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8月2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保证移民增加收入为迎接移民家属作好准备
黑龙江省召开移民工作会议
本报讯 为了进一步做好移民工作,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于8月上旬召集了各专署、市、县和省有关部门负责移民工作干部会议。会议总结了今年的接收与安置移民的工作,并且根据中央的指示与本省实际情况,确定了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移民工作任务。
黑龙江省今年春季由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共接收移民十四万三千六百九十八户,共二十六万零一百六十四人,其中有青年垦荒队员十万零七千七百六十九人。在这个期间,虽然由于缺乏大量接收和安置移民的经验,准备工作作得不充分等原因,使部分移民情绪不稳,发生了一些返籍事情。但是由于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支持,兄弟省的密切配合和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今年的移民工作还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绝大多数移民到安置地区后,情绪都是饱满的。他们克服了居住、饮食条件差,自然气候冷,水土不服等种种困难,发扬了“向荒地进军,建设祖国边疆”的爱祖国、爱劳动的高尚品德,用双手在一望无边的荒原上建立起了四百五十二个新村,建设了一万三千四百八十五间新的住宅,同时,他们也积极地投入了生产。单是青年垦荒队员今年就播种了大豆、苞米、谷子、土豆等粮薯作物十三万公顷,平均每人种了一点二公顷(折合十八市亩)。另外,每个新村还种植足够的蔬菜、甜瓜、黄烟、大麻等,并且普遍地开展了养猪、养鸡和割羊草、挖药材、搞运输等副业生产。预计这些移民今年将为国家增产粮食十五万吨左右,以后还可以扩大耕地面积。
根据上述情况,会议确定的今后的移民工作任务是:做好现有移民的巩固工作,并基本完成接家属的任务,同时为1958年继续移民作好准备。因此,要求各级人民委员会切实领导好移民的农副业生产,一般地区要保证每个青年垦荒队员增加收入,带家属的移民,一般不能少于当地社员的收入水平。会议并确定,号召青年垦荒队员积极生产,抓紧时机盖房子。争取在今秋、明春或明秋把家属分批搬来。
此外,会议还部署了做好为移民生产、生活服务工作和调整移民经费指标,以及安排移民过冬等问题。
经过讨论,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坚决贯彻国家有计划的开垦宜耕荒地,有准备有组织的接收和安置移民的方针,是十分正确的、可行的。大家表示有信心把这个工作作好。


第4版()
专栏:

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召开先进分子代表会议
本报福州26日电 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先进分子代表会议,今日在福州开幕。
出席这次会议的五百四十七位代表,都是福建前线各兵种在完成战斗和训练等任务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分子和先进单位的代表。其中有在十一天中击落击伤蒋机四架的某高射炮兵分队代表张文燮;有在炮战中表现英勇果敢,瞄得非常准的瞄准手陆建文;有在四个月中为驻地一百三十六个渔民治好病的卫生员李克湘等。
廖海光少将在开幕词中指出,这次会议是为了交流先进经验、宣扬和奖励先进人物、先进单位,进一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便更好地完成训练和战斗任务,保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
中共福建省委代表蓝荣玉、副省长陈绍宽,各民主党派福建地方组织、各人民团体代表等也参加了开幕式,并在会上代表福建人民向驻守在福建前线的官兵表示慰问和感谢。并且表示要以全力支援解放军加速现代化建设,解放台湾和沿海敌占岛屿。


第4版()
专栏:

逃缅归来的蒋军人员孟省民
揭露美国支援逃缅蒋军事实
新华社昆明27日电 新华社特约记者尚文报道:正在昆明参观的逃缅蒋军电台台长孟省民向记者揭发了美国支持逃缅蒋军和向我国大陆派遣特务的罪恶活动。
孟省民列举了他本身的经历和目睹的事实。他说:我在台湾淡水受保密通讯特殊训练时,是在美国军事教官的控制下进行的。这里专门训练向中国大陆派遣所谓“游击活动”的人员。训练结束后,在1951年12月20日下午2时,我们六十多个台湾军事人员被送上两架美国飞机,从台北松山机场起飞。飞机在菲律宾马尼拉机场着陆加油后,就连夜飞越马来亚上空,经过泰国曼谷降落在清迈。这时,有一个美国人把我们送出泰国边境到了缅甸的勐萨。勐萨当时是逃缅蒋军总部所在地。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月,我们一部分人就被分配到靠近祖国边境的地区进行活动,一直到我这次离开。孟省民说:当我们离开台湾时,配备我们有美国制造的手摇收发报机和已经配制好的美国147A、147B和147G等密写药粉。美国飞机和美国人遣送我们的活动多是在夜间进行的,极为秘密。
孟省民说:逃缅蒋军的武器来源,一部分是美国派飞机空投的,曾在“新地方”投下有半重式机枪和卡宾枪等;另外一部分是从台湾运去的马枪和步枪。1952年初美国人还在逃缅蒋军中开办“勐萨训练班”,美国人经常到训练班去上课,宣传第三次世界大战,鼓动逃缅蒋军人员“反攻大陆”。孟省民说:为了掩盖世界人民的耳目,台湾方面曾把李弥调回台湾,但同时又把逃缅蒋军改称为“东南亚自由人民反共联军”,后又改为“云南人民反共志愿军”。直到现在,台湾还每月汇拨给逃缅蒋军经费四十九万铢。
孟省民最后告诉记者说:自从祖国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号召以后,逃缅的蒋军官兵大多数都希望能够早日回到祖国和亲人们团圆,过和平安乐的日子。孟省民还说:我过去是一个走错了路的人,在缅北山区里,我感到跟着美国人走是绝路一条,前途悲观暗淡。我听到了周总理的报告的广播后,才鼓足勇气在7月20日回到祖国怀抱。祖国人民的热情接待,使我非常感激。


第4版()
专栏:

前国民党的两名外交官员返回祖国大陆
新华社天津27日电 前国民党政府驻日本代表团经济组组长兼驻盟军总司令部赔偿归还代表团首席代表吴半农和前国民党政府驻南朝鲜大使馆二等秘书宿梦公,在25日乘“兴安丸”轮船由日本回到天津。
为了达到返回祖国的目的,吴半农在1950年5月间就辞去了国民党政府委派他的职务,在日本居住。宿梦公在被国民党政府裁减以后,先后住在日本的福冈和东京,等待回国的机会,现在他们终于顺利地回到了阔别十年的祖国。
吴半农和宿梦公这次回来的时候都带着他们的家眷。五十岁的吴半农说:“我们时常收听祖国的广播,听到祖国建设的情况,往往兴奋得流下泪来,决心返回祖国,为祖国建设尽一分力量。”在国民党政府做了二十年外交工作的宿梦公说:“多少年来我们一直盼望着祖国的独立和强盛,今天实现了这个梦想。”


第4版()
专栏:

女战士王孟筠意志顽强
在瘫痪中写出一部文艺日记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27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部队一个全身瘫痪、两耳全聋的女青年团员王孟筠,两年多来在医院的病床上写出了一部十余万字文艺日记,这部日记记述了她同严重的疾病作顽强斗争的整个过程。在7月底召开的军区生产建设部队首届创作会议上,这部作品受到了重视,有关部门正在帮助她修改并且准备出版。
王孟筠是湖南长沙人,今年只有十八岁。1952年3月,十四岁的王孟筠在建设边疆的美好理想吸引下,考上了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工作招聘团,她在地方国营新疆八一钢铁厂工作时,患了风湿性关节炎,在治愈以后调到乌鲁木齐垦区八一农场担任缮写员。1953年下半年,她的关节炎复发,并患了中耳炎等多种疾病,双腿瘫软,两耳也聋了。开头,她曾因疾病的痛苦折磨和担心将来成为残废,产生过悲观绝望情绪。但是,她终于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把一切献给党”这两本书中,受到保尔、吴运铎英雄形象的鼓舞,产生了同疾病作斗争的顽强意志。她忍受着腿部关节剧烈疼痛,用拐杖一步一步练习走路,学会了用眼睛看对方嘴巴的动作来了解说话的意思。王孟筠就是用这样顽强的意志,在病床上用常常抽筋和抖颤的右手,写下了自己两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过。


第4版()
专栏:体育新闻

上海两名举重运动员打破了三项全国纪录
新华社上海26日电 上海次重量级举重运动员徐国庆和张善根,在今天举行的上海第三次举重测验中,打破两个单项和总成绩的全国纪录。
徐国庆在第二次抓举的时候举起九十三公斤,已经比石振和保持的全国纪录多了半公斤,在第三次他又举起了九十六公斤,超过了全国纪录三点五公斤。他挺举的成绩是一百二十五公斤,比蔡昌华保持的全国纪录多半公斤。徐国庆这次举重的总成绩达到三百二十公斤,比蔡昌华保持的全国纪录多了五公斤,另一个次重量级举重运动员、公私合营泰新化工厂青年技术员张善根的抓举也达到九十三公斤,打破了全国纪录。
在上海市第三次举重测验中,还有七个运动员打破了十个单项和四个总成绩的上海市纪录。


第4版()
专栏:体育新闻

中华体总副主席董守义欢宴法国马赛女子篮球队
新华社26日讯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董守义今晚设宴欢迎法国马赛市大学体育俱乐部女子篮球队全体人员。
董守义在宴会上致词。他对这个来中国访问的法国的第二个体育队伍表示热烈欢迎。他说,马赛市大学体育俱乐部女子篮球队有着良好的技术,中国运动员将通过比赛向她们学习。
马赛市大学体育俱乐部女子篮球队领队让·佩里索尔也讲了话。他感谢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对他们的热情招待。他提议为中法两国人民之间日益增长的友谊而干杯。
宴会后,客人们到北京体育馆观看了罗马尼亚男子篮球队同中国男子篮球队举行的友谊比赛。


第4版()
专栏:体育新闻

中国体操队去民主德国
新华社27日讯 由二十二名优秀男、女体操运动员组成的中国体操队,今天坐飞机离开北京前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中国体操队是应邀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男、女体操运动员举行友谊比赛的。他们在访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后,还要去捷克斯洛伐克同捷克斯洛伐克的体操运动员举行友谊比赛。
中国体操队的十一名男运动员当中,包括1956年全能比赛的全国冠军、十九岁的鲍乃健;十一名女运动员当中,也包括1956年全能比赛的全国冠军陈孝彰。体操队中还有领队、指导、钢琴伴奏、医生和翻译共十一人。


第4版()
专栏:

中、苏混合爬山队队员经过六天的艰苦行军,攀登上了慕士塔格山顶峰,并且把中、苏两国国旗插在海拔七千五百四十六公尺高的地方。图为到达慕士塔格山顶峰的中、苏运动员们。 翁庆章摄(新华社稿)


第4版()
专栏:

来函更正
24日第四版刊载的航空模型竞赛大会闭幕的消息中,有两处需要更正:一、第三段开头“获得二级,牵引模型……”中的“二”字系“三”之误;二、遗漏了一项运动成绩,即“获得二级牵引模型滑翔机第一名的是天津队吴企华,第二名是沈阳队黄作义,第三名是西安航空学院代表队的章正瑜。”
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办公室


第4版()
专栏:

我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体会
中国民主同盟湖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 聂国青
最近中共中央提出在学术思想上“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政治上“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首先是对共产党起监督作用”的方针,是推进我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和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巨大的力量。这些方针的提出,是中共一贯民主作风的鲜明的标志;它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人民的团结,将使我国人民的民主生活在实质上更加提高而丰富多彩。
我现在就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首先是对共产党起监督作用的方针,谈谈我的体会。
中共提出这一方针,从中共统一战线这一基本政策来说,是必然的结果。共产党从成立的一天起,就致力团结党外的广大人民,时时刻刻听取人民的意见,受人民的监督,同人民建立了血肉关系。因此共产党永远同人民在一起,永远受人民的爱护和监督。民主党派是一部分人民的政治组织,它有权利也有义务对共产党起监督作用。尤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在六亿人口的大国,从事这样人类历史上最艰巨最复杂的事业,不能设想共产党的领导工作在任何一方面,事无大小,都不犯一些错误,不存在一些缺点。为了让共产党领导得更正确,使我们国家的建设进行得更顺利更迅速,民主党派和一切党外人士随时向共产党反映群众意见,提出批评建议,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共产党作为一个核心领导力量,提出民主党派对共产党起监督作用这一点,是具有深刻的原则性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又一范例。
至于从民主党派这一方面来说:民主党派自身在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共同目标下,更不能脱离共产党的领导与监督。民主党派其所以起了它应有的作用,其所以形成了与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相一致的新型的政党,以及将来还要起更多的作用,也就在于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和监督。
几年来,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共产党的领导机关,每逢一种政策和措施在发布之前或在实施过程中,总是多方面的广泛的征求民主党派和其他党外人士的意见,特别欢迎提出不同的意见。同时,一般有代表性的民主党派的成员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都参加了各级政权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参加了各级政治协商会议,取得执行政策和发表意见的地位。在执行统一战线政策的过程中部分地方党的个别干部与党外人士合作不习惯,不重视党外人士的意见,也是有的;但由于中共坚持贯彻统一战线的政策,坚持贯彻党与党外人士亲密合作的方针,中共各级领导干部也在逐步克服统一战线工作中的缺点,因此中共与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的关系日益密切友好,民主党派和一般党外人士也能愈来愈广泛地向中共反映群众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是今后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现实根据,是在于我国社会阶级的变化。这一种变化和今后的发展,使得民主党派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过程中,有它的作用,有它的工作可做。就民盟来说,它的成员主要是文教界中上层知识分子,它就可以在推进科学研究培养建设人才这一方面起它一部分作用。它就可以在这一部分人及其联系的群众当中作些思想工作,帮助进步,帮助解决一些问题,为他们创造发挥潜在力量的条件。同时,通过民主党派的组织形式,也便于代表他们的利益,反映他们的意见。这些工作,即使阶级消灭之后还是要作的;是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工作的。而且由于历史的关系,民主党派作这些工作比共产党来作方便些。民主党派作这些工作,既符合它自身的利益,也符合共产党的利益——总的说,符合人民的利益。这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实际根据。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提出之后,共产党正通过检查统战工作尽力在党内贯彻这个方针,特别是广泛征求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的意见,以便改进今后的工作。这是完全做得对的。在民主党派方面来说,这个方针的提出,是民主党派工作一个新阶段的开端。因为这个方针表明民主党派的责任加重了,也表明民主党派要加速的进步。因此民主党派本身要有长期打算:在组织工作上和政治思想工作上都要加强起来,在原有基础上,创造更好的条件,以便更好的起它应起的作用。这是完全必要也是完全可能的。
民主党派主要要克服的是工作上的形式主义。这表现在领导不善于关心群众和多多接近群众,政治与业务相结合的原则还不善于运用,布置工作有时不切合实际,工作一般不深入,一般作得被动。因之工作效果就不高。这些是民主党派内部的问题,必须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以求改进。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提出和贯彻,是一件大事,我们必须在理论上和制度上广泛的展开讨论和研究,为更好地执行这一方针而努力。


第4版()
专栏:

热心为读者服务的姑娘
音波
于桂琴同志是今年三月才到哈尔滨新华书店的。她牢牢地记住这样一句话:对书店的营业员来说,为人民服务就是时刻关心读者需要,想办法满足读者的要求。因而她在短时期内,就作出了不少成绩,曾多次受到读者的赞扬。
有一次,一位年迈的老人来门市部购买“医药大辞典”,不巧,这种书刚卖完。老人很着急,自言自语地叨咕着:老早就想买这本书,可钱总凑不够,这回凑齐了,书又没有了,真遭糕!这时于桂琴从旁边走过来,诚恳地说:“老大爷,您别急,这种书很快就能来的,您可以把住址告诉我,来了我就通知您。”老人听她这样一说,虽然感到有些希望,但并不十分相信,说了一声“八道街一百二十号”就扫兴地走了。
半月之后,“医药大辞典”果然来了。于桂琴就想起了老大爷买书的事。但是哈尔滨有很多八道街,到那里去找这个八道街一百二十号呢?她后悔那天不细致,没有问清楚老人的详细地址。她开始有些踌躇,但又一考虑,那位老人可能是研究中医的,一定急于需要这本书。现在党又强调提出发挥祖国医学遗产,我能不通知他吗?不,一定要通知他的!
第二天上午于桂琴正好休息,她便想利用这个时间去通知他。但天不作美,又下起雨来了,她在宿舍里等了半天,雨还没有停。她看看表,还有一点多钟就要去换班了,怎么办呢?不能再等下去了。于是她就冒雨急急忙忙地走出门去。哈尔滨对她还是很生疏的,很多街道她根本没有走过。八道街一百二十号在那里呢?连方向都摸不清,她只有慢慢地去找。边走边打听,经过往返周折,终于找到了“新旧八道街”,并顺着街道找到了“一百二十号”。可是这家住户是磨剪子的,怎么会买这样的书呢?于桂琴高兴了半天,继而来的是失望。
雨还不停地下着,衣服都淋湿了,于桂琴又有些惆怅起来。但老人买书时的情景又浮现在她的眼前了。这本书对老人的中医研究工作,一定有很大帮助,不然为什么买不到他就那样着急呢?于是她决心继续找。不一会,她又找到了个“道外南巡八道街”她马上又高兴起来,但也担心仍然没有希望。她加快脚步,挨号找了下去,到了一百二十号门前,还未等她询问,就看见了那位老人。她兴奋地走了进去,亲切地将“医药大辞典”这本书来了的消息告诉了老人。
这位老人正在招待客人,但此时却被冒雨为他送讯的姑娘所感动。他只顾招待于桂琴,几乎把那位客人都忘记了。
当于桂琴回到书店时,差几分钟就该换班了。她虽然很疲倦,衣服也很潮湿,但内心中却觉得有说不出的高兴和愉快。(附图片)
林凡插图


第4版()
专栏:对批评的反应

对批评的反应
公私合营上海钢窗厂公方厂长赵志宏来信:八月九日“人民日报”四版“对私方人员的奇异态度”一文对我厂提出批评后,我厂即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报纸的批评对我们敲起了警钟,认识到我们错误的产生,主要是思想和行动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我们已经决定组织全厂职工学习报纸的批评文章和李维汉同志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的发言;同时把工厂的行政业务工作按期订出计划,建立必要的制度,实事求是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特别是要虚心倾听私方人员的意见,主动地和私方人员商量办事,研究问题并给以大力支持和帮助。
另外,对“对私方人员的奇异态度”一文所引的事例有两点说明:一、本厂接受捷克式钢窗任务,系在厂长和党支部书记去北京开会之前,并非开会期间,且行前曾召开厂务会议进行布置,并指出必须克服困难完成这项任务。后来这一工作确实是在私方代表王逸民领导下完成的。二、关于领导机关责任问题,按本厂合营时及合营后到1955年3月均属华东工程管理总局领导,其后始划归金属结构总局,故文中说“对王的工作迟迟不给安排”其责任是应该分属于前后两个局的。


第4版()
专栏:

从拉萨到江孜
何思源
中央代表团在拉萨的工作告一段落后,我先随总团到日喀则,然后参加第一分团赴亚东。拉萨到日喀则和日喀则到江孜,这两条公路是根据国务院关于西藏交通运输问题的决议修筑的,去年五月底动工,只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到十月二十日这条全长四百二十八公里的公路就正式通车了。自江孜经帕里到亚东,再向前到春丕和仁庆岗,这段通印度的公路共长229公里,是今年春天赶修的。
从拉萨到日喀则,我们绕过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主峰挂兰山,翻越海拔五千三百多公尺的旭格拉山和四千八百公尺的惹拉山,然后沿着乌于麻秋南行六十五公里才到了西藏第一大河流雅鲁藏布江。
本来我们怕代表团的汽车多,过江费时太久,所以分为两队前进,歌舞团和杂技团先一日走,过江住在南岸大竹卡等候。及至第二天我们到了江边,才知过江容易。因为两岸欢迎群众甚多,渡口船宽大,本来过江来往一次需十五分钟,但由于欢迎群众的齐心帮助,每次不过五六分钟,以前,我们只估计渡船的容量,江面的宽度,却没有考虑到中央代表团在西藏人民中所发挥的力量,真是得到群众的拥护,处处易行。
雅鲁藏布江畔的民族同乐大会
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最高的通航河流,它流入印度同恒河汇合,注入印度洋。大竹卡是一个小地方,居民很少。可是,附近几十公里的藏族同胞听说中央代表团在大竹卡宿营,无论农民、牧民、喇嘛、男女老少都赶到江岸渡口来欢迎我们,并带本地特产白荞麦烙的甜饼款待我们,附近山上有一个黑教的老寺,寺内喇嘛全体下山,在江北岸列队迎接。
我们被这自发的兄弟民族的情感感动得不得了。五月十一日下午,来自各地的藏族歌舞队和小学生们先为我们表演,代表团的文艺工作队也给他们演出精彩节目。演完后,文艺工作队的男女同志还感觉不足兴,又在江岸沙滩上练习各种技艺,惹得远近人民留恋难舍,到晚不散。我看见有些藏族妇女穿着歌舞服装,一边奶着小孩子,一边观看各处的演习。晚上,代表团紧接着放映五彩影片,我想那天藏族男女同胞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一场接一场地尽量欣赏来自万里以外的祖国各地,各民族的精彩艺术。
雅鲁藏布江畔这场联合大演出,即便住在北京的人,也难有机会一下子都看得全的,在祖国辽远的边疆上,在世界最高通航河流的沙滩上,(海拔三七一五公尺)这场盛会更是空前所未有的。我们看见这样的兄弟民族同乐大会,深深地感觉到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已照亮了祖国的各个角落。
西藏第二大城日喀则
日喀则是西藏第二大城,班禅大师驻锡的地方,位于雅鲁藏布江和年楚河的会流处,它的主要建筑物是市西南的扎什伦布寺,年楚河畔的德庆颇章(即秋宫)和市内高达一百公尺的宗政府。扎什伦布寺也是班禅的住处,秋宫是他夏天避暑的好地方。闻以前还有一个更好、更大的夏宫,因为,1954年年楚河大水泛滥,被淹没了。
班禅大师几次招待我们,都是在秋宫。秋宫的草坪宽大,草细质纯,为北京所无。每次宴会时,都有许多歌舞队在草坪上为中央代表团演出精彩节目。有一次,班禅堪布会议厅的司机队业余歌舞队员曾唱了“东方红”,“全世界人民心一条”等四五个汉文歌曲。有时同一歌曲,用汉语唱完后,紧接着用藏语再唱一遍。有一个歌曲是“把雪白的哈达献给毛主席”,最后一个节目是“仙鹤舞,寿星献灵芝”。一个由扎什伦布寺活佛充当的寿星,带着面具把“灵芝”献给陈副总理并祝代表团全体人员身体健康。
有一次在秋宫宴会上,班禅大师亲自到各桌敬酒,并劝每个人干杯。我本来不喝酒的,见佛爷如此盛意,打破以往旧例,亲自到桌上来,也痛饮一杯。随后来自各地的男女歌舞队员也来敬酒,使我更不得不再痛饮一杯。这不是一种普通的应酬,而是充分表现了藏族兄弟的高涨的情绪。
五月十四日我们访问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建筑在向南的山半坡上,几千间楼房一层高似一层,九座金顶配备得特别美丽。西藏各大寺庙都有许多金顶,只有扎什伦布寺的九座金顶特别突出。进入寺的前门向上走约有半里路才到大经堂,沿路两旁喇嘛排列整齐,不远又有一队鼓乐。我们在大经堂上层廊下休息,见经堂的大院
内,面北坐满了穿黄色袈裟的少年喇嘛,大约有五六百人,他们的行列整齐,由对面台上一个老年喇嘛领导念经。
具有反帝传统的江孜
五月十六日我们到了江孜。江孜不仅是西藏的第三大城市,更重要的是西藏人民曾在江孜写下了光荣的反帝爱国的历史。1904年,持有现代武器的英国侵略军侵入江孜,遭到江孜人民用火药枪,石头,牧羊用的“抛子”,坚决抵抗,相持了一个多月。一个参加过战斗的七十多岁的喇嘛欧珠,领导我们到一个山头上,参观当年的山头阵地,讲述他少年时抵抗英军的英勇事迹。
江孜地方僧俗人士的政治生活很活跃。那里,除了和西藏其他城市一样、也成立爱国青年联谊会和爱国妇女联谊会外,又组织了学习委员会。江孜的学习委员会的影响很大,它包括本地男女领导人士和“贵族”。除了拉萨外,江孜是西藏贵族最多的地方,他们都参加了学习会,努力学习中央的政策。妇女和青年也很活跃,处处看见他们活动的成绩。解放后,到处看见西藏妇女在社会活动中露出头角。在拉萨,达赖的姊姊尧西·泽仁卓玛,阿沛的夫人和策仁娜姆等,在日喀则,班禅的母亲结云索南卓玛和二位姊姊还有许多其他妇女,都是很进步的。江孜的各界也不例外,在慰问大会上讲话的,除了学习委员会代表乃敦,青年联谊会副主任桑珠林外,还有江孜爱国妇女联谊会主任吉普江,她不只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个青年美丽的藏族妇女代表。
江孜的手工业以地毯著名,拉萨招待所的地毯全是江孜的制品,我们曾到著名的织毯工人索南旺堆家里去参观,见他的十八岁的女儿仓?表演织毯的技术,他在线盘上很快的就织出秀丽的花纹,使我们称赞不已。又一个职工包桑,他家里的子女很多,受水灾后,一贫如洗。但他曾得到中央的赈款和人民银行五次贷款的支持,生活有了改善。现在,他有力量把两个小孩子送到江孜小学里去读书了。(附图片)
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图为扎什伦布寺的大金顶。 新华社记者 刘庆瑞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