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9月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江苏、河南、黑龙江等省灾区人民
克服困难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本报讯 江苏、河南、黑龙江等省灾区大力展开善后恢复工作,领导人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遭受台风灾害的江苏省灾区善后恢复工作正在继续进行。为台风刮坏刮倒的房屋一般修复得很快。赣榆县各农业社采取以小队为单位互助找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困难,使大部分的受灾房屋已经修理起来,有的农业社已经把损坏的房屋完全修好。全省被风刮坏的房屋已经基本恢复,刮倒的房屋已修复了20%到30%。仅松江专区已经修复的房屋就有七万间。在这个期间,全省发放了将近三百四十八万元的救济款,使缺乏口粮、无力修复房屋的灾民得以重建家园。
江苏灾区正在继续采取各种措施,抢种抢收。东台县一面发动群众拥土追肥,一面发动群众抢种晚秋,全县抢种下的荞麦、萝卜、山芋、秋豆、绿豆已达一万一千五百多亩。南汇县许多农业社在夜晚点起汽油灯抢收水稻。与此同时,许多灾区还发动群众打扫被风吹落的稻谷。扬州专区估计能打扫的落谷有六千万斤。为进一步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江苏省供销社曾提出库存毛竹五万根供应灾区。松江专区已决定拨发贷款五百万元,供销社已将一千二百多万斤化学肥料分送各灾区,抢救受灾作物。
河南省抢救工作结束后,全力开展灾区善后恢复工作。受水灾最重的安阳专区,在水势回落时,就大力组织灾民还乡,到目前为止,全区移出的二十五万灾民,已有二十三万多人还乡。现在灾区正忙于修复房屋和恢复农业生产。仅据内黄、浚县、安阳等三县不完全统计,已发给灾民盖房芦席八万八千多张,修盖房屋九千九百多间,安置灾民七万多人。原阳县组织八百四十三个修房小组,帮助灾民修复房屋七千九百余间,该县黑羊山乡毛滩农业社已将全社倒塌和损坏的一千多间房屋都修好,使社员们安居下来。
在排水抢种方面,信阳、商丘、开封等专区已完成排除渍水一千一百多万亩(不完全统计),占被淹面积的60%以上。信阳、商丘、新乡三专区已抢种了荞麦、蔬菜等作物六十九万多亩。安阳专区的内黄等八县,抢救工作刚结束不久,就发动灾民种植蔬菜九万五千亩,荞麦一万六千多亩。
河南省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经济部门,对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和恢复生产的工作,十分重视。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已把中央拨给的七百万元救济款全部下拨灾区。近来,又决定调运荞麦种六十万斤支援灾区帮助解决播种晚秋的困难。省供销社调出席子十万张供应灾区。
黑龙江省在水情转趋稳定后,灾区工作主要转向排水救苗与恢复生产。肇东县灾后抽调干部二百五十名组织六千多人抢修小堤三十多条,排水沟二百五十道,已救出庄稼五千四百公顷,平均每公顷还可收五至六成。兰西县水淹地二万三千公顷,经过积极发动群众排水救苗,保证了一万五千公顷仍可收五成左右。遭受内涝的五常、海伦、庆安、青冈等县现在正在进行排涝工作,已经排除积水的田有两万七千九百余公顷。这些县为了解决部分灾民生活困难,共组织了二千多人从事打柴、修公路、打房草、洋草等副业生产,每人每天都有一元多的收入。(鲁江)


第3版()
专栏:

多帮助些,慢批评些!
金学良
在某机关召开的一次讨论公私共事关系的座谈会上,听到了公方代表们倾吐的苦衷。他们形容自己是“上下受气,左右为难。”在改进公私共事关系声中,公方代表的处境如此难堪,自然引起了人们深切的关心。
公私合营企业的公方代表,既要代表国家管理生产、改造企业,又要代表国家团结、教育和改造私方人员,这副担子确是十分沉重。同时公方代表来自四面八方,其中有的对于改造政策和业务一时还不很熟悉,这样,工作有困难是显然的。
可是,看来公方代表们在公私共事方面的苦衷并不仅仅在此。还是举些实例来说吧:
譬如,让私方人员参加必要的会议,是保证他们有职有权的办法之一。但是,有些领导部门不管开什么会议,都是通知“务必由公方代表出席”。于是,公方代表从生产计划到消除四害,事事都要去开会、去掌握,而私方人员却在不满公方包办代替之余,作起“公方代表日夜忙,我们无事晒太阳”的打油诗来。
又譬如,公私共事总得要互相往来,谁知在生活上和私方人员接近也会有不少口舌。多接近一些吧,职工不谅解,担心你失掉立场;少接近一点吧,私方人员有意见,批评你“客气有余,帮助不足”。
再譬如,公私合营企业和其他单位联系工作,也存在着特殊困难。上海有一个加工订货部门的干部就曾经直接了当地对某公方代表说:“我们赚一个钱,全部上缴。你们赚两个钱,就有资本家一个”。这话一讲,公方代表对于积极经营业务也有了顾虑,唯恐再犯了“合公营私”的嫌疑。
公方代表在“包办代替”“失掉立场”“合公营私”……舆论威胁下,工作可谓“难矣哉”。
但是问题还不在此,公方代表更大的困难是在于有不少主管部门对于批评下级总比帮助下级来得热心。这些部门对于所属公方代表的困难,常常是“不很了解具体情况”;对于公方代表所需要的帮助,常常是“提不出具体意见来”;对于公方代表送来的请示,常常是“正在研究中”。说也奇怪,他们偏偏是在听到什么反映时,便急不可待地采取大会点名啊,通报批评啊,深入检查啊等等办法抓紧处理起来了。自然,谁都不否认当工作中有了缺点或错误时,批评、检查对于改进工作是必要的。不过,令人不解的是:具体帮助为何又少又慢,而批评检查却又多又快呢?


第3版()
专栏:

陕西员曲乡中共支部组成农村访问团
就地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
新华社西安30日电 陕西省渭南县员曲乡的中共支部,最近组织农村访问团,了解和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深受农民的欢迎。
员曲乡的农村访问团包括有青年团、妇女组织、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学校、诊疗所等方面的十一名干部。他们从8月13日到17日访问了王明、北董、北李三个村的农民。他们到村子向农民说明来意后,农民就向他们谈出自己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在五天内,这三个村子的农民向访问团提出关于夏收分配、社干部领导等农业社工作的问题和建议,以及生活困难的意见。访问团对可以解决的问题都当即帮助解决。王明农业社在夏收分配中把一万三千多斤不应扣的粮食扣除了,使社员收入只占全社总收入58%。访问团发现了这个问题后,立即帮助这个社重新核算,指导他们执行少扣多分原则,使社员收入占到总收入的68.68%。北李农业社的社干部,强迫命令作风很严重,形成干部不团结、社员不敢说话。经过访问团帮助,农业社主任认识了错误,自觉地向社员做了检讨,社干部、社员都很满意,生产情绪立刻提高。北董农业社在生产上需要一辆大车、三头耕牛和两个铁耙,他们向访问团提出后,供销合作社干部答应保证供应。这三个村中共有十六户农民在生产、生活上有困难,信用合作社立即贷给他们一百元。诊疗所的医务人员对这三个村的二十八个病人进行了治疗,费用不按出诊而按门诊计收,对贫困户还免费治疗。农民董文轩有三个孩子都生了病,无钱医治,信用合作社贷给他钱,解决了困难。


第3版()
专栏:

北京组成医疗大队
前往河北灾区治病
本报讯 北京各界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北京部队最近组织了一支医疗大队,到河北省受灾地区替灾民免费治疗疾病。
北京市的医疗大队包括六十多个医务工作者和一批慰问人员,组成了七个治疗小队,由北京市民政局局长马玉槐带领在30、31两日分别出发,到河北省邯郸、邢台、石家庄等七个专区进行治疗和慰问。人民解放军驻京部队抽调了各部队的一百八十名医务人员,组成了六个大队,由驻北京部队后勤机关陈宜贵副政委、卫生部部长张杰带领,已于30日分别在保定和天津集合,在最近期内到保定、石家庄等六个专区巡回为灾民治疗。
河北省人民委员会也抽调一批卫生工作人员,配合医疗大队进行工作。(河北日报)


第3版()
专栏:

四川发现高产春小麦品种
据新华社讯 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马尔康县发现了一种高产的春小麦品种——“拉卜楞得”。据自治州农牧处8月上旬调查,西梭乡阿地秋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一块种植这种品种的小麦地,平均每亩产量可达六百到七百斤。当地藏族农民谈,他们往年种植的这种小麦,每亩一般都能收到三百斤到四百斤,高出当地小麦产量50%以上。
“拉卜楞得”(当地藏名)是一种分枝小麦。这种小麦在每枝的主穗旁又分出许多小穗,一般十个左右,最高的有十八个。
十年前当地藏民从甘肃方面带回了“拉卜楞得”小麦种子。这种小麦对当地的自然条件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拔海二千公尺到三千公尺的河谷、半山、高山上都能生长,也不择粘土或砂地,不感染黑穗病,对锈病的抵抗力也很强。


第3版()
专栏:农业知识

油菜和“胜利油菜”
油菜是我国重要油料作物的一种,约占全国油料作物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它的分布地区很广,除东北外,各地都有栽培。长江流域和云南、贵州等省为集中产区,约占油菜总产量85%以上。其中以四川油菜播种面积最大,产量也最高。油菜因为成熟期较早,容易实行轮栽,因此是两熟、三熟地区的优良前作物。在全国范围来讲,油菜一年四季都可播种。
油菜在我国栽培历史很久。“齐民要术”一书中即有关于油菜的记载。油菜品种很多。目前我国栽培的油菜大体上可分为高油菜、矮油菜、日本油菜三个类型。矮油菜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油菜,是白菜的变种,在四川平原及长江流域水稻产区所栽培的品种,大部分属于这种类型。矮油菜种子比较大,产量及含油量都比高油菜高。高油菜是我国特有的油菜种类,抗病虫和抗旱力较强,丘陵地区栽培较多。日本油菜植株健壮,耐肥、抗病力强,产量高,宜于水稻地区栽培。
在这三个类型中,每个类型都有很多的优良品种。“胜利油菜”是属于日本油菜类型中一个突出的优良品种。
“胜利油菜”引入中国,大约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最初种植它的是四川省的遂宁棉场。当时因为觉得它成熟期比较晚,和当地棉花播种有矛盾,没有种多少时间就被淘汰了。但是当地农民看到它能够抵抗毒素病(油菜中毁灭性的病害)和霜霉病,不但没有随着淘汰,并且加以选择和培育。“胜利油菜”目前成为一个产量高,含油率高、有高度抗病能力的优良品种,和他们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
“胜利油菜”为人们重视并加以推广,是从解放以后开始的。“胜利油菜”不仅在四川得到极高的评价,在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等省的产区也受到农民热烈的欢迎。据1955年统计,“胜利油菜”的栽培面积约有三百多万亩,比1954年的三万亩约增加一百倍。
“胜利油菜”为什么这样受人欢迎呢?它有些什么优点呢?
四川油菜产区的毒素病是当地油菜的一种严重病害。油菜受病后植株成片死亡。可是“胜利油菜”对于这种病具有高度的抵抗能力。1954年四川三台县很多地区发生了毒素病和霜霉病。“胜利油菜”田四周的本地油菜成片死亡,甚至夹在“胜利油菜”田中的个别其他品种植株也不能幸免,而“胜利油菜”仍然能够健壮地生长,毫无受病的象征。
1955年初长江流域发生严重冻害的时候,小麦等小春受冻减产很多,一些其他品种的油菜大部冻死,可是这一带的“胜利油菜”却经得住严寒的考验而没有受害。
“胜利油菜”还有产量高的特点。去年湖北浠水十月农业社种植的普通油菜,每亩平均产七十五斤,在同样条件下种的“胜利油菜”每亩平均产量是一百二十六斤。
西南农业科学研究所已经初步从“胜利油菜”中选出新品系。这种新品系的“胜利油菜”的成熟期能够提早十天左右。“胜利油菜”生长期较长的缺点,将要随着这个新品系的出现而克服。(蒋声和)


第3版()
专栏:

湖南、湖北、浙江等省
扩大种植“胜利油菜”五百万亩
本报讯 农业部门根据许多油菜产区的要求,决定由今年起进一步推广“胜利油菜”,种植面积由1955年的三百万亩扩大到八百万亩。扩大的重点省是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安徽、四川、陕西、广西和贵州。甘肃、云南两省也由今年起开始试种。
“胜利油菜”在四川、浙江、湖南等省种植成效很好。四川种植的“胜利油菜”,每亩平均产菜籽二百斤以上,比当地一般品种的油菜产量高五成到一倍。四川省1954年出现的亩产四百五十一斤高产单位,采用的品种就是“胜利油菜”。湖南、湖北等省“胜利油菜”的单位产量,一般都能达到一百斤左右。
据农业部粮食生产总局油料处负责人说:扩大油菜良种面积是增产油料的一项重要措施。“胜利油菜”比一般油菜产量高50%左右,如平均按每亩增产五十斤菜籽计算,今年扩大的五百万亩“胜利油菜”就可以增产油料两亿五千万斤。
许多油菜产区正在为今年扩大“胜利油菜”种植面积筹备种子。四川省已准备了“胜利油菜”等优良种子一百万斤,湖北省也有了播种一百三十万亩的“胜利油菜”种子。
四川省支援外省“胜利油菜”种子,大部已调运完毕。


第3版()
专栏:

安徽省国营商业系统集中办理商品运输
新华社合肥31日电 安徽省国营商业系统实行集中办理商品运输的办法,四个月来已经显示出很多好处。
这种办法使交通工具调配迅速,缩短了商品发运时间。过去各国营公司分散运输的时候,所运货物常常低于船舶载重量,必需等候船只满载后才能启运,这样每一次最少要迟运两三天。现在集中运输就能解决了这一矛盾。采用这个办法,还可以相互调剂使用运输工具,避免过去那种有货物无车船或有车船无货物的现象,同时还可以节省人力和运输费用。
集中办理商品运输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安徽省国营商业部门在开始实行的时候,因为缺乏经验,范围搞得过大,以后又没有加强领导,因此有时仍有错运、迟运等现象。现在商业部门正在总结经验,使这一办法更趋完善。


第3版()
专栏:

国营友谊农场的小麦收割完毕
新华社佳木斯30日电 国营友谊农场第一次播种的一万六千公顷小麦,到29日已经收割完毕。
国营友谊农场的小麦收割工作是8月6日正式开始的,在收割期间,由于农场所在的地区先后共降雨八十九公厘,有几百公顷低洼地,收割工作非常困难。在最坏的地方,麦田里的烂泥有半尺多深。但是农场仍然把这些地上的小麦收回来了。
因为有四千多公顷用人工收割和割晒机分段收割的麦子正在脱谷,因此,目前还得不出总平均产量的肯定数字。根据已经收割并且脱谷过的面积和产量计算,每公顷的平均产量为一点六吨。估计最后的肯定平均产量在一点五吨左右,可以超过农场原订每公顷一点四三三吨的计划指标。应该说明,农场约有四千公顷小麦在黄熟期中,因为风雨大倒伏了,受到了一些损失,这个不算低的平均产量,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的。(附图片)
国营友谊农场今年播种了九千多公顷大秋作物。农场农业总技师顾问克鲁基科夫(左)和农业副总技师方悴农(右)正在一块去年开垦的原来的生荒地上,观察谷子的生长情况,茂盛的谷子几乎把他们淹没了。 新华社记者 马新仁摄


第3版()
专栏:

西藏波密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木材
据新华社讯 林业部森林踏勘组在西藏波密地区踏勘后,证明波密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木材。仅据波密地区依贡宗的统计,森林就占全宗面积的四分之一。康藏公路经过波密地区的线路,几乎有两三百公里通过森林或在森林区的边沿。据踏勘组观察,这些木材直径平均都有四十六公分左右,还有许多直径一公尺,高三十五公尺的林木。
波密地区的林木以云杉为最多,约占全区林木面积的40%以上。云杉可做枕木和建筑材料。这里生长的马尾松、华山松、落叶松、侧松、杨树、桦树也很多。稀有的赤柏松和经济价值很高的漆树等也有发现。


第3版()
专栏:农村新事

农村新事
堵墙眼
一天,湖南省湘阴县岑北乡大鹏农业社的社员大会刚一收场,社员张秋泉就急急忙忙地往家跑。社员们看到他这个样子,就纷纷议论开了:“张秋泉今天走起路来为什么像开车一样快?做工夫能这样就好啰!”有几个小伙子因为好奇,他们一邀合,就蹑手蹑脚跟在张秋泉的屁股后面。偷偷往屋里一看,发现张秋泉正捧着一块烂泥巴,气冲冲地往壁上乱糊。他一边糊、一边骂:“老子非堵死你不可!”大家感到很奇怪,过后一打听,老张才吐露了真情:
原来张秋泉是个单身汉,论做工夫他是个全把式,去年参加农业社后,底分就评了整整十分。照理说,他做的工分应该比别人多得多。可是他入社后,看到别人一家五、六口人只有个把劳动力;自家一个人也是一个劳动力;春收作物预支时,社里又重点照顾了困难户,所以他每当社里宣传“多劳多得”时,总是听不进去。他常说:“何必那样积极,秋收后还不是打乱平分!”
春耕开始后,他在住房的床档头的壁上挖了一个小孔,每天早晨醒来时,总要对着小孔望望田里,看到田里没人,就翻转身来再睡一觉,一直睡到别的社员都来齐了,他才慢腾腾地起床,煮饭吃,到前半晌才下田生产。到田后,做不了一阵子活,就又是休息,每天最多只能做五、六分工。多半年的时间,他一共还没有做到五百分工,别的社员一般都做到了一千分工,有的更多。他起初还不在意,直到7月9日社里预分方案公布后,每个劳动力都是预分八十元或九十元,他却只能分到三十多元。这时,他才后悔起来,一气跑回家去堵壁孔。
现在,张秋泉不再从墙孔张望了。他把伙食搭到邻居家里,每天早早就下地,一天能做到十一、二分工。社员们说:张秋泉在预分前后真是两个样。
(曾应麟、曹庆湘、李文斌)


第3版()
专栏:

森林里的尖兵
本报特约记者 逯斐
我一到嫩江县,各家各户的门窗上都插着三角小红旗,防火了!这像一道庄严的命令,家家烟囱里顿时不再冒烟。狂风呼呼,刮得满街灰雾雾的,使人气也透不过来。正在我惴惴不安的时候,森林经理调查队转运站的负责同志来招呼我,并向我介绍一位老人——这人头发已半白了,背勾着,走路很慢,右腰挂着蒙古刀的刀鞘,刀鞘一晃一晃,看上去,这人至少有五十多岁了。但是他那双发光的眼睛,红扑扑的脸,实在和他的年岁太不相称了。转运站的同志告诉我,这是大队部派来同我一起上山的人,叫老刘头,队员们都叫他老刘大爷。我觉得很奇怪,原听说调查队员全是生龙活虎的小伙子,都要能抗热、抗湿、抗冷的,自封为“不锈钢”铸的人,怎末要这末个老人呢?跟我上山也未必有用吧?
清早,我精神抖擞地准备出发,老刘头突然跑进门来,没头没脑地说:“发生火情,还不叫我去救火!”我没听明白他的意思,匆匆走出门去看,只见街上冷清清的,剩下些老弱在做买卖。老刘头在我背后说:“人,马,车,半夜里全出发了,防火司令部的人就不答应我去,说我年纪太大。”我转过身来安慰他:“你这大年纪,去救火是不太方便!”老刘头哼了一下,扭过身,走出门去了。站在我旁边的转运站的同志,轻轻拉一下我的衣襟,悄悄说:“老刘大爷心高,听不得这话,别瞧他平地上走路摆呀摆的,爬山过岭哪,三个小伙子也赶不上他,他过去是老林里的‘黑人’,现在可是咱队上的尖兵。这几年,他在队上还创造了不少模范事迹呢!”
一整天,我再没见到老刘头,而且交通断绝了,一时走不了。晚上,转运站的同志来和我闲扯,慢慢谈到老刘头的事迹——
老刘头是山东人,被伪政权骗到东北来做苦力的。他一到东北,就痴心梦想能多挣几个钱回老家去。但是没有多余的钱,连活命还难呢!最后敌人又要抓他当兵,老刘头就两手空空跑到老林里去,没想到到了老林里,就变成了“黑人”,没有户口,没有“劳工票”,就再也出不了林子了。在林子里,他住在自己搭的木房里,房子半截埋在土里,房顶依着山坡斜下来,顶上铺上土,长满草,远看像是一个小山坡。这和当年抗日联军的密营一样。他碰到过山洪泻下来、大风拔倒大树、山火凶猛蔓延,但是他全逃出了危险。他要活着,等待有一天,他能到太阳光下的城市或农村去,他要痛痛快快地生活。
他在老林里,春天带一条狗出门,去挖贝母,夏天挖人参,秋天采蘑菇、黑菜。冬天,他就把三条狗都带出去套野牲口。漫天大雪时,他会跟着野猪群的脚印,设下套去套“猪倌”(老虎),早雾蒙蒙里,他会在河边捉到洗澡的黑熊……。他从这个山林转到那个山林。一年兴许下山一次,把皮货拿去脱手,因为他是“黑人”,只能把货托人去卖,几个转手,卖到的钱光够买点粮食和盐上山。好在在老林里,他常年把“火种”埋着,用不到火柴。一年到头油腥不缺。衣服破了就用狍皮补,用麻绳缝……
解放后,他从老林里搬出来,户口簿上有他的名字了,但是他在村里住不惯,他嫌村子里闷,杂乱,他会在大街上迷失方向。这时他又梦见老林里的野果、野草……。1951年森林经理调查队找临时工,一下子把他找来了,他一到老林里,人变得年轻,劲头也上来了。他在队上当更夫,从这个帐篷转到那个帐篷,烧火,添柴。白天,队员们出发了,他把队员们的被子抱出来晒,把鞋子洗刷干净,破了的就给补好。队员们这个闹肚子,那个头痛了,他就用鹿骨筷子挑药膏给他们吃,他教会人们在老林里怎末生活,怎末避免生病,看到野牲口应该怎样对付……他像一本百科全书,谁有疑难都要问问他,他慢慢变成了大家的老刘大爷了。
老刘头变成长年工以后,队上有什么难办的事,常常托给他去做。他一字不识,但能拿了一张草图,带人们去老林里,拉调查的分界线,能计算出要走多少天,应该带多少粮食。出发以后,到该歇夜打小宿的地点,他能去找水源,能在水淋淋的老林点火,防火。晚上他让旁人休息,自己靠着树根守着火堆,不使火熄灭。天不亮,他把火添旺,烧好开水煮好饭,才把人叫醒,用老长辈的口气叫人先喝一碗开水,才许吃饭——这样走路爬山半天可以不渴。……从此,老刘头就当了向森林进军的尖兵。
森林调查队成天在老林里,交通不便,全靠工人背粮食送到工组去,有时一个背工背一袋面,在路上就要吃掉三分之一。要碰到洪水呢,队员们就得挨饿。大队领导人员为了保证队员们很好完成任务,决定在大队人马没上山前,就把物资运上山。这年森林调查队的调查任务是大兴安岭。大兴安岭的草甸子多,有三季洪水(桃花水、梅雨、秋洪),山坡缓、河道多,山洪一来就是汪洋一片,因此决定利用冰雪来冬运。冬运前先要派人出去“踏查”——了解冬运的线路、设库的地点、当地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无传染病、气温的变化……。这次踏查的任务又落到老刘头的肩上了。
少数民族有一条习惯走的路,如果冬运沿这条道走,必须绕远好几十里地。老刘头看到这草图,就建议大队领导上拉荒走直道,领导上担心这样做没有把握,因为拉荒,会迷失方向,会饿死在林子里,会遇到野兽……。老刘头说他在老林里,比走大马路还有把握,请求带几个工人出去踏查这条直道。
大兴安岭冬天的气温,已经下降到气温表上最低温度的标志以下了,他们在几百里路没有人迹的老林里摸,晚上打小宿烤火,火苗是蓝的,离火堆一寸远全是冰雪,火堆下是坚硬的冰,每天全身的衣服是冰湿的,工人们走了一天,恨不得倒下就睡,但老刘头不许他们睡下,叫大家把衣服脱下烤,人背靠背围着火堆磨擦,说笑话。他们一边“踏查”,一边砍出一条道来,并把喂牲口的草料割下放好,等着冬运的大车、爬犁、草上飞(内蒙古的大轱辘车)源源不绝地跟上去。……这次拉荒走直道“踏查”成功了,替国家节省了大量的经费。
冬运完了,库也设好了,大队还没上山,老刘头想到若在大兴安岭里,少数民族不会种菜,也买不到青菜,队员们六个月吃不到蔬菜,会得夜盲症的。他就悄悄托通讯员在山下捎上菜籽,自己在大兴安岭上开荒种菜。人们善意地劝阻他,说大兴安岭上能长出菜来,大兴安岭就不在黑龙江而在江南了!他不理会,还是照样干,到七、八月,老刘头种的菜长出来了,人们吃到瘦小的瓜菜,比吃到山珍海味还珍贵。
我听完转运站同志对老刘头的介绍后,似乎看到在冰天雪地里,老刘头背着鸭绒被,狍皮,轻铁脸盆,工具等,健步如飞地跳过横倒木、跳过拦人的灌木林,跳过一步一陷的草甸子……。我渴望着同他谈谈,并且希望能和他一同上大兴安岭去,但是怎末也找不到他。直到深夜,狂风把我从梦中惊醒,才听到外屋老刘头的说话声。第二天天才打明,我起来到外屋一看,老刘头的炕又空着。
风仍然那末大,白天还是烟雾雾的灰暗。去大兴安岭的交通仍阻隔着,火还没有扑灭。我想着救火队伍正在渡江,可能在江边有我能做的事,就向江边奔去。当我到离江还有五公尺远的时候,看见好多人在一间小屋里出进,不知在忙什么。我走到门边,只见门里烟雾腾腾(防火期只有烧煤的房子,才能举火)。许多人挤在里面,有的在和面,有的在打烧饼,那是供应救火队的干粮。我立即请求他们答允我去出把力。猛一回头,见老刘头赤着膊,汗流浃背地在案板前赶面,右手拿着一根短面杖,敲的案板直响,我看到他通红的脸,红丝网住了他发光的眼睛,那种到哪儿都是主人的样子,使我想到开遍在黑龙江山野上的“山东哥”花(城市人称它山丹花)。这花的颜色是火红的,花朵生长在一根笔直挺拔的绿枝顶上。这花的那种火红热辣的颜色,挺拔笔直的身干,不正像我面前的这个五十来岁才有国有家、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老刘头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