已经胜利,整风进入改进工作阶段,党又号召大胆地鸣放,积极地提意见。同学们经过几个月来的锻炼,知道过去是上了右派分子的当。在动员大会的第二天一清早,3303班的青年小伙子们,他们又贴了第一张大字报。对学校领导上提了三十多条意见。不同的是,大字报里再也找不出一点恶毒的言语了。
(北京航空学院 佳火)


第8版()
专栏:街谈巷议

处长记录
机关紧缩后,计划科由十二人减编到六人,王科长多少有点担心完不成任务。赵成响应党的号召,非要参加劳动生产不可。他抢着报了三次名。王科长因他岁数较大,好几次说服不必去。结果倒让他那难以辩驳的理由给驳倒了。
赵成对机关工作比较有经验,尤其在记录和总结方面,在机关里是有名的“简单扼要抓中心”。这次开讨论会,王科长为记录人选,真费了一番心思,好容易选中了林忠,事又凑巧,他又因老婆生孩子请了假。会议开始前,王科长正捉摸着,自己掌握会场,是否还顾得了兼记录。这时刘处长也到了,每次参加会他顶多带个袖珍日记本。然而这次他带来的是用废表格订的大厚本子。一进屋就说:“腾出一部分同志去参加劳动生产,今后具体工作我可附带担任,今天讨论会、听意见和记录正好结合,所以今天记录工作归我。”
(华北包头工程总公司 张国勋)


第8版()
专栏:街谈巷议

“系主任来了!”
薛惠堂参加体育活动时,不小心把左脚弄坏了。脚不能着地,吃饭时同学们给端来;上课时同学们背着他;到厕所时同学们扶着。……
第二天下午,我们几个同学正在看书,系主任和系的另一位负责同志突然走进宿舍来。他们仔细地询问了薛惠堂的病情,一再叮嘱要好好地注意,安心地休养。最后,还嘱咐我们要格外地照顾病人。我们说:“主任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地照顾的。”系主任又问到我们的学习情况,问我们有什么要求和对教学上有什么意见。
系主任在我们这里呆了半个多小时,他走后,有的同学说:“你瞧,系主任的工作作风在改变了啊!”
(中国人民大学 邢振华)


第8版()
专栏:

列宁在真理报社
帕·阿尔斯基
1917年夏天有一天夜里,我伏在营房中的吊铺上,写了一首诗,题目是“为了俄罗斯母亲的荣誉”。我后来在全团的一次大会上念了它,兵士们都欢喜这首诗。
过了些时候,有两个兵士来找我。
“你的大兵诗在哪儿?”他们当中有一个这样问。
“就在口袋里。”我回答。
“好,马上走吧!”
“到哪儿去?”
“真理报编辑部。”
我们去了,编辑部里正忙得不可开交。秘书周围挤了许许多多的人——有的拿着信,有的带着小本。依次轮到了我,我把自己的纸片给他看。秘书瞧了瞧,头向门那边一摆:
“去吧,你拿到那儿去……”
他还想再补充几句,却被等得不耐烦的来访者——前线来的兵士和工厂的小伙子打断了话头。
我走进办公室,只见写字台上文件堆积如山,后面坐着一个人,正侧着头在写些什么。
“您有事情吗?”他很有礼貌地问。
“是首诗……兵士的诗。”我把小纸片搁在桌子上,怪难为情地说。
“请坐!”这位同志指着圈椅说。他开始聚精会神地读我的诗,然后从桌旁站了起来。
“我们要刊登它!啊,谈谈你们团里的事情吧。你是哪一个团的?”
“巴甫洛夫团。”
“哈!你们团的四连是第一个拿起武器向专制统治作斗争的!”当我说起了兵士们都反对战争,他一面在房内很快地走动,一面说话:
“战争必须结束,而且愈快愈好!军队疲劳不堪,他们反对这场屠杀……你在前线呆过吗?”他把一只手放在我肩上问。
“是的!”我回答,“前线的兵士被出卖了,弹尽粮绝。”
“对了!你诗上就讲到这个。”他重新朝纸片瞥了一眼。“不!我们不需要战争……军队能够并且应该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压迫者——地主和资本家!巴甫洛夫团如今应站在我们革命军队的最前列。”
我走出来,深深地被这个人的话所激动了。他怀着巨大的友情非常诚挚地谈到我们当兵的切身问题。他谈的这些话,也正是我们不止一次地议论过的。
秘书见我出来了,就问:“嗯,你的诗怎么样了?”
“那位同志同意了,答应要登出来。”
秘书微笑了一下:“要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这么讲过了,那么这诗就能行了。”
“列宁!”我带着莫大的激动嚷了出来。
朋友们不耐烦地在街上等着我。我急忙把在编辑部里的情景一五一十地告诉大家。
兵士们贪馋地听着,后来就责备起我来了:
“唉呀,你这个傻瓜!为什么不向列宁多谈一些咱们当兵的生活。他一切都该知道的!”
“可是他对一切都知道得挺清楚哪!”
过了三天,我的“兵士的诗”就登载在真理报上了。
(景沾译自苏联“海军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