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谴责美国企图在中东扩张势力
叙利亚“光明报”:阿拉伯人决不让帝国主义重新统治中东
印度“甘露市场报”:侵略威胁来自美国阵营而非共产主义
新华社9日讯 据塔斯社大马士革8日讯:“旷野报”说,叙利亚政界认为,“艾森豪威尔的咨文所追求的目的是保卫帝国主义国家在中东地区的石油利益及其他利益。这个咨文无视这个地区的人民的自决权利,这显然是与联合国宪章相抵触的”。
这家报纸在谈到艾森豪威尔的咨文中所说的对中东国家的经济“援助”的时候着重指出,这种“援助”的目的是企图使阿拉伯国家“放弃积极的中立政策,同苏联的关系恶化,而这是同这些国家的民族利益以及它们所执行的政策相违背的”。
“群众日报”说,这个咨文再一次证明帝国主义阴谋破坏阿拉伯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光明报”指出,艾森豪威尔的咨文是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中东国家内政的严重预兆。它说,但是阿拉伯人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帝国主义的统治再强加在自己的身上。
“先锋报”写道,阿拉伯人坚决反对“艾森豪威尔主义”,并且告诉他“这是决不可能的”。
“阿利夫巴报”谴责艾森豪威尔的咨文,并且揭露了咨文中所谓“苏联干涉”中东内政的说法。
据新华社新德里9日电 印度许多报纸继续抨击“艾森豪威尔主义”。
8日的印地文“新印度时报”在社论中问道:“如果美国希望实现西亚和平,那末为什么它在英法两国侵略埃及的时候不进行干涉呢?为什么它现在要谈在联合国的庇护下进行单独的、独立的军事干涉呢?”
“甘露市场报”7日指责美国在英法帝国主义者在埃及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以后继承了它们的衣钵。这家报纸的社论谴责美国所谓的这一地区“来自国际共产主义控制的国家的侵略威胁”这种虚伪的借口,它指出:“相反地,最野蛮的侵略却来自不由国际共产主义控制而是属于美国自己那个阵营的国家。”
报纸还指出,“古怪的是,它是为了防止共产主义的侵略,而不是防止实际上已经发生的非共产主义方面的侵略。”社论说:“显而易见,这样做的动机是要用给予军事援助的办法来使中东国家互相对立起来,”这“等于是干涉别国人民的事务”。
新华社雅加达9日电 雅加达的许多报纸继续指斥“艾森豪威尔主义”是危害世界和平的。
“印度尼西亚火炬报”今天的社论说,艾森豪威尔的计划是一种挑衅。他想把世界推向战争的道路。这家报纸说,用武力“镇压”共产主义,意味着对付全世界被压迫和被剥削的人民。
“共和国报”的社论认为,艾森豪威尔的政策是为了要维持和扩张美国在中东的势力,这必然要遭到有自尊心和热爱和平的阿拉伯国家的拒绝。这个分裂政策是注定要失败的。
“人民日报”评论说,显然,艾森豪威尔想以使用武力阻止所谓“共产党渗透”的陈腐借口来干预中东国家,发动“新朝鲜战争”,继续梦想统治世界。但是中东国家的坚强意志,亚非国家的团结力量和全世界的民主力量,将再一次挫败美国战争贩子这个计划。
“人民日报”认为,在中东面临着紧张局势的今天,有必要迅速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


第6版()
专栏:

埃及重申拒绝同英法谈判
英法想拉出哈马舍尔德作调解人
新华社开罗9日电 埃及情报司司长哈特姆1月8日晚上重申,埃及拒绝直接或间接同英法举行谈判。
哈特姆说,英法在去年10月30日提出占领苏伊士运河地区的最后通牒,并且随后在运河区开始军事行动,这种行为是对1888年君士坦丁堡公约的明目张胆的破坏。“这个公约禁止任何国家对运河实行海军封锁,不准采取任何侵略行动或战争行动,也不允许采取任何足以妨碍运河上和运河入口处各海港内的航运的行动。公约还不准任何国家在运河地区和它的各港口卸下武器或军事装备,也不准破坏运河上的各种设施和房屋。”
哈特姆指出,英法两国进攻的结果,已使运河上的航行停止,航道阻塞。英法并且曾经占领了运河地区的港口之一塞得港,破坏了运河上的设备。
哈特姆说,“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安全理事会10月13日取得协议以后;协议规定,由法、英、埃三国举行谈判,使运河问题得到和平解决。关于这一方面的谈判一直举行到在运河地区对埃及发动进攻时为止。”
他说:“因此,进行这次侵略的决定是法英两国在同埃及谈判求得和平解决的同时作出的。”他说:“这就证明,这两个侵略国家既漠视了这些谈判,也漠视了安理会的决定。”
哈特姆说:“由于这一切原因,所以埃及不能忘记在它的港口和它的领土上所发生的一切,所以埃及不能够在任何形式下同法英两国恢复谈判。”
他说,“埃及愿意在联合国的范围内讨论这个问题。”
据新华社9日讯 纽约消息:法国外交部长比诺8日同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会谈,讨论中东问题。7日,英国协办外交事务国务大臣诺布耳也就中东局势同哈马舍尔德进行了讨论。
有消息说,英法两国目前正在希望由哈马舍尔德充当英法同埃及之间的“调解人”,以恢复关于苏伊士运河问题的谈判。但是据说,这个讨论还没有取得进展。(附图片)
左图:埃及士兵开始守卫英雄城市——塞得港,高大的建筑物是埃及苏伊士运河公司。
右图:埃及海军人员在清理运河,把水雷拖出水面,进行拆除。
(原载埃及“金字塔报”)


第6版()
专栏:

印度尼西亚情报部
指责殖民国家阴谋制造混乱
南苏门答腊省长表示忠于中央政府
新华社雅加达9日电 印度尼西亚情报部8日晚在电台广播中指出,某些国家目前正在设法煽动印度尼西亚的国内纠纷,以便损害这个国家的声誉,因为他们不希望看到印度尼西亚人民走向进步。
广播说,汤·席林案件是一个确定了的证据,它证明荷兰的颠覆活动是存在的。荷兰政府再也不能否认这种活动了。
前已报道,前荷兰陆军新闻发布官汤·席林由于挪用了一笔用来资助印度尼西亚的颠覆活动的款项而在海牙被逮捕。
情报部的广播向印度尼西亚全国呼吁,在面临荷兰企图在印度尼西亚制造混乱的情况下要保持团结。
据新华社讯 “独立报”报道,印度尼西亚政府在听取了南苏门答腊省长达努阿莫佐的说明之后,已经决定暂缓调换他的职务。
这个属于国民党的省长向政府解释他采取冻结南苏门答腊财政的措施并不是针对中央政府的,而是为了筹款应付当地军队、警察和人民的需要,以避免在那里发生像苏门答腊中部和北部那样的政变。


第6版()
专栏:

日美会谈日本扩军问题
美国强使日本扩军并承担沉重军费
据新华社9日讯 东京消息:美国驻日大使艾利逊和远东美军总司令兰尼兹尔,今天同日本外务相岸信介进行了有关日本扩军问题的会谈。
岸信介在会谈后发表谈话说:他们“就(日本)今后的防御问题的具体谈判的基础,全面地交换了意见”。岸信介没有详细说明会谈的内容。但是他透露,美方在会谈中表示:“(日本的)防卫费和上一年度一样这件事被宣传起来,是不好的”。
据共同社说:“美方在会谈中似乎强调了他们的希望,希望根据日本方面早已作了说明的六年防卫计划的年度规划,在质和量方面都加强日本的防御力量。”这个通讯社还说:“日本政府在昨天已经决定要:坚持逐渐增加‘防御力量’的方针,即从质量上加强‘防御力量’,参照过去预算使用情况,把军费的预算数缩小到最低限度。”
日本的直接军费在1956年共达一千四百三十多亿日元,已经比1955年度增加了约八十亿日元。另外,日本供养驻日美军的所谓“防卫分担费”在去年度共计三百亿日元。


第6版()
专栏:

巴基斯坦和黎巴嫩报纸抨击美国侵略计划
土伊巴和黎巴嫩当局却附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据新华社卡拉奇9日电 “今天报”今天发表社论,讽刺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是对中东国家的“自封的保护者”。
这家报纸说,中东的全部历史证明,只有西方国家才是威胁这个地区的。
“今天报”指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本身也说明了这一点。“艾森豪威尔总统所重视的,并不是阿拉伯国家的完整和独立,而是这个地区的富源,他表示愿意拿出四亿美元这样一笔拢络人心的款项来,也正是为了这种富源的缘故。”
新华社9日讯 塔斯社贝鲁特8日讯:黎巴嫩“电讯报”在评论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向国会提出的中东政策咨文的时候写道:“中东国家的独立处于危险之中,因为,美国计划公开地干涉这些国家的内政。”
这家报纸着重指出:“无论他们在什么样的借口下来奴役阿拉伯东方国家,这种企图都必将遭到彻底的破产。”
用阿拉伯文出版的“邻人报”写道:“艾森豪威尔总统所谈的只是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和这些利益要求美国采取军事和经济的干涉,这样做好像为的是‘保护’中东不受‘共产主义的影响’。但是,阿拉伯人接受苏联的友谊不是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而是因为阿拉伯人认为这种友谊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希望。”
据新华社开罗8日电 据中东通讯社报道,黎巴嫩外交部长查尔斯·马利克昨天在这里称赞艾森豪威尔的中东计划,他说这个计划为黎巴嫩的独立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马利克在前往纽约途中在开罗机场对记者所说的这番话,同阿拉伯国家舆论对所谓中东“势力真空”的论调的抨击有明显的不同。
马利克说:黎巴嫩愿意在独立和主权的范围内同美国进行最充分的合作。他同时又说,黎巴嫩当然迫切地希望使它的政策能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政策协调一致。
据新华社8日讯 巴格达条约军事集团成员国土耳其、伊朗和巴基斯坦的政府表示欢迎艾森豪威尔主义。
土耳其总理曼德列斯6日在接见意大利米兰“晚邮报”记者的时候说,艾森豪威尔主义是“美国对巴格达条约表示关心和支持的理所当然的自然的结果”。曼德列斯说,中东局势仍然“惊人和危险”。他这样说的时候指的是“埃及的态度、叙利亚局势和以色列问题”,他硬把这些说成是“俄国的势力在扩大的更广阔的图景中的几个因素”。
伊朗外交大臣阿里·阿达兰6日评论艾森豪威尔向国会提出的关于中东政策的咨文时说:“我们很喜欢这个声明。”
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7日说:“巴基斯坦政府欢迎艾森豪威尔总统在中东问题上所提出的那些办法,认为它们的目的在于增进经济和政治的稳定和确保中东的安全。”


第6版()
专栏:

杜勒斯继续为侵略中东计划作证
民主党议员认为杜勒斯政策正在陷入困境
新华社9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8日举行秘密会议,继续听取杜勒斯等人关于艾森豪威尔的中东计划的作证。
杜勒斯在会后对记者说,他希望艾森豪威尔要求政府有权派兵到中东去的计划在本月底以前能够得到国会的批准。在作证时,他对“艾森豪威尔主义”作了“某些澄清”,他将在9日下午结束在外交委员会上的作证。
在8日会议开始以后,民主党议员海斯退出了会议,他抗议允许杜勒斯在秘密会议上回答“令人伤脑筋的问题”。他说,看来杜勒斯的政策“正在陷入困境”。他还认为,像派美国军队到中东去这样严重的问题应该公开加以辩论,而不应该举行秘密会议。


第6版()
专栏:

为侵略中东计划辩解
艾森豪威尔致函尼赫鲁
并派特别使团到中东游说
新华社8日讯 华盛顿消息:白宫新闻秘书7日宣布,艾森豪威尔已经发出一封信给尼赫鲁,内容是专门涉及总统向国会提出的新中东计划特别咨文,这封信是私人性质,不准备加以公布。
据新华社8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1月7日任命理查兹率领一个美国特别使团到中东去,向中东国家“解释艾森豪威尔主义”。


第6版()
专栏:

叙总统在卡拉奇市民欢迎会上说
容忍干涉将使独立成为空谈
离国前重申叙利亚奉行积极的中立政策
据新华社卡拉奇8日电 正在巴基斯坦访问的叙利亚总统库阿特利8日下午说:“叙利亚和阿拉伯国家决心拒绝不论可能来自什么地方的干涉和控制。”
他在卡拉奇市民为他举行的一次欢迎会上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独立付出了非常昂贵的代价。这就是我们应当维护我们的独立而不应当容忍来自任何地方的干涉和控制的一个原因。”
库阿特利说:“如果我们容忍干涉,独立就成为一句空话。独立是考虑采取什么行动和抵抗来自任何地方的干涉的自由。正因为是这样,我们才拒绝成为军事的或其他的基地。”
据新华社卡拉奇8日电 巴基斯坦总统米尔扎7日设宴招待访问巴基斯坦的叙利亚总统库阿特利。
米尔扎在宴会上致词说:巴基斯坦自一成立起,就一直奉行同阿拉伯国家友好的政策。
他说:“我们认为,我们的目的应该是一致的,就是反对不义,维护正义。”
据新华社9日讯 罗马消息:据意大利“前进报”报道,叙利亚总统库阿特利在对这家报纸的记者乌博迪发表谈话的时候,驳斥所谓叙利亚“苏维埃化”的消息。他说,这是殖民主义者的宣传。他并且对“艾森豪威尔主义”表示怀疑。
“前进报”说,库阿特利在启程前往巴基斯坦和印度访问以前,在1月4日接见了乌博迪。这家报纸用间接的方式叙述了库阿特利的观点。
乌博迪写道,“我问库阿特利总统对于西方报纸上刊登的关于他的国家‘苏维埃化’的消息有何意见。”
“库阿特利坚决否认存在这样一种前途。这些消息是殖民主义国家和以色列为反对阿拉伯国家所发动的宣传运动的一部分。叙利亚的外交政策的目的在于保卫国家的独立,它的基础是同两个阵营保持同等距离的原则和‘积极的中立主义’的原则。”
乌博迪说,“谈到美国的中东政策问题时,叙利亚总统认为,任何计划要是想成功的话,都必须考虑到有关地区的人民和政府的意见。”


第6版()
专栏:

帝国主义的颠覆阴谋破产
叙利亚军事法庭公审阴谋分子
新华社9日讯 大马士革消息:叙利亚军事法庭8日开始公审在外国政府支持下企图以武力推翻叙利亚现政府的四十七个阴谋分子。
在这四十七个人当中,当天出庭的只有二十九人,其他十八人都已经逃往国外,其中包括1951年11月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政变并且担任过三年总统的施舍克里,几个前政府部长、议员和一些陆军高级军官。
这一天,叙利亚大学的礼堂坐满了二千旁听的公众,在开庭的时候,叙利亚陆军情报处处长阿卜杜勒·哈密德·塞拉杰首先宣读了有关这个案件的背景说明报告。他在报告中指责伊拉克政府支持这个阴谋。报告说,伊拉克外交大臣巴沙扬去年夏天在日内瓦会见施舍克里时曾经同他讨论过这个阴谋。巴沙扬并且还同伊拉克陆军副参谋长加勒布·达吉斯塔尼到瑞士最后确定了这次阴谋活动的细节安排,最后决定在去年年底在英法干涉苏伊士运河期间组织暴动。
报告说,前叙利亚驻华盛顿的武官穆罕默德·萨法上校也同这个阴谋有关。
报告指出,这个阴谋的目的是想破坏叙利亚的独立,并且使它成为帝国主义的奴隶。
报告说,施舍克里为了在叙利亚策动政变,还从英国、法国和伊拉克那里接受了一万五千英镑。
被控在这次阴谋中担任联络工作的阴谋分子阿德南·艾迪,8日在法庭上承认有“推翻叙利亚现政权的亲伊拉克的阴谋”。他并且详细地谈到了这个阴谋的情况。
叙利亚当局去年12月曾经发表过有关这个案件的起诉书。起诉书中指出,这个阴谋是帝国主义在幕后指使的,伊拉克的赛义德政府充当了这个阴谋的执行人。


第6版()
专栏:国际札记

总督先生的诡辩
在联合国决定讨论阿尔及利亚问题以后,法国驻阿尔及利亚的总督拉戈斯特似乎有些吃惊了。他赌咒发誓地说:“在阿尔及利亚并没有战争啊!”
这位总督先生解释道:“法国并没有向无辜的老百姓开炮和投炸弹。我们有一个生气勃勃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我们竭尽全力来保护人们的生命。谁都可以到阿尔及利亚去看看,那儿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隐瞒的……。”
但是,人们不需要到阿尔及利亚去看,也都知道在阿尔及利亚的确有着战争,而且这个战争还在越来越扩大。从1954年11月到现在,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驻军从十几万人增加到六十万人;光是1956年一年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军费就花了四千八百多亿法郎。如果在阿尔及利亚果真没有战争,那末法国为什么要派去这样多的军队和花掉这样多的军费呢?
也许,总督先生要争辩说:所有这一切都不是战争,而只是为了竭尽全力来“保护”阿尔及利亚人民的生命。那末,让我们看一下到阿尔及利亚去过的记者的报道吧。下面是随便举出的几个例子:去年4月23日,法国驻军出动了大批飞机,用炸弹把一个名叫密芝达斯的村子整个荡平了。在君士坦丁城,只是去年3月29日一天内,法军枪杀了四百个左右的阿尔及利亚人。在阿尔及尔,仅仅在去年5月27日一天内,法国军警就逮捕了约二千名阿尔及利亚人。就这样,两年来,法国在阿尔及利亚屠杀了三十万男女小孩,并且使五十万和平居民失去了他们的家园。法国在阿尔及利亚进行的不但是一场战争,而且是一场血腥的殖民战争。
尽管总督先生有着惊人的诡辩才能,但是正如总督先生所说的,在阿尔及利亚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隐瞒的”。连总督先生的上级摩勒总理在去年10月29日发出的一个文件里也不得不承认:在阿尔及利亚“这场长时期的流血”一直没有停止过。总督先生为了想在联合国大会上逃避世界舆论的谴责,就硬要隐瞒无法隐瞒的事实真相,这只会使他自己更丢脸罢了! (义)


第6版()
专栏:

巴西的动人景色
访南美中国艺术团副团长 王力
里约热内卢面临着美丽的可巴加巴拉海滩,背靠着许多奇异的峰峦;虽然9月在这里还是冬季,但已到处是浓艳的热带花草。
巴西的自然景色是动人的,但更加动人的是巴西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中国的情感。
在巴西的议会中,自从去年7月访华议员代表团回国以后,谈论中国就成为一种时尚。当这些议员的夫人们穿着耀眼的中国锦缎料子的夜礼服,出现在晚会上时,人们都以欣羡的目光来询问中国。
巴西参议院的议长是副总统古拉特兼任的,他是劳工党领袖。巴西劳工党有着比较明朗的民族主义的主张,在议会里的席位最多。
库比契克总统是属于社会民主党的,他的政府得到劳工党的支持。在巴西的议会大厅里,社会民主党的席次是在劳工党的右边,全国民主联盟的左边。
巴西上下两院各党团的领袖都盛情地接待了中国艺术团,无例外地对人民中国表示好感。
库比契克政府的外交部虽然曾经一度拒发中国艺术团的签证,但在四十八小时之后,便重新发表了一个对中国艺术团表示好感的声明,来回答各方面人士抗议的浪潮。外交部长索雷斯先生,也在开幕演出时,接见了艺术团的领导人,表示了巴中两国发展文化联系的愿望。
库比契克总统夫人在自己的挤满着穿着各色袒胸长裙妇女的包厢里,告诉艺术团的领导人:“总统很愿意看到你们,因为偶有小恙,遗憾地没有能够来。”
在总统夫人的主持下,中国艺术团为总统夫人的慈善事业举行了一场义演。在马拉加尼亚室内运动场里,集聚着的两万五千个巴西人,他们以连续的鼓掌、欢呼和挥动手帕,表示了巴西人对中国人的热烈友谊。库比契克总统也赠送了一个花篮,附了一张写着“祝贺和感谢”的名片。
当时,巴西的舆论界正评论着三件大事:一,是巴西废除了和美国签订的关于美国使用巴西铀矿的秘密协定,决定铀矿国有化;二,是拒绝美国提出的组织南大西洋防御公约的建议;三,是盛情接待中国艺术团。
我们到处都看到巴西人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民族情感。一天,我们乘坐的出租汽车的司机,指着建筑在市中心的一幢奇特的现代化房屋叫“贼窝”,仔细一看,原来是挂着星条旗的美国大使馆。
当里约热内卢市议会的主席巴依斯·李米接见我们的时候,他摇铃宣布休会一小时,全体议员以茶会形式招待中国艺术团。我们看到,有人拿了一支美国的“幸运牌”香烟给议长先生抽,他立即拿出了自己的烟,说道:“巴西人抽巴西烟”。他又感慨地叹了一口气:“就连巴西烟,也受了美国影响”,原来这盒烟的牌子叫“好莱坞”。
巴西的资产阶级代表性人物司密脱和我们的交谈是意味深长的。
一天晚上,艺术团领导人访问了司密脱。司密脱过去曾经是巴西的大诗人,现在是大产业家,也是最大的报纸、杂志公司的董事,是总统和市长的朋友,是巴西上层社会中的风云人物。这次,为了向政府争取发给中国艺术团的签证,他也曾作过一番努力。
他首先作自我介绍:“我是一个死了的诗人,活动着的产业家。”
他坦率地说:“我并不能称自己为中国的朋友。但是,我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情感:从小时候起,就对中国有着神话式的梦想,后来慢慢地迷茫了;而中国最近这几年来又给了我新的刺激,你们站立起来了,而且迅速地富强起来了。”
当我们讲到中国和巴西这两个伟大国家有着许多共同点的时候,司密脱说:“今天的巴西还有着许多困难。作为一个巴西人,我希望中国的今天,能够是巴西的明天。”
司密脱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政治家。他说:“我劝你们艺术团的政治睡觉。今天巴西人只能看你们的艺术表演;明天,巴西人可能有兴趣看你们国家的政治。”这使得我们都笑起来了。我们说:“即使今天巴西人有兴趣要看中国的政治,中国艺术团的演员们也没有这种表演的本领。”司密脱说:“我认为,这便是最好的政治。”司密脱表示愿意和中国建立联系,他说:“非常愿意知道中国是如何走上富强道路的。”
如果说,我们在里约热内卢看到了巴西人的民族主义情感,在圣保罗,就进一步看到了巴西人发展自己国家经济力量的强烈愿望。
圣保罗市,在一百多年前,还是一个不足一万人口的小城,十多年前,也不过有一百万人左右,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争的年代中,这个城市却发展成为拥有三百万人口和大约有四、五万家工厂的大的工业城市。巴西人称圣保罗叫“巴西的上海。”
巴西人在经济上引以为骄傲的:一是钢铁国有化;二是石油国有化。
在圣保罗市历史博物馆门前,巴西的建筑家设计了一个螺旋式的建筑物,作为纪念巴西石油国有化的标志。人们把这个标志制成小徽章,挂在自己的胸襟上。
我们停留在圣保罗期间,库比契克总统来到圣保罗,参加一个新建的汽车工厂开始生产的典礼。这家汽车工厂是利用西德资本和技术经营的。巴西人提出利用西德资本和技术的条件是:一,鼓励投资重工业,特别是机械工业;二,是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这些工厂将要属于巴西所有。
圣保罗市市长比萨博士在接见艺术团领导人时说,“巴西和中国是两个新兴图强的国家,巴西人非常注重中国的经验。”市长先生正在研读毛泽东的著作,他表示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而且对中国的社会改革也感到浓厚的兴趣。
住在圣保罗市的一个大咖啡园主马太罗梭先生在宴请中国艺术团领导人时,也表示了访问中国的愿望。这位咖啡园主同时是圣保罗近代艺术馆馆长,他说:“到中国去,只看艺术,不看政治。”
“巴西很像中国”,“巴西对中国友好”,这是中国艺术团在这个南美洲最大的国度里,到处听到的声音。(附图片)
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的街景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