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8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醴陵县委农村工作部在东富第四农业社调查发现
不能保证90%的社员增加收入
正采取积极措施从多方面力求补救
本报讯 八月初,湖南醴陵县委农村工作部派出的调查研究组在林仪乡东富第四农业社作了一次调查。这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在保证社员增加收入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东富第四农业社是去冬由一个二十多户的小社扩大到一百零二户的,现有七百四十六亩水田,五百零四个人,位于丘陵地带,稻田产量不高。按照这个社的生产计划,全年每亩平均产稻谷九百零四斤。按照往年习惯,早稻产量应占全年计划的40%,即要求达到三百六十二斤。可是从现在收割的结果来看,每亩平均只有二百七十斤,同原计划相差九十二斤,在去年早稻每亩平均二百六十五斤的基础上只增产1.85%。如果按照九百零四斤的计划计算,晚禾每亩要达到六百三十四斤才能完成计划;实际上,晚禾最多只能达到四百斤。
这个社的多种经营开展得也不好。从当地习惯和现有情况来看,有养猪、养鱼、养鸡、养鸭、出外推脚、做工、栽培复种作物等七种门路。但是,由于前一段搞的不好,领导不力,管理不善,因而贴了本。现在社员社干部对开展多种经营信心不足。
据调查,全社一百零二户,夏收预分以后真正比去年增加收入的只有二十七户,占总户数的26.5%;在去年基础上不增不减的有四十三户,占总户数的42.2%;减少收入的有三十二户,占总户数的31.3%。从这些减少收入的户来看,一般有六个原因:?这些户去年的早禾作得特别好,参加劳动时间多;今年入社后出工不多。这样的有八户。?田多劳力少,过去大部分靠土地报酬维持生活。这样的有十户。?孤寡单独无劳力户,减少收入的有六户。?因病或因丧事出工少的有四户。?社干部因为误工减少收入的有一户。?对政策有误解,不积极生产的有三户。这些减少收入的户,目前情绪低落,生产不积极,悲观失望,有的已经动摇要退社。
调查研究组帮助管委会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适当修改了生产计划和包产方案,决定从多方面积极努力补救:
一、积极培育晚稻:从八月六日起到二十日止,开展半月积肥运动。决定每亩下堆肥一百担(其他人畜粪折合堆肥计算)。据统计现有各种堆肥三万零二百担,每亩平均可下堆肥五十担,尚缺五十担,决定再增积堆肥三万担。同时要加紧除稗扯草,消灭虫害,积极做好防旱抗旱工作。
二、开展多种经营:根据现在情况,还可以从事喂猪、养鱼、养鸡、养鸭等副业。管委会决定加强这几项副业的领导。加强现有鱼的喂养,估计可得纯收入五百六十元。公养猪计可收入五百七十八元,除成本四百元外,可得纯收入一百七十八元。采取包工包产包成本超额奖励制的办法,把猪分给贫困户喂养。在复种方面,计划种麦子六十五亩,油菜八十五亩,萝卜七十亩;白菜、芥菜等蔬菜作物,归社员私人种植。
这样做了以后,预计全社全年共可产稻谷五十三万六千四百斤,(以七百四十五亩,每亩七百二十斤计算);副业收入折谷九万三千五百三十五斤,合计稻谷六十二万九千九百三十五斤;除各种扣除外,实剩稻谷四十万零三千二百斤;以五百零七人计算分配,每人可收入稻谷八百斤。这样,就可以做到绝大部分社员增加收入。


第3版()
专栏:

黑龙江省遭受水灾各县
积极抢救农田开展副业生产
新华社哈尔滨21日电 黑龙江省沿江遭受水灾的各县组织农民抢救农田和开展副业生产。部分受灾农田在采取排水、扶苗、洗苗等积极措施后,还可以有程度不同的收成。受山洪和拉林河洪水为害的五常县,农民在洪水归槽后大力排水,仅十个区就抢救了三千多公顷农田。肇东县农民对被淹农田采取挖顺水沟、修水坝、挖储水坑等办法,仅河西、永发等三个农业社就可以救出五百公顷青苗。青冈、庆安、绥化等县受涝的四万九千多公顷庄稼,经过十一万农民的抢救,有一半可以得到一定的收成。
灾区农民找到的副业生产门路很多。五常县双桥乡的三个农业社找到打羊草、打茅柴等四种副业生产,估计三个月内就可以收入三万五千多元。同时,这些社的社员家属得到社里帮助,发展饲养家禽。汤原县灾区农民已有一千一百多人到山区或非灾区从事副业生产。依兰县领导机关已经为灾民找到六种副业生产门路,准备组织两千人参加生产,预计他们在两个月内就可以收入十多万元。
八月以来,各地在大力加强防汛工作的同时,许多县的领导机关都指派了专人负责领导灾民生产自救。尚志县正派出一百多名干部到二十五个受灾乡去,帮助灾民发展副业生产。汤原县也成立了生产自救领导小组。


第3版()
专栏:

倒打算盘算错了账
慧之
群众中有句很流行的话:“会打算盘的正打,不会打的倒打。”倒打算盘的人,算出来的总是一笔糊涂账。近来流传在某些地方的“赔钱论”,就是一笔倒打了算盘算错了的账。
什么是“赔钱论”呢?有些农业社在开展多种经营时,首先确定了这样一条原则:如果每个劳动日平均收入的价值,超过社内原来每个劳动日计划收入的价值,这项生产就列在经营范围之内;要是少于原来每个劳动日计划收入的价值,就认为是“赔钱”。凡属“赔钱”的,都一概不搞。例如吉林省辑安县向前农业社原来准备在挂锄期间搞一项副业。后来一算,每个劳动日只能挣一元五角,比社内原计划的二元三角少了八角,就因为要“赔”八角而不搞了。
其实,这个算盘完全打错了。如果每个劳动日少挣八角钱就算赔了八角,因怕赔八角而不搞,那不是把一元五角的收入白白丢掉了吗?在不妨碍原定生产计划的前提下,多做一个劳动日,就多收入一元五角;劳动日做得愈多,收入也就愈多,“赔”字从何而来呢?当然,由于这些劳动日的价值比较低些,全社劳动日平均价值也会被扯得低了些。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社内总收入增加了,虽然每个劳动日的价值降低了些,而由于每个劳动力所做的劳动日数的增多,社员的总收入也还是会大大增加的。
另有些人虽然懂得这个道理,但又怕劳动日价值比计划数低了,显不出合作化的优越性,影响了社的声誉,影响了社员的劳动情绪。这种顾虑更是多余的。农业社办得好不好,不光是表现在劳动日价值的高低上,更主要的是社员实际收入增加的多还是少。如果社员实际收入不增加,劳动日价值虽高那也只是一种虚假现象;虚假现象不会给农业社带来好的声誉,也不能鼓舞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只有社员的总收入增加了,才真正显示出合作化的优越性。
算错了账的人们,快把算盘放正了打吧!


第3版()
专栏:

四川优良种猪运往西藏
新华社成都22日电 四川省四名养猪能手昨天带着一批优良种猪,从成都出发到西藏去。
四川省供应西藏地区优良种猪,这还是第一次。它们装载在两辆特备的大卡车里。计母猪七十四只,公猪十只。其中有著名的荣昌白猪、内江黑猪、约克夏猪和荣昌猪的杂交猪。这些猪生长快,成熟早,能吃多种粗饲料,一年就能长肉二百斤到三百三十斤;母猪产仔也多。
这批种猪将被运往住于拉萨以南四百多公里的塔工养猪场。塔工一带是西藏气候最好、农产品很丰富的地方,适宜于养猪。塔工养猪场将用这批种猪来繁殖大量肥猪,以供应拉萨等地的肉食需要,并且逐步推广饲养,使它们适应高原的环境。由于西藏地区的猪生长慢,一般喂两年才屠宰,同时脂肪少和皮厚,塔工养猪场还准备把四川省来的优良种猪和当地猪杂交,以提高当地猪的品质。这样,将会对藏族人民自繁自养生猪起促进作用,改变长期从四川省远道运输加工猪肉的局面。


第3版()
专栏:农村新事

农村新事
耕牛进了“疗养所”
广东省连山县通儒乡第一农业社,共有耕牛二百四十头。由于牛棚距离草地较远(二十多里),放牧往返时间较长,牛吃草时间就相对减少,最多有五小时。因此,耕牛时饱时饥,有七十二条牛变得消瘦了。怎么办呢?经管理委员们商量,决定在离社十五里的山谷间的草地附近,建立一座“耕牛疗养所”。社里派了三个有经验的社员负责饲养管理。第一批把最瘦弱的二十七头耕牛送进“疗养所”去,每天放牧八小时,饲养员还经常给耕牛增加精饲料、洗澡、除治牛虱。经过两个多月的疗养,全部瘦牛变得又肥又胖,平均每头体重增加二十多斤。很多社员说:“实现了社会主义化,耕牛也是幸福的。” 李少球
古井的复活
山西省交城县义望乡奈林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山上开垦了二百亩荒地,其中有六十亩已经变成了水浇地。地里种的西红柿、豆荚等蔬菜生长得很好。除了供应社员们吃菜外,最近还卖了二千斤蔬菜,得到现款一百四十元。
在这个干旱的高山地区,把荒地变成水浇地,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去年十一月的一天,社员王兴亮在卧牛山上砍柴,遇见一块缺边没角的石碑,根据上面已经模糊的字迹,可以认出这是几百年前人们在馒头山和卧牛山上烧窑时留下的遗址。王兴亮过去烧过瓦瓮,他知道这种生产不能离开水,这附近可能有水源。
从此以后,王兴亮天天到这两座山上寻找水源。有一天,他发现了两个大井口。一个被泥淤的只有一尺多深,一个是黑洞洞的井筒子。扔下一块石头探知里面还有水呢。王兴亮非常高兴,建议合作社整修这两眼古井。经过测量、整修,两口井已经修好,并且装上了水车。
张效伟
万亩洼地不再涝
山东省滋阳县泗庄区谢家乡有近万亩土地,多数是低洼地,每当雨季到来,遍地积水,无法排出,每年最少有五千亩土地颗粒不见。过去每年一到雨季,就有40%的农户得逃荒或到外地讨饭。农民经常为排除积水而打架。去年秋冬,全乡实现了高级合作化后,把从来没法解决的排涝问题解决了。社里决定用六千四百个工,挖一条十八里长的大沟排涝。这个工程完成后,可彻底排除洼地积水,保证增产四百二十万斤粮食。社员们听到这个消息后,欢腾起来了。
排水工程开工后,孙家和蔡家巷两村原来曾为挖沟打架的群众,现在肩并肩地挖着同一条沟,展开着友谊竞赛,提前挖成了排水沟。
六月二十六日,一场暴雨之后,谢家乡洼地里的水完全排光了。现在全乡洼地都变成了良田,谷子、高粱、玉米、豆子都长得绿油油的。按照计划,今年将比去年增产一倍多。
草 央、庄云达


第3版()
专栏:

抛弃多种经营的教训
新华社记者 王曼
广东省潮安县龙湖乡第二农业生产合作社今年早稻获得了每亩产谷四百八十五斤的丰收,比去年增产了五成。但是,这个社分配的结果,在六百三十一户社员中,却有二百三十一户减少了收入。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记者最近在这个社访问的时候,找到了答案。
龙湖乡位于韩江边上,一条汕头至潮州的护堤公路穿过村边,是一个适宜发展多种经济和副业的地区。这个社的一千六百多亩土地中,旱园占了六百多亩。长期以来,这里的农民就以种植蔬菜出名。往年汕头、潮州等地每天都有两三只商船到这里来买蔬菜。这里的妇女又擅长做抽纱,养猪、养鸡都有习惯。但是,今年全乡合作化以后,在当地党委“重农业、轻副业”的思想指导下,这个社便把种菜和这些收利大而且快的副业抛弃了。
第二社今年制定了每亩水田产谷一千二百八十五斤的增产计划,为了实现这个“千斤”计划,社干部们就不顾一切,全力以赴。三个社主任中没有专人领导副业生产。为了吸引社员精心莳弄水稻,社在制定超额奖励办法时也只规定水稻超额完成计划才有奖励。虽然,蔬菜一年能收五次,每亩共可收入二、三百元,但因为种植蔬菜费工多,用肥多,社主任们怕影响水稻生产,就把全部顶好的菜地改种了甘蔗(年底才有收成)和别的作物,连一亩蔬菜也没有种。不仅如此,全社半年来还没有养过一头猪、一只鸡和鸭。一百二十多亩鱼塘虽然放下了鱼,因为没有实行包工包产,没有专人管理,许多鱼塘的鲩鱼缺乏草料饲养,鱼儿十分瘦小,减产已成定局。
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的社干部觉得不对头,曾提出分些人力来管副业,但社主任说:“不搞副业没有错误,完成不了水稻增产计划要犯错误。”因此,这个社的副业生产便被这样扼杀了。
社干部们为了使社员专心莳弄水稻,完成“千斤”计划,还采取许多办法限制社员从事家庭副业生产。社干部们看到一些妇女做抽纱,赚钱归自己,怕影响别的社员也去干别项副业,便提出社员做抽纱所得的工钱要归社50%(上级也有过这种指示),这样以来,果真见效,不久许多妇女便抛下这个手艺抓起锄头下地了。
但是,这个社地少人多,平均每人才有六分地,本来劳动就多余,这么一来,劳动力更加过剩了。当时,每天都有一两百人闲着没工做,社员们非常不满,生产积极性不高;十多户社员想退社。
经过这次分配,社干们开始认识了只管水稻不发展多种经济和副业的错误。为了弥补上半年的损失,最近,社里对下半年的农副业生产重新作了安排。他们决定除保证做好水稻生产外,抽调一部分劳动力专门搞副业,妇女在家做抽纱。社里成立了抽纱、竹业、烧灰(窑)、养猪和养鱼等副业小组,由一个副主任专门领导。
现在,全社已养了猪、羊七十只,还拨出一部分猪苗和鸡苗供社员私养,并已恢复了部分菜地来种菜。自从取销了抽纱工钱50%归社的规定后,现在,全社每天都有四百左右的妇女在做抽纱,从八月一日到十六日,全社妇女抽纱的收入已经达一千四百元。社的竹器和灰窑组已经开始生产,这个月也将有近百元的收入。
经过这样安排以后,这个社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现在,不仅搞起了副业生产,晚稻的技术改革也按计划完成了。


第3版()
专栏:

富饶的汉中盆地
张毓秀
从关中地区向南,翻过秦岭之后,就出现了一个非常秀丽的地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陕西省的“小江南”——汉中盆地。
汉中盆地四季长青,汉水平静地向东流去,冲击着沿岸各个农业社喂养的鸭群和鱼舟。在两岸,到处是绿油油的稻田,成片的橘林,一行一行的梧桐。
这是一个富饶的地方。除了盛产稻米、小麦之外,还有种类繁多的土产和特产。这里有远销国内外的五倍子、茶、生丝、猪鬃、鹿茸、麝香、桐油、漆、各种水果和著名的棕箱等等。这些都是当地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据统计,汉中专区土产特产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0%—40%。今年,中共汉中地委专门成立了副业生产办公室,领导群众开展副业生产。据了解,各农业社的副业生产都增加了。沔县茶区的同心高级社,去年土产特产的收入占社的总收入的40%;今年,土产特产收入比去年还要提高30%。
说起橘子,人们都认为这是我国南方出产的一种水果。其实,汉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橘林,特别是在山上,满山都是野生的橘树。
我们曾访问过城固县升仙村。村前村后村左村右到处是橘林;村附近的山上,也长满了野生的橘树和枇杷。每棵橘树上,都挂上了绿色的橘子。村里老年人们都说:今年的橘子又要丰收了。预计今年全村要收获四万多斤橘子。
这个村子的青年中,有五十八个人学会了栽培、嫁接等十一种新技术,其中有五个青年被评为种橘模范。由这些青年带头,在全村的橘林里都采用了新技术。这个村还有“青年试验橘园”,是一块一亩大小的新培植起来的橘园。在这块橘园里,有四川的橘树,有广东的柑树……。
我们还访问了沔县、镇巴等县的农业社。这里的每个农业社都经营着十几种到二十多种副业。沔县新光农业社的社员们出主意想办法,决定今年经营种植棕树(采棕用)、烧木炭、养鸭、摘木耳、挖药材、编竹器、编草鞋、打猎、打铁等十种副业生产。今年,副业收入将占全社总收入的40%以上。
在巴山上,可以看到青年们在打猎、挖药材、剥棕皮……;在汉江上,可以看到青年们喂养的鸭群。在镇巴县菛子区,我们访问了一个青年打猎小组。这个小组共有十一个人,每个人都是又会种田又会打猎,农忙的时候就下田,农闲就上山。这个组有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猎人魏文才,去年秋天,一个人就打死了三十多只野兽,有狗熊、麂子、麝子、野猪等。魏文才对我们说,干什么事也得有经验;打猎不仅要求你枪法好,还要求懂得野兽活动的规律——什么野兽什么季节活动在什么地方是一定的。懂得了它们一年四季活动的规律之后,还要学会打各种野兽的技术,要懂得“打猪打熊一口气,打鹿打麂一场戏”。魏文才把打兽的知识都教给打猎小组了;这个小组,每年打猎的成绩都很出色。
汉中盆地是富饶的,汉中人民正利用这个有利的自然条件,为国家创造财富,为自己建设幸福的生活。


第3版()
专栏:农村调查

朔县七个农业社社员收入的调查
中共雁北地委朔县工作组
编者按 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一年的分配中,究竟能够保证多少社员增加收入?这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根据这个调查材料来看,问题是很复杂的。有些大型的高级社包括几个村、乡,其中各个经济基础不同的村庄,特别是具体情况不同的新老社员,在今年秋收分配的时候,实际收入会发生很多变化。例如南关合作社的老社员去年收入很多,今年有36.7%的农户要减少收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希望各地都作一些有关社员收入情况的调查,抓紧秋收前这段时间,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争取更多的社员都能增加收入。
山西省雁北地区1955年只有25.6%的农户在初级社,今年春天,在合作化运动中,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4.7%。在大发展中,数村办一社、数社并一社的现象很普遍。新社员占社员总数70%以上。这些情况反映到高级合作化第一年的秋收分配中,到底会发生些什么问题,这是需要我们及早考虑的。为了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在朔县对七个典型社作了调查研究。七社的情况是这样:张家河红星社是老社又是先进社,老社员占70%,是由四个自然村、四个老社合并的一个大社;东福院、米西马庄两社是一步登天社(由互助组和单干户直接办高级社),东福院社又是两村合办的社,东关、西关、南关、祝家庄四社,同是以老社为基础,大量发展了新社员办成的大社。现在把调查的几个问题,分述如下:
一、增产多少
张家河等七社升高级社以后,在增产方面,采用了以下八条措施:
一、在水利建设上,七社原来每人平均有清水地零点五亩;经过兴修水利,现在每个人平均有1.45亩。原有洪水灌溉地5,370亩,新扩大8,738亩。二、在增施底肥上,去年七社施肥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0%,今年增加到84%;每亩施肥量由去年的1,100斤,增加到1,978斤。三、扩大了高产作物主要是玉米的播种面积。七社去年共试种玉米158亩,今年扩大5,321亩。四、推广了间作和套种(指麦田收割前即套种上其他作物)。去年共间作、套种1, 700亩,今年扩大6,521亩,占粮田作物面积的16.8%。五、实行合理密植,密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49%。六、这个地区历史上没有施追肥习惯,今年计划施追肥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1%。七、开垦荒地900亩。八、每亩平均用工七个以上,比过去增加了三个。其他像推广优种、深耕等技术也有了改进。
以上八条增产措施所发挥的作用综合起来,估计平均每亩可增产78斤。如以此作为增产标准,要比七社“三定”平均单产120斤提高65%,比去年每亩实产102.625斤提高76%。
在审查修订1956年的生产规划的时候,七社最后计划平均每亩指标为175.75斤。
七个社修订计划后的具体情况,大体可分为三类:东关、祝家庄、南关三社土地好,每亩产量为185斤到209斤。西关、张家河两社的土地次些,每亩产量178斤到179斤。米西马庄、东福院两社土地又次,每亩产量118斤到131斤。副业的增产计划虽也作了修订,但对副业生产上的潜力还挖掘的不够。
二、试算分配结果
从七社总的情况看:1956年七个社的总收入共1,059,604元,其中农业收入占90.15%,副业收入占9.85%,比1955年总收入增加了56.4%。张家河增加最多,为101%;南关最少,为18.4%;其他五社增加32%到82%。
各项开支如下:国家税收、公粮加副业税占总收入的7.75%,祝家庄最高,为9.5%,西关最低,为5.6%,其他五社6%到7%。
合作社留的公积金和公益金占总收入的6.4%,张家河最多,为9.5%,米西马庄最少,为2.1%,其他五社6%左右。
管理费占总收入0.48%,祝家庄最多,为0.64%,张家河最少,为0.24%。
当年的生产投资占总收入的21.46%,米西马庄最高占25%,东福院最低占13.6%。
七社上述四项开支共占总收入的36.1%,社员个人纯收入占总收入的63.9%。共款六十七万七千多元,比1955年增加53.16%。张家河增加最多,为105%,南关增加最少,为4%。
试算结果,七社共2,489户,比去年增加收入户2,148户,占总户数的86.3%,减收户238户,占总户数的9.6%,未计算户103户(减少劳力户和五保户),占总户的4.1%。南关社减收的户最多,占总户数的36.7%,张家河社减收户最少占1.7%,东福院社减收户占13.4%,其他四社减收户占4%以上,9%以下。
增加收入户中,比去年增加50%以下者,占增收户的41.2%;增加50%以上、二倍以下者占48.3%;增加二倍以上者10%强。
减收户中,比去年减少50%以下者,占减收户的63%,减收50%以上者,占减收户的37%。
减收户减收的原因有三:①去年有胶皮车、大车搞副业或种菜园,收入大,入高级社这些收入没有了,因而减收的84户,这些户大部是上中农和富农,少部是中农。②因地多、地好、有牲口而减收的66户,大都为上中农。③因劳力弱,有疾病,作的劳动日少而减收的88户,大都是贫农和下中农。
这些减收户中,减收最大者为上中农和富农,根据对东关、南关、东福院三社20户(131人)上中农和富农的调查,他们1955年纯收入每人平均为106元,1956年预计每人平均为五十七元。两年比较,几乎减收一半。
对张家河等社四十户(120口人)的减收贫农调查,今年预计纯收入平均每人只24.5元。
七社分别来看:祝家庄、米西马庄两社去年有灾情,收入少,因此今年收入比去年增加大。同时,去年各种类型社员收入比较平衡。试算结果,保证了90%以上户增加了收入。
张家河、东关、西关三社经济作物或副业生产占相当比重,但去年收入基础悬殊甚大,如张家河四个老社中,原张家河社每个社员平均纯收入六十二元,其他三社平均纯收入四十元左右。又如东关老社员每人纯收入61.7元,新社员则平均41.8元。这种悬殊情况对今年的分配来说,如没有显著的增产和纯收入显著增加,实现90%社员户收入增加是有困难的。
东福院社是一步登天社。这里土地改革不彻底,长期以来是落后村。上中农、富农占总户数8%左右。而且两村并一社,条件不相同,一个村地多又好,一个村地少,劳力多。副业生产、经济作物种植得极少。试算结果13.4%户减少收入。
南关社土地好,副业和经济作物收入占总收入36.5%,但因今年比去年少种山药600亩,减少收入一万元,瓦窑业和其他副业停顿了,比前一年减少收入一万多元,老社员去年收入多基础高,试算结果36.7%户减少收入。老社员69户,减收户四十二户,占老社员的60%。
三、从分配试算看出的几个问题
第一,能否增产、多少社员增加收入是调查中注意的中心问题。从调查材料看,数村办一社,各村条件不同;数社并一社,收入基础不同;老社扩大,新老社员的收入情况不同;在这种复杂的具体情况下,在高级合作化头一年的分配中社员收入增减的变化是很大的。要使去年收入基础高的社员今年收入也能不低于去年,达到90%的社员户增加收入,只有一般的增产,没有显著的增产是办不到的。
第二,生产增加了,能不能保证收入增加?关键在于分配的时候正确处理国家、合作社和社员个人三方面的关系。七社在分配试算中,紧紧掌握了这一点,并以保证社员能分到总收入的60%以上为标准。七社试算结果,社员分到的一般都在64%至65%左右。最少的也有61%。能不能保证增加收入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在于能否执行勤俭办社的方针。七个社原计划当年生产投资占总收入的30.9%。调查中经过逐条检查,压缩开支,减少到占总收入21.94%,共节省开支90,022元。因而直接保证了社员分益比例。
第三,由于社和社、村和村,新社员和老社员收入基础的不平衡,今年收入的增加,也就相差较大。一般是原来收入基础高的,今年增加收入少些,甚至有减少收入的。克服这种不平衡现象是不容易的,除积极扩大生产门路、力求增加生产外,对去年收入基础高,今年增加收入少的户,要想法使他们能增加些收入,并注意加强思想教育,以减轻矛盾。
四、必须做好的几件工作
第一、实现高级合作化以后,更应该充分利用集体生产的优越性,作到人尽其才,提高劳动效率。据检查七社在四月三十日以前的半年的时间内,劳动管理方面的问题很大。按正常情况计算,应作劳动日173,820个,但他们只做到93,380个。另外劳动定额制定得不合理。如地不分远近、牛不分好坏、活不分轻重等,都直接影响到社员的劳动热情。这些问题各社虽然作了检查,并给剩余劳力安排了出路,制定了田间生产队的管理办法和修定了劳动定额,但今后还应注意不断的加以改进。
第二、树立全面生产观点,作好全面生产规划。七个社除个别社外,共同的偏向有两条,即只重视农业生产,忽视副业生产;只重视粮食作物生产,忽视经济作物生产。七社的副业生产,除东关、西关、南关等三社外,其它四社都差。张家河社的副业收入只占总收入的1.84%(经济作物较多),东关社由于重视了副业和经济作物生产,每人总收入平均有109元,这些情况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必须因地制宜地作出副业生产规划和发展经济作物种植规划,使生产全面地发展起来。
第三、七个社对组织社员的家庭副业生产上,存在严重的缺点。甚至采取许多错误办法限制社员搞家庭副业生产。比如,对社员在社劳动时间和在家劳动时间没有规定,单纯强调在社劳动;对社员应分的小块菜地分给远地、坏地,张家河社因怕社员往自留地多上肥、多加工,采取了年年调换自留地的办法。因为限制过多,社员养猪养鸡逐年减少。这种情况不应该让它继续下去。
第四、贯彻勤俭办社方针,作好财务管理工作,克服财务开支上的铺张浪费,这不论在社干部思想上和具体工作上仍然是必须重视的问题。虽然七社并未发生严重的浪费,但还有若干未引起人们注意的浪费现象。


第3版()
专栏:

桂西僮族自治州武鸣县大路农业社在收获早稻的同时抢插晚稻,争取全年增产。新华社记者 谭志强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