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6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加强棉田管理
吴锡福
今年各棉区都在合作化的基础上积极推广了植棉先进经验,植棉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许多地区棉花播种期,一般比往年提早了十至十五天,而且缩短了播种时间。今年大部地区棉花出苗和棉苗发育的情况是正常的。但也有一些地区,因为播种的时候没有根据具体条件掌握适当的播种深度和镇压技术,播种后没有及时破除田面板结,或所用棉种质量差,棉花出苗不好,形成比较严重的缺苗现象。目前许多棉区气候不正常,温度忽升忽降,雨水多,影响棉苗出土和正常发育,同时苗期病虫害有蔓延的趋势。因此,加强棉田管理,做好保苗工作,是当前棉花生产中的重要任务。
为了保苗,首先要切实做好查苗补苗工作。无论已经定了苗或还没定苗的棉田,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对于一些棉苗生长弱或病虫开始蔓延的棉田,要进行早中耕、早施肥等措施,以提高地温,改善营养条件,促进幼苗的生育,增加抵抗外界不利条件的能力。缺苗的地区要赶快进行移苗补缺,务必使每块棉田的棉苗生长健壮,确实达到全苗。
定苗是密植的决定关键,定苗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计划的留苗密度进行,并留下健壮的苗,拔除病弱的苗。棉苗生长健壮、病虫害少的,可以在两片真叶时定苗;出苗不整齐或病虫害较多的,定苗时期可以延迟至三、四片真叶时再进行,尤其对于含盐碱较重的棉田,不应太早定苗。密植虽然是增产的重要措施,但是必须克服越密越增产的不正确思想,也不能不问条件一般化地规定密度。必须根据品种特性、地力、土质、地势、旱地或灌溉地、地下水位等情况,分别确定适当的密植标准。为了保证应有的密度,一定要用尺来定苗。
棉田的中耕必须及时,同时要提高质量。目前棉田因为多雨还有板结状态,必须抓紧耙地松土,特别要注意消除棉行上或棉苗附近的硬壳。
及时追肥是苗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措施,要根据基肥的施用情况酌定追肥的种类及数量。大部分棉区后期雨多,容易引起蕾铃的严重脱落,因此,一切的苗期管理措施都要能促进幼苗发育提早开花结铃,以减少后期雨季蕾铃脱落。如果采用氮素肥料作追肥,必需早施。在今年棉田一般增加了肥料的情况下,要注意磷肥的配合施用。追肥最好能采用沟施方法,并且施到土层十公分以下近棉根的部位。
今年棉田灌溉面积扩大了很多,必须讲究灌溉技术,以充分发挥灌溉的增产作用。棉田灌溉应该采取小水勤浇的方法。一些渠浇地往往因为浇水太多反而对棉花增产不利,尤其浇大水后,遇到雨水更会招致减产。这类地区应该推行小畦或开沟的灌水方法,以减少灌水量。无论南方棉区或北方棉区,常因后期多雨造成严重的晚熟减产,所以各地都应该进行培土、开沟等排水工作。今年大部分棉区的农村实现了合作化,土地集中了,这对于开排水沟是一个有利条件。各地应该及早地做好这项工作的准备。
今年防治虫害的药械比去年大大增加,这是防治虫害的有利条件。各地棉区必须严密掌握虫情,根据早治的精神,消灭虫害在点片阶段。棉蚜在棉株上的寄生率达到20%—30%的时候,就要进行全面防治。在害虫还小的时候就及时早治,既可节省劳力,又能充分发挥药械的效能。
棉花苗期管理工作是很繁重的,必须按照各项技术措施的要求,除了要在生产资料、劳动力、畜力条件等方面作好准备外,还必须加强苗期管理技术的传授,注意克服群众和干部中对早间苗、合理密植、用尺定苗、深中耕、实行开沟灌溉等技术的抵触情绪。同时,各地在学习应用外地的先进技术的时候,必须密切结合当地具体条件和群众原有的经验,适当地掌握实施,防止机械搬用的偏向。


第2版()
专栏:

帮助贫农社员多出工
熊国贤
在湖南省的一些农业生产合作社里,有这样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即贫农社员的劳动日普遍少于中农社员。如衡山县万福乡第二社四月中旬统计,全社中农社员每个劳力平均已经得工分460分,贫农社员平均只得工分260分。浏阳县集里乡集里社六大队四小队从建社起,中农社员平均做了556分,贫农社员平均只做307分。这种现象在宁乡、望城、临湘、祁东等县都有。
为什么中、贫农社员的工分相差这样大呢?主要是贫农社员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得不到解决,不能经常出工。如衡山县横山乡祝融峰农业合作社,中农社员讥笑贫农社员为“三不能出工”,即晴天无锄头、耙头不能出工;雨天无蓑衣、?笠不能出工;无钱无粮不能出工。长沙县金溪乡贫农社员左桂南,在春耕生产中焦急地向社的领导人员说:我上田塍没有拖板,翻肥料没有耙,六天只出工半天。由于贫农社员缺钱、缺粮、缺农具不能出工,有些中农社员就说贫农社员做工是做零活。社内排工也是先中农后贫农。如宁乡县珍州农业合作社的贫农社员谢正坤,是出色的育秧能手,社里却分配他去收煤灰,而将育秧工夫排给没有经验的中农去做。
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贫农社员的经济困难问题就不能迅速解决,贫农的政治优势也不能真正树立起来,这势必影响农业合作社的巩固。因此,各地农业合作社应该对社员的出工情况普遍进行一次检查,迅速改变贫农社员出工过少的情况。对于生活有困难的社员,可以组织他们进行一些由社统一经营和由社员个人经营的副业生产。建立和健全预分制度,使生产困难的社员能通过预分解决眼前的生活问题。对缺乏小农具和雨具的社员,可以采取由社代做或调剂借用的办法给以帮助。对贫农社员的出工要合理安排,在不影响其他社员经常出工的原则下,应该优先分配给他们适当的农活,增加他们出工的机会。总之,要从各个方面帮助贫农社员多出工,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第2版()
专栏:

学校式的工厂
戴月
凡是到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参观的人,都说它的装配车间和化验室简直就像学校。因此,这个厂被人称为“学校式的工厂”。也正因为这样,它才不和其他工厂在一起,而在学校林立的文化区。
这座工厂已经在今年“五一”节前夕制出了第一块开关板仪表。它跟两年前建成的我国第一座量具刃具厂是兄弟工厂。它将为国家工业建设生产最精密的工具——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眼睛的电表仪器。第一汽车厂制造的汽车上的里程表,油量表、电流表就是由这个厂生产的。它还大量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工厂所需要的各种开关板仪表、电度表、继电器等产品。
职工正在积极试制各种仪表,保证在“七一”前生产出第一批汽车仪表。
我首先走进一号厂房。走进车间,才听到机器的旋律。四周高大的天窗射进来的阳光,把崭新的银灰色的机器照得发亮,赭红色的地板,淡蓝色的墙壁,显得非常协调。在这里,我看到一排生产螺丝钉的机器。机器很精密,为了避免灰尘,都用玻璃罩罩着。我们停留在一台生产最小螺丝钉的机器旁边,一位青年工人把一根铜条从机器的一端送进去,在机器的出口就掉下精巧的小螺丝钉,亮晶晶的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一个接着一个。
在这个厂房里,有一个胶模车间,专门生产装制仪表的外壳。这是一台一百吨的水压机,只要把开关打开,机器的两端就会自动离开,工人把胶木粉倒在机器的模子里,六分钟后,那一撮胶木粉就变成了乌黑发亮的印着各种花纹的仪表外壳了。
工具车间的玻璃房间最引人注目。这里只有一台生产模具的搪床。开这台搪床的工人周兴芳高兴地告诉我们:“这台机器是苏联来的,专门给仪表上那些最精密的产品作模具。它本身的公差不超过一公分的千分之一。它的产品的公差最多不能超过一公分的千分之五。”模具是工具车间最精密的产品,它是装置仪表不可缺少的工具,没有它就会减低仪表的灵敏性。
二号厂房是仪表厂生产最精密的一部分。在这里有十几个仪表装配车间。为了避免灰尘掉进仪表里去,这些车间的空气都要经过过滤,用机器调换室内空气。室内温度也要用机器来控制,不论外边天气有多大变化,室内都保持摄氏二十度。乳白色的油漆墙壁微尘不染。人字形地板每天要涂上一层油蜡。淡黄色的工作台上还放着鲜花。工人穿着干净的白衣、白帽、白鞋,像医生似的坐在那里,既听不到机床的嘈杂声,也嗅不到机器的油泥味。
在精密零件加工车间里,机器都是放在台子上,有的小得可以放在手提包里,也有的可以装在大衣兜里。它们的产品都很精密。在游丝加工工序,细小的游丝根本不能直接用手拿,工人们像修理钟表工人一样,用手指尖捏着小夹具拿工作物。
在另一个房间里,在一个很大的工作台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放着许多小玻璃盒,盒里有各式各样的宝石,像小米粒那样大小,红的、蓝的。一位女工像研究细菌的学者似地坐在那里,用六十倍的放大镜一个一个地检查那些小东西的质量。
在另一个房间里,有十多台车床。提到车床,人们会想到那些轰鸣震耳,铁沫飞扬的情况。在这里,却看不到什么庞然大物,也听不到任何声响,只有当你停下脚步,侧耳细听的时候,才听到轻微悦耳的营营声。这是一种C95型台式车床,像会计们用的计算机一般大。操纵这些机器的女工,正在用比绣花针还小的钻头,在一根比火柴棍还细的可动轴上钻眼。小钻头的回旋纹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
在每一个仪表装配车间里,自动传送带把待装配的零件传送到每个工人的工作台,把上道工序作完的活传送到下道工序去。传送带的速度要以秒来作计算。一只民用电度表在三十秒钟内就装配好了,工业上用的各种开关板仪表,也只用两分半钟就能装出一台成品。
为了保证每种零件、每件成品的质量,工厂里有十几个设备完整的化验室。化验人员像熟悉自己的手指一样,把每件仪器和它的性能都摸得烂熟。
这座工厂具有生产仪表的全套设备,曾被苏联专家称为“万能仪表厂”。它不久就要全面投入生产。


第2版()
专栏:

重庆钢铁公司拨款增加文化福利设施
重庆钢铁公司最近拨出大批资金改善职工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今年这个公司决定增加的文化福利设施中,包括兴建住宅、俱乐部、运动场和休养所等。第一批住宅已经在四月份完工。不久,就有一千个职工和他们的家属、一千到两千个单身职工可以搬进新居。
这个公司的业余休养所曾因房屋拥挤在去年停办,现在工会正在积极准备把它恢复,设置二百张病床,吸收有慢性病和体质较弱的职工进行业余休养治疗。另外还要建立一所肺病休养所。
最近这个公司还修改了救济办法,扩大了对生活有困难的职工的救济范围。工会吸收了一些家庭生活特殊困难的职工家属参加各种临时性生产,这些人员每人每月增加收入约二十元到三十元。
重庆钢铁公司最近对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情况作了一次检查,认为几年来虽然增加了不少文化福利设施,其中单是建筑的住宅面积就有二十万平方公尺,但是这些设施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需要,例如目前还有一些职工的住宅比较狭窄,有几百户工人还居住在农村,这次都有必要迅速加以改进。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中共西山煤矿委员会检查工资、住宿等工作
中共西山煤矿委员会最近召开会议,对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情况进行了初步检查。
参加会议的同志揭发了工作中的许多缺点。其中工资、奖励方面问题最多。有的从工资中提取奖金,如把每打一立方石子的工资由四元三角改为三元八角,从中提取五角作为奖金,影响了工人的生活。奖励工作很不及时,又不合理。其次,在操作的时候,有的工人遇到淋头水,拖了很长时间才发雨衣,结果病倒了,不能保证出勤;有的坑口饮水没有保证。住宿、吃饭、洗澡等方面问题也很严重。有的夫妻分别去住男女集体宿舍,但是白家庄矿检查了242间集体宿舍,发现一般都没有住满,如果适当调整,还可以腾出二十五间房屋给夫妇居住。主管单位却不去调整,只是喊叫“人多房少”。有的食堂,吃一顿饭需要排队等一小时;食堂管理人员为了降低成本,有时把腐烂的韭菜放在食品里。
参加会议的同志们都深深感到:职工生活虽然已经比过去好多了,但是这些缺点严重地影响了职工生活的进一步改善,因而也妨碍了生产的发展。为了使各项工作赶上生产发展的要求,会议决定在会后的一个月内,全矿务局所属单位要普遍进行一次检查。办法是组织干部深入车间、宿舍、食堂、澡塘、采煤工作面等现场,进行访问、座谈,边发现问题边解决。最后再系统地集中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订成制度,经群众讨论后贯彻实行。
(本报驻太原记者)


第2版()
专栏:

南京纱厂开办孕妇食堂
南京纱厂从今年四月开办的孕妇食堂,受到孕妇们普遍欢迎。
这个食堂的工作人员根据孕妇的需要,并且在医务室的指导下照顾孕妇营养,天天变换饭菜花样,每餐都有十几样味道鲜美的菜。孕妇们还可以临时点菜。这个食堂的饭菜价钱也很便宜。全厂九十一个孕妇都十分喜欢在这个食堂用饭。女工们怀孕后缺勤的也大大减少了。 (本报驻南京记者)


第2版()
专栏:

石油钻井进尺的新纪录
曾在今年一月份创造日进尺462.3公尺全国钻井最高纪录的玉门油矿三二零六钻井队,五月三十日又打破了他们自己的纪录,一天钻进了601.5公尺,再一次创造了全国钻井日进尺最高纪录。
这一天早晨,第一班的工人们钻进得很快,最快的时候一分钟钻进两公尺。下午两点钟,代表三二零六队到北京参加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的颜宗禄刚刚回到矿区,他听说队里正在进行着快速钻进,立刻带着背包坐汽车跑到井上来。工人们亲热地握着他的手说:我们今天正在实现着你在北京向毛主席作的保证——钻进五百公尺以上,再一次创造全国新纪录。在这一段时间钻进的郭清元班,以248公尺的成绩创造了全国钻井班进尺的最高纪录。 (石油工人报编辑部)


第2版()
专栏:

山东省栽种四百多万棵果树
在今年桃李花开的季节里,山东省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栽种了四百多万株果树。新栽植的果树中有70%以上是从烟台市、福山、牟平等县和辽宁省移来的“青香蕉”、“红香蕉”、“国光”、“红玉”等苹果树苗。此外,还有著名的莱阳梨、肥城桃、大泽山葡萄等十多种水果树。
目前济南市和南部泰山、沂蒙山区早栽的各种果树,都已经长出嫩叶,山东半岛和胶济铁路两侧新栽的果树也已开始发芽。各地栽种果树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在加紧进行施肥、浇水、除治病虫害等管理工作,以保护果树幼苗的健壮生长。
(宋杰)


第2版()
专栏:

从汉口运往黑龙江的鱼苗安全到达
从汉口用一列火车运往黑龙江省的鱼苗,已经安全到达目的地。运往肇东鱼场的鱼苗已经全部入池,成活率达90%。运往镜泊湖、兴凯湖的鱼苗,已经到达鱼场。据黑龙江省水产局估计,全部鱼苗入池后,成活率可达85%。
(本报驻哈尔滨记者)


第2版()
专栏:

创造隧道防水层新浇灌法的实习生
本报记者 朱波
自从提出提前完成宝成铁路通车任务之后,第六工程局第一工段的职工们,都紧张起来了。谁都不愿意因自己的工作不好而妨碍通车,都在积极地想办法加速工程进度。但是,负责浇灌隧道防水层的工人们,总想不出提高浇灌防水层效率的办法,一再要求领导上帮助改进操作方法。
工段领导人了解这种情况之后,就决定派实习生李显去帮助他们。
李显是1954年从唐山铁道学院毕业的,毕业后不久就被分配到宝成路北段实习。他是一个对所有工程都感兴趣的青年。两年来,他对亲自参加的工程,或参观过的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那怕是一个工程上的细节,都喜欢弄清楚。不懂,自己就找参考书进行研究,并且向工人,向老技术人员学习。有时候,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还爬山越岭,进行实际调查。
他接受了新任务,就决定到正在浇灌的二十三号和二十四号隧道去了解情况,准备从两个隧道着手解决灌浆效率问题。
他走进二十三号隧道一看,工人浇灌防水层的情况使他大吃一惊。隧道拱顶和拱墙上的各个眼里(这是为灌浆留下的眼,每四公尺一排,每排八、九个),灰浆像泉水一样向外喷射,隧道里到处是灰浆,工人浑身都是灰浆,有的工人眼睛被灰浆烧红了,有的工人双手被灰浆烧烂了。灰浆顺着隧道里的水沟一直向外流去。
李显看到这种情况后,就想到这样要浪费多少水泥呀!应该首先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他找到了几个老工人,从老工人那里了解目前浇灌防水层的情况。
他们采用的是“跳眼灌浆法”,即把灰浆管子对准一个眼一直灌下去,等到每个眼里都流出灰浆为止。这样每公尺最少要浇灌二十二袋半以上的水泥,有的甚至浇灌四、五十袋水泥。
李显从隧道里出来,又爬到隧道上的山头上去看,发现在隧道出口上边的山缝里,灰浆也顺着山缝一直流出去。山缝里也有灰浆,那就说明流失的灰浆一定很多。
他从二十三号隧道跑到二十四号隧道,发现那里的情况也是一样。他想这是谁规定一定要每公尺灌二十二袋半水泥呢?浇灌防水层主要为的是防水,其次才是填充空隙,少灌些不是也能达到这个目的吗?他决定研究出一个节省水泥的办法来。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的爱人贾稚秋(实习生)。她同意他的看法,帮助他找有关的参考资料。他们给二十四号隧道算了一笔账,二十四号隧道平均每公尺只要用325公斤水泥和960多公斤沙子拌成的灰浆就够了,而现在却浇灌了1,125公斤水泥和3,375公斤沙子搅拌成的灰浆。灰浆超过空隙容积,怎样不向外流呢?
李显计算出结果以后,联想到旧的浇灌方法的缺点,拟出了“逐眼灌注临时流浆”办法,从下坡向上坡灌,每灌到上一个眼冒浆,就换上一个眼再灌。这样既节省水泥和沙子,又可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他把这个办法告诉二十三号隧道的工人,工人们认为很好。过去换眼要停机器,每停一次机器需要很长时间。经过和工人们研究后,决定换眼不停机器,等到缸里的灰浆没了的时候换眼。
接着,他就把这个办法告诉工段施工室主任吴士允。吴士允同意这个办法,说:“这个办法要是成功了,可以解决问题。”
但是,施工室会议讨论这个办法的时候,很多人都反对。张广熊工程师说:“灌灰浆为的主要是填充空隙,用灰浆把山和拱连接起来,加固隧道。其次是防水。李显的办法就没有起到填充空隙的作用。”
一个姓刘的技术员也同意张工程师的意见。
李显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说:“已经挖好的自然拱不会因为有一个空隙就会塌方,因为设计的时候,已经根据地层的压力考虑自然拱的形成,而且在设计‘衬砌’的时候也考虑到自然拱的压力,因此,不能说因为有一个小空隙就容易造成塌方,按照刘技术员的说法,山缝也要灌满灰浆。”
刘技术员的确认为连山缝也要灌浆。
很显然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秦岭这样大,有些山缝是相连着的,要用多少灰浆才能灌满呢。
吴士允和很多技术人员都同意李显的意见。
张广熊却断章取义地用苏联专家的意见和苏联技术书籍来为自己辩护。但是,当场就被别人纠正了。
经过讨论后,第一工段领导上批准了李显的新办法,并且同时在几个隧道开始用新方法灌浆。工人们用新方法灌浆的结果,平均每公尺只用了425公斤水泥和1,275公斤沙子。比用旧办法节省七百公斤水泥和二千一百多公斤沙子。一工段用新法灌五百公尺隧道,共节省水泥三十五万公斤,沙子一百多万公斤。根据各隧道浇灌的情况来看,每班(八小时)可以浇灌二十五公尺,效率比过去提高五倍。


第2版()
专栏:

为农业服务的科学演讲站
为了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支援农业合作化运动,福建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从今年二月份起先后建立了七个农业科学演讲站。这里介绍的就是建立最早的福州魁歧农业科学演讲站。
这个演讲站的教员大都是福建农学院的教授和学生,他们经常结合当前农事活动作演讲,具体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对农业和副业生产有很大的好处。
这个演讲站深受农民的欢迎,许多农民都从十里路以外赶来旁听,并且把得到的知识传播给其他农民。 叶大开摄(福建日报社稿)(附图片)
福建农学院植物病虫害教授林白钦(左)在向农民讲解“六六六”药剂的性能,并进行液剂杀虫实验。
魁岐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听了演讲后,已能正确使用“六六六”粉剂,提高了杀虫效率。
社里的马铃薯丰收了。福建省土壤肥料学教授林景亮(右前第一人)和科学演讲站的工作人员亲自到田间去总结经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