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3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反对“留一手”
方青
鹤岗矿务局南山矿第二坑“七一”青年采煤队制定生产计划的时候,由技术员冯继三帮助计算产量。计算的结果,分明可以提前十五个月完成五年计划,但是,他说只能提前十四个月完成。这个矿第三坑的技术员杜积恩设计采煤工作面的时候,每一个采煤工作面也比煤层的实际情况短一些,就是说按照这个设计图采煤,一定要把一部分可以采出来的煤留在井下。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据说,他们是为了给完成任务留点“机动余地”。可是,这样一来,企业的领导机关就没有办法掌握真实情况了。他们这种留一手的动机,不外以下两种:一是偷懒,企图不费劲就可以完成任务;二是邀功思想,超过任务后好得奖。
这种思想在别处也有。黑龙江省大海林森林工业局在编制成本计划的时候,把一些可以增加成本的项目,算得很仔细,却把二十多项可以降低成本的因素完全不算到计划里去,以致1956年的计划成本比1955年的实际成本还高。
在工业部门中,有一些人看不到广大的先进的事物,看不到群众的创造性和企业里的潜在力量。这种保守思想是要不得的,我们要坚决反对。但是,“留一手”思想是明明看到了潜在力量而不去发挥,这就不仅仅是保守,而且加上欺骗了。为了提前完成五年计划,我们要坚决反对这种倾向,必须叫那些企图坐在安乐椅上“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人紧张起来,把他们隐瞒的真象揭开来。即使他们的企图没有被及时地揭发出来,用这种手段“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也不能使他们得到奖励,反而要给以严格的批评和处分。


第2版()
专栏:

挂起“钩”来
长运
湖南省醴陵县的供销合作社采取同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挂钩”的方法,有计划地经营供销业务。这种方法,对三种合作社都有好处。不久以前,醴陵县各区供销合作社都召开了供销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的联席会议,在这些会议上,供销合作社和八百六十三个农业合作社签订了结合合同,双方交易额达194万多元;农业合作社和手工业合作社签订了购买小农具和修理农具的合同;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合作社签订了加工订货的合同。
这种联席会议不仅促进了供销合作社、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有计划的生产和经营,而且使它们互相了解了对方生产、经营的状况,有助于克服自己的盲目性。例如,王仙区王沙第一合作社原来计划要买一万四千斤化学肥料,供销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在会上说明化学肥料的经营状况,同时议定分配给他们二千三百斤。王沙社的主任看到不能仅仅指靠商品肥料,就发动社员大量积肥,只有几天的工夫,就挑了七万担塘泥。推广使用双铧犁的技术,许多农业合作社就增加了添置新农具的计划。石湾乡农业生产合作社原来只计划买两部,社主任看到双铧犁的效率后他们就计划购买十六部。又如,王仙区供销合作社生产资料股原来害怕进货多了卖不完,不敢多向上级要货。像农民很需要的蓑衣,原来只计划供应六百件。在联席会上,全区农业合作社把需要数集中起来,共计1,880件,有力地打破供销合作社干部的保守思想。
醴陵县供销合作社在1955年也同农业合作社、互助组签订过结合合月的同。当时合作社少,互助组多,签订合同的单位有三千零六个,用了两个时间才订完。订了合同以后,多数互助组不能执行合同,原因是互助组长做不了组员的主。今年,合同订的很快(五天订了八百多份),许多农业合作社并且提前把款送到供销合作社,向供销合作社预购生产资料。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农业合作社能不能执行合同,而是供销合作社能不能积极组织货源,努力满足农业合作社的需要了。
农业合作化的大发展,促使供销合作社把经营方式加以必要的改变。醴陵县供销合作社这样大规模和农业合作社签订结合合同的方法,是应该推广的。


第2版()
专栏:

把双季稻种得又多又好
本报记者 高长任
湖南省今年在农业方面所采取的主要增产措施,是把双季稻的种植面积从五百多万亩扩大到1,200多万亩,几乎占全省4,600多万亩水稻田面积的四分之一。在全省八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生产计划中,都把种植双季稻摆在第一位;每个社所采取的增产措施,如修水利、积肥料、采用新的耕作技术,也都是围绕着保证完成双季稻增产任务进行的。据现在的统计,各地播种双季稻的计划,已经突破了中共湖南省委提出的上述指标。
湖南省湘潭、常德两专区的农民,原来就有种植双季稻的习惯。解放以前,全省每年约有二百万亩水稻田种双季稻,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每亩平均产量大约只有五百斤上下。解放以后,农民种植双季稻的经验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在1951年湖南省召开的劳动模范大会上,醴陵县劳动模范李呈桂、南县劳动模范田启发介绍了种植双季稻增产的经验。从那时起,湖南省农业部门就着手研究、总结种植双季稻的经验,并且逐步加以推广。1952年,全省种植双季稻的面积达到280万亩,1953年达到323万亩,1954年达到381万亩,1955年达到530多万亩。在1955年,不仅湘潭、常德两个专区种植了大面积的双季稻,就是过去没有种植双季稻习惯的湘西、湘南山区和丘陵区也有重点地种植了双季稻,而且得到了丰收。据1955年的统计,湖南省单季稻的每亩平均产量是四百多斤,而双季稻每亩是620多斤。醴陵县的贺家桥乡的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五亩间作双季稻,每亩达到1,608斤,在湘西、湘南也出现了每亩千斤以上的产量。
种植双季稻需要良好的水利条件,需要大量的肥料和更多的劳动力。但是,过去四年,湖南农村一直是个体经济占优势(到1955年春,入社农户只占总农户的3.3%),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有困难,种植双季稻的面积不能不受到很大限制。现在湖南省入社农户已经占总农户的68%,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可以顺利解决水利、肥料、劳动力等扩种双季稻必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今年才有可能空前地扩大双季稻的种植面积。湖南过去种植的双季稻有一半间作制,今年大部分双季稻田将推行连作制。连作双季稻比间作双季稻的每亩产量多一百斤到二百斤左右。虽然在耕作技术方面连作比间作更复杂一些;但是几年来,先进地区已经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努力推广各种先进经验,是可以解决连作中的技术问题的。
早在去年冬季,湖南省广大农民,就积极为今年的大面积扩种双季稻作准备。进行得最早的是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到现在为止,保障六百万亩良田的洞庭湖整修工程早就完工了。全省七十多万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二月底已经基本完工,可以增加灌溉面积五十多万亩,改善1,300多万亩田的水利条件,其中有八百多万亩田的灌溉面积,可以抗旱五十天以上。
全省农民已经积了各种肥料三十多亿担,比去年全年还增加40%。今年种双季稻所需要的肥料,主要靠农民自己积的自然肥料来解决;除这以外,各级供销合作社正在积极调运一部分商品肥料供各地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需要。
曾经一度发生困难的是双季稻的种子问题,特别是当前就需要的早稻种子。在新种双季稻的地区,社社要种,种子奇缺。在中共湖南省委指示下,省的粮食、农业、交通部门在一月下旬专门组织了一个种子调运办公室,负责从双季稻产区的湘潭、常德两个专区把一千多万斤早、晚稻种子调运到缺种的湘南、湘西各县。现在,大批种子仍在源源调运。不少缺种的乡、社,通过互相调剂,也克服了缺种困难。这样,缺种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基本解决。
当然,要使今年湖南省播种1,200万亩双季稻的计划实现,还需要作艰苦的努力。现在还有少数的乡、社在水利、肥料、种子等准备工作方面做的不好;还有一大部分农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没有走上轨道。这种情况需要尽快地加以改变。
为了胜利完成今年的农业增产任务,湖南省各级党委负责人正在深入下去,检查春耕准备工作,着手整顿和巩固农业合作社,开办培育双季稻的技术训练班,以便把今年的双季稻种得又多又好。


第2版()
专栏:

少数民族地区新修的乡村马路
本报记者 刘希
站在狗头山上,向东望去,是一片广阔的田野。在田野中间,伸展出一条条白色的细长的飘带,把许多村庄连接起来。这是贵州省惠水布依、苗族自治县三都区农民自己新修的乡村马路。
三都区在一月份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农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空前高涨。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这里的布依、苗、汉族农民就兴修了156华里的乡村马路。有通往山上砍柴、放牛、割草的路,有下田做活的路。全区共十一个乡,已经有九个乡村村通了马路。马路两边还都种了树。
贵州有“地无三里平”的说法。过去三都区的农民也和其他地方的农民一样,走的是田坎和弯弯曲曲的山道。在这些田坎上、山崖上曾经跌伤过牛腿,磕翻过粮食,也发生过互不让路争吵打架的事情。现在,农民们开会、赶场、下田,有说有笑地肩并肩在马路上走着。新扩大的四百多户人家的三合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每亩田万斤肥”的运动中积的肥料,可以用马车和牲口向田地里运送,比过去用人挑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去年这个区有两部双轮双铧犁,犁田的时候,需要四个人抬着下田;今年订购了一百三十架双轮双铧犁和许多其他的新式农具,农民们说:有了乡村马路,使用新式农具再也不用四个人抬了。


第2版()
专栏:

各地农业机器站参加社会主义竞赛
北京、长治、沈阳、桦川四个农业机器拖拉机站倡议的社会主义竞赛,继续得到各地农业机器站的响应。最近以来,山东省的临清、德县、广饶、昆嵛、胶县、历城等六个站,河南省的新乡、西华两站和全省24个模范拖拉机手、农具手,都先后响应了北京等四个站倡议的“提高作业质量,节约资金,保证增产”的社会主义竞赛,并且分别在全省范围内发起了站和站间或同工种间的劳动竞赛。
各地参加竞赛的农业机器站,都订出了充分发挥机具效能,扩大代耕面积,帮助所服务的农业社创造大面积丰产等计划。山西省十七个站的代耕面积,今年将扩大到126万亩。其中84万亩棉田平均每亩要产籽棉336斤,比去年产量提高93%;42万亩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平均每亩产245斤到560斤,比去年提高50%以上,山东省六个站要求今年所有拖拉机达作八百小时的安全作业,各站并且要求有一台到几台拖拉机创造安全作业1,800小时的纪录。各站每标准台拖拉机的耕地面积,将比去年分别提高两倍或三倍。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新疆农业生产部队今年将大规模垦荒造林
新疆军区农业生产建设部队各垦区已分别在二月中、下旬开始进行垦荒工作。今年内将开荒造田186万多亩,为1955年垦荒面积的312%。新垦荒地绝大部分分布在新疆盛产棉粮的玛纳斯河流域和南疆的开都河流域。计划在玛纳斯河流域开垦的八十多万亩荒地,将全部规划成以种植棉花为主的国营农场。今年,新疆部队全部使用拖拉机垦荒,有380标准台拖拉机投入这一工作。新疆水利建设部队,今年内将动工修建36项大小水利工程,以保证新垦荒地的灌溉。
新疆军区农业生产建设部队在本月底和四月间还要开始营造大规模的农田防护林带。今年,营造的面积将达74,840亩,为过去几年来造林面积总和的三倍多。目前,各垦区造林的土地已进行了平整和翻耕。
(新疆生产战线报编辑部)


第2版()
专栏:

黄河两岸用飞线运送邮件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黄河两岸的包头和达拉特旗之间,架设“飞线”(即钢索)运送邮件,解决了历年来在黄河封冻期间不能运送邮件的问题。从今年三月五日黄河开始禁渡以来,大批文件、报刊和三公斤以下的邮包,通过飞线顺利地运到了对岸。


第2版()
专栏:

上海开设国营汽车店
十六日,上海新开设了一个国营汽车商店。这个商店经营卡车、轿车、大客车、救火车、起重车等八种汽车、五种摩托车和十七种不同规格的轮胎。这个商店经营一种民主德国出产的轻型卡车,是用柴油作燃料,载重两吨,适合在农村使用。商店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来购买这种卡车,可以分期付款。这个商店利用旧轿车改装成为适合农村使用的轻便车,可以乘客,也可以载货,而车价只有一般新轿车的十分之一左右。
汽车商店还经营函购业务,为外埠采购单位代运。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重庆输送职工支援西北新棉纺织厂
今年五月份以前,重庆市纺织工业将要往西北新建棉纺织厂输送二千名职工。首批职工二百多人已经出发。这一批职工中有担任过车间主任和科长的干部;工人中大多数是五级以上的技术工人。


第2版()
专栏:

新型邮政车试制成功
国营四方机车车辆制造工厂最近试制成功了一种新型邮政车。这种新型的邮政车上设有长、短途邮政室各一间,邮政室的总容量为55立方公尺,载重量为十八吨,比现有的邮政车能多载二倍到三倍的东西。车上还装有电扇和保温等设备。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商业机构要适应内地建设的需要
刘志庆
从1953年到1955年,洛阳市增加了十多万人(郊区增加的不计在内)。在新增加的人口中,大部分是工人和技术人员,购买力一般较高。在这期间,洛阳市商业机构却没有相应增加,许多行业,特别是服务性的行业供不应求的情况很严重。全市只有三家小浴池,只能容纳二百人。其中最大的一家只能容七十人,而每天上座的有一千人以上。顾客从排队买牌到洗澡需要等候一、二个小时。由于洗澡人多、设备落后(用大锅烧水),卫生条件又坏,水上经常浮有一指厚的灰泥,人们用手拨开才能洗澡。住在郊区的职工,只有星期日才有时间洗澡;许多人一个月也不洗上一次。全市两年来增加了八个饭馆,还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在城西的工区只有一个企业性的食堂,工人下班以后,经常有四、五百人去排队,食堂只能容纳一百五十人左右,吃一顿饭就得两个小时左右。服装店也普遍忙不过来,技术又低,价钱又高。顾客做一身蓝布制服要一元七角(猪肉和蔬菜比北京便宜一半,而服装加工费只低10%),还要等一个月才能穿上。理发员也太少,许多居民不愿去排队,就一个月也不理一次发。因为这些行业生意特别好,一般资本家和工人的收入很多。有的澡堂工人每月收入110元,理发工人收入八十多元,大大超过了产业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这是很不合理的事情。
洛阳市人民委员会为了满足市民,特别是工人们的需要,去年九月份,就同上海市第二商业局以及一部分上海私商签订了调配人员的协议。具体办法是由洛阳市派人到上海选择合意的私营店铺,然后和该店的劳资双方共同协商,全摊搬到洛阳。上海市第二商业局负责组织他们搬家;私商负责搬走全部人员和资产,并且自出路费;洛阳市负责安排房舍。经各方同意以后,确定调配成衣店一家五十人,洗染店一家四十五人,理发店一家三十五人,饭馆一家三十人,照像馆一家三十人,共一百九十人。此外,还调配上海的私营批发业从业人员一百三十人,并且带流动资金三十八万元和公债十七万元,向洛阳市的服务业投资。
十二月上旬,上海市五家商店全部搬到了洛阳。因为房舍已经安排妥当,理发、照像、洗染、服装四户筹备三、五天,被批准公私合营以后,就用旧字号开业了。饭馆起初没有单独设店,而把从业人员分配到了几个国营食堂,后来因为各方有意见,又集中了原班人马分设了两个上海馆。私营批发商用带来的资金修建一个旅馆和两个浴池,已经着手筹建。130位批发人员暂时在各国营专业公司做临时雇员,待新建的旅馆和浴池落成以后再调去工作。
自从这批服务商店开业以来,已经表现了店铺全套搬家的好处。首先是洛阳居民很满意。市内许多上海工人和技术人员看到上海较有名的万氏照像馆搬来了,就纷纷跑去照像。开业那一天就有47人去照像,以后每天也有二、三十人等候照像。这家照像馆的价格比当地铺子低30%,从而使原有的十家照像馆也随着降低了价格(仍有利润65%)。过去,许多人想做样式美观的服装,找不到好服装店;这回上海国泰服装店来了,都争先恐后地去做新衣。这个服装店工艺好,价格又比当地铺子低17%。上海理发店设备齐全整洁,技术又好又快(理一次发用三十分钟,当地店要50分钟),很多人喜欢去理发和吹风。原来全市没有洗染高级料服装的洗染店,现在也有了。
其次是迁来店铺的职工很满意。在开业的四家中,除了洗染业营业平常外(因市内需要高级洗染较少,工区职工需要多,但是因路远,每隔十四天才能进城取衣服。现在已经准备由洗染店到工区去设临时站,估计营业会上升),其余三家营业都非常兴旺。国泰服装店目前已经接了40天以后的定活。万氏照像馆营业额比在上海时增加了一倍。理发店工人的收入,比在上海的时候也将增加一倍。洛阳市商业局征求上海店员的意见的时候,店员们说:来到洛阳有三好:一是工资好;二是看到工业建设情绪好;三是政府照顾我们好。
再次是上海和洛阳的主管部门很满意。上海市把200多个商业从业人员送到洛阳,安置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解决了他们的困难。洛阳市感到上海迁来的店铺很适合人民的需要,而且帮助拉低了市场价格并且迅速提高了服务业的经营水平。洛阳市工区和行政区早就需要浴池和旅馆,现在有人投资了,将给人民带来很大便利。所以他们认为从上海整套搬店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正考虑再向上海调一批来。


第2版()
专栏:

发展淡水养鱼
商业部水产管理总局副局长 高树颐
淡水养鱼是我国水产业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1955年淡水鱼产量超过全国鱼产量的30%,全国养鱼水面已经扩大到520万亩以上。池塘养鱼最高产量,个别的达到每亩一千斤以上。长距离地运鱼苗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全率。在较大湖泊和新建水库里也已经开始养鱼。这些事实说明养鱼业已经在全国范围逐渐发展起来。今后,为支援工业建设和扩大副食品的供应,国家在发展海洋渔业的同时,还应该大力发展淡水养鱼。
大力发展淡水养鱼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因为第一、目前我国养鱼水面还不到全国可以利用的十分之一,而且一般单位水面产量同丰产单位相差几倍乃至几十倍。湖北省在1955年把部分水面的捕捞生产改为养鱼以后,全省淡水鱼产量比1952年约增加了四倍。这一产量平均每亩只有48斤,而省内董家湖每亩产八百斤,这说明进一步提高产量是完全可能的。第二、全国除东北若干地区每年有五个月以上的淡水鱼的越冬期外,淮河以南鱼的成长季节每年有七—八个月,福建南部和广东、广西一带鱼的停食期间很短,这就使得我国淡水鱼的成长率特别快,产量特别高。而且因为越冬期的缩短,相应地降低了养鱼技术上最难避免的越冬重大死亡率,为培养一岁以上的大鱼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我国是世界上养鱼最早的国家,有劳动人民长年积累的优秀技术和丰富经验。例如江苏、广东等省的专业养鱼户,把种类、大小不同的鱼在一起混养,并且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恰恰是符合于苏联莫夫强教授所提出的先进的综合强化养鱼法理论的。可惜我们还没有把这些宝贵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第四、我国有青、草、鲢、鳙四种特产鱼类,每年在长江和珠江中可以采得大量的充足的鱼苗。第五、养鱼水面分布全国,可以就近把产品供应内地城市和工矿区域,不必像海产品那样远道输送,这既可减少运输工具和费用,又可获得更新鲜的食品,在调剂全国商品鱼的供应上,有很大作用。
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以后为了发挥劳动力,合理利用资源,就会以养鱼来提高收益。湖南有许多乡在全面规划中,定出了养鱼的生产指标。四川合川双河乡同心农业生产合作社在1953年春,花了二元四角多钱买了一梱鱼卵草,放养在面积只有一亩多的塘里,未投饵料,到去年三月就捕得鲤鱼220多斤。这充分体现了淡水养鱼“投资小,收益大”的优越性,是广大农民所喜爱的一种副业生产。这样,在农村基本合作化以后,就要出现要求养鱼的新情况。淡水地区渔民建立合作社以后,在改进技术、提高产量的要求下,看到国营企业和合作社养鱼的好处,也想发展淡水养鱼。这些新情况说明,发展淡水养鱼,已经不是我们要不要继续推动的问题,而是如何赶到群众的前面去,作出相应的发展规划,才不致于陷于被动,不致于使淡水养鱼事业遭到损害。
发展淡水养鱼,要着重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有人问:发展淡水养鱼应当扩大养鱼面积呢?还是应当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两个问题应当同时加以考虑。在不同的地区,应当采用不同的办法。例如广东、浙江、江苏等省,池塘养鱼相当发达,未利用的较大水面较少,在这些地区应当着重改进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作为发展养鱼的主要努力方向。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有很多湖泊、水库、池塘,目前极大部分的湖泊还没有养鱼,像这样的省份,应当着重扩大养鱼面积,同时也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许多过去没有养鱼习惯或养鱼很少的地方,应当结合农村全面规划,发展养鱼,国家在供应鱼种和技术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扩大养鱼水面,十万亩左右的中、小型湖泊应当是主要的发展对象。湖泊原是国有的,但是合作社愿意经营而又有力经营的,应当让他们发挥生产积极性,国家可以在鱼种供应和经济方面给以扶助。群众无力经营的湖泊,可由国营企业和合作社共同经营或全由国营企业投资。总之,要根据有利生产、有利团结、合理互利及多少照顾习惯的原则,适当调剂和分配湖泊的使用权,奠定湖泊养鱼健康发展的基础。
新建水库和几百万亩的大湖,如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等,现在应当增设行政管理机构,加强繁殖保护,调整合理捕鱼,逐步试放鱼苗、鱼种,以便培养资源潜力。
第二、随着淡水养鱼业的不断发展,必然会产生两种新的变化:一是饵料的增加,一是鱼种的需要量扩大。鱼的饵料虽然不像家畜饲料那样迫切,但是,如果供应和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生产。最近许多地区已经研究出用瓜叶、太阳麻、大草等青饲料喂鱼,用鸡、鸭、羊的粪肥来滋生水中浮游生物,可以间接充当饵料,这是很好的方法。我们还要继续研究,找出更多更好的饵料,来改变过去单用花生麱、米糠、豆饼等商品饵料的习惯。
现在全国年产天然采捕的鱼苗112亿尾,足够放养约2,400万亩水面。现在只养了数百万亩水面的鱼,多余的鱼苗或鱼种的浪费很大。我们一定要把提高成活率这件事作为养鱼技术上一个奋斗目标,以保证今后不致发生鱼苗鱼种供应不上的危险。
现在一般人都喜欢养青、草、鲢、鳙四种鱼,因为它们长得快。但是,它们只能在大江流域内天然产卵,需要远道输送鱼苗,在供应时间和地区上也很难普遍照顾;而且集中养这四种鱼,势必不断增加鱼苗采捕量,不可能不引起对天然资源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跟科学机构配合,继续进行人工孵化和促进产卵研究工作。
第三、改进养鱼技术,这是发展淡水养鱼的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加强培育优良鱼种和防治鱼病更为重要。这些都还有待于科学研究机构积极研究解决。


第2版()
专栏:

征求对花布的意见
华东纺织工业管理局所属第一、二、五印染厂和中国花纱布公司上海采购供应站的花布图案设计人员,携带了二百多件新花布样品,到四川成都广泛征求消费者的意见。这是他们在成都西南民族学院征求各兄弟民族对花布的意见。李荣卿摄(四川日报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