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8月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听“喜”和听“忧”
陈朴
最近“人民日报”登了一封党员来信,信里说有些党组织和党的领导人只愿听工作中的成绩,不愿听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听到所谓好的汇报,就笑逐颜开;听到所谓坏的汇报,就眉头一皱。
最近上海“新闻日报”批评了上海市公共饮食公司一项妨碍新闻自由的措施。这个公司惟恐有人把公司里的缺点和错误泄漏出去,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制定了“对外发布新闻消息暂行办法”,企图统一舆论。
听“喜”不听“忧”和统制舆论,似乎不能相提并论,但这些领导者的爱“喜”怕“忧”倒是共通的。
爱听好话乃是人之常情,原来无可厚非,但发展到非好话不愿听,非好话不许说,这就不是正常现象,而后者已经构成违反宪法的罪行了。
我们的很多领导者懂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他们对于来自下面的意见能够兼收并蓄,下面当然勇于提供各种情况。领导者对情况了如指掌,也就能够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有些领导者却有自己独特的做法。有的人闻“喜”则乐,闻“忧”则怒,下面也就凡“喜”必报,凡“忧”必隐。有的人为了颜面光采,不管下面如何,只管“隐恶扬善”,甚至企图根据自己的意图来统一舆论。这样,虽然一片报“喜”声,“忧”却不会因此灭迹。
讳疾忌医的人是不得救的。可惜不少人宁肯不得救,不肯对症下药。
还有一些人,他们为个人和本单位想得过多,惟恐自己的名誉、威信等等受到损害,于是追求表面成绩,把错误和缺点看成“家丑”,想尽办法使它不致“外扬”,甚至虚假造作,自欺欺人。对于他们,不管“喜”报得如何多,“忧”瞒得如何紧,人民还是会看穿他们的把戏,更大的“忧”也在等着他。


第8版()
专栏:

芭蕾舞剧的精粹片断和小品
陈锦清
最近,保加利亚芭蕾舞艺术家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非常别致的晚会,在几个钟头之中,除了很少的几个美丽的小品以外,我们看到了“天鹅湖”,“罗密欧与朱丽叶”,“巴赫切莎拉伊喷泉”,“巴黎的火焰”等好些个芭蕾舞剧的精粹片断。看到这些片断,使我们感受到保加利亚芭蕾舞剧的很高的水平。
整个晚会作品的体裁是多种样式的。演员所体现的人物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
季米特洛夫奖金获得者莉莉·贝朗是一位具有高深修养的抒情演员。她在萧邦圆舞曲中所体现的形象,那样恬静而轻盈,给人以夜的女神的想像。当乐曲进行到非常流俐的一段旋律时,似乎令人想到是月光透露过疏疏的树叶,而女神就在这月色树影摇拽底下,时而在地上飘然幔步,时而又腾空而起。直到整个乐曲终了,而女神的舞蹈并未终止,她好像在树林的那边还继续着夜游。
我们不能不提到科·杨科夫在芭蕾舞托举艺术上的高超技艺,在他和莉莉·贝朗的合作中,在一系列的托举动作中使人看不到丝毫的用力或呼吸上的痕迹,只感到女神在怡然地起落。
莉莉·贝朗在“巴赫切莎拉伊喷泉”第三幕中塑造了一位纯洁并具有坚贞爱情的少女形象。“巴赫切莎拉伊喷泉”是描写鞑靼王吉勒伊(聂·伊佐夫饰)在侵略波兰战争中俘掳了波兰公主玛丽亚(莉莉·贝朗饰),他想以暴力取得爱情,而玛丽亚始终怀念着祖国以及在恶战中死去的爱人,结果,由于吉勒伊的妻子柴丽玛(莉莉·雅娜基埃娃饰)的妒火刺死了玛丽亚。第三幕是全剧矛盾的顶点,三个鲜明的人物所表现的一切,比语言更能使人理解而有说服力。在吉勒伊和玛丽亚的一段双人舞中,莉莉·贝朗始终贯串着不可征服的坚贞的意志。柴丽玛同玛丽亚见面时的一段舞蹈,在形象和动作的处理上,都达到了强烈的戏剧性,无论是妖艳的柴丽玛或者纯真的玛丽亚,都表现出极其复杂的心情。一个怀着妒嫉,咀咒她,同时又企求她不要夺去自己的丈夫。一个怀着冤屈,向她解释并要求她帮助脱逃。在这些戏剧性的动作发展到柴丽玛发现遗留下吉勒伊的帽子时,她在那不可抑制的妒嫉的火焰燃烧下,终于刺死了玛丽亚。
莉莉·贝朗还表演了“天鹅湖”第二幕中与王子见面时的慢板,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在教堂盟誓的慢板,她那演员艺术的抒情素质,由于纯熟的技巧和对人物有了深刻的解释体现出完美的形象。
国际青年联欢节得奖者阿申·加夫里洛夫是一位年轻而天才的演员。在不到两分钟时间内,他勾画出哥萨克老英雄“塔拉斯·布尔巴”的儿子的形象,这样的鲜明而又简洁。在“黑海之滨”里他又描绘了一位诙谐的水手。尤其妙的是在每次观众要求重演时,他的第二次的表演中,无论在人物的细节描写和情绪处理上都有着近乎即兴的、不同的创造。他和爱·迪米爱娃共同表演的格利埃尔“练习曲”,每一个舞姿和托举动作都表现出希腊雕塑的美。阿申·加夫里洛夫去年给中国观众留下的记忆犹新,今年,他又带来了更多更大的成就。
两个小品都叫“过去的景象”不是偶然的,它们都讽刺了过去时代的否定现象;一个小品是描写一位有钱的游手好闲的女人,一年也织不成一只袜子,爱情不专,朝秦暮楚,终于自食其果。另一个小品是描写一个醉鬼,任何的劝说都不听,只有老婆用扫把打他时才有效。这两个小品所采用的舞蹈都是保加利亚民间舞,演员韦·赖依切娃和保·科瓦切夫是出色的喜剧演员。我喜欢这两个作品,因为它们新颖、生动。用民间舞来表现生活中的否定现象,采取讽刺的体裁,保加利亚艺术家做出了成功的例子,是很值得注意的。
保加利亚芭蕾舞艺术团的舞剧片段的拔粹演出是十分多样而精采的。我相信这些优秀的艺术家将获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附图片)
芭蕾舞“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慢板。表演者:莉莉·贝朗和科·杨科夫。 (新华社记者 刘庆瑞摄)


第8版()
专栏:

森林里的警察派驻所
谷峪
小兴安岭的前怀,满长着茂密的针叶树和阔叶树。在密林深处,有我们一支护林武装力量——王家店森林警察派驻所。王家店掩藏在炮台山和小西岭之间,走到它跟前才看见几堆小房,散布在方圆不过十亩地大小的地方。房子旧了,它的顶和墙都被雨淋黑了。在王家店的东南角上,有一两堵很突出的尚未打完的板皮墙,一股新割开的黄花松,香味扑鼻,这就是新建的森林警察派驻所。
1954年,萝北着了一场大火,成千上万的群众和干部打了几天几夜才把火扑灭,造成人力、财力的很大损失。为了确保今后森林安全,山里建立了森林警察派驻所。
这里的警察,有的是解放军转业军人,有的是志愿军复员军人。他们初到的时候,森林对他们是个谜。一眼看不到边的树木,走进去遮天蔽日,不知道那里进、那里出,更不知道那里有森林的敌人。起初,在搜查山林的时候,他们组织了较大股的武装,山路不熟,找向导引领,这样声势浩大,容易惊动敌人。到森林里边只能找到犯罪痕迹,却找不到犯罪的人。后来他们分成若干小组,不找向导,三五个化装为猎人秘密入山,这才逐渐消灭了窝藏在林中的反革命分子和烟匪;打击了滥砍盗伐的不法分子,制止了在戒严期非法入山弄火的人。在他们还不能识别林道林巷的时候,几个人一步一步地探索着走,走一处记一处,遇到没有名字的山、沟、河,就给他们起上个名字。慢慢他们还把森林里的全貌、山形、河流绘在纸上。到现在,他们已经知道什么山形有什么沟,里边容易隐蔽什么人;什么河流是怎样的流势。即使遇到恶劣的天气迷失了方向,他们也能沿着河流绕出来。
他们养成了上山的习惯,如有任务,他们三人两人,背上半月的吃食,随时就可以走。
警察队员们继承着解放军、志愿军艰苦勇敢的传统。他们天天翻山越岭,出没在深山茂林之中。山林无路,倒木和荆棘竖三横四,是非常难走的;可是他们背着几十斤重的吃粮、用具、枪枝,这里钻出来,那里绕过去,一天马不停蹄。饿了,口袋里摸块干粮,渴了河沟里喝口水。太阳将没的时候,停下来,在小河边点上一堆火煮点米汤,暖暖肠胃;晚上睡在火旁,这面烤热翻个身再烤那面。他们已经习惯了森林里的这种生活。
有一次,我和副所长卢永深,警察队员于秉良、陈宝山等同志出发到山林里去,晚上我们五个人铺着两张狍皮围着一堆火,谈起森林警察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来。于秉良同志说:“苦,我们承认。可是我们更知道为了什么。志愿军不比我们苦的多?修康藏公路的工人不比我们苦?矿工不比我们苦?……大家都苦,社会主义的甜就来得快了。”陈宝山说:“苦,算什么!就怕坏人来祸害。常说:‘破坏森林不费劲,一根洋火就办事’。一棵红松值几百元,国家把这么多财宝都交给了我们,要是遭到破坏用什么建工厂、矿山、学校、住宅。咱们第一汽车厂今年第三季度就要生产载重汽车,没有木料用什么做车厢。中央规划十二年内乡乡通电话,要没有这满山满沟的木材,电杆就困难了。我们这点苦吃的值。”他们在森林中走着,任何一点声音也逃不过他们的耳朵;一个树叶翻过来,也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多么远、多么淡的烟味他们也能用鼻子嗅出来。在森林里,熊和人的脚印是近似的,有时为了辨明是人或是熊,一追就是四、五里,翻几个大岗,判断不明,绝不罢休。
他们走到原始林,常常放慢脚步,这并不是原始林特别难走,原始林是特别干净的。这是因为他们完全被那大树所吸引了,那种高兴是难以描述的。他们望着那高大笔直的红松,张着嘴,笑着,上看了下看,搂了又搂,量了又量,赞美着它们的雄姿,估量着它们的价值和用途,总舍不得离开。
* * *
王家店森林警察派驻所的驻地很偏僻。从这里买盒纸烟要到东南六十里的邻村——永富屯;买一些酱、盐等日用品得到九十里的尚志村;买粮食、油还必须到一百五十里的鹤岗。从这里向北往山里走,人烟就更少了。六十里邻村是邵家店,只有一户人家,住着四个老头。再往里走六十里到炮台店,又是一户人家,四个老头。这里交通非常不便,警察所建立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他们依靠王家店群众,自己动手,就地取材搭起了房子马棚。群众帮他们人和工具。这里的群众很欢迎他们来,猎户老郭头说:“你们这一来,我们和共产党、人民政府又靠近了一步。不的话,我们一年半载也见不到一个干部到我们这里来,这里的人,心里都揣摩着往沟外搬哩。”警察所建立以后,这里的生活也的确变了样子,他们一年多培养了很多积极分子,在王家店并发展了三个青年团员。已往这里的十来户居民,单指冬季打黄皮、灰皮为生,对粮食生产不重视。经过教育,猎户们在这一、二年里开出肥地四十来垧种庄稼。这样冬季可以打猎,夏季可以种庄稼,一年四季忙,冬夏两不误,增加了收入。在去年全国合作化高潮到来的时候,他们还建立了一个农猎合作社。
这里没有邮递,隔些日子必须自己到尚志去取报纸。新闻到这里已成为历史,所以他们称日报为“月报”。他们打了几次猎,买了一台收音机。每天他们都围着收音机听新闻。可是,大家快活极了,他们说:“谁说我们偏僻?我们这里离北京和别的地方一般远近。”


第8版()
专栏:

高原夜话
周良沛
我倒卧在灶前的稻草上,
带着风雨中奔袭的疲劳,
听着窗外的风雨,
敲打着芭蕉……
疲劳,叫我眼睛闭牢,
几时又朦朦胧胧地看见北方的风雨,
在摇着我家门前的白杨。
母亲半夜起身为我盖被子:
孩子,当心着凉!”
我身上好热啊,
我睡在什么地方?……
“娃娃,凉着囉;”
我睁开眼,白发的主人在身旁。
她烧着炭火,正在为我烤衣裳。
我拉着她的手不放,
她的脸疲劳而慈祥……
“娃娃,我儿子也在海南,
今夜他们的军舰也不知在什么地方,
娃娃,好好歇歇,好好歇歇,
明天的路,还很长……”
我不知为什么再没法睡稳,
只望着她的背影消逝了;
望见外面有几粒雨珠,
飘进了竹窗……
1952,7月于怒江区
1956年改于昆明


第8版()
专栏:

脸也是革命的
韩扫夫
有一位自封的学者,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以显示自己渊博。譬如大家所熟悉的陶渊明两句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见解就与众不同。他说南山不是山名,南山即长寿之意,是“寿比南山”。因为从前的人都说喝了菊花茶可以延年益寿,因此诗人在采菊的时候,想到自己可以长生不老而诗兴大发了。
有一天,他陪朋友一起吃饭,席间谈起水浒传中的一首民谣“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王孙公子把扇摇!”他解释说:“为什么这首诗富有革命性呢?你看它头两字就是‘赤日’,赤者红也,红色就是象征革命的……”这时他的一个孩子正舀了一匙鲜红的番茄汤送到咀边,听见爸爸的话忙抢着说:“爸爸,你看!这番茄汤也是革命的”老教授一愣,脸孔立刻红起来了,而另一个孩子却又叫起来:“爸爸,你的脸也是革命的了!”


第8版()
专栏:

红军墓
李瑛
这坟墓里埋着一个红军士兵,
他倒下时,将近黎明,
他用颤抖的手指着北方,
直到闭上严峻的眼睛。
谁都知道他的眼里藏着什么,
艰苦的年代呵,万里长征……
伙伴们用泪、用悲壮的歌掩埋他,
又响起继续挺进的脚步声。
他倒下了,可没有死,
像一面旗子在那儿飘着,
像一堆篝火燃烧得熊熊,
像一颗永恒的星星……
如今,他听见我们的斧声了,
听见我们的鼓声了,
他并没有倒在万山丛中,
他早已加入我们每一个家庭。
年轻的同志、年轻的朋友呵!
他死时,虽然我们还没有诞生,
但是他却伴着我们长大,
他始终和我们一路同行。


第8版()
专栏:

杂感
司马牛
恶性循环之一:
压制批评→小广播流行,
小广播流行→加紧压制……
周而复始,变本加厉。唯一的办法是打破这个循环,首先不要压制批评。
最坏的分工之一:
领导人管集体利益;
被领导者管个人利益。
当领导人越是片面地注意集体利益,忽视被领导者的个人利益的时候,被领导者就会特别关心起自己的个人利益来,而对集体利益就很可能放松了;
当被领导者越是单纯地追求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的时候,领导人就只得单独地把心力花在集体利益的考虑上,也就往往忽视了被领导者的个人利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