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5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反对农业生产中的片面性
编者按:这里发表的几篇材料,足以说明某些地区的农业生产中有严重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表现在:不作调查研究,不看实际条件,盲目地扩大某一种作物的种植面积。还表现在:在生产安排上轻举妄动,顾此失彼,毁掉这种作物,种上那种作物,用牺牲现有农作物的代价去换取某种高额产量(而且这种高额产量并不一定就是增加收入)。积极扩大高产作物面积,这是好的;但是,这样做必须照顾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同时,也不能片面地抓住扩大高产作物,而把多种经营的原则抛弃了。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上述严重错误的地方固然是极少数,但是农业生产领导中的片面性,只重视农业,不重视副业;只重视粮棉,不重视别的作物,却是许多地方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的偏向。还应当指出,某些地区的农业生产中的这种偏向,是同这些地区的领导机关的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分不开的。因此,上面的问题,不仅对于已经发生错误的地方的领导机关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而且对于其他地方的领导机关,也是一个有益的警告。
少收油菜籽十多万斤
吴江县是江苏省今年推行种植双季稻的重点县,由于原定的扩大双季稻面积的指标过大,这个县的芦墟区的部分乡就发生了盲目地拔掉小麦和油菜苗的现象。全区共拔掉油菜两千多亩(其中364亩虽进行了移苗补植,但是成活的不到三分之一),占全区油菜总数的20%;还有几百亩准备拔,后来被区委制止了。小麦苗也拔掉不少,有一个乡就拔掉了1,619亩。这样,双季稻的面积可以扩大了,可是全区油菜籽少收了十多万斤,冬小麦也要减产。
这种情况,吴江县委生产合作部部长和芦墟区委书记都是知道的,但是,他们没有及早地批判和制止这种错误,区委书记最初还表示同意。
这里的乡工作人员为什么这样不珍惜油料和小麦呢?他们也有他们的“理由”。库新乡的生产委员张师根说:“不拔掉油菜田,就不能完成扩种双季稻的任务。”莘新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一个工作人员说:“我们看到三村乡拔油菜扩大双季稻的面积,想暗地和他们比赛。于是也发动社员拔掉108亩油菜。”区委重点乡——三村乡的工作人员则认为拔掉油菜,菜苗可以卖钱,菜田种双季稻,增了产还可得丰产奖。他们竟把这个错误的作法当成一个窍门,全面动员群众去拔油菜。可是他们使用了这个“窍门”的不幸后果却是:全乡农民减少了二万三千七百多斤油菜籽的收入! (李思尧)
烤烟、花生、甘蔗被挤垮了
广西省武鸣县原是一个多种经济作物产区,按照计划,今年全县烤烟、花生、甘蔗三项作物的总产值就相当于全县粮食总产值的33%。但是这个县的领导机关认为:种粮食最要紧,别的作物能种多少算多少。于是,经济作物的面积就被大量地挤掉了。如清江乡共有耕田3,734亩,今年要这个乡种三千亩早稻、552亩玉米和小红米,只剩下182亩种经济作物和蔬菜。去年这个乡光烤烟和花生的面积就有850多亩,今年都被粮食挤掉了。现在播种季节快要过去了,武鸣县的经济作物种植计划却完成得很差。全县计划种三万亩烤烟,才完成25.6%;计划种十万亩花生,才种了一万四千多亩。
挤掉了经济作物,不但减少了供应给国家的工业原料,也给农民带来巨大的损失。鹤耸、清江等五个乡共有176个烤房,按今年的种烟面积计算,将有131个烤房没有烟烤。花生种少了,农民都担心没有油吃,有的农民去质问工作人员:“你们不领导种花生,没有油吃,还谈什么高级社的优越性!” (桂农)
打错了算盘,砍掉了毛竹
浙江省常山县岩前乡西沅村有很多竹山,种毛竹做草料卖,是当地农民的一项重要副业。可是今年四月里,西沅农业生产合作社有三十多个社员把六十亩竹山的毛竹砍掉、烧掉了,他们准备把竹山开垦出来种玉米。社员们砍掉毛竹,一方面是由于对竹山入社的政策不了解,一方面是认为种玉米本钱小、收益快。毛竹有大年小年之分,破竹丝做纸料,费的工本大,今年又逢着小年,收得少。他们认为砍掉毛竹种玉米,当年就能收到粮食。实际上这个算盘是打错了。社员徐荣水等算了一笔账:这些山地种玉米,每年最多能收一万二千斤;而原来所产的毛竹,每两年卖纸料的钱,除去交税和工本,还可买回七万五千斤玉米,不但自己收入多,每年还能给国家增加五千元的税收。
砍掉毛竹种玉米,不但社员自己减少实际收入,还破坏了水土保持。有的社员看到砍了那么多毛竹,痛心地说:“像这样办下去,不用几年,我们这里的青山就要全部变黄山了,到那时就要喝西北风去!”(凌济忠)
油菜变成了肥料
浙江省上虞县崧厦镇“繁荣”农业生产合作社今年只顾种水稻,对别的作物就不管了。最近有的生产队为了提早插秧,竟把快要成熟的青大麦割掉;第七生产队借口水稻肥料不够,又把没有成熟的油菜割掉,耕入田内沤肥。这种做法,对水稻增产并没有多大的好处,却使得社里夏季收成减少了,直接影响到社员的实际收入。
(叶宁荪)


第2版()
专栏:

通过联席会议加强协作
李茜
今年一月以来,西北第一工程公司(下称乙方)和建设单位(下称甲方)制定计划的时候,总是互相商量,使计划能够互相衔接。双方又从人力、物力等方面,互相支援,因而保证了工程进度快和质量好。
在今年一月以前,甲、乙双方常常为计划、质量和暂设工程费用等问题争执不休。乙方每次订施工计划,往往只把具备各种条件的项目列进去,而不愿把经过努力可以争取开工的项目列入计划。甲方则往往不照顾乙方的具体困难,把计划订得过高。在质量问题上往往是甲方要求比较高,乙方有些干部则对工程进度注意的多,对质量要求不严,因此,甲、乙双方在质量问题上也往往争执得很厉害,甚至影响工程进度。
今年一月初,中共西安市委召开了基本建设会议,在会上批判了甲、乙双方的本位主义思想。会议还认为,过去甲、乙双方关系不好,除了因为双方面的本位主义思想作怪以外,有时也是互相不了解情况所造成的。因此,中共西安市委就决定定期召开有市委基本建设部负责人,甲、乙双方和设计单位、地方支援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会议,研究解决有关各单位之间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乙方和甲方在市委基本建设部的领导下,开始举行每周一次的甲、乙双方联席会议。通过这种会议,双方领导人员都了解了对方的工作情况,也就不再互相抱怨了。甲方知道乙方某些机械供应不上,就把自己现有的电焊机和起重机等借给乙方;知道乙方材料供应不足,就抽出干部帮助乙方到外地采购或借材料。乙方过去抱怨甲方不能按期交图纸,现在则帮助甲方共同催设计单位,有时图纸实在到不了,就做其他工程来弥补完不成任务的损失。过去下边不容易解决的问题,通过双方领导人在会上商量,很快就能解决了。如乙方预制场即将开工的时候,厂内的轻便铁道还没有铺好,原因是买不到铁轨。过去,几个建设单位都有暂时不用的铁轨,但是,因为有的怕乙方将来还的铁轨质量不好,有的怕还迟了影响自己建厂任务的完成,谁也不愿拿出来。乙方在联席会上说明没有轻便铁轨的利害后,甲方就同意拿一部分铁轨来支援预制场了。
甲、乙双方联席会议还解决了乙方干部力量不足的问题。一月份乙方的干部比国家规定的编制少一千人左右,有些工地因为干部力量太弱,管理很混乱,严重地影响施工任务的完成。西北工程管理局虽然答应抽调一部分干部给工程公司,但是也不能在很短时间内抽调出来。乙方的领导人员在联席会上也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西安市委基本建设部领导同志建议把甲、乙双方在工地上的干部合起来使用,这样就可以加强基层的干部力量。双方干部合并使用后,有些甲方代表担任工区党委书记,有的担任管生产的工区副主任。甲方的技术监督科和工区的技术组合并起来成立了技术检查站,直接受工区领导。这些干部既要对甲方负责,又要对工程进度负责,他们既了解甲方的情况,又了解乙方的工作情况。过去甲、乙双方容易发生争执的事,通过这些干部向领导上反映就比较容易解决。在质量监督方面,过去有时甲方工程技术人员发现质量有问题,他没有权利命令工人停工或返工,只好反映给甲方的工地代表,代表再找乙方的区主任,有时还需要公文往返,往往因此拖延时间,把小返工拖成大返工。合并起来以后,所有的检查人员都成了工区的干部,发现质量有问题就可以及时处理。
目前,乙方和甲方的配合协作关系虽然有很大进步,但是,遇到代用材料差价等问题仍有争吵,这就需要双方干部进一步克服本位主义思想,加强整体观念,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


第2版()
专栏:

赶紧做好春茧收购的准备
陈诚中
春茧收购季节快到了。春茧收购时间很短,从开秤到收购结束只一个月。全国今年计划收购蚕茧的数量比去年增加28%,其中春茧占全年收购量的72%,因此,必须赶紧做好收茧前的准备工作,以便如期完成收购任务。目前在准备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收购力量不足。春茧收购是个突击性的工作,在短期内需要动员大量人力。如江苏、浙江两省即需要三万多人。但是目前农村劳动力有了规划,要动员大量人力有困难,原有蚕茧收购中的技术人员大部分都担任了其他工作,因而各地主要业务、技术人员都很缺乏。浙江训练的站长有三分之一是生手;部分新收茧地区如山西、河北还没建立好收茧的领导机构,有的地区收茧机构的力量还不健全。除了人力问题以外,还有修建茧灶的问题。因为修建任务紧,有些地区修建得不合要求;有些地区在修建茧灶工程中有浪费现象。如浙江省只要新建二百多付茧灶就够了,但是他们多建了一百八十多付。有的地区甚至把建灶用费用作其他用途。
为了做好春茧收购工作,各收茧地区的党委和人民委员会,有必要加强对收茧工作的领导,帮助建立和充实收茧机构,配齐收烘人员。对过去做过收购工作而现在入了农业合作社的业务技术人员,在蚕茧收购季节,应该尽量动员出来参加收茧工作。今年新收茧的地区,在收购工作中要注意培养当地的业务技术人员。对于收购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应该作出合理的规定,使有收茧业务技术的人员,都能参加收购工作。正在建灶的地区要争取如期完成;已经建灶的地区,要按照基本建设规定,测定茧灶性能,并且根据需要准备好收茧的用具。收购站的负责人和主要业务技术人员应该提前到达收茧站,调查当地蚕茧生产情况,根据烘茧能力和便利蚕农出售的原则,预先制定划区收茧计划,有组织、有领导地做好春茧的收购工作。


第2版()
专栏:

鼓励社员学习技术和改进技术
云南省许多农业合作社提高技术劳动的工分
云南省不少农业生产合作社为鼓励社员积极学习技术和改进技术,提高了需要技术的劳动工分。
云南原来的农业生产技术较低,鼓励社员学习技术,特别是掌握新式农具的技术很重要。但是,过去农业社在制定劳动定额中没有对技术劳动合理地提高报酬,大多数社员为多得工分,对花时间学习技术的情绪不高。这种情况经中共云南省委及时指出以后,现在晋宁、玉溪、宜良、保山、嵩明等县的若干农业社,在划分工种等级和劳动报酬时,都适当地提高了技术劳动的报酬。社员们学习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晋宁县各农业合作社在制定劳动定额时,把马犁地劳动列为一等活计,牛犁地和使用步犁犁地列为二等,用老式犁犁地则列为三等,规定了不同的劳动报酬。其中上蒜农业合作社还规定:社员教会一匹马拉犁,每人可得十三个工分。现在,这个社的一百匹马都已经学会了拉犁,过去社里没有用的132张步犁也都已利用起来。
在副业生产上,许多农业合作社也根据劳动技术的高低规定了不同的报酬,使许多需要有一定技术而原来社员不愿经营的养蚕、养蜂等副业也开展起来。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南方各地积极防治病虫害
南方各地农民最近积极进行防治小麦吸浆虫、棉花蚜虫、水稻螟虫等虫害的活动。
江苏省淮阴等地的农业合作社按照播种计划,把农药统一配制好毒谷,分到小队施用。许多农业合作社都作出了防治虫害的全面规划,淮阴专区泗阳县414个高级社,今年计划在春、夏两季防治地下害虫121万亩,玉米、棉花也都要全面防治,普遍都能做到有一亩防一亩。浙江省许多地区的农业合作社,把预购棉花的定金交给供销社,订购农药械;并且把治虫用药列入生产计划中,作为包工包产的内容和增产措施之一。广东省许多农民也普遍响应政府提出“防重于治”的号召,在春耕播种插秧中,一般都用药浸种,做到提前预防。目前汕头、惠阳、佛山等专区发生螟虫的地方,每天有成千上万的农民出动,白天喷药,晚上点灯燃火,昼夜进行防治。


第2版()
专栏:

依靠群众订出全面生产计划
广东省番禺县螺阳农业生产合作社,因为今年开展了多种经营、发展了副业生产,估计每一个劳动日可以有一元以上的收入。
螺阳农业生产合作社去年把“增产粮食为主”的方针误解为单纯增产主粮,因此,有许多可以发展多种经营的土地没有利用,一部分有副业生产专长的社员也没有发挥作用。今年春天,发动社员提合理化建议后,订出了一个发展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的计划。全社在834亩地里种了甘蔗、高粱、豆类、果树等作物;并组织有专长技术的社员分别进行畜牧、打铁、编织竹器等生产工作。目前,这个社已养猪二千六百头、养鸭二千八百只、羊五十头、奶牛十四头、小牛五十四头。 (黄向青)


第2版()
专栏:

上海国棉十五厂
落纱不断头台数的新纪录
上海国营第十五棉纺织厂最近接待了许多兄弟厂的落纱工人,他们是来参观学习细纱车间落纱工人的操作经验的。这个工厂落纱车间工人们为了减少落纱断头,平时很注意机械的检修工作,克服由于机械上有毛病而造成断头的因素。落纱工人落好纱后,还仔细检查一遍纱头、纱尾、纱条位置和简管高低的情况。工人们还在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口号下,展开了先进生产者运动。在五月上半月,全车间创造了平均每人每天落纱124台不断头的新纪录,并且实现了他们在开展同工种竞赛中提出的落纱一百二十台不断头的倡议。 (孙仲勤)


第2版()
专栏:

洛阳机械厂节约了大量钢材
洛阳机械厂从一月到五月中旬共制造出六吨到八吨重的压路机二十部。压路机的前轮和后轮过去都用六英分厚的钢板锻造,现在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情况下改用了生铁。以每部压路机节省两吨半钢材计算,总共为国家节省了五十吨钢材。
(本报驻郑州记者)


第2版()
专栏:

旅客们的好消息
铁道部调整市郊票价等优待办法
从六月一日起,全国市郊客车单程票价比一般硬席票价要减低43%,普通一个月的定期票票价比现行市郊定期客票票价减低40%,学生票价减低60%;三个月的定期票票价又都比一个月的减低25%,小学学生购买定期客票,按学生定期票价的四分之一计算。这是铁道部最近制定的关于调整市郊票价等优待办法中规定的。这个办法中还规定购买普通团体票的按客票票价减低20%,学生团体减低50%给以优待。购买回数客票达十回或二十回时,都按普通票价或市郊票价减低10%。


第2版()
专栏:

给孩子们准备过节的礼物
葛娴
“六一”儿童节就要来到了,首都今年新开的第一个儿童用品商店已经为孩子们准备好了许多节日的礼物。
有趣的木偶戏玩具“狐狸捉公鸡”、“小玛沙”和“两只笨熊”,已经在玻璃橱窗里陈列出来了。这种木偶戏玩具能够供演出,有故事性,孩子们都非常喜爱这新玩艺儿。这种木偶玩具是北京市儿童玩具厂的新产品。最近才开始正式生产。可是做出多少,就卖出多少,供不应求。这个商店刚从厂里运来的二百多套木偶玩具,不到一个星期就卖光了。许多托儿所和幼儿园还常打电话来向商店要货,商店里的同志们又连连打电话催厂里交货,厂里来不及供应,不是说熊的头还没做好,就是小玛沙的衣服还没给穿上呢,现在只好能出多少套就运多少套来。儿童玩具厂的郝厂长答应:在最近,一定要赶制好四百套木偶戏玩具供应“六一”节日的需要,不够,到月底再增产!
过儿童节,妈妈们总想要买些小礼物给自己心爱的孩子吧!或者,要想买些礼品送给托儿所里的孩子们。现在,这个儿童用品商店已经为妈妈们准备了二万份礼品袋,从五月二十五日起就开始出售了。礼品袋分玩具、服饰、文具和糖果四种。袋里分别装着化学摇人、化学花球、小草提篮、七巧板、橡皮泥和拉线米老鼠等玩具,另外,还有各种儿童用的文具,小毛巾、小纱巾和糖果等等,孩子们一定很喜爱这份礼品的。
儿童用品商店为了“六一”而准备的许多新式样的儿童服装也陆续陈列出来了。它们早在四月中旬就开始选花色,选式样,忙着为孩子们准备过节的服装。现在,已经准备好了三万件儿童服装。最近几天,每天卖出的裙衣、衬衣比平常增加了一倍以上。
此外,花布油伞、用小格子府绸料做的小凉鞋、印花小床单、大型布娃娃等,这些也都是为“六一”而准备的新商品。还有汽球、橡皮泥和各种小玩具在节日也都大量供应。


第2版()
专栏:

从三门峡来的人
大群
当我访问他的时候,他摆着仅有的一只右手,豁朗地笑着说:这个工程规模太大了。我在这个大工程中,目前只是担任架设钢索桥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虽然也很费事,但是和巨大的三门峡水利工程相比,就是很微小的了。
生长在旧社会里的谢世新,十八岁就成年累月在淮河长江两岸架桥。在那种年月里不用说养家糊口,三天两头连自己都空着半个肚子。1946年他流落到上海,国民党招工堵花园口大堤缺口,他就报名去做工。本来他想赚点钱回山东老家;可是一到那里算是他进了活地狱,国民党用兵看守着,干活不分白天黑夜,不但一分钱不给,每天连顿饱饭也混不上。有一次,谢世新在没腰深的水里打桩子,由于过度劳累,被一个大锤轧了左手。半残废的谢世新的生活从此就陷于绝境了。
当他无依无靠地流落到郑州的时候,解放军来了。他第二天就报名参加了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后勤部的第二工程队。正是江南无处不飞花的季节,百万大军南下,他随军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当大军挺进到安徽境内的时候,有一条名叫七里河的河,水流很急,河底又是流砂,载重汽车不能通行,大批军需物资被拦在河边。涉水过河的大部队已经到达长江北岸,可是军需的粮食却供应不上去。司令部根据作战情况,命令工程队在二十天内一定要把这座桥架起来。这座桥能不能如期架好呢?有人说:过去在这个地方也架过桥,曾经动工六次,可是始终没有修成。修不成的主要原因是河床有八尺深的流砂,打不住桩子。一些才参加工作的懂得架桥技术的工程人员说:在这个地方架设一座载重汽车可以通行的桥,最少也得两个月工夫。
这时谢世新带着一个班走在工程队的后边。工程队的张政委知道他有十几年的架桥经验,就通知他快点赶到前面来。
老谢赶到工程队以后,立即就到河边去看。他仔细地看了以后坚定地说:“这座桥可以架起来。”当时领导上给他架桥的期限是十五天,他估计有十天就可以了。结果他们仅仅用了一个星期零半宿的工夫,就把桥架起来了。
这天早晨他睡得正香,张政委把他叫醒说:“老谢,成绩不错,由昨天夜里十二点到天亮,光汽车就过去了六百多辆啦。”到下午,张政委又告诉他:“长江边上来电话了,部队同志因为粮食送上去而吃上干饭了。”老谢虽然疲劳得混身酸痛,但是他再也躺不住了,他跑到桥上去检查桥的质量。他在桥上碰到步行过桥的刘伯承司令员。这时也在桥上的张政委指着谢世新对刘司令员说:“这就是提前完成架桥任务的谢世新!”刘司令员一面说着“很好!很好!”一面还用随身带着的照相机给他拍了一张照片。
解放大军挺进到重庆的时候,架桥工程减少了,工程队也比以前扩大了。这时后方治理黄河又需要人,谢世新就在这种情况下被调到黄河水利委员会,参加了人民胜利渠的建筑工作。这期间,他不断地受到领导上的表扬。
1954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办公大楼开始兴建。参加这项工程的老谢,不但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保证了工程质量,还创造了比当时用人工揹灰效率高八倍半的吊灰架。由于他忠于党的事业,1954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5年七月,他到了全国闻名的三门峡工作,他说:“我能参加这个伟大工程,是一生最大幸福。”
黄河的七月,正是伏汛季节,三门峡的河水开始上涨。负责设计三门峡水力枢纽的苏联专家组,急等着三门峡水文站测验的材料。现在动手工作虽然非常困难,但是又不能推延,因为如果过了伏汛期再测验水文,那就要使工程停顿很久。这时领导方面决定在三门峡河面上架设三道二十五公分粗的钢缆来进行水文测验,保证专家能够按期进行设计工作。
老谢接受了这个任务以后就要了四只大船,二十五个精通水性的工人。第一道钢缆要架设在红石坡。他带领工人到了河边,一边查看施工地址,一边访问一个有五十年撑船经验的老艄公。老谢问:“能不能从这里撑船过河?”老艄公看看站在他对面这个将近四十岁的人说:“别说是船,就是羊皮筏也会撞得连影子都看不到。”老谢并没有被这个困难吓住,经过他不断的琢磨和征求其他同志的意见,终于想出了办法。他向领导方面建议用浮标投掷器把九公分的钢缆挂在上面送过河岸。这个建议被采纳了。可是连着试验了四五次都没有成功。每次试验,投掷器还没有漂到河心,就被急流卷跑了。当时有人对他说:“老谢,你要相信科学,别瞎动脑筋了,等水落了再搞吧!”老谢没有听他的这种警告,因为他知道,做这工作跟打仗一样,一定要坚决完成任务。他还想:毛主席有决心根治黄河,就是他相信人民的力量大!就是他知道,在黄河边上,有共产党员在那里工作。他想到这里,完成任务的信心就更坚强了。他暗暗地说:不能等到水落,一定要干下去!
他琢磨来琢磨去,了解到浮标投掷器不能把钢缆带过河去,原来是因为九公分的钢缆分量太重。他根据这种认识,就先用浮标投掷器把五公分钢缆带过对岸,然后再把九公分钢缆系在五公分钢缆这头,再利用绞车把九公分的钢缆也拉到了对岸。用同样方法,又把二十五公分的钢缆也拉了过去。他还接受了群众意见在二十五公分的钢缆上扎上羊皮筏,使钢缆便于绞拉。这样,便把这个断面的钢缆架设好了。
为了能够让另外两根二十五公分粗的钢缆拉过河去,他又建议在已架好的钢缆上挂一个吊篮。当时一个姓潘的工程师不同意,他说:“恐怕不成吧!上这样的吊篮可不是闹着玩的,翻个筋斗就不得了。”他主张挂羊皮筏。工程队根据工程师的意见开始试验。费了两天工夫连结起来的一百个羊皮筏,才顺到河里不久,只听嘎叭一声就顺水漂走了。
挂羊皮筏的办法失败以后,谢世新就根据他原来的想法来进行挂吊篮的试验。他向工程队要了些旧板子,亲手钉了个吊篮。在曹传友、吴清让两个同志协助下试验成功了。工程的进度加快了。原先要六天架设的一个断面,现在三天就完成了。
他们战胜了困难,争取了时间,按苏联专家的要求,完成了取得三门峡水文资料的任务。同时,因为他所创造的这个吊篮试验成功,不但减少了往返两岸过人运物的时间,还避免了乘船或坐羊皮筏过三门峡的危险。人们都称赞这是“空中过三门”。
去年封冻以前,地质勘探总队的坝址钻探队还有三个钻孔急待开工,可是这些钻孔设在人门、鬼门、神门汇流的地方,波浪奔腾,无法安装钻塔。他们又找谢世新想办法。谢世新建议使用在钢缆上挂船办法来解决安装钻塔的困难。由于采用了他的建议,顺利地安装了钻塔。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保证了钻探工作及时完成,并且节约了价值人民币四万元的钢缆。
谢世新刚到三门峡工作的时候,在他领导下的许多同志都叫他谢同志,过了一些时候以后,大家都叫他谢师傅了,因为他在工作中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他们了。
谢世新是三门峡工程局办事处工程队的副队长。我访问他的时候,他正在北京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第2版()
专栏:

兴修水利好处多
河北省大兴县黄村旭光农业生产合作社积极兴修小型农田水利,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刘明摄(前进报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