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5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全国新建十三所高等师范学校
今年暑期将招生一万一千多名
十三所新建的高等师范学校正在进行建筑校舍、调配干部和准备招生等工作。
新建学校中,有高等艺术师范学院两所,高等体育师范专科学校一所。十三所新建学校今年暑期计划共招收一万一千多名新生。
新建的上海第二师范学院将要设置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五个系和体育、数学、物理等七个科。设在乌鲁木齐市的新疆师范专科学校,将设置民族语文、数学、物理等七个科。北京艺术师范学院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的艺术系科独立出来设置的。这所学校将设置音乐、图画两个专修科,招收初中毕业生。
新建的十三所高等师范学校是最近经国务院批准的。它们分布在石家庄、郑州、武汉、南昌、合肥等十一个城市。新建校建成后,全国高等师范学校将达到五十三所(不包括两所综合大学附设的师范部)较解放初期的十二所增加了三点四倍。
教育部还批准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陕西师范专科学校、河北师范专科学校、山东师范专科学校等五校扩建为高等师范学院。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我国观众热烈欢迎捷克斯洛伐克电影
捷克斯洛伐克电影“钢城两父子”“危险的恋爱”和“自然之子”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据北京、上海、天津、沈阳、重庆、西安六个城市的不完全统计,这些影片在已经结束的捷克斯洛伐克电影周里放映了一千多场次,观众有八十多万人。
捷克斯洛伐克电影周在上海举行的第一天晚上,观众们排着很长的队伍,在电影院门口冒着大雨等待买票。影片“危险的恋爱”的女主角埃娃·库贝索娃和捷克斯洛伐克电影工作者代表团团长伊里·马里克和摄影师卡罗尔·克尔什卡,十四日晚在正在放映这部影片的大光明电影院里同观众见了面。  (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文化部举行茶会
祝贺职工曲艺观摩演出的成就
十五日晚上十一时,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副部长刘芝明、张致祥和许多艺术家们在北京首都剧场大厅门口迎接客人——参加全国职工业余曲艺观摩演出会的优秀演员。
大厅里灯光辉煌,文化部在这里举行茶会,祝贺这一演出的成就。
沈雁冰在茶会上说:演出节目的水平都很高。充分显示了职工同志们的艺术才能。他特别赞扬了职工们自己创作的节目,他说:你们是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你们又以文艺的形式来纪录和歌颂了自己的事业。他希望今后在职工群众中进一步开展业余文艺活动,使自己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起来,更好地鼓舞全国人民的生产热情。职工业余演员代表也在会上致词,他们对首长们和文艺界人士的鼓励、帮助表示感谢。
艺术家们都殷勤地招待着客人,互相亲切地谈心。侯宝林、高元钧等著名曲艺演员都表演了最精彩的节目。茶会直到深夜才尽欢而散。
(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赴日访问
梅兰芳
在1919年和1924年,我曾经两次到日本的东京、大阪、神户、京都、宝冢等地去旅行演出。日本人民对我国的古典戏剧艺术非常热爱,并且也很熟悉。因为中国文学艺术遗产在日本人民看来就仿佛同自己家里的东西一样,日本的戏剧节目中本来也有很多以中国故事作题材的剧目。自从我两次在日本演出以后,日本戏剧界又陆续上演了许多以中国故事作题材的新剧目,如“天女散花”、“贵妃醉酒”、“法场换子”、“空城计”,等等。我同时也观摩了日本歌舞伎的许多名剧。后来日本的名演员如十三代目守田勘弥、村田嘉久子等来到中国,在北京演出,使中国人民第一次看到了日本戏剧。
这一事实,说明中日两国的文学艺术有很多的共同点。这使我懂得了中日两国人民,为什么对对方的文学艺术那样地亲切熟悉。
去年,日本歌舞伎在团长松尾国三先生和著名的演员市川猿之助先生率领下,来中国访问,表演了三出拿手好戏“劝进帐”、“倾城返魂香”和“双蝶道成寺”,受到了中国人民热烈的欢迎,特别是他们自己最欣赏的“劝进帐”,也为中国观众所热爱。在那些日子里,当人们日常生活中彼此见面的时候,不由得就谈到“弁庆”、“市川猿之助”、日本演员的扇子,等等,京剧演员们更是对歌舞伎看上了瘾。这是日本歌舞伎去年来中国表演后在社会上留下的深刻印象。
一年来我接到许多日本老朋友和最近来华访问的新朋友的信,他们都热烈地反映了日本广大人民欢迎我们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去演出,使我非常感动。现在我们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就要启程了。
我在两次赴日以后,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岁月,现在又参加这次的代表团。这是使我十分高兴的事。因为通过这次访问,不但使中国戏剧能在舞台上和日本观众广泛见面,并且使我能和四十年来交结的日本朋友——所有的新知故交,又都可以聚首一堂,握手言欢了。


第3版()
专栏:

为和平友好进行文化交流
欧阳予倩
去年,以市川猿之助先生等为首的日本歌舞伎剧团接受中国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到我国来作访问演出,现在以梅兰芳先生为首的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受日本朝日新闻的邀请到日本演出,这是两国人民友好的表现,有助于两国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开展。我以能参加这个代表团重访旧游之地感到十分高兴。
我在日本留过学。就我当时所学的科目(商科)来说,我不是个好学生:簿记棒始终没有使用纯熟,商品学、货币论早已还给了先生;但在另一方面,我学新剧的确受了河合武雄、喜多村绿郎的影响,尾上梅幸的演技我也曾为之倾倒。在文学方面我曾为坪内逍遥博士的私洲弟子。日本剧作家的作品和论文我经常爱读,日本的许多戏剧家如小山内熏、谷崎润一郎诸氏我一直和他们作朋友。我最初到日本的时候还是个小孩子,童年的回忆异常亲切,一直到现在我总觉得日本可爱。我爱中国各地的高山大河,也爱日本的山水。从蔚蓝的海上望积雪的富士山,是那样洁白,那样雄伟,那样坚强高峻,象征着日本人民勤劳勇敢、富于智慧的高贵品质和不可侵犯的民族自尊心。我爱关汉卿、王实甫和汤显祖,也爱近松、并木、默阿弥。中国人民极为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也同样尊重其他各国的文化传统,愿向它们学习借镜,认为相互间的文化交流可以使人类的生活日趋丰富,日见美好。这就无怪去年日本歌舞伎会在中国受到各地人民的热烈欢迎。我们也很高兴把中国京剧介绍给广大的日本人民。
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历来是友好的,彼此间文化交流也从来没有断过。算一算总有二千年以上的交谊吧。被日本军国主义弄得不友好的时期,大体是半个世纪多一点。五六十年和二千多年比,究竟是那一边长一些呢?由于日本军国主义作怪,中国人民吃了亏,日本人民也吃了亏。我们是同情日本人民的。我们两国人民没有不能携手的理由,好比两弟兄原来和好,一定要筑上一堵墙把他们隔开,仔细想想会觉得可笑的。其实平等互惠,互通有无,文化交流,互相学习,大家都有好处。事实上没有什么必须要打一架才能解决的事。如果想故意弄得彼此隔阂,那又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好处呢?这一点清醒和善良的人都能看得清楚。日本是一个先进的工业国,无论在科学方面、文艺方面,都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希望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梅兰芳先生以前也到过日本,我们这一次可以会到很多老朋友,无疑地将进一步增加新的友情。人总是要求幸福的,和平就是幸福的根源,友好就是和平的基础。争取和平,增进友好是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愿望的。两国的戏剧艺术家们早已互相伸出了友谊的手,并互相向两国广大群众伸出了友谊的手。我们很乐于用我们最好的角色,演我们认为最好的戏,和日本人民相见,把中国人民的友谊带给日本人民,以答谢日本歌舞伎剧团到中国所带来的日本人民的友谊。


第3版()
专栏:

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介绍
1955年10月日本歌舞伎剧团在中国访问演出期间,日本朝日新闻社代表白石凡、日本大歌舞伎一座代表松尾国三、日本中国友好协会会长松本治一郎代表楢崎富男、日本中国友好协会常务理事能智修弥与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代表阳翰笙,根据1955年8月签订的“日本中国友好协会、日本大歌舞伎一座代表、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关于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京剧团赴日本访问演出的议定书”的精神,对于中国京剧团赴日本访问演出事作了进一步的商谈,并达成了新的协议。根据这一协议的规定,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应日本朝日新闻社的邀请,在最近组织了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
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由八十六人组成。团长:梅兰芳(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副团长兼总导演:欧阳予倩(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副团长:马少波兼秘书长(中国京剧院副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刘佳(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孙平化(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联络部副主任)。副秘书长:欧阳山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舞台监督:袁广和(中国京剧院演出处处长)。代表团的著名演员有:李少春、袁世海、李和曾、姜妙香等。(附图片)
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团长梅兰芳在赴日前接到不少日本朋友给他的欢迎信。
本报记者 苍石、王志渊摄
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第一副团长兼总导演欧阳予倩在赴日前指导京剧“人面桃花”中演员的一个动作。
本报记者 苍石、王志渊摄


第3版()
专栏:

论“十五贯”的改编
夏衍
看了浙江昆苏剧团演出的“十五贯”之后,在一个集会上,田汉同志颇有感慨地说:“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这句话使我痛感到整理改编传统剧目这一工作的重要,同时也体会到要整理好一个传统剧目,必须付出巨大的创造性的劳动,而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十五贯”这出戏的老底子出自“宋元话本”的“错斩崔宁”,大致上可以肯定是宋人的作品。明末冯梦龙把它编入“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标名为“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清初著名戏剧家朱素臣根据这个“巧祸”故事,补充发展而创作了“十五贯传奇”(亦名“双熊梦”)上下两卷二十七折,从小说改编为戏曲。这次昆苏剧团演出的“十五贯”,就是根据朱素臣的“传奇”整理改编出来的、面目一新的作品。
从“错斩崔宁”到“十五贯传奇”,从“十五贯传奇”到现在演出的昆剧“十五贯”,每一次改作都有了大胆的增删和创造,这是“推陈出新”的过程,这过程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朱素臣写“十五贯传奇”,只能说从“错斩崔宁”这篇小说得到了启发,和袭用了原作的一部分情节。这位清初的剧作家不但在人物性格的塑造、典型环境的描写上有了大胆的创造,对故事本身,也有了面目一新的改作。“错斩崔宁”中崔宁是被“错斩”了,当时并没有得到平反,只是由于凶手碰巧地娶了被害者的妻子作为“压寨夫人”,无意中说出真情,才得破案。因此,这篇小说不过是一个传奇故事,它的主题也不过是劝人“颦笑之间,最宜谨慎”,不要乱开玩笑而已。可是,在朱素臣的“十五贯传奇”中,却创造了三个不同性格的官吏,把明代被认为“包公再世”的实在人物况钟作为主角,从而明确了反对判官凭主观草菅人命这个主题思想。朱素臣是一个颇有才华的人,他的词曲被评为“如少女簪花,修容自爱”,所以为了使剧情曲折多姿,他大胆地把原作没有什么典型性格的崔宁和“十娘子”改写成熊友兰、苏戍娟、熊友蕙、侯三姑这两对性格鲜明的青年男女。但是,这个剧本的缺点也还是很显著的,第一是朱素臣过分热中于“戏言成巧祸”的“巧”字,熊友兰与苏戍娟,熊友蕙与侯三姑这两条线同遭“巧祸”,被嫌疑的又恰巧同是十五贯钱;加上,害熊友蕙的是一只老鼠,害熊友兰是一个名叫娄阿“鼠”的歹人;两案同落到过于执手中;甚至后来熊氏兄弟双双“中式”,遇到的考官偏偏又是过于执本人。戏曲(特别是传奇剧)不一定排斥“巧合”,但是“偶合”和“巧合”太多,必然的就会削弱故事的真实性和说服力。第二是剧作者虽则以很大的力量描写了况钟这个清官,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把况钟发现“冤情”的主要契机,归之于判斩之前的“黄梁一梦”。朱素臣把这个剧本命名为“双熊梦”,足见得他对这一梦是看得很重要的,可是这样一来,客观上恰恰是削弱和伤害了况钟这个正面人物的精明、机智、实事求是的性格。加上第三,由于他附加熊友蕙和侯三姑这一条线索,冤案共是两起,踏勘破案就必须是分别进行,“男监”“女监”两场又都是好戏,因此剧本写到中段就显得支蔓而分散了,“十五贯传奇”卷上十六折,卷下十三折,据说,照老本子演完全本要演三个晚场,这无疑的是太冗长、太拖沓了。(这之外,原作也还有一些弱点,例如封建性的唱词,和完全不该有的“秽语”等等)
浙江昆苏剧团“十五贯整理组”本“去芜存精”“推陈出新”的方针,细致地分析了朱素臣本的优点缺点,进行了反复的整理和改作。他们一方面谨慎从事,保存有发扬原作的优点,另一方面却又为了使原作的主题思想更加突出,人物性格更加鲜明,进行了大胆的、富有创造性的增删和加工。清代大剧作家李渔对戏剧创作规定了四项要点:“减头绪、立主脑、脱窠臼、贵浅显”。“十五贯整理组”忠实地遵守着这几个原则。在过去几年来,我们在整理传统剧目工作中获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曾不止一次地犯过错误,有些人太胆怯,该删的不删,该改的不改,有些人太莽撞,不该删的删了,不必改的改了,那么,我认为把朱素臣的原作,和昆苏剧团的“初改本”和“整理本”核对研究一下,是可以得到有益的启发的。
“初改本”和原作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在“立主脑”这一点上做了很出色的工作,但是,也许由于对其中的几场好戏不能割爱,所以对“减头绪”的工作未能做到彻底,“初改本”共十一折,已经比原作简练得多了,可是由于保存了熊氏兄弟两条线平衡发展这一格局,所以不仅头绪依旧纷繁,而且在男监一场,熊友蕙的含冤一节只能用说白和唱词来交代。经过了一段试演摸索,“整理本”又作了大胆的改作,这就是根据多少年来昆曲的演出实践,群众考验,这个本子除出为了要用形象来介绍剧情,改作和保留了“鼠祸”、“受嫌”、“被冤”三折之外,主要是保留了被拔萃在“缀白裘”中的几个最精彩的折子。这样,主线集中在熊友兰、苏戍娟一条线上,势所必至,熊友蕙侯三姑这一头绪就自然而轻易地可以删减掉了。事实上,“减头绪”是和“立主脑”分不开的,支蔓去了,主干就突出了。
“整理本”的成功,不止于此。整理组为了更一步加强剧本的人民性,进一步刻划典型人物,在几个重要关节上作了非常精彩的加工,就是说,“整理本”不仅删掉了应删和可删的人物、场景,而且在毫无斧凿痕迹的情况下,加强了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创造。举两个例子,其一是“判斩”这一场,朱素臣原作由于事先有了“宿庙、惊梦”这一段,所以一听犯人呼冤,况钟立即打定了“本府连夜去见都爷”的主意,而“整理本”则加重了这场戏的描写,创造了巴人同志所写的“况钟的笔”这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其次,在“见都”这一场,朱素臣原作也是比较很草率的,况钟亲自击鼓之后,都察院周岑(原作周忱)就很快地出来接见了,“整理本”把这场戏铺排十分有声有色,击鼓之后,先是“都爷请太爷客厅相见”,况钟等了许久,才传出“都爷命旗牌客厅伺候”的声音,接着,中军上场下场二次,经过很长的顿逗,加上一段况钟的唱做,周岑方才上场。这一段在“整理本”中字数不多,但这却是真真懂得戏剧三昧的艺人们的绝顶聪明的杰作。这一段戏,第一是加强了全剧的紧张气氛,带便描写了官场习俗,第二是刻划了周岑的骄慢,和况钟的性格作了鲜明的对比,第三是剧情至此如盘马弯弓,满而不发,使观众凝神屏息,等待着事态的发展。
“整理本”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大胆地删改了昆曲难懂的词句,在唱词和道白中也进行了“贵浅显”的工作。一般说来,“整理本”的词曲并没有失去昆曲特有的典雅,而另一方面,却做到了即使不懂江南方言的人,只要看到剧本或者“灯片”就可以完全理解的程度。
“十五贯”的改作是戏曲改革工作中的一个最突出成功的例子,“十五贯”的整理本够得上说是一个整理传统剧目的成功的范本。我想,每一个从事戏曲改革工作的同志仔细地研究一下这个剧本的整理过程,一定会得到许多益处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