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
专栏:
平顺县关于社员收入情况的调查
魏子英
山西省平顺县29,556户农民,全部加入了高级社。他们都盼望在实现完全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头一年,自己的实际收入能够比前一年有所增加。但是,完全“按劳取酬”的分配办法都还没有经验过,自己今年的收入是增是减?完全不摸底。束禅村“人民”农业社社员反映有三担心:一担心社内计划完不成;二担心社内开支是没底坑;三担心自己的收入没保证。特别是一些过去土地多、产量大、有花椒和果园等特殊收入的社员更担心。他们说:“按劳取酬办法好,不摸底子心里焦”。中五井乡“民胜”农业社社员说:“合作社出的多、进的少,窟窿大、补钉小,秋后七折八扣不知分多少”。
到底有多少社员能增加收入
究竟能有多少社员增加收入?县委也不清楚。为了摸清全县农业社今年分配底子,县委会于五月八日组织了三个工作组,分头到粮食作物区、经济作物区和贫瘠山区三种不同地区的三个合作社进行调查,经过估产、预算收支情况,再算出社员的实际收入比例。三个社各项扣除共占总收入24.05%,其余75.95%可以分配给社员。三社504户社员,有88.8%社员的实际收入超过往年,有11.2%社员的实际收入不增不减或稍减。
为了进一步摸清情况,县委又召集了申家坪“建设”等九个合作社进行座谈调查摸底。结果是:九个社全年农、林、牧、副业总收入636,965元,九个社全年农、林、牧、副业生产投资占总收入的14.8%,行政管理费占0.52%,需要交纳的农业税收等占4.47%,公积金占5.98%,公益金占1.43%。五项扣除共占总收入的27.2%,其余72.8%的收入可以全部分配给社员。按照“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原则试算分配的结果,实际收入超过往年的占社员总户数的89.83%,不增不减的占3.94%,实际收入不及去年的占6.23%。不增不减和减少收入两者合计占社员总户数10.17%。这些户中有乡干部,供销社、信用社干部,有外出当工人的。这类户在合作社里的收入虽减少,但另一面的收入却增加了,不该算减少收入户。这样实际减少收入户以及收入和过去相等户只占总户数8.2%。
六月初,县委又召开了全县合作社会计会议,审查了生产、劳动、基本建设、财务等四个规划和全年收支分配计划,又进行了全面的摸底。全县180个合作社,全年农、林、牧畜、副业总收入为7,463,095元,各项生产投资占总收入14.5%,行政管理费占0.51%,全年农林等税收占4.65%,公积金占6.17%,公益金占1.59%。开支合计共占总收入27.42%。社员实际分配占总收入的72.58%。
从各个社看:实际收入分配给社员占总收入80%以上的13个社,占75%至80%的44个社,最少的占总收入60%。180个合作社,全年农、林、牧、副业和基本建设、社务等共用劳动日7,451,042个,其中农林基本建设劳动日占总劳动日的13.8%。对这些当年没有收益的劳动日按劳力平摊义务工,实际参加分配的劳动日占劳动日总数的86.2%,每个劳动日约可分得款0.843元,比去年提高60.6%。从各社看,每个劳动日分一元以上的29个社,分一元以下五角以上的141个社,每个劳动日分五角以下的10个社。这样分配结果,180个社的社员中,收入超过往年的占社员总户数的78.3%,不增不减的占总户数的15.3%,收入有不同程度减少的占总户数的6.4%。
减少收入的都是哪些户
这些减少收入的都是哪些户呢?根据九个社减少收入的208户社员的分析有如下几种:属于鳏、寡、孤、独丧失劳动力的59户,占社员总户数2.42%;过去土地多,产量大和有花椒果园等特殊收入的63户,占2.5%;去年投资多,今年减少投资而降低收入的10户,占0.45%;因外出住学校、死亡等原因减少劳力的18户,占0.73%;革命军人家属,军官实行薪金制减免代耕劳动日的29户,占1.19%;家庭主要劳动力终年疾病不能参加劳动的19户,占0.77%;因家庭主要劳动力短期生病减少劳动日的7户,占0.24%;因劳动不好懒惰减少收入的3户,占社员总户数的0.12%。
通过这次由点到面的普遍摸底,清醒了干部头脑,他们认为虽然初步计算90%以上社员都能增加收入,但是,怎样争取更多的社员,更多的增加收入,是当前生产领导上应该集中注意的问题。
从哪些方面解决问题
全县农业生产合作社存在的较普遍的问题是:重视农业忽视发展多种经济。据180个合作社的统计,农业以外的其他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8.3%,有的社还占不到10%。有些合作社对多种经济只是规划在嘴上,写在纸上,缺乏具体的组织和安排。如北社乡新华第一社两辆大胶轮车几个月来一直睡大觉。根据这个情况,各个社都在已订计划的基础上,修订了发展多种经济的计划,克服看大不看小的思想,划清合作社与社员个人经营的界限,组织劳力,规定进行多种生产的合理报酬,积极开展多种生产。另外,为加强领导,并确定县由一个副县长,乡由一个副乡长,合作社由一个副主任专门领导。
继续贯彻执行“勤俭办社”的方针,进一步压缩非生产性的开支。如和峪乡“人民”社非生产性的开支由原计划的570元压缩到160元。对属于上级领导机关条条下达造成合作社投资大误工多的现象,由领导部门有计划地加以控制。
根据九个合作社的了解,有2.58%的社员是因为处理生产资料不妥当,致实际收入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为了使这些社员由多减变为少减,采取适当的政策。对全县有花椒、果园等特产的72个社,除羊井底等个别社采取作价入社外,其它社采取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分等分级按比例分配,纠正有些社“一扫光”的办法。房前家院生产树入社的错误做法,也进行了纠正。明确规定房前屋后的生产树不入社。
第3版()
专栏:
麻家寺乡盲目搬用先进经验
甘肃省委进行检查后提醒各地领取这一教训
新华社兰州8日电 麻家寺乡盲目搬用先进经验,增产不成,反而要减产。
中共甘肃省委农村工作部,最近检查了皋兰县麻家寺乡盲目的把夏田作物改为秋田作物和不适宜的推广春灌致使全乡庄稼将要减产的情况,认为这一教训值得各地农业生产合作社深为记取。
麻家寺乡是一个高寒地区。过去这里农民每年播种以麦、豆为主的夏田作物,面积占到全乡总面积的60%到70%。其中如小麦每亩平均产量在二百斤以上,而且收成比较稳定。近几年来,该乡又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过去农民的经验,推广以夏田为主的三样轮作制(即豆—麦—糜谷、马铃薯),产量一般也比过去提高了。
今年开始,这个乡的干部为了完成增产任务,却忽视了当地自然特点并不顾群众的意见,盲目的搬用别的地区的经验,改夏田作物为秋田作物,将原来夏田播种面积由三分之二缩小到三分之一,秋田面积扩大到三分之二。这样改种的结果,不仅没有达到增产的目的,还破坏了原来较合理的轮作制度,严重影响到下半年的生产。如过去豆槎地播种小麦,每亩产量达到三百斤,改成秋槎地播种小麦后,产量就会比豆槎地减少三分之一。同时,因为秋田成熟晚,农民不能在伏天翻地,这也影响到增产。另外,还造成了夏季劳力畜力过剩和秋季劳力又不足的困难。
这个乡秋冬雨雪较多,群众也有冬灌的习惯,因此一般春季地墒饱满,不需要春灌。当地群众有“春水淌开沟,十年九不收”的说法。但乡的领导干部不顾这些实际情况,硬叫群众灌春水,结果是土地板结、影响播种时间。现在灌了春水的小麦,长得黄萎、稀疏,分蘖少,没有灌春水的小麦倒生长茁壮。由于灌春水,全乡还浪费劳力九千二百多个,畜力一千九百多个。
第3版()
专栏:
早稻亩产千斤
新华社福州9日电 福建省诏安县出现三亩早稻“千斤田”。
这个县的新春乡照亮农业生产合作社已收割的三亩双季稻早稻丰产田,平均每亩收稻谷一千零四十六斤多,比原有产量增加70%以上。诏安县人民委员会农业局派出的工作组,经过实地丈量和过秤,证实了这个高产纪录。
这三亩高额丰产田是照亮农业社许随兴生产队耕种的。这三亩田比往年多冬耕一遍,每亩田里下了两百担港泥来改变土壤,又选用了南特号良种,作到密植直播,及时播秧。为了防止烂秧和促进种籽迅速生芽扎根,每亩还用三、四十斤草木灰和火烧土拌种。在幼苗出水后到收成期间,社员们除了注意加强田间管理外,还在抽穗前先后除了两遍草,在每亩田中下了十五担厩肥、四十斤花生饼、十五斤肥田粉。
第3版()
专栏:
萝北青年垦区第一次种的庄稼长得很好
新华社萝北9日电 黑龙江畔萝北青年垦区的拓荒者,今年第一次在新垦的土地上播种的三千四百公顷作物生长良好。两个月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草原,现在,已经种植了大豆、小麦、水稻和一些晚庄稼。拓荒者从自己的家乡带来的各种蔬菜种子,也播种在这些新垦地上了。在各种作物中大豆长得最好,一般都有七、八寸高。豆苗已经遮住地面了。当地农民经过这片春开春种的大豆田时,都说一公顷准能收获一吨以上。种在去年翻耕的地块上的白菜、菠菜、茄子和马铃薯等蔬菜也长得很好,现在小菠菜已经出现在庄员们的餐桌上了。
来到萝北草原从事垦荒的青年志愿拓荒者,已达两千二百八十七名。这些青年在萝北草原上,成立了北京、天津、河北和“五四”等七个青年集体农庄。这些农庄大多数是在没有道路通行的草原深处。这些年轻人就在七、八十里路的运输线上,用人力运输粮食、种子和农具。垦区的两处农业技术推广站,帮助训练了四十名操纵畜力农具的技术员。萝北拖拉机垦荒站帮助翻耕后,他们随即昼夜不息地播种。
第3版()
专栏:
洞庭湖滨丰收前夕
据新华社讯 盛夏七月的洞庭湖滨农村,到处呈现一片早稻丰收前夕的欢乐繁忙景象。
湖面上白帆点点,赶运夏收农具和肥料的大小船只络绎不绝。湖区各线客轮也很忙,大批的旅客是刚从县里学习收割技术回乡的农业社的打稻机手,是丘陵山区来湖区支援夏收的农民。最近一周内,将有十万农民从湖滨附近各丘陵山区来到湖区,支援湖区农业社收早稻。湖区许多农业社在大路上搭起“欢迎门”迎接这些客人。
第3版()
专栏:
大片沼泽地将要变成良田
新华社成都9日电 四川省西北高原上的地方国营龙日农场,正在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沼泽地工作。
在农场北部的安曲坝和哈拉玛等一百多里长的地带上,职工们已经紧张地劳动了一个多月。他们计划通过修建排水工程,把这里六万多亩沼泽地变为耕地。由于白河流经这里,他们还要修两公里多长的防洪堤,和把六公里的弯曲河道拉直成两公里,防止河水浸入草地。目前,他们已修筑了九条排水渠,并正着手修建防洪堤和改道工程。
龙日农场去年在草地上第一次进行了改造沼泽地的试验,挖了共长十八公里的十三条水渠进行排水,结果使许多过去淤水及膝的地区变成干地,过去人马不能通行的地方可以行走。
据初步勘查,整个草地上可以开垦的荒地上千万亩,但其中约有30%是沼泽地。龙日农场是进行这种改造工作的第一个单位。
第3版()
专栏:
新疆将营造防护林带
本报乌鲁木齐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划在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边缘和天山北麓营造的三条大型防护林带,现正加紧进行勘查。未来的三条防护林带全长将近三千公里,宽约两公尺。计划中的吐鲁番盆地的一条林带长六百多公里,现已完成勘查面积四万二千九百多公顷。塔里木盆地边缘的一条林带长一千八百公里,现正进行基地初查。天山北麓的林带长五百五十公里,今年九月可完成勘查任务的一半。
第3版()
专栏:
湖北设立暴风警报站
本报汉口8日电 湖北省水产局在洪湖、梁子湖、斧头湖、西凉湖、后官湖等湖泊,建立五个渔业暴风警报站。现在这些暴风警报站经常收听气象消息,及时发出暴风信号,保证了湖区数十万渔民的生产安全。
第3版()
专栏:
农村新事
白马复活
河南密县胜利农业社第六生产队的张狗汪,养着一匹惹人喜爱的大白马。张狗汪缺乏饲养经验,把马养的疾病不脱身,躺在地上起不来,活活像个“干骨龙”。
老饲养员陈明听到这个消息。他要求社里不要宰杀,由他负责喂养。
这马太瘦弱了,不想吃草,他就把料煮好拌盐来喂。以后马能吃点草了,他就把草铡得又小又碎,使马吃着省劲。发现马有病,就不管白天、黑夜,都要去请兽医治疗。
这个准备宰杀的“干骨龙”,不过一个多月的光景,就复膘能干活了。原来只值七、八元钱,现在能值六十多元。
鱼花得救
江苏江浦县白马乡龙华农业社想发展副业,花了五百多元买回九口渔网,用渔网在乌江口捉回三十万尾鱼花,养在社里的鱼塘内。
六月七日,突然倾盆大雨,平地水深半尺左右;鱼塘里的水就要溢出来。这时候,副业主任毛发生正在家里吃饭。他一想到塘里的鱼花,便把碗扔在一边,不顾倾盆的大雨,扛起几条竹箔子就往鱼塘跑。当他跑到鱼塘时,塘里的水眼看要溢出来了。他急忙把竹箔子插在塘口上,挡住了鱼花的去路。终于使社的三十万尾鱼花没有受到损失。
一角七分钱
湖南沅江县共和农业社十一大队的会计谢长生,在这次转高级社结账时,发现收方比付方多了一角七分钱。
谢长生并没有把这当作小事,决心要把原因找出来。他对了余额数现金,数了现金翻原始单据,整整花了一天一夜,终于把问题弄清楚。
当人们问他费这样大的功夫干什么?他说:“这是大家的事,我不能草率。有了错误不赶快找原因,将来越错越出大问题。”
第3版()
专栏: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水稻丰产经验
延边水稻丰产经验考察组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共辖五县(延吉、安图、和龙、汪清、珲春)一市(延吉市),人口70余万,朝鲜族占70%以上,是我国东北地区有名的稻米产区之一。朝鲜族农民一向习惯栽培水稻。解放以后,由于实行了土地改革,发展了互助合作(现已有95%的农户参加了高级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再加当地党委、政府积极领导农民开辟水田,水稻的栽培迅速发展。1952年这里的水稻面积是31,983公顷,占全州总播种面积的16.2%;水稻产量占全州粮食总产量的37.5%。1956年计划种植水稻42,130公顷。
这个地区大部是山地丘陵,海拔一般在500公尺以上;气候较冷,无霜期140天至160天,最少的仅110天,年降雨量一般在400至600公厘之间。这里的朝鲜族农民最善于发展水田种植水稻,只要有一点水源,总会想办法利用。
在栽培水稻的技术方面,这里的农民很有钻研精神。大部分合作社都有对比示范田;积极吸取外来的先进经验,经过试验改进,应用到大田生产中来。这个地区的水稻1949年每公顷的平均产量只3,946斤,1952年便达到了6,476斤,1955年又上升为7,400斤,最高记录每公顷20,100斤。
这个地区栽培水稻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选用适合当地条件的丰产品种。延边地区的稻田,因地势和气候条件的差异,大致分为两种类型。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稻田,种植的品种也不同:平原地带及接近平原丘陵区,土质肥沃,群众多采用青森五号、元子二号等耐肥、丰产、较为晚熟的品种。
山区寒冷地带,无霜期约110天,水温低,气温变化大。这里的群众多采用改良北海道、小白稻、石狩白毛等早熟种。
二、改进育苗方法,提早插秧。这是寒冷地区水稻增产的主要措施。当地群众所采用的育苗方法有陆床、冷床和水床三种:1,陆床育苗法:根据历年气象调查,当地四月下旬昼夜温度相差很大。陆床育苗的方法,是在苗床周围架设防风障,夜间在苗床上加盖草帘,一般可提高床温2—3度,在低温情况下可提高6—7度。采用陆床育苗法,可以提早在四月下旬播种,以延长水稻的生长期,便于调节插秧时期,促使较为晚熟的品种提早成熟。2,冷床育苗法:冷床和陆床略同,在苗前期,用油纸窗复盖保温;在气温特殊低的年份,冷床的保温效果比陆床好些。3,水床育苗法:种植一般早熟品种的,普遍采用这种育苗方法。除了设防风障、晒水池外,并重视苗床的精细整地和采用合式秧田。
根据延边各地农业合作社的先进经验,用陆床、冷床育苗,比水床育苗能提早插秧5—10天。初期在旱地生长的秧苗,根系发达,秧苗粗壮,插秧后返青快,发稞早,选用较为晚熟的品种,也能在六月上旬插秧,对促进早熟有很大作用。陆床育苗法简单易行,每亩(等于1.5市亩)比水床只多花4—5个工,可以普遍推广。冷床的油纸窗的成本高,同时床温升高很快,床温和床外气候相差大,技术不易掌握,只有技术熟练的农业社才能采用。
播种前的晒种、盐水选种、浸种、催芽等技术,一般农业合作社都能普遍做到。
三、采用先进密植方法,充分利用地力。延边地区过去的插秧方法很粗放,后来逐步改为行、穴距7—8寸的正行插秧。自1952年学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劳动模范的密植经验后,经过不断的试验和改进,目前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密植方式:
1、单行密植:除群众原有的正方形(行、穴距6×6寸)密植外,已在原有的基础上缩小行、穴距为6×5、6×4、6×3寸。一般大面积裁培时候,采用这种方式,插秧方便,节省劳力。
2、小三角形密植(或四角形密植),属于簇植法的类型:小三角形密植的行、穴距都是6寸,小三角内的穴距为3寸,每穴插秧5—7株,每垧达到34.8万穴,174万至243万株。凡劳力充裕,能掌握适期插秧和施肥量较多的农业合作社,多采用这种方法插秧。
3、双行等距离密植(复式、双株):行距七寸,双行之间的距离为2.6到3.5寸,两行间各穴插成N字形,穴距3寸到4寸,每公顷达到438,000到660,000穴,每穴插秧4—6株,共175万到396万株。双行等距密植法,在土壤肥力很高的时候,用分蘖力不强的品种,产量还是高的。
四、多施基肥,早期追肥。当地各农业合作社为了增产稻谷,都采取了各种办法,积极积肥,以达到增施肥料的目的。
延边地区气候寒冷,特别需要多施基肥。施基肥的方法是:将腐熟和半腐熟的厩肥和堆肥合理配合,分次施用。在春翻第一遍时,结合犁田,把半腐熟的肥料施入土中,一般用量为四万斤左右。丰产地的用量更多,有的达到64,000斤。施下去的半腐熟肥料,随着气温上升和微生物的活动,可以逐渐分解,因而保证了水稻生长各阶段所需要的养分。追肥施用的时期一般较早(在插秧后10—15天),施用的数量也较少(生长较差的地,每公顷追施硫铵150至200斤,炕洞土400斤;生长茂盛的地,酌施草木灰或过磷酸石灰)。
五、早耕、深耕、春翻二遍。延边地区的稻田,在过去小农经济时候,翻地整地很不细致。近年来由于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各农业合作社的整地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一般能做到春翻二遍,个别的还实行秋翻地。
六、适时调节水层,促进早熟。以往一般稻田,采用深灌的较多,不但浪费水,而且会使水稻茎秆细弱,容易倒伏。最近几年,各农业合作社多能按照水稻生育阶段,适时的调节水层。
山间冷水地区,提高灌溉稻田的水温是很重要的。汪清、安图一带,近年来实行封山育林,沟水化冻延迟,灌溉水温很低,影响水稻生长发育。汪清县骆驼山的群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立本田晒水池。据试验,晒水池中的水温,比没有晒的水温提高4—5度。
七、运用水田中耕除草器,适期中耕除草。在分蘖初期,各农业合作社采用水田中耕除草器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十天后再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除草后一至两天,再用手在稻根附近松土除草,一般进行三次。第三次主要是拔除稗草,在孕穗前进行。运用水田除草器中耕,不仅工作效率高,并且能彻底消灭杂草。
八、防治病虫害。当地水稻的恶苗病比较普遍,各农业合作社采用50倍的福尔马林液进行种子消毒,防治这种病害。
延边地区的党政领导机关和广大农民很重视吸取和推广先进经验。1952年着重总结推广了延吉崔竹松的“细致整地、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增施粪肥、浅水灌溉”的增产措施;1953年又组织农民代表崔竹松等,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学习水稻增产经验。
第3版()
专栏:武汉通讯
汉水分洪传捷报
新华社记者 曲一凡
六月下旬,浓密的雨云笼罩着汉水上游地区,陕南、鄂西北和豫南一带连续降雨。汉水水系各大河流普遍涨水,到了汉水干流汇成一个高大的洪峰——今年的第三次洪峰,随着刚过去不久的第二次洪峰追踪而来。
在湖北省防汛防旱总指挥部里,人们严密地注视着汉水水情的发展。七月一日,汉水下游杜家台分洪指挥部成立,接着就接受了执行分洪任务的命令。这对汉水两岸正在防汛和生产的人们,是一个有力的支援和鼓舞。
二日下午二时十分,两个多月前才建成的杜家台分洪闸,第一次开启了闸门。涌进闸门的洪流,在闸底的钢筋混凝土铺设的三级消力池里奔腾着,咆哮着,翻起丈把高的浪花,待猛劲逐渐消失了,然后平静地沿着广阔的分洪道流去,通过东荆河尾闾约六百六十多平方公里的旧泛滥区,再从那里缓缓地泄入长江。
分洪指挥部的办公室,安着两台电话机,日夜忙个不停。一会儿,这边的电话铃响了,传来上游某地报告水情变化的情报,追寻着第三次洪峰的行踪。一会儿,那边又拿起了传话筒,下游某地来探询启闸分洪的消息,或者报告下游防汛的情况。分洪指挥部随时把分洪情况向省里报告请示,省里也不时地传达新的指示和命令。大家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战胜洪水,确保两岸数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证两岸一千多万亩农田的丰收。
根据汉水水情的变化,这座分洪闸先后启闸四次:二日下午第一批开启的十五孔闸门,先只开了六公寸;当天晚上,继续提升到九公寸的进水高度。三日中午,顽强的洪水在下游仍呈涨势,省防汛防旱总指挥部又传来命令——把全闸三十孔闸门全部开放六公寸;到四日下午又普遍提升了三公寸。第四次启闸以后,分洪闸每秒钟的进水量达到二千五百多公方,分出汉水上游水量的30%左右。急剧上涨的洪水被制住了,下游水势逐步平稳下来,五、六两日下游的水位开始全线退落。
分洪的捷报,在汉水两岸到处传播着,更加鼓舞着广大人民战胜洪水、增产丰收的热情。分洪前,汉水下游的河槽已经“水涨槽满”了。汉川县沿线的水位都超过了保证水位,洪水距大堤顶只有一公尺半左右。但在堤下的广阔的江汉平原上,尽管洪水已经比堤内地面高出六、七公尺,田野里仍是一片青绿,棉花田里绿叶盖地,中稻正在打苞抽穗,早稻已经丰收在望。一望无际的农田里,农民们都在安心地生产。紧靠大闸的杜家台“分洪”农业社,今年有二百多亩棉花长得特别好,棉棵已经一尺多高。几百名男女社员,都在棉田里中耕除草;在他们的背后,矗立着高大的堤防和分洪闸。一位摄影记者在田间给一群社员拍照,他们兴奋地对这位记者说:1954年这块棉田被大水淹了,今年有了分洪工程,可以保证丰收。
在启闸分洪的日子里,杜家台充满着一片沸腾的气氛。二日从清早起,附近的农民就陆续赶到杜家台来。他们曾参加过这个工程的建筑,现在他们要亲自看看启闸分洪的情况,看看用自己的双手制服洪水的胜利。到启闸的时刻,大闸的两旁,闸后的公路桥上,和分洪道两岸的大堤上,到处拥挤着前来参观的人群。以后的几天,参观的人仍是络绎不绝。(附图片)
杜家台分洪工程首次启闸分洪。图为闸门打开了,凶猛的洪水流入分洪区。
新华社记者 刘馨宁摄
第3版()
专栏:
一成一败,关键何在?
王永淮
暴雨刚过,河北邢台县放甲铺和西河两个农业合作社的干部和社员便分头跑到庙南沟和高峪沟,检查这两条沟的水土保持工程。经过暴雨的考验,西河社的工程发挥了应有的效益,放甲铺社的工程却失败了。
今年春天,放甲铺社和西河社在拔海800公尺的凤凰山的东侧和北侧,分别进行庙南沟和高峪沟的水土保持工程。放甲铺农业社由于忽略了综合治理的原则,仅仅在沟内闸沟垫地,打了几道拦沟坝,修了梯田20亩,在地边打了土埂种了庄稼,以为这样农田就有保障了。
西河社的作法不同,他们在高峪沟进行了综合治理。社员们在1,500亩的大沟中挖坑栽树,在支沟、干沟打了280道坝,修了梯田80亩,在梯田上种了庄稼栽了树,每棵树下都修了树坪,每块耕地都打了土埂,并在一个肚大口小的沟口上修了一座小型水库。
五月三十一日,降了一场暴雨。庙南沟山坡上的雨水都集中到沟内,梯田地里的水满了,12道坝被冲坏了8道,洪水流到放甲铺村东,把满载粮食的运粮车冲走了7辆。损失了不少粮食。
高峪沟的情形大不相同。树坑里、果树坪和小型水库里都积满了水,280道石坝起了缓洪拦沙的作用。社员们都高兴地说:“高峪沟经得起考验了!”
同样是治理沟壑,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注意。它告诉我们,开展山区水土保持工作,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明确目的,全面治理,要做到山山绿化,沟沟有坝,耕地有埂,树树有坑。这样才能达到“洪水变缓,缓水入库,落山雨水留一半,梯田泥土不出田,沟谷洪水不入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