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开展夏季积肥运动
割青草 沤绿肥
河南农村五十万青年突击积肥造肥
新华社郑州8日电 河南省农村青年正在开展一个声势浩大的“割青草、沤绿肥”的夏季积肥运动。
河南省各地农业生产合作社里最近都以社或生产队为单位,建立了许多青年积肥突击队(组)。仅据安阳、长葛等四十八个县的部分乡统计,就组织了积肥突击队(组)一万四千八百七十五个,参加的青年在五十万人以上。他们在七月上旬和中旬近二十天的时间内,共压沤绿肥和其他肥料三十九亿七千多万斤。
青年们在积肥运动中劲头足,成绩大,受到农业社内和社外的赞扬和支持。长葛县双庙乡共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青年生产队队员提出
“村村家伙响,青年上战场,青草要铲净,土糠要扫光”的口号,他们带动其他三个生产队在一个中午就割青草四千三百多斤。安阳县崇义乡青年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了按时完成全社追肥任务,在青年团支部书记牛凤桐、刘爱云的带领下,十六个队员在晚上提着灯笼一次就压绿肥四十多车。社员们编了快板赞扬他们说:“青年人,可真行,积绿肥,打先锋,秋季增产有保证。”
河南省各地青年团的组织,根据今年雨季提前、青草生长茂盛、夏季天热是沤压绿肥的有利时机等情况,正在广泛动员青年开展“积肥运动月”或“积肥运动周”等积肥活动。
明年一年施的肥料全靠今年夏季攒积
本报讯 吉林省通化县复盛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了给明年生产作好准备,已制定了挂锄期间的生产计划。这个计划包括农业、副业、积肥、促使作物早熟等六个项目,积肥项目的具体内容是:
在挂锄期间,完成全年积肥计划12,593车的80%。具体计划是过圈粪、土粪和细粪9,673车,存硝灰、炕洞土36,000斤,准备好800车作颗粒肥料用的草炭土。全社的三个牛圈,三个马圈都定期垫起。在三个水坑和三个麻泡子里沤绿肥二千一百多车。在此期间并充分利用全社的一百四十个厕所、一百四十个鸡架和二百多铺炕积攒细肥。
算了账才知肥料少
本报讯 河南林县采桑乡一心农业社的社员,正热火朝天地展开了多头多路的积肥运动。截至七月二十八日,共熏肥九千担,拾羊粪蛋三千八百多斤,扫屋内黑灰土一万六千斤,圈肥三万担,大粪六千担,挖粪坑底三十个,割蒿八万斤,共计积各种肥料四百七十多万斤。
这个社麦收后,就把全社缺肥账算了一下,算的结果,只秋田追肥一项就缺肥四百万斤。社管理委员会根据这一情况作出全社开展积肥运动的决定和制定积肥包工标准。社员群众的积肥情绪高了,积肥的数量自然就增加了。
稻秆回田作肥料晚稻基肥不发愁
本报讯 广东省各地正在采取稻秆回田的办法来克服晚稻基肥不足的困难。这个办法很受缺肥地区农民的欢迎。佛山、惠阳和高要专区已有八百三十多个农业社,五百六十多万亩稻田实行了高茬割禾,然后把稻秆犁翻沤烂作肥。中山县合水口乡第一农业社,实行稻秆回田的田占全社稻田90%以上。东莞县还具体帮助农民改善炉灶设备,用其他柴草代替稻秆,以便有更多的稻秆用做肥料。
稻秆含有丰富的肥份,每亩施下四、五百斤就能满足晚稻的全期需肥,并且还可改良土壤。(李少球)
妇女积肥忙
本报讯 吉林省梨树县高家窑乡新民一社管理委员会,号召社员下地回来不空手,每人一天割一捆草沤绿肥。社里还研究一个办法,就是在积肥小组到各队去起粪的时候,把各家积的粪肥数量、质量都记在小本子上。社员们心里有底了,积肥劲头就高了。第三生产队的二十多名妇女社员,利用下雨天挖了三个沤肥坑,沤了二百五十捆青草,垫了二十车土。社员胡桂芝家攒的人粪尿、猪、鸡粪和小灰,已经有三千斤左右了。


第3版()
专栏:

加强防汛救灾和田间管理工作
河北省指示各地采取紧急措施
新华社保定9日电 中共河北省委员会,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在七日发出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紧急指示。
指示在分析雨情和灾情后,着重指出,对已经遭受灾害的地区,要以救灾、防灾和生产为工作中心。对那些被水围困的村庄,要保证不使一个可以抢救的人遭到生命危险。对于粮食和牲畜要积极抢救。同时还要组织农民群众抢救庄稼,打捞残禾,抓紧排水,争取多种荞麦、蔬菜和不误种麦。
指示要求全省一切经济企业和交通运输部门,组织一切力量作好灾区的物资供应,特别是粮食、煤炭、食盐、火柴等日用必需品的供应;作到“灾民到那里,供应到那里。”指示要求各地卫生部门加强灾区的治疗卫生工作,邮电部门保证电讯线路的畅通,并且要求各受灾地区立即动手组织多种副业生产,发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越性,开展起群众性的生产自救、节约度荒运动。
指示还说,在一切有防汛任务的地区,特别是各河下游地区,不能有任何松懈麻痹心理,应该组织足够的力量领导群众同洪水持续斗争。同时也要加强对农、副业生产的领导,作到防止和缩小灾情,增加生产两方面的胜利。所有未遭受水灾的地区,要集中力量加强田间后期管理,保证超额完成增产计划。当前应抓紧中耕锄草、追肥补肥、扶株培土,防止病虫害以及玉米人工授粉和棉花细整枝等活动。


第3版()
专栏:

风后访问石头沙
新华社记者 周哲生
五日,长江江面上还有六级大风,记者乘海军某部的巡逻艇去江苏省宝山县石头沙访问。
石头沙邻近著名的吴淞口,位在长江中心。在这次台风期间,这里和陆地断绝联系有五天。
记者登上石头沙,看到一道道圩堤的外坡堆着泥土,“柴牛”紧贴堤身,江堤虽然被台风激起的巨浪冲击,受到了创伤,但是仍然屹立着。
石头沙有二百多户人家,95%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光明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农业社的领导下,全沙农民团结一致,坚持护堤,战胜了十二级的强大台风。
光明农业社在七月三十一日,从收音机中听到关于台风侵袭的消息。社里立即进行检查,发现全社三十八道圩堤中需要防汛的就有二十二道,而其中又以保护稻田最多的沿江伏字圩、来云圩和老永圩等六道圩堤最为危险。社的领导上就决定把全社六个生产大队的主要力量集中防守这几道圩堤。
和台风搏斗最紧张的一天是八月二日。这天夜里大雨倾盆,暴风卷起屋顶高的巨浪,把一丈二尺宽的伏字圩堤冲刷掉一半。这时候,第六生产大队队长沙习郎立即率领三十多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冒着狂风暴雨赶上伏字圩,紧张地进行圩堤加高培厚工作。
社员王良发、魏发其和韦品祥等十四人到离圩堤一里路外的柴滩割柴,他们在柴滩上顶着狂风,弯腰前进,两手不停,迅速地把芦苇割倒,往堤上运的时候,因为风大,挑柴难行,社员们就躬着腰用手拖。王良发一手拖一个重三十多斤的芦苇捆,芦苇拖泥带水越拖越重,手皮磨破了,还是不停,他在三个小时内拖了三十捆芦苇。
四十岁的社员倪林郎是守卫圩堤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他站在最险要的圩堤外坡挖土开沟安放挡浪的“柴牛”。雨水淋湿他的棉衣,狂风一次又一次地把他吹倒在堤下的洼水塘里,他挣扎站立起来,抹了抹脸上的泥水,又顽强地战斗。别人劝他休息一会,他说:“不行,现在多扎下几个柴牛,保牢圩堤,水稻不受水淹,才能过好日子。”
第五生产大队守卫的圩堤平安无事,他们派来十五个人支援第六生产大队。他们说:“沙上的圩堤都是我们合作社的,都有我们的一份。”
人们在堤上堤下打桩的打桩,捧土的捧土,绊绳的绊绳,经过了一个白天在风雨中不间断的战斗,终于把伏字圩堤身又加厚到一丈二尺宽,并且更加牢固。天黑晚潮来到的时候,洪水咆哮着,后浪推前浪地冲上堤来,但都一浪一浪的被挡了回去。
和伏字圩同样险要的几道圩堤在社员同心协力的守卫下,也都很安全。
记者访问了领导这个社防风斗争的副主任邵洪范和施义囝,他们说:“这次战胜了十二级台风更加体会到合作化的好处。”1949年他们这里也曾遭到一次九级大风的侵袭,因为事前没有准备,大风临头时,又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农民,各人只顾自己,洪水冲破圩堤,光是伏字圩一道堤决口就淹了一百多亩稻田。
今年这里虽然遭到了十二级台风的侵袭,但是由于农民组织起来了,齐心合力,统一调配劳力,集中力量防御,终于保住了圩堤,稻田没有受淹。
现在,这个沙上的两千多亩绿油油的水稻长得很旺,如无意外灾害,可望丰收。社员们为了抵御汛期中的特大洪水,仍在沿江的几道圩堤上继续进行加高培厚工作。


第3版()
专栏:

作好高级合作化后的全年分配工作
保定地区进行预分试点工作
本报讯 早秋作物开始成熟,农业合作社即将进行秋季分配。中共保定地委和定县县委联合组成工作组,于本月五日到达定县韩家洼乡农业社进行秋季预分试点工作,以便取得经验,指导全区农业社,作好高级合作化后第一次全年分配工作。
试算预分过程中,着重了解夏季分配中所存在和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了解社员对分配的意见和要求,研究秋收分配中可能减少收入户的生产情况以及对“五保”户的照顾等。要求通过试算预分,鼓舞社员生产热情,进一步推动秋季生产,争取90%以至更多的社员都能增加实际收入。
预分工作将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评产估产。预计各种作物收获量。第二步清工结账。清理上段工账,估算到整个秋收完毕需用工数,以及财务开支、生产费用、贷款归还等等账目。第三步根据总的收支情况,确定适当扣除比例,进行预分,最后制出分配方案。
现在工作组已协同社干部分别组成评议、清工结账、宣传等小组,结合抢收、排涝、防汛,进行田间估产工作。整个试算预分过程,预计可在十天左右完成。


第3版()
专栏:

有事和群众商量
新华社记者 林牧
安徽省肥东县星光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丁福民,八个月前对办好大型的合作社还是个“门外汉”,但是由于他善于向群众学习,善于倾听群众意见,现在他领导的四千七百多户的星光社已取得了夏季增产四成的胜利,每户社员都将增加五分之一以上的收入。
丁福民原来是肥东县长临河区的中共区委书记。曾领导办好了几个小型的初级社。去年秋天在合作化高潮中,这个区的长临、施口等四个乡的农民,在十几个小型初级社的基础上办起了一个全县最大的高级社——星光农业社;县委为了创造经验、加强对这个社的具体领导,就决定派丁福民到这个社来工作,社员们选他当了社主任。这个任务对丁福民来说是极其陌生的。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鼓舞着他,他想,只要自己虚心向群众学习,倾听群众意见,任何困难都会克服。
丁福民在工作中最大的特点是有事和群众商量。他一到合作社就和社干、党员研究这个社生产上的特点。当他发现这个社一方面地少人多(每人只有一亩一分地);另一方面却又有大批荒地没有开垦的情况后,就在党支部大会上提出在巢湖边上开荒四千亩的计划,这个计划立即得到全体党员的热烈支持,也受到了社员的欢迎。决定开荒以后,全社出动一千多个劳动力,连开荒带抢种,不到二十天,就完成了开荒计划,今年单是这四千亩地就给合作社增产了二十万斤麦子。
丁福民在工作中还很善于运用典型推动一般。合作社每次布置一项任务,他都亲自掌握基础较好的第一生产队先行一步,做出榜样来推动全社。
去年秋种时,合作社计划利用“冬闲地”把麦子播种面积由七千亩扩大到一万三千亩,但因百余天不雨,地干硬得犁不动,秋种计划很难完成。这时丁福民一面布置各队设法抗旱种麦,一面又深入到第一生产队和社员研究抗旱种麦的办法。他把过去自己在家种田曾在天旱时用锄头刮地种麦的办法表演给社员看,大家觉得这样种效率既高又可以条播,不仅解决了种麦问题,而且解决了下一季套种其他作物的问题。于是全队六十多个劳动力就立刻动手干起来,很快就把一百多亩麦子种下了。接着丁福民就组织全社八十个生产队的队长和党、团员、积极分子到第一队参观,推动全社立即掀起了抗旱抢种的高潮,不到二十天,全社扩大秋种面积的计划就完成了,播种时间比周围的农业社提前了半个月。今年这个社的麦子就由于播种较早,遭受的锈病灾害比周围任何一个社都轻。
丁福民领导工作中的第三个特点是深入检查及时解决问题。他除了依靠三天一次的干部“碰头会”发现问题外,还亲自有重点的深入不同类型的生产队去检查工作。
今年麦收打场时,丁福民到建白等四个生产队检查,发现已打的麦秸上还有许多麦粒,很多老年社员都暗自叹息说这“不像过日子的人家”。丁福民立即布置这个队把麦秸重打一遍,结果每亩地麦秸又打出了十五斤左右的麦子。丁福民发现这是个普遍性的问题以后,就在全社生产队长会议上提出“重新翻打麦秸”的意见。结果各队把一万多亩麦秸全部翻打一遍,共打出了二十多万斤麦子。
丁福民在工作中还善于教育干部克服强迫命令作风。
这个社的社干部、生产队长大多数是原来的乡、村干部,对领导大型社和生产队都缺乏经验,而且很多人习惯于依靠行政命令作工作。丁福民就教育大家说:“新的任务正逼迫着我们向群众学习,改变我们的作风;否则就要失去群众的信任,辜负党的希望。”
这个社的副主任贺顺茂分工领导副业生产,但他对磨粉这一项副业的具体业务不懂,去年冬天磨粉师傅尤进江因工作中发生困难,达不到出粉标准。贺顺茂没有调查研究,就主观的以为他思想有问题,指责他说:“干不了就免你的职!”尤进江和负责磨粉的社员听了非常不满。丁福民知道以后就拍拍贺顺茂的肩膀说:“跟我来!”他领着贺顺茂一齐去向尤进江学习如何磨粉,在懂得了磨粉的基本知识以后,就帮助尤进江研究解决了他工作中的困难,使出粉率达到了标准。这时贺顺茂很感动地说:“丁主任用事实教育我改变了工作作风。”
现在,这个社的社干部和生产队长等自动的提出了“向丁主任学习,转变领导作风”的口号。


第3版()
专栏:

根据今年特点组织旺季供应工作
本报讯 云南省江川县具体分析今年旺季特点,准备旺季供应工作。江川县过去因为忽视了旺季供应工作而手忙脚乱,造成脱销;也曾经因为大力开展货源而造成积压,完不成计划。今年,他们接受过去的教训,采取算大账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分析了旺季特点。今年旺季特点是:烤烟提前了两个节令,采购局于八月上旬即开始收购。江川县委已决定农业社要一面卖烟、一面分配。这样旺季就可能提前到来。今年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商品品种也就需要增加。他们算的大账是:农业方面,全县烤烟92,168亩,每亩产300斤,共2,700多万斤,值1,244万元;稻谷46,400亩,每亩750斤,值218万元;副业生产收入估计有292万元;干部增加工资和其他投放30万元。以上共收入1,784万元,除去公粮、口粮、烤烟定金等共1,068万元,还剩716万元作为社和社员的购买力。这样平均每人有55元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他们还帮助社员算了小账。三街乡第十七生产队有五十九户241人,全年平均每人购买力为91.86元。其中购买食品31.21元,花纱布14.22元,针棉织品6.16元,日用百货9.61元,生产资料4元,医药9元,其他17.66元。在调查中还摸到他们需要的具体商品,并在这个基础上帮助三街基层社做出具体进货计划。其他各基层社也进行了初步调查,做出进货计划。他们做好旺季供应工作的具体办法是:(1)在清仓库排队的基础上提出初步的进货计划,由财委会组织签订进货合同协议163万元,占旺季供应计划的38%。(2)组织要货组提前进货。七月份抽调合作社及百货、贸易、针织、纺织、专卖、食品、文化用品、煤建等公司共十一人,到昆明催货。凡是国营经营购进的由国营进,国营商店不进的由合作社进。他们用互相商量,督促,保证旺季货源供应。(3)大力组织加工,使农民穿现成衣服。今年合作化高潮到来后,农民出勤率高,没有时间缝衣服做鞋子,他们在本县加工了衣、裤、帽、鞋、棉絮等共两万五千多件;另外又在昆明订了五万九千多件,八月底可以大部运到江川。有了这些货源,旺季就可以只忙卖货,不会像去年一样农民买了布要三个月后才有衣穿。在旺季中照去年办法,每半月到一月开一次内部交流会,进一步使商品对路和及时。针对上述情况,他们还训练了一批临时售货员。


第3版()
专栏:

立秋后还可以栽种晚秋作物
江西一批农学家和有经验的农民认为:只要下足底肥、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立秋后十天左右栽种的庄稼,还可以保产。
新华社南昌9日电 由于天旱,江西省农村中立秋(八月七日)前夕还有许多晚稻没有插秧,许多秋季旱作物也没有种下。因此,立秋以后种下去能不能保证收成?应该采取哪些技术措施?就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八月六日江西省农业厅和中国农学会南昌分会联合召开的座谈会上,一批农学家和富有生产经验的农民回答了这些问题。
座谈会上,大家根据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的经验,一致认为晚稻愈早插,产量愈高。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未能在立秋前栽插下去的晚稻,立秋后十天内还是可以抢插,争取保产;迟到八月二十日左右插的,也能够有一定的收成。江西农学院教授周长信、周熙彬介绍他们的学校去年作水稻播种期试验的情况时说,七月十六日播种、八月十六日移栽的生长期较长的“浙场九号”晚稻,每亩收谷二百斤;同时播种、移栽的生长期较短的“南昌柳絮”晚稻,每亩也收到一百一十斤。两位教授认为迟插生长期较长的晚稻品种,一般减产较少。南昌县“八一”农业社副社长万堂安说,他们社里在1954年扩种晚稻时,立秋后十天还栽了很多禾,当时社员们认为立秋后栽禾无收,因此田间管理工作做得很差,但是收割的结果,每亩仍有一百六十多斤。根据江西省今年晚稻播种较早、较稀的情况,大家认为如在立秋后十天插上,又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仍可能争取到比去年高些或者相同的产量。
今年全省晚稻播种比往年早,秧苗一般长得较老。因此,会上大家认为只有密植多插秧,才能提早成熟,增加产量。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术人员张敦照说,1954年南昌县店前乡一个姓喻的农民在八月二十八日栽下晚稻,行距很短,每穴插秧十六根,到十月下旬成熟的已达四分之一;可是新建县三合乡农民傅朝科在八月二十六日栽下晚稻,行距很长,每穴只插秧七、八根,到十月下旬只有十分之一成熟。另外,大家认为下足底肥,及早耘禾,并且把拔了节的秧苗深插下去,也是保证迟插晚稻产量的重要技术环节。
会上,江西农学院教授和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技术人员还分别介绍了上饶、玉山、九江、余江、鄱阳等县农民往年在立秋后栽种大豆、蕃薯、晚玉米和黄粟得到了较好收成的经验。


第3版()
专栏:

山西省重点普查地下水
本报讯 山西省的水利规划内容的一项是:大量开发地下灌溉水源,使全省井水灌溉地在1955年的162万亩的基础上,到1962年增加到一千四百万亩。山西省水利局为了给这个开发工作作好准备,已组成了一支有十八人的水文地质调查队(在实际工作中要吸收专、县三十六人参加),由八月上旬开始进行地下水全面普查工作。这支调查队伍首先要在地下水潜力大、经济条件好,并且开发前途大的晋南、晋中、潞安、忻县和雁北五个大片盆地内的四十九个县内重点普查。准备通过普查,初步查清宜井面积、水质苦淡、地下水的来源等。这项普查工作的进行时间预计为六个月,到1957年二月结束。 (阎明祥)


第3版()
专栏:

货郎担深入山区
本报讯 四川省泸定县是个高山地区,交通不便,过去,农民买卖东西很困难。目前,泸定县各区的供销合作社已把一批小商贩组织成“货郎担”,由他们翻山越岭深入偏僻地区进行代购代销业务。货郎担代销的商品有百货、布匹、油盐、成药等;代购的有小宗土特产品和废品。小商贩们采取同农民预先约定时间、地点、货品的“三约”办法,按时把货送上门去。这种办法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许多农业合作社社员说:“送货上门,使我们不误生产,可以多出工了!”货郎担的营业很好,平均每个小商贩每天要做几十元到一百元的生意,所得的手续费足够维持生活。
(杨鸿)


第3版()
专栏:

繁荣的东圃镇
新华社记者 河星
八月三日,广州市郊区东圃镇来了两个农民顾客。他们是父子俩人,跑遍了镇上几间布店,看了很多布样,却总嫌那些料子不够好。最后他们跑进了建新棉布合作商店,看中了一种轻云纱。父亲给儿子剪了五公尺,可以裁制一整套衣服,价钱是二十元零六角。
前一天,这布店卖出了约四百公尺的布料,主顾都是农民。店里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现在农民来买衣料,数量既多而且质料也要求好。这种情况过去是少有的。那些花色简单、质料较差的便宜货色已经不受欢迎了。
设在镇上的黄埔区供销合作社百货批发部和零售门市部,今年不仅营业额显著增加,许多原来滞销的货品现在都成了畅销货。小瓶装的花露水、发腊、算盘和报纸木夹等,这几个月来都出乎意外地好销。七、八角钱一支的二十一孔口琴,竟在一天内给小学生买去了六十个。花布比去年同期多销了一倍。
镇上三家经营小鸡、小鸭的店,往年这时候除派人下乡找销路外,还不得不降价出售;今年顾客们纷纷找上门来,要求大批定货,供不应求。这三家店今年第二季度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
东圃镇是广州市东郊近十个乡的中心市场,它的繁荣反映了附近农村的经济变化。由于今年春天广州市郊区全部实现了农业合作化,蔬菜和早稻等普遍丰收,农民的收入增加很多。例如离镇不远的棠下乡农业社最近开始夏收预分,分配总值达十三万元,全社七百多户中95%显著地增加了收入。


第3版()
专栏:

为满足职工们的生活需要,西安市国营商业部门积极扩展工厂工地生活资料的供应业务。西安市郊区工厂工地供应公司每天都有好几辆大卡车向郊区工厂和工地输送生活资料。现在这个公司已设置有蔬菜、食堂、服装、日用杂货等多种供应业务,经营的商品品种共达一万种。目前正当炎夏的时候,离城二十多里的工地的工人们,在附近的商店里就可以买到冰棒,汽水等冷食。
这是西安市郊区工厂工地供应公司东郊商店第一门市部的一个营业室。这里每天接待着一、二万个顾主。 新华社记者 盛继润摄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两个受摧残的林业生产合作社
湖北省麻城县张家畈区余家河乡和新桥乡,是山林地区,这两个乡的农民几十年来都把经营林业的收入作为重要的生活来源。可是,近来这两个乡的两个林业合作社却丧失了50%左右的林业收入。
今年上半年,新桥乡林峰林业生产合作社,被摊派了一百株作电柱用的杉木,不但得不到一文钱(这些杉木往年可卖200—350元),反而赔出两百多个伐木运木的人工。余家河乡青峰第三农业生产合作社,也被摊派了一百二十株杉木,并且花费大约两百个劳动日。中共余家河乡支部书记关作恩曾经向中共张家畈区委会和张家畈区公所提过意见,说这个合作社负担不了那么多的木材;得到的回答却是:“完不成任务就是没有国家观念,没有党员品质,……两条道路由你挑,或者是马上完成任务,或者是背上行李上区委反省!”
在粗暴的威迫下,合作社的社员们只好噙着眼泪,拿起斧头向着自己辛勤培育的杉树砍去。“以后干脆放把火把林木烧了好,省得把山砍光了,一文钱得不到,还受一肚子气!”社员们气忿地发出了怨言。现在,这个山上只剩下杂灌木和不合规格的杉木,杉木梢头满山狼籍。农民经营二十年的杉木,就这样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除了摊派以外,还有这样的“收购”。今年年初(旧历去年十二月),麻城县木栖河缫丝厂同林峰林业社订立了合同:以一元八角、二元四角的价格,收购小头直径十二公分、长一丈一尺和一丈四尺的杉木七百件。缫丝厂方面的工作人员号一棵,就得砍一棵,至于森林生长状况和社干部的意见,他是不加考虑的。合作社调动主要劳动力用一个半月的时间把七百棵杉木砍完送到来回六十里的木栖河。合作社是履行了合同了,但是,缫丝厂方面却变了卦:他们又改用“立方公尺”来折算木材,把送去的木材价格压低到连砍伐、运搬的费用都不够的程度。合同规定的价格原来就比当地木材价格低一半左右,而按“立方公尺”折算后的价格又比合同规定的低一半还多!
不久,又一次强购木材的事情发生了。买主还是缫丝厂。社员群众不同意砍杉木,乡干部也说服不了群众。区长张保忠下了一道命令:“不砍不行,有多少砍多少,社垮了不与乡支部相干,由我负责。”于是乡支书胡泽香只好带着武器上山“动员”群众。在强暴的压力下,社员们把201棵杉木砍倒了,运到了山下。谁知这一次缫丝厂又不履行合同:他们只收购了一百二十九棵,剩下的杉木散丢在地上。一百二十九棵杉木中,又有四棵不给钱,因为据说有一棵不合规格,其他三棵的收条被林峰林业社丢了,缫丝厂不认账。林峰社一位负责干部说:这两次强购木材使他们少收入一千元以上。
我们到林峰社和青峰三社的时候,从社干部到社员,从老太婆到小孩,都痛心地诉说这件违法行为,他们在想着丧失了大量山林资源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我们认为:有关人员的强迫命令行为应该受到严肃的处理,这两个合作社受到的损失应该得到合理的补偿。
麻城县的领导机关有责任对于这件事进行检查,并妥善处理。
湖北省林业局调查队麻城工作组
喻明达、傅纯余
呼伦贝尔盟国营牧场职工生活急待改善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从1954年以来已建立了12个畜牧场(包括30多个分场),有职工3,053名。这些畜牧场建场一年多了(少数场二年至三年多了),但是多数场没有职工家属宿舍,集体宿舍也很不够用。牙克石乳牛场免渡分场六对夫妇只能轮流住一间小屋。已建场三年多的大雁种马场,也有五对夫妇因为没有房子不能在一起住。
各场虽都建立了职工食堂,但多数场伙食搞得不好。本来这里购买肉类、乳品又方便又便宜,但在许多食堂吃不到肉。虽说有的场离城市远,交通不便,但牧场有自己的汽车,经常(一至三天)到海拉尔市去,按理说职工伙食用菜及生活日用品是能够及时供应的,但不知为什么没有很好解决。
有些场职工患病,也是由兽医给治疗。有些场因为伙食搞得不好,影响职工健康,不断有人患病。如牙克石乳牛场去冬今春经常有10%左右职工患病。对女职工照顾更不够,有孩子的女工,孩子没有人照管,月经期没人替工,得不到休息,因而有不少女工得了妇科病。
职工文化娱乐活动也很少。流动商店、邮局、书店等也很少来畜牧场,报刊送去很迟。职工学习文化、政策、理论都很差。有些职工子女上学问题也没有解决。
我建议当地党委、政府和各畜牧场领导人员应重视改善职工生活福利问题,树立职工以场为家的思想,充分发挥出全体职工的积极作用。 (张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