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9月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试论过渡时期我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性质
顾明 田方
七年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现在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此,我国最激烈、最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已经过去,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专指民族资产阶级,下同)矛盾和斗争的演变,已经展示了它的基本规律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及时地研究这些规律,特别是弄清楚我国当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性质问题,是有其重大的意义的。因为这就是我国当前实际性的和理论性的重要问题,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同我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和具体运用的问题。
我国过渡时期既容许资本主义的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还存在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这种以不可调和的阶级利益为基础而形成的矛盾的一般性质,不能不是对抗性的。这种矛盾的对抗性,决定了我国革命在第一阶段的新民主主义胜利以后,还必须进行第二阶段的社会主义革命,这个革命的目的就是要着手解决我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性矛盾。我国过渡时期虽然有这两个阶级的对抗性矛盾的存在,但是这种矛盾的性质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在我国过渡时期中阶级斗争的形势和资本主义国家里所发生的情形根本不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资本主义上升时代是一回事,在无产阶级专政已在九亿人口范围内取得了伟大胜利的社会主义时代又是一回事,至于在中国当前的条件下则更是另一回事。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决定于阶级力量的对比,阶级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对抗性矛盾的对抗程度乃至矛盾性质本身,当然也不会是永远一成不变的。我国在过渡时期所以能够对资本家采取非对抗斗争形式的说服教育、和平改造的方针,就是因为阶级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两个阶级的对抗性矛盾也必然会产生出它的特殊性质,这就是由于我国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特殊条件,决定了这一对抗性矛盾有可能不必经过爆发式的革命而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由我国长期的革命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特殊条件包括:
(一)共产党的领导;(二)无产阶级已经掌握了强大的国家机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实际上已成为无产阶级专政;(三)牢不可破的工农联盟,巩固地团结了占我国人口百分之八、九十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日益壮大,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中坚强的领导力量;(五)文化、思想战线上已奠定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六)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以及我党长期地耐心地进行争取、教育工作后,已把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吸引到人民革命的队伍中来。(七)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过去已经发挥了它的作用,今后还将继续发挥它的伟大作用;(八)我国革命的胜利,正处于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世界体系的有利的国际形势中。要正确认识我国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性质及其特殊性质,就必须首先明确我国历史发展中的这些特殊条件。
开国以来,经过抗美援朝运动、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统购统销政策的贯彻,特别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等一系列的胜利,把资产阶级长时期以来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农村资本主义(富农经济)的千丝万缕的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联系基本上割断了。随着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社会主义经济日益壮大,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深入,国家资本主义范围扩大又逐步向国有化过渡,私人资本主义逐步缩小以至于消失,统一战线工作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资产阶级逐步认清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决心掌握自己的命运,因而被迫于大势所趋而又自愿地放弃剥削,争取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是完全可能,而且正在逐步实现着。所以上述我国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斗争的发展趋势,也就是矛盾性质在斗争中逐步转化的过程,就是矛盾的对抗性逐步削弱,非对抗性逐步增长的过程。
从我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了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克服矛盾的各种斗争形式是由矛盾性质决定的,什么性质的矛盾用什么样的斗争形式去克服。但是这不是绝对的,根据事物的具体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不仅斗争形式可以发生变化,而且矛盾性质也会发生变化。矛盾性质不通过一定形式的斗争是不可能克服或改变的,斗争形式仅仅是为了克服或改变矛盾性质而存在的,人们正确地掌握斗争形式可以影响甚至改变矛盾性质,但是最后终究还是由矛盾性质来决定适合它本身的斗争形式,才能最后正确地克服一定性质的矛盾。我国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斗争的变化发展,正是按照这个规律逐步向前推进的。
我国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性矛盾曾一度爆发为对抗斗争,这就是资产阶级发动的“五毒”进攻和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三反”“五反”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资产阶级经过这一场剧烈的斗争,才从事实上承认了无产阶级的领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两个阶级对抗性矛盾的对抗程度。
总路线的提出和宪法的制定是中国人民胜利后两件大喜事,它根据我国过渡时期的许多历史特点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道路和具体方法。它的根本目的,是要将我国多种经济成分的不同的所有制转变为单一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消灭剥削和贫困。按照宪法的规定,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步骤是分两步走,即第一步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的方针,是我国阶级斗争的特殊形式,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在过去六年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以大部分国家资本主义的中级形式和一部分个别企业公私合营的那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不能适应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的。也就是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只停留在第一个步骤,而不推进到第二个步骤,不把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不可能从根本上克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性矛盾的。我们可以发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以往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以后,两个阶级对抗性矛盾中许多根本问题并未基本解决,以那些少数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进行个别单位的公私合营(即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以后的情况来说,当然它的优越性是大大超过了中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但是它对阶级矛盾的对抗性并没有引起根本上的变化。表现在:
第一,在这种个别公私合营的企业里,生产资料是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这两种对立的所有制是同时存在的。
第二,由于这种合营企业的利润是按“四马分肥”的原则分配的,资本家在分配企业利润的时候,随着合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改善和工人群众劳动积极性的提高,资本家从工人群众身上所进行的剥削也就越多。因此,这种不是完全有限制的剥削,同发挥工人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仍是互相对抗的。
第三,由于我国一般私营企业中规模大的只是少数,而为数众多的是中小型的,它们不仅在生产经营上是十分分散,而且一般是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如果不经过经济和生产的改组,是不可能适应社会主义的要求的。即使对它们全部采取个别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也只会造成国家资金严重的分散和浪费,要分别大量配备干部也十分困难,何况实际上这种办法也是行不通的。因此,如果只停留在以往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改造阶段,只会延缓整个社会主义改造的进展。
由此说明:在过去六年中发展起来的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虽然在不同程度上优于资本主义经济,它已经不能为所欲为地唯利是图,它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带有社会主义性质,同时它对我国两个阶级的对抗性矛盾在斗争的量变过程中,也发挥它应有的削弱作用。但是由于上述种种根本问题不能解决,从资本主义本质的劣根性上散发出来的种种和社会主义相对抗的矛盾基本上仍继续存在。所以即使这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特殊的资本主义,仍没有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所有制和剥削关系等本质上脱离资本主义的范畴。因此,反映到阶级关系上这种矛盾的对抗性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质的变化。但无论如何,这毕竟是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步,而且这一步本身已经为第二步打下了稳妥的基础。
社会主义是不可能建立在两种相互对立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的;同时,由于历年来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一只脚实际已经被带进了社会主义的门槛,而另一只脚也已经非跟着进来不可了;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迅速进展,特别是农业合作化的加快发展,最后断绝了农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这就必然会有力地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因此,从去年第三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也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开始进入了一个完全崭新的阶段。这就是从以国家资本主义中级形式为主,辅以部分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的改造阶段,推进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新阶段;与此同时,国家还实行了定息办法,给股东分配股息,向资产阶级购买为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定息的办法,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第一步的基本结束,和第二步的开始。从此,这一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走上了把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到来,是我国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有计划的发展和改造国民经济的一个必然趋势,是对逐步消灭剥削,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所有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意味着资产阶级原来占有的生产资料基本上已经转为国家所掌握了,社会主义基本上已经代替了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性矛盾,既然是由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所有制和剥削关系等因素所引起的,那么生产关系的根本变化,就不能不引起矛盾性质的变化。因此,从此以后,我国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性矛盾便基本上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了。从下述主要变化中便可以看出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定息办法后两个阶级矛盾性质变化的实质:
第一,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后,资本家对企业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只表现于应得的股额和股息上,资本家已经不能掌握企业,实际权力已经转到国家手里了,资本家只能和普通工作人员一样在国家的领导下做工作。资本家取得的股息已经基本上发生不了资本的作用了。
第二,能够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对全行业实行改革,更有利于贯彻国家实行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的方针。在这种公私合营企业里,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已经在全行业(不仅在个别企业单位)中树立了牢固的领导地位,特别是全行业生产可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全行业的经营管理也可以按照社会主义方式进行,国家的投资和干部配备也可以集中使用了。
第三,资本家和资本家代理人都将得到适当的工作安排并将普遍地得到教育和改造的机会。
第四,实行定息的办法以后,既保障了资本家在合营期间取得一定的股息,又严格地限制了资本家的剥削,这种剥削不仅在数量上已经比
“四马分肥”更严格地限制在一定的绝对数字上
(以全国全部资本主义企业总值三十三亿元计,每年支付股息一亿六千五百万元)。而且这种剥削关系引起的结果也是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无产阶级自愿地支付这部分股息,已经基本上堵塞了资本家唯利是图的一切漏洞;而且这部分股息,已经不是资本家对本企业工人群众直接的剥削,而是整个无产阶级从它本身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中支付一部分有限的赎金给资产阶级的赎买关系;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整个无产阶级内部的团结和统一。
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定息办法,是向社会主义国有化前进了一大步,对这种办法,资产阶级分子中大多数人是愿意接受而且已经接受了。资产阶级分子之所以能够接受并不是偶然的,正如前边已经说过的,是经过两个阶级长时期矛盾斗争的过程发展而来的,是具备了各种特殊条件演变而来的,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正当社会主义改造进入新阶段的时候,无产阶级通过它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又进一步地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对资产阶级分子主动地给予积极的影响,诸如统一战线中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赎买政策中定息五厘的优惠息率和清产估价中的“宽”“了”精神,以及循循善诱地告诉资产阶级分子怎样从思想上认清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等等。这就使得资产阶级分子中大多数人有可能认识到,社会主义事业在我国的胜利真是大势所趋的了。那么,接受和平改造也就成为资产阶级分子唯一的光明出路了。于是,资产阶级分子中虽然仍不免表现出在接受中有抵抗,在抵抗中又逐步接受的两重性态度,但最后终究在锣鼓喧天声中兴高采烈地踏上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从而使我国的经济面貌和阶级关系出现了空前未有的新景象:
(1)如果以1955年的私营工业产值和私营商业的资本额各为100%,则经过这次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后,在私营工业中已经有92%,在私营商业中已经有75%完成了全行业公私合营。而按1956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的预期结果,私营工业产值只占工业总产值的0.4%了,私营商业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也只剩下8.9%了。对抗性矛盾的物质基础从此也基本上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的物质基础了。
(2)资产阶级分子在改造中的新面貌,也表现了他们能够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可能了。原来有生产技术和科学技能的人,已开始发挥了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积极作用。原来不劳动的人现在参加劳动了。原来不懂得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人,现在学会了经营管理。各大城市资产阶级分子在参加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已经有许多人获得了先进生产者和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还有许多人得到了表扬和物质奖励。这种情况是不可能从对抗性矛盾的冲突中发现的。
我国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性矛盾,就是这样地经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量变过程,逐步地发展到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定息办法这一质变的关节点;就是这样逐步地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从而使得这一对抗性矛盾基本上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但是由于这个基本转化的整个过程还没有最后完成,所以对抗性矛盾的残余也没有最后的从根本上完全消失。因为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还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所有制,还存在着资本家所有制的残余。定息的实质,依然是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劳动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作为剥削阶级的资产阶级还没有最后被消灭。但是这种对抗性矛盾的残余,终究是日趋衰弱的,而且,只要无产阶级不放松警惕,克服这种对抗性矛盾的残余是可以顺利进行的。按照目前飞跃发展的趋势看来,在不久的将来,大约再有几年时间,在无产阶级领导下,随着资产阶级分子思想觉悟的提高,对劳动生产技术能力的掌握,大多数人已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时候(到那时即使尚有少数年老力衰不能劳动的人,国家也会给予救济),整个资产阶级就可以“瓜熟蒂落”,自愿放弃最后的剥削,经过政治协商取消定息,使全部生产资料国有化。到那时候,我国资产阶级就将随着资本家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剥削的最后消灭而退出历史舞台,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性矛盾的残余,也将随着资产阶级的消灭而最后从根本上完全消失。
目前我们应当怎样来处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性矛盾的残余呢?对于这一全国人民当前的新课题,中共中央已经向我们提出了明确的指示,即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同存在、互相监督,首先是对共产党起监督作用的方针,这个新方针反映了我国阶级关系的变化,反映了我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性质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采取非对抗斗争形式的说服教育方法,便成为今后处理我国两个阶级对抗性矛盾的残余的主要方法了。只有在继续扩大和巩固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在一定的时期内,彻底消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性矛盾的残余,和进一步解决各种非对抗性矛盾,才能更有利于动员全国人民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7版()
专栏:

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
讨论编译出版工作怎样贯彻“百家争鸣”
新华社讯 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在五日举行的全体会议上,讨论了编译出版工作如何贯彻“百家争鸣”方针为科学研究服务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编译出版委员会主任陶孟和主持了这次讨论会。科学家和编译出版工作者们在发言中指出,编译出版工作是繁荣学术,推动百家争鸣的重要环节;学术上的百家争鸣,首先反映在编译出版工作上。但是,过去出版物中反映学术争论的很少,也没有主动地组织出版不同学派的科学著作。在编译出版工作上,有一种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极端思想。在选题标准上,对学术与政治的界限划得不清。赵仲池在发言中,列举科学出版社六年来编译出版的各国科学专著的数量为例,说明在介绍世界先进科学上,同样存在着上述的片面性。大家认为,所有这些对繁荣学术都有很大障碍。
大家在发言中提出,为了贯彻“百家争鸣”方针,今后编译出版工作,必须充分反映中国的和世界各国科学研究成果,以及学术上的争论。在对国内科学著作出版的选题上,不应以权威为标准,应以学术价值为标准,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著作都可以出版;甚至不同思想体系的著作如果有一定的价值也应有出版的机会,但这并不是说毫无学术价值的著作都应当一律出版。
讨论中大家都认为,对学术著作出版的审稿制度应该继续保留,但应克服过去在审稿上的宗派主义偏向。今后在审稿上应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各学部委员的作用。
参加讨论的人还对科学出版社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批评和建议。他们认为改进今后编译出版工作必须扩大出版范围,增加出版量,缩短出版过程,建立科学技术书刊独立发行的机构。
会上,并讨论了部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十二年编译出版远景规划等问题。


第7版()
专栏:

鲁迅故乡积极筹备纪念鲁迅的活动
本报讯 绍兴人民正在积极筹备鲁迅诞辰七十五周年、逝世二十周年的各项纪念活动。
今年的纪念活动将是解放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绍兴鲁迅纪念馆已经从上海、北京的鲁迅纪念馆运来了大批鲁迅先生的著作手迹,以及在上海、广州等地的生活片断等内容的照片和复制品。该馆的文物陈列室正在重新进行布置陈设。纪念馆的陈设将充分反映鲁迅先生在故乡时期的生活状况、绍兴乡土本色和当年社会环境,政治经济状况等特点。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生活的地方——故居新台门,曾因当年他的祖父入狱、父亲生病而出卖,致使大部房屋被翻造,为了恢复故居原来的面貌,连日来建筑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修建工作,不久即将完工。美术教师们正在进一步绿化百草园、休息公园和新台门到老台门一带空地的设计工作。鲁迅诞生地点的模型已在动手塑造。鲁迅纪念馆并在故居附近购置了部分房屋,供作来宾们休息之用。
从9月25日(鲁迅诞辰)到10月19日(鲁迅逝世纪念日)鲁迅纪念馆的四个部分——故居新、老台门,文物陈列室,三味书屋和百草园都将全部开放,供各地来宾参观。
(邵治中、姚峙夏)


第7版()
专栏:

湖南调查研究血吸虫病
为明年防治工作作准备
据新华社长沙讯 湖南省正大力进行血吸虫病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明年全面展开防治工作作准备。到目前止,卫生工作人员已在洞庭湖滨地区和湘、资、沅、澧四水流域对一百五十万居民进行了皮内反应注射和流行病学的调查,基本上摸清了患病的人数和流行因素。参加这一工作的共有一千五百余人。
同时,卫生行政部门还从省内各地医院抽调了一千五百名医师、护士和一些卫生行政干部,经过短期训练在各疫区建立和充实了两个防治所和一百四十一个防治站、组。此外,还在岳阳和沅江各设立了一个研究小组,分别采用锑剂短程疗法和中药加减胃苓汤对二百九十个患者进行治疗。初步试验结果证明:锑剂短程疗法安全可靠,疗效达93.2%;中药加减胃苓汤对消除腹水和改善症状也有肯定的疗效。其他各地防治机构在调查研究和预防工作的同时,也结合进行了治疗,从1月到目前止,共收治病人五千余人,现在已治愈出院的约四千人左右,其中有不少是晚期患者。


第7版()
专栏:

北京中小学毕业生和学龄儿童
今年已基本上全部入学
据新华社5日讯 北京市今年基本上解决了初中、高小毕业生和学龄儿童的入学问题。高级中学(包括师范和中等专业学校)一年级录取新生二万零九百人(今年初中毕业生二万二千多人)。初中一年级录取新生五万四千多人(今年高小毕业生五万三千多人),是历年来录取人数最高的一年,比去年增加60%。小学一年级录取新生九万多人,占应进小学一年级的学龄儿童的90%以上,占报名儿童的98%,比去年增加29.6%。新学年北京市中、小学学生总人数达到五十六万五千多人。少数没有被录取的高小及初中毕业生也将得到适当的安置。


第7版()
专栏:

希望改进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
改变优秀生制度
高等学校中的优秀生制度,在执行中产生了很多问题。
首先,优秀生制度鼓励了学生为了全面发展,却也助长了学生平均发展的趋向,妨碍了青年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爱好和对自己喜爱的问题作深入的研究。大学里的课程是比较多的,而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对每一门课程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体会,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对每一门课程都有基本的领会的基础上,对自己有兴趣的课程,花较多的时间,作深入细致的钻研,这是合情合理的,绝不能说是偏废。不过这样就很难得到每门课程都是五分的成绩,而优良成绩是评选优等生的主要条件之一。因此,不少同学平均使用力量,来争取全部课程优等。这样平均使用力量的结果,就会使得同学们对每一门课程都限于表面的肤浅的了解。
其次,这种制度还助长了学生为了单纯追求分数,就去死啃硬记笔记课本,忘记了学习的真正目的是对所学课程的真正的理解。这样也出现了优秀生考试时心情紧张,生怕考试分数下降,不能保持荣誉;甚至发生向老师争分数的现象。此外,对于为争取优等生而采取的复试制度(一个学生其它课程全为五分而只有一门为四分时,考四分的那一门课程可以重考一次),我认为也是不必要的,这只会助长学生们单纯追求分数。 (张华)
培养专门人材
国家对高等学校的要求是培养专门人材。但是,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文学专业就不能很好地按这个方针培养学生。中文系的语言文学专业分语言专业和文学专业,但这种分法要到四年级才施行。在这以前,这两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学所规定的各门功课。这不仅浪费了同学们的时间和精力,并且间接影响了学生特长的发挥。因此,我建议:最好能在二年级就分专业学习。学文学的可以不学语言课,学语言的当然也可以不学文学课。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己的专业上,把学习搞得更好。
(史有为)
采用笔试
现在高等学校普遍实行口试制度。我对这个制度有些不同的看法。我觉得笔试也有它的好处,口试有不少缺点。
一、口试会使学生精神紧张,过度疲劳。为了争取五分,许多学生开夜班,拼命地死背死记条文,结果把身体累坏了。
二、口试并不能准确地、全面地评定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
口试的考签上只有一、二个题目,又因考签很多,题目也就很零散;有的容易有的难。一个学生也许对考签上的题目回答的很准确,得了五分。但是,这不能说明这个学生已经全面掌握了这门课的知识。如果一个学生对问题回答的不好,这也不能说明他平时的学习成绩一定很坏。这就会产生偶然的成功和失败。
采用笔试就可避免这些缺点。笔试的题目很多,可以比较全面地衡量一个学生的成绩。笔试的题目全是一样,就不会产生某人的偶然成功或失败。 (茅于兰)
减少班长的社会工作
在学校里实行“班长负责制”是不适当的。一个班有三四十个同学。正副班长二人,要关心全班同学的学习和生活,还要担负很多事务性的工作:如评议和发放助学金,同学放假回家买火车票,领粮票,认购公债,甚至在同学拿东西出门的时候,还要班长去打“放行证”。班长和一般同学有同样的功课负担,过多的社会工作占去了他的时间,势必影响学习。我希望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干部从许多复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
(任孝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