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4月1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帮助合作社领导人员提高工作能力
洪禹平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规模大了,经营的事业多了,要求有更坚强的领导核心。除了注意社内领导骨干的成份,保持贫农、下中农的优势以外,如何把领导骨干的能力提高一步,也是当前巩固大型农业社的一个重要问题。
浙江瑞安县的海滨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不久以前由全乡十四个初级社和一个高级社合并和扩大而成的一千七百多户的大型高级社。社的领导核心是以原来的高级社的领导核心为基础,吸收了十四个初级社的主要骨干组成的。社主任苏芝贤是乡的党支部副书记,全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劳动模范,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几个副社长和管理委员都是比较出色的骨干分子。
可是,在并社、扩社以后的一段时间,这个社里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社主任和副主任大都埋头在自己分工负责的一个生产队里或某项工作中,忙于处理一些个别问题,而对全社当前最迫切需要做好的工作(如划分耕作区、贯彻执行包工制等)却未能及时地进行研究和布置。社主任不能掌握全面情况,某些工作单位之间互不协调,当前生产中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主要原因是他们还很缺乏领导这样大的合作社的经验。
形势发展得这样快:仅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小社变大社,初级社转高级社,领导思想和领导方法暂时跟不上去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只要及时地注意加强领导,这些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在上级的帮助下,海滨社已经初步解决这些问题。
在并社、扩社以前,领导骨干就怕社办大了不好领导。对于这种思想顾虑,县区领导方面并不是没有注意及时解决;但是,解决得不够细致、不够具体。区委书记曾经同社主任苏芝贤谈过好几次,说明办大社的有利条件,指出“社大了,骨干也多了”,“上级也会更好地帮助你,以后还可以给你配备个秘书……”这样谈,并没有解决苏芝贤心里的问题。他想:“社大了骨干更多,上级帮助更多,都是当然的,决不是叫我一个人搞;可是,怎么样才能把这么大的一个社的社主任当好呢?自己没有本事,配备个秘书也不当用!”实际上,类似苏芝贤这样的社内领导人员,他们的这种思想顾虑,并不是个人患得患失,而是出于要把社办好的高度的责任感。因此,对于他们,仅仅做些一般的思想动员是不够的,还要细致地经常地帮助他们提高领导能力,改进领导方法。
这样做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在海滨社帮助工作的区委书记发现了上述那些不正常的现象,就着重地提出领导方法问题来进行研究。他帮助这个合作社的主要骨干认识到:对于一千七百多户的大社不能完全用领导几十户或者百来户的社的方法去对付了;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型的高级社的领导者,不能以仅仅做好自己所在的那个村子的工作为满足,而必须看得更远更大,把全面的领导责任担当起来。这就需要先把汇报制度会议制度健全起来。苏芝贤同志说得好:以前办小社,汇报会议制度不健全固然也不行,但是一个村子里的事有时候不等汇报也就了解了;几个领导骨干天天碰头,有时候不开会也可以解决问题。现在呢?全乡一个大社,每天发生的问题很多,不汇报就没法掌握全面情况,不开会就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出乱子。在汇报的时候,提出了当前的问题,大家研究讨论,把问题排排队,分清轻重缓急,找出重点和关键,然后研究解决的办法。这样,就不会忙乱,并且能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解决某些工作之间的互不协调的问题。例如,在副业生产方面的基本建设需要一笔很大的投资,仅修盖养猪场一项就需要十多万元,这势必影响到农业生产上的投资。经过研究以后,大家认为负责副业生产的人的工作精神是很积极的,但是还要照顾到全社其他方面的工作,并且要贯彻执行勤俭办社的方针。根据这个方针,大家提出很多利用现有人力物力的办法,使副业生产的基本建设没有缩小,而投资则减低好多,养猪场的投资减低到大约只需一万元。这件事很明显地说明了集体领导、全面领导的重要作用。
社大了,分工更加严密了,组织机构复杂了,正像一部大机器,如果还用手工业的方式来工作,就不可能操纵它。社的领导者就必须摸熟这部大机器各个组成部分的性能,使它们互相配合,又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不论什么事(来自社员的或上级的)都找社主任,社主任也好像“义不容辞”,一定要担当起来。结果,社主任无暇过问全社的大事,许多人却空着手没有事做,许多组织机构不起作用。应当帮助社内领导人员学会运用组织的力量,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要提高社内领导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改进领导方法,还必须有组织地有计划地帮助他们学习文化和政治理论。这个地区农村工作人员的文化学习,目前还做得很差。有人“包教”,社内的主要领导骨干却不能坚持学习。主要原因是上级党委没有认识农村工作人员学习文化和政治理论的重要性,没有当做一项政治任务进行具体的布置;有人还唯恐布置了这项工作会影响别的工作。农村工作是很紧张的,那些主要的骨干分子确实很忙,然而,并不是不可能抽出一定的时间学文化。目前这些骨干分子有许多时间是浪费了的,就拿苏芝贤来说吧,有一天接到三个通知要他去参加三个会议,有时候一出去开会就是半月二十天(这些会并不是非要他去参加不可的);他回来的时候,连社里的工作都生疏了。另一个骨干分子被称为“报告专家”,因为到处都请他去作报告。对于这些骨干分子,党已经培养了好多年,现在还应当继续培养,使他们进一步成长起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骨干。培养的方法不是让他们整天坐在会议桌子旁边,而是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文化学习和政治理论学习中提高文化和政治理论知识水平。
提高社内领导人员工作能力的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帮助他们总结工作。目前,在这方面还有严重的包办代替的现象。在海滨社,我所看到的几个“工作总结”几乎都是上级党委派人来做的。里面讲些什么,社主任不知道,甚至住在当地的区委书记也不知道。工作总结是整个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的一环,是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和改进以后的工作的联结点。可是,有些工作人员以为这是可以包办代替的;社的工作人员也以为“这是上级的事”,“反正我们没有文化,写不成总结”。没有文化对于总结工作是有一定限制的:但是,作总结并不等于“写”总结。如果社的工作人员“写”不成总结,可以帮助他们经过讨论研究,集体作出总结。那种一个人或少数人包办代替作出来的总结,不一定真能把工作中的经验教训都吸取进去,也不一定能对改进实际工作有多大好处。


第3版()
专栏:

上海一医师施行主动脉动脉瘤割除手术结果良好
在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宏仁医院割除主动脉动脉瘤的驳船工人宋昆祥在十一日已痊愈出院。
为宋昆祥施手术的医师兰锡纯教授对记者说:各国主动脉动脉瘤患者接受割除手术治疗的还极少。
宋昆祥的动脉瘤生在离开心脏不到一寸的升主动脉上。这个地方是血液循环的总关口。而他的瘤肿迅速扩大,已经有了咳血症状。如果这个瘤肿再扩张下去,血管的壁更薄了,就有破裂的可能。
上海第二医学院临床外科学教研组的教师们在去年十二月曾同来上海访问的苏联外科专家讨论过这种疾病的治疗问题,并且获得了苏联的最新资料。教研组主任兰锡纯和讲师冯卓荣研究了苏联外科专家巴库列夫院士所写的文献,同时试制了在手术上必需用的特殊钳子。二月二十九日,他们第一次采用这种先进手术来代替过去的姑息疗法,为宋昆祥割去了这个威胁生命的瘤肿。
(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北京地质学院一批论文
将送往国际地质学会议
北京地质学院最近推选出二十二篇科学论文,准备送往将在墨西哥举行的第二十届国际地质学会议。
写作这些论文的有教授七人、副教授一人、讲师三人、助教二人、研究生七人。地史教研室主任王鸿祯教授一共写了“论震旦纪”、“中国东部的元古代折皱带”等三篇论文。论文对我国某些地层的划分及其同世界各地的对比作了综合性的探讨。矿床教研室冯景兰教授的“黄河流域现代动力地质”一文,对黄河流域的地质条件作了详细的论述;对黄河水利规划有实际意义。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教研室研究生陈明、杨成田等七个青年,论述了我国辽宁、松花江流域、复州湾等地的农田灌溉、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他们的论文曾获得苏联著名水文地质专家克雷洛夫教授的好评。
(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研究出播种红松时避免鼠害办法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室和林业土壤研究所研究出了在播种红松的时候,避免鼠害的办法。
动物研究室和林业土壤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从1953年开始,到小兴安岭对野鼠吃松子,使红松不能成苗的问题作了调查研究。他们发现为害最大的并不是过去人们所认为的松鼠,而是其他野鼠,他们找到野鼠为害的规律以后,认为鼠害不仅同季节有关系,而且同场地的类型和播种的技术都有关系。
科学家们在研究了鼠类的分布场所和数量的变化以后,利用良好的促进发芽的种子,在用火烧方法清理干净的迹地上播种,并且配合一些杀鼠药剂,使红松在鼠类数量增殖起来以前出苗,这样就可以避免鼠害。
(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孔子故乡兴建新学府
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正在兴建一座师范专科学校。今年施工的建筑面积共有16,266平方公尺,现在已有一部分开工,预计七月份可全部竣工。今后两年内,还将继续扩建。该校全部建成后,可容纳四千名学生,将成为山东省培养人民师资的最大学府之一。


第3版()
专栏:

一个重视生产技术领导的党支部
张利泉
保证先进耕作技术的推行,是当前农村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四川省简阳县绛溪乡党支部对这一点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因此他们已经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组织干部和群众学习先进耕作技术,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绛溪乡50%以上的土地种了棉花,还种了不少甘蔗、烟叶,这些作物的技术性都较强。今年棉花的产量,计划要由去年的每亩四十二斤皮棉提高到七十五斤,其他各种作物的增产指标都在20%以上。要完成这一增产任务的关键在于提高耕作技术。党支部对这一问题作了研究,认为积极提高干部和群众的生产技术水平,是保证耕作技术提高的先决条件。于是,支部就迅速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二月上旬,党支部在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具体帮助下,举办了一次技术训练班,将全乡十九个农业社的副主任、生产委员和技术组长抽来学习了三天。当时,这些干部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两种错误思想:一种是不大相信采用新技术以后能够增加生产;另一种是认为农民都入了社,只要给他们讲一下,大家都会照规格办事,不需要什么领导。在学习中,党支部通过总结去年大春增产的经验,使大家从升阳等合作社去年推行了几种先进耕作方法,获得显著增产的事例中,认识到推行先进耕作技术对保证增产的巨大作用,解除了对推行先进技术的顾虑。党支部接着又批判了认为农民自己会干不需要领导的思想。吉安等合作社由于干部没有把先进生产技术教给群众,以致去年棉花、红苕等作物增产不多。支部就用这个事例,使大家认识到必须加强领导,积极帮助群众掌握先进生产技术,才能保证先进技术的全面推行。在学习中,党支部领导大家总结了当地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并且制定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技术方案。为了使更多的干部了解推广先进技术的重要意义,党支部接着又召开了一百四十多人的生产小组长以上的干部会,结合今年的增产任务,说明推行先进技术的重要,并且提出了初步制定的技术方案。支部还向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进行了教育,要他们在学习和推行先进耕作技术中起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地帮助群众提高技术水平。
以后,党支部组织党员和懂得先进技术的人,在全乡群众中进行先进技术的宣传和传授工作。一个多月来,党支部根据今年的生产计划,向全乡农民讲解了一次六种主要作物的技术措施,又结合当前生产,对洋芋、红苕、甘蔗播种的技术措施进行了一至二次的具体传授。此外,还组织群众互教互学,互相帮助提高。
由于党支部做了上述工作,有几种先进耕作技术,已经在全乡普遍推行了。


第3版()
专栏:

用“龙虎草”治好了血吸虫病
本报记者 甄为民
1954年10月,江苏省江都县卞介河的二十岁的小伙子卞进来跳下齐腰深的大水中收割稻子回家以后,突然倒在床上大叫肚痛,跟着肚子日见涨大,小便日少,大便也经常见血。病情日渐严重。这下子急坏了卞进来的母亲。五年前,卞进来的十一岁的弟弟进轩也是得了同样的大肚子病(即血吸虫后期病)以后四、五个月就死了。卞进来的母亲把儿子送到扬州市工人医院里,经过诊断,肯定她儿子是患了血吸虫病。可是医院以官僚主义的态度要病人回家吃猪肝和鸡,等病人把身体补养好了才能接受治疗。后来卞进来的母亲卖掉了耕牛,决心过长江把儿子送到镇江江苏医学院去治病,可是江边码头上的轮船却又不肯接受垂危的病人渡江。正在危急的时候,卞进来的姐姐打听到新乔的一个名叫吕同友的五十三岁的搬运工人曾经用一种草药给人治好了血吸虫病。卞进来的母亲立即赶到新乔找到了吕同友。吕同友问明病状,就一口答应给她儿子治病。
第二天,吕同友丢下自己的工作,一早就到甘泉山挖了“龙虎草”,急急忙忙来到卞介河。他诊视了卞进来的病情以后很有把握地说:“只要你们照我吩咐的办法去做,病一定可以治好”。一剂“龙虎草”汤药落肚,病人哗啦啦的泻了半马桶的腹水。以后又服了四剂,卞进来就能下床了。经过五个月的疗养,卞进来完全恢复了健康。
1955年春天,吕同友用龙虎草治好血吸虫病的事情,被一位在血吸虫病防治站工作的药剂师范大庸听到了。范大庸就向领导上作了汇报,防治站很快就派干部进行了调查,在工人医院查到了卞进来的病历,并且把他的大便作了三次化验,没有发现阳性病状,证明“龙虎草”确实治好了卞进来的血吸虫病。吕同友谈:“在近四十年来,他已经用‘龙虎草’这一秘方先后治疗了六、七十个病人。如果病人能遵照嘱咐,禁忌食盐等物,一般都有突出的治疗效果。”
以后,中央卫生研究院华东分院和华东植物研究站派专人采摘“龙虎草”作了研究和鉴定,肯定这种草药对血吸虫的成虫的生存确有影响,可作进一步的临床实验。可是有人却怀疑这种草药是不是真正能根治血吸虫病。1955年上半年扬州血吸虫病专科医院准备作病体实验,却因为遭到保守思想的反对而没有列入计划。
在七年内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下,卫生部部长助理齐仲桓和苏联专家波尔德列夫教授到扬州进行防治血吸虫病的调查研究。扬州血吸虫病防治所长朱清向他们汇报了“龙虎草”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的情况,他们都认为“龙虎草”在治疗血吸虫病晚期病人,消除腹水现象,利尿通便等方面都有显著的疗效。以卞进来根治了血吸虫病的实例,批判了那些认为“龙虎草”不能根治血吸虫病的错误说法。后来扬州血吸虫病专科医院就延聘了吕同友来院担任医生,和专科医院的医师们以及社会上的中西医共同研究,为消灭江苏省水纲地区的血吸虫病而努力。
不久以前,我在扬州血吸虫病专科医院访问了吕同友和他来院后用“龙虎草”治疗的三个血吸虫晚期病人薛金龙、李宝根、黄德升。这三个病人来院前都是大腹便便,不能下床,服用“龙虎草”一、二剂后,腹围都小了十公分到二十公分。在施介桥的兴修水利的工地上,我还找到了卞进来,他长得很胖,肩上正挑着八十多斤重的担子在参加治水工程。


第3版()
专栏:

东北人民大学用半导体锗制成锗功率整流器
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半导体实验室利用半导体“锗”试制的锗功率整流器已经成功。
这个实验室制成的锗功率整流器只有烟盒大小,构造简单,成本很低。但它输出的功率有五百瓦,最大直流电流可达十五安培。用同样方法,可以制造体积相仿而功率更大的整流器。它要比目前各工厂矿山企业、国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使用的构造复杂而昂贵的直流发电机和整流器优越得多。因此,锗整流器的推广试用,可以使国家在建设、生产上节省大量资材和人力。
另外,这个实验室还试制成功锗检波器,它是雷达和微波通讯设备上不可缺少的部分。
这些试制工作都是由物理系教师高鼎三领导进行的。高鼎三在1955年6月排除美国种种阻挠回到祖国后,就到东北人民大学物理学系担任教学、研究工作。今年二月,物理系建立半导体实验室,由他领导研究工作。学校派讲师和实验员协助他进行研究,并且为他配置了助手。他们在五个星期内就制成了锗功率整流器。现在,这个实验室已着手进行制造锗电子管的准备工作。
(新华社)(附图片)
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半导体实验室试制锗功率整流器成功。图为高鼎三副教授(左第一人)、陈烱明讲师和技术员汪国兴正在调整整流器。 赵棋摄


第3版()
专栏:

苏联发展畜牧业的巨大成就
中国畜牧业参观团团长 王恩茂
中国畜牧业参观团全体同志怀着非常兴奋的心情,从去年十月十八日到今年一月九日访问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这一时间内,我们到过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塔什干、安吉然、撒马尔罕、伏龙芝、伊西克库里、阿拉木图、塔尔迪—库尔干等许多地方,参观了全苏农业展览会和各地许多集体农庄、机器拖拉机站、国营农场、工厂、学校和科学研究机关,参加了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我们组织的数十次座谈会,满足了我们所要了解的苏联发展农业特别是发展畜牧业的巨大成就和先进经验的一切要求。我们得到了一次最好的学习机会。
参观团的任务,主要是了解苏联发展畜牧业的巨大成就和先进经验。
苏联的畜牧业是和农业同时实行了集体化的。由于畜牧业实行了集体化,才使畜牧业获得了广阔发展的前途。现在苏联的畜牧业超过了任何历史时期的发展水平。苏联1955年10月1日统计,共有牛6,700万头,羊12,490万只,猪5,210万口。虽然苏联集体农庄庄员按照苏联农业劳动组合示范章程还拥有相当数量的自有牲畜,但除猪外,公有牲畜占了苏联畜牧业中的主要地位。特别是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向国家缴售的畜产品占了国家收购畜产品中的主要地位。苏联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畜牧业的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畜产品需要和供给轻工业以畜产品原料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由于苏联建立和发展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这就不仅为农业而且也为畜牧业机械化和电气化创造了条件。苏联所以能够大量发展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畜牧业,是和畜牧业实行机械化和电气化分不开的。苏联国家供给了畜牧业生产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机械装备。苏联在畜牧业为主的地区,设立有畜牧机器拖拉机站,供给集体农庄畜牧业生产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机器装备;在农业为主的地区,以农业机器拖拉机站兼管供给集体农庄畜牧业生产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机器装备。此外,集体农庄自己还拥有不少畜牧业生产的机械装备。我们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看到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畜牧业生产都实行了综合机械化和电气化。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繁重劳动,都已完全或基本上为机械化和电气化所代替。苏联的养畜业已具有高度的机械化和电气化水平。
苏联的畜牧业建立了强大的、巩固的饲料基地。苏联畜牧业工作者认为没有强大的、巩固的饲料基地,就将没有畜牧业稳定发展的保证。在苏联,不管是贫瘠土地、干旱草原、沙漠、半沙漠地带、高山地带、甚至高达拔海二千到四千公尺的高山地带,凡是可以利用的土地都充分地利用来作牧场、草场,并积极进行改善牧场、草场工作,使原来草不好和产草量低的牧场、草场,变成为草很好和产草量高的牧场、草场。我们在苏联看到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畜牧业,都有巩固的饲料基地,它们虽都拥有一定面积的牧场、草场,但不是完全依靠自然牧场放牧,还大量地种植饲料作物,畜牧业是和农业紧密地结合的。
苏联很重视牲畜品种改良工作,以加速提高牲畜和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目前,苏联除了改良了许多牲畜品种外,还培育了各种羊、牛、马和猪的新品种。牲畜新品种的质量、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率都很高。例如,阿斯卡尼亚新品种的公羊活重平均为100—110公斤,最高达176公斤,剪毛量平均为10—14公斤,最高达29.4公斤,母羊活重平均为60—65公斤,最高达105公斤,剪毛量平均为5.5—6公斤。为了改良牲畜品种和培育新的品种,苏联的畜牧业科学研究机关进行了巨大的科学研究工作,建立了许多育种试验场、国家种畜场、国营种畜农场和集体农庄种畜场,单是改良和培育种牛、种羊、种马、种猪的国家种畜场和国营种畜农场就有496个。建立了大量的国家人工授精站、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人工授精站,现在全苏人工授精站将近三万个,形成了稠密的人工授精网。我们在苏联参观过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中的牛、羊、马几乎全部都是实行人工授精。
苏联在重视改良牲畜品种的同时,强调了改进饲养管理,认为饲养管理的改进,不仅在提高牲畜产品率方面起着重大作用,而且在影响牲畜改变有机体和遗传性方面也起着重大作用。在改进饲养管理的条件下,可以大大提高牲畜品种质量和产品率,而在饲养管理不好的情况下,优良牲畜品种也将急剧退化和变质。我们看到了苏联在改进饲养管理方面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如增建近代化的畜舍,实行舍饲和牧场放牧相结合,扩大谷物播种面积,增加牲畜的精饲料,特别是强调多种玉米,增加牲畜多汁饲料,强调青贮饲料,实行青饲料轮牧,使牲畜在全年内能更多地吃到青饲料,普遍实行饲料调制,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口味,实行牲畜自动饮水和加喂必需的矿物质(食盐等),按照制定的饲料标准日量正确地进行饲养,对孕畜、幼畜和病畜分别饲养,并另定有日量标准。这些措施对于改良和提高牲畜品种的质量,增加牲畜产品率,都起了十分显著的作用。
苏联兽医事业的巨大发展,是苏联畜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在苏联已经消灭了严重危害牲畜发展的牛瘟、牛肺膜炎、马鼻疽、山羊肺膜炎等畜疫,炭疽病、口蹄疫、羊痘、猪丹毒和疥癣等畜疫也已基本上消灭。苏联十分强调牲畜疫病的预防工作,特别注意了解研究、检验和消灭牲畜传染病的媒介物——各种各样的传染病毒和微生物,在转运牲畜和畜产品的车站、码头上,在采购、加工和销售畜产品的时候,都严格地进行卫生检验工作,随时警惕牲畜传染病的发生,而当某一地方牲畜传染病发生时,就及时地迅速地予以消灭,对疫区实行封锁,禁止和其它地区牲畜来往,对其他地区的牲畜进行预防接种。预防接种,这是预防牲畜传染病的最有效的办法。苏联为了预防牲畜传染病,制造了五十六种生物药品,创造了预防畜疫的良好条件。苏联十分重视建立和加强兽医科学研究机关、兽医工作机关和兽医学校,全苏联有四个中央兽医科学研究所,各共和国、省有兽医科学研究所和兽医试验站,区有兽医、细菌实验所,在驱赶放牧中心有流动兽医实验所。苏联普遍建立和发展了兽医网,现在全国共有4,206个区的兽医治疗所,10,570个兽医工作段(为五到七个集体农庄服务),一万四千八百个兽医工作站(为一到二个集体农庄服务),630个城市兽医治疗所和二十七个兽医治疗站,此外,国营农场和大型的集体农庄还有自己的兽医机构。全国兽医机关共有兽医一万九千七百人,副兽医三千六百人,集体农庄共有兽医1,760人,兽医助理三万九千人。全苏现有三十七所兽医专科大学和兽医系培养兽医,有135所中等兽医学校培养兽医助理和兽医卫生员,每年从兽医大学毕业的学生有二千五百到三千名分配到机器拖拉机站、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担任兽医工作。
苏联畜牧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对于畜牧业的发展起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在莫斯科有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有的共和国有它的分院,如我们参观过的哈萨克共和国就有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哈萨克分院,下设有畜牧科学研究所,牧场、饲料科学研究所,兽医科学研究所等。我们参观过的乌兹别克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都有畜牧科学研究所和其它科学研究机关。乌兹别克共和国还有全苏羔羊科学研究所。这些科学研究机构,对于培养牲畜新品种和改良原有品种,改善牧场、草场,改进饲养管理,调制饲料,预防和消灭牲畜疾病等方面,有着辉煌的科学成就。它们的科学研究工作紧密地和实践相结合,和群众畜牧业生产相结合。它们除了有自己的实验基地——实验站、实验场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外,还广泛地和国营农场、集体农庄密切联系,在国营农场、集体农庄中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科学研究工作的每一个成果,都迅速地运用到畜牧业生产中去,而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经验,它们都认真地加以研究、总结和提高,使科学研究工作很好地为发展畜牧业服务。
我们在苏联参观,看到了苏联发展畜牧业的巨大成就极为兴奋。深深感到苏联所以能够获得发展畜牧业的伟大成就,最基本的原因,是苏联的畜牧业是社会主义的集体化的畜牧业。
苏联是把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农业集体化的同时或稍后一点完成集体化的。我国农业合作化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已获得了伟大胜利,这一胜利无疑将促进农业生产的巨大高涨。我想我国畜牧业也应当基本上和农业一样走合作化的道路,必须这样,才能使畜牧业生产获得广泛发展的前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