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7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加强伏期作物管理消灭草荒现象
河北省两万多个农业合作社改进生产组织修订劳动定额
新华社保定27日电 当前,河北省两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在改进生产组织、修订劳动定额,领导社员加强农作物的伏期管理,争取超额实现今年的增产计划。
针对今年伏天地湿草多农活紧张的情况,深县已有二百多个农业社的庄稼,实行了组包块、人包垅的专责管理。南和、邢台等县半数以上的社,将各种作物的一些伏期管理农活分别包给各户。邯郸、邢台、石家庄等专区许多县60%以上的社,在伏期生产当中,都根据地湿草多的情况,修订了劳动定额。
调整劳力组织和修订劳动定额以后,加强了社员的责任心,提高了劳动积极性,大大加强了农作物伏期管理。现在,这个省各地农业社已把一千三百多万亩苗荒地锄灭。对杂草较少的田地,也适时进行了中耕,并且及时地展开了捕灭飞蝗、棉蚜虫等害虫的活动。在锄草灭荒中,天津专区的农业社有四十万人展开了竞赛。武安县信超社及时修改一种锄地定额为四种定额后,每天参加锄地灭荒的劳力由八百多人增到两千二百多人。社员们冒雨下地,大雨避、小雨锄、前面锄地,后面拾草,全社一万六千亩庄稼,六天就普锄过一遍。
河北省今年雨期早、雨量大,伏期又雨多地湿,杂草丛生,不少棉花、玉米等庄稼秸棵嫩弱,需及时加强管理,而锄草、中耕、除虫、追肥等农活又非常紧张艰巨。因此,各地农业社才根据社员要求与上级指示,在包工的基础上采取了调整生产组织修改劳动定额等力争超额增产的措施。


第3版()
专栏:

充分发扬民主办社的精神
应城县先锋农业社夏季生产搞得好
新华社武汉27日电 湖北省应城县城台乡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发扬民主办社的精神后,大大地提高了社员的劳动热情。虽然天气很热,但是这个社收割早稻,抢插晚稻和田间的施肥工作都做得较好。近二十天,已经超额完成了原计划一月内积肥六万二千担的计划。两千多亩水稻田比原计划多薅了一次草,开荒山、改水田扩大晚秋作物种植的计划也提前实现了。
一个月以前,先锋社的生产却很不景气。当时社里开展了一次群众性的田间检查,检查结果:三分之二以上的稻田禾苗不壮,草多肥缺,有四十四亩棉花、芝麻等作物也生长的不好。预计,全社全年二百多万斤的粮食生产计划约有四分之一完不成。社员们议论纷纷,思想不安。
这个社的中共支部了解情况后,当即深入社员群众中调查研究,发觉病根子是社内干部有严重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的作风。今春修筑河家堰,因为水源小,社员不愿修,社委会却把它当成水利“重点”,动用几千人工来修,把该修的农田水利反而搁了起来。现在这个堰缺水,别的堰水多装不下。加上由于不听社员意见,田间开出的排水沟很少,大雨之后积水排不出,淹死一百一十多亩夏收作物以及施肥不均,仅此两项就损失粮食四万多斤。
党支部分析了上述情况,认为搞好生产的关键是充分发扬民主,迅速改进生产领导。当时大家的顾虑很多。有的说:“社员意见不顶事,再提多些也是白费劲。”“我们只有生产的义务,哪有管理社务的权利。”有的人怕受打击,不敢批评社干。党支部和社委会针对这种情况,向社员进行了检讨,并宣布召开社员代表大会,要求大家大胆批评领导,提出改进生产的建议。与此同时,社委会还表扬了关心社务、大胆批评领导的社员张教林和陈尤福。
六月下旬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代表们在会上共提出了138条批评和建议,对生产和各项工作都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大家在修订生产计划以后,不仅有把握完成计划,而且有信心超额增产三十六万斤粮食。在代表会上,代表们还罢免了失职的生产队长王文华,揭露他徇私舞弊,曾把麦壳子掺在麦堆里分给社员的错误行为。


第3版()
专栏:

商业工会北京市委会决定
代公私合营商店职工
偿还无力偿还的债务
新华社27日讯 中国商业工会北京市委员会负责人在昨天举行的一次会上,要求所属基层工会组织按规定代公私合营商店的职工偿还债务。
半个多月来,北京市各级商业工会组织调查了公私合营商店三万四千多名职工的生活福利情况,发现有二千一百多个职工本人和供养的直系亲属因病或生活困难,都欠有很多债务,其中除今年内能够偿还的以外,还有十四万八千多元债务无力偿还。
中国商业工会北京市委员会决定全部代他们偿还无力偿还的债务。在已经拨出的款额中,除一部分是基层工会的经费节余和职工福利费以外,大部分是北京市工会联合会统一由劳动保险金内调剂出来的。
各基层工会在代职工偿还债务的同时,还将进一步了解职工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继续帮助解决。


第3版()
专栏:

四川国营农场
储备小麦油菜良种
新华社讯 四川省一百七十多个专区和县的国营农场,已经储备小麦、油菜良种共四百多万斤,准备在秋、冬播种期间供应农民。
这批良种是各地国营农场在去冬今春专门培育繁殖出来的,包括“南大二四一九”小麦、“胜利油菜”以及其他许多良种。
据四川省农业厅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谈,按照全省今年计划播种的小麦、油菜面积,各地国营农场储备的良种中,油菜良种已经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小麦良种还要由各地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在留种地里再繁殖一次,才能大体上满足播种的需要。尽管如此,今年各地国营农场储备的这批良种,对改善良种供应的紧张状况仍有很大的作用。


第3版()
专栏:

满山都是松杉林,为何不以林业为重点
龙胜各族自治县纠正山区生产中轻视林业的倾向
新华社讯 龙胜各族自治县的辽阔山野几乎被松杉林木掩盖遍了,这里的工作为什么却不是以林业生产为重点呢?这是中共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员会在最近提出的问题。
龙胜各族自治县在广西省北部,全县木材蕴藏量在三百万立方公尺以上。两年以前,这个县已提出了以林业为主,争取粮食自给的工作方针。今年上半年全县调往外地的粮食有三百万斤,历史上第一次粮食不但自给而且有余了。可是,有些靠林业生活的瑶、苗族农民,每月拿有三十到四十斤的购粮证,却无钱买米。现在,有很多农林结合社的水稻已进行了一两次的耘田追肥,而苗圃里的草却长得比树苗还高。逢到干旱灾害,社里往往是集中力量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地里灌水抗旱,而刚刚栽种的幼林树苗却无人照管。几乎所有的乡都错误地把林业生产排列在副业以内,没有专人管理。很多农村基层干部感到工作上摸不着头脑。他们到上级领导机关参加农业生产会议,得到的指示是粮食生产重要;参加林业会议又感到林业重要;参加副业生产会议时,得到的指示却是副业生产重要。他们很少有工夫深入实际,认真研究当地具体情况,只有跟着上级指示跑。
上述问题,已经引起中共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员会的严重注意。县委最近决定,县委和区委由一副书记专管林业,大部分乡的党支部书记必须全力领导林业生产,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生产,切实纠正在领导山区生产中重农业轻林业的倾向。目前,全县各乡都在召开林业会议,健全各项制度,要求在八月十日前,处理好林木入社的遗留问题;在八月下旬搞好林业和林农结合社的经营管理。


第3版()
专栏:

云南中南部收割双季稻的第一季稻
本报讯 云南省中南部各地正在收割双季稻的第一季稻。新平县戛洒乡第五农业社,每亩平均收899斤,仅这一季,就比去年的单季稻增产了60%。开远县仁者乡,每亩平均收750斤,最高的达到一千斤。空前的丰收,鼓舞着农民的生产情绪,他们正在抢栽第二季秧,争取双季稻全部大丰收。


第3版()
专栏:

药材“三七”上市
本报讯 云南特产的药材“三七”开始上市。今年的“三七”生长良好,预计可比去年增产50%左右。“三七”是多年生植物,种植三、四年后,才可以收获。它可以治外伤和妇科血症,除行销国内各地外,还出口到越南,缅甸等国。
云南省药材公司为了减少损耗,今年在“三七”产地砚山县设立了临时加工工场;并改袋装为箱装,以免磨损。目前新上市的“三七”正在陆续运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销售。 (章)


第3版()
专栏:

“五四号”小麦又增产
新华社讯 陕西省繁殖和示范种植的“五四号”小麦,今年又得到了丰收。
陕西省农业综合试验站在泾阳县繁殖的十亩“五四号”小麦,平均每亩收七百多斤。许多农业社示范种植的“五四号”小麦,产量也很高。长安县五四农业社的“五四号”小麦,平均每亩收578斤,比“碧蚂一号”小麦增产46.7%。西安市郊区邓家村进丰农业社的“五四号”小麦,平均每亩达到788斤,比“碧蚂一号”小麦多出四十四斤。
今年各地“五四号”小麦一般都没有发生倒伏现象,抗条锈病和秆黑粉病的能力很强,多花多粒。
“五四号”小麦良种是陕西省农业综合试验站技术干部赵济民在1954年培育出来的。现在,陕西省农业部门已经决定在今年秋天播种小麦时大量繁殖和逐步推广“五四号”小麦。


第3版()
专栏:

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解决麦季预分中的遗留问题
山东各地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小麦预分工作即将结束。由于麦收时期遇雨,各地农业社的预分工作一般作得粗糙,遗留了不少问题。为此,二十六日的大众日报发表了题为“麦季预分工作要做到善始善终”的社论,号召各地应该认真地解决预分中的各种遗留问题。
社论说:今年麦季预分工作的粗糙现象,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针对上述情况,有些地区党委已经及时地作了预分工作的“善始善终”的布置。但是,有些地区党委、农村工作干部和社干部,认为预分工作已经大体上完成,就觉得“万事大吉”了。特别是有些农业社,由于确实做到了90%以上的社员增加了收入,就麻痹自满起来;还有不少干部,忽视另外一些社员减少收入因而产生不满情绪的实际情况,他们认为这是极少数人的事,没有多大关系。殊不知如果不做好工作,把这些问题加以妥善地处理,将会在巩固社的工作和完成今年农业增产计划中成为不利的因素。
为此社论提出应该把善始善终地结束预分工作,当作整顿、巩固、发展农业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条件。各地党委领导上,要有组织地对麦季预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根据存在问题的多少,组织专门力量,以负责到底的精神,认真处理遗留下来的各项问题。要看看90%以上的社员有没有增加收入,预分方案有没有实现,是否体现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正确结合的原则;没完成预分方案要求的,有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工分、财务账目有没有清理好;社员实际收益分配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对社干部待遇的确定、“五保”户的处理方面还有哪些问题等等。
社论特别提到:对于某些减少收入的社员,应分别不同类型,进行妥善安排。同时,还应帮助他们把账算清,弄明白到底收入是真正减少还是没有减少。对于真正减少收入的社员,应帮助他们分析原因,作出今后出勤打算,以便在全年决分时争取增加收入。麦收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就应认真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这样的牧场应该怎样办?
刘源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有十一个国营牧场(包括三十四个分场),养着二万九千多头牲畜。这些国营牧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培育和繁殖当地的优良品种“三河牛”,以便推广。但这些国营牧场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浪费。若按目前的情况继续办下去,一两年内就会把全部牲畜吃光赔净。
1955年,这些国营牧场的生产费用是三百二十一万元(包括职工工资、饲料、公杂费等),全年的牛奶、皮、毛等各项收入共七十万元,收支相抵,净支出二百五十一万元,而大批基本建设投资的折旧费还未算在内。二百五十一万元的超支,等于牧场一万二千五百头大牛的价值。去年一年,这些国营牧场共繁殖牛犊3,801头,死亡大、小牛2,428头。生、死相抵,纯增犊牛1,373头,这就是二百五十一万元的主要代价(说是主要代价,因另外还生产了少量的马和羊)。这样成本约等于一千七百元一头一岁大的“三河牛”,要到什么地方才能找到它的顾主呢?
那么今年的情况如何呢?根据呼伦贝尔盟国营牧场管理局的计划,今年的生产投资增加到四百九十万元,估计全年收、支相抵所超支的数目字,要比去年还大。计划今年繁殖牛犊5,981头,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计划是远不能完成的。从一月到五月(这一个时期是主要产犊季节)的不完全统计,共生牛犊2,755头,死大、小牛2,019头,纯增736头,这比去年同时期的纯增率还要低。
对呼伦贝尔盟国营牧场经营管理不善、损失浪费和牲畜死亡的严重情形,本报在四月三十日曾进行了报道。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央有关部门也先后派人到牧场进行了检查,牧场的工作也有了某些改进。但至今还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足以根本改变这些牧场在经营管理上消耗、损失过大而生产收入很低的严重局面。
这些国营牧场应该如何办下去呢?是发动牧场职工根据现实条件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和有关领导部门从经营方针到具体措施上采取根本对策的时候了。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老牛和小牛
初夏的中午,太阳晒得人心烦。在高密县夏庄村集日的牲畜市里,一位五十多岁的张老大爷牵着两个牛焦急地喊着:“谁要!买一对十五元,光要老牛十七元”。这两个牛,一老一小,老牛齿稀角滑,搭拉着眼皮,有气无力地嚼着刍草。小牛犊却是粗腿大嗉,柔软的胎毛,明朗的眼睛,十分可爱。
应着张大爷叫声,上前问价的也有几个人,但都是只买老牛,不要小牛。光买老牛价钱出十五元;带小牛就不愿意要。张老大爷连连摇头:“小牛还不能离开老牛,不卖!”。老大爷嘴说不卖,实际心里着急,因为牛草已经快没有了。
日已过午,人将散市,张大爷在交易员的“动员”说服下,终于答应十六元钱光卖了老牛。钱牛两交后,买牛人心满意足的牵着老牛向南走去,张大爷眼噙着泪水抱着哞哞哀叫的小牛,低声咕哝着:“就不如一只鸡!就不如一只鸡!”。老牛越走越远,小牛愈叫愈哀,张大爷的泪水也连成了串。当老牛进入人群快要看不见了的时候,张大爷猛地站起来,狠狠地在小牛犊的屁股上揍了一拳:“去你娘的吧!”小牛乖乖地穿过人群直奔它“老娘”而去。张大爷三步两脚,如释重负地走出了夏庄村的北门。
小牛没人要,在胶东地区并不是个别的现象。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发展下去,对生产的发展会发生些什么影响呢?
谁都知道,在我国当前条件下,耕牛还是相当重要的生产动力,可是,牛也是由小到大生长起来的呵!没有小牛,何来大牛?谁也不愿养小牛,谁也想用“现成”的,小牛又靠谁来成长呢?
现在,许多地区已经实现了合作化,合作社也这样干,就更助长了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发展。我觉得合作社既是先进的生产组织,就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算小账,不算大账。另外,领导机关也应该注意帮助农民解决饲养小牛的困难。希望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能迅速有所改变。 (木犁)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赶快组织收购天蚕丝
天蚕丝(农民叫作樟蚕丝)是广西容县所产的一种野生蚕吐的丝。凡有樟、枫、梨等树生长的地方,大都自然地繁生着这种蚕。天蚕丝是制造渔具的一种重要原料。因为这种丝韧度强,用它作成的渔网不易涨缩和腐烂,放入水中没有阴影,利于捕捉群鱼。在抗日战争前,很多商人深入容县农村用贱价收购天蚕丝运销国外。
解放后几年来,容县的天蚕丝(可能不只容县一个地区)一直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据容县供销联合社的人说:“目前还没有收购牌价,上级也没有给我们收购任务,销路不清,因此无法收购。”容县贸易支公司也以“不是我们的收购范围”而拒绝收购这一特产品。前些日子有人来容县调查过天蚕丝的情况,但是,调查的人也认为“产品不多”而决定“暂不收购”。就这样,尽管各乡的农村里繁生着很多天蚕,却长期找不到这个特产品的销路。
生产天蚕丝是农业社就地取材发展多种经济的内容之一,现在正是天蚕丝盛产期,希望国营商业部门立即大力组织收购,并且加强技术指导,以便农民迅速掌握捕制天蚕丝的技术。 (庞永福)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这样组织学习对吗?
河北省迁安县的党委和政府的领导部门,要全体工作人员毫无例外地都学习农业技术。并组织各部门工作人员上课、讨论、发农业科学技术学习材料、听报告和进行测验等。党委在一次报告当中还说:“如果不懂农业技术,就是半个干部。”就一般农村干部说,这种要求是对的;但是不分别具体情况,一律要求学农业技术就不恰当了。医院的护士和邮电局的电话员等技术人员,都有他们本身的技术需要学习,硬要他们学习农业技术是不是必要呢?我认为迁安县领导上这种不照顾各企业部门的业务学习,无区别地号召学习农业技术的作法,是不对的。 (长征)


第3版()
专栏:

这里的牲畜变了样
本报记者 林沫
你见过良种细毛羊吗?它身上的毛,约有两三寸长,满身厚厚的,一把抓不透。毛又细又软,剪下来一团团像棉花绒一样。拿到工厂里,可以纺成六十四支的细毛纱。一头普通的纯种细毛羊,每年约产十五——二十斤羊毛,最好的可达到五十斤。足够几套衣服的原料。可是眼下咱们的羊,产的毛既粗又少。一只羊一年只能产三、四斤毛。这些毛,只能杆毡子,制毯子和织一些粗呢子。工厂要织细呢子,还得从外国进口细羊毛。
再说牛,一头好的良种乳牛,每天能产三、四十斤奶。可是现在咱们牧区的乳牛,一天只能挤四、五斤奶。如果把这些牛都改良成优良品种,不要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牛奶可以充分供应,连许多集体农庄的庄员们,也能吃上牛奶和黄油了。
那么,大规模地改良牛、羊的品种能办得到吗?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牲畜改良的情形,可以肯定的回答。现在翁牛特旗的绵羊有三分之一是改良羊。改良牛也有几百头。
在七区红星牧业生产合作社,我看到几十头今年刚生下的改良牛犊,毛色分外光亮,生下来就比本地牛高大,一个个欢蹦活跳的,实在逗人喜爱。负责管理牛犊群的女社员萨仁其母格向我说,那火红色的是短角牛、黑花儿的是荷兰牛,还有耕地特别有力气的朝鲜牛。
“看,那一头是刚生下的第二代改良牛犊。”萨仁其母格指着一头正在吃奶的火红色的牛犊说,“它的母亲是1953年生下来的第一代杂种(短角牛和本地牛交配),如今生下的犊儿更好了,真是一代胜过一代!”
我看了牛犊,又去看羊羔。红星社的绵羊,改良羊占70%。五月间我去时,刚生下一百多只改良羊羔,挤满了一圈,个个满身长着茸茸的卷曲的细毛儿。据说,每只羊羔到秋天就能剪下四、五斤毛,比本地羊出的毛多一倍,卖的钱要多几倍。
翁牛特旗的牲畜改良工作是从1952年开始的。那年,原热河省农业厅(翁牛特旗原属热河省,1955年热河省撤销后,始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先后送来二十只东北改良羊
(蓝布列羊、高加索美利奴羊、斯达夫罗夫羊等几种细毛羊和当地羊杂交改良的后代)、六头短角种公牛、二头荷兰种公牛和数头朝鲜种公牛,派来四名畜牧技术人员。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也派专人来指导。
一件新的工作,开始总要遇到许多困难。当时,配种技术不够熟练,群众不习惯,事事缺乏经验。为了让群众了解改良畜种的好处,热河省农业厅的马厅长,曾带着良种牲畜的图片,亲自到牧区向群众宣传。
用人工授精的办法给牲畜配种,牧民从来没有听说过,一见就怪起来了:“嘿,瞎胡整咧!要是打针(指注射精液)能生下羊羔,还要那羊趴子(公羊)干啥哩!”有些老年人一碰见给牲畜进行人工授精,不是撇嘴,就是扭脸。配种站的房子,谁也不去。坏分子也乘机造谣破坏。
第二年春天,第一代杂种羊羔生下来了。牧民又看不惯,说它光腚子(初生的杂种羊羔,毛稀而短)没尾巴,毛色杂。从头到尾,一处也看不上。“看这红不楞登的,猫不是猫,狗不是狗,像个啥?”谁看了都要议论一番。
可是不出半月,小羊羔就长了一身密密的卷毛儿,个子又大。到秋天一剪毛,一岁的羔子,足顶上一只本地的大羊出毛多;拿到供销社去卖,一斤能顶二斤的价钱。这一下,牧民的看法才开始改变了:
“咳呀,改良羊羔就是好嗳!再配种要多配上几只!”
翁牛特旗人民委员会农牧科负责领导全族牲畜改良工作的哈斯达莱同志,在向我介绍情况时,曾再三强调说明:在配种期间,对临时畜群管理的好坏,是决定配种成效的重要因素。因为在秋季母羊临近发情期以前,各村牧民就把要配种的羊赶到配种站。每个配种站要集中五百到八百只羊,临时放牧一个半月。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混乱和损失。
“头一年我们对这事不注意,事实狠狠教训了我们!”哈斯达莱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说:“当时,牧场选择得不好,临时找来的牧工也不大负责任,弄得母畜都掉了膘,影响了发情和受胎。在羊群集中时,我们也没有严格检查病疫,各种疫病互相传染。配种以后,牧民往回赶母畜的时候,又发生了错拿、丢失的混乱现象。
“后来,我们每年都十分注意这个工作。在夏季就预先选定牧场;聘请优秀的牧工;做到草场好,放牧好,不生病,增加膘,羊的受胎率都在90%以上。”
旗的党、政领导人把改良牲畜品种作为发展畜牧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工作,经常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加以支援。牲畜的改良工作逐年发展扩大。1952年只有三个配种站,配种母羊一千九百只。到1955年,已发展到十六个配种站,配种母羊六千五百只、母牛321头。今年准备设十八个站,配种母羊将比去年扩大一倍,牛的配种数目将扩大五倍。
特别重要的是,在几年来的工作中,已经培养了一批本民族的牧民技术员,使配种工作在群众中生了根。各配种站每年都吸收几个牧民积极分子——大部分是村的爱畜委员,用带徒弟的办法向他们传授技术。现在有三十名牧民成了配种站的工作人员;还有二十来名牧民,已能掌握人工授精的技术。今年,他们准备把四处配种站完全交给牧民去作,旗里只派一个技术人员加以指导就行了。现在全旗90%以上的牧民都已加入牧业生产合作社。这就使牲畜改良工作具备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翁牛特旗已经制定了改良牲畜品种的长期规划:到1962年,将完成全旗绵羊的改良工作。到那时,全旗将有二十五万只改良羊。牛的改良工作到1967年完成。那时,全旗将有良种牛二十五万五千头。根据过去的经验和已有的工作基础,他们完全有信心完成这一计划。


第3版()
专栏:

并社(六)(图片)
屠鸿痕改编·江 荧 画
(据徐光耀原作“树明和莺花”改编)
21 这天下午,二社主任李百川在支委会提出只留公积金百分之三,全体支委都表示反对,最后决议至少要留百分之五,便散了会。
22 李百川瘟头丧脸地回到家,咕咚往炕上一仰,他老婆忙把烟笸箩推过去,李百川伸手一摸腰里的烟袋,烟袋丢在会场上了,就把烟笸箩嗖的一搡。
23 他老婆唬得一跳,连忙从墙上的信札里抽下个信封,拆开,卷成烟卷,小心地递过去。李百川忽然把炕席一砸,恨恨地说:“公积金,公积金!拿着社员的钱买官做!哼!”
24 李百川抽着烟,瞪着屋顶发脾气。他老婆像避猫鼠似的,不敢作声。只听得风门外“噗嗤”一声,一个人“嘻嘻嘻”笑着进来了。你道这人是谁?看他鬼相就知不是好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