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6月3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陕北老区视察观感
——陈其瑗代表的发言
我完全同意李先念副总理关于国家预决算的报告,同意彭真副委员长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同意廖鲁言部长关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的说明,并请大会予以批准通过。
现在请允许我把这次和谢觉哉部长到陕北老区视察的观感,向大会作简单的汇报。
我们到陕北主要视察重点是延安。在延安专区12个县当中,我们并到过黄陵、鄜县、洛川、甘泉4个县。同时,还从绥德专区负责同志的会报中,了解了一些绥德专区的情况。
陕北人民在克服困难中前进
陕北是一个盆地状的高原,因受连续不断的剥蚀作用,造成纵横交错的沟谷;河道浅窄,支流不多;耕地多在高耸的山峁高原上或在多石的斜坡上;雨量稀少
(全年在400公厘以下),而且大部集中在一个时期降落,逐年变率很大,农民需要雨的时候又不雨,因此粮食产量很低;加上道路崎岖,交通不便;疫病流行;生活条件原来是异常艰苦的。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战争的条件下,在被封锁的情况下,却领导陕北人民在这里创造了惊天动地的局面:使这个贫困落后地区的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还要每年缴纳6,000万斤左右的公粮,供养中央机关、干部和保卫军队;使这个地区变成了培育成千成万干部和孕育新中国的革命圣地;使这个地区变成了一座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灯塔。使我们又一次体会到马克斯列宁主义和毛泽东著作在革命斗争中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更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
1947年3月蒋胡军侵占延安,给陕北带来了严重的破坏,陕北人民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仅延安专区的统计,损失了粮食财物(折细粮)210余万石,农具31万余件,牲畜6万多头,荒芜田地或毁坏青苗减产200余万石,40余万人陷于饥饿状态。1948年4月延安光复以后到现在,中央拨出了数以亿计的粮款,帮助陕北人民医治战争创伤进行生产建设,元气逐渐恢复。但因七、八年来先后发生了三次旱灾和各种自然灾害,严重地影响了恢复工作和生产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是1955年的大旱灾,给陕北人民增加了不少新的困难。陕北人民目前的生活,是否恢复到党中央在延安时那种丰衣足食的景况。延安负责同志和其他干部同志对这点也表示怀疑。和全国许多新区相比,陕北人民的生活仍然是差些。比如延安专区平均每亩产量只92斤,绥德还更低些;去年因旱灾每亩只27斤,今年计划也只68斤。
但是,解放以来,陕北人民并没有向困难低头。他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援下,在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当中,逐步恢复发展了生产。耕地面积逐渐扩大,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延安专区耕地1955年比1950年增加了7%,其中水田增加了一倍,水浇地增加了一倍半。粮食产量1954年比1950年增加了30.9%(1955年因灾减产)。耕畜1955年较1950年增加了60%,山羊增加了90%。人民生活较之解放初期有了很大的恢复和改善,文教卫生交通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去年毛主席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报告以后,陕北农民掀起了合作化高潮,现在延安专区农业社的户数已达91.8%,参加高级社的占90%。去冬今春,在生产高潮中展开了群众性的积肥打井运动。延安专区积肥3亿至4亿斤,等于以往4年积肥的总和;打井2,000多口,等于原有井数的6倍多,他们还计划在7年以内,用沿河打透河井,安水车、抽水机等办法,把60余万亩川地灌为水田。他们规划了幸福美丽的生活远景,和全国人民一样满怀信心地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前进着。
必须迅速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可是,他们在前进当中,还须要更多的支援,还有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必须迅速加以解决。
一、陕北群众最普遍反映的一个卫生保健问题就是卫生机关出诊费和药费收费太高,看不起病。按陕西省卫生厅规定的收费标准,县卫生院出诊费5里以内每次收5角,5里以外按距离增收,至50里左右收4元。手术费注射一次从2角起多至2元。药费也逐年增高,群众反映目前陕北各卫生院、所的药价,平均利润在35%以上。住在离卫生院10里路的人,请医生看病服药一次,起码就要花2至3元,如果再来一次复诊就要花到5元至6元,陕
北贫瘠山区的农民一亩产量的收入还不够
看一次普通的病。离县城越远的山沟地区,疾病较多,困难越大,问题就更严重。陕北农民谈起有病住院治疗更不容易。这次同我们到陕北视察的一位秘书同志因感冒和拉肚子住延安人民医院3天,即花了22元多。由于医院住院费高,有的病人自带粮食干菜在医院自己做饭吃,病房门口就有不少“小灶”。有的交不起住院费,只好变卖物件或到处奔走设法请求免费医疗。群众反映卫生机关要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有“企业化”,“收费标准统一”的办法存在,他们认为目前生活水平还低,如果卫生机关不因地制宜,对各种收费标准予以适当的减轻,势必造成死亡率的增加。延安接生费是城内3元农村1元,群众负担不起,多靠自己或旧产婆接生,婴儿出生死亡率又逐渐增加了。陕北人民希望卫生机关切实重视以上这些问题,迅速减低出诊费、药费、手术费、住院费和接生费。
陕北地区历年疫病流行,主要的是麻疹、天花、痢疾、伤寒、吐黄水等病。特别是麻疹每年流行,由麻疹又引起其他疾病,造成严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今年延安患麻疹的儿童700多名,死亡的100多名。吐黄水病黄龙县最流行,有全家八口因此死光的。
地方病的情况也很严重。延安专区人
口63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患甲状腺肿大者2万余人,患柳拐子病的14,000余人。鄜县柳拐子病患者1,826人,占人口4%。黄龙县的一间小学有三分之一以上学生因患此病经常不能上体育课。
陕北群众要求在志丹、延安、洛川各设一个防疫站或防疫队,在黄龙、宜君、甘泉各设一地方病防治所。群众认为像陕北这样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当务之急应当是:广泛地经常地进行卫生宣传工作,注意改善环境卫生,解决吃水的检查消毒,组织发挥中医力量,防止疫病的流行,研究地方病的防治方法,培养补充卫生技术人员,在偏僻山区酌设医疗站等等。暂时还不要毫无区别地厉行“收费标准统一”的办法,更不可把“企业化”变成“资本主义化”,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以上都是陕北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有考虑的必要。
二、对陕北人民生活主要的威胁是旱灾和水土流失。水利不兴。靠天吃饭,稍旱就成灾,往往颗粒无收。水土流失严重,田肥难以贮留,粮食产量不易提高。经常遭灾和水土流失的结果,有些地方寸草不长,牲口草料饲料很缺乏,耕畜死亡率高。陕北牧草不足,现在饲草产量据说只能养活七、八十万只羊,饲羊业也不容易发展
(吴旗县一斤草贵到一角多,一斤小米才七、八分,群众说牲口草料是小灶标准)。饲料太贵,农民养不起牛,只好任其死去之后出卖皮肉,比出卖活的价钱高(一头活牛只值七、八元)。听说陕西省负责同志曾与内蒙古自治区协商“移畜就草”来解决这种草荒问题。在上述的条件下,人民生活是难于提高的。估计陕北生活困难的贫困户至少占总户数15%以上,有些最贫瘠地方达30%。平时的社会救济和灾荒时的紧急救济当然是很必要的,但不是根本办法。在农业合作化以后,应当从兴修水利和水土保持两方面去帮助陕北人民更迅速脱离贫困走向富裕。省、专、县的领导同志对这点都已重视,去冬今春已经发动群众打井和搞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绩。但需要大量的投资的困难问题未得解决。稍大的工程非国家投资不可,而地方水利部门往往因为陕北山大井深,石多林少,水利建设造价高、投资大、效益小,认为化不来。造价高投资大这是事实。在其他地区每百元水利投资,能浇三、四亩地,而在陕北则只能浇半亩地。在延安李家渠乡打一井要1,500元,在关中足够打五口井。虽然如此,投资兴修陕北水利,效益还是很大的:第一,减少旱患,不致稍旱就成灾。第二,变旱地为水地,亩产量可以提高一倍至四、五倍。第三,水地多了,就可以把一部分坡度较大的山地转变为牧地,栽种饲草,繁殖牛羊,发展畜牧业;还可以在有条件的山地营造果木林,种植苹果、枣、桑、梨、柿等,从林牧副业的发展上可以大大增加人民收入。第四,灾害减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有了保障,抗灾能力增强,每年就可以减少政府对陕北很大一笔救济费救灾费的开支。陕北的水利建设投资固然相当大,可是历年国家对陕北救济费救灾费的开支数字并不小。1955年旱灾,政府运去的粮食17,500万斤,还花了大约双倍的运输费(2,000多万元)从成都、西安、郑州调集汽车队赶运粮食供应灾区。如果把1955年救灾运粮费用于水利建设,的确差不多可以兴修、发展陕北三条河流(无定河、延河、洛河)的水利。而且这种水利投资还可以分两三个年期支出。所以国家投资陕北水利建设,从长远看,是一件既节省国家救济救灾费的开支又对陕北人民有莫大利益的事情。
三、交通不便,也是陕北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现有的咸宋公路整修得很好,它对陕北人民生活的提高和生产建设的进行起了很大的作用。依靠了它,去年才有可能调运大批粮食及时供应灾区。但是陕北有了这条公路还是不够,还须大力发展交通。投资可能也要大些,因为石路多,桥梁多,涵洞多,工程比较艰巨。可以分先后缓急,逐步投资逐步发展。例如延安专区正在整修的延宜路(延安到宜川)和延吴路(延安到吴旗),因为投资不足,还须给予帮助,使其早日完成。修通延吴路后,接着应修通吴定路(吴旗到定边),使定边一带的盐和皮毛等土产能运出来,即使那一带遭了灾也容易支援。此外,在发展铁路交通方面,陕北人民希望把在计划中的由太原到银川(接兰包路)和由包头到西安的铁路,能够提早修通。这两条铁路都贯穿陕北地区,提早修通对于加速陕北人民生活的提高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极重大的意义。这是陕北人民朝夕期望于政府的一件大事。
几点意见
根据视察的情况,请允许我提出下列几点意见:
一、我同意谢部长的建议,要让陕北人民休养生息一个时期。在若干年内减轻负担或不增加负担。同时大力帮助他们迅速提高粮食产量和发展林牧等副业。在文教卫生方面,在水利、交通等建设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援和帮助。
二、大力加强和改善领导,是当前陕北工作上的根本问题。我完全同意谢觉哉部长向陕西省当局的建议:需要有一位省委书记或副省长常驻陕北,巡回指导,具体帮助陕北干部提高思想水平,改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克服少数干部自满情绪和保守思想,培养新生力量。
三、陕北和全国各革命老根据地对我国革命的胜利都作过极其光荣伟大的贡献,都曾遭受过革命敌人严重的破坏,经受过重大的牺牲损失。而且各革命老根据地又都是山区,经济条件较差,恢复不易。虽然解放以来,政府曾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很大的支援帮助,老区人民也继续发挥了革命的光荣传统,积极克服困难,生产生活得到了恢复和改善。但是根据此次到陕北视察的情况看,困难仍然是存在的,陕北的困难可能在其他革命老根据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特建议各省人民委员会能在短期内派出高级负责干部,对老根据地的工作和人民生活作一次深入检查,切实解决各种特殊困难,或提请中央帮助解决,同时作出老根据地发展建设的全面规划。
陕北地方一般干部问题
此外,我还想谈谈陕北地区一般干部问题,他们绝大部分都是老实勤恳、朴素、忠诚的人民勤务员,但在此次视察当中,还发现少数国家机关干部对人民生活疾苦漠不关心或关心不够。如上面谈过的卫生机关收费过高的事实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最突出的还是陕西省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在黄陵县建立劳改农场,强迫迁移农民的事件。今年4月初,省公安厅的干部袁振民拿着一封省府办公厅的普通介绍信到黄陵县借口开办劳改农场的紧急任务,要求县长在17天内(由4月3日至4月20日)迁走一个乡的133户农民,把将近400人的房屋,成千亩的正要下种的土地都让给劳改农场使用。县长对于那位上级派来干部的气焰,不敢“顶”回去,又没有将这个关系近400人生活的重大问题提交县人民委员会和县人民代表大会讨论,电话请示专署未获答复(当时延安专署负责同志都参加党代表大会,非常忙碌)也没有向省反映,竟执行了这个错误的强迫迁移的计划,致使133户农民流离迁徙各方,造成生活困难,在我们经过时候还有一部分人连住所都未予安置好。这些老百姓,正如俗语说:“闭门家里坐,祸从天上来”。这是不关心人民生活疾苦的最典型的例子。这个事件在我们向省反映的时候省府已经注意此事,正由省监察厅调查处理中。
邓子恢副总理在发言中指出要“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逐步变成现实,我是完全拥护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五十三条在生活上、生产上所要照顾安排的对象,和第七条所要吸收入社的对象,都是民政部门服务的对象。他们就是那些缺乏劳力或者完全丧失劳力,生活无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和烈属、军属、残废军人、复员军人、灾民、贫民及外来移民等。作为一个人民的勤务员的民政干部,要时时刻刻想想他们能做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有些为国家出过力或正在出力,即是为大家出力,应该受到国家和人民的优待。还要想想那些没有或缺乏劳动力的人,他们不是不愿意劳动,而是不能劳动,应该受到国家和人民的救济与帮助。只有经常这样想想,才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我们对于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预分方案,不能只满足于百分比数字多的一边的人,而且要经常注意百分比数字少的一边的人。因为百分比数字少的一边的人,正是民政部门的服务对象,民政工作者不留心注意,他们的利益往往就会被人忽略了,因为他们是少数。举一个例来说,譬如延安县柳林乡东方红合作社,共有199农户。本年预分,在152户一般社员中收入增加最多的是38.8元,最少的6.88元;但是在47户烈属、军属、鳏寡孤独中有40户收入增加最多的才有8.88元,最少的只有6.98元,减少收入的有7户,最多减到22.5元。这样说起来,社会主义优越性,对于他们似乎是没有份的。因此,民政部门就要研究这百分之几的人们减少收入的原因,而不能让这少数人的生活过不去,更不应对他们的生活困难熟视无睹。过去民政工作者连我自己在内对于实现这理想有关的救济福利工作方面,检查起来还是做得很不够的,而且犯了不少官僚主义和保守思想的错误。我们今后应该更好地执行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指示。我们不仅要关心大多数人的生活,还须关心少数人的生活;不仅注意集体利益,还须照顾个人利益;要做到“各得其所”;不仅要克服保守主义的思想作风,还须经常注意防止盲目冒进的倾向;不仅要全面规划,还须加强领导深入检查。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搞得好,我相信在党中央毛主席和国务院领导之下也必然会搞得好的。
以上不成熟的意见,是否妥当,请予指正。


第4版()
专栏:

重视师范教育和人民教师工作
——陈垣代表的发言
请允许我就高等师范教育问题说几句话。
今年中学和大学的招生工作都遇到了一种新的情况,就是计划招生名额超过投考的应届毕业生人数。高中毕业生人数比高等学校计划招生名额少;初中毕业生人数比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计划招生名额少。这就是说初中与高中之间、高中与大学之间都成了供不应求的情况。这情况说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在一日千里迅速飞跃的前进,高级和中级专门人才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但也说明我们的中等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必需大量发展,不然将会给国家经济建设造成很大困难。
想要多办中学,最主要的困难,就是师资不足,正如教育部张奚若部长在大会上发言所指出的:“中小学师资不够的问题越来越显得严重”。“在1956和1957两年内,估计中学师资缺少约9万人左右,小学师资缺少约20万人左右”。这是多么大的数字,我觉得政府所采取的扩大高师招生名额,发展短期师范班和发掘潜在人力种种措施,都是极重要的,我个人表示非常同意和拥护。
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引起各方注意,就是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上对人民教师工作的重视和尊敬,以更有效的保证师范生的来源,以加强教师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
几年来,成千上万的青年由于认识到人民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根据自己的条件,考进了师范学校。很多青年已经担负起教师的神圣职责,坚持在教育战线上辛勤的为祖国培育着下一代,这是主要的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青年,看不起师范,认为学师范不光彩,没前途,待遇低,不能做科学研究。因此,明明自己条件适合于学师范,也有所顾虑,踌躇不前。前几天“教师报”上编者按语说:有的青年“重理轻文,特别是轻视人民教师的工作”,既然加上“特别是”,这问题就不能不引起重视了。
所以有这样现象,我想主要原因有下列几点:
1、旧社会的思想影响:由于旧社会统治阶级根本不愿意人民受到教育,不重视教育事业,自然就不会重视教师。教师在旧社会一向被人轻视,社会地位低,工资少,甚至不能养家糊口。所以有人只把教师这职业做为“暂时栖身之所”,只要有其他办法,就不愿再做教员,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旧社会的长期影响,不可能一时全部肃清,仍相当广泛的残存在一部分人的思想意识里,常常有意无意的影响着青年,妨碍了他们对新社会人民教师的正确看法。
2、我们经常的宣传教育不够:青年毕竟还年轻,有时看问题不免片面,需要行政机关、学校和青年团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各项专业在国家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帮助并指导他们实事求是的选择志愿,使他们认识到各种专业的设施都是重要的,不要不恰当的强调某专业重要或某专业不重要。比如教师工作,原是非常重要的,但有的同学认为不如工业建设那样轰轰烈烈,他们看不到教师工作在建设中的作用。如果是修水库,建大桥,几年之后就可以看到自己参与的工作已发挥巨大作用,造福于人民。但是教师的工作是“百年树人”,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要16或17年,再加上幼儿园,时间就更长了。这种劳动是不能马上看到成果的。实际上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他的工作成绩,是灌注在每一件造福人民的建设工作里,是收效于每一个学校毕业的工作人员的身上。对于这样的基本性的建设工作,应当经常的在青年中间做好宣传,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新的舆论,使青年和其他人士有正确的认识。如果单靠每年在招生时的临时指导,所收效果总是不大的。
3、教师直接给青年们的印象:学生接触教师的机会最多,教师所给予学生的影响也最大。这应当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如果学生看到自己老师的工作一直是忙乱,生活条件不好,甚至有的地区教师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那末,当青年们自己选择志愿的时候,就很难选择去学师范。另一方面,就是做教师的人,自己不钻研业务,不注意道德品质的修养,甚至专业思想还没有树立,不安心工作。这样的教师在“潜移默化”之中,就给学生以很不好的影响,使他们觉得教师工作没有意义。
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应当采取有效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把师范教育和人民教师工作重视起来,把人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恰当的提到应有的高度。我想,我们可以参考伟大的导师列宁在他的“日记摘录”里所说的话,他说:“应当把我国国民教师的地位提升到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教师们所始终不能达到的高度上。这乃是无待证明的真理。我们为了这点,就必须进行有系统的、一往直前的工作,既要提高教师的精神状态,也要使他们拥有各方面的修养,以期真正符合他们的崇高称呼,而最主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我们今后不仅应当加强经常性的思想宣传教育,而且还应当注意一些实际问题,如教师的政治待遇,社会地位,生活条件,工资报酬等等。这样做,不但可以把旧社会遗留下的影响,逐渐肃清,而且也可以使人民教师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得到极大的鼓励。当然,我们的党和政府一直就重视并关怀人民教师的工作,不过,有些方面还做得不够;有些地区也还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
在思想教育工作上,我觉得有必要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同志作更多更具体的号召和指示,以促进社会上对人民教师的正确看法。加里宁,他是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主要领导人之一,不是给我们留下很多关于教育和教师的指导性的文章与报告吗?我们的各级领导同志是不是在这一问题上,注意得还不够呢?此外,我想我们的“中国青年”,“中国青年报”,
“教师报”以及其他报刊杂志,也有责任在这一方面更多的做些工作。至少决不要再有像今年4月30日“中国青年报”一篇稿子的那样说法了。这篇稿子是回答一个中学即将毕业的学生想考大学物理系,请求指导的问题,他“指导”那个学生说:
“如果你在理化方面的基础并不很好,那么,你去考师范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样的“指导”,无异于告诉青年:基础好的就不要去考师范,理化基础好考师范未免可惜。而事实上师范物理系是不是就可以理化基础差呢?另外,还有一个例子,一位考上高师的学生写信报告他的家长,家长说:“你的成绩这样好,为什么考师范呢?”言下大有无限惋惜之意。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并不是个别的。难道高师真是不需要功课好吗?请问基础好的如果都被“指导”得不考师范,师范培养出的教师质量不能保证,那末,他再去教出的学生,成绩又当如何呢?这是非常值得引起各方注意的。
此外,关于教师本身方面。我们教师作为新中国工人阶级队伍里的一部分,应当认清:人民教师在政治上的地位已与旧社会有了本质的不同,应当更进一步的认识自己的职责和工作的意义,看到教师对祖国的未来所负的光荣责任。不能过分强调物质生活待遇等问题,应当严格的要求自己,提高共产主义觉悟,发扬艰苦朴素作风,成为树立新风气的榜样。必须不断的提高政治和业务水平,积极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原则,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教育质量,做一个名实相符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为祖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以无愧于党和政府的深切关心和爱护,以不辜负人民的极大信任和委托。
我并不是在这里片面强调高师的重要,而正是为了如何给建设事业中的各种专业准备更多更好的后备力量。目前,中学学生数目不足,师范教育赶不上需要。每年高师招生名额的比重很高,而有的青年再“特别是”轻视人民教师的工作,这是一个必须大力解决的严重问题。因此,我愿说出我个人的看法,请大家指教,并给予支持。


第4版()
专栏:

甘肃省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郑立斋代表的发言
我完全同意和拥护李先念副总理、彭真副委员长和廖鲁言部长向大会所作的报告和说明。并在今后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
我听了李先念副总理的报告,体会到国家财政收支是平衡的,稳定的,全国人民正在进行和平建设,各项事业都是一日千里地向前发展。我觉得万分的兴奋和愉快。
我是甘肃省的一个工商业者,也是省工商联的负责人之一。在实现公私合营的过程中,我同全省工商业者一样,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进一步认识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政策,真是史无前例的。作为一个私营工商业者,应当认清前途,掌握命运,放弃剥削,接受改造,才是唯一的光明出路。我们甘肃私营工商业的公私合营工作基本上作得很好。大部分行业在合营以后,营业额逐月上升。一部分私方人员得到了很高的职位,他们说:“实在是梦想不到的。”同时,大多数公方负责人对私方人员遇事商量,尊重他们的职权;私方人员一般地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还有个别公方负责人对私方人员不太信任,看法上还有区别;而有些私方人员在工作中束手束脚,不敢大胆负责,遇事不论大小缓急,都要请示公方,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这些都是不对的,应当改正过来。
甘肃省私营工商业在公私合营后存在的问题,大体上同全国是差不多的。这些问题,陈云副总理在这次大会上的发言中已经指出来了,并且提出了合情合理的解决办法,我表示衷心拥护。今后我们应当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建立劳动观点,去掉资本主义的思想作风,树立社会主义的思想作风,并且带动自己的家属,真诚地为人民服务。
我们甘肃省的兰州市工业建设发展很快,人口不断增加,消费量也是一天比一天地增长,货源方面有些供应不上。譬如,买猪肉、鸡蛋、毛鸡,都要排队,整天的营业只有一个钟头就可以结束。再像工人用的白手套,工地上用的眼镜也都供不应求。尤其甘肃是多民族地区,有的货因为花色品种不适合各民族人民的需要,变为积压。也有时候把货压在仓库而市场脱销;有的因为手续过于繁多,影响货物迟迟不能进入市场。去年工商税和商业收入都没有完成任务,我认为这里面当然有客观原因,不过货物不能及时供应,营业额下降,也必然会影响到工商税和商业收入,这是值得注意和改进的。
我想提出一些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譬如猪肉问题,可以由乡人民委员会向农业社很好地宣传交代政策,说明工农联盟的重要关系,让农业社大量地有计划地养猪,或者由采购部门和农业社订立收购合同按期收购。对于养猪的饲料要有计划地给农民留出。这样作,我想可以解决缺肉现象。至于毛鸡和鸡蛋,也要有组织地经常收购,或者委托小商小贩收购,但是要防止抢购,以免造成黑市。这样就会有计划地进行供应,不致脱销。在货物花色品种方面,要适合各民族地区的需要,大量吸收群众意见,并且运用私方人员的经验,经常开座谈会,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在采购物品的时候,可以组织私方人员配合工作,以便更好地适应消费情况和季节需要。此外,二级站同仓库要密切连系,简化提货手续,各批发站最好设立样品室,仓库存的什么货天天都可以知道,采购员见到样品就可以进行交易。总之,在工作中多走群众路线,多联系,多检查,这些问题是可以逐步解决的。


第4版()
专栏:

西北三个油田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曾泽生代表的发言
我完全同意李先念副总理关于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的报告,廖鲁言部长关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草案)的说明,以及彭真副委员长所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并建议大会予以通过。现在,我想把我在短期视察中所看到的一些情况,汇报一下。
(一)
我和张轸代表,到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视察了甘肃玉门油矿,新疆独山子油矿,克拉玛依石油探区和西北的农牧业等情况。西北地区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在社会主义高潮中,工农业生产和其他各方面的建设,都在蓬勃发展。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组织了1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4.87%,其中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2,400多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42.05%。在畜牧业中也组织了合作社和大量的互助组。原来新疆是个粮棉缺乏的地方,现在不但能够满足本地区的需要,而且还有剩余,可以外调供给其他地区。特别是新疆出产品种繁多的葡萄,瓜果,著名国内外,并大量出口。新疆有30万平方公里的草原,目前放牧各种牲畜1,700多万头。新疆的矿藏也非常丰富,近几年来已经发现的有:石油、油母页岩、煤、各种铁矿、锰、铅、云母、沙金以及各种化学工业原料和耐火器材原料。乌鲁木齐市六道湾的煤田,据初步勘查证明,是我国最大的煤田之一,煤系达百余公里,可采煤30多层。克拉玛依石油探区也已经证明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新疆有27座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工矿,正在修建和扩建的厂矿还有21座。1955年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了32.5倍。其他如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新疆各族人民的特点是勤劳、勇敢、豪放、热情。解放前新疆各民族人民曾长期遭受了旧军阀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使新疆的经济、文化长期停滞不前。解放后经过六年来的建设,已经完全改变了新疆的面貌。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正确的民族政策,使新疆各民族人民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1955年10月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进一步实现了新疆各民族人民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策,现在新疆已建立了11个民族自治州和县。正如乌兰夫副总理所说的,民族区域自治不仅进一步加强了新疆各民族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而且也进一步巩固了祖国的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大团结。
这次新疆甘肃之行,使我深深感到社会主义的光辉照到了祖国的城市和乡村,也照到了沿海和边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在社会主义高潮中,都在飞跃前进。我们伟大祖国在各方面建设的辉煌成就,实在是令人欢欣鼓舞的。
(二)
现在我谈谈看过的三个油田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1、建国六年以来,在石油工业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使人高兴的一件事。玉门油矿和独山子油矿,虽然都是从1939年就开始钻探,但是过去发展很慢,到解放以后才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玉门油矿的职工人数,已增加为解放前的11.6倍,1955年钻井比1949年增长了36倍,总产值增长了6倍多,采油和炼油也都增长了3—4倍。克拉玛依石油探区是由1955年7月开始钻探的,现已有9口井出油,最近29号井出油后,更足以证明它是一个面积很大的油田。
这些油田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在生产中涌现了大量的先进生产者,为国家增产了巨额的财富,玉门油矿在1955年评为先进集体的有167个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的有1,220人。如炼油厂工人建议适当提高裂炼车间炉管的温度,炼油厂总工程师张兰凯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议在裂炼车间加装一座二级反应塔,仅这两项建议实现后,每年就可以为国家增产19,899吨汽油和煤油。在钻井和采油方面也都有不少先进事例。条件比较困难的克拉玛依探区,职工群众也在忘我的劳动,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他们在1月——5月的5个月期间,超额完成国家计划钻井进尺的110%。历年来都保持先进生产者称号的任应堂钻井队,已经达到一天钻进393公尺。33号井齐茂生钻井队一天钻进310公尺,而其中一个班——唐相明班一班钻进203公尺(一天三班),完成全队全天钻井进尺的三分之二,创全国钻井进尺的新纪录。他们时时在创造先进生产纪录,处处为祖国积累资金打算,这种高度的热情,实在使人崇敬。
玉门油矿全矿职工在1——4月份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289件,经研究采纳的有1,145件,仅是第一季度已经实现的182件建议,就创造与节约了价值298,090元的财富。由于进一步推广了班组经济核算制的经验,开展“不领原材料工作日”运动,增加了产量,降低了生产费用,使第一季度全部产品成本比国家计划降低39.22%。据了解玉门油矿职工通过收集和利用废料,今年全年可为国家节约价值5万多两金子的财富。在独山子和克拉玛依,职工增产节约的事例也不少。
2、这些油田的发展速度,只有在社会主义的国家才能实现的。玉门油矿在过去反动统治时期钻采了10年,还未弄清储油构造,产量也很低;解放后仅仅6年的时间,就有了这样巨大的发展。克拉玛依探区只经过一年的钻探,就大致摸清了这个油田的情况。也正是由于油田钻采的发展很快,所以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1)比较普遍的是物资供应问题。玉门油矿在机床设备方面只解决了10%左右,采油设备和一般材料的供应,也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克拉玛依困难更多,目前急需建设的输油、输水管道和储油缶,即需钢管、钢板等3,000多吨;有的井出油后没有油缶储油,又不能及时运出,致被迫封闭;有些井因无井口装置或工程用水得不到解决而停钻。克拉玛依产生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交通运输不便所造成的。该探区的公路在戈壁滩上,地势低洼,不能排水,行车极感困难。虽在霍城和三道河子国境口岸有几千吨机器、器材,也不能即时运来。
材料供应不够,设备不好,使他们完成任务发生困难。
(2)其他工矿区普遍存在着住宅拥挤现象,我看这几个矿区的住宅问题就更加严重。玉门油矿住宅困难问题,李富春副总理和刘宁一代表在发言中已经提到了,我不必细讲。我在玉门油矿亲眼看到了这些情况。如前后两间小房子(包括厨房),竟多至三家合住的情况不在少数。采油厂一个工程师一家九口人只住一间房子。单身职工平均每人只住两平方公尺。其他如食堂、医院等也同样感到困难。至于克拉玛依根本就没有房子,职工只能挖土窑住和住在帐棚里,他们现在还无暇要求解决这个问题。
(3)克拉玛依探区半年来发展很快,但探区机构却未能与此发展相适应。据该探区负责同志反映,现在只有一个钻探处,实在不能完成目前的重大任务。
(4)独山子矿务局在组织领导生产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经济核算制度在该矿没有很好建立起来。器材也有积压现象。该矿职工节约了3,000多吨泥浆,没有得到利用,而被毁掉;职工们收集的1,000多吨钢铁材料,无人管理,以致散失。职工对此意见很多。
3、以上所说的是三个油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希望有关部门及时的加以解决。现在仅把我个人的几点意见,提供参考:
(1)加强石油的勘探与开采工作。现已证明我国是有大量的石油在埋藏着,国家应当加强组织力量和设备,开采自己未开的石油,以供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大量需要。
(2)克拉玛依探区,应尽快建立采油设备,如修建选油站、矿山输油管、输水管、机器修配厂、发电厂等,以适应目前发展的需要。
(3)加强交通运输工作。目前克拉玛依最感困难的是交通运输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则机器、器材供应品运不进去,已采的油运不出来。
(4)加速培养石油技术人员。目前无论钻、采、炼那一方面都感到技术力量不够。今后继续扩充石油工业,如不加速培养技术人员,实不足以应发展的需要。
(5)保证必需的物资的供应。矿区周围不是荒山就是戈壁,矿区以外几十里都无人烟,急切需要菜蔬、肉食以及其他日用品的供应。对于文化娱乐生活,要求也很迫切,渴望看到电影和戏剧。如玉门油矿只有一个电影场和一个剧场,是不能满足广大职工需要的。
以上肤浅之见,如有错误,请予指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