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7月2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夏收期间部分小麦受潮和品种混杂
秦川地区农业社注意选留好麦种
新华社西安24日电 陕西省秦川地区的二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在留存和掉换颗粒饱满、纯度大和没有受到雨淋的麦种。在渭南专区夏收预分工作进行得比较早的大荔和潼关两县,许多农业社已经留够了秋季播种时需要的好麦种。醴泉、乾县、兴平和武功等县的农业社已经把没有受到雨淋的七十万亩麦子,全部留作为种子。华县红星第五农业社除留够秋季播种时需要的好麦种外,还决定把多余的一部分好麦种调剂给其他缺种的农业社。宝鸡专区郿县、凤翔、岐山等五县、市的夏收预分工作进行得比较晚,农业社留存和掉换麦种的工作目前正在陆续开始。
秦川地区是全国小麦高产区之一。去年秋天这个地区播种的一千六百多万亩小麦,基本上都是优良品种。今年夏收期间,一部分麦子遭受雨淋,发芽霉坏。有些农业社因为人力不足,在抢收中没有进行单收单打,留下的种子比较混杂。为了给明年小麦增产创造条件,这个地区的党、政领导机关就发动农业社留存和掉换好麦种。渭南、宝鸡两专区和西安市郊区许多农业技术推广站还帮助农业社普遍进行麦种发芽试验。陕西省农业厅计划拿出库存的三千多万斤“碧蚂一号”麦种,并且派出两个工作组准备再收购三千万斤好麦种,掉换给遭受雨灾较重和缺种的农业社。


第3版()
专栏:

引种适当品种,改良盐碱土地
高寒盐碱地区小麦也能增产
新华社西安24日电 陕西省今年在寒冷的陕北黄土高原上试种的早洋麦获得丰收。洛川、黄陵、宜君等四县的两个农场和十二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试种的早洋麦,平均每亩收获二百多斤,最高的达到三百二十多斤。
早洋麦是北京农业大学从美国引进来的一种优良品种。这种麦种耐寒、耐旱,抗条锈病力强,产量高。陕北黄土高原气候比较寒冷,霜期较长,一向小麦产量不高。陕西省的农业领导机关从去年开始把早洋麦种引进来,在鄜县、洛川、黄陵和宜君四县进行示范,结果良好。现在,当地农民都在积极预留早洋麦种和要求调换。陕西省农业领导机关除通知试种的县农场和农业社把全部早洋麦种保留下来外,并准备再从河北省采购二十万斤,以便在今年秋季扩大种植。
新华社兰州24日电 甘肃省国营灵武农场这几天正在收割种植在两块盐碱化土地上的春小麦。这是灵武农场第六年收割这样的麦子了。
这两块麦子,一块两千九百多亩,另一块五百多亩。这两块地的品种、耕作条件和施肥量都同,只有盐碱程度不同。前一块认真进行过盐碱改良,预计每亩产量可达二百八十斤以上;后一块盐碱仍重,预计每亩产量最多一百五十斤。
灵武农场已基本上掌握了土地上盐碱的变化规律。这个农场为了和土地上的盐碱作斗争,大力挖成了东西两条排水干沟,围绕干沟又挖成千百条排水支沟,组成强大的排水网。依靠这个排水网,他们一面采取种水稻洗盐碱的方法,将地面盐碱冲洗出去;一面逐年加深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使地下盐碱不致上升。
随着盐碱化土地越来越多的被征服,灵武农场的播种面积也越来越扩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的产量逐年急剧上升。以1956年和1951年比较,水稻面积扩大三十四倍,小麦扩大二十五倍。水稻和小麦1955年的单位面积产量比1951年增加了约一倍。
灵武农场是甘肃省最早建立的一个机械农场,因这个场土地盐碱严重,每年总有成百上千亩缺苗死苗,是造成这个场历年作物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个农场的副场长王起祯对记者说,只要有了克服土地盐碱化的办法,今后灵武农场发展将会大踏步前进!


第3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不能用任何借口进行强迫命令
七月十七日南方日报报道了广东省阳春县那旦乡和花县冯村乡发生的强迫命令的事件,并发表了题为“不能以任何借口对群众强迫命令”的社论。由于领导机关主观片面地提出生产任务,区乡干部又采取了强迫命令的方法去完成任务,以致严重地损害了当地农民的利益,损害了党同群众的亲密关系。
社论指出:在实现合作化以后,某些干部错误地以为,农民的生产劳动都受合作社指挥,不再需要做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了。于是,强迫命令又出现了。除了用“自发势力”、“右倾保守”、“思想落后”之类名义来“批判”群众,甚至给扣上“反动”、“走台湾路线”之类的帽子来吓唬群众之外,扣留粮票、扣工分,就变成最“便利”最常用的强迫群众行动的办法。
社论在严厉地批驳了一些为强迫命令行为辩护的借口之后指出,领导机关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领导作风,是农村中发生强迫命令的一个主要原因。有些党的领导机关对实际生活的了解不具体,出的主意和提的任务带有主观片面性,同时对下面提出的不同意见又不能虚心倾听,切实考虑,而是不问情由地一律用“思想有问题”的盾牌挡了回去,当到三令五申也行不通的时候,就采取了通报批评、停职反省、纪律处分等办法,强迫下面蛮干一通,这样,下面干部自然很容易对群众采取强迫命令的态度。
因此,目前由领导机关到基层组织,有十分必要发扬民主精神,克服官僚主义,加强上下级之间的联系,关心人民群众的痛痒,遇事同群众商量,坚持用说服教育的方法来进行工作。


第3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加强夏季分配中的政治思想工作
广西日报在七月二十二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加强分配中的政治思想工作”的社论。
社论说,有些干部认为今年的夏收分配,反正是实行按劳取酬,按劳动日进行分配,各项扣除上级已有具体规定,分配比初级社简单,而且夏收作物增产,只要把预分方案制定出来交群众通过就行了,因而忽视了政治思想工作。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有的农业社预分方案花二十多天还没有订好,以至收割的大批早稻不能及时分配;有的社虽然订好了分配方案,但部分减收户对这项分配表示不满,增收户对自己增多增少的问题也有不少意见,有的甚至虚报去年收入而不承认今年增收。这些社员对夏季分配的不满,影响了农业社的巩固和夏收夏种这一紧急生产任务的完成。
社论指出,目前正在进行的夏季分配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农业社因各项扣除过多,不能保证90%的社员增加收入,而另一些社只顾社员增收,在增产很多的情况下,连公粮、种子和生产投资等应扣的部分也不扣除,有的社在处理非生产工分时简单从事,而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有些地方单纯强调宣传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而引起一些劳力缺乏的困难户不安;而另一些地方过分强调宣传照顾“五保”户,使有些不合乎“五保”条件的,也要求社里照顾。有的社员看到自己生产队里的禾苗比别队禾苗长得好,就要求以生产队为单位独立分配,甚至有的在收割后集体隐满产量。
社论指出,为了使夏收分配做到公平合理,必须进一步宣传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和“少扣多分”的原则,对社员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批判本位主义思想;同时大张旗鼓地宣传高级农业社的优越性,特别是加强对部分减少收入的社员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不满情绪,从而鼓励他们积极劳动、争取下半年增加收入。 (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福建省农业厅邀请专家
研究抗旱保秋问题
新华社福州24日电 福建省农业厅二十二日邀请在福州市的农业专家座谈在抗旱中农作物的栽培技术问题。
座谈会上,福建农学院教务长卢浩然分析了福建省各种农作物目前生长情况、需水情况后,就各种农作物的灌溉次序、灌溉方法、灌溉时间等问题发表了意见。他强调说,在目前福建省不少地区已发现了旱象的时候,一方面固然要十分注意晚稻、甘薯的夏种问题,一方面也绝不能忽视黄麻、甘蔗等经济作物目前的用水问题。
福建省农业综合试验站农艺系主任林权对连作晚稻应该在什么时候插秧最合适的问题作了分析,他批评了有些人认为晚稻到“处暑”还可插秧,而现在离“处暑”还有很多天,因而产生慢慢来等下雨的思想。他说,根据我们试验:在福建的土壤和气候等情况下,从二十三日“大暑”起,插秧越晚,产量越低,因此当前必须尽力抗旱,对可能插秧的地方就下插,不应该再等待了。
福建农学院对土壤有专门研究的林景亮教授就如何充分利用地下水、如何尽量减少田里水分蒸发等问题发表了意见。他说,有人作过试验,田耙三次等于下一场小雨,我们要重视中耕除草对增强抗旱的作用。
参加座谈的其他二十多位农业科学工作者在会上分别就抗旱中蓄水、保水、合理灌溉、农作物盖草、点浇保苗、防治病虫害以及水稻田改种其他抗旱作物等问题发表了意见。福建省农业厅决定把这些专家们的意见下达各地,供各地干部和群众在抗旱中参考。


第3版()
专栏:

广州市各财经部门
帮助小商贩克服经营上的困难
新华社广州24日电 广州市各财经部门正在帮助小商贩克服当前在经营上和生活上存在的一些困难。
广州市国营百货公司从七月十六日起扩大了十五大类共六百三十九种小百货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之间的价格差额,使小商贩能够多得一些利润。过去这些商品的批零差价是14%到20%;现在扩大为17%到25%。国营文化用品公司过去规定给小商贩的代销手续费率最低的只有7%,而且把零星商品划分成二十多类,每类手续费率不同,给小商贩增加不少麻烦。这个公司最近根据小商贩的要求,取消了不同的手续费率,把它统一提高为12%。国营交通电工器材公司、百货公司和文化用品公司在出售商品给小商贩时,对绝大部分商品取消了批发起点的规定,无论小商贩要多少,都可以按批发价格售给他们。小商贩所需要的货源也得到了特别照顾。国营文化用品公司过去对小商贩代销的品种有很多限制,并且经常配售滞销货,现在已经改为有货都给以代销,一般不加限制。百货公司过去很少供给小商贩的畅销货如绍昌皂和樟脑丸等,现在都优先供应小商贩,并且正在研究划出一部分品种,专门给小商贩经营。
广州市税务局对减轻小商贩税收负担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税务局规定对小商贩的小型户所得税在没有实行定期定额征收以前,凡每户每月营业收入额不满二百五十元的,或营业收益额不满一百元的,或代销手续费不满五十元的,都不征所得税;凡是以前用民主评议方式征税的小商贩而现在又不具备查账征收条件的,一律改为核标征收,取消民主评议方式。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近一个月来共给四百六十多户资金有困难的小商贩发放了八万多元的贷款。现在小商贩向银行贷款手续简便,只要经过主管的国营商业部门审查以后就可以贷到,同时可以把购买进来的商品作保证,取消找保等规定,贷款期限有的也延长到一年。
在采取上面这些措施帮助以后,还是不能维持的一小部分困难户,国营商业部门已经吸收它们的部分人员,另行安排他们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共吸收了一百零一人,其中有些已经成为国营公司或公私合营商店的工作人员。


第3版()
专栏:

许多新的灌溉法在推广
新华社讯 今年全国各个灌溉区在春灌和夏灌工作中推行了许多先进的灌溉经验,收效很好。
计划用水已在全国二十四个省区的一千多万亩土地上推行,比去年推行的面积增加将近五十倍。计划用水的特点,是根据农作物各个发育阶段的需水情况以及当地气候、土壤、水源等条件来有计划地进行灌溉,它能保证土壤肥力不断增加,使农作物获得较高的产量。去年在四川大面积稻田上试行有效的新法泡田、勤浇浅灌的经验,今年也在全国很多地区推广。陕西南部一部分稻田由于推行新法泡田,较过去老法灌溉省水15%。
今年各地还大力推广了旱作沟灌、畦灌和水稻浅灌等经验。陕西、四川、湖北的一些地区,过去小麦、油茶等旱作物一般不进行灌溉,今年都在较大旱作面积上进行了灌溉,估计可增产30%以上。


第3版()
专栏:

先进的思想胜利了
射洪县前锋社青年种植小组的棉花长得好
本报讯 四川射洪县前锋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二区队的青年种植小组栽培的三亩八分棉花,由于采用了方格育苗、早栽、密植(每亩8,000株)的先进技术,并且合理施肥,及时治虫,细致整枝,目前棉株生长良好,开始大批结桃。这个青年种植小组已被评为先进生产组。
开初,个别思想保守的老社员摇着头说:“棉花种得那么密,能收到啥棉花!简直拿几亩地给他们娃娃闹着玩。”现在,铁的事实打破了他们的保守思想,都说:“接受先进技术硬是好,早先我们都怕棉花密了要减产,这下看了他们的棉花,才给我们打了个定心锤。”
(王鲲平)


第3版()
专栏:

山西南部的第一个养鱼场
新华社讯 山西省新绛县长征、曙光两个农业社和新绛县农场联合举办的一个养鱼场,最近放入鱼苗五十万尾。
这个养鱼场是山西省南部第一个养鱼场,是利用长征、曙光两个社不久前完工的三泉水库建成的。养鱼场面积达八百亩,预计每年可以产鱼五十万到六十万斤。
放入养鱼场的鱼苗,全部是武汉市郊区墨水乡鱼苗生产合作社供给的适宜北方生长的鲢鱼和鳙鱼。在放苗期间,墨水乡鱼苗生产合作社还派来六名技术人员,传授了养鱼的技术。


第3版()
专栏:

陕西全面调查农作物病虫杂草
本报讯 陕西省在七月下旬开始农作物病、虫、杂草的全面调查工作。这个工作是省农业厅领导的,参加这一工作的人有农业院校的学生、农业技术推广干部六百多人。通过这次调查,将摸清本省病、虫、杂草的种类、分布、为害等情况和它们的传播途径等,为进一步开展植物检疫,加强植物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为了及时解决调查中的技术问题,这个省的农业厅还建立了病、虫、杂草鉴定委员会,编印了调查手册,和组织调查人员分别进行短期的学习。 (杨蕃)]


第3版()
专栏:

广西普降喜雨
新华社南宁24日电 广西大部地区的旱象已解除。近一星期来,久旱的广西省各地普遍下了雨。桂林、蒙山、金城江等地降雨量在八十到一百多公厘,西南部的龙津、都安、百色、田东、玉林、桂平等地降雨量在四十到七十公厘。
目前,广西各地正在进行中耕耘田和晚稻插秧。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商业网下伸不可盲目草率
江苏常熟县在调整商业网的工作中,有盲目建立商业点的现象。例如塘桥区只需要建立五个商业点就可以满足群众需要,结果建立了九个;因为下伸点太多,全县有30%的点不能维持,有的点则把农村原有的商贩挤掉了。(赵亦彭)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要为人民健康着想
按照国家规定,患丹毒等传染性的病猪不得宰杀出售。但常州市食品公司加工厂在今年三月到六月上旬,先后把五十六头病、死猪肉制作肉松或充作好肉出卖。常州市食品公司加工厂的这种不顾人民健康的作法,应该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 (储松林)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有杂质的面粉
石家庄面粉厂在执行国家“提高纯度、降低精度”的粮食加工政策的时候,只强调降低精度提高出粉率的一面,忽视了提高纯度的一面,产品质量逐步下降。这个厂最近调往唐山的面粉颜色青暗,含麸量每袋达到二十七两,里面还有大量砂石等杂质。 (左李、路张)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得不偿失
渔业合作化以后,很多地方有不顾技术条件和经济效益盲目增添机帆船的偏向。例如青岛立成渔业社从1953年起共向国家贷款八万多元,添购机帆船三只;因为渔民操作技术不好,已有一支触礁沉海,净亏三万多元,这增加了渔民很大的负担,去年渔民收入就不敷最低生活的支出。广东红星渔业社去年一对机帆船的捕鱼量仅比小风帆多34%,机帆船每月平均收入712元;付出的成本却需3,900元,真是得不偿失! (靳伯韬)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米粉加工太粗糙
山东淄博市博山区粮食分局加工厂加工的小米和玉米粉太粗,连窝窝头都做不成。淄博建筑材料工业学校从这个厂买回的四千斤面粉中筛出各种杂物五斤多。当地居民对加工厂加工米粉的意见很多,加工厂却充耳不闻。 (中 田)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就地捕鱼,供应市场
吉林省林区有很多河流,盛产各种鱼类,但是林区居民吃的鱼却是从外地运来的,因为运输时间长有时就变质了。林区商业部门为什么不组织捕捞当地的新鲜鱼供应居民需要呢? (修景元)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湖南伞的花色太少
湖南省目前生产的雨伞一般只有红、黑两色,式样古老、笨重,因此各地积压数量很大;温州伞花色多,式样新颖,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湖南伞曾一度畅销全国,他们必须总结失去市场信誉的教训。
(蓓 叶)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手工业者的收入减少了
河北省保定专区部分县手工业合作化以后,社员收入普遍下降了一些。原因是:铺张浪费,如定兴县建筑社为了摆阔气,拆旧房盖新屋,添置非生产设备等共花去1,136元;提取公积金过多,如望都县城关服务社社员工资只占全部加工收入的47.4%;盲目办大社,减少了门市部,使群众感到不便,也减少了收入。
社员收入减少,影响手工业合作社的巩固,河北省手工业主管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
(忠 周)


第3版()
专栏:

原来有顾虑的人们
郭玉林 王相林
心满意足
董文治是河南浚县北堂乡中苏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说起来他只是全社2,315户社员中的一个,但他的思想却代表着一部分人。
解放前董文治全家七口人,垅地皆无。土地改革当中翻了身,分了二十五亩好地。由于全家男女积极劳动,生活一天天富裕起来了。1954年两次共买了三亩半地。到1955年,全家十口人,喂着三头牲口,小日子过得挺结实。从此心满意足,认为永远摆脱贫穷了。
董文治在生产上凭人有人,凭钱有钱,牲口农具样样俱全。他几年来没有参加互助组。1953年村子里办初级社,他说共产党是“衙门口打架,没事找事”。农业生产合作社办起来了,董文治公开地对社员说:“二月二的煎饼,看你们摊吧!”他认定这个社办不好、办不长。他不仅不打算入社,而且单干的劲头更大了。为了在生产上把农业社比倒,1954年他买了三亩半地、两头牲口、一辆新大车;夜间偷偷地往自己谷地里追肥。尽管如此,因为他不采用新的技术,耕作不及时,去年他的谷子、玉米、大豆产量都比合作社的低。他比输了。
一步登天
1955年10月,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传到村子里,原来的四十四户社员和党员、团员、贫农积极分子活跃在村子的各个角落。扩社、建社成了舆论的中心,但董文治他们仍然热于单干。积极分子赵俊士、赵安居等去动员他入社,每次都碰了钉子。他说:“自己干,自己当家,谁也管不着。不需要再找个爹娘来管教。”
群众合作化的热情越来越高,大家不能满足于办初级社,要办高级社。这时候,党支部宣布,地主、富农将要有分别地吸收入社。在这种情况下,董文治他们才变了打算。他怕别人把自己看得不如地主、富农,于是,他首先卖了一头牲口,然后申请入社。支部知道他是勉强入社的,曾多次向他解释,说明晚入一年也没有什么不好。但他回回表示:“没问题”,“想通了”,“坚决入社”。就这样,董文治由单干“一步登天”,参加了高级社。
包袱沉重
董文治入社以后,怕孤立、怕在政治上受排斥的顾虑解除了,但在经济利益上却背着沉重的包袱。初入社的几天,为了避免别人说他入社思想不通,他劳动也很积极。不久,他的顾虑一天比一天明显地暴露出来了。他经常到牲口槽上去。每次去不是摸摸他原来那头黄牛的角,便是拉拉它的尾巴。最后,总是咳声叹气地走出牛棚。
今年合作社的小麦长得特别好。去年冬天,社员们不顾天寒地冻,开展了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担水浇麦运动,冬春两次浇麦一万八千亩。又积肥二万二千六百车,给二万三千二百亩小麦上了一次追肥。拔草锄麦的工作也做得好。看到那绿油油的麦田,绝大多数社员个个喜笑颜开,越干越有劲。董文治就不一样了。从麦子吐穗扬花,一直到金黄色的成熟时期,他真像“怀揣二十五个小老鼠,几十只爪子乱搔心”,天天坐立不安。每次路过他自己原来的地边,总要止住脚步,看着麦子呆呆地出神。有时用手抓一把沉甸甸的麦穗,摇晃摇晃。有几天他甚至干脆不下地干活,专门到自己的麦地看麦子,回家就躺下来。他的思想包袱一天比一天沉重,生产情绪也一天比一天下降。生产队长赵书森几次找他去商量事情他都不去,假装有病,在家坐了三天。他全家三个女劳力也不去参加生产。他父亲董学善入社前是积肥模范,大冬天也起五更去拾粪。入社后再不拾粪了。他们并不是不懂得“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但他们认定:反正再干也没有自己单干时收的多,只想“干点够吃就算了”。
预分大会
六月五日晚上,合作社开社员大会公布小麦预分方案。男女社员很快集中到小学校里了。人们都高兴地谈笑着,等待开会。只有董文治、赵海朝、吴秀凤几个人,一声不吭地坐在屋角的黑影里。开会了,农业社副主任张泽润向大家报告小麦丰收的成绩:今年共种小麦23,649.8亩,共收2,601,478斤,每亩单产110斤,比去年增产20.87%。除去公粮、种籽、饲料等等一切开支,每个劳动日可分小麦4.12斤。还有十五万斤超额增产的粮食另行分配。全社93%的社员比去年增加了收入,减少收入的只是个别有特殊原因的户。接着,会计一户一户公布所得劳动日数和应分麦子数。会场鸦雀无声。公布结果,董文治这个队全队八十五户,只有三户收入比去年减少。那是赵元会、赵书科、董振君。会计公布完毕,请大家各自算算账,看自己比去年究竟是增加了收入,还是减少了收入。其实人们早就算清了,去年收入多少心里早就有底,只要和今年的收入对比一下就清楚了。人们都高声报告:“增加了”,“我增加×××斤”……只有董文治脑子转不过弯来,他找到干部说:我去年收2,123斤麦,今年只分1,655斤,这不是减少好几百斤吗?你咋说我增加了收入呢?还没等干部吭声,原来和他有同样顾虑的赵海朝就在旁边说话了:“你的账算错啦,你把公粮、种籽、饲料开支等除了以后,你算算就知道增减了。”经过大家帮他算账,他才相信今年比去年增加收入307斤。这时,董文治如大梦初醒,他的脸刹时由阴暗变成红润,入社以来一直背了很久的沉重包袱放下了。不一会,他突然哼咳起来,难过地说:“因为我不相信党的领导,不相信多劳多得的政策,一家人一春天没加劲生产,最少也少做一百个劳动日。”他刚说完,在一边的一个社员就开玩笑地说:“那你又少了四百多斤麦,全家人少吃一个月白馍。”
社里为了解除社员怕得不到现钱的思想顾虑,当即把小麦预购定金分给了社员。就这样,像董文治这样的人,才算彻底地把心定下来了。
从头做起
现在,社员们劳动的劲头更大了。董文治全家更带劲。他全家没有一个闲人。他母亲虽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了,除了领着自己家里四个孩子和做饭以外,还要去看场。他哥哥董文山当饲养员,有头驴生了疮,他天天烧开水给它洗几次。在麦收中割麦,谁也没有董文治割的快,收的净。他不止一次地向社干部和社员说:“以前我想错了,让社里和自己都受了损失。我要从头做起,我知道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第3版()
专栏:

并社(三)
屠鸿痕改编·江荧 画
(据徐光耀原作“树明和莺花”改编)
9 这柳树屯有两个社,还有一个组。自从一搞全面规划,决定两社合并成立高级社,两个社的男女青年们都乐开了,到处谈论着幸福中的远景。
10 这天上午,一社主任罗树明带着一帮小伙子们,正在二社的沙岗上栽苹果树,一面栽一面唱,近晌午便栽完了一千八百棵,横看成行竖看成排地站满了一坡。
11 二社青年团员李莺花也带着一伙闺女们在收拾俱乐部,她们也一面唱一面拾掇,清除脏土,擦玻璃,摆桌子,准备迎接两个社的青壮年来上民校。
12 两处的歌声交溶汇合,响亮地向初冬的草原扩散着。歌声也带起打场的人们,把马赶得在满场的豆秸上转圈飞跑。………柳树屯沉醉在劳动的欢乐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