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抓紧时机准备秋收
记取教训提前准备
本报讯 陕西省南郑县湘水寺乡的秋田作物即将成熟。中共湘水寺乡支部汲取去年这个乡的群英农业社由于准备工作不够,社内大部水稻被雨淋坏的教训,从8月初旬起就着手结合清理劳动工分、全年收支等账目和积极开展副业生产,进行秋收准备。
经过这样安排,各社社员的情绪很高,决心集中力量做好秋收工作。全乡各社已组织好二百多个割谷、打谷组,十四个木匠等已把二百多件破旧的拌桶、挡席等秋收农具进行修理。另外还新添置了不少新农具。
湘水寺供销合作社也改变了过去对供应农具冷淡的作法,在8月上旬召开了产销业务会议,深入农业社,作了重点调查,已根据需要准备好大批秋收农具。
及时发下农业贷款 赶早修好秋收农具
本报讯 贵州遵义专区各地的单季水稻的全面收割只有四、五十天的时间了。这个区各有关部门根据今年秋收特点,提前进行了秋收准备工作。农业银行遵义中心支行根据当前秋收准备的需要,已下拨农贷款一百一十六万多元,帮助农民添置秋收工具和克服生活困难。到8月13日止,据不完全的统计,已有赤水、湄潭、婺川、仁怀、桐梓、鰼水六个县对今年的秋收准备工作作了具体研究。各县都重视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劳力安排和秋收工具的准备。中共湄潭县委农村工作部要求所属各地,切实帮助农业生产合作社做好劳力使用计划,分别组织打谷、晒谷、犁田等专业小组,做到边收边分和边耕边种。现在许多地区已把农贷款发到了各农业生产合作社。不少供销社都进行了供应秋收工具的准备。
又讯 贵州开阳县顶兆农业生产合作社最近正在添置秋收农具,社里原计划新置挞斗二十六张、大秤十三把、晒席二十四床,修补挞斗三十九张、围席一百六十六床,加上箩篼、撮箕、镰刀等小农具,共要花人民币一千零七十元。后来,社管会认为这个开支数字太大,决定组织社员来制造和修补,根据社员们的手艺特长,按照实际需要成立了木工、篾工、铁工三个小组,分别承包新制和补修秋收农具。木工小组负责新制、修补挞斗,把原有的老秤改为市秤;篾工小组负责编大箩篼、草篮;铁工小组负责打秤钩、挞斗钉子等。参加以上活路的社员,由社里给予一定报酬。另外,整理土晒坝一百五十个,代替晒席;买一百五十床黄篾席代替围席;至于扫帚等小农具,统一由各队队员自己解决。
这样,全社只需购买一百五十床黄篾席,十二个毛铁和部分挞斗钉子,而这几项共只需一百七十五元,比原计划的开支缩减了八百九十五元。
保证不让到手的粮食受损失
本报讯 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姚家卜子乡五星农业社夏锄已经结束,现正抓紧田间后期管理和积极准备收秋。
各种大秋作物已进入生长后期,一年辛勤劳动的果实眼看就要到手了,社员们为了增加收入,都抓紧挂锄空隙,继续拔草、培土。有些社员分别进行压绿肥、修棚搭圈、打草圐?(把存草的地方打起围墙,防止牲畜糟踏)、平垫场面、挖山药窖等工作。为抓好畜膘,保证胜利完成秋收秋翻任务,全社二百多头大小牲畜,已从灰腾梁抽回来,大群分成小群,日夜跟人放牧。收割所需要的镰刀、杈、朳、扫帚等农具,已由农业社向供销社统一预定,等庄稼一黄,割的割,捆的捆,拉的拉,打的打,保证不叫粮食受到损失。


第3版()
专栏:

私营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和职工长支问题
国务院已经提出处理原则
本报讯 私营工商业在私营时期拖欠职工工资和职工在私营时期的长支问题,在私营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如何处理,各地在认识上和作法上不很一致。本报为此向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了解,获悉关于上述两个问题的处理原则。在今年3月30日国务院“关于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合营的时候对债务等问题的处理原则的指示”中业已提出,这个指示的要点是:原私营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原则上应该在合营的时候偿还,如果企业的资产已经不抵负债或者资财所余无几,经过劳资协商,可以少还或者不还。确定偿还的工资,如果不能用现款还清,可以转由公私合营企业代为分期偿还。停工减产期间所欠的工资,经劳资协商,可以少还或者不还。
职工在企业中的长支,原则上也应该偿还;但是,要分别情况,对生活确实困难的职工,经过协商,可以少还或者不还。
各地企业如果对上述两个问题没有处理,或者处理得不妥当的,都应该按照国务院上述的指示进行处理或者加以改正。


第3版()
专栏:

哈尔滨市郊区灾民
开展生产自救活动
新华社哈尔滨25日电 哈尔滨市郊受灾的松浦区农民正积极开展生产救灾活动,准备积资重建家园。
全区受灾农业社的一百三十多辆马拉胶轮大车,已经参加市区运输工作。九百多个青壮年已到制砖厂、基本建设工地和市食品公司、牧羊场等单位充当临时工、厨师和饲养员。金星、红星等农业社还组织了捕鱼队,计划今年打鱼三十万斤。前进、红星等农业社还准备在高地抢种秋菠菜、水萝卜等晚秋作物。
松浦区共有四千六百公顷农田被淹,灾情较重,但受灾农民及时得到了政府的救济和安置,因此生产情绪安定,不少社都制定了生产自救计划。金星社计划从捕鱼、运输和其他副业生产中,到年底要收入二十七万元,相当于水灾所受的损失,可使全社全年总收入仍旧达到原订计划。
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为了领导好灾民做好生产自救工作,在8月23日曾召开了松浦区受灾乡、社干部座谈会,研究解决了生产救灾中的一些问题。


第3版()
专栏:

河北省灾区的供销社
及时组织灾民开展副业生产
据新华社保定电 河北省灾区各地的供销社采取“边计划、边行动、边生产、边推销”的方法,及时组织灾民开展副业生产,帮助灾民生产自救。
灾区各地供销社都根据当地原有基础和有原料有销路的原则,为灾民安排多种多样副业生产,并且制定收购计划。河北省供销社保定专区办事处初步制定出今冬明春的计划,有土布、棉毯、腰带、粉条、水产、皮硝、土药等六十九种副业,灾民在生产中可以收益三千四百六十多万元。清苑、新城等七个县的灾民在8月上旬就生产了粉条、口袋、药材等二十多种副业产品,总值四万多元。沧县专区的黄骅、交河等七个县,有两万多灾民在当地供销社的安排下投入了编草帽辫、打麻绳、编苇包等十多种副业生产,并且在8月上旬卖给供销社价值十五万九千多元的副业产品。宁河县供销社已经向灾民预购了四百二十多万斤青干草、三万七千条草袋和一万三千多片苇席,发放了预购定金四万八千九百六十三元。


第3版()
专栏:

泸州桂元大丰收
本报讯 驰名全国的泸州桂元,现已上市。果农们在去冬今春对桂元树进行了整枝,追肥,又加今年雨水调匀,桂元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据统计产量约四百多万斤,比1954年增产12%。目前当地供销社正展开桂元的收购工作。(周蜀南)


第3版()
专栏:

调运麦种供应灾区
新华社保定26日电 河北省正从省内外调运大批优良麦种供应灾区农民。
为了扩大小麦种植面积,全省大部地区的农业社自留麦种不够。有些地区因雨水浸害,小麦质量降低,不宜留种。现在各地粮食部门正和农业部门配合起来,对国家粮库中的麦种进行鉴定工作,以便选出大批优良麦种供应农民。据邯郸、邢台、保定、石家庄、天津、通县、沧县七个专区的粮食部门统计,到20日为止已经鉴定的麦种有八千多万斤。陕西、山东、北京、天津等省、市将支援河北省一亿八千五百万斤优良麦种。陕西省支援的六千五百万斤碧蚂一号麦种,现在已经运到三千五百万斤。
今年不能排水种麦的灾区,明年春天将及时排水播种早熟作物。因此,河北省粮食厅指示各地粮食部门把现有库存的早熟作物种子保存起来,到明年春天及时供应农民。省粮食厅、农业厅还派干部到黑龙江、辽宁等省去采购早熟作物马铃薯种。


第3版()
专栏:

湖北省早稻中稻喜报丰收
本报讯 秋收季节到了。湖北省长江、汉水两岸广大地区的稻田里,翻滚着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波浪。成千上万的农民挥舞着闪闪发亮的镰刀在收割水稻。稻场里一片打谷声。农村中到处呈现着欢腾的丰收景象。
今年全省早稻和中稻的总产量估计将比丰收的1955年增产约十六亿斤,平均增产一成左右。江陵县的百万亩中稻,预计较去年增产三成至四成。
湖北省农业合作化以后,各地农业社因地制宜地实行了生产改革。除了去年冬天准备了大量肥料,使今年水稻播秧期一般提早十天到半月外,各地农业社并广泛采取播稀秧、插壮秧、实行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为今年的丰收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今年全省双季稻的种植面积扩大,全省的早稻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了60%以上。许多由旱地改成的水田,今年一季秋收就相当往年一两年的粮食收成。
(湖北日报编辑部)


第3版()
专栏:

江西旱象基本解除
新华社南昌25日电 十八日以来,江西省各地普遍降雨,全省旱象基本解除。
现在,各地农业社社员正趁雨后时机,继续抢种晚秋作物和加强晚秋作物的田间管理,同时并注意进行蓄水保水工作,以预防今后可能到来的秋旱。


第3版()
专栏:

重温夏天的教训
何成
世界上的事情本来是复杂的,可是,有人偏偏把它简单化了;这就叫作主观主义,这样的人在工作中常常要碰钉子。
今年夏天有不少地区的小麦因雨减产。阴雨连绵,影响收割,这是自然灾害加给人们的困难。可是,从另一方面看起来,这个自然灾害所以竟然成为不可克服的困难,却有主观的原因在。
关于这件事情,中共陕西长安县委作过一个很好的检讨。这个县的小麦今年减产约二千万斤,损失是不小的。县委检讨说,这是因为在夏收以前,仅仅看到小麦大丰收的景象,一切工作部署都从有利的一面出发,忽略了自然灾害突然袭击的可能性;一旦大雨到来,干部、群众手忙脚乱,损失乃不可免。
其实,当时有许多条件可以帮助人们减少损失。比如,当地农民原有“随黄随收”的经验,也有请小麦晚熟地区的农民临时帮工收割的习惯;可是,这些经验和习惯都被开口“优越性”、闭口“高级社人多力量大”的人们忘记了。在这种情况下受损失,还有什么可以奇怪的?
现在这样不惮麻烦地重提夏天的故事,是因为秋收季节就要到来,夏天的教训对秋天是有用处的。
领导生产像指挥打仗,事先应该设想各种各样的情况。秋收要和秋耕、秋种交插进行,那一项都不能耽误。但是,这三项任务当中,毕竟有个先后缓急,各个地区是否都安排的很合适了呢?如果收割时恰恰天高气爽,事情当然是顺利的,可是,如果发生了阴雨、早霜怎么办呢?许多合作社今年要收获的庄稼比往年多了,要秋种的面积比往年大了,现有的人力物力如果不够怎么办呢?今年许多地区可获丰收,但丰收也会带来新问题,场地够用不够用?运输、仓储问题是不是都解决了呢?至于遭受水灾的地区,在秋收秋种之际,更有一系列的问题等待着人们去解决,大家都是容易想到的。
不仅想到有利的一面,而且想到困难的一面,不仅考虑正常情况下的作法,而且想到非常情况下的作法,主观主义就减少了。


第3版()
专栏:

发展渔业生产满足市场需要
广东沿海各渔业社 开展技术改革运动
在过去的半年里,广东省沿海各渔业生产合作社开展技术改革运动,推广有关改良网具、工具和操作方法的十多种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
湛江专区的全部大拖风渔船和汕头、惠阳专区、海南行政区的绝大多数渔船,都装上天井网。滤泥网、漏斗网和船头滑车等,也已在大多数渔船上使用。在今年春季和夏季渔汛中,改装天井网的渔船一般增产15%以上,海南岛有些渔船使用天井网比以前增产30%。在拖风渔船上装了船头滑车以后,不但可以节省两个劳动力,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渔民们反映:技术改革真解决问题!
广东省水产厅今年在沿海各主要县份和渔港建立了技术指导站,帮助渔民推广先进技术。各地渔区还通过参观、广播、举办实物展览和渔船大工训练班等方式。总结和推广了渔业生产的先进经验。
修造船只迎接鱼汛
在秋季鱼汛即将到来之前,广东沿海各地渔业社已经建造和修理了大批新渔船和旧渔船。据广东省水产厅最近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造好的新船有七百六十艘左右,其中有二百七十多艘是载重量在四百担到一千担的大、中等渔船,比去年全年的造船数量增加了一倍多。
今年各地修船的规模也比往年大,汕头、湛江等专区的绝大多数渔船都曾加以整修,数量都在千艘以上,在秋季鱼汛来得较早的汕尾渔场已经有许多新旧渔船投入生产。
今年广东沿海的渔民已有93%以上加入了合作社。为了扶助渔民发展生产,今年国家先后拨下二千四百多万元渔业贷款,比去年增加了将近一倍。此外,沿海各地的有关部门也及早调拨木材等材料,造船、修船,预计今年全省建造的新船将在一千四百艘以上。
福建召开沿海工作会议
研究渔业生产问题
中共福建省委员会在8日到19日召开了沿海地区工作会议,着重研究了发展渔业生产问题。
今年春汛时期,福建地区大风频繁,影响渔民出海,因而上半年捕鱼量略有减少,当前渔民们在生产和生活上还有不少困难。会议在检查上半年渔业生产工作中,批评了为渔业生产服务的有关经济部门在收购和供应工作中存在的单纯盈利观点。会议指出,这个错误已经影响了渔业生产中的产、销、供关系的某些失常现象。
参加会议的有关经济部门的负责人,在发言中作了自我检讨,并且表示要迅速纠正以往错误,提出了改进产、销、供关系的初步方案。水产部门还准备从利润中抽出一部分钱来,支援渔业社发展生产和改善福利事业。
目前福建省参加渔业社的渔户,已经占总渔户96.15%。会议在研究进一步巩固渔业社的问题以后,对渔业社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和收益分配等提出了改进方案。
不能漠视渔民利益
长江日报在25日发表“支持渔民的要求”的社论,批评湖北省、武汉市等三个淡水鱼养殖场片面强调国家利益,漠视渔民疾苦和市场需要的官僚主义作风。社论写道,武汉市郊区有大小湖泊几十个,面积三十多万亩,是全国闻名的淡水鱼养殖区,为什么最近很长时期市场上鲜鱼绝迹了呢?从渔民的来信中才知道:既不是湖里无鱼,更不是渔民不愿捕鱼,而是养殖场在管理大小湖泊以后,为了使鱼继续成长,到处树起“禁湖”的告示,以便为它们完成“以产量计算的任务”。这样一来,市民们大鱼小鱼都吃不到了;渔民由于不能进行渔业生产,生活来源也被堵塞了。渔业社的社员们改每日三餐为两餐,有的社员甚至只能吃细糠,很多渔民不得不抛开渔网去当小贩,有的渔民忍耐不了,“偷”捕了鱼,被养殖场干部捉到后罚了款。干部们只知道捉“偷”捕鱼的渔民,却从没有研究渔民们为什么要“偷”捕鱼。
社论指出,养殖场完成国家任务的途径是很多的。如果把三十万亩面积的淡水湖很好管理起来,以平均每亩年产四百斤计算,就可以超过三个养殖场全年任务的十倍以上。如果它们能够采纳渔民们提出的很多宝贵的意见,会经营得更好。
社论最后说,养殖场必须扭转抛开渔民、独家经营的错误作法,应当按照满足市场供应,既利国家又利渔民的原则办事。
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济
编者按 这里发表的两篇文章,很值得我们注意。驰名中外的温县“怀药”和畅销各地的“清化竹货”,在当地领导上主观、片面的思想作风影响下(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严重减产了。这不仅使当地农民的经济生活受到损失,并且直接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这种单纯强调粮棉生产、忽视多种经营的片面思想所造成的损失,何止这两个县?减产的又何止这些药材和竹货?希望存在类似问题的地区,结合当地各种经济发展状况,对自己地区生产领导上的问题,也作一全面的检查。
“清化竹货”为什么减少了
本报记者 王昌隆
河南省博爱县许良镇的人们,历年来就是以经营竹园和编制竹货为主要收入。全镇所有男女全半劳力都会编制竹货,生产的主要品种有竹桌、竹椅、竹床、竹篮、竹筛、竹帘等六十多种,这些产品统称“清化竹货”,畅销于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省,人们经济生活是很宽裕的,相传有“只要竹刀响,不怕粮价涨”的说法。
许良镇有九百二十三户人家三千五百多口人,有耕地二千多亩,平均每人合六分多;有竹园一千零五亩,平均每人合二分八厘多。这显然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村。今年一月,许良镇成立了集体农庄,庄务管理委员会曾根据历年来生产情况,具体计算过农副业生产收入:全庄经营竹园和编制竹货生产收入,占农、副业总收入的73.4%;而农业生产收入,仅占农副业总收入的26.6%。这样,许良集体农庄本应该从实际出发,首先经营好竹园和编制竹货的生产,再规划出一定劳力搞好农业生产,这才是适合当地情况的正确作法。但是许良集体农庄不是这样安排生产,它和其它土地较多的产粮区一样,以经营农业生产为主,把占庄员生活主要收入的手工艺编制竹货生产,放在次要地位。这种违背庄员要求、违反当地条件的做法,势必影响庄员收入的增加。
许良集体农庄有三个主任,有四个副主任,分工领导农业生产的有正副主任六人,领导竹货生产的只有一个副主任,实际上就连这一个副主任有时也还被拉去搞农业生产。这样,主任的力量都集中在农业生产上,编制竹货的生产自然就被忽视了。劳动的计算也不合理,农业生产劳动日报酬偏高,编制竹货劳动报酬偏低。如庄里规定一个劳动日工分是二十分,做农活的一个全劳动力,一般一天都赚到二十个工分,但编制竹货生产的一个全劳动力,除个别技术熟练、手快的人能赚到二十个工分外,绝大多数人都达不到这个数字。这样,就使得庄员们愿做农业生产活,而不愿编制竹货。夏收夏种时,庄里还曾规定做农活赚到一个劳动日,可先支给现金三角;编制竹货赚到一个劳动日,只支给两角。这就更打击了庄员们编制竹货生产的积极性。正因为这样,许良集体农庄从1月份建庄到7月底止,竹货生产交易额仅有十万多元。比去年同时期要减少四分之三还多。
竹货生产既减少了这样多,当然庄员们的收入也就随着减少了。加上农业生产比过去投资大,因此庄员们普遍反映“没钱花”。有些庄员找干部要钱,干部也大瞪两眼没办法。庄员窦德文编竹篓技术很高,过去自己有三亩七分多竹园,自己的竹竿,自己加工编制竹篓出卖,手里的零花钱向来是很宽裕的。今年1月他的三亩七分多竹园作价四百元入了庄,价款存在庄里不能随便用,编制竹货赚到的劳动工分虽也预支了一些,为数也很有限,这就使窦德文大感经济困难。7月下旬,窦德文儿子结婚需要花钱,他找到庄干部要借三十元钱,庄干部也觉得应借给,而庄里却没有钱借,最后东筹西措才借给他五元。庄员李德义,在庄里存有一百三十元钱,他急着花钱,见人就说:“谁给我三十元,我庄里存的一百三十元钱就顶给谁。
夏季小麦分配,庄里没有贯彻执行多劳多得政策,而是按人口平均分配,庄员们很不满意。夏收夏种时,自己庄里的农活、编竹货活很多,但却有八十多个庄员自流地到五、六里外的国营农场干活挣工资去了,以致庄里生产遭受到损失。还有些庄员不愿在庄里集体编竹货,个人自编自卖。庄员张金鸣、张凤生会编一种晒药的筛子,这是编竹很细致的技术,全庄只有三个人会编。因庄里规定的工分不合理,挣到的劳动日又不能即时合理分红,他们两个长期是各自编各自的。一天一个人能编一个,能赚两元钱,自己卖随时可以卖出得现款,这样,他们怎能愿意参加庄里去集体搞呢?春季有一千六百多庄员集体编制竹货生产,到8月初就减少到只有三百来个庄员坚持集体生产了。这就影响到庄里和县供销社竹货推销栈签订的合同的实现。截至8月7日,庄里除了已完成防汛竹绳外,其余九种品种一件也没有交货。
许良集体农庄为什么不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组织生产呢?这不能光怪农庄的领导干部。中共博爱县委副书记李永昌说:“许良集体农庄没有因地制宜组织生产,是和县委的一般化领导,片面强调农业生产、忽视多种经营的指导思想分不开的”。许良农庄的庄主任们,对这种轻重倒置安排生产的办法,思想上也是有抵触的。他们说:县委指导农业生产上很具体,可是,在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上,不管书面指示也好,开会布置也好,只是在末尾加上一句“有副业、手工业的地区要加强领导”。但如何加强领导,就没有具体内容和要求了。县里来的干部只叫汇报情况、要材料,不帮助解决具体问题。中共博爱县委清楚地知道全县一百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中,有二十三个社有竹园,有十八个社竹货生产收入占农副业总收入60%以上,但对于这种偏向,却一直没有纠正。现在,是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赶快恢复“怀药”生产
李树林 张新灿
河南省温县所产的山药、地黄,通称“怀药”(温县过去属怀庆府,故所产药材称怀药),驰名国内外,为医药中重要品种。温县地黄的特点是:皮细、油水大、菊花心;山药的特点是:质坚、刨片薄、色泽洁白。据调查,抗战前全县每年种山药、地黄面积在八万亩左右(占全县总耕地面积六分之一),年产山药一千万斤,地黄一千六百万斤。按现在价格计算,约合人民币九百万元以上,几乎占全县农业生产收入的一半。温县农民不仅有种植山药、地黄的技术,而且还能把山药、地黄加工制成成品,所以在过去的温县农村中,收购药材的客商络绎不绝。
孟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老社员谈,他们村八百六十户,在过去,全村每年要种地黄六百亩,每户平均种七分。按每亩产五百斤计算,全年共产三十万斤。就以现在价格每斤三角五分钱计算,全村光种地黄的收入就有十万多元,这将等于该社今年种五千亩大小麦的产量总值。晁召村农民晁秀松,抗战前有一年种一亩一分山药,卖了一百三十元;而当年他种的十三亩小麦,收成很好,才收了十石小麦,总值还不到一百元。这说明温县农民在过去,是依靠种植这些特产来增加自己收入的。不仅如此,凡种植过山药、地黄的土地,都能连长几年好庄稼。因此在调剂茬口,培养地力上也有很大好处。另外,种山药还有山药豆(秧子上结的)、山药皮等副产品收入,以及山药、地黄加工工资的收入。这是过去多年来温县70%农户增加收入的主要门径,也是今后温县农业社发展多种经营增加社员收入的道路。
但是,从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温县的药材生产和其它农业生产一样,遭到了极其严重的摧残和破坏。地黄种植减少80%;山药虽没大减少,但都作为代食品吃掉。1947年温县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发展生产,并以合理的收购价格指导农民种植药材。1949年温县全县恢复种植山药、地黄已达二万九千多亩,产山药二百四十多万斤,地黄三百多万斤,这就大大活跃了农村经济。可是,1950年以后,种植药材亩数又日趋下降,到1955年全县种植山药、地黄只有七千一百多亩,占1949年种植面积的24%多一点,比起抗战前还占不到10%。据温县供销社特产收购小组统计,1955年度全县收购山药一百五十万斤,地黄十七万多斤,共折人民币六十七万多元,大约相当于1949年全县特产出售总值二百零五万的三分之一。这就使温县农民大大减少了收入,引起了经济生活上的死滞。
温县的药材生产为什么会减少呢?主要是中共温县县委和温县人民委员会,在指导农民生产时有重视粮棉轻视特产的思想,说农民种植特产是走资本主义路线,有肥料也不供应给种特产的农民。这就使农民思想上产生了种特产耻辱、种特产不易买到粮食等错觉。再加上收购价格偏低,严重打击了农民经营特产的积极性。1949年国营公司收购山药每百斤平均价格四十元;地黄每百斤平均价格二十元。但当时私商收购地黄每百斤是一百四十元,山药每百斤七十元。到1951年国营公司收购山药每百斤价格降到二十元,地黄每百斤价格降到十一元。农民种植药材不够本,许多户把山药当代食品吃掉,把地黄当柴烧了。这是温县农民生产上莫大损失。
今年春季中央颁发了勤俭办社指示后,中共温县县委和温县人民委员会,才开始注意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多种经营,注意了恢复山药、地黄的生产,并曾由银行贷款八百一十万元,供销社支付预定金六万多元,供应饼肥五十六万斤,以适应农民种植山药、地黄的需要。可是,这些措施今年已经无济于事。因为种植山药、地黄必须头年培育好“栽子”,第二年才能种植,所以全县今年只种植山药、地黄大约八千亩,没有完成种植二万三千亩的计划。中共温县县委应该接受过去的教训,及早领导农业生产合作社做好明年种植山药、地黄的准备工作。收购药材的部门,应该用合理价格来收购,以指导农业生产合作社恢复和发展怀药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活跃农村经济。


第3版()
专栏: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已经在都匀建立了拖拉机站。这是出席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各族人民代表参观都匀拖拉机站拖拉机的情形。 新华社记者 冀连波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