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4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及时防治畜病
近来,河南省鲁山县不少地方发生了牲畜病疫。张良中心乡的耕畜患急寒火、倒食、肺火等二十多种病疫,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饲养员牵着牲口到处找兽医治疗。
鲁山县张良乡供销合作社发现这一情况后,就主动同附近五个乡的兽医联系,迅速把耕畜病疫扑灭。
兽医们组成了耕畜治疗小组和检查小组;供销社医药部派人携带七十多种药品,同医生一道到各乡防治兽疫,做到有医有药。他们深入到各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边宣传,边预防,边检查,边治疗。在十天当中,共检查了两个乡十三个社的耕畜2,020头,并且分别给患病的174头牲畜进行了治疗。这样,很多患病牲口很快痊愈。
供销合作社派人携带药品和兽医一道到社里防治牲口病疫,给农业合作社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得到了农民的拥护。这个办法各地供销合作社可以仿效。


第2版()
专栏:

不要强迫运输车辆入社
河北省有些区、乡工作人员采用收回行车执照、购料证、禁止大车出村等办法,强迫专业运输车辆入社。据统计,邯郸专区原有专业运输马车二千九百多辆,现在只剩下一千三百辆了。这个专区有些县的专业运输马车已经全部转农业社了。
这样一来,城乡运输就大成问题了。河北省境内铁路线上的一些车站,近来堆积了大量的种子和当前迫切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不能及时运到农村和农业生产合作社。京津铁路线上杨村车站堆放两万多吨建筑材料,也不能及时运到建设工地。
强迫专业运输车辆入社的事情,不仅在河北省有,别的省也有。凡是发生了这种事情的地区,当地领导机关应教育干部改变这种做法,以免影响城乡交流,防碍生产。


第2版()
专栏:

没有零卖的墨水
上海市许多里弄的小商店,过去都经营散装零墨水。附近居民拿个空瓶子去买,要多少有多少,非常方便。但是,近两个多月来,这些小商店却没有零卖的墨水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些小商店所经营的墨水,都是由上海的十八家私营墨水厂分别供应的。去年十二月私营墨水厂实行公私合营以后,就同大厂合并生产,墨水全部由中国文化用品公司上海采购供应站包销。各商店经销的墨水,统统由文化用品公司上海市公司的批发商店供应。这个批发商店有一个老制度:只向有购货证的商店批货,这些小商店没有购货证,不能向批发商店进货。所以,居民就买不到散装零售墨水。
这件事情说明,在公私合营企业经济改组以后,在转移供销关系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地改变一些不适合新情况的供销制度,否则,原有供销关系就会中断,就会造成人为的商品脱销。(摘自解放日报)


第2版()
专栏:

不可这样修公路
广西桂林专区部分地区最近在修建农村公路的时候,单纯追求直线路,过多地损失良田。如全县龙水区规划修马路45条,共损失良田八百亩。据全县统计,因修马路约损失水田七千亩。这种作法必须停止,否则就会妨碍增产任务的完成。


第2版()
专栏:

我怎样当农业合作社的技术股长
王运升
我是山西省解虞县西张耿乡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技术股长,现在谈一谈我是怎样当技术股长的。
开始当生产委员的时候,我就感到了没有技术的苦恼。我动员群众深耕,群众问我深耕有什么好处,我说不清楚。我动员群众田间选种,群众说田间选种没有场里选种好,我说不出道理,只好说一句:“这是上级的号召,没错。”后来,社员们又选我当社里的技术股长。社的生产能不能增加得很多,社员的收入能不能上升得更快,社能不能迅速地巩固,这些都和我的技术工作有关系。从此,我决心要钻研技术,变成内行。我的文化程度低,学习中困难很多。我想,只要自己有决心,不怕学不好。自己不懂就问技术人员、问有经验的社员,或者向书本请教。如果还弄不通想不透,自己就作实验。我常常为了弄清一个问题,跑上二、三十里路到县农场和专区农场去研究。我家里的技术书籍现在已有四百多本。工作忙的很,这么多的书怎么看呢?我主要是在每天黑夜看一、两个钟头的书。我经常随身带一本书,一有空就看它几行或几页。目前我对小麦、棉花、杂粮、油料、病虫防治和药械、土壤、肥料、品种以及园艺、畜牧等各方面的普通技术都懂得了一些,并且能够具体运用了。
从1954年起,我们乡里使用上拖拉机了。我开始注意研究实行机械化生产后技术上的新问题。比如用播种机播种,一架机器一天工作十小时能播种三百亩。现有的二十四架,一天能播种七千二百亩;但是用原来的拌种器拌种就不行了,两个人一天只能拌五百多斤。我在“麦类病虫防治”一书上看到“重力拌种机”的图样和说明,用它一天两个人能拌种九千多斤,我就积极设法仿造,结果制成四个,给了县农场和专区农场两个,我们社里留了两个。用机械拌种后,原来的棉籽定温浸种也不行了,它不但效率低,而且用它要赶上机器播种需要,就得增加许多浸种设备,如瓮啦,锅啦,筛子啦等等,买它得花许多钱。因此,我准备建议社里今年采用新疆生产部队介绍的棉籽闷种法,用这办法两个人一天能闷种四千多斤,比过去的定温浸种效率提高三倍。为了适合机械化大生产的需要,我还想在今年开始推广早洋麦和短果枝棉,这些优良品种不但产量高、质量好,而且也便于机器中耕。
实行技术上的革新,常常会碰到保守思想的阻碍。碰到这种情况,我就一方面耐心地宣传,另一方面先作试验让大家看。去年我们社里有四百亩旱地棉花,每亩作了五千株的密植。后来因为天旱,再加劳力调配不好,技术操作赶不上去,所以发生了落蕾落铃现象。这时社的工作人员、社员们都埋怨原来不该密植那么多。于是我就建议社务委员会,组织了一些工作人员到专区农场去参观,专区农场的旱地棉花最多的是六千株,长得很旺盛,预计每亩可收棉六、七百斤。当时,检查出我们社里棉花落蕾落铃的主要原因是中耕少,整枝打槎不够,这样大家才相信不是密植过多。
我在推广比较重要的技术措施的时候,都是先和党支部研究,取得支部的同意,再交到社务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去年推行的顶凌耙地、棉田冬季灌溉、玉米人工授粉等技术措施,都是这样做的。去年冬季社里订了今年的棉麦作物增产计划:小麦每亩产210斤,棉花,水地每亩产400斤,旱地每亩产250斤。后来我在中国农报(1955年第23期)上看到新疆生产部队的棉花大面积丰产的经验,我就结合我们社的具体情况作了研究,觉得自己社里的增产计划太保守了,我把我的意见提到管理委员会上去研究。但是我又没有确实的把握,于是又到县农场和专区农场去研究。县农场和专区农场认为我的意见基本上正确,并且给我补充了一些新的意见。我回去后很快就赶到社务管理委员会去研究。开始,管理委员们认为我提出的增产计划太冒进了。我把需要采取的整套技术措施和推行这些措施的可能条件,做了详细的说明。最后我又就棉花密植算了一笔账:比如旱地棉花每亩密植八千株,每株按结六个果枝、每个果枝一个桃计算,每株就有六个桃;每亩有四万八千个桃,按120个桃顶一斤籽棉计算。共可摘四百斤籽棉(以上都按最少的计算)。除掉一百斤损耗(按最大损耗计算),还落三百斤。最后大家终于接受了我的意见,修订了原来的计划:小麦每亩平均产250斤,水地棉花每亩平均产七百斤(籽棉),旱地棉花每亩平均产三百斤(籽棉)。
要当好技术股长,还必须很好地发挥技术组织的作用。我们合作社的技术组织系统是:股长、股员、组长、技术员。我们订了一套检查、联系、表扬、批评的制度;实行分工负责制:组长每五天汇报一次,每个队作五分地的棉麦试验,主要由组长负责,副组长主要是作好技术辅导,技术员要同群众一块去贯彻宣传新技术。社务委员会订出一项技术措施以后,我们在三、四天之内贯彻下去,而且保证向群众交代清楚,避免错误。每件新技术的推广,必须本着尽量节约的原则,事先计算好成本,避免铺张浪费。
我觉得作一个技术股长,必须有多方面的技术知识。1952年,村里买回来32匹马,不久就有两三匹病了。王玉章的马病了以后,就去找我想办法,我不懂,一下又找不到兽医,结果两三天马就死了。从那时起,我买了一些畜牧方面的书学习。后来社里买回两口“约克夏”猪,群众担心地说:“喂猪容易养猪难。”于是我就买了八本关于猪的喂养、繁殖、疾病等方面的书。这些技术知识真的用上了。现在我们社的那两口猪,不但长得很好,并且二、三年来已经繁殖了513口猪,另外还给其他村交配了137口母猪。去年别的村的猪死亡很多,但是我们村却没有死一口猪。当然,合作社经营的部门越来越多样,永远靠几个技术人员的有限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是十分不够的。所以,我们计划从今年开始,在技术夜校的中学班培养八种专门人材,使他们有专门的技术知识。再过几年,我们社里的一般技术问题,基本上可以依靠我们自己的专门人材来解决了。


第2版()
专栏:

我们正在努力掌握汽车
生产技术第一汽车制造厂工艺处处长 吴敬业
从去年八月份开始,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各个基本生产车间就陆续地进入生产调整阶段。目前,除铸工车间外,都已经全部或部分地按照规定的生产项目和调整进度,开动机床,试制各种各样的汽车零件。
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产品——解放型汽车,跟苏联吉斯—150型汽车大体相同,生产工艺过程也主要是采用吉斯—150型汽车现有方式,大部分设备夹具又都是由苏联供给的,其中大半在苏联已经进行过调整。所以,我们的大部分生产调整,只是在现场和具体的人力、供应、组织条件下,再重新演习一次,直到能初步掌握生产技术和得到合格的产品为止。但是即使是这样一种听起来似乎简易的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是因为汽车零件技术条件要求高,工具多,机器新,工作的人水平低。同时,有不少机器是拆散运来的,在安装起来后就不能不彻底再调整一次。由于不少机床工具可能在储运过程中变了形,以及国内供应或自己设计制造的设备工具又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试验,所以遭遇到的困难,远非我们原有的能力所能解决。例如,后桥总成的二次减速大齿轮,加工的尺寸和精度,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磨削所采用的速度和砂轮等都是按照工艺进行的,毛坯又是苏联供应的,按理说不应该发生什么问题。可是加工出来的零件表面却发生技术条件所不允许的裂纹。各种可能想到的有影响的因素都检查过了,仍不能消灭缺点。这个问题还是在几位苏联专家的共同研究指导下才解决了的。
但是,困难并没有吓倒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从失败里吸取教训,从成功中总结经验,经过不到半年的时间,已经有一半以上的零件试制合格了。职工们在生产调整的过程中,也逐渐掌握了新技术。金属品车间有经验的老技工蔡福良,最初站在崭新的自动车床前面还有些害怕,搞不清应该先把那一把车刀装到床子上和怎样装。但是经过他认真地学习资料,听技术员讲解,在实际工作中钻研,现在不但已经成为一个熟练的自动车床调整工,而且还培养了一批完全能够独自进行工作的徒工。
不少老技工过去做活不讲究工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现在样样都得按照工艺办事,规定用那件工具就得用那件,规定吃刀多深就得多深,规定床子转多快就得多快,处处都感到受拘束。过去量活大半用卡钳,差不多就行,现在都用特制的量具,差一点就通不过。几个月来,在严格的工艺纪律和严格的技术检查要求下,这些老技工已经深深地体会到按工艺办事对于保证产量、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因此,开始自觉地按照工艺规程办事了。
在老技工的带领下,青年工人掌握技术的速度也很快。他们跟着老技工工作,认真地听老技工讲解,不懂就问,不清楚的就自己学着画草图来研究。半年来他们不但实际上能够自己进行调整工作,还懂得了一般的技术理论。
工艺员们在生产调整过程中也受到不少锻炼。设计的工序卡片是综合性的工艺文件,不够详细,底盘车间的工艺员们就动手试编操作说明卡片,画加工草图,列出加工规范。这样,不但工艺员们更深入地学习零件加工的工艺,同时也使工人们能更快地掌握操作方法和制件要求。附件车间冲压工部的工艺员们,起初以为压床构造简单,冲模又经过了试验,只要把模子装在压床上,做出来的成品就不会有问题。但是,冲出来的东西偏偏不合格。经过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钻研,才发觉压床的精度、装模的误差等都影响成品的好坏。经过修整模子,知道工艺员必须懂得冲模设计的原则,才能正确地提出修改的意见,于是改变了原来认为工艺员不一定学冲模设计的想法,进一步了解了一个工艺员所应该具备的条件。
目前,车间里的生产调整工作更加复杂了。除了一个个的零件外,还要依次地装配大大小小的无数合件和总成。由于合件和总成的装配,车间之间的供求关系也就同时发生,全厂性生产活动的配合,也成为工厂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出车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全厂职工们在社会主义革命高潮的影响下,大家都参加了先进生产者运动,决心克服生产调整过程中的一切困难,让解放牌汽车提前开出总装配线。


第2版()
专栏:

天津的“农民之家”
五日自外地和市郊来到天津市内的二百四十多个卖菜的农民,在卖完蔬菜以后,全部被接待到“农民之家”歇宿。
他们在入睡以前,有的看了报纸和连环画,有的玩了扑克和象棋,有的听了收音机广播。
“农民之家”是天津市公私合营瓜菜批发总店设立的。它现在已经分设九处,共能容纳三百五十多人住宿。各处的宽敞的宿舍里,安放着桌椅、睡具、茶具和洗脸用具,并且有专职工作人员昼夜轮班接待客人。卖菜的农民在这里受到免费招待。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机械工业部门总结出二百多项经验
第一机械工业部和第三机械工业部最近总结出二百六十多项先进生产者和先进单位的经验,准备在所属企业有计划地推广。
这些先进经验有一部分是属于金属切削加工方面的,其中包括上海机床厂车工盛利创造性地运用高速切削和大连造船公司车工詹水晶三年完成五年工作量、八年不出废品的经验。
这些先进经验中,还有铸造、锻造、热处理和焊接等方面的经验,以及生产管理、产品设计、工厂设计、设备安装、新厂调整生产、科学试验研究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抚顺煤矿西露天矿开始改建
抚顺煤矿西露天矿改建工程在三日动工。西露天矿是抚顺煤矿煤产量最高的矿。改建工程完工以后,西露天矿的煤和油母页岩开采量将比现在提高一倍左右,而生产人员却可以减少一半以上,生产成本将大大降低。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重庆第三钢铁厂建设一座平炉
重庆第三钢铁厂在四月初开工新建一座平炉。目前平炉的土石方工程和机修工程都已开始进行。
重庆第三钢铁厂是生产铁路重要配件——垫板的工厂,全国铁路部门的垫板都由这个工厂供给。这个工厂过去炼钢能力小,轧钢能力大。新建的这座平炉投入生产以后,钢的生产能力可以比现在增加一倍。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新疆筹建第一个养蜂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第一个国营养蜂场正在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的巩留县莫合沟着手筹建。这个养蜂场将拥有三百箱蜜蜂,并且种植五百亩油菜等良好的虫媒花作物。这个养蜂场除了每年为国家生产蜂蜜外,还要繁殖蜜蜂,并且有计划地向各地推广。
伊犁白蜂蜜香甜白净,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著名特产之一。伊犁河谷一带,有成片的果园,野生果林漫山遍野。还有四十多万亩油菜,春夏两季,到处花开似锦,蜜蜂能有较长的生产季节和良好的生长条件。
(新疆日报编辑部)


第2版()
专栏:

福建零讯
福建农民在新开垦的荒地和山地上种植大量蓖麻、剑麻、木棉等亚热带作物。海澄县海沧区新开垦的二千多亩荒地,正在栽种剑麻。晋江、龙溪等地也已经开始播蓖麻籽。光蓖麻的收获,便可使农民增加约一百多万元的收入。
中共福建省委决定由县、区两级干部及现有工作队干部中选拔一千五百名作风正派、能联系群众、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相当区委委员的党员干部,分别推荐给三百人以上的农业合作社担任副社长。这批干部将在四月底前抽派完毕,分配前,将认真进行训练。
福建省晋江县祥芝乡渔业生产合作社,三月份战胜了四十年来最大的一次风灾,使鱼获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目前社员们正在展开全社性的劳动竞赛,迎接春汛旺季的到来。


第2版()
专栏:

春耕在洞庭湖滨
本报记者 高长任
春风吹绿了堤边的杨柳,在肥沃的洞庭湖滨大平原上,千千万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开始了紧张的春耕。
三月二十日,我们访问了沅江县东锡乡。这个乡七百多户农民全部参加了星星农业合作社了。在那四千六百多亩的冬扳田里,社员们正在向田里车水,准备第二次翻耕。这个社还有一千四百多亩水田,过去都是两犁两耙就插秧,今年,他们已经犁、耙过三次,正在向田里运送肥料,只要再耕耙一次便可以插秧了。
在劳动的人群中,妇女很多。去年全乡只有八十多个妇女参加田间生产,今年已经有四百七十多人在田里干活了。有个社员周迪安一家三口,去年只是男的劳动,女的在家照顾小孩,现在,女的也参加了劳动,把小孩子托给分了家的母亲照顾。在晴朗的天气里,许多社员的家门上都落了锁,全家参加劳动。
在这一大片肥沃的田野上,特别惹人注目的是由四条干渠、十一条支渠组成的灌溉网,这些渠道把大片水田整齐地分割开来。渠道两边新翻起来的泥土上,已经植上了一排排的柳枝。这里地势低洼,往年最怕渍水成灾,现在有了这个排灌系统,就不怕水旱灾害了。星星社的主任王冬生告诉我们,去年,有个七一社很想修一条排水的渠道,因为户数少,工程大,又要挖毁一些田,总没有办成。在今年,他们高级社只化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在全乡范围内完成了新开四条干渠,整修十一条支渠的巨大工程。他说:“有了这个水利条件,就是我们社里今年要100%种双季稻,争取每亩田产一千多斤稻谷的保证。”
的确,这个社的全体社员对千斤丰产充满了信心。为了种好双季稻,他们在三月二十日这一天,就开始晒种、选种,在清明节前把谷种下泥,把插秧的季节提前半个月。第九生产大队的青年突击队已经播下了一百二十斤谷种的旱秧,二十日这一天,谷种已经出芽,他们要在今年争取试种三季稻,创造亩产两千斤的高额丰产田。在这个社的厕所里、田塍边,已经积了各种肥料一百多万担,他们并没有因此满足,还要打湖草和买商品肥料。全社九个大队的技术员,前一天刚刚在县里受训回来,选种、浸种的时候,他们就要采用小苏打选种等新办法,在以后一系列育双季稻的过程中,他们要向社员普遍传授技术,用新的耕作技术来种田。
在这春耕季节里,在洞庭湖滨大平原上,千万个农业合作社都和星星社一样,以饱满的生产热情,有秩序地投入合作化以后第一次春耕。


第2版()
专栏:

一个忠实为旅客服务的女列车员
冯影
前年,骆琴明在初中毕业了。学校里动员同学们毕业之后尽可能去参加各种工作,同时把小骆分配到江岸列车段,叫她去当列车员。
“做列车员?”这是她过去没有想过的事。“天天扫地,倒痰盂,擦玻璃……”她心里乱得很。她想的很多:“同学们有的升学了,有的去参加轰轰烈烈的建设,自己却当了列车员,老师和同学看见多丢人!几年以后,别的同学可以当劳动英雄,一年能完成几年的生产任务,列车员总不会一年扫两年的地、倒第三年的痰盂吧!……”。
她想想个人、想想国家,想到由小到大的各种经历和令人愉快的事情,她一刻也不能安静下来。她猛然想起了入团时候的宣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各种工作岗位上起模范作用。”她自问了一句:“这是一句空话吗?不是从自己嘴里说出去的吗?这种对党、对国家忠诚的誓言既然是自己说的就应该履行。青年团员应该服从学校的分配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想到这里,她清醒了!
“小骆,你的理想真是当列车员吗?”同学们知道小骆下决心当列车员以后奇怪地问。
“真的,永远做个列车员。”
“多平凡的工作!把青春和希望都消磨在列车上了!”有个同学不赞成地说。
“在车上天天为几百人服务,虽然平凡也是愉快的。”小骆是个顽强的姑娘,决定的事从来不三心二意,她果断地回答了大家的疑问。
“去吧,你会后悔的!”
“不,我会高兴的。”小骆坚定地说道。
列车从汉口出发了!这是直通北京的快车。高大的楼房、肥沃的田野、一片连一片的农村的丰收景象,在骆琴明眼前飞驶过去。她觉得做这个工作很有意思,这不是可以跑遍全国吗!
但是,当她拿起扫帚,就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她的脸红了,不敢把头抬起来。她怕碰上熟人,特别怕碰上老师和同学们。过了一会,她又想:碰上怕啥,这也是工作啊!如果谁都不做列车员,谁来照顾成千上万的旅客呢!于是她就轻轻的扫起地来了。
“同志,到郑州几点钟,去西安的车什么时间开?”小骆抬起头来,问事的一位旅客已经站在她的面前。她心跳起来了!她到列车段才学习三天就上车工作,一点情况都不熟。有心说不知道,怕引起很多人大笑;想说,说什么呢,自己确实不知道。她躇踌一下说:“对不起,我刚开始做这工作,请问我们的车长好么!”
“好,好,没关系。”旅客仍然很客气。出乎意料以外,车厢里也没一个人笑话自己。她想,过去自己太多心了,其实谁也没小看列车员,而且都非常尊重列车员。她要在车内通报旅途注意事项的时候,困难又来了。所有的旅客都看着她,她的脸红了。嗓子也不听使唤,总像有什么东西堵着嗓门似的。怎么办呢?她就利用休班时间,一个人站在空车里大声讲话,对着镜子练习。为了掌握业务知识,她把各地名胜古迹、特产、沿途车站站名、开车时间、换车地点及一般常识等,都记在一个专用本子上。休息的时候,就一点点背诵。这时她深深体会到列车员不但是扫地、刷厕所、倒痰盂,并且还要懂得很多知识,才能很好地为旅客服务。每次出车的时候,她都把玻璃窗擦得通亮,经常利用旅客上厕所或停车时间长的机会,扫地、擦地板。这样不但清扫的细致,又不扰乱旅客休息。她尽一切力量给旅客方便,把屋里擦得一点灰尘都没有,厕所也刷得白白净净。
一天,从许昌车站上来一位孕妇,不一会她肚子疼起来,看样子要生小孩。骆琴明慌了。她去找卫生员,卫生员说不会接生。她又去找车长,车长也说没办法。旅客中也没有一个会接生的。车里,所有的人都为孕妇着急,问长问短。在中学的时候,小骆曾学过生理卫生,但是怎么能行呢?书本知识和实际不一样,而自己又没见过这样的事,怎么能下得手呢!她急的在车里转来转去,她想:这是两条性命啊!孕妇又叫起来了!小骆和车长立刻把她扶到一间包房里。小骆坚定地叫道:“准备纱布,剪刀,药棉。”
“忙啥?接生人还没找到呢。”卫生员说。
“我来动手!不能见死不救,要对旅客负责,要对孩子负责。”
“你?”卫生员惊奇地问。
“是我,快准备吧,别忘了消毒!”她一边擦着汗,一边卷起袖子。
一小时以后,一个婴儿的哭声传到了车厢里,旅客们都欢腾起来,大家同声向产妇祝贺。这时候,还没等小骆洗手,有的旅客就来同她握手,表扬她勇敢。但是,说实在的,这时候她吓得快要哭了,汗水已经把她的衬衣湿透。
从此,小骆越来越感到列车员的工作重要了。她喜欢旅客,旅客们也喜欢她。她曾遇到有些列车员和旅客吵嘴,她就同列车员们研究,提出了热心照顾旅客、耐心解答问题、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的保证。当她在车上看到很多老年人走路那么困难、妇女和孩子上下车很吃力时,就想到这些人出门多么不易,需要特别关怀和照顾。于是,她同列车员们一起研究,提出把老人、妇女、小孩、荣军和有病的人,作为重点照顾的对象。要把他们送上车、送下车、送出站,在车上给他们送水、送饭,帮助他们拿东西、抱小孩。有时候,需要这种照顾的人太多了,她就挑选出热心的旅客帮助照顾,尽一切力量使人人舒适,快乐,使旅客们在列车上有像呆在家里一样的感觉。
骆琴明忠实地为旅客服务着,把老年人看成是自己的父母,把同辈人看成是兄弟姐妹。两年多来,她在乘务中没发生一件伤病事故。这个列车上曾经收到过三百七十多件表扬她的感谢信。写信的人有工人,有战士,有年迈苍苍的老人;写信的形式有诗歌,有快板。英雄烈士黄继光的母亲对小骆说:“你真是个好孩子,照顾我无微不至,和我的女儿一样。”武汉市一个初中学生学习了她的事迹,特意写了一首诗:“我们面对着这位姑娘,生活激起了海洋般的波浪,同学们!生活和学习吧,让我们和她一样……”
今年三月,骆琴明被选为出席全国铁路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的代表。她站在宿舍的窗前向远处眺望。她手中拿着两封信,一封信是从广西寄来的,一封信是从遥远的乡村来的。她拆开第一封信是广西中学董存瑞班全体同学写来的,他们表示要向她学习。第二封信开头是:“琴明女儿”这是谁寄来的,小骆猜不到了。她仔细看下去,才知道是一位军属老大娘,她在信中写了很多感谢话,最后这位老大娘说:“我是没有女儿的人,你待我太好了,使我老也忘不掉,做我的女儿吧!”骆琴明感动了!她很早就死了母亲,但是在工作中遇到了这么多善良的母亲,而且有英雄黄继光的母亲。一串泪珠从她红扑扑的脸上淌下来!她感到自己是多么幸福啊,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呢!
“多平凡的工作!把青春和希望都消磨在列车上了!”她想起同学的一句话。但是,生活告诉她,青春和希望不但没有消失,而且在列车上放射出灿烂的光辉。如果现在和同学们在一起,叫他们看看手中的信,就会知道列车员是多么可贵的、多么重要的工作了!(附图片)
骆琴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