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9月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抄送”成病
毕挺
文件抄送本来是一件好事,除当事的两个部门外,可以让其他有关部门也了解到有关情况。这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分工协作关系更加密切、更加复杂的今天,是很必要的。
但是问题在于有些单位不加控制地滥发滥抄:有许多不必要抄的抄了。例如:济南化工厂为了请求济南市轻工业管理局协助彻底解决肥皂的销售问题,一个报告共抄送了十七个部门,下自济南市天桥区委,上则一直到国务院。其中如最高人民检察院,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济南市人民检察院等等单位的业务和“肥皂销售”问题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也给抄送了。再如黑龙江阿城制糖厂报请省工业厅和制糖工业公司审批扩建第二车间的计划任务书,文字说明连表格共计八开的毛边纸二十五页,另有四大幅蓝图,厚厚的一大本,也抄送了十一个部门,其中至少有两个部门也是“关系较少”可以不抄送。不但基层单位是如此,甚至中央机关的有些部和局也是如此。上行下效,于是盲目“抄送”之风就愈来愈盛了。
这样的抄来抄去,且不说发文单位发出这么多份数的抄件,要多花费多少人力和物力。先看看收文单位吧,他们被迫增加了大量的额外负担,不但要增加收文登记、批分文件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得有干部腾出一部分时间来看这些文件,即使有些抄件干脆不看,那么,归档、立案一连串的手续也非办理不可,最后还要添置一批木橱、保险柜来让这些“抄件”睡觉。
同志们要问,这些单位为什么要做这种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的事呢?他们的回答还是振振有词的:“文件抄送给更多的部门,可以让更多的部门了解到有关的情况,从而可以引起多方面的关怀和督促,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其实,他们的想法错了。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找直接领导自己的上级机关或找与本身业务有直接联系的部门,因为只有直接领导的上级最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他也解决不了,那么,他有责任向更上级的机关去反映和请示;同样的,也只有与自己的业务有直接联系的部门,才有密切的利害关系,通过双方的具体、切实地协商研究,解决问题最迅速、最彻底。因此,也确实有不少单位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如上海油脂食品工业公司为了解决上海制皂工业销售困难问题报送食品工业部食品工业管理局的报告,只抄送了所属的三个肥皂厂和其他一二个有直接业务联系的部门。
可以这样说,那些不必要的公文抄送,除了助长文牍主义和浪费国家的人力、物力外,没有其他任何好处。但愿那些醉心于文件“抄送”的单位醒醒吧!


第4版()
专栏:

中共沈阳市委组织部召开会议
布置合营企业手工业中的建党工作
本报讯 8月下旬,中共沈阳市委组织部召开了全市公私合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党工作会议,总结、布置了今后的建党工作。会上,由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做了“沈阳市公私合营工商业与手工业生产社中建党工作的情况与今后意见”的报告,并分组进行了讨论。
从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到来以后,到今年6月底,沈阳市在公私合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中,共接收了一千多名优秀分子入党。由于党的力量的加强,进一步保证了合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各个时期的工作和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但是,沈阳市合营企业和手工业中的建党计划完成的情况是不平衡的;在一些单位中还发生了拉夫凑数、降低党员条件的现象;对新党员的教育工作也有缺点,致使许多新党员入党后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这些现象的发生,是由于不少党组织没有充分认识到当前在这些部门中积极做好建党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把建党工作同改造企业的实际斗争和搞好生产对立起来。同时,不少基层支部干部和党员还缺少建党业务知识,没有充分发动全党动手做建党工作,而市委组织部对这些部门的建党工作又缺乏及时的指导,督促检查不够深入。
会议指出,今年下半年的建党工作任务是繁重的。积极慎重地在公私合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中做好发展党的工作,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改进组织形式,进一步加强党对合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生产社的领导,是合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生产社中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因此,党委组织部门要加强对这些部门建党工作的具体领导;订出具体可行的建党计划;积极地训练建党骨干,提高他们的建党工作业务水平;结合各项中心工作,发动全党动手,做好培养、考察非党积极分子的工作;加强对候补党员的教育,使候补党员的候补期真正成为严格的考验时期,而不是一种空洞的形式。
会上,还由南市、北关、沈河区的公私合营联成螺钉厂、东源染织厂和第四缝纫生产合作社支部介绍了经验。


第4版()
专栏:

响彻金门岛上空的祖国之声
新华社记者 周长宗
在厦门岛东北的海面上,有一个名叫角屿的小岛,它距离蒋军盘据的金门岛只有二公里,在风平浪静的夜里,在这里可以听到金门岛前沿阵地上蒋军官兵说话的声音。就在这个小岛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安设的广播喇叭,日夜不停地向金门岛上蒋军官兵播送着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成就,解说着人民政府的政策,揭露着美帝国主义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真相,和代播蒋军家属给在蒋军中的丈夫、儿子的家信。逢到节日,广播员们还特地向蒋军官兵介绍大陆城市欢度节日的盛况和南方农村的赛龙舟大会。
从1953年3月广播喇叭开始向金门岛蒋军播音起,三年多来,广播员们克服了蒋军的干扰和炮击的困难,坚持播出的祖国的号召和亲人的话语,日日夜夜地萦绕着蒋军官兵的心头,为蒋军官兵指引出应走的道路。
在广播喇叭开始播音不久的一天夜里,金门岛蒋军侦察队开出一只橡皮船,驶近角屿岛侦察地形。这时,角屿岛上的广播喇叭向金门岛蒋军广播东山岛战斗中被俘的蒋军上尉指导员王维华受到我军优待的情形,给橡皮船上的蒋军士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天夜里,蒋军侦察队派出工兵周亚金、莫兴鹏二人到角屿摸哨,当他们爬上角屿岛后,就向人民解放军投诚了。
相隔一年以后,金门岛上蒋军中士班长锺文录、下士副班长夏康礼和通信兵李尝时又一起泅水向人民解放军投诚了。他们说:天天听角屿的广播,他们都能够把人民解放军对蒋军人员的五项保证背诵出来。在他们泅水投诚的这天夜晚,天很黑,他们在与海涛搏斗时,迷失了方向,正当他们担心再落入蒋军手里时,忽然又听到了角屿岛上广播喇叭的声音,他们就朝着广播喇叭发出响声的方向奋力游了过来。
为了使蒋军官兵及时地、不间断地听到祖国前进的脚步声,广播员们除了及时广播祖国的重大政治活动和经济建设消息外,还经常广播祖国的文化建设、体育比赛以及音乐家创作的新歌曲。他们每星期六和逢年过节时,都为金门岛蒋军组织一次“广播晚会”。为了使晚会的内容丰富多采,广播员们往往不辞艰辛的带着录音机到很远的地方去录戏曲、民歌以及蒋军官兵的家乡戏。有时候,有些蒋军官兵的母亲、妻子、兄弟或儿女从外地赶来,要求在广播喇叭上跟他们在蒋军中的父兄、儿子和丈夫谈话。广播员们每次都以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接待了他们。这些蒋军家属从广播喇叭上向他们在蒋军中的家人告诉家中的一切,告诉家里过节买了多少斤面,称了多少斤肉,买布给哪个孩子做了新衣裳,哪个孩子进了学堂,读书成绩怎样,以及人民政府给他们家里贷了多少款,家里添置了多少农具、渔具,这一年或这一季家里的收入增加了多少等等。有一次,家居小嶝岛的一个蒋军人员的女儿,在广播喇叭中向她在蒋军中的爸爸和哥哥谈话时伤心地问道:“别人家过年过节,一家人都在一起,欢欢乐乐,可是爸爸和哥哥你们为什么不回来?”当她这样问的时候不禁伤心的哭起来了。这时广播员们当即安慰她说:“如果你的爸爸和哥哥想到你,就会回来的。”
今年7月以来,广播员们一次又一次地播送周恩来总理关于和平解放台湾的发言的录音,从这时起,金门岛上蒋军阵地前沿设了值班炮,专门轰击这支广播喇叭。安置这支广播喇叭的堡垒上落了很多炮弹,堡垒被打毁了,广播员们便把广播时间由白天改为夜晚,他们背着沉重的喇叭,经常地变换着广播的地点,顽强地不间断地继续向蒋军官兵播音。这支广播喇叭发出的宏亮的声音,每到夜晚便消除了大海的阻隔和人为的障碍,像磁石般地把金门岛上蒋军官兵的心灵引回祖国大陆的怀抱和他们温暖的故乡。 (新华社福建前线5日电)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减少处理人民来信的层次编辑同志:
我对中央机关处理人民来信的办法提一个意见。
我们经常收到中央各部转来的人民来信,这些信又都是由国务院或中共中央转各部再转地方政府办理的,所以要耽搁很长时间。如最近我们接到内务部优抚局转来有关复员军人要求安置工作的信两件,信是7月1日从东阳寄给国务院的,国务院7月7日收文编号后,又转给内务部,内务部在7月13日作了收文编号以后,于7月23日才交到本县人民委员会处理。再如本县复员转业建设军人任及三于今年1月21日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反映:东阳县领导上不重视复员军人安置工作的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将信转给内务部,内务部优抚局于2月22日转给浙江省人民委员会,浙江省人民委员会转给浙江省民政厅,3月份,浙江省民政厅又直接交到东阳县人民委员会办理。这样层层照转的结果,使一封人民来信,在“途中”足足游历了两个月的时间,最后还是交到当地政府处理。我们认为国务院办公厅或中共中央办公厅对有些人民来信直接给当地政府办理,不是可以缩短很多时间吗?如果来信所反映的问题“重要”,那么,可以交省的有关部门直接处理,不要再交下来。
王世能


第4版()
专栏:读者来信

一封批评信三百天无回音编辑同志:
去年7月9日,我六岁的女儿美玉烫伤了半个身躯。我们把她送到常州市人民医院治疗。可是在治疗过程中一连发生了几次医疗事故——病人身上生了两次蛆,孩子因此发高热,几乎死去。医治结果,孩子的胳膊又和身躯连在一起,成了残废人。
以上这些情况,我在去年9月11日详细地写信向新华日报作了揭发。9月22日接到报社的复信,说是已转给江苏省卫生厅调查处理。今年4月10日我又写信给新华日报催问,同时告诉我新工作岗位的地址,可是这回连回信也没有了。另外,去年10月2日,我也写过一封信给常州市市长于春开同志,要求调查处理。谁知也像石沉大海,至今三百多天没有回音。试问这些为人民服务的机关或个人,你们重视人民来信的表现何在?
中共常州市委党训班 冯昌勤


第4版()
专栏:

广州市人民纷纷发表意见
要求香港当局取消“出入平衡”的无理措施
据新华社广州5日电 广州市人民纷纷要求香港英国当局取消对中国人民出入香港实行所谓“出入平衡”的无理措施。
居住在龙津东路的居民冯宽,他的弟弟和弟妇都在香港,过去由于香港英国当局实行所谓“出入平衡”的无理限制,使他们弟兄好几年不能相见。直到今年年初香港英国当局在香港同胞和内地人民强烈反对下停止了这种无理限制后,他们才有机会在广州团聚一次。冯宽说香港英国当局的这种做法是故意与我们为难,我们要求立即取消这种无理措施。华侨家属王梅的产期将近了。她的母亲和妹妹等住在香港。她说,本来我母亲准备在我生产的时候回来照顾我的,现在香港英国当局宣布从3日起再次实行所谓“出入平衡”办法,这就给我的母亲返回内地增加了困难。香港英国当局不应该对中国人民采取这种无理的态度。
前香港律师、政协广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莫应溎指出:实行“出入平衡”办法,不但损害内地人民的利益,也损害香港同胞的利益,因此香港英国当局应当立即撤销这一决定。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主任委员黄长水说,中国人民出入香港,是百余年来的传统惯例和应有的权利。解放以来,人民政府尽一切努力,不断改进两地区之间的关系,采取各种具体办法便利两地区人民的往来,但是香港英国当局却无视我国人民的要求和愿望。
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林志澄,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筹备处副主任委员黄洁,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梁尚立、梁海、陈祖沛、黄永安,广州市归国华侨联谊会秘书长余俊生等都一致认为,所谓“出入平衡”办法的实施,是对我国同胞之间的血肉关系横加人为隔绝的行为,无论在道义上还是在法理上都是不能容忍的。


第4版()
专栏:

深圳桥头令人愤怒的事件
邬维梓 王修平
香港英国当局的所谓平衡出入境办法,在执行后的一天半时间内,已经制造了许多使人十分愤慨的妻离子别的事件。
广州市印刷工人吕福洪的母亲正在香港东华医院病危,他夫妻两人带着两个小孩,3日早晨拿着一份写着“弥留一面”的急电,气喘喘地跑到了等候进入香港的行列中间。人类的同情心,使每一个抱着同样着急的心情等候进入香港的人,都自然地让他走前一步,使他逐步从队伍的后面走到了队伍第一位,但是,香港的英国警察和铁丝网硬迫使他怀着悲怆的心情退了回来。以后,他在我方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才进入了香港。
3日晚上,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廖啤女,在华侨大厦哭了整整一晚。她的父母都在香港,她的母亲特意回乡把她和她的弟弟带到香港去居住,可是3日英国人只准她的母亲和弟弟进境,她被迫独自暂时留在深圳。她的母亲和父亲带着她的弟弟3日晚在深圳的彼岸挨过了一夜,昨早她的父亲带着她的弟弟留在对岸,她的母亲再次跑过来接她过去。她的母亲好容易才找到她,又好容易才带着她挨次地走近桥边,这时在深圳桥的两岸,一边站着父亲和儿子,一边站着母亲和女儿,当他们快要会合的时候,站在中间的英国警察却无理地又把他们隔绝了。不管母亲和女儿的再三诉说,她们仍只能愤怒地回到华侨大厦来。另一个同是在3日就到达深圳的妇女伍玉娥,她的丈夫在香港做生意,这次她回来要把三个儿女接回香港,但是英国警察只准她把二个三岁和五岁的孩子带过去,另一个七岁的孩子却不准过境。这个妇女回港的证件已经到期,旅费也用完了,她在桥头焦灼万分,英国警察的这种无理措施使站在桥边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非常愤怒,在桥边的我方工作人员用了最冷静的态度,安慰了这个妇女,并且设法请人帮助她把那个被无理阻止进入香港的七岁的孩子带回老家,帮助她克服了困难。这个母亲在徘徊良久之后,才含着眼泪和孩子告别。
香港一家有名的商行兴记行的经理的妻子杨笑芬说,她从香港特地跑回故乡遂溪县,要把她六十多岁的母亲带到香港去。昨天,英国警察同样毫无理由地要把她们母女分开,只准杨笑芬过去,却不准她的母亲过去。杨笑芬在交涉无效之后愤怒地说:“我的母亲去不得,我也不去!”现在她们母女也暂时寄住华侨大厦里。
多少年来,我们就有成百万个家庭是分跨在香港和故乡之间的。无理地限制香港和内地的往来,使深圳桥的两边都在滋长着一股愤怒和不满的情绪。香港英国当局的警察这两天来还总是在十时以后才开始放人过境,在什么时候他们高兴的话,他们就拒绝任何携有我方发出的旅行证明的人进境,使许多人在烈日当头下守候了一个长时间后,结果还不能入境。今天,已经有三个昨天从广州到深圳的人愤然搭车回广州去。临行时,他们说:“我们受不住这些人的气,我们要在不再受这些人的气的时候再回到香港去。”有一个妇女李树芬3日被借口额满而不准过境,昨天上午,英国警察又借口她的口音不像台山话,就说她不是台山人,而再度拒绝放她入境。李树芬持有我国政府的证明书,证明书上明白写着她是台山籍,请问香港英国当局的警察有什么权利片面地、任意地污辱我国政府发出的证明!
现在,只有立即取消这种不合理的限制,才能消除这种令人愤怒的事件。 (新华社广州5日电)


第4版()
专栏:体育新闻

中波游泳友谊赛第一天
中国运动员获得四个第一名体育新闻
据新华社华沙5日电 中国游泳运动员9月4日开始同波兰的优秀游泳运动员们进行友谊比赛。在这第一天的比赛中,中国运动员获得四个第一名,其中有三项成绩打破了全国正式纪录。
中国运动员穆祥雄以1分11秒2的优异成绩获得了一百公尺蛙泳第一名。这个成绩比他自己所保持的全国纪录提高了0.6秒,并且比去年世界青年联欢节这项比赛第一名的成绩快了1秒4。戚烈云在这次比赛中获得第二名,他的成绩是1分12秒6。
在男子四百公尺混合接力赛中,中国队获得第一名,成绩是4分27秒9。这次中国混合队是由林锦珠、穆祥雄、王强立、穆瑞龙组成的。他们的成绩比原来全国纪录快了7.1秒,并且比去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第二名的成绩缩短了1.1秒。
中国运动员王强立获得一百公尺蝶泳的第一名,成绩是1分6秒6。这是他今年第三次打破已故中国著名游泳运动员吴传玉所保持的1分7秒1的全国正式纪录。
中国运动员林锦珠以59秒4的成绩获得了一百公尺自由泳的第一名。第二名是波兰的季姆尼,他的成绩是59秒8。
波兰女游泳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了良好的成绩。斯祖耳科夫娜以1分9秒1的成绩获得女子一百公尺自由泳的第一名。普·尼科夫娜以3分3秒1的成绩获得女子二百公尺蛙泳的第一名。波兰女运动员还获得了四百公尺自由式接力的第一名,成绩是4分47秒9。
中国女游泳运动员戴丽华在二百公尺蛙泳中获得第二名,但是她以3分3秒8的成绩打破了她自己保持的3分8秒3的全国纪录。中国女游泳运动员傅翠美、肖黎辉、黄莲华、黄帼会组成的混合队,在四百公尺自由式接力赛中获得第二名,她们也以5分2秒3的成绩打破了5分38秒1的全国纪录。


第4版()
专栏:

乒乓球锦标预赛结束
十四名选手获决赛权
据新华社武汉5日电 1956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预赛到4日晚全部结束。男子组有八名、女子组有六名运动员取得了决赛权。他们将从6日开始进行决赛。
4日晚上,去年的全国冠军姜永宁在最后一场预赛中,经过激烈的奋战,终以三比二击败了广州的选手李仁苏,取得了决赛权。姜永宁在六场预赛中,胜了五场,败了一场,取得了小组第一名。
在男子预赛中获得小组第一名的,还有王锡添(去年的第四名)、王传耀(去年的第六名),以及在1956年十二城市工人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得男子第三名的刘国璋;获得小组第二名的有北京的庄家富(去年的第十一名)和胡炳权(去年的第十三名),广州的梁志滔(去年的第七名)和林金源(去年的第八名)。
在女子预赛的三个组中,获得第一名的是北京的孙梅英、丘锺惠(去年的第一名)和重庆的杨琪文(去年的第九名);获得第二名的是北京的叶佩琼(去年的第五名)、章宝娣(去年的第二名)和哈尔滨的汪奇(1956年十二城市工人乒乓球锦标赛第七名)。
一些有良好技术的年轻的选手们,在比赛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在预赛中曾经以三比一击败了姜永宁的庄家富,从1950年才开始练习打乒乓球。从工人乒乓球运动员中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二十六岁的刘国璋,在六场预赛中场场获胜。他和另一名工人女选手、二十三岁的汪奇,都获得了决赛权。


第4版()
专栏:在首都

走向生活
到新的油区去
当人们的理想将要变成现实的时候,他们内心里奔腾的热情和快活,是完全可以想像得到的。北京石油学院今年的毕业生,在统一分配工作前,有许多年轻学生都向往着克拉玛依和柴达木。王文斗是石油地质系的毕业生,他和其他同学一样热爱这两个新发现的大油区,他曾写了一首“梦中的笑声”的短诗,描写今年毕业的同学每一个人都做着甜蜜的梦,在梦中发出了笑声,就像是会见了自己心爱的姑娘,又好像是回到了久别多年的故乡。他被这幸福的笑声惊醒,原来是他们在梦话中表示自己的决心:要到克拉玛依和柴达木去。
他把自己的诗稿拿给我看了以后,又拿出正在克拉玛依实习的同学陆希曾的来信。陆希曾也是今年的毕业生,早在半年前,就分配到新疆去实习。在他的信中写着:“为了作设计,这次到克拉玛依去,已是第二次了,相隔仅一个月,变化就相当大。首先从出油的井来说,第一次去时,只有一口井出油,离开时已有第二口井出油。这次去,相距不过一个月,又有五口井喷出了原油,现在出油的井已有二十几口了。”
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消息呀,在他的来信末尾还写着:“克拉玛依太需要人了,我希望到黑油山去,那里的生活条件虽然暂时苦一点,但大有发展前途,一两年后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年轻人是富有理想、不怕困难的。”王文斗把陆希曾的来信接过去,爽朗地发出了笑声,继续说:“我国新发现的大油区,都在内地,有志去的人,都有一个小五年计划,准备在那里安家立业。”
王文斗的理想已经变成了现实,前两天,学校已公布了统一分配的名单,他被分配到青海石油勘探局,他的爱人就要到玉门油矿去实习,明年毕业后,也可以分配到一起工作。
9月3日,王文斗被同去的伙伴们推选为领队人,他正忙着整理行装,并为同学们领御寒费和生活困难补助费。他们每一个人都精神百倍,一心想着早日到达柴达木,走进人所注目的聚宝盆,为祖国寻找更多的油田去。 (时平)
兴奋和胆怯
一个初秋的晚上,一对青年男女在前门外中国人民银行的宿舍里低声地谈着话,女的说:
“组织分配我到国外去”。
“那就应该去,你不是说过要服从组织分配吗?”
“我不是说这个,我说的是你……。”
“哦!这个我也想过了。工作需要你先去就先去好了。我迟一点去没关系,我们还这么年轻。”
这对谈话的青年,女的叫杨小蟾,是对外贸易学院的毕业生,最近被分配到国外作贸易工作,正在和她的爱人商量出国去的事。其实,她知道爱人不会阻止她去国外工作。现在爱人又这么明确地表示,更增加了她对他的尊敬和爱慕。
杨小蟾时刻怀着一种兴奋激动的心情,感到没有辜负祖国对她的培养,三年来的刻苦勤读,使她一直保持着“全优”生的光荣称号。可是有时候她也有点胆怯,因为她还没有接触过实际工作,不知道在工作中将会碰到什么困难,能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她一连几夜都睡不好觉。但是,当她想到自己在香港读高中的时候,连个革命名词都不懂;而今天已经在祖国的对外贸易学院毕业了,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而且成了光荣的青年团员,懂得自己应当走什么样的道路,她的信心和勇气就提高了!
在决定派她出国之前,当她第一次被分配做招待外宾工作的时候,她的心里突然又紧张起来。她从来没有给人做过翻译,万一有个名词翻译错了怎么办?不过她记得老师对她说的话:“准备工作做得好,可以减少困难。”于是她搜集和阅读了有关材料,尽力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
经过这一次,杨小蟾对翻译工作不那么胆怯了。她已经愉快地接受了组织上的分配,满怀信心地走上工作岗位了! (艾玲)
不向困难低头
8月13日,王萍高高兴兴地拿着学校写的介绍信,第一次走向工作岗位。她今年刚从北京幼儿师范学校本科毕业。当这个十九岁的、带着孩子气的女学生坐上汽车的时候,她一路想着少年学校幼儿园的环境会怎么样美:院子里会一面是滑梯,一面是木马;教养员们会热情地向她介绍情况;孩子们会怎样有礼貌的来欢迎她;她怎样热情的来回答孩子们……。在汽车上一个多钟点的时间,好像很快就过去了。
汽车到了八宝山车站,王萍下车一看,漫地是庄稼,一片农村景象。她正站在那里发愁,恰巧遇到了一位同路人,领她到了目的地,找到了筹备幼儿园的白瑞星同志。白瑞星向王萍介绍的情况是:幼儿园刚刚筹备,房子还没盖起来,孩子一个也没有。总之,一切都还在着手准备,工作却多得很,需要王萍负更多的责任。王萍听了这些话,带着千头万绪的心情回到了家。她觉得事实完全不像她想像得一样。踏进家门,看见了妈妈,她真想抱住妈妈哭一场。
这天晚上,王萍一夜没睡着觉,一会起来一会躺下。她顺手摸出了毕业时同学们签字的小本子,一页一页地看下去:“严格要求自己、不向困难低头……。”看到这里,王萍问自己:道理都很容易理解,临到自己为什么想不通呢!这时她一下想起了参观上海幼儿园的情景,码头工人子弟幼儿园那位老师的处境是那么困难,收进一群孩子,幼儿园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她却尽力设法给孩子们买玩具。孩子们是那样热爱幼儿园和老师。当时她感动极了,感到自己的事业是光荣的,对那位老师非常崇敬。想到这里,她便下决心干下去。第二天一早她就跑到学校去找校长帮助她想些办法。校长的诚恳帮助,更鼓起了王萍的勇气,她知道了自己只有克服困难才能作好工作。她从学校出来一直跑到了刚刚建立的幼儿师范附属第二幼儿园,找到了主任陈秀文同志,请她介绍了建立幼儿园的工作,陈秀文耐心地帮助她,告诉她应当怎样做。
王萍得到了各方面帮助以后,工作信心很高。特别使她感到高兴的是:在这很短的时间中,她经历了一场内心斗争,终于勇敢地走向生活。现在什么对她都是这样新鲜,她感到工作就是幸福。 (戴月)
新的住院大夫
离上班时间还有十多分钟,刚从北京医学院分配来的妇产科住院大夫陈曼就到病房去了。当她走近病房时,一点生疏和胆怯的感觉也没有。她轻轻地推开房门,一股浓厚的医药气息扑到脸上,顿时感到无限快慰。一个月以前,她才离开这个医院,结束了八个月的实习生活。这些天来,她吃饭、走路、甚至梦中都想着自己未来的工作,一会儿她的心飞到内蒙古草原,一会儿又想到到乡村作医生,有时又梦见在科学院作研究生。9月1日,她又来到老地方,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加重了许多!
陈曼和北京人民医院妇产科大夫、护士们像亲姐妹一样地好,前几天当大家听说她被分配到妇产科工作时,都高兴极了,五十多岁的王主任甚至乐得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可是现在大家见到陈曼时,又不得不抑制住火热的感情,压低声音讲话,尽量不做出过分的举动,因为病房里是不允许大声说话的。
这几天妇产科的工作正忙,主治大夫感到助手不足。陈曼因为在这里实习过,所以第一天就承担起具体工作。几位住院大夫移交给她九个病人,她仔细地看了病历,就去病房看病人。九个产妇都已经生产了,有三个就要出院,当他们看见今天换了一位瘦高个子、背上披着有两条长辫子的姑娘进来时,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个新手。陈曼和别的大夫一样耐心地体贴病人,注意了解他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细小的变化。
这天晚上,陈曼躺在床上还想到那些生病的病人,她仿佛看见病人们都在望着她,她恨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决定在工作中好好地学习。 (甸义)(附图片)
王文斗指着石油分布图上的柴达木盆地说:“再过几天我们就在这里安家啦!” 本报记者 高粮 刘长忠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