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8月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正确对待复员军人的一例
对复员军人的安置工作,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积极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和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是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以至文化上、业务上不断提高,这就是说,要注意培养和教育他们。河北省抚宁县安置复员军人的工作,是正确对待复员军人的一个较好的例子,可供各地参考。
抚宁县安置复员军人的工作开始以来,共接收了复员军人3,318人,这些人不仅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有很多复员军人在生产和各个工作岗位上作出了新的成就。
抚宁县的复员军人安置工作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做得好的,在1954年以前,县的领导人员曾把这个工作看得过分简单,认为安置复员军人,只不过是开开介绍信,介绍到乡就算完了。结果怎样呢?不少复员军人在生产和生活上有困难,乡干部对这些复员军人却是“敬而远之”,不去积极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因此,有些复员军人就和乡干部闹意见,并且控告区、县、省人民委员会,甚至控告到中央。于是下边找,上边催,使县里处在非常被动的地位。
问题摆在面前了,中共抚宁县委采取什么态度呢?他们不是去怪复员军人“调皮”,不是去埋怨复员军人给他们添“麻烦”,而是检查了自己的工作,过去的复员安置工作所以没有做好,主要是领导干部和大多数干部不了解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只是交给少数民政工作人员去做。于是他们立即加强了转业建设委员会的机构,并且分别在区长会议、民政助理会议、乡干部会议、群众大会上,检查了安置复员军人的工作,县领导上作了自我批评,对城关区某单位的共产党员张宏光一贯打击复员军人的行为进行了公开的批评。县委又作出一条规定:从县委委员到其他干部,不管谁下乡检查工作,都要了解复员军人的安置情况。通过这些措施,从上到下造成了一种关心复员军人的风气。
在具体安置复员军人的时候,抚宁县深入地贯彻了“热情欢迎、亲密团结、大胆使用”的方针。事先根据公产情况和部队通知的复员军人名单,派干部深入到乡、村,协助基层干部作好安置计划。在复员军人到来的时候,又组织了欢迎慰问,有时,县长自己也去欢迎。在帮助解决复员军人的具体困难上,贯彻了缺啥补啥的原则。这样就使复员军人感到了温暖。例如:复员军人苗雨清无家可归,县里就在苗雨清的原籍宋庄乡,给他找了三间房,并且添置了一些家具,农业合作社又把他编入了生产队。迁入新居那天,村支书、妇女主任等人都来帮忙,有的打扫屋院,有的铺炕席。苗雨清到家一看,样样安置妥当,好像原来就有温暖的家庭一样,深受感动。在到家后的第二天,就积极参加了生产队。
在绝大多数复员军人被安置参加农业生产的同时,对于有专门技术和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复员军人还进行了职业安置,县的直属机关贯彻了优先录用复员军人的原则。各单位缺人时,都主动到民政部门、转业建设部门去联系;这样,今年上半年就吸收了225名复员军人参加了工作,县采购局在增添新人员时,一次就吸收了二十一名,其中有十七人当了干部。
对患有各种疾病的复员军人,抚宁县领导上帮助他们治病。1955年年底还患着各种慢性疾病的复员军人,现在已经大部分恢复了健康。1955年接收的318名未婚的复员军人,已有272名结了婚,建立了美满的家庭。
但是,尽管安置、治病、婚姻等问题都解决了,如果放松了对复员军人的培养教育,也还会发生问题。抚宁县曾经有一个时期,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因此,就有一部分人不安心农业生产,有些人发生了违法乱纪的行为。县委接受了这个教训,从1955年开始,除了责成乡、村基层组织经常注意对复员军人的教育外,还特地在城关、海洋等乡,试建了复员军人学习站,由复员军人中选出能力较强有一定威望的人作政治教员;有时县、区的领导干部也去上课。这样做效果很好,双岭乡原来有六名复员军人不安心农业生产,经过学习以后,提高了认识:安心积极学习农业生产技术。现在全县已建立了六十二个学习站,有1,050人常年参加学习;另外,还有1,396人参加扫盲学习。
今年三月,县里又把三十七名有较严重思想毛病的复员军人集中起来,进行学习。同时,抽调了十八名复员军人的骨干分子参加,以他们为榜样,互相交换思想情况,进行自我教育。经过领导人员和其他同志的耐心帮助,绝大部分人都进行了自我批评,端正了认识。例如:复员军人王占庭,过去不但不好好劳动生产,还骗取群众钱财;学习以后,他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回乡后就主动找干部作了检讨,并积极参加生产,帮助干部工作。
此外,对参加机关工作的复员军人,也由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帮助他们熟悉业务。复员军人鲁深在去年三月被分配到县委财贸部工作,在大家帮助之下,一个月以后,就熟悉了全部业务工作,并且被选为出席河北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会议的代表。在各个机关中就业的二百多名复员军人,一般都能称职,有五十余名已被提拔为领导工作人员。
现在,抚宁县的复员军人,在农业生产及其他工作岗位上,已成为一支有力的生力军,根据抚宁县的统计材料,已经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达到复员军人总数的66.5%。 (徐述荣、王胜波、周相武、张恳久、徐作震)


第4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少责难,多帮助
“吉林日报”二日以“少责难,多帮助”为题发表评论,批评目前一些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对党员责备多、帮助少的缺点。这篇评论说:有个共产党员,刚刚走出党员大会的会场就哭了起来。他为什么要哭呢?原来在会上不适当地批评了他。他说:“一天忙的要死,还‘训’我们工作不积极,到底怎样做才算对呢!”
评论接着又举出了目前有些基层党组织采取粗暴的态度对待党员的事实。吉林省西安县白泉乡总支的一次党员大会开到半夜都是在批评党员,这个不对,那个不是,没有表扬一个好的。评论说:“难道这个有上百名党员的党总支,就没有一些好的党员吗?只是这里党的领导者没有注意和发扬积极因素,仅仅用消极的批评对待消极因素而已。”
吉林省永吉县亚复乡集庄农业生产合作社分支部,过去有七个月没有开过专门党的工作会议。有事只抓生产队长,然后号召党员带头完成任务。有的党员因为工作没有方向感到很苦闷,有的党员不管对不对只是蒙头干。评论说:像这样只号召党员带头完成任务,而不具体帮助党员克服工作中缺少的经验和缺少办法的困难,因而损害了党员的工作积极性,这是党组织领导上的过失。这个分支部后来接受了忽视党的领导的教训,具体制订了帮助提高党员水平的办法,详细地给党员分配了任务,向党员交待了工作方法,这样,党员就积极起来了。
评论指出:关心党员,爱护党员,积极帮助提高党员,是党组织的重要职责,也是发挥党员积极性作好工作的前提。可惜有些党的组织不但没有这样作,反而找出许多借口,或者说党员水平太低;或者说党员太年轻太幼稚;或者说党员年纪太大,不能接受新鲜事物,等等。是否“水平低”就不能做党的工作呢?评论列举事实证明:只要对觉悟和工作能力不同的党员提出符合实际的要求,“水平低”的党员也是可以提高和做好工作的。
评论最后说:少责难,多帮助,并不是削弱和抹煞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员的政治思想和觉悟水平是在党的教育和工作实践中逐渐提高的。党员的觉悟提高了,他们也就不会容忍党内的一些缺点和坏现象了。这样党内的民主生活和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只有加强,不会削弱。 (新华社长春5日电)


第4版()
专栏:

兴建住宅、取消房捐、降低医药收费标准
上海市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
新华社上海5日电 上海市人民委员会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改善上海市人民的生活。目前已确定在今年年内再建筑面积二十八万平方公尺的工人住宅,并将取消全市房捐和全面降低医院和门诊部的收费标准。这些措施是在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的财政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这份报告已在八月三日举行的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预备会上分发给人民代表。
据市人民委员会负责人说:上海市人民政府几年来一直采取各种办法来改善人民生活,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工作中的缺点,人民生活上还有不少困难。今后政府将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尽量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来逐步地更多地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福利。例如房屋问题,几年来由政府和企业拨款建造的住宅已解决了三十万人的居住问题。但由于人口增长的快,新建住宅赶不上需要,今年决定再兴建二十八万平方公尺面积的住房,争取大部在年内完成,预计可供给三万七千多人居住。
房捐原是解放前留下的旧税制,人民政府在解放后就曾考虑取消这种税制,改征房产税,合理减轻人民负担。但由于上海房屋租赁关系复杂,改变税制势必引起租赁关系混乱,因此没有进行改革。现在私营房地产企业绝大部分已实行公私合营,改革条件完全成熟,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已责成有关部门研究方案,从第四季度起实行。
在卫生保健事业方面,今年已将全市六十二座私立医院(有床位3,052张)及二十个医学化验所全部接办改为公立,按公立医院标准收费,已减轻了人民一些负担。目前公立医院的费用标准还偏高,现市人民委员会已责成卫生部门从八月份起先将药费全面调低,其他各项收费标准也准备逐步降低。此外,今年还计划新建一所医院,设病床一百五十张,并对全市联合诊所实行民办公助,加强领导,调整医疗机构,以改善门诊拥挤现象和减轻劳动人民的负担。
关于学校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今年年初政府已将全市私立中学、小学、幼儿园和补习学校等805所全部接办,改为公立,按照公立学校收费标准统一收费,减轻了本市居民负担。同时还采取了充分发挥这些学校潜在力量的措施,在大部分学校内实行两部制扩大招生人数。预计今年全市学龄儿童绝大部分都能入学。


第4版()
专栏:

北京市紧急抢修房屋
新华社4日讯 北京连日大雨,郊区永定河和其他各河水位上涨。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市防汛指挥部、市公安局等单位,已采取紧急措施,抢修房屋,防汛防涝。
昨天下午和夜里,北京市各区公安派出所的民警、街道办事处和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的干部以及许多居民委员会的委员,纷纷冒雨出动,普遍检查危险房屋,并进行抢救安置。西单、崇文、东单、东四等区,已借妥各区小学的校舍,准备临时安置住在附近危险房屋的居民。东单区一个区就协助和抢救出278户。
为防街道积水和河水上涨发生险情,北京市上下水道工程局养护管理处,已在城郊重点河道上分段配备人工,准备了防汛器材,并加强水文观测的情报工作。河道上采取了分段负责的办法,随时检查和防止上下水道淤塞或河水顶托倒灌的现象。
北京市农林水利局和有关区已派干部下乡指挥防汛、防涝工作。许多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正在冒雨修固河堤、挖沟排水,抢救农作物。


第4版()
专栏:

欢乐的“火把节”
本报特约记者 方纪 徐迟
七月二十九日的傍晚,离圭山区撒尼族的“火把节”还有两天。可是当我们赶到蓑衣山时,在通往弥勒的公路上,男女青年们围成一圈一圈,像一环一环的锁链,拉长有一公里多路;已在响彻山谷的大三弦和笛子声中,舞得如醉如狂了。第二天,我们又赶到糯衣乡去。这里有一个名叫“牛打架”的山谷。据说是过去青年男女们在这里放牛,以斗牛为戏,便相沿成习,一年一度,在这里庆祝“火把节”。当我们骑马穿过山林,越过几座山头,耳边响着越来越近的音乐声。果然,转过最后一座山头,在这仿佛荒无人烟的山林中,忽然出现了像是古希腊的露天剧场,像是吉普赛人的野营一样的壮观的场面。篝火缭绕,牛马满山,松树上挂满了大三弦。山谷里,松林下,有的撒尼姑娘还在对着小明镜整装。而在一片像铺着绿毯的草坪上,姑娘们的绣花包头已浮动像彩云一样了。我们赶到时,正响起一片铜号声。主席台上宣布大会开始了。据这里的区委书记告诉我们:今天是四个县、十个乡的一万余农民——几乎占圭山区撒尼族的一半,集合庆祝“火把节”。节日的新内容之一,是奖励先进生产者。在震动山谷的掌声中,一排排带着红条、容光焕发的男女农民走上主席台去。这时,会场周围的松林中,草坪上,大三弦和笛音又给跳舞的男女青年伴奏起来。发奖仪式结束后,会场正中开始了传统的庆祝节目:斗牛、摔跤。“石林”高级社的一条水牛,在两天中连续战败了十条水牛,于是它像英雄一样地在热烈欢呼声中被挂上了彩绸。但青年们的跳舞,也不因这精彩的节目而中断。大三弦像潮水一样,跳舞更热烈了。热烈的音乐和舞蹈燃起了热烈的爱情。黄昏到来了,雾霭在山林中升起。小伙子拉住姑娘的手,搂着姑娘的肩膀,在暮色苍茫中往山里走去,糯衣乡的团支部书记毕凤华,正拉着一个名叫刘桂英的美丽的姑娘轻轻唱道:如果你愿意,我们一路走吧;像缠盘的孜孜拉古查草,我们永远做一家。……看起来他们是这样大胆和粗犷;然而他们用多么优美的语言述说了他们温柔而忠实的爱情。关于“火把节”的来历,有种种传说,也有人做了专门的考证;可是,这是一个真正劳动的节日,爱情的节日啊!在节日的下一天,牛斗过了,跤摔过了,人和牲口的膂力和健康都试验过了,小伙子和姑娘们的爱情也成熟了,在最后一个夜晚,火把被点亮了。火把照耀着山林和村寨。在明亮的火光中,按照古老的风习,响起了“召魂”的声音。但与其说这是在召唤祖先的灵魂归来享受祭祀,不如说是在召唤青年们的爱情的灵魂;因为,在节日之后,新的劳动又要开始了。


第4版()
专栏:

日喀则地区藏族干部迅速增多
新华社日喀则5日电 日喀则地区的藏族人民,把参加革命工作看作最光荣的事情。现在常常有年老的父母亲们,亲自带着自己的儿女到机关要求参加工作。日喀则市各机关和企业部门正在根据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后新的工作要求,积极吸收上层人士和农牧民子弟参加工作。
今年是日喀则地区藏族干部迅速增长的一年,在上半年,光在日喀则市参加工作的藏族干部就有114名,最近几个月里,将继续吸收二百多名藏族干部。
日喀则的中共党组织和业务部门现在已经作出了培养藏族干部的具体计划,指定专人对新参加工作的藏族干部进行帮助,要求有关部门帮助藏族干部在政治上迅速进步,并使他们很快地掌握各方面的业务知识。
现在已经有一些刚参加工作几个月的藏族干部,因为在政治上进步很快,为本民族服务的觉悟提高,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有的将要被接收入党。最近参加日喀则人民医院工作的十六个藏族青年,都已经参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第4版()
专栏:体育消息

少年游泳选手昨日各显其能
本报讯近来首都霪雨,但是北京体育馆游泳馆内池水温度仍保持在22℃到25℃之间。来自全国十五个城市的297名少年游泳能手,昨天在这里举行的1956年全国十五个城市少年游泳运动会上各显其能。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黄琪翔观看了昨天下午的比赛,并把奖章和奖品授予优胜者。
昨天共进行了男子、女子乙组(十三岁到十四岁)和甲组(十五岁到十七岁)的十八项预赛和十三项决赛,一场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队对广州市代表队的水球表演赛,以及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游泳表演。少年女子甲组百公尺蝶泳决赛竞争相当炽烈,旅大队的韩秋霞最后以一分三十六秒的成绩名列前矛。男子少年乙组二百公尺自由式接力决赛有十一个队参加,分两组比赛,第一组的上海队、天津队和第二组的广州队、南宁队的实力均匀,交锋的结果,广州队获第一名,成绩二分十二秒一,以下是南宁队、上海队、天津队、福州队和厦门队,头几名成绩相差都只在一秒钟左右。
比赛今天还将继续进行。


第4版()
专栏:

安徽省直属机关出席省党代表大会的代表
对本报关于安徽省党代表大会报道的意见
编者按:安徽省直属机关出席省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的代表,对于本报七月十八日刊登的安徽省召开党代表大会的报道有不少意见,认为这一报道和标题都有缺点,经本报编辑部检查,也认为这一报道和标题确有缺点。现在将安徽省直属机关党委会反映的意见发表如下,作为更正。
(一)对整个报道的意见:
大多数代表认为这个报道是片面的,是不切实际的。有的说:“从我们亲身参加大会了解的情况看,这次大会是成功的;但从报道中看,就使人感到这次大会的缺点是主要的。”有的说:“报道的标题与内容不符,报道的内容又与大会的情况不符。”有的认为:“这个报道没有把大会的主要方面报道出来。如对大会全面总结了工作,充分地发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都未提到,而是把某些个别缺点和个别人的见解夸大成整个会议的突出问题,这是不对的,我们是不满意的。”
(二)对报道中几个问题的意见:
(1)关于“省委工作报告中自我批评差”的问题。
多数代表说:“省委工作报告是全面的,批评是深刻的,我们是满意的。报告中既对各项工作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检查和自我批判,又在报告的最后一部分对各级领导首先对省委领导进行了检查,我们认为这个报告是贯注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的。把某些省一级负责人在大会发言中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说成是省委工作报告中自我批评差,是不正确的。”在代表大会小组讨论时,对省委报告中的自我批评问题有各种不同意见,其中是有个别代表提到“省委工作报告中对各项工作的缺点都检查了,但对省委领导方面自我批评不够。”但另外还有以下几种意见:第一种说,我们不是认为省委自我批评不够,而是认为在文字上没有加上这样一句话:“所有这些缺点,省委都是负有领导责任的。”如果加上这么一句就更加明确了。第二种说,上述这个缺点也不存在,因为报告中已明明提到“如果我们没有这些毛病,那么我们的工作成绩就会大一些,缺点就会少一些。”这句话就表示了省委对缺点和错误的负责态度。第三种说,根据我们理解,省委检查了各项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就是全盘检查省委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缺点和错误不能与具体工作分开,离开了具体工作就不可能深刻地揭发错误。
另外,有的反映说:报道中所说“省委工作报告虽然谈到了工作中的一般缺点和错误,但自我批评不够。”从这句话的意思看,好像还有什么特殊严重的问题没有检查,我们认为如果报道人确有那种涵意,则是不对的。
(2)关于“自下而上批评少”的问题。
多数代表认为:在小组讨论中都认真地开展了自下而上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省委工作报告、对候选人都提出了批评意见,做到了有什么意见就讲什么意见。有的代表说:据我们了解,问题和意见就是那么多,有意见都提了。报道中所说“小组会上还对省委提了不少其他意见”,所谓其他的意见不知指的是什么,使人感到莫名其妙。
有的认为:“省委个别部委负责同志在会上的发言,对业务谈的多,有的像布置工作一样的味道,或者对下面指责的多,缺乏自我批评精神。”但也有的认为:“省委几个负责同志的发言是作了自我批评的,教育意义很大。”
(3)关于“改进大会领导”的问题。
代表们认为报道中关于“改进了对大会的领导”的说法,使人感到这次大会好像走了弯路,出了偏差,但事实上主席团对大会的领导始终是抓得很紧的,会议的进行是正常的,并没有发生什么问题,因此报道中所说“改进了对大会的领导”,我们是没有这个感觉的。
(4)关于选举问题。
代表们反映说:从报道看,好像主席团对候选人名单的提出很不慎重,以致搞得很被动很紧张,但事实并非如此。主席团对候选人名单的提出是慎重的,代表们对候选人名单酝酿和讨论是认真的,选举的进行是正常的,被动和紧张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5)关于“生产和统购任务规定太死”的问题。
代表们认为报道中说:“代表们对省委在领导农业生产和购粮等工作中,对某些地区规定任务太死,要求过大,提出了意见,认为这是促使某些地区发生强迫命令的原因之一。”据知这只是个别地区个别代表的意见,但在报道中把它笼统地说成代表们的意见,这也是不符实际的。
(6)关于“党政不分”的问题。
代表们认为:报道中提出的“党政不分”的现象,据知主要是我们省直机关代表团提出的,但本意是说今后省人民委员会应该经常召开厅局长会议,因厅局长一级干部中有不少是民主人士,多开这种会议,对发挥民主人士的作用是有好处的,并不是说在党政关系中有什么严重的问题存在。
安徽省直属机关党委会
七月二十七日


第4版()
专栏:

他们眼望着祖国大陆
白艾
从台湾海峡吹来的风,是潮湿的。散发着海水的咸味。每当夜深人静,我跟随着战士们在前沿海滩上巡逻的时候,隔着大海,我看到敌占海岛上,有闪烁的火光;在海的风浪声中,还传来了隐约的枪声。海上的夜,是惊心动魄的。这火光和枪声,使我想起了还待解放的海外孤岛上人民的痛苦生活。风好像给我吹来了他们的呻吟,他们的哭诉和叫骂;海水的咸味,使我从心灵里感觉到:好像是岛上人民泪水的咸味。
大陆解放已六年多了。大陆上的天空是晴朗的。可是,在台湾海峡,却依然是乌云低垂,阴霾密布。海上看不到渔船白帆,看不到商船货轮;横行在这阴暗的海洋上的,是插着星条旗的美国巡洋舰,和在美国控制下的蒋军的黑色炮艇。海空上,看不到通航的和平客机,代替它的是美国的“黑十字”。就是这些海上和天空的强盗,给岛上的人民制造了无数的灾难:台湾和祖国大陆的联系被割断了,那些家在大陆,身在台湾和海岛上的人们,和家人的音讯被隔绝了。那些因在海上捕鱼,而被抓去了儿子和丈夫的母亲和妻子们,望眼欲穿地对着大陆呼唤。在福建沿海,我遇到过多少父母在台湾,儿子在大陆;或者儿子在台湾,父母妻子在大陆的人们呵!
多少个大风大浪的黑夜,当海防部队在海边巡逻的时候,透过风声浪声,听到海上有喊“救命”的呼喊。战士们立刻驾着小船,顺着声音划去,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来。原来这是从敌占海岛上,冒死归来的蒋军士兵和渔民。他们乘黑夜偷划着一支小舢舨,同海浪搏斗,向祖国大陆划来,中途小船被大浪打翻,他们只得爬在海中的礁石上呼喊。当他们踏上了祖国的海岸时,他们激动地说:“我们终于回到祖国了!”
多少个风雨交加的黑夜,我军海岸巡逻队,发现了昏倒在海滩上被海水淹得半死的人。当战士们用热酒和棉衣把他们暖醒过来的时候,才知道这是从敌岛抱汽油桶飘海回大陆的人。因为海上风紧浪大,汽油桶被风浪卷走,他们却依凭着潮水的推送,侥幸地达到了祖国的海滩。他们曾发誓说:“死,也死在祖国的海岸!”可是他们却战胜了死,活着回到了祖国。
多少个没有星光和月色的黑夜,我军对敌广播员,正在用扩音器对蒋军广播“投诚起义,立功受奖”的祖国召唤时,突然,在安放大喇叭的岩石旁,从海里爬上来几个黑影;当岗哨把这些人带到掩蔽部来的时候,从他们的哭诉中,知道他们有的是在海上捕鱼时,被抓去的渔民,有的是全国解放前,被骗去的青年。为了怀念大陆上的亲人,他们整日看着祖国大陆流泪。祖国的召唤给他们指出了生路。他们利用黑夜站岗的机会,抱着竹篙、竹竿跳下大海。可是,茫茫的大海和无边的黑夜使他们失去了方向。如果游到敌岛上去怎么办呢?正在担心害怕,突然传来了广播声,这是祖国在召唤的声音呵!顺着祖国的声音,他们找到了祖国。一个叫陈干河的蒋军士兵,因为气愤极了,脱下身上的美式军装,撕碎了扔在敌岛上,只穿件短裤和鞋子跳下海去。他说:“要不是怕在大海里被鲨鱼吃掉,一定脱光了游回来,死也不穿他们的军装!”说着,他脱去脚上的美式胶鞋,愤怒地扔到海里去。
在这里,我遇到了两个由澎湖列岛飘海归来的人。一个叫林金生,一个叫周流泉。他俩都是沿海的渔民,因为在海上捕鱼而被蒋介石的炮艇抓到岛上去当兵。痛苦狼狈的岛上生活,使他俩决心非逃回大陆不可!然而,从澎湖到大陆,这是一段多么宽阔,多么凶险的海面,直线就是一百多公里的海程。对祖国大陆的怀念鼓舞他们。他俩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乘天上落着大雨,海上有九级风浪,从澎湖列岛中的渔翁岛港湾里,偷出了一支小帆船,在大风大浪的海面上,扯起了篷帆,对着大陆的方向行驶。屋顶一样高的大浪,把小船抛上了浪尖,然后又把他们摔下深谷一样的浪底。林金生在船板上站不住,吐干了胃里的一切,昏倒在船舱里了。周流泉只得拼死命双手抱紧舵,独自一人和风浪搏斗。大浪,像一堵围墙似的一个接一个,向小船迎头泼来,海水无数次地把船舱灌满了,昏睡在船舱里的林金生,被海水刺醒了,爬起来就用木桶向外泼水。可是,刚泼完了,一个大浪打来,林金生又被打昏倒了,眼看海水又快灌满了,林金生挣扎着,一面呕吐,一面泼水。就这样,小船在海里飘了三天三夜。登在船尾掌舵的周流泉,三天三夜没敢合一下眼皮,没敢松一下手劲。因为用力过度,两只胳臂肿得和大腿一般粗了。三天内,他眼巴巴的盼着远处大陆的出现。可是,耳边是风声浪声,眼前是波浪掀天,茫茫一片,连大陆的一点影子都看不见。三天内,林金生无数次地昏倒,无数次地爬起,无数次地向外泼水。他已记不清昏倒过多少次,向外泼出去多少桶水。他俩这种顽强的意志,是惊人的,终于战胜了海洋,回到了大陆。
就是从这些冒死归来的人们的控诉中,和他们返回祖国大陆的惊人行动中,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敌占海岛上的人民和蒋军士兵,他们正过着怎样凄惨的痛苦生活!
在这里,我看到了几封蒋军军官的私人信件:一个叫董××的军官,写信给他的弟弟说:
“……从飞机上看金门岛,一片荒凉,下来后更荒凉。一颗树都找不到,风沙特别大,睡在又冷又潮湿的泥地上,那种凄惨的样子,真像讨饭的叫化子一样,看了真叫人寒心。……”
一个蒋军连长写信给他的朋友说:“金门唯一的享受是风沙,身为一个连长,率领了一连游击大兵,终年困守在这可怜的荒岛上,简直和海鸟差不多。国策如此,除自作自受外,尚复何言?”一个署名弟弟从金门写信给他在台湾的哥哥说:“中秋节快到了,又把我卷入了思乡的苦海中,千头万绪、寝食无常……我是个人,我该有个家,我该有个天伦之乐。……每逢佳节倍思亲,希望你在中秋的晚上,你面向西,我面向东,遥望默念,以弥补心灵的空虚。……”
这就是困守在海外孤岛上的蒋军军官们的暗淡生活和孤寂心情的写照。
现在,人们也许会明白:那些漂海投诚的人,为什么会冒着生命的危险誓死返回祖国大陆。尽管有的在茫茫大海中,被风浪卷走了;有的被尾追的子弹,残酷和击沉海底了;有的中途被炮艇捉回去,惨无人道地“斩首示众”了。然而这并没有挡住他们返回祖国大陆的坚决意志。
祖国建议举行和平解放台湾谈判的消息,更像一股春风一样,给渴望着返回祖国大陆的人们带来了希望。他们希望台湾能够快一点和平解放,希望自己也能够早一点过上和大陆上的同胞一样的好生活。


第4版()
专栏:

台湾新闻 王乐天
服装是美式的,枪枝是美制的,但是,人总是中国的。


第4版()
专栏:

贵州省黎平县岩洞村侗族农民过去只能种植谷子和水稻,现在他们不仅种植了水稻、旱稻和包谷,还种了棉花。这是侗族妇女在棉田里薅草。
南沙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