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5月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国家机关党组织应加强对每个党员的监督
赵汉
在社会主义革命高潮中,努力提高国家机关工作的质量,具有非常迫切的意义。国家机关是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建设事业的进行。在机关工作的共产党员,大部分都是各种岗位上的负责工作人员,担负着国家建设事业中各项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的重大职责。因此,努力提高这些党员的思想水平,改进他们的工作作风,又是提高国家机关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家机关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监督机关中的全体党员来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政策水平、改进工作作风和提高工作能力。“这种监督可以帮助党员及时地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没有这种监督,一个好的党员也可能犯严重的错误以至变坏。”(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决议)。
在党的七届四中全会以后,国家机关党组织对党员的监督有了很大的加强,但是还有不少机关党组织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或者根本放弃了对党员的监督。例如对于党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的领导,还是很不经常很不具体。对于党员中的教条主义、保守思想、官僚主义,还是没有进行坚决的斗争。对于少数党员的铺张浪费、腐化堕落,也还没有进行严肃的斗争和处理。
为什么有些国家机关党组织对监督党员的工作采取这种态度呢?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党组织对自己的作用认识得不够明确,不了解自己有对机关每个党员监督的责任。例如有些人认为既然国家机关党组织不能行使像企业党组织监督行政工作的职权,那末,也就不能对机关中的党员进行监督。有些人认为机关党组织即使对党员进行监督,也只能是局部的。比如说“监督党员只能监督党员的思想,不能监督党员的生活”,“监督一般党员还可以,监督做负责工作的党员就不成”。“支部委员的水平总低于行政负责干部,因此就不可能对负责干部实行监督”。在这种思想支配之下,不少国家机关党组织就只是进行接收党员、收缴党费、分发文件等日常工作,几乎完全放弃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弃了对党员的监督;或则只对一般党员进行监督,而放弃了对做负责工作的党员的监督。这样不但降低了党组织的应有的作用,而且使党组织陷于事务主义的泥坑。
要加强对机关党员的监督,首先要使机关党组织的工作人员明确认识自己的职责——有监督全体党员的责任。同时对于那种认为不能对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进行监督的错误思想进行严格的批判。在批判中,要说清楚,由于国家机关的特殊性,国家机关的党组织是不能对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的,但对国家机关中的党员,包括做负责工作的党员是应该和必须加以监督的。只有加强了对党员个人的思想作风、学习和生活的监督,只有保证每个党员都具有了正确的思想作风和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才能保证机关行政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对党员的监督,决不能区分一般干部和负责干部,任何一个党员都应当遵守党纲党章,任何一个党员都必须过党的生活,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党组织对党员,党员对党组织,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下级党组织对上级党组织,党员对党员都有互相监督的责任。在我们党内不应该有一个不受党组织和群众监督的党员,也不应该有一个不受党员和群众监督的党组织。
正因为放弃了对党员的监督,在这些机关中就产生了劳动纪律松弛、工作秩序紊乱、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地妨碍了工作任务的完成。
国家机关党组织监督党员的主要方法是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充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但是现在有不少党组织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不很开展的。在全体党员大会上,往往只是传达上级党委的指示,不注意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即使进行批评也只是由一般党员进行自我批评,而做负责工作的党员是不进行自我批评的,也没有相互之间的批评;有些国家机关在各个运动中,虽然能够揭发和批判一些缺点和错误,但是在运动之后批评和自我批评又停顿起来了。正因为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开展或不经常,对党员的监督也就不全面、不经常。这样,就必然有少数党员会犯严重错误,以至变坏。
改变这种情况的关键,就在于做机关负责工作的党员,要以身作则地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而党组织就要从多方面来促进这种批评。对于那些敢于对批评者打击报复的人,党组织就要加以揭发和处理。党组织如果不积极在党组织内充分发扬民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末,监督党员的工作就会落空。
为了加强对党员的监督,党组织就要迅速提高自己组织工作和思想工作的水平。党的组织工作和思想工作水平愈高,党员群众的政治思想水平愈高,就愈能发挥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愈能提高党员群众的觉悟程度。党员群众的觉悟程度愈高,则自下而上的对党的工作的监督也将愈强,党的工作中和每个党员的缺点和错误也就愈能迅速地得到揭发和克服。这样机关党组织也就愈能有效地来加强对每个党员的监督,不断地把我们党的生活水平提高。


第3版()
专栏:

  社会主义竞赛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强大动力
顾大椿 刘实
我们要在一个不很长的时间内,把我国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使我国在经济上、科学技术上接近或者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们知道,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取决于更加发展的生产技术和更加完善的劳动组织,而这些因素最后又决定于人。因为一切机器、工具都是劳动人民所创造并且由劳动人民来掌握的,一切劳动组织都是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中不同形式的结合。所以,劳动人民对劳动的态度,对劳动的积极性的程度,就在极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解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在各个方面充分地表现了社会主义积极性,这种积极性集中地表现在历年所开展的社会主义竞赛中。社会主义竞赛正是在劳动人民发挥最大积极性的基础上改善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方法。
社会主义竞赛反映着我国劳动人民在新的生产关系下的新的劳动态度。在我国国营企业和合作社企业中,已经消灭了剥削,在私营企业和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中,已经大大限制了剥削并且正在迅速走向最后消灭剥削的途径,我国的工人阶级是为了自己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自己的集体事业的发展、为了自己过幸福的生活而劳动。正因为工人阶级在生产中的地位起了根本的变化,所以劳动的性质也随着起了根本的变化。我国工人阶级的劳动既然是为我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创立物质基础,劳动就成为受人尊敬的行为,成为一种光荣的自觉的事业。但是这种自觉的劳动态度只有在人们劳动实践中才能愈来愈深刻地体现出来。
社会主义竞赛的巨大作用首先表现在它对劳动人民是最实际的共产主义教育。它培养广大职工以共产主义态度对待劳动,激发广大职工深切地关心生产,关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几年来,广大职工开展了献纳器材运动、创造新纪录运动、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增产节约运动、技术革新运动和全面节约运动,最近,更由于城乡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鼓舞,广泛地开展了先进生产者运动。在整个竞赛发展的过程中,职工日益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他们愈来愈清楚地认识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一致性;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的资金要靠自己的劳动一点一滴地积累而来;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要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不仅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术,而且要不断地改进技术、提高技术。他们自觉地遵守劳动纪律,爱惜一分一秒的工时,尽力改善产品质量,节约地使用工具、燃料、原料和材料,从多方面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竞赛的巨大作用,还表现在群众性的实事求是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群众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不断改进生产的强大动力。它表现了我国工业生产中新生事物与旧事物之间的矛盾,并且依靠广大职工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来克服旧事物的阻碍,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的广大职工认识到提高生产是改善生活的前提,因此,他们永远不会满足于已经达到的生产成就,他们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和寻找改进技术、改善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可能性。集中地表现广大职工群众的这种生产革新精神的就是先进生产者的创举。我国竞赛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是首先由先进生产者提出倡议,而后才成为一个群众运动。随着竞赛的发展,先进生产者愈来愈多,他们所提出的倡议就愈具有深刻的内容。响应这些倡议的人也越多,运动开展的也就越迅速。我国广大职工在先进生产者带动下,不断地突破旧的定额,创造新的、先进的定额,使生产计划超额的提前的完成。
认识竞赛的这一特点,就是要我们善于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支持先进者的创举,采纳来自下面的批评和建议。例如,五三工厂的领导方面认识到生产计划应该体现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因此在今年进行生产规划时,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采取了“有领导的、自下而上的挖掘企业潜力、层层规划、逐级平衡”的新方法来制定规划。规划结果,原预定提前九个月完成五年计划,现在可以提前一年零四十六天完成五年计划;同时,成本可以降低16.3%,而原先预计只可以降低5.6%。与五三工厂的做法相反,沈阳化工厂却采取了限制群众积极性的办法。今年,国家要求这个厂在去年的实际产量基础上再把“六六六”药粉产量提高73%,这个厂领导方面认为只有增加设备才能完成任务,于是拟订了两次扩充设备计划。而该厂生产“六六六”药粉的五一四车间主任、劳动模范王金元在计算了车间现有生产能力并和技术员朱玉瑶共同研究后,认为只要改进原有操作规程,一年就可以增产“六六六”药粉三千多吨。但是领导方面怀疑王金元等的倡议,企图“说服他”。事实上,如果实现王金元等的倡议,就可以超过国家计划的要求,第二次扩充设备计划是完全不必要的。
在我们的企业里,普遍地存在着这种先进和保守的两条道路的斗争。组织竞赛,这就是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克服右倾保守思想的阻碍,发扬广大职工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斗争的正确道路。
社会主义竞赛巨大的作用还表现在它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同志合作的关系。社会主义竞赛的基本原则就是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组织竞赛就是要使大多数人学习和掌握先进生产者的经验,都用先进的方法进行劳动。组织竞赛就是要组织先进的生产者或单位帮助落后的生产者或单位,使他们都能提到先进的水平。这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竞赛的主要之点就是推广先进经验。我们不能把社会主义竞赛理解为评比“优胜劣败”。因为所谓“优胜劣败”实质上就是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竞争原则,是资本家为了扩大势力范围、争夺市场而进行的你死我活的斗争,是罪恶的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避免的后果。社会主义竞赛既然是职工为了共同利益在劳动过程中的互助合作,它就能够促使广大职工表现出高度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社会主义竞赛的口号只能是:落后者向先进者学习,并且赶上先进者;先进者帮助落后者赶上自己,同时,力求自己更加进步。正因为竞赛体现了社会主义同志合作的原则,所以才能普遍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现在,我们应该承认,像艾肇昌、葛正中等公路运输业中的先进人物,是不能以他们个人的生产成绩来衡量他们的作用的。他们的节约用油的经验在被广大职工掌握之后,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这些经验,发展成为“安全、节约、十万公里无大修运动”。这个运动正在改变着我国公路运输业的落后状态。从这里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组织竞赛必须紧紧地掌握住推广先进经验这个主要的环节。不断地传播先进经验,就能使竞赛成为生气勃勃的事业而且效果显著。
正由于竞赛能够发挥出它的共产主义教育、群众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和社会主义同志般的互助合作的作用,而且这些作用是互相联贯的、互相推动的,才能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的动力。
社会主义竞赛是广大职工群众提高生产的意志和愿望,它是由广大职工自下而上发起的。但是,绝不能认为竞赛可以自流地进行。我国的社会主义竞赛就是在党、政府、工会组织和青年团的领导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我们党在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中曾指出: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恢复和发展生产。党的这一指示就成为我们城市工作和经济工作中的根本方针。党为了坚持这个方针,不断地进行着斗争。党在各个时期都公开而详尽地向全体职工说明了我们的国家所面临的形势,并且指出前进的方向和具体的任务。党在广大职工中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共产主义教育工作,不断地教育职工同资本主义思想进行斗争。不断地揭露和批评脱离群众的、阻碍新鲜事物生长的官僚主义者,以最大的关怀来支持劳动人民的每一个新的创举。所有这一切,都帮助我国的社会主义竞赛不断地扩大和深入。为了充分发挥竞赛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党对竞赛的领导,不断地提高竞赛的领导水平。
领导竞赛工作就是为竞赛开辟顺利发展的道路,为竞赛参加者在竞赛中显示自己的才能创造有利条件。但是,现在还不是所有企业的领导人,都懂得了社会主义竞赛的巨大作用,他们还没有把组织竞赛当做自己的责任,而仅仅看成是工会组织的责任。他们有这样一种说法:“我搞行政管理,你们搞竞赛”。甚至还有某些企业领导者不但不积极支持群众的创举,为实现这些创举建立有利条件,反而采取很多限制的办法,要求群众按照自己事先制定的规格来行动。例如,生产会议本来是群众的讲坛,它应该发扬职工对生产的主动精神,实行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因为支持群众自下而上的监督就能够启发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的感觉,从而使职工更积极地揭发生产中存在的缺点。但是,有些企业的领导者只把生产会议看做是自己的讲坛,以长篇训话来代替群众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培养先进生产者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但是我们有些企业的领导者满足于拥有一两个突出人物,而对落后者采取“十过其门而不入”的态度。他们既然把培养先进生产者当做最后的目的,因而不认真地总结先进者的经验,不去切实地推广这些经验,对落后者也不去细心地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具备学习先进经验所必需的条件,结果,使先进者与落后者对立起来,先进者陷于孤立。
经常地引导群众改进技术、改善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吸引群众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且及时采纳职工的建议,就能够保证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使国家计划提前完成。但是,有些企业的领导者,却习惯于在一旦发现国家计划没有完成的时候,运用层层督战,加班加点的办法来进行突击。这往往使设备事故和工伤事故增加,工资基金超支,产品质量下降,在生产上造成重大的损失。
社会主义竞赛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用下产生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简单而通俗地说,就是:发展生产、保证需要。而发展生产是手段、保证需要是目的。根据这个基本经济规律,我们的党提出“在发展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生活”的方针。必须认真地执行这一方针,广大职工才能够精力充沛、情绪饱满地进行劳动。关心人和人的需要,这是领导竞赛工作中的十分重要的事情。但是我们有些工会工作者和企业领导者却往往忘记了关心人这件事,他们不去运用国家给予他们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的巨大可能性。他们以“节约”为名削减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合理的生活福利设施的经费,不正当地“节约”工资基金,甚至采取显然违法的手段来对待工人。这些做法都模糊了生产的目的性,打击了群众的劳动热情。
物质鼓励原则体现着社会主义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实行正确的工资奖励制度,可以从物质上鼓励先进者并且促使落后者赶上先进者,这是组织竞赛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是,有些领导者却认为动员群众的积极性只有靠政治教育,而物质鼓励则会引导工人发展“个人主义”或“经济主义”。无疑问的,政治教育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动员群众的极为重要的手段。但是,我们的政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物质生活的规律,相反,它必须能够正确地解说物质生活,并且为物质生活的实际发展所证明。我们的政治教育的巨大说服作用就在这里。我国工人阶级所以对于加速社会主义建设付出无比的热情,就是因为从解放以来的生活体验中,深刻地相信建成社会主义和进入共产主义会带来更为美好的生活。不应该把政治教育和物质鼓励对立起来,而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从关心群众的物质利益上提高群众的共产主义觉悟水平。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正在迅速地进行,新建企业陆续投入生产,原有企业逐步实行着技术改造。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在广大职工中正在掀起一个文化高潮,工人的物质生活也在不断的改善。这一切都为我国社会主义竞赛的发展创造着极为有利的条件。当前的问题是必须克服领导方面的右倾保守思想,依靠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对竞赛的领导,保证社会主义竞赛不断地高涨,使它切实发挥加速我国工业建设的强大动力的作用。


第3版()
专栏:报刊评介

  及时地提出生活中的问题
丹元
一个报纸联系实际是否密切,主要的标志是看它能不能及时地提出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并且采用有效的方式促使问题得到实际解决。最近一个时期南方日报关于加强党组织对农业生产的具体领导的宣传,就是这样做的一个比较好的例子。
南方日报提出这个问题,是从以下的情况出发的。在广东农村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合作化以后,农业生产呈现了空前的高涨,争取农业的高额增产已经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但是要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要取决于党组织的具体领导。而当时农村党组织对生产的领导有两种状况:一种是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具体领导,这种领导就能够保证增产计划的实现。另一种是一般化的领导,不少的党组织只是忙于开会、发指示、作计划,放弃了对群众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十分明显,这种官僚主义的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有使增产计划落空的危险。南方日报看出了这是当前农村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把它着重地提到读者的面前来。
南方日报不是泛泛地提出这个问题,而是尖锐地提出了问题。报纸首先抓住了一般化领导作风的典型事例展开批评。三月二十日在党的生活栏中发表的对定安县委的批评,就是这样的事例之一。定安县委制定了一个看来很不错的增产计划,并且规定了同样不错的基本措施。可是他们在制定了计划和措施之后,并没有深入到干部和群众中去组织力量来执行这个计划,而是忙着在办公室里开会、发指示,结果他们的增产计划也就停留在口头上和纸面上。兴修水利是这个县带关键性的增产措施,可是到春耕季节,全县的小型水利计划只完成了1.2%。其他工作也做得不好。这就很有可能使增产计划落空。为了帮助人们从这个事实和别的类似的事实吸取教训,报纸连续发表两篇社论,分析了一般化领导作风的严重危害,论述了在实现合作化以后,党组织对农业生产的领导责任不是减轻而是加重了。
南方日报还从多方面揭露了一般化领导的恶果。报纸发表的“在白水乡人民委员会的大厅里”,“会多成‘灾’”等文章和一些党员来信,说明了上面开会太多,下面干部就疲于奔命。领导机关光是开会、发指示,天天向下面催要数字,也助长了一些基层干部虚报成绩的恶劣作风。南方日报揭发了开平县部分党员、干部做假报告的错误行为,并且指出了上级机关的官僚主义领导作风是产生假报告的温床。南方日报还发表了题为“传染病”的文章,说明某些不良的作风已经“传染”到基层组织,就连一些党支部委员会也关起门来起草和印发长篇“指示”来指导工作,用死气沉沉的文牍主义来代替生动活泼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这就进一步说明了反对一般化的领导,具有多么迫切的意义。
南方日报对一般化领导作风的抨击是有力的。但是报纸的任务还不仅是反对不正确的东西;尤其要指出什么是正确的东西。什么是我们所要提倡的具体领导呢?
南方日报根据各级党组织的领导经验,在“领导必须具体”、“备耕工作大检查”等一系列的社论中,反复地阐明了实行具体领导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就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紧紧抓住生产季节和生产关键;及时地检查工作,一发现问题就去解决;重视和推广群众中的先进经验,运用典型示范的办法进行工作。
报纸还向读者提供了不少有说服力的事实证明党组织由于实行具体领导,因而在生产方面做出了较大成绩。例如有一篇文章介绍三水县委在备耕、春耕工作中能够及时地进行检查,就发现17.6%的乡在生产上很落后,他们就迅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结果大部分落后乡的工作都赶上来了。又如报纸曾经用这样两个例子进行对比,来说明推广先进经验和采用典型示范方法的重要性:阳江县委发现了边海乡挖平塘来抗御旱灾的经验以后,就进行总结,组织参观,大力推广,使得几年来难以解决的抗御旱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相反地,在徐闻县虽然也有那朗乡挖井抗旱的先进经验,但是由于徐闻县委没有积极地加以推广,结果这个活生生的榜样被埋没掉,这个县的消灭旱灾的工作也就迟迟得不到进展。
南方日报及时提出了改进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这个迫切的问题,又充分地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力地发扬了积极的因素,报纸的宣传就对实际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在报纸批评了定安县委以后,海南区党委就联系检查了自己的一般化的领导作风,并且提出了改进领导的具体措施。花县县委在受到报纸批评以后,县委委员大部分都分头下乡,加强了对生产的具体领导。自然,南方日报在这一宣传中也是有缺点的。报纸虽然着重地批判了单纯依靠开会、发指示、听汇报来进行领导这种大量存在的不良作风,指出了它的害处,但没有从理论上阐明这是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在阐明具体领导问题的时候,同样也没有这样做。


第3版()
专栏:

  教育部指示提高中学教育质量
教育部在四日发出关于当前提高中学教育质量中几个问题的指示信。
指示信中说,各校可以按照教育行政领导机关制定的学校教育事业全面规划,结合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工作规划。在这个工作规划中,应当就提高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的政治、业务水平作出具体规定;对教学工厂、实验园地的建立和教学设备的补充也要做出全面的规划。此外,对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家长工作和健康卫生工作等,在规划中应当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措施。
指示信中还谈到,适当增加教师担任授课时数是解决发展教育事业中师资不足的方法之一。以目前条件看,一般教师担任授课的时数以十六到十八节为宜,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增到二十节左右。增加教师授课时数,必须大力克服学校中的忙乱现象,对教师的工作和学习时间予以切实保证。
教育部的指示信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纠正把生产部门的工作方法机械地搬到学校中来运用的现象。 (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科学普及工作者的良友——科学宣传箱
一批装着各种科学宣传品的箱子,六日从北京运往各地科普协会。这是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制作的第一批两种科学宣传箱:“电和电的应用”和“我们的身体”。
一个科学普及工作者可以从科学宣传箱里得到他普及科学知识所需要的一切东西:表演仪器、模型、幻灯片、挂图、讲演稿和参考资料等。
从“电和电的应用”这只箱子里取出一架体积不到一立方尺的交直流发电机,用手摇动后,便立刻可以发出电流,它可以使一只四伏特的小电动机迅速地转动。在这只箱子里,还有实验摩擦生电的猫皮、胶木棒和箔片验电器;有实验电磁感应现象的楞次定律仪器,还有电铃、磁针等表演仪器以及一份讲稿、三份参考资料、两套幻灯片和一套挂图。这些科学宣传箱的体积不过二、三立方尺左右,携带比较方便,特别适宜在农村中应用。
(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内蒙古建立农业科学研究所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已在五月三日成立。研究所设作物、土壤农化和植物保护三个系,开始进行有关农业生产的四十个项目的研究工作。 (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奖励理论学习成绩好的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附设马克思列宁主义业余大学最近表扬和奖励了171名优秀学员。在受到奖励的学员中有十五名教授和副教授。东北地质学院地勘系业治铮教授,有时到外地去开会还带了业余大学印发的参考资料,在火车上阅读。东北师范大学中国语文系孙晓野教授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同时,还努力用唯物主义理论整理和研究中国古汉语。俄文系主任曲秉诚教授,年过六十,但仍坚持听课,还经常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政治经济学”讲座。


第3版()
专栏:

昆曲“十五贯”将摄制成影片
优秀的昆曲“十五贯”将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艺术影片。担任这部艺术影片导演的淘金和有关工作人员都在最近来到北京,同在北京演出“十五贯”的浙江省昆苏剧团负责人和主要演员进行研究工作。(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云南农村扫盲工作迅速发展
云南省农村入学的文盲已有152万人,超过原来规划的40%。曲靖县在开展兴修水利工作中同时开展了扫盲工作。农民学习情绪很高,从二月开始学习的文盲,现在都能记工分了。牟定县已有七十多个乡成立了民校,扫盲协会,作到了山区乡乡有民校,平坝区村村有民校。随着农业节季的变化,他们灵活地安排了学习时间。路南县圭山区蓑衣山乡撒尼族农民把民校办在高级社里,文化班办在生产队里。他们采取了包教保学的方法,使95%的学员都能坚持学习,现在一般学员都能默写二、三百字。
(本报驻昆明记者)


第3版()
专栏:

航海运动表演
广州市航海俱乐部六日在珠江上举办了航海运动表演。
在表演的节目中,有舢舨编队航行、登陆、救生,以及摩托快艇的高速驾驶等。
参加表演的有一百四十多个男、女青年,他们都是从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广州市航海俱乐部学习各种有关航海知识和技术的五千多个青年工人、学生中选出来的。(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中央代表团在布达拉宫
本报记者 林钢
达赖喇嘛六日陪同中央代表团团长陈毅和各兄弟民族的团员,参观了布达拉宫。陈毅在参观以后说:“布达拉宫是祖国伟大的建筑。”
布达拉宫在拉萨市区西北一座同名的山岗上。这座著名的佛教艺术建筑是由无数宫殿组成的,高十三层,层层相接,掩盖半山。远望去俨然一座古代城堡。
汽车沿着宽阔的山路曲折而上。陈毅和中央代表团各兄弟民族的团员在上午十时来到布达拉宫。达赖喇嘛和他的副经师赤江活佛在“大旦拜吉”(吉祥平安)殿前迎接他们。达赖喇嘛请客人到自己住处的客厅休憩,并且向客人们介绍说:布达拉宫始建于一千三百年前的藏王松赞干布时代,五世达赖时曾大加扩建,后经历世达赖修葺,才成了今天的规模。
布达拉宫的主人热情地接待了远方来的朋友。达赖喇嘛和赤江活佛,代理机巧堪布洛桑三旦、西藏地方政府噶伦索康·旺清格来等,分别陪同客人们在宫内参观。布达拉宫有数不清的佛殿、经堂和房间。佛殿都很辉煌。大小佛像,数以万计。佛像雕塑的衣褶神态,栩栩如生。梁、柱、神龛和法器用具,全是精工雕镂。一排排酥油灯供奉在佛像前面,喇嘛们在诵经。钟鼓之声,不绝于耳。参观者对于佛殿四壁的壁画感到浓厚的兴趣。壁画的内容,大多是佛经故事。十三世达赖喇嘛祭堂的壁画,绘画着他一生的宗教和政治活动。有一组壁画用巨大的篇幅,表现了数万藏族劳动人民修建布达拉宫当时的盛况。达赖喇嘛向陈毅等人详细讲解了壁画的内容。
环绕正殿,有八大祭堂。每座祭堂有一佛塔,里面藏有历代达赖?槃后的肉身或骨身。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佛塔,有四层楼那么高,全身裹以金叶,满镶珠玉宝石。在第七世达赖喇嘛的祭堂,达赖喇嘛向陈毅介绍说:“五世达赖喇嘛,曾经在政治上统一了西藏;七世达赖喇嘛在宗教上有很深的造就。”陈毅笑向主人说:“第十四达赖喇嘛将要领导全藏人民在自己的家乡建成社会主义,西藏的政治和宗教都将得到发展。”陈毅在参观中,向释迦牟尼等佛像以及历代达赖的佛塔献了哈达。
中央代表团各民族的团员们,登上了布达拉宫的最高处。灿烂辉煌的金顶,就在眼前。金顶四周的柳枝上飘扬着新的经旗。来自全国各地的各兄弟民族代表,在这里远眺拉萨平原,但见一片绿树的海洋,新的建筑在旧市区周围扩展开来,大家同声赞美拉萨的美丽和可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