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7月2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胡志明主席答法新社记者问
越南人民要求充分履行日内瓦协定
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良好关系
新华社河内25日电 今天的河内报纸发表了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对法新社记者所提问题的答复。
关于谁对越南的普选不能按期实现负责的问题,胡志明说,显然,美帝国主义干涉者和越南南方的亲美政权,要对这种情况负主要责任。法国是签订协定的一方,也负有部分责任。
胡志明说,日内瓦协定不可能因为任何一个理由而失去效力。在世界上爱好和平和民主的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支持下,我们从北到南的全体人民,坚决为要求充分履行日内瓦协定而斗争。
在回答越南政府是否愿意承认可能在河内出现的越南南方驻国际委员会联络代表团和是否愿意承认联合委员会中的越南南方代表的时候,胡志明主席说:在日内瓦协定条款的基础上,我们随时准备这样做。关于越南北南两方人民是否有新的接触的问题,胡志明说,我们政府曾多次向南方政权建议让人民在两个地区间自由往来,直到现在,我们没有得到回答。目前,关于这个问题没有举行任何协商。
法新社记者问,越南民主共和国是否准备在北方举行一次选举,以改选1946年所选出的国会。
胡志明对这个问题的答复是:我们赞成正确地按照日内瓦协定,在全国范围内举行自由普选,以实现祖国的统一。
最后,胡志明在答复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是否准备与社会主义阵营以外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的时候说,我们的对外政策是:在有来有往、平等和尊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和所有愿意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建立良好关系。


第5版()
专栏:

越南“人民报”发表社论
要求越南南北交流接触
新华社河内25日电 越南“人民报”今天发表社论,欢迎南越各政党、团体和各界人士同北越的有关方面进行接触。
社论说,今年七月,越南全国本来应该得到统一,越南北南同胞应该重新团聚,但是,由于美帝国主义和吴庭艳的故意破坏,所以我们国家还被分割。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两地区间的接触和恢复两地区间的正常关系是越南人民前所未有的热烈的要求。
“人民报”指出,越南全国人民坚决为在各种方式下恢复北南正常关系而斗争。只有通过接触、会见和讨论,才能使两个地区互相了解,并在实现国家统一的问题上取得一致的意见。
这个报纸还提到,要求和北方接触的运动已经在南越展开。


第5版()
专栏:

苏联东部广大地区丰收在望
各地正积极准备收割庄稼
本报莫斯科25日电 苏联东部广大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拉尔、西伯利亚,今年丰收在望。苏联新垦的土地几乎全部都在这些地区。即将来临的丰收受到人们的巨大注意。全苏各地成千成万联合收割机和收割机手,假期中的青年学生,纷纷来到东部支援这场对今年农业收成有重大意义的收割。以赫鲁晓夫同志为首的苏联党政领导人员连日在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召开了农业工作人员会议,布置迎接这场收割的战斗。
在哈萨克斯坦新地上成熟着的好庄稼预示今年丰收将是空前未有的。阿克摩林斯克州和柯克齐塔夫州的许多区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预计每公顷将产谷物一百普特(一普特约合我国33斤)以上。满怀喜悦的当地劳动者积极准备着更多的谷仓。
西伯利亚和乌拉尔绝大多数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谷物都长得很好。那里的新地每公顷也将收一百普特谷物。现在要看收割工作是怎样组织的。过去几年,在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往往因为收割时间拖长,谷物遭到损失。有些集体农庄每公顷的收获量在收割开头时和结尾时相差约一半。特别是西伯利亚的谷物熟得较晚而天气冷得较早,更要缩短收割期间。
为了缩短收割期间和避免谷物损失,苏联各地农村广泛推行着分段收割方法。这个在去年已经开始采用的方法,今年在斯塔夫罗波尔和库班等南俄地区更加普遍施行。分段收割法,就是把差几天就要成熟的庄稼割下然后再进行打谷。这个方法有提早收割、缩短收割时间、减少谷物损失的种种好处。南俄经验证明,用这个方法每公顷可以多收二百五十到三百公斤谷物。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在收割时期常逢雨季,使用分段收割法特别有利。现在苏联东部地区准备广泛推行这个方法。西伯利亚和乌拉尔的农村将用这个方法收打八百万公顷谷物,据估计,将多收一亿普特谷物。


第5版()
专栏:

中苏贸易继续扩大
郑拓彬
七月二十五日,我国政府和苏联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一个补充换货议定书,确定除了1955年12月27日签订的中苏1956年换货议定书规定的货物外,两国间再互相增加供应一些货物。这样,1956年中苏贸易又将有进一步的增长。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中。各部门都为超额和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努力。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加快,建设所需要的物资也大大地增加了。解决设备和材料供应问题的办法,一方面靠发掘国内的潜力,另一方面也必须增加进口。根据这种情况,我国政府同苏联政府进行了互相补充供应货物的谈判。
今年,我国向苏联提出的补充订货的数量很大,是历年所没有的。本来,在1955年12月27日签订的中苏1956年换货议定书中,苏联就曾尽了最大的努力,对于许多我国建设上必需的重要物资,如钻探机、厚钢板等,比已往供应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加,现在再要补充供应我国许多设备和器材,对于实行计划生产的苏联来说,当然是很困难的。但是,在这次补充供应货物谈判中,苏联方面想尽各种办法,还是同意以大批物资供应我国。这次补充议定书规定供应的钢轨,差不多就可铺设半条鹰厦铁路,供应的钻探机,等于1955年全年供应总数的三点三倍。补充供应的货物中,还有各种土建机械、精密仪器,以及钢材和各种设备等等。此外,对于制造费时不能在今年供应的货物,苏联还同意预签明年的合同,设法在明年第一季或上半年供应我国。这些物资,对于我国人民超额和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有着很大的意义。这是中苏友好关系的又一个鲜明的表现。
这次,苏联也接受了我们很大一批工业原料、大米、食品、呢绒、针织品和手工艺品,大大地增加了我国这些传统出口商品的销路,从而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为我国工业化所需物资的进口提供大量的外汇。
苏联在接受我国的出口货物方面,还特别照顾了我们的困难。例如:猪肉是苏联很需要的货物,原计划在我们提出的补充出口货单中接受猪肉三万吨。但后来发现我国猪肉货源不够充足,我国政府决定减少猪肉出口。在向苏联说明这个情况后,苏联很快谅解了我们的困难,把补充货单上的三万吨猪肉全部撤销了,而另外接受了我国自用有余的其他货物。
中苏经济合作的这种密切关系是史无前例的,苏联政府和人民对我国的帮助是我们应当感谢的,应当学习这种榜样。但是我们更应当努力生产,增加出口货源,在尽可能的条件下,满足苏联人民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在中苏经济合作中应尽的责任。


第5版()
专栏:

伊朗首相说伊苏两国一切误会都已消除
新华社24日讯 据合众社德黑兰消息:伊朗首相侯赛尼·阿拉二十三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在国王最近访问莫斯科期间,伊朗和苏联之间的一切误会都消除了。
他又说,和美国的关系并没有改变,他把美国和伊朗说成是“两个友好的国家”。
侯赛尼·阿拉反复地提到伊朗对巴林群岛的要求,他说,伊朗很希望一有机会就和英国谈判,以解决这个问题。


第5版()
专栏:

苏联帮助阿富汗建筑的面包厂即将投入生产
新华社25日讯 据塔斯社喀布尔24日讯:苏联帮助阿富汗建筑的巨大面包厂的安装工作正在全面地展开,工厂很快就将投入生产。
这个工厂将是阿富汗首都规模最大和最现代化的企业。从收进谷物直到出成品全部生产过程都是自动化的。
喀布尔面包厂是一个综合性建筑,包括可以装两万吨谷物的谷仓、一昼夜生产六十吨面粉的磨坊、一昼夜生产五十多吨面包和点心的面包厂、仓库、蓄水池、汽车房等等。
兴建这个面包厂的资金是苏联政府根据1954年5月24日的协定给予阿富汗的贷款。
根据苏联机构的代表和阿富汗财政部不久前在喀布尔签订的一项协定,苏联还派遣一批专家到阿富汗为喀布尔面包厂训练阿富汗工作人员。


第5版()
专栏:

波议会代表团访匈
新华社24日讯 据塔斯社布达佩斯讯:以副议长库尔钦斯基为首的波兰议会代表团在七月二十三日到达布达佩斯。
代表团是应匈牙利国民议会的邀请到匈牙利来访问的。代表团在机场受到了匈牙利国民议会议长罗奈伊和匈牙利劳动人民党中央委员会书记伯拉·萨拉伊等人的欢迎。


第5版()
专栏:

罗马尼亚对外贸易显著增加
新华社据塔斯社报道 罗马尼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活动。
1955年罗马尼亚同法国的贸易额增加到1950年的二十二倍以上。它同西德、英、芬、意、土的对外贸易额也增加了好几倍。
最近,罗马尼亚的对外贸易组织“工业品出口公司”同埃及、荷兰、西德和芬兰缔结了关于向这些国家出售车床和刨床的合同,同印度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缔结了关于向这些国家出售钻井设备的合同,同土耳其缔结了关于出售电动机、筑路机和焊接联动机的合同。
罗马尼亚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也需要许多进口货。罗马尼亚从意大利输入纺织原料,从英国输入羊毛和化工制品,从法国输入衣服和化妆品,从西德输入设备和药品,从阿根廷输入皮革和鞣料,从埃及输入棉花,从中东和远东国家输入柑橘、咖啡、可可和香料等。


第5版()
专栏:

美国民主党参议员曼斯菲尔德承认
苏联对外援助不附任何条件
新华社23日讯 华盛顿消息:民主党参议员曼斯菲尔德说,苏联在对外经济援助方面的努力可能是“近十几年来有最重大意义的发展”,美国“不能忽视”这个发展。
曼斯菲尔德是参议院技术援助计划小组委员会的主席,这个小组委员会在二十二日发表了一个关于苏联对外援助的调查报告。
他在给这个报告写的一篇序言里指出,现在,苏联的对外援助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世界,在十三个月前,它还集中在有限的几个国家。
苏联对外援助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但是,“不附带任何条件”,所希望的只是进行合作和给予协助。


第5版()
专栏:

南柬两国发表联合公报认为
柬埔寨执行日内瓦协议有利于印度支那和平
南斯拉夫准备在经济和技术方面给柬埔寨以援助
新华社25日讯 据塔斯社贝尔格莱德二十四日讯:南斯拉夫和柬埔寨两国在贝尔格莱德发表会谈公报说,双方认为,柬埔寨方面始终一贯地执行日内瓦会议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决议是对维护这个地区的和平的重要贡献。南斯拉夫政府完全同意日内瓦会议关于尊重柬埔寨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定。
这个公报是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在访问南斯拉夫期间同南斯拉夫领导人会谈以后发表的。公报指出,双方认为,世界分裂为集团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这种分裂妨碍了各项问题取得一致同意的解决和各国人民的接近。
双方深信,两国政府所执行的积极和平共处的政策有助于稳定国际关系和维护国际和平。
公报指出,双方在会谈中还讨论了两国在经济和技术方面合作的可能性的问题。南斯拉夫表示愿意在可能范围内在这方面给予柬埔寨帮助。此外,双方还就建立文化联系以增进彼此之间的认识和了解的问题达成了协议。


第5版()
专栏:

朝鲜黄海制铁所提前完成三年生产指标
新华社平壤25日电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讯:朝鲜最大的钢铁厂黄海制铁所提前五个多月在七月二十三日完成了三年生产指标。
这个工厂生产的主要产品钢锭的三年生产指标在六月二十四日就已经完成。同时,粗轧厂每小时的产量也比1950年增加了六吨。
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这个制铁所在停战后一年内修建了第一号平炉,在1955年3月修建了第二号平炉。这些平炉的利用率一直不断地在提高,和战前比较,每一炉钢的炼钢时间已经缩短了两小时。


第5版()
专栏:

朝鲜今年将有八万多名工人休养
新华社平壤25日电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讯: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朝鲜享受休养的劳动人民一年比一年增多。
朝鲜政府在过去几年中为了发展劳动人民的休养事业,已经拨出了几十亿元(朝鲜币)。今年到国家休养所去休养的劳动人民将比去年多一万人左右。有八万二千多名工人将在工厂所属的休养所里度过愉快的假日。
为劳动人民而创立的夏令营在今年第一次开放了,国家已经为夏令营拨出七亿多元经费。现在已有七万三千多人正在几十个夏令营中心欢度过他们的假期。


第5版()
专栏:

民主德国军民抢救水灾
新华社柏林25日电 据德意志通讯社报道:连绵大雨已经在民主德国的一些地区引起水灾。埃森纳赫一带灾情特别严重,许多道路、桥梁和牛厩被大水冲坏,估计损失大约八百万马克。
民主德国的人民警察、国家人民军、苏军驻德部队正和当地居民一起同正在上涨的洪水作斗争,加紧修复被冲毁的水闸和堤坝。同时,各地居民正以大批物资来支援受灾地区。


第5版()
专栏:

报道奥林匹克运动会情况
七个通讯社组成联合记者组
新华社25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二十四日讯:世界七大通讯社组成了一个联合记者组,报道将在今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十二月八日在墨尔本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要成绩。这个组织的名称叫做“科拉”,参加的有法新社、美联社、澳大利亚联合通讯社、国际新闻社、路透社、塔斯社和合众社。为了报道一个重大事件而成立这样一个联合记者组这还是第一次。


第5版()
专栏:

保举办中国现代水墨画展览会
据新华社讯 保加利亚通讯社索非亚22日讯:保加利亚的布加斯市举办了一个中国现代水墨画展览会。展览会上展出了反映新中国建设的五十五幅水墨画,以及许多风景画和书籍插画等。


第5版()
专栏:

挪威导演克努普到京
新华社23日讯 应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中国作家协会邀请来中国参加世界文化名人挪威戏剧家易卜生逝世五十周年纪念会的挪威导演克努普,昨天到达北京。
在七月初应邀来中国协助导演“挪拉”一剧的挪威导演盖达琳,也将作为挪威的代表出席这一次纪念会。


第5版()
专栏:

法国“解放报”秘书长
罗伯·比奈到京
新华社23日讯 应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邀请来中国访问的法国“解放报”秘书长罗伯·比奈,已经在二十一日到达北京。参加亚洲作家会议筹备会议


第5版()
专栏:

我国作家曹禺杨朔赴印
新华社24日讯 中国作家曹禺和杨朔今天从北京乘飞机前往印度,参加在新德里召开的亚洲作家会议筹备会议。
同机前往的有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作家徐万一和全凤相。


第5版()
专栏:

一年来五百万人参观了克里姆林宫
列宁生前的办公室和住屋是访问者常到的地方
新华社莫斯科25日电 七月二十日是苏联政府为满足劳动人民的愿望决定开放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一周年纪念日。据“真理报”报道,一年来到那里参观的已经有五百万人左右,其中包括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外国客人。
克里姆林宫内的著名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吸引了很多的来访者,并且获得了外国客人的赞美。在到苏联首都访问的外国代表团和旅行者当中,有许多人到莫斯科的头一件事就是先去参观克里姆林宫的建筑和艺术珍藏。在最近一年中,单是参观国家兵器陈列库的苏联和外国观众就有一百多万人。
克里姆林宫里的列宁生前的办公室和住屋也是访问者常到的地方。他们当中有和列宁一同工作过的老布尔什维克,有少年先锋队员和文化科学工作者,也有著名的外国政治活动家和公众领袖。从观众留言薄中可以看出,列宁的朴素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许多来访者受到了很大的感动。
为了使更多的不能亲自到莫斯科来参观的苏联劳动者看到克里姆林宫,苏联艺术工作者特地摄制了一部彩色纪录片——“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历史纪念物”,这部影片现在正在苏联各地上映。(附图片)
参观克里姆林宫的人们,常到列宁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来。 
科瓦廖夫摄


第5版()
专栏:

向着高度自动化前进
林希
在乌拉尔的工业城市车里雅宾斯克附近,我们顺便参观了库尔金诺采煤托拉斯所属的露天煤矿。这煤矿没有顿巴斯或其他大煤矿那样的规模,但技术也很先进。
那是六月初的一个大风的日子。我们戴了矿上备用的风镜,顶着风沙,由托拉斯经理康戈拉钦科和其他几位同志陪同,在矿野里参观了露天的电铲采煤,自动皮带运煤,机械化的水力洗煤……。特别引起我的兴趣的,是矿区内部电气化的运输。
电气化的机车上没有锅炉,不需要添煤,添水,烧火,也没有烟尘,像电车一样清洁卫生,这是人们可以想像到的。更有趣的,是车站上的自动化装置。
走近车站的时候,我们既看不到复杂的车站建筑,也看不到熙攘的人群。列车频繁地来往驰过,但却看不到扳道岔的和摇旗的铁路员工。我们几乎可以把它称为“无人车站”。
车站上这样多的轨道和列车,怎么可以没有人扳道岔、没有人指挥,而列车通行无阻、不发生事故呢?——当我正在寻思的时候,领路的同志把我们领进了铁路旁边一个我们完全没有注意到的二层小屋。上了楼梯,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中年的女服务员,一个正在打电话,一个站在一幅车站铁轨图(也许应该称为什么机,什么装置,什么仪器)面前。这不是一幅普通的图,而像展览会上特制的图。图上有红、绿、黄各色小园灯。黄色的小园灯,不断地在图上的这条或那条铁轨上亮起来。这时候,服务员就扳动图上的某个电钮,图上立即出现红灯或绿灯。经理向我们解释:哪里黄灯亮,就表明列车在哪里;黄灯灭了,就表明列车走了。服务员扳动电扭、图上出现红灯或绿灯的时候,车站的道岔同时自动关闭或启开,现场上也同时出现红灯或绿灯。火车司机就根据这些红绿灯决定行止。
经理接着告诉我们:在没有这个装置(指上述铁轨图)以前,这里每班需要三十七个工人扳道岔,大家都很辛苦;现在每班只用两个人,工作还很轻快:一个人时常打打电话,联系一下;另一个人时常扳扳电钮,调整一下道岔。扳道岔工人现在根本不需要了。而行车量却增加到四倍,并且比以前安全。
那些从前扳道岔的工人现在哪里去了呢?——我寻思着。吃饭的时候,我向经理发问。起初,他一个个地数着:这个人到了变电站,那个人到了采矿场……后来看见我一直在追问其余工人的去处,他好像忽然明白了我的意思似的,乐起来了。他诙谐地笑了笑说:“这我可一下子说不全。不过有一点你可以完全放心,就是那些被自动化装置代替了的工人一个也没有失业,他们都转到更重要的和更好的工作岗位上去了。现在那个用电钮调整道岔的女服务员,就是其中的一个。苏联老早就没有了失业问题,将来也永不会再有失业问题。我们的事业发展的速度,还要求我们有更多的人。”
这是我们在苏联所看到的关于自动化的一个例子。这当然不是最重要的例子。铁路和车站的电气化和自动化,正在苏联许多地方加紧进行。在第聂伯水电站,六个值班人看管着总发电能力65万瓩的九个水力涡轮和其他机械。在乌兹别克电业局奥尔忠尼启则梯段电站,两三个值班人从一个地方管理着四个水电站。在莫斯科国立第一滚珠轴承厂,我们看到百十台机器自动工作的车间。加工件从一道工序,自动传送到另一道工序,一直到自动检查成品,把不合格的自动拣出……。
例子很多,但我们不需要也不可能一一列举。应该说明的,是自动化和远距离操纵的事业,现在正在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组织和领导之下迅速地有计划地发展着。今天看去是水平很高的东西,明天看去可能就不够水平了。在乌拉尔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我们参观了炼铁、炼钢、轧钢等许多车间。苏联人和各国来的人都认为这里的自动化程度是很高的。在一昼夜出生铁二千二、三百吨的巨大高炉上,每班只有十一个人。我们进去参观的时候几乎看不见人。平炉的情况也大抵如此。在轧钢车间,也只能看到巨大通红的钢锭、钢坯自己在滚道上前后奔跑,左右翻转,来回挤轧,从短的变成长的,从不整齐的变成整齐的,然后自动顺着滚道跑到下一工序。人呢?我们只在一段和一段中间的小玻璃屋内找到两三个。他们坐在凳子上像汽车司机一样扳动这个或那个操纵杆,使小屋外的巨大机器和钢锭按自己的意图动作。通红的钢锭发散出来的高热,不能侵袭到他们。这和工人们用钎子夹红钢锭相比,不仅是轻快、舒适,而且安全得多了。我们都为工人们庆幸。但是,在经理沃伦诺夫和其他负责人谈话中,他们都不满意这样的自动化水平。他们现在的奋斗目标,是在尽短的时期内把称量车的操纵者、装料机的操纵者、初轧机操纵台上的操纵工,都用自动化操纵装置来代替;加热炉和轧钢的中间过程,也用自动装置联结起来;轧完以后的钢材加工、矫正等过程,都要自动化。这也是第六个五年计划和最近在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召开的全苏黑色冶金工业自动化会议对这个公司的要求。经理说:“不是这样,就算不得完全的自动化。只能算90%的自动化。”
经理还告诉我们:公司的设计机构现在大大加强了。为实现自动化和远距离操纵,设计机构中还特设了设备自动化组。为了便于远距离操纵和观察,第一台工业用的电视装置,最近已经设计好并且制造了出来。我们被领到电视室参观的时候,电视机上出现的是轧钢车间的情景:钢锭在滚道上跑,吊车从空中驰过……。旁边的桌上,安装着一、二百个电钮。负责人要检查和了解哪个车间、工段的工作,就扳动哪个电钮,那个车间、工段的情景立即在电视机上出现。不过,这个设备现在还在进一步试验、改进,目的是使它更清楚,更合乎理想。此外,厂内还在建立完全普遍的无线电联系,目的是使工厂的负责人可以同所有的司机、操纵工、调度站都能随时用无线电通话。
苏联的科学家、学者、也在围绕着自动化和远距离操纵的目标而进行着巨大的研究工作。许多大学成立了专门的自动化和远距离操纵的教研室;科学研究机关在帮助建立许多生产自动化装置的工厂。在列宁格勒,我们访问了专门研究电气自动化和远距离操纵问题的教授法捷也夫博士。他告诉我们,他们正在加紧研究无线电控制和操纵整个生产过程的问题。现在要求的自动化装置,不仅要能够自动检验加工件是否合乎规格,不合就自动发出信号(灯亮或铃响等);还要能够自动调整。他兴奋地告诉我们,有一种车床速度自动调整的装置,现在已经试验成功。关于远距离操纵,他们现在已经能够从列宁格勒控制二百公里到四百公里以外的斯维里耶和沃洛霍夫等地的水电站。
所有这些,都使我感觉到苏联人民正在创造一个历史上最伟大的世纪——工人和工程师的劳动将失去界线。每一个人都将从单纯的倦人的体力劳动中彻底解放出来,并且把一切不大需要花费脑力的工作通通交给机器去作。人类只做创造性的工作,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将加速发展。那时候,真正的“人”的生活将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的。


第5版()
专栏:

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新建的劳动人民的住宅


第5版()
专栏:

阿尔巴尼亚人民在首都地拉那中心的树木和花草丛中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