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9月2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改进我国出口工作保证国家工业建设
对外贸易部部长 叶季壮同志的发言
我完全同意刘少奇同志的政治报告,新的党章和邓小平同志的报告,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和周恩来同志的报告。
我现在只从出口方面来谈谈我国对外贸易工作的情况和问题。
出口是为了保证我国各项建设首先是重工业建设所必需的成套设备和各种重要物资的进口。但是出口多少,必须按照需要和可能而定,不能盲目地出得过多,也不能出得太少。如果出口太少,就不能保证进口需要,那就会影响国家工业化的进度,就会损害群众的长远利益,影响今后工农联盟进一步的巩固。如果出口太多,因而引起国内市场上某些重要商品的供应发生困难,不能满足群众的眼前需要,就会引起群众不满,从而也会影响国家工业化的顺利进行、工农联盟的巩固以及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因此,进口多少也就不能孤立地只从工业建设的需要去考虑,而必须按照国家建设需要、进口可能、财政情况、出口货源供应可能等各方面因素权衡轻重缓急加以综合平衡来考虑。此外,因为目前我国出口物资主要的还是农副产品,出口的许多轻工业品也需要用农产品作原料,因此农业的丰收或歉收对出口有很大影响,在编制年度进出口计划时当然也不能不考虑到农业的收成。
进出口工作的矛盾和缺点
计划工作欠准确;后备物资不充足;经营思想有片面性;价格调整不及时;出口物资的增产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
几年来,在中央正确领导和各部门和各级地方党政以及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使我们能够克服困难,基本上完成了出口任务和保证了进口的外汇需要。但是,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难,需要加以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和困难主要是:
一、进口和出口计划不够准确,变动过多过大,往往造成对外贸易工作上很大的困难。有些物资国内一时稍多,便要求对外贸易部门出口。例如由于一九五四年农业的减产影响了某些工业生产和财政收入,削减了基本建设,因而一九五五年的钢材、水泥、生铁等几种物资有些剩余。这本来只是一时的虚假现象,但是生产部门怕积压,再三要求对外贸易部门设法大量外销,以支持国内生产。可是,到今年初当社会主义高潮来到之后,这些物资就因国内需要增大,又要把已经定了的对外出口计划中途削减。还有,某些物资遇着国内市场的供应感到紧张,一时或一地缺货时,往往会使出口货源的供应得不到保证。这样就会影响对外合同的执行和国家对外的信誉,因而也会影响进口计划的完成。此外,几年来由于出口计划常常不能随着国民经济计划一同下达,因而不能列入各省市的国民经济计划之内,以致出口货源得不到有力的保证。
二、最近几年来,在安排或增加进出口计划时,政府有关部门考虑进口需要多,但是考虑出口供应不够,有时批准了补充进口,但补充出口的货源却没有着落,这就造成了对外支付上的一定困难。
三、有计划地发展出口物资的生产还作得很不够。一部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还缺乏根据国内外需要进行妥善安排;一部分工矿产品(如铁砂、硼砂、水晶石、食盐等),还开发得很不够。一部分出口商品,如蛋品、水果、水产品等,需要冷藏仓库、冷藏车船和捕鱼加工设备,才能保证有计划的扩大出口。但是,在这方面却没有给以应有的投资。
以上困难和矛盾的发生,国家计划工作上缺乏全面的切实的综合平衡和预见性,是一个主要原因;其次是物资后备打得太少没有回旋余地。当然,对外贸易部门没有积极提出意见,或者提了意见没有努力争取求得解决,也是不对的。
对外贸易部门在这方面的工作中并且还有许多缺点和某些错误,主要是:(1)对发掘出口货源潜力还努力不够,存在着只抓大路货的片面的经营思想和作风。(2)对某些出口农、副产品的价格的调整不够及时,一九五三年还曾一度对蚕丝、茶叶、肠衣的生产采取了“维持生产、降低价格、限制收购”的错误措施,这个错误虽然很快就纠正了,并且历年都曾提高对这些产品的收购价格,但对这些物资的迅速增产仍然有一定影响。现在各地在收购进货中,还有压级压价现象;往往货物多了就不要了,少了又要的很急。这些现象,虽然不断在纠正,但还是不断发生。(3)进出口商行实行公私合营和并店之后,一部分企业机构过于庞大,经营商品过于繁杂,以致未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经营特长。此外,还应当提到我国出口商品的质量、规格、包装虽然一般是好的,曾得到国外用货者的称誉,但也有一些不够好,需要加以改进。
改进出口工作办法
改进出口计划;发展出口物资;合理安排内销和外销;加强采购工作;提高出口规格;发挥进出口商的积极作用和尽力节约外汇
为了解决以上工作中的矛盾和困难,改进我国对外贸易工作,我们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办法:
(一)国家计划机关在编制年度和长期计划时,应当将各项生产建设的进口需要,国内市场的需要和出口货源的供应可能结合起来,全面地切实地予以综合平衡,把进出口计划打在既积极而又可靠的基础上,既不保守,也不冒进。进出口 计划既定之后,要将出口货源供应计划列入整个国民经济计划之内,并且布置生产、采购,保证供应。追加进口计划时,必须相应地追加出口计划,以保证外汇收支平衡。除非万不得已,不应当轻易变动计划,以免造成对外失信。实行一部分商品选购和自销办法之后,对于出口商品,特别是缺少的和优质的商品,要求给外贸单位以优先订立合同的权利。
(二)有计划地积极发展出口物资的生产,这是扩大出口货源,保证进口需要的最基本的办法。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出口物资增产的潜力是很大的。因此,希望在制订发展农副业和工矿企业的生产计划时,能够根据各方面的需要和可能将出口物资予以妥善安排。为了增加某些重要商品的出口,如硼砂、铁砂、水晶石、食盐、蛋品、水果、水产品等,国家应分别对这些物资的生产和冷藏设备,予以必要的投资。
(三)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计划所要求的进口需要,今后一般的仍应在可能范围内适当节约国内一部分物资的消费供应出口,来换回必需的进口物资。在一般情况下,除对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关系重大的物资如粮食、油脂、钢材和某些重要副食品继续实行限量出口的办法外,其它对国内供应关系不很重要的农副产品和某些轻工业品,应当尽可能节约国内消费来供应出口;有些在国内供应上可有可无而国外又有销路的商品,应当尽先出口。在计划既定之后,一般的应当按计划保证供应,以维护国家对外信用和保证外汇收入。如果某些重要物资确实发生全国性的供应困难,影响到广大群众的生活时,当然也要考虑适当减少出口,但要先报告国务院批准,然后修改出口计划才好。
(四)对外贸易部门和有关采购部门,对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的价格应当进行全面研究,对其中价格确实低的应当适当提高,以刺激生产的发展。要深入产地特别是偏僻地区,组织多种多样的出口货源,加强收购小土产、小食品、工艺美术品,并且注意组织小型日用工业品的出口,认真纠正单纯地抓大路货的经营思想和作风。
(五)逐步扩大工业品和农产加工品的出口,并且要按照国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需要和喜好来改进出口商品的品质、规格、包装。逐步建立出口产品的国家品质规格标准。工厂生产应当规定质量指标,并且设立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或配备专责检验技术人员。对外贸易部门必须协同有关生产部门逐步建立有声誉的出口货牌号,做到品质优良、规格合适、装璜美观、包装坚固,并且有中外文科学说明,使国外消费者喜好乐用。
(六)充分发挥公私合营进出口商的积极作用。为此,对外贸易部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已经根据发挥私营进出口商的经营特长、有利于开展业务和符合合营公司的发展方向(将来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原则,按照商品分类,将各口岸某些合营公司的机构适当分细,恢复一些进口和出口的商号,同时适当调整和划分合营和国营公司的分工。对于已恢复的小土产、特种土产出口商号,希望各省市允许他们到农村去采购,地方政府和供销合作社应当在工作上给他们以便利。因为他们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去采购的,采购来的物资都是交给国家或者是替国家出口的。
(七)为了把外汇用来购买主要的进口物资,大家都应尽量节约外汇的使用。凡国内能生产或有代用品的东西,一般的都不应向国外订货。对于非贸易的外汇支出,也要注意节约。


第4版()
专栏:

党的民族政策在内蒙古地区的胜利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 奎璧同志的发言
我完全同意党中央的政治报告、修改党章的报告和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党中央从七大以来所执行的路线和各项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我完全拥护。
党的少数民族工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七大”到“八大”这十一年来,党在少数民族工作方面的成就也如同在其他事业方面的成就一样,是伟大的。内蒙古自治区的成就,就是党的民族政策辉煌胜利的一部分。
内蒙古地区的大变化
十一年来,内蒙古地区的党组织,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正确地执行了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其他各项政策,团结了区内各民族人民,进行了解放战争,逐步地推行了民族区域自治,顺利地完成了民主改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决定性的胜利,并且经过恢复发展生产之后,更进一步在国家统一计划下,进行着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了经济文化事业,提高了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现在内蒙古民族正在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建设我们的伟大祖国,正在由一个落后的民族向着先进的社会主义民族过渡。实现了统一的区域自治
十一年来,内蒙古民族的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个变化主要表现在:随着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发展,随着各种条件的逐步成熟,逐步实现了内蒙古地区统一的区域自治。这就根本改变了三百多年来内蒙古民族的分割状态,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蒙古民族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
这个变化表现在民族关系的根本改变。由于人民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区域自治的实现,各兄弟民族之间,特别是在蒙汉民族之间,已由过去的民族压迫、隔阂、歧视的关系改变为“民族平等,亲密团结,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新的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真正实现了民族地位和一切权利方面的平等。各民族人民在解放战争中,在各种革命斗争中,在生产和各种建设中,形成了战斗联盟和兄弟般的友谊。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在民族杂居区,各民族人民组织了大批的民族联合社,他们在生产上组织到一个生产单位里,在生活上形成不可分离的联系。自治区内的少数民族在享受各种权利平等方面得到了应有的照顾和帮助。鄂伦春族建立了自治旗,对达斡尔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现在正在根据他们的聚居情况及其他条件积极研究实行区域自治。蒙古民族内部的团结也加强了。过去由于反动统治的挑拨和封建压迫、割据,民族内部存在着很多隔阂,互不团结。由于区域自治的实行,反动阶级的消灭,并进行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民族内部已经紧密地团结起来了。在民族内部的团结上,团结民族上层是有重要意义的。团结民族上层人物是促进民族内部团结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对蒙古族和境内其他少数民族的一切可能团结的上层人物都进行了一些团结工作,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得到了应有的安排和照顾。
社会主义所有制已占绝对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的变化表现在改变了和正在改变着生产关系。现在社会主义所有制已经占居了绝对优势。我们在逐步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过程中,就逐步进行了各项改革。在民主革命阶段,在农业区我们进行了改革土地制度,在牧区废除了封建特权,实行自由放牧,和牧主牧工两利政策等。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正在积极稳步进行中。现在已经有百分之九十六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参加高级社的占总农户的百分之七十八以上。参加牧业生产合作社的牧户已占总牧户的百分之十八以上。个体手工业已经全部组织到合作社内。公私合营工业总产值占原有私营工业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私营商业除百分之十五左右的小商小贩仍保持自营外,其余全部分别改造为公私合营企业。私营和个体运输业也分别实行了公私合营和组织了运输合作社。预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二、三年内即可彻底完成。
工农牧业生产有很大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的变化,还表现在经济文化获得了很大发展。十一年来,内蒙古地区工农牧业生产有很大发展。现在各种地方国营工业企业已达一千一百五十五个。一九五五年的工业产值较一九五二年增长两倍多,占工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二十六以上。以包头工业基地为中心的国家重点建设一天天增多,森林工业有了很大发展,连接中蒙苏三国的集二铁路已经通车联运,包兰铁路正在建筑,这些对于改变自治区的面貌都是有重大意义的。农业生产,一九五四年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三百八十八万吨,每个农业人口平均一千二百多斤。一九五五年是个歉收年,粮食产量是三百二十五万吨,每个农业人口平均仍达一千斤。一九五六年粮食计划产量为四百三十四万吨,根据目前情况,粮食产量是可以完成和超额完成计划的,每个农业人口平均预计可达一千三百多斤。一九五五年牲畜已达二千二百七十九万头,比解放时增长两倍多。
文化落后人口下降状况正在改变
随着生产的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也得到显著的发展,改变了和改变着内蒙古人民的文化落后人口下降的状况。在反动统治时代,民族文化教育受到了极严重的摧残,蒙古语言文字被限制。解放后发展了蒙古语文工作。设立了蒙文专科学校,培养了一批蒙文专门人材。现在正在大力推广新蒙文。从一九五二年到一九五五年出版了各种蒙文教科书和各种图书、杂志六百四十三种,四百六十九万七千册。出版了蒙文毛泽东选集。学校教育方面,一九五五年全区小学在校学生比解放前增加二倍,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龄儿童都入了学。在校的中学生比解放前增加六倍。解放前根本没有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现在已有高等学校三所,正在建设中的一所,并有工业、农牧业、林业、商业、卫生等七所中等专业学校。普遍开展了社会教育,开展了扫除文盲运动。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都有了发展,并且培养了一批人材。
在卫生事业方面,解放以前,内蒙古几乎没有什么卫生设施,广大人民遭受着疾病的危害,特别是牧业区的各种疾病更严重地威胁着内蒙古民族。内蒙区各少数民族在解放前的人口也是一天天下降,这是蒙古民族和内蒙区各少数民族的生存问题。内蒙古的党组织提出了“人畜两旺”的号召,发展了卫生事业。团结了广大的中西医、喇嘛医,普遍建立了医疗机构,现有的医务人员较解放前增加了二十三倍以上。现在已经由人口下降变为人口上升。
随着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也提高了。
以上这些变化,都给内蒙古民族向社会主义民族过渡创造了社会和物质条件。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是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的具体表现。
我们是怎样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坚持党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策
我们在进行蒙古民族的革命斗争中,在执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过程中,对广大干部和群众不断地进行了热爱祖国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团结、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坚持了争取兄弟民族,主要是汉族特别是汉族干部的援助,建设内蒙古自治区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祖国的方针,反对了那些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等错误思想。
其次,坚持了党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策,广泛地团结了各民族各阶层人民。为了团结蒙古和其他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我们采取了团结、说服教育的政策,一切民族内部的重大事务都与他们协商,取得他们的赞助;对那些犯过民族主义错误的人,我们仍然坚持争取、团结教育的方针。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团结改造了起义部队和起义人员。在争取团结上层的同时,坚持了放手发动群众的方针。大力进行了发动工人、农民、牧民和革命知识青年的工作。这样,党的民族政策就迅速地为广大内蒙古人民所掌握。
放手发动群众,稳步进行民主改革
在放手发动群众中,我们坚持了必须满足基本群众的政治经济要求,坚持了稳步地进行民主改革的方针。在进行民主改革问题上,一方面反对了那些认为“内蒙古社会特殊,不必进行民主改革”,“内蒙古社会无阶级,不必进行土地改革”等等错误主张;一方面也要反对搬套汉族地区的一套改革方法。我们在牧业区提出了“不斗不分,不划阶级”的政策,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比较和缓的方式,取消了封建特权,宣布自由放牧,确定了牧主牧工两利的工资政策,采取了扶助牧民经济发展的轻税政策。这些都是根据牧业经济的特点所规定的。在改革土地制度中,我们注意到土地关系中的民族关系,规定了有别于汉族地区的一些具体政策。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牧业的改造,我们坚持了积极领导慎重稳进的方针,确定了依靠劳动牧民,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稳定发展生产的基础上,稳步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政策。我们确定了采取比较长期的、和缓的、为牧民和牧主乐意接受的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改造;对于牧主要保障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水平不致下降。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在民族杂居区在民族联合社内,发现有些蒙古和其他少数民族农民收入下降的状况以致可能影响民族团结的现象,我们正在检查解决中。
我们强调了各项改革都是为了发展生产,都必须结合生产,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去进行。所以各项生产都是稳步向上发展的。
在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中,一开始就组织了一支人民军队,参加了解放战争,保卫了内蒙古区域自治事业。
培养了大批民族干部,普遍发展了党的组织
在推行区域自治和各种工作中,我们十分注意了培养民族干部和发展党的工作。在推行区域自治的初期,就开始了培养民族干部的工作。几年来,已经培养了大批蒙古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这些干部广泛分布在政治经济、文教、卫生等事业中,有许多同志已经担任了各项领导工作,从而逐步实现了自治机关民族化。我们注意了在各民族人民政治觉悟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普遍地进行了建立和发展了党、工会、青年团及其他人民团体的工作。截至一九五五年底,全区已有党支部三千九百三十六个,党员十六万七千多名,党的基层组织已成为执行党的政策、领导团结各民族人民的坚强核心。党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不倦地进行了和进行着党的民族政策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不断地在实际工作中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两种倾向,这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保证。
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十一年来,内蒙古地区的各项工作,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产生过不少缺点和错误,其中有些缺点和错误在党中央及时地指示下,得到了克服和纠正,但也使工作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我们今天存在的主要缺点和错误是:我们存在着主观主义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我们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的民族问题了解的不全不深不透,对于在各种经济和文化工作中执行民族政策的情况缺乏系统的检查;对于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后所出现的许多新情况缺乏周密的调查研究。因之,有些工作就不能很好地结合民族的和地区的特点来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有时还出现搬套别的地区工作经验的偏向,我们对牧区建设缺乏具体措施。我们对区内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特殊要求,缺乏应有的调查、关心和照顾。对自治区工业发展速度认识不足,准备不够。我们对已经进行的各项主要工作缺乏认真的总结,有些应该向中央反映的问题没有及时反映,未能使中央更多地了解内蒙古地区的情况。对民族干部的培养赶不上需要。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改进的。
对中央有关工作部门的希望
内蒙古自治区在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很快,任务很大,我们定将根据这次党的八次代表大会的各项报告和决议,继续加强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领导,从政治思想工作上,经济措施上巩固社会主义改造已取得的成果。并要在两三年内彻底完成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要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提前和超额完成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做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准备工作。为了胜利地完成这些任务,除了我们要老老实实地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认真克服缺点与错误以外,要求党中央更多地给我们一些指示和帮助,要求中央的有关工作部门更多地更具体地了解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地照顾自治区的一些特殊需要。过去,我们对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是非常满意的,但还感到中央和国务院某些工作部门的领导同志对党的民族政策体会不深,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情况和我们的具体困难了解较差。因此,建议党中央和国务院各工作部门多了解民族自治区的情况,多派人下去检查和帮助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4版()
专栏:

发展纺织工业,满足人民需要
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钱之光同志的发言
现在我就发展纺织工业,满足人民需要的问题,发表一些意见。
纺织工业的现状
七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纺织工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纺织工业增长了百分之八十,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百分之十二点五,到一九五七年底,全国投入生产的棉纺锭将达到七百五十万枚,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二百三十六万枚,等于解放前棉纺工业五十年建设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六。一九五六年棉纱产量将达到五百一十万件,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一点八倍;毛织品产量,一九五六年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六点五倍;丝纺织品增加了一倍;麻纺织、针织复制等产品亦有很大的增长。纺织工业的发展,对供应人民需要、为国家积累资金以及稳定物价等,都起了应有的作用。
由于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几年来纺织品的销售量是不断增加的,一九五○年棉布销售量为五千六百四十七万匹,一九五二年就达到了九千三百五十六万匹,一九五六年预计将增加到一万七千七百万匹,一九五六年比一九五○年增加了二倍多,比一九五二年增加了零点九倍。人民不仅要求增加纺织品的数量,而且要求提高纺织品的质量;不仅需要更多的棉纺织品,而且对毛、麻、丝、人造纤维等纺织品的需要也日益增加。一九五六与一九五二年比较,针织复制品增长了一点四倍;各种印花布从七百万匹增加到二千九百多万匹,增加了三倍多;精纺毛织品增加了二点一倍。占我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在增加收入以后,除解决吃的问题和用作扩大再生产外,其余的收入主要是用来购买各种纺织品。现在农村中购买华达呢、斜纹、印花布等纺织品的人,已日渐增多;用毛巾、穿卫生衣及毛线衣的人,也不断增加。这种要多、要好的现象,是我国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的必然趋势。
几年来,我们在增加纺织品的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方面,虽然作了一些工作,生产有了很大的增长,以棉纱的总产量同世界各国比较起来,我们并不算低,但由于我国人口多,需要量大,生产增长的速度还远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需要。如果从目前我国纺织工业的设备与产品数量来看,水平还是相当低的。一九五六年我国投入生产的棉纺锭仅为苏联的百分之七十,为印度的百分之六十;一九五六年平均每人分得的棉布数量,苏联为三十公尺,印度约为十六公尺,而我国还只有九公尺;其他毛、麻、丝等纺织品,我国平均每人分得的数量更少。
为了满足国家和人民对纺织品日益增长的需要,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必须适当地加速纺织工业的发展。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方针
在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和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报告中,提出在国家以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方针下,应进一步发展纺织工业,我们认为是完全正确的。
发展纺织工业,不仅可以满足人民需要,而且可以较快地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纺织工业为国家积累了将近一百亿元(包括工业利润和税收),相当于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三十八左右。现在新建一个十万纱锭,三千五百台布机的棉纺织厂,共需投资三千五百万元,在正式投入生产以后,只要一年的时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包括工业、商业利润和税收)。印染、毛纺织厂等,收回的时间还要快一些。这种积累的速度和数量,对发展我国工业是有利的。正如少奇同志在报告中所指出的,适当地注意发展轻工业,不仅不会影响重工业的建设,而且有利于重工业的发展。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必须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原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以继续发挥其生产潜力。七年来,纺织品生产的增加,主要是依靠和发挥原有企业的潜力。一九五六年的棉纱产量中,有百分之八十五是由老厂生产的,至于印染、针织、毛、丝等纺织品,则几乎全靠老厂生产。目前棉纺工业的老厂设备利用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九十七。棉纱的单位产量,一九五六年上半年比一九四九年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九。但是依照今年的生产水平,棉纺、印花、毛纺织、麻纺织等设备利用情况已经相当紧张。今后光靠发挥原有企业的潜力,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必须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地建设新的纺织工业。
建设新厂要进行合理的部署,使纺织工业的分布逐步走向合理,同时还要注意和原有企业的经济改组相结合。新建的各种纺织厂,均应根据我国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尽量采用工艺过程短、生产效能高的先进设备,以保证新厂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为了满足人民多种多样的需要和充分利用纺织工业的原料资源,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除继续建设新的棉纺织厂外,还应该适当地增加毛、麻、丝等纺织工业的比重。人造纤维工业是一个新兴的纺织工业部门,世界各国都发展很快,在某些纺织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人造纤维约占它们各种纤维总产量的百分之三十至三十五,但目前在我国还在试验阶段,必须努力赶上。我国木浆产量虽然不多,但棉绒资源是很丰富的,这是发展人造纤维工业的有利条件。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应当为发展人造纤维工业打下基础。
为了保证完成纺织工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必须继续加强基本建设与机械制造的技术力量。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们在设计、施工和安装方面,已经组织了一支可以担负一定任务的队伍,同时在工作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新厂的建厂时间已大大缩短,目前建设一个棉纺织厂,如果材料、设备等能够按照需要及时供应,将比一九五三年缩短工期约六个月,工程造价亦大大降低,工程质量也逐年提高。在纺织机械制造方面,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现在已可年产成套棉纺织设备七十万锭,一九五七年将达到一百万锭,机器制造成本逐年都在降低。但是,今后需要设计制造的新型设备数量很大,种类很多,有些世界上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如人造纤维工业的设备等,我们目前还不能设计和制造;土建、工艺设计亦日趋复杂、繁多,按现有的基本建设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的技术力量,都远不能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需要在有关部门的配合和协助下,从各方面努力,来进一步增加基本建设和纺织机械制造的技术力量。
发展纺织工业,还必须积极解决原料的增产和储备问题。纺织工业的大部分原料都取决于农业,农业发展速度的快慢,不仅直接影响到纺织工业的发展速度,而且原料质量的好坏,也关系到纺织品质量的高低。为了适应今后发展纺织工业的需要,我们希望农业部门、农产品采购部门和各地同志,在注意增产粮食的同时,也注意增产纺织原料,提高原料质量和改善供应工作,如改进羊种、提高羊毛质量,使我国精纺用毛能够及早自给;增加蚕茧,提高蚕茧质量;改进棉花的轧制工作,减少棉花含杂等等,并在增产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原料的储备。
为了满足人民对纺织品的要求,需要生产数量更大,品种花色更多的各种棉、毛、麻、丝纺织品和交织品。要完成这个任务,还需要纺织工业的全体职工在生产和基本建设方面,作更多更大的努力。
在全国纺织工业中,由地方管理的纺织工业,占了很大的比重,许多行业同地方的关系都很密切。将来纺织工业的建设任务很大,因此加强中央同地方的联系配合,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就有重要的意义。纺织工业部过去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很多,今后,在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号召之下,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改正缺点和错误,更好地来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发展纺织工业的任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