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8月3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笛卡尔——提倡理性的思想先驱
陈修斋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有过一些划时代的人物。笛卡尔(1596—1650)也是其中之一。
 欧洲经过了约一千年的封建时代,宗教的蒙昧主义紧紧地束缚了人的头脑。人们都相信:除了上帝的启示,是不能有任何知识的。这时期的哲学,叫做“经院哲学”,被公开地认为是“神学的奴婢”,它的唯一功用就是用来为宗教的教条作论证,用一套一套烦琐的、纯粹形式主义的逻辑推论,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上帝是所谓“三位一体”,以及人是天生就有罪的等等。除此之外,就是来争论“一个针尖上究竟能站多少个天使”,“天堂上的玫瑰是否有刺”之类的问题。自然,其间也曾经有过许多人,提出过反对的意见,但是他们都受到封建的宗教的黑暗势力的迫害,有的被放逐、监禁,有的被活活烧死了,他们的著作都被列为禁书,或全部被销毁了,占统治地位的依旧是这种极端野蛮残酷又极端空洞无聊的宗教蒙昧主义。
随着生产的发展,代表当时社会进步力量的新兴资产阶级形成了。人们要求发展生产,要求认识这个客观世界,已不能再忍受这种崇尚迷信的神学和烦琐空洞的经院哲学的束缚和愚弄。于是有人起来说:我对这一切都表示怀疑;我只相信经过我的理性的考察,而发现它清楚明白的东西,才是真理;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所教人的那一套,经不起理性的考察,就都是虚伪不可信的。这个人,就是笛卡尔。他的划时代的意义,也就在这里——他是一位提倡理性以反对盲目信仰的先锋,同时也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首创者之一。
笛卡尔是十七世纪法国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今年是他诞生的第三百六十周年。他出生于拉·爱伊地方的贵族家庭,早年也受过传统的经院哲学的教育,但他早就对传统教育表示不满。他因为觉得当时法国封建势力的束缚过于严重,就卖掉了自己的世袭领地,长期卜居于资本主义较发达、环境比较自由的荷兰,从事著述。在荷兰,写下了他的“方法论”、“沉思录”、“哲学原理”等名著。因为这些著作的反封建、反宗教思想的实质,也为荷兰的僧侣阶级所不容,他被迫应瑞典女王的邀请去斯德哥尔摩,不久就在瑞典逝世。在他死后,他的著作被列入罗马教皇的“禁书目录”。但这时已到了资本主义要推翻封建制度,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的时代,代表新的时代要求的笛卡尔的进步思想,已经不是过时的反动封建势力所能阻遏得住的了。笛卡尔所创导的崇尚人的理性而反对盲目崇拜权威、反对反理性的信仰主义的思想,在他生前已得许多人的拥护,在他死后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了他当时的许多人,并且直接影响了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唯物论思想家。“理性”,是整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的一面鲜明的旗帜。在哲学上,笛卡尔所创导的“理性主义”或“唯理论”,一方面和倍根、洛克等的“经验主义”是一个对立的派别,但另一方面也可说和“经验主义”一起,同样是反对过时的经院哲学和反动的信仰主义的两个有力的铁拳。
笛卡尔是一位数学家,他是数学中的解析几何学的奠基人。这本身就是科学史上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因为这不只是创立了数学中的一个部门而已,而是像恩格斯所指出的,使运动和辩证法从此进入了数学,并且在此基础上才产生出微积分。要是没有这些数学上的成就,整个近代自然科学上的发展,都是不可想像的。
正因为笛卡尔是一位数学家,所以他深感到数学的知识是最确定可靠的,尤其像几何学的知识,更几乎使他着迷。譬如,从“等量加等量其和必等”之类简单的“自明”的公理出发,用一种理性的演绎的方法,就可以推论出许多的定理,命题,全部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每一部分或每一步骤都是那样清楚,明晰,使人无可怀疑。笛卡尔认为,像这样的知识,才是真实可靠的知识,是普遍必然的知识。因为像几何学上的命题和原理,是每一个有健全理性的人承认的,是“万无一失”,绝无例外的。在笛卡尔看来,这可说是真理的典范。他把观念的清楚、明晰,作为是真理的标准。这是理性主义的主要观点之一。当然,认为真理的标准就在于观念本身的清楚、明晰,而不是通过实践证明认识和对象相符,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但是在当时,作为反对以“圣经”的权威作为真理的标准,它是有进步意义的。
既然像几何学的知识是最可靠的知识,那末,在笛卡尔看来,就不应该光用这种方法去处理空间或图形的问题,而应该用这种方法来处理更大的问题,即处理哲学的问题,世界观的问题。于是笛卡尔就用“几何学的方法”来研究哲学,他的有些作品,甚至连形式上都是摹仿几何学的。
几何学是从最简单的“自明”公理出发的,于是笛卡尔在哲学上也要找出一条最简单的“自明”的原则,来作为出发点。要找出这样一条“自明”的原则,就要把一切不清楚的、不确定的东西都去掉,而这去掉的方法,笛卡尔认为就是怀疑。这怀疑,只是去掉一切不确定的东西以找出确定无疑的东西的一种手段,一种方法,它本身不是目的,因此,笛卡尔并不是停止在怀疑阶段上的怀疑论者。他的怀疑,照他自己所说,就好比是把过时的破烂的旧房子整个拆除,为的是造起更坚固、更美观、更有用的新房子来,或者是把浮沙和污泥排除,以便找出坚固的岩石来作为基础。
于是笛卡尔就以怀疑的精神来对一切事物进行考查。他对一切事物,甚至连自己身体的存在,都发觉是可怀疑的。但他转而推论道:一切都是可怀疑的,但怀疑本身则是明明白白的事实,是无可怀疑的。怀疑也是一种思想,我在怀疑,也就是我在思想;既然我在思想,因此,作为一种思想者的“我”是存在的,这岂不也是无可怀疑的吗?这样,笛卡尔就认为找到了一条确实可靠的原则,这就是“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在”是哲学史上一个很有名的公式。这公式一方面表示笛卡尔不是从客观世界的存在而是从主观的“我”出发,不是从科学事实而是从抽象思维出发的唯心主义思想倾向,但另一方面也正显示出笛卡尔反宗教教条,反盲目信仰的理性主义的精神。笛卡尔之肯定“我”的存在,不是因为“圣经”上记载着上帝曾创造了人,而是因为“我”在作理性的思维。笛卡尔肯定了人自己的理性的无比威力和无上尊严。这在一个宗教蒙昧主义和盲目信仰占统治地位的时代里,不能不给初步觉醒了的人以极大的鼓舞,起了很大的进步作用。不顾具体的历史条件,对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公式认为就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公式而加以简单否定,是不对的。
当然,不能否认笛卡尔的这一思想,本身是唯心主义的,也不能否认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本身是一种脱离实际,贬抑经验的唯心主义思想。从“我思故我在”这一公式出发,笛卡尔进行了纯粹抽象的逻辑推论,结果达到了一个二元论的世界观,既认为世界上存在着心灵和物质两种实体,心灵的特性是思维,而物质的特性是广袤,这两种实体是彼此独立,不能互相决定的。可是笛卡尔最后仍旧把心和物两者都归根于上帝,认为都是上帝的创造,并且依靠上帝的保证,来确定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这里,我们看到二元论最后必然仍旧要陷于唯心主义,也看到笛卡尔思想中仍未能完全摆脱经院哲学的影响的错误的一面。但仍须指出,在笛卡尔的时代,二元论是初步摆脱经院哲学束缚的方便道路。
虽然是借助于上帝的保证,笛卡尔毕竟肯定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而当他在他的“物理学”中进一步来研究客观世界的实际性质时,笛卡尔就抛弃了那种唯心主义的和二元论的思想,而成为一个唯物主义者了。就这方面来看,笛卡尔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而这种机械唯物主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人类思想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在当时是最进步的思想。在“物理学”中,笛卡尔把物质看作就是唯一的实体。而正是在这方面的研究中,笛卡尔有很多重要的贡献。他研究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虽然他还不能很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并不认为运动是物质自己的运动,而把运动只了解为空间中的位置移动,因而有机械论的、形而上学的缺点,但他却首先提出了动量守恒的思想,即认为—物体的运动可以传给别的物体,而整个世界的运动总量是不变不灭的。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先声,在科学史上有重大意义。笛卡尔也提出了关于宇宙生成的很有意义的思想。他认为世界最初是一种同质的物质微粒,由于涡旋运动的结果,就逐渐形成土、气、火三种元素,而重的土元素就离开中心形成行星,轻的火元素则留在中心形成太阳和恒星。虽然笛卡尔还认为这种涡旋运动最初是由于上帝的推动,但这种思想认为世界万物是由物质运动本身所产生,和上帝创造万物的宗教世界观是对立的,它基本上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思想,并且认为世界的形成是一种运动变化的过程,这又是很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
此外,笛卡尔对于生物学、解剖学,以及心理学等也都作了许多研究。他已经天才地观察到了心理学上的反射弧,以至条件反射的现象,因此巴甫洛夫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笛卡尔这些有价值的科学研究的成果,和他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永远值得人的钦敬。
资产阶级哲学史家总是抹煞笛卡尔哲学中唯物主义的一面,而夸大它唯心主义的一面,这是对于哲学史的歪曲。在提倡“百家争鸣”、“向科学进军”的今天,正确地研究并估计资产阶级新兴时期的这位大科学家和大哲学家的思想,发扬他那种反对盲目崇拜权威、反对盲目信仰、竭力主张发挥独立思想的精神,阐发他的思想中所包含的正确的唯物主义和光辉的辩证法因素,对于活跃我们的思想,丰富我们的科学文化,都是有意义的。


第7版()
专栏:

动物学会会员代表大会闭幕
 通过致中国动物学工作者号召书
据新华社讯 在青岛举行的中国动物学会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已在28日闭幕。
这次大会共收到了五十篇有关动物学理论和动物调查等方面的论文。这些论文在大会上经过宣读和讨论的有二十三篇。
大会明确了在今后几年动物学的研究工作中,应先进行动物区系的调查研究,动物区系的工作并应结合资源调查进行;此外,有关农林、渔牧、选种、养殖等问题的动物学工作以及动物学本身的基本理论工作也要着手进行。
又讯:中国动物学会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一项号召书,希望中国动物学工作者团结一致,尽一切力量,为完成发展科学的任务而努力,并且号召在国外和台湾的中国动物学工作者早日回来,共同建设祖国。
号召书说: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无比广阔的科学发展前途。中国“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已经初步编制出来,它将指导中国动物科学今后的发展,从而加速祖国的建设。
号召书说:在国外的中国动物学工作者们!在台湾从事动物学工作的同行们!我们伟大的祖国一天比一天繁荣富强,我们将更加幸福,但是,祖国人民要求我们作的也就更多。我们和全国人民衷心盼望你们早日回来,共同建设幸福、富强、繁荣的祖国。


第7版()
专栏:

许多京剧传统剧目在北京公演
本报讯 在北京各剧院的舞台上,最近连续演出了大批久未上演的京剧传统剧目。这些艺人爱演、观众爱看的老戏的重新上演扭转了多年来剧目枯窘的局面,打破了衡量剧目的各种清规戒律,各剧院的上座率也普遍提高。
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的拿手好戏“一捧雪”公演以来,每一场的戏票都是早早预售一空。他在这出戏中的现实主义的表演方法,获得了观众的一致赞扬。目前马连良正在整理另一个在解放以前就久未上演的剧目“三顾茅庐”。尚小云最近上演了十五年未演的老戏“秦英征西”。筱翠花和马富禄合演的“一匹布”(张古董借妻)被观众公认是最近发掘的一出优秀闹剧,对于它的主题思想和表演方法都应得到重新估价。老艺人萧长华认为,“一匹布”的剧作者是一位极有才能的喜剧大师。张君秋主演的“四郎探母”和李万春主演的“落马湖”也是最近受到首都观众热烈欢迎的剧目。李万春领导的北京市京剧一团陆续准备排演的传统剧目还有“生辰纲”、“张汶祥刺马”、“鞭打督邮”等近二十个。徐东来和徐东明最近演出了老戏“雁门关”(即“南北合”)。著名京剧演员谭富英和裘盛戎从香港回来以后,正在整理他们的拿手戏“桑园寄子”、“连环套”等,这几个戏不久也要公演。
为了有领导地进行挖掘和整理传统剧目的工作,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从今年五月起,选择了一批传统剧目进行试演。因为戏曲的遗产主要是保留在艺人身上,所以参加试演的都是著名演员和老艺人。到目前为止已经试演了“四郎探母”、“珠帘寨”、“梅龙镇”、“王宝钏”等二十多出戏。这些戏经过艺人们初步修改以后,即行公演。各剧团准备在演出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然后再作进一步的修改。


第7版()
专栏:

明代古尸的发掘和解剖经过
据新华社南京30日电 今年二月和五、六月间在江苏省南通和扬州先后发掘出五具明代古尸,它们埋葬在地下三、四百年没有腐烂,这件事引起了国内外人士普遍的兴趣。
这些古尸出土以后第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是尸体肤色和棺中存水的颜色迅速变化。明嘉靖三十三年(距离现在四百零二年)埋葬的彭淑洁女尸的皮肤原是石青色,开棺后半小时,脸色就变灰暗,第二天变成了深灰色,这个尸体在解剖时,切开肌肉呈淡红色,但迅速变为灰红色。彭淑洁棺中的水原是淡黄色,开棺后迅速变成绿色,第二天转成深灰色。有趣的是,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中,这种棺水和尸体肌肉的颜色都不变化。
五具尸体中有三具作了解剖,在解剖过程中,发现顾能和盛仪的尸体比较干枯(顾能尸体仅重十五公斤,盛仪尸体重十七点五公斤),内脏萎缩;彭淑洁女尸很丰满,它重三十点七公斤,肥胖,用爱克斯光透射,还可见脂肪层,内脏同正常人相似。
这三具尸体的表皮上都附有油脂状物或多数腊样结节,在盛仪胸腔中发现的褐色油状物还可以燃烧。
专家们观察和研究了尸体的细胞。顾能皮肤的表皮脱失,皮下结缔组织完整,血管壁的弹性纤维正常,横纹肌纤维完整,但无横纹及核;软骨细胞存在,大部分可以看见细胞核。盛仪的软骨,经检查有细胞但无核。对彭淑洁的肘关节软骨曾作软骨细胞培养,不见有细胞生长,检查肋软骨切片,见有细胞和细胞核,核的轮廓明显,但核的内容模糊,专家们说,这是否真正的细胞核,尚待进一步证明。至于尸体内脏组织的细胞都看不清楚。彭淑洁的骨组织不经脱灰就可以切片。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在彭淑洁棺中发现的长约一尺左右的两根柳枝,枝叶颜色像新摘下的那样,用显微镜观察可以看见细胞,在撕片内栅状组织的细胞内还有类似叶绿素颗粒。
曾有许多人认为盛仪和彭淑洁棺中的水可能是人工放进的防腐剂,专家们的观察否定了这种设想。据检查,在这些棺内外填塞有三合土(用糯米汁合砂石子,再用石灰搅拌而成,这种三合土虽似现在的混凝土,但硬度差,水可以浸进去),或大量松香,有的在棺中还装填干松的棉花和大量可以吸湿气的灯心草,这都说明是为了防止水侵入棺内。而且,棺水呈酸性(PH5.3),含硫化氢和脂肪酸、尸胺、钙、镁。棺水中原来虽然没有细菌,但试验结果证明,各种细菌都可以在棺水中生长。
盛置这些尸体的棺椁都是用贵重的楠木等木材制成的,棺一般有两层,在棺外以及两层棺木之间填塞有大量三合土和松香,以保证密闭。专家们认为,这些尸体能保有三、四百年,棺的密闭程度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7版()
专栏:

专家们解剖明代古尸提出初步见解
据新华社南京30日电 苏北医学院的教师们对今年二月和五、六月在江苏南通和扬州发现的五具明代古尸进行了研究。
教师们对于这五具尸体中的三具进行了解剖、组织、病理、法医、细菌、寄生虫、生物、物理、化学、放射线等方面的观察和研究,其中,着重对彭淑洁的尸体,进行了较全面的观察。
这些尸体究竟是木乃伊还是尸腊,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教师们认为,在法医学上不腐败的尸体有三种,即干尸(木乃伊),是在干燥环境中尸体内水分脱失而成,或由人工应用防腐药品制成;尸腊,是在湿润的环境、空气稀少、尸体本身多脂肪,以及周围水土含多量镁、钙等矿物质的情况下形成的;泥炭鞣尸,是在周围水土呈酸性时形成的,它的皮肤像皮革,骨质软化,容易切断。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彭淑洁尸体的某些特点来看,它很像尸腊,但它的骨组织不经脱灰,就可以切断,体内外的液体呈酸性,所以它又像泥炭鞣尸。这种尸体的形成,是同中国的气候和埋葬用的棺木,以及其他埋葬情况如地形深浅,干湿等有关。教师们认为,这在尸体变化的分类上是否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类型,值得研究。
这些尸体为什么保存了这样久还不腐烂?教师们说,检查的结果表明:在这种经过保存的古代尸体的内部,细菌发育已经停止,所以尸体可以不腐烂。他们指出,这和棺木的成分、密闭程度、棺内的香料以及棺外的松香有关,其中密闭是最主要的。
教师们列举材料,证明棺中的水不是有意放进去的防腐剂。对棺外的三合土进行物理检查后,证明它的性能虽然像混凝土,但这种三合土放入水中,每二十四小时可以渗入水一公分。用棺水作细菌培养,不见有细菌生长;进行各种细菌抑菌试验,细菌在棺水里生长良好。此外,棺内放有大量吸收湿气的灯心草,也说明棺内的水不是人工放进去的。看来,棺外的三合土和松香也都是为了防水才备置的。
教师们说,至于尸体出棺后内外部的颜色迅速变化以及开棺后棺水颜色的变化,是接触空气发生氧化的结果。尸体出棺后有某些类似发臭的现象,可能是在空气中再次感染发生的。据悉,彭淑洁和盛仪的尸体开棺后已经用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并保存在深层地下室,尚未发现有特殊变化。其余尸体因比较干燥,均陈列在解剖室中。
关于尸体的细胞是否还有生命,教师们说,这次检查明代古尸,还可以发现软骨细胞中有核样物,但经过组织培养及组织耗氧试验,初步证明这些细胞已经没有生命。


第7版()
专栏:

火星介绍
火星——今年最接近地球
近来,火星已经成为夜空中最引人注意的星球,大约在晚上八点钟左右,人们在天空的东南边可以看到它放出红火色的光芒。
火星和地球一样,是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之一,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从离开太阳的远近来说,地球是第三,火星是第四,所以火星的轨道比地球的轨道为大。因此,绕太阳一周要费更长的时间,它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因为这样,每隔两年,地球和火星就要接近一次。这时候,地球刚好在太阳和火星的中间,就叫做“冲”;也就是说,火星冲日平均约隔两年发生一次。但是,火星的轨道是椭圆,也就是说比较扁圆的;当它走到扁圆轨道比较近太阳这一头时,叫做过近日点,当走到另一头时,叫做过远日点。同时火星离地球的距离变化很大,最远时可以达到四万万公里;当冲的时候,就比较接近地球了,这时距离就只在一万万公里以内。如果,火星在过近日点附近,恰好为冲的时候,那它将最接近地球,这叫做大冲;平均每隔十五年或十七年才发生一次,而且总是在7月和9月之间。像今年火星在8月22日过近日点,在9月11日大冲,而最接近地球的日期,则在9月7日,这时离地球只有五千六百万公里。这时候火星也比它任何时候都亮,比它平常时候亮到六七十倍。在9月7日前后各一、二个月里,几乎整个晚上都可见到它,这是我们看火星的好机会。
地球的姐妹星
火星比地球小,它的直径只有六千九百公里,是地球直径的一半;体积亦比地球小,差不多要七个火星才抵得上一个地球。火星有许多情况和地球相像,所以有人说火星和地球好像是姐妹星。地球有公转和自转,火星亦有。火星自转一周是二十四时三十七分,比地球自转一周多半个钟头。火星绕太阳一周约是六百八十七天,差不多相当于地球的两年。还有一点,火星的自转轴和黄道面斜交成六十五度,这跟地球自转轴和黄道面斜交成六十六点五度相似;因此火星亦是斜着身子走,跟地球一样,亦有一年四季的变化。至于火星上表面的重力,比地球为小,只有三分之一。
火星上接受太阳的光比地球少两倍半,在火星上比地球要冷些,冬天时候是摄氏零下六十度到八十度,夏天是零上十度到二十度。南北两极附近,亦和地球一样,太阳有的时候不落到地平线以下。
另外,火星有两个卫星,也就是有两个月亮。
火星上的一些情况
地球表面有很厚的大气层,火星表面也有大气层包围着,但是比地球稀薄。用望远镜可以看到火星上的云雾。最显著的,是火星南北极的两个白斑,很像地球上的冰雪,这就是极冠。极冠冬季会变大,春季逐渐缩小,好像是因为天气暖和冰雪溶化了一样。在望远镜里,还可以看到火星上有些黑色条纹,过去有人认为这是火星上的人开凿的运河;照现在科学家研究的情形看来,这可能是火星上的裂缝。我们还可以看到火星上的斑点,有红橙色的、也有蓝色和暗绿色的。有些斑点的颜色随着季节在变化:冬天是灰褐色的;春天来了以后,颜色逐渐加深,秋天又变成淡灰色。苏联天文学家研究了这些有趣的现象,认为:红橙色的斑点是沙漠,蓝色和绿色的斑点是火星上的植物,它们也像地球上的植物一样,随着季节的不同在变换着颜色。
火星上有生命吗?
大家知道,生命存在必须有一定条件:温度、空气和水。火星上是有空气的,不过比地球稀薄得多,大约相当于地球十五公里高空的空气,空气成份以碳酸气比较多,氧气很少,只有地球上氧气15%。温度在上面已经说过。至于水份,我们用望远镜看到极冠上有冰和雪,那自然就有水了。根据这些情况来看,火星上是很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苏联科学院通信院士奇霍夫多年研究火星,用光谱分析研究了地球上的各种植物类型,把这些类型去和火星上的斑点的光谱观测资料相比较,认为火星上的植物应该是和地球上两极地区或高山、高原上的苔藓植物相似。并且已经成立了一门新兴的学科,叫做天体植物学,并在哈萨克科学院建了一所天体植物研究室,这为研究天体有无生命开辟了新的道路。
有很多科学家都认为火星上有植物;既然有了植物,亦完全可能有动物。但是到底能否成为事实,还有待于今后的研究,因为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证据和材料,所以不敢肯定。同时还有一部分学者反对这种看法。
火星观测的意义
火星轨道在地球轨道的外侧,我们从地球上看,它在天空上的移动方向,非常复杂,有时由西向东移动,有时由东向西移动,有时又好像停留着不动;我们祖先把火星叫做“荧惑”,可以说就是由于这种使人迷惑的移动的缘故。
我们知道,当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年)发见地动学说的时候,人们还不明白行星绕太阳旋转的轨道。到了德国天文学家刻白尔(1571—1630年)发见行星运行的三大定律以后,才解决这个问题。刻白尔的这个伟大发现,是根据丹麦天文学家第谷(1546—1601年)对于火星的三十多年的忠实的观测纪录。由此可以知道过去火星观测,具有过重大的意义。
火星上有植物生存着,几乎是已经证实了的事实。这又一次地证实了马克思、列宁哲学对于生命的看法;这就是,生命是物质发展的正常过程,只要有适当的条件,生命总可以发生的。
这次火星的接近地球,是给我们观察火星的好机会。可惜北京天文馆的天文台还没有建成,不能用十三厘米的望远镜来观测,只用几架小望远镜供群众观察。
(北京天文馆群众工作组)


第7版()
专栏:

柏林人民警察乐团女高音独唱家埃尔弗莉德·伏司和男中音独唱家鲁笛·玛尔克斯演唱苏联影片选曲时的情形。
新华社记者 齐观山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