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访克拉玛依油区
储安平
五月十一日,石油工业部负责人在北京宣布: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克拉玛依地区已经证实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就在这同一天,我从乌鲁木齐赶了四百多公里路,专程访问了克拉玛依。
先循乌伊公路到独山子。从独山子,有一条新修的公路向北直达克拉玛依。这条长达一百六十公里、在几个月以前才开辟的公路,就像一柄利剑似的笔直地刺入了准噶尔盆地。当我们快要到达天山、阿尔泰山之间的中心地带的时候,就远远看到那条称为成吉思汗山的山岭从西迤东蜿蜒在准噶尔盆地的西沿。这条青色的、不很高的、山脊齐整得就像一排城墙一样的山岭,给准噶尔盆地增添了不少妩媚。而这新近发现的振奋人心的克拉玛依大油田,就铺展在成吉思汗山的南麓。
我们在这条新辟的公路上行驶,除了一片戈壁和万里云天以外,什么都看不到。没有树木,没有水,没有村庄人家。直到快近成吉思汗山山根,我们陡然看到了好些井架,威严地竖立在那旷远的原野上。它们的出现向人们预报:在这片酣睡千年的大地上,就要掀起历史性的变化,使祖国出现空前壮阔的石油工业。
我们终于驶进了目前矿区临时办公的地点;那儿拥挤着很多卡车、帐篷、地窝子以及一排一排可以移动的小木房子。井钻得这样快速,油喷得这样汹涌,使一切思想上的和设备上的准备都跟不上去。兴奋、紧张、局促,交织成一片像火一样炽烈的情绪,弥漫着整个矿区。人们都以无限饱满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坚定地、夜以继日地在那儿战斗,并且满腔热情地期待着全国范围的人力物力技术的大支援。
中苏石油公司(今新疆石油公司的前身)成立以后,在苏联专家的领导下,曾经在克拉玛依地区进行勘探,初步探明了几个储油构造。1955年7月,新疆石油公司从独山子矿区组织了一支顽强的青年钻井队,在克拉玛依开钻了第一口井。那时,克拉玛依的工作条件是异常艰难的。首先是没有水。水要到六十几公里以外的小拐地方去拉。有一次,拉水汽车走到一半,由于天气太热,水箱里的水干了,车抛锚在戈壁上,等了好久,还是没有等到一个过往的人或一辆过往的车。最后,那两个拉水工人只得冒着戈壁上的灼热的太阳走回克拉玛依报信求援,司机则困守在车座上守着汽车。那两个工人走了六小时才走回克拉玛依,可是一到克拉玛依,两个人就干渴得昏倒在地上。那时克拉玛依也没有一间房子,睡就睡在露天里,蚊子咬得人睡不着。没有伙房,用三块石头架着一个锅烧饭。柴要到十几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打。那儿又常常刮大风。大风一来,井架都被刮得摇摇荡荡。有时钻杆起了上来以后,被风刮得东摇西摆,对不准口,放不下去。人在风里睁不开眼,要是两手不攀住什么地方就会站不住脚。然而这样艰难的环境没有压倒那些勇敢的青年钻井队员。他们到达克拉玛依以前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并且提出了坚决的保证。1955年10月30日,这第一口井终于喷出油来了,这使那些青年钻井队员的勇敢行为获得了最大的报酬。那天本应该夜晚十二点下班的一个班,下班以后都不肯回去休息,他们在井架不远的地方烤起火来,大家围着火,兴奋地谈着祖国如何需要更多的石油和克拉玛依油田的光明的远景,一直谈到天快亮,才回去睡。
这第一口井出油的消息,立刻震动了所有关切着这一块地区的命运的人们。从今年起,新的井架一个接一个地在这荒漠的大地上竖了起来。四月二十三日,第二口井又自动喷出了油。五月七日,又有第三口井出了油。第二口出油的井的出油量比第一口井大四倍,而第三口出油的井的出油量又比第二口井大二点四倍。我在克拉玛依访问的时候,参观了才在几天以前出油的那口七号井,那深褐色的浑厚的原油正一股一股猛烈地在管子里自动喷射出来。
从石油工业的角度来说,克拉玛依是一个具有很多有利条件的石油地区。它的地质情况比较简单,钻探条件也较优越。出油快,投资少。像最近出油的两口井都只钻了一个多月。另外还有两三口在四月里开钻的井,在最近期内也将陆续出油。同时,这一地区的油量也非常丰富。以目前已经和即将出油的几口井所占的二十七平方公里面积的储油量说,就已经大大超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所给予新疆石油公司的全部可采储量的任务了。
目前在矿区临时办公地点东北八公里和十三公里两个地方开钻了两口井。现在这两口井也都已经有油花在泥浆里泛出来。正如石油工业部负责人所宣布的:“如果以今年(克拉玛依)的勘探地区计算,那末(克拉玛依的)储油量就将超过玉门老君庙油田好几倍。”
不仅如此,在克拉玛依东北约一百公里的乌尔禾地方,也已发现了长达三十公里的露头油苗,同时经过浅钻也探明那一带有油沙。在克拉玛依和乌尔禾之间的一些地带,也钻探到相当厚的油层。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北长达一百几十公里、东西宽约三四十公里,整个油区的面积可能扩展到几千平方公里。
目前整个的形势是:在从克拉玛依南头偏西到北头偏东的乌尔禾这一条直线上,像数箭齐发地正分几条线向东南方向钻探着。以上都在玛纳斯河的西岸。现在还计划在大拐和中拐之间的玛纳斯河东岸也钻一口井。假如在玛纳斯河东岸也能钻到油层的话,那就将逐步伸入整个的准噶尔盆地;那时规模之大,就更难想像了。
以上就是新近被证实的克拉玛依地区的石油资源的一个轮廓和前景。在这样一个大面积的油区中,将来可能找出不止一个而是几个油田。同样,在这个大面积上,将来可能出现不止一个而是几个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克拉玛依有希望成为一个“可以满足国家需要”的大油区。
就当前克拉玛依地区最最迫切的问题来说:第一是水的问题。矿区已经打了一口水井,但只能供应工业用水的需要,人吃的水附近没有,而眼看人又将在很短的日子内像潮水一样地汹涌而来。1955年底,在克拉玛依工作的不过几十个人,而现在已经接近一千人。在两三个月以内,估计立刻会增加到四五千人。水的问题急切需要解决。目前计划从克拉玛依西南五十公里的青柳沟敷设钢管,把水引过来。将来还要从东北七十多公里的地方敷设钢管把艾里克湖的水引过来。其次是公路问题。从独山子到克拉玛依的一百六十公里的这条新公路,路面还只铺了一半,其余一半还是土路。鉴于运输任务的日益繁重,不仅急切要把全路修好,而且要把公路的修筑提高到相当高级的水平上去。此外,从克拉玛依到乌尔禾大约一百公里的公路也需要很快地修筑起来。第三是房子问题。目前计划先修三万五千平方公尺的宿舍,要求至迟在八月中能完工。第四是还要另修三万平方公尺的供发电、修理、库房等用的建筑物。这四个问题的解决对于克拉玛依的加速开发有决定性的影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经用很大的力量来支援克拉玛依地区的开发工作。他们拨了一支建筑部队到克拉玛依去修路盖房,几万平方公尺的建筑要限两个月至三个月内完成,而绝大部分的建筑器材都要从外面运去,这个任务是相当紧急沉重的。此外,自治区又拨了五百多辆卡车,以加强开发克拉玛依地区的运输力量。地方当局,已经尽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是这些力量还只能解决当前一部分的紧急需要。克拉玛依的开发规模太大了,就以今明两年来说,要有几十万吨的器材运进去。他们所需要的运输车辆不是以百计,而是以千计。不仅要车子,还要配备司机。他们明年至少要修建三十万平方公尺的工业性和非工业性的建筑,这就需要庞大的建筑队伍和数量巨大的建筑器材。他们需要新的炼油厂的设计力量和承造力量,他们需要输油管线的设计力量和敷设力量。在机械方面,他们要五十部以上的浅钻机。还要一个机器修理厂;既要有跟工作规模相适应的设备,还要配备好足够的工人。他们需要巨量的钢板、钢管和其他各种钢材。他们需要地质、钻探、采油、炼油各方面的技术力量,还需要巨大数量的行政干部。而这一切都不是新疆石油公司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能解决得了的。
当我离开克拉玛依的时候,那儿的同志们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我们在这儿动员一切力量,尽我们一切努力坚持下去。但是我们更迫切地期待全国人力物力技术的巨大支援。必须依靠全国的力量,才能把这样规模巨大、前景壮阔的克拉玛依油区加速开发出来。”


第2版()
专栏:

合理规定农业合作社工作人员的报酬
常青
编者按:这篇文章介绍的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内工作人员报酬办法的经验,是河北省邢台地委总结的一些初步经验,可供各地参考。
现在农业生产合作社一般都扩大了,社的工作人员也多了,合理解决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上的报酬问题,已经成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是这项工作目前许多合作社都还没有经验。河北省邢台地区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对这个问题大致采取了以下四种解决办法:(一)临时计工,就是干部误工随时计工,误多少计多少。(二)大包干,一年包给每个脱离生产的工作人员相当一个中等劳力的劳动日,工作人员参加生产不再另外计工。(三)不固定社的工作人员补贴工数,到年终根据工作情况进行评议补贴。(四)实行定额补贴、定工生产和年终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就是按照工作人员所担负工作的繁简程度和他们可能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多少,把每人每年应给的报酬和应参加生产的劳动日都固定下来。多做劳动日可以多得,管理工作搞得好,年终还评议给奖。
实践证明,实行第一种办法的社往往使得一些社的工作人员纠缠在会议上,有工夫也不下地生产,严重地影响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和工作人员、社员之间的团结。像南和县郝桥乡农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830户,管理委员三十五人,中队长十三人,分队长三十九人,小组长119人。前一个时期这个社实行谁开会给谁计工的办法,大家就争着参加会。这样,很长时间所有工作人员都不下地生产,社员不满地说:增产不增产先得养活二百口人吃饭。
有些社实行第二种办法的结果,也同样影响社干部参加田间劳动的积极性。如清河县后魏庄农业合作社原计划十五个工作人员平均每人一年补给二百五十个劳动日,结果是谁也不积极工作和参加生产。南和县贾宋乡农业合作社开始规定社的工作人员不论开会、下地劳动,每人每天在社内一律计五分工,全社二十三个委员,七十天当中只做了三十六个工作日,谁也不离开办公室。他们说:“紧干慢干反正五分工”。
第三种办法也有缺点,主要是社工作人员心中无底,工作不安心。如沙河县葛村农业合作社有的工作人员反映“我是个好劳力,谁知道年底给评个什么样,当工作人员不如当社员”。
从目前已有经验看来,只有第四种办法比较合理。这种办法可以促使社的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同时还可以使工作人员通过参加生产及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改进领导。如邢台县西静庵农业合作社共128户,五个主要工作人员,共补贴五百七十个劳动日(这个社每个上等劳力以二百五十个劳动日预计)。根据每个工作人员责任的大小,任务的轻重,并且参照劳力强弱,确定补贴多少。社长左琴是十分劳力,全年补贴一百五十个劳动日,他除做好职务以内的工作外,再参加生产一百个劳动日,全年就可得250个劳动日,达到相当于十分劳力的收入。会计牛金福是个拐腿,八分劳力,但是因为会计工作复杂,误工很多,全年补贴他一百九十个劳动日,自己再参加生产五十个劳动日,全年可得二百四十个劳动日,和八分劳力的全年收入也相差不多。副社长郑钦八分劳力,补贴他八十个劳动日,自己出工一百五十个劳动日。这些工作人员为社工作不再计工,超过生产定工,多劳多得。为了让受补贴的社工作人员做好工作,并且规定:根据工作态度,成绩大小,年终评议。如果领导工作做的好,超额完成生产计划,还可从超产部分酌情奖给工分;如果因工作消极不负责任,造成损失,达不到应有产量,可适当扣除一些工分。西静安社在确定这个办法以后,工作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半月以内基本上作好了生产规划和劳动规划,实行了财务包干,财产遗留问题也作了处理。在春耕播种之前,除副社长郑钦和会计在家收集籽种,制定生产股份基金和劳动定额草案以外,正社长等三个工作人员带领社员下地生产。他们在生产中进一步征求社员对工作的意见,激发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如过去挖一亩地用七个工,现在只用五个工。社的工作人员经过自己亲身参加生产劳动的体验,对修改劳动定额等工作心里更有了底。
现在邢台地区正在普遍推广这一办法。根据若干先进社的经验,实行这个办法需要做以下一些工作:
首先是思想教育工作。社的工作人员和社员之间对工作人员定额补助常存有一定程度的矛盾。社员说:“他们坐在屋里,张张嘴,动动笔,工作一天,怎么也不能顶咱们一个劳动日。”社的工作人员对自己工作却是另一种评价,他们说:当上工作人员,跑断腿,磨破嘴,熬干眼,累煞心。要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进行按劳取酬的教育,克服社员轻视脑力劳动的观点,同时纠正工作人员对报酬要求过高的偏向。如南和县三思乡农业合作社监察委员会主任范治祥,全年能参加生产二百个劳动日,开始计划补助他五十个劳动日的时候,他嫌少。经过教育,他作了检讨。
其次,要帮助合作社改进领导,减少社的工作人员耽误生产的时间。如南和县贾宋乡农业合作社,在前一个时期因为工作没计划,二十三个委员天天开会,不能参加生产劳动。在开始研究定额补助办法的时候,他们中间有很多人都不同意这个办法,有的说:总不能叫饿着肚子作工作。后来,工作组帮助他们检查了前一段工作,明确了各个委员的责任,分工包队,又统一安排了每周的工作、生产和学习时间,并且尽量利用晚上开会。经过这样安排之后,在二十一天的时间内,二十三个委员除作好工作外,还做了153个劳动日的工。现在大家对定额补助的办法都很满意。
第三,要纠正合作社乱计工分的偏向。有的社的工作人员提出:我们实行定额补贴,社内乱计工分的现象不纠正也不合理。沙河县赞善村农业合作社在实行定额补贴办法的同时,解决了乱计工分的问题。他们规定:党、团员开会、受训和参加一般社会活动或群众性的参观等都不准在社内计工。非生产性的建设用工,可计义务工,由全社劳动力均摊,不在社内分红,但每个劳力所负担的义务工全年不得超过三个。托儿组的保教人员应得的工分,由儿童的父母分担。这样做社的工作人员都没有意见了。


第2版()
专栏:

二十天建成一座大厂房
李茜
在西安,西北工程管理总局第二工程公司三工区三工段工地的南部,最近出现了一座面积达二千八百多平方公尺的新厂房。它像附近的一座厂房那么宽阔,那么漂亮,很多建筑单位的代表们都带着惊讶和羡慕的心情来访问它,因为它是在苏联专家普契柯夫斯基的建议和帮助下,采用快速流水施工法,仅仅花了二十天的时间建成的。
三工区刚刚接受普契柯夫斯基的建议,准备在三工段这座厂房试行快速流水施工法的时候,工段的很多干部和工人都有顾虑。有人说,过去盖这样一座厂房最快也要八十天,现在还是这些人干活,机器没增加多少,怎么可能一下就提高工作效率三倍呢?也有人说,苏联这个先进经验很好,只是我们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都很低,做不到。工区党委针对干部和工人中的这些思想问题,说明快速流水施工法主要是把工作安排得更科学。它的特点是多工序交叉流水作业,当前一个工序还没有把所有的工作全部做完的时候,后一个工序就插进去了,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生产时间。过去材料的堆放也没计划,有时这里需要这种预制构件,放着的却是另一种预制构件。工人用的时候只好现找现搬。大型预制构件都很重,需要用大型机器搬运,有时因到处堆放着材料,机器走不动,只好一边走一边给自己开路。看起来好像机器很忙,但是实际做的工作很少。工区党委说明快速施工法在我国是可以实行的,也说明实行这种施工方法,必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各工序之间主动配合。
经过党委的说明,职工们就积极进行快速流水施工的准备工作。他们编制了施工总进度表,编制了预制构件堆放地点图、平面布置图、劳动力平衡图表等。在这些图表里,把安装各种运输机器的地方和材料堆放的地方都做了具体规定。如预制构件堆放图里,规定了那一根柱子放在什么地方,在柱子的旁边应放多少件什么号码的梁和屋面板,运输工人们就可以根据这个图表把预制构件按顺序摆好,开工后利用机器把这些构件一块块地吊上去,完全可以消灭短距离的搬运时间,提高机器利用率。
参加快速流水施工的工人们都认真学习了图纸,还研究了如何学习和运用先进经验。如起重工小组和吊车司机决定学习苏联综合吊装法的先进经验,过去一个二十吨重的大吊车,每次吊一块屋面板,现在每次吊三块。竹工们也根据专家的建议把脚手架由1.2公尺宽改成2.5公尺宽,既便于运输和堆放材料,又便于瓦工操作,避免了互相拥挤,互相影响的现象。他们还能一下就搭起三层脚手架的,以便瓦工在下边操作的时候,普工就可以准备瓦工们在上层操作中用的材料,不使瓦工有一点等工现象。在正式施工以后,由于各工种的互相配合和共同努力,这座大厂房在二十天的时间内就完工了。
房子建成得这样快,是不是降低了质量和提高了造价呢?不,质量比一般厂房还要好。由于修建的时间短,机器利用率大大提高了,劳动力和管理费用减少了,成本也就降低了。据统计,基本工资节约二千五百多元,行政管理费用节约四千三百多元,机械使用费用节约一千多元,连其它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在内,共节约了二万多元,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也比过去提高了一倍多。
现在,西安有些工区已经开始推广这个先进经验。


第2版()
专栏:

北京市旧货商行面貌一新
公私合营后的北京市旧货商行,改变欺诈作风,扩大委托寄售业务,四个月以来营业额月月上升。四月份并且出现了淡季不淡的新气象,总营业额赶上过去旺季最高月份,比去年同期增加26%以上。
旧货行,过去主要是做“倒行”生意——收买货物转卖给其他行业,价格很低,再加经营作风上有欺诈行为,在顾客中信用很差。北京市对旧货行的改造首先抓住这两个问题。通过调整商业网把一百六十多家旧货行合并成五十多处,各处都有较宽大的门市部,扩大委托寄售、缩小“倒行”业务,面向广大消费者。同时对职工加强了教育,提倡树立货真价实、买卖公平的经营作风。自二月份开展劳动竞赛以来,已经逐渐做到收进的时候正确估价,使卖主得到合理价格,有些收买下的货物,由于当时估价不准后来多卖了钱的,又主动退还卖主。售出的时候明码实价,不欺不哄。这样便大大提高了旧货行的信用和声誉,生意越做越好。


第2版()
专栏:

江西省小春作物丰收
云南省大部地区收割小麦
今年是江西省解放七年来春收作物收成最好的一年。据各地汇报,全省八百多万亩春收作物大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预定的增产计划。全省大麦、小麦、蚕豆、豌豆等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比去年分别增加了10%到23%。加上播种面积的增加,今年全省春收作物的总产量,包括油菜籽在内,大约可以比去年增加两亿斤左右。
目前,这些作物的收获工作大体上已经结束。许多农业合作社正在进行分配。 (据新华社讯)
云南省的三百八十多万亩小麦,大部已经收割。一般产量每亩在三百斤左右,楚雄有些地方的产量高达一千斤。 (本报驻昆明记者)


第2版()
专栏:

大规模运送鱼苗
五月二十一日上午十时,从汉口站开出了一列专用火车,载着六千万尾鱼苗,运往远距二千六百多公里的哈尔滨市。一百名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二十名高等水产学校实习的学生,随车担任护理鱼苗的工作。这是黑龙江商业厅水产局为适应今年扩大养鱼的需要,向长江中游一带订购的鱼苗。这样巨大规模的长距离运输鱼苗,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当这列火车在二十三日下午二时抵达北京市区丰台站的时候,正在北京的苏联鱼类学教授科仁、朝鲜农业大学水产学部部长白爽、越南中央农村工作委员会渔业司长陈玉善和商业部的苏联水产专家朱布可夫等,由商业部水产管理总局康润民副局长陪同前往参观。随车的工作人员和实习学生向各国渔业专家介绍了沿途运送情况,并且听取了专家们改进工作的意见。
这列运送鱼苗的火车共有十七个车厢,鱼苗装在车厢的活动帆布鱼篓中,列车上装有淋雨器和人工送气设备,沿途还适量供给鱼苗以蛋黄饲料,并且注意调节水温,因此鱼苗成活率很高。根据列车开抵丰台站时候的检查,鱼苗成活率达95%以上,个别车厢的鱼苗成活率达98%。(附图片)
在运输鱼苗的车厢里 本报记者 高粮摄


第2版()
专栏:

国营上海针织厂
制成珠罗纱和乔赛纱
一种质地轻柔的珠罗纱和乔赛纱最近在国营上海针织厂试制成功。
珠罗纱是制作蚊帐的好原料,它比普通的蚊帐布耐用又透空气。乔赛纱是一种制作夏季衬衣和高级窗纱的好原料,远远望去如同丝织品一样。上海许多商业采购部门纷纷同国营上海针织厂订货。目前,国营上海针织厂已经开始小批生产。
(本报驻上海记者)


第2版()
专栏:

沈阳电线厂的机器开动了
洪永胜
沈阳电线厂全部改建工程就要完工了。现在,建筑工人们正在紧张进行厂部办公室、收发室和整修地坪等最后一批收尾工程。
经过三年来紧张施工的沈阳电线厂,现在已经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棕红色的厂房耸立在混凝土马路的两旁。高指苍空的烟囱已经徐徐冒出白烟。围在高大的建筑物旁的脚手架已经被拆掉。工地上通常可以听到的机械轰鸣声、金属焊接以及金属碰击的声音,今天已经被“吭吭”的压延机轰响所代替。厂区内,正在碾压最后一段道路。这一切告诉人们:改建的沈阳电线厂已处于正式移交生产的前夕了。
在宽敞明亮的厂房中,许多机器已经开动起来,工人们正在给国家试制和生产钢芯铝绞线、裸线、软绳线、纱包线等。淮河流域的佛子岭水电站和梅山水电站,已经用沈阳电线厂生产的高压线送电了。今年工厂还将试制十七种新产品(电线和电缆)来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电线和电缆,是人们最熟悉的。走在马路上,坐在火车、电车、汽车上,站在工厂的机器边,都会看到电线和电缆。如果没有电缆和电线,无论是重工业工厂或者轻工业工厂的各种机器,都会摆在那里动不了;制造或开动机器、飞机、汽车、火车、轮船、拖拉机、发电机、变压器等,也都成为不可能的事情。没有电缆和电线,开采祖国地下宝藏就不能使用电镐、凿岩机、风铲……等机械化设备;一切通讯设备的使用,看电影、坐电车、听收音机都成为不可能。电缆和电线是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上不可缺少的材料。沈阳电线厂正是大批生产这些材料的工厂。
沈阳电线厂是从1954年春正式动工改建的。全厂从熔铜、压延绞制……,大的工序都是自动化机械化,所以在很短时间内就能生产出各种规格的电缆和电线。全厂八十多种设备是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兄弟国家供给的。为了从根本上保证质量,工厂还有自己的试验室、化验室,各车间也有自己的小型试验室等科学研究机构。安全是改建以后的沈阳电线厂重要特点之一。全厂所有设备上都有安全装置。开动前信号灯、信号铃、信号笛都会预告工人们注意。
全厂每个车间都有淋浴室、更衣室和吸尘、送冷热风等福利装置。随着机械化比重的增加,体力劳动被减少到最低限度。从来都是笨重体力劳动的熔铜、压延车间,现在从原料熔化、铸锭、脱模、加热、压延到运输的生产过程,完全机械化了。一块碗粗的铜锭自动的在轧辊中穿来穿去,不一会变成比手指头还细的铜线。全厂还有上万平方公尺的绿化区。
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技术资料,合理的生产组织,优越的劳动条件,使沈阳电线厂跃进到世界先进电缆工业水平,成为一座效率极高可以生产各种电缆和电线的工厂。这个工厂达到设计标准以后,生产能力将比1952年(沈阳电线厂产量最高的一年)提高六倍多,占全国电线生产的三分之二左右。


第2版()
专栏:发展养猪业

发展养猪业
辽宁省繁殖新金猪
辽宁省农村中在大规模地繁殖和推广“新金猪”。目前全省四十个县、市正在建立新金种猪繁殖场。一些有条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在繁殖场帮助下,也建立了一处到两处培育新金猪的种猪繁殖场。全省今年将有15%的猪用新金猪改良。
新金猪是新金县出产的一种猪。这种猪早在十多年前,是由本地猪和“巴克夏”种猪杂交培育出来的。这种猪比较耐粗饲,并且抗病能力很强,十个月就能肥育起来,体重达二百五十斤左右。繁殖力也很强,平均每次生产仔猪九头到十头。
广东今年将养猪一千万头
广东省农业合作社今年养猪的数量要从去年的七百多万头增加到一千万头。
为了照顾农业合作社目前的困难,最近国家银行拨出贷款二百万元给农业合作社用作养猪的资金,粮食部门拨出了一亿斤粮食作饲料。广东省农业厅召开专门会议,决定每个社都要在短期内建立饲料基地。
获得养猪优胜红旗的农业社
四川省温江县永安乡仁和农业合作社,最近得到乡里红旗竞赛委员会颁发的恢复和发展生猪生产的优胜红旗。这个社现有生猪四零五头,比今年年初增加了94%以上。
这个社因为毛猪多,肥料特别充足,今年小春作物的追肥比往年增加,油菜每亩增产二十三斤,小麦每亩增产四十九斤。(据新华社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