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3月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把职工群众的生产热情巩固下来
本报记者 章世鸿
1955年12月中旬,党中央关于反对右倾保守、加快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速度的指示在五三工厂传达以后,整个工厂立刻沸腾起来。职工们纷纷开动脑筋,挖掘潜力,保证达到和突破先进的生产定额。第二车间的工人杨崇先保证提前97天完成1956年的生产任务。第五车间的许多女工受家庭和孩子的牵累,过去在生产上比较落后,现在也表示要克服困难,使自己达到先进生产者的水平。技术人员也加快了对工人的合理化建议的研究和处理,并且积极地钻研技术和业务,加强技术管理和生产管理。同时,职工们也迫切地要求在政治上提高,全厂约有30%左右的工人、技术人员和职员要求入党、入团。
面对着这样一个情况,工厂党组织的任务是什么呢?五三工厂的党委会讨论了这个问题,结论是必须珍视职工群众的这种社会主义积极性,并且要迅速地把它引到改进生产和工作上去,从而掀起一个工业生产的高潮。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必须改进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充分发动职工群众,让职工群众大胆地揭发领导上的右倾保守思想。因此,党委会决定,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车间、小组,亲自听取职工群众的批评和意见,和职工群众一起研究解决生产和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同时,党委会还给职工群众指出,在向领导上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时候,应该把重点放在下列问题上:各种定额、计划和指标是否保守,潜力应怎样挖掘,设备利用率发挥得怎样,对推广先进经验和处理合理化建议有什么意见,企业管理、党组织的工作和职工的生活福利上存在什么问题,应当怎样解决。党委会的这个决定和指示,得到全体职工的拥护。在短短的三天内,全厂职工向领导上提出了1,800多条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其中大部分是有关改进生产技术管理和改善领导作风的意见。
在发动职工群众自下而上地揭发的同时,行政领导部门组织了4个专业小组,党委会召开了13个专业座谈会,分别检查了行政领导工作和党组织的工作。经过这样自下而上的揭发和自上而下的检查,五三工厂的领导干部发现:虽然这几年来工厂的生产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工厂的潜力仍然很大,领导干部的右倾保守思想仍然十分严重。这主要表现在对突破新定额的技术成就和先进经验估计不足,没有充分地加以发挥和运用,长时期来仍然按照现有的落后的生产水平来编制生产计划,因而全厂还有20多个落后工序。特别是由于生产技术的管理落后,领导干部对合理化建议的处理和对先进生产者的表扬奖励不及时,因而大大地限制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领导上早就号召推广多机台看管经验,而有的工人已由一人看管一台增加到看两三台,但是领导上却没有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仍然采用一人看一台的工艺规程。三车间二工段的工人,曾经向工长提出过每人看管四台机器的先进方法,工长嘲笑他们说:“你们看一台都出废品,还要看四台?”现在他认真地研究了工人的意见,认为只要改进机器设备,一人可以看六台。工人们不但揭发了领导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也提出了改进企业生产的办法。如有的提出制造新产品的机器可以提高转数,提高设备利用率;有的提出适当减少辅助工人,增加生产工人;有的提出要认真贯彻执行工艺规程,以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工具的消耗。所有这些都说明,只要领导干部克服了保守思想,依靠职工挖掘潜力,五三工厂的生产和工作一定会有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1956年的年度计划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有可能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
党委会在检查分析了上述的情况以后,立即协同行政领导部门发动群众制定生产规划。按照历年的惯例,生产计划都是由厂部拟定编完以后,上报部、局批准,然后经由车间、工段、小组层层下达,发动职工群众讨论。这种做法的坏处是:不但拖长了时间,一般要在二、三月里才能讨论完一年的计划;而且限制了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因为下达的指标是经过国家批准、经过厂部分派下来的,虽然号召工人挖潜力,找窍门,结果还是跳不出领导上已经划定的圈子。五三工厂的领导上大胆地打破了这个常规,采取了自下而上发动群众,层层规划,逐级平衡的方法。当时国家计划指标还没有下达,但是他们没有消极等待,而是以1956年国家计划草案为基础,经过初步核算,确定了一个提前82天完成今年生产计划、提前一年完成五年计划的指标,立即下达到车间,使车间干部心中有数。同时他们还在一个工人小组、一个管理部门和一个技术科作了制定规划的重点试验,取得经验以后就立即发动工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各小组的工人结合总结1955年的生产和已经揭发出来的问题,进一步挖掘潜力,订出了个人的生产、技术和政治规划。个人规划订出后,再由小组、工段、车间直到厂部,层层讨论,层层平衡,最后订出了全厂的生产规划和年度计划。这样做的结果,仅仅花费了1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讨论和制定规划的工作。同时由于规划是在深入发动群众、认真挖掘潜力和采取可靠的技术组织措施的基础上订出来的,因而规划是先进的,切实可行的。每个工人的个人规划的指标,都突破了厂部提出的提前82天完成1956年生产计划的指标,有的人提前100多天,有的人提前200多天。各车间的规划也都突破了厂部最初的指标,二、五车间将提前85天,一车间将提前138天,完成今年的生产指标。结果,全厂按累计产量计算,可以提前一年零46天完成五年计划;按生产总值、商品总值计算,可以提前一年半完成五年计划。而且就在讨论和制定规划的期间,基本生产车间的设备利用率普遍提高了,多机台看管的先进经验被广泛地运用起来了,今年1月份的生产成绩表明,多数工人胜利地实现了个人的规划,全厂提前一天完成了生产计划。


第3版()
专栏:报刊评介

宣传农业大面积增产经验
刘凯
随着农业合作化高潮,全国出现了农业生产高潮。为了适应生产高潮的需要,各地报纸应当大力介绍各种农业增产经验特别是大面积增产经验,以鼓舞群众增产的信心,教给群众增产办法。在这方面,福建日报和南方日报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福建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番薯和水稻,这两种原都是高产作物,可是由于福建省耕作技术落后和其他原因,这两种作物的产量都不高:番薯平均每亩只产1,300多斤,水稻每亩280多斤。福建日报针对上述情况,大力宣传了福清县有400多亩番薯地采用了东营乡的“大畦密植”增产经验,普遍得到增产,最高产量每亩13,000多斤,平均产量每亩1万斤。福建日报还介绍了闽北山区建阳县改单季稻为双季稻普遍增产6成的经验及其他地区的经验。南方日报也很注意介绍农业增产的经验。近两个多月来,南方日报除发表了全国第一个千斤县潮安县和澄海县农民大力兴修水利,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和全面进行农业技术改革达到全县千斤丰产的经验以外,还介绍了有些地区在不同类型的土地和不同耕作习惯的条件下,进行各种不同农业技术和耕作制度改革的成功事例和好的经验。这个报纸在宣传春耕、备耕工作当中,又在社论中强调指出要发现和推广群众中的增产经验。可以看出,这两个报纸从本省的情况和需要出发,来介绍适合于省内各类地区的重要的增产经验,既会满足当地农民的各方面的需要,又能引导本省人民正确认识农业生产中的巨大潜力。
福建日报和南方日报在宣传和介绍各种农业增产经验的时候,还注意对形形色色的右倾保守思想进行了批判,这对于增产经验的迅速推广和增产运动的迅速展开,都将起着重大的作用。在福建省,提高番薯和水稻的现有产量,本来是完全可能的。可是有些人却认为:“福建的番薯一亩收两千斤,已经很高了”、“沿海耕地太少,产量已很高,难以增产”、“山区土地虽多,但人力不足,也难以提高产量”,等等。为了克服这些保守思想,福建日报发表社论和文章,通过福清县番薯在各种土壤上都得到高额增产的事实,说明了只要很好地推广各种增产经验,其他地区同样能够得到增产。报纸发表了福清县番薯大面积增产的经验和闽北山区建阳县改种双季稻增产6成的经验以后,有些人对没有水田的地区能够大量增产已没有疑问;可是对于本来产量较高的平原地区是否能大量增产,却仍然很怀疑。报纸为此发表专论和介绍了平原区龙溪县出现30个千斤乡的丰产经验,证明在平原高产地区,同样存在着大量增产的巨大可能性。在2月19日的专论“增产模范们共同的经验”中,报纸又举出本省增产模范通过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肥力获得增产的事实,来进一步打破“山区土薄无法大量增产”、“平原增产已经到顶”的悲观论调。南方日报近来在关于农业增产的宣传中,批判了有些人认为潮安、澄海丰产是由于条件特别好,自己这里没有这些条件的自满保守思想。报纸在社论和文章中特别指出,潮安所以能在少有的旱灾和其他自然灾害条件下获得全县千斤丰产,以及澄海县的许多田所以能从解放前的“十年三收”变成现在的“造造丰收”,完全是全县农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兴修水利改良耕作技术等创造性劳动的结果。报纸还结合中共徐闻县委过去不重视总结和推广县里的高额丰产经验的教训,发表文章,反对领导干部中看不见新鲜事物的保守思想。
报纸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武器,因而宣传和推广农业增产的先进经验,就应该是它的经常的任务。近来除了福建日报、南方日报以外,不少报纸也都注意了这方面的宣传。可是也有一些报纸,在群众性的生产热潮到来的时候,还只是一般地谈论学习先进增产经验的意义,没有大力宣传当地已经发现的增产经验,这种状况是需要迅速改进的。


第3版()
专栏:

中国科学院今年要新设一批研究机构
中国科学院今年要新设一批研究机构。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已经在北京成立。这个研究所正在进行同国家建设有重要关系的科学研究工作。
在北京,还要建立化学、微生物学、少数民族语文等研究所。
在武汉要成立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的筹备机构,以便组织和发挥华中各地各方面的科学力量。
已经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对于更好地组织各方面力量和加强综合性科学考察工作有很大意义。(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全国篮球分区对抗赛即将举行
体育运动委员会决定3月中旬在北京、上海、武汉、重庆、南昌和沈阳六个城市举行“1956年全国分区篮球对抗赛”。(据新华社讯)


第3版()
专栏: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名单
中央委员:李济深 丁超五 丁贵堂 于学忠 于振瀛 万保邦 仇 鳌 方少逸 方鼎英 王天强 王昆仑 王菊人 王葆真 王德安 司 马文森 甘祠森 田竺僧 朱子帆 朱学范 朱蕴山 任崇高 刘之纲 刘文辉 刘仲容 刘孟纯 刘启新 刘 通刘 斐 孙越崎 孙蔚如 但懋辛 余心清 余际唐 余亚农 余勉群 何香凝(女) 何燮侯 吴仲禧 吴茂荪 吴艺五 吕集义 李子诵 李平衡 李世军 李世璋 李任仁 李兴中 李西屏 李俊龙 李侠公 李紫翔 李 蒸 李澄之 李赋都 李翰园 周化南 周达夫 周思诚 周炳琳 周 颖(女) 邵力子 屈 武 林一元 陈此生 陈汝棠 陈劭先 陈其瑗 陈建晨(女)陈绍宽 陈 雄 陈 铁 陈铭枢 陈铭德 武和轩 罗翼群 欧百川 柳亚子 范予遂 侯连瀛
 唐生智 袁金章 晏勋甫 夏仲实 秦元邦 秦德君(女) 翁文灏 张之江 张天放 张为烱 张克明 张治中 张隽轩 张 轸 曹伯闻 曹志麟 梅龚彬 许宝驹 许宝駒 许闻天 黄绍竑 程星龄 程 潜 贺贵严 冯伯恒 寗 武 杨亦周 杨自秀 楚溪春 裴昌会 熊克武 熊晋槐 赵祖康 邓初民 邓宝珊 邓锡侯 阎熔冰 蔡廷锴 蒋光鼐 龙 云 卢郁文 卢 汉 卫立煌 钱昌照戴 戟 谢 晋 锺体干 萧隽英 谭平山 谭冬菁 谭明昭 谭惕吾(女) 龚自知
候补中央委员:丁毅忱 万仲文 王治岐 刘叔鹤(女) 刘风竹 刘瑶章 何 鲁
 吴山民 吴信达 吴绍澍 吴尊为 苏从周 李 振 李 觉 周范文 邵恒秋 陈 离 陈克非 武惕予 孟绍濂 侯镜如 柳士英
姚克方 陶述曾 凌其翰 凌敏猷 徐舜英(女) 许元雄 黄方刚 黄 雍 傅正模 张平江(女)曾震五 焦实斋 覃异之 舒宗鎏 杨春洲 廖运泽 赖西夔 鲁崇义 骆介子 萧作霖 聂 轰


第3版()
专栏:

追悼杨树达先生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杨伯峻
杨遇夫(树达)先生于2月14日上午二时半因高血压症,消化道出血逝世于长沙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这对我来说,丧失了亲爱的叔父,尊敬的导师,自然万分哀痛。对国家来说,少了一位出色的、而且能够作出更大贡献的学者,尤其是巨大的损失。
他生于1885年,幼小时随着我祖父读中国旧书。那时正提倡新学。当时我们家里极穷,买不起新书,他便和我父亲两个到处借书抄写,刻苦自学。不久,考进了时务学堂。1905年去日本留学。1911年,因为辛亥革命,匆忙回国。从此便把毕生的事业建筑在教育和学术工作上。最初在长沙教中学,1920年来北京以后开始教大学。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1937年回到湖南,任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教授。他不知疲倦地教书,不知疲倦地读书。他每研究一门学问,一定要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做出更大的成绩来。他是善于有目的地、有贡献地读书的人。还只十七八岁的时候,开始读“周易”,便辑录了“周易古义”一书。其后又用同样的方法辑录出“老子古义”和“论语古义”。近年又把“论语古义”扩大为“论语疏证”。当他从事教学的时候,又善于把科学研究和教学结合起来。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每出版一本书,得他益处的人数要比他所亲自口授的学生数不知多若干倍。他在长沙最初教中国文法,便开始写“马氏文通刊误”。在北京教古汉语语法,便著作了“高等国文法”、“词诠”两书,总结了而且创造性地丰富了自刘淇、王念孙以来对古书虚词的研究成绩。教修辞学,便陆续写了“古书疑例举例续补”、“汉文文言修辞学”诸书。教古代文,便有“古书句读释例”一书。教“淮南子”,便有“淮南子证闻”。教“汉书”,便有“汉代婚丧礼俗考”。这些书籍,都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晚年专讲文字学,自己也集中精力作语源学和古文字学的研究。以甲骨文而论,50多年以来,他是开始研究较晚的一人,却是发表论文最多的人,也被公认为最努力的一人。他的重要论文已经汇编为“积微居金文说”、“积微居甲文说”、“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诸书。他能把甲骨金文和古代文献古代历史融会贯通起来,所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他研究“汉书”三四十年,晚年自己作了总结,写完“汉书窥管”一书。他的学生遍布国内,他的著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们很高的评价。
他的著作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很多论文见解精到,用心细密,论证谨严,曾解决了多年的疑难,判定了多人的争论,开辟了研究的道路。为什么能如此呢?有人说他看书多,古书熟,用心细。然而,这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实事求是的方法,始终不懈的精神。
他从来不像胡适之流那样,搞什么“大胆的假设”(其实只是主观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其实只是片面的求证)。他从深入钻研,探讨客观规律着手,然后运用规律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再发现新的规律,丰富自己的认识。他把客观规律唤做“条例”。举他的古文字学的研究为例。他在“积微居小学述林”自序中说:“由此总纲推衍,我得条例若干条。一曰形声字中声旁往往有义。二曰文字构造之初已有彼此相通假的现象。三曰意义相同的字,他的构造往往相同或相类。四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的字往往有后起的加旁字。……五曰象形、指事、会意三书的字往往有后起的形声字。”这些条例,其实就是文字构造和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而且,我们从他所发现的规律中还可以看出文字的形体、声音和意义的内在连系。从前人都把文字的形体、声音和意义割裂开来,分别研究,因之不能不使他们的成就带着很大的局限性。他对文字学的研究,虽说继承着清代学者段玉裁、王念孙而来,而其所得成果实已大大超越段玉裁、王念孙。这一点已为专家们所公认。他在科学研究上,可以说是一个自发的唯物主义者。
他的始终不懈的精神更是值得学习的。除非病到非躺下来不可,他没有一天停止过学问。他记日记,几十年了,没有一天间断过。他认为就是五分钟,十分钟的时间都是可贵的;就是点滴的心得也是难能的。他认为可观的数量是由细小积累起来的,质量和数量是有其辩证的关系的。因此,他把自己的书房号做“积微居”。他不但始终不懈,而且老当益壮。他自己高兴赶上了时代。解放后的中国的强大和繁荣,党和政府对他的支持和鼓励,尤其是毛主席的伟大和对他殷切的关怀,不但使他感激,而且使他振奋。他晚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经常自恨“耳目不灵,行动不便”。两次的全国政协会议都因身体不好而不能参加,总写信告诉我说“心甚歉然”。但却更加努力地著书,立志以“著述报国”。去年九、十月间到北京来,既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认定了研究题目:“说文今语疏证”,又在哲学研究所认定了研究题目:“盐铁论校注”。回长沙以后,更是忘我地工作。“盐铁论校注”本来约定一年交稿,哪知仅仅50天便把初稿完成,只待加工了。同时又开始研究“晏子春秋”,写信要我替他抄寄材料。今年2月初,他的消化道出血的病复发,最初还不肯休息。一直到临死前3天,才听医生和家人的坚决要求,完全卧床静养。这一种忘我地工作的精神,自然也是高度的爱国主义的表现。
遇夫先生与世长辞了!中国的老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他活到71岁,似乎是可以无憾的。但是,这句老话今天应该重新估价。他在解放前,是料不到能活到70岁的。尤其在1942年,他在湖南长溪,穷得儿女失学,自己营养不够,得着严重的失眠症,以为活不了多久,甚至把遗嘱都写下来了。解放以后,便完全相反,自己以为能活到八、九十岁,因此争取于余年中在学术上更多地尽些力量。他还发下弘愿,要把周秦诸子全部地有系统地重新整理一遍。这样,71岁的确对他太少了!


第3版()
专栏:

大西洋集团
苏联 瓦尔加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政策对于欧洲和全世界的局势发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性质清楚地表现在1955年12月举行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会议的决议中,这些决议规定以原子武器武装大西洋集团军队,增加这个集团在欧洲空军力量的三分之一,并且加速使西德重新军国主义化。换句话说,那就是继续扩充军备和增加军事预算。这些决议被全世界和平爱好者正确地了解为加深欧洲紧张局势的措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一开始起就一直是紧张局势的根源。人们最近几年来关于这个集团说了许多话和写了许多文章,但是,有点奇怪的是,大西洋公约的全文从来没有公布过。不管怎么样,已经正式公布的公约的部分,特别是大西洋联盟的实际活动已经使它的主要特点显露出来了。
首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矛头对着苏联和整个民主阵营的侵略性军事联盟,这一点是1954年这个联盟的成员国拒绝苏联在某种条件下参加这个联盟的建议的时候所公开承认的。自然,西方国家不能够让爱好和平的苏联成为对他们来说是侵略政策工具的联盟的盟友。
还有这样的事实——它一般是不被人强调——那就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包括了所有殖民国家: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和葡萄牙(只有西班牙仍然留在联盟以外,但是它同美国有直接的军事联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殖民国家撑持垂死的殖民制度的中枢。
最后,明显的事实是,美国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其他国家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这个集团的所有成员国都有义务(根据公约的第五条)参加由它们中间的任何一国发动的战争。当然,这个条约只说到击退对成员国领土的攻击,或者是对它们国外军队的攻击。但是,如过去的经验所充分表明的,再也没有比挑起一个“事件”而把侵略说成是反对侵略的防御更容易了。这样,在最重要的外交政策问题上——战争或者和平——西欧国家实际上已经丧失了他们的独立:美国可以随时对它自己的军队发动一个“攻击”而把它的盟国拖进一场为美国军火企业追求更大利益的战争中去。这种利益是同这些国家毫不相干和甚至对立的。
这个联盟的全体欧洲成员国被迫把它们的一部分陆军和海军置于美国指挥之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驻欧洲军队的总司令是美国将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驻在大西洋的海军是由美国将军指挥的〔一〕。预定于1956年建立的西欧联合空防同样也将由美国的人指挥。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组织的领导核心——由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参谋总长代表所组成的军事委员会常设委员会——常设总部设在华盛顿。成员国的军事预算实际上是由美国控制的。
欧洲国家不得不把领土供给美国作空军〔二〕和海军基地;它们要提供兵营、战略铁路和公路以及连结港口和飞机场的地下输油管等等,或者让美国人自己来建筑这些设施。而费用则是由所有的成员国集体负担。事实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欧洲国家已经放弃了他们大部分的主权。
美国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的军事基地是治外法权区域,在这些地方,是美国的法律而不是所在国的法律起支配地位。美国官员在这些地区有无限的权力。有关这些基地的消息是很少发表的。我们从瑞士资产阶级新闻记者著的一本亲美国的书〔三〕中知道了如下的一些详细情形,这位新闻记者得到美国当局的允许,参观过波尔多附近的一个巨大的军火库。
这个军火库的周围有纵深6公里的一个禁区。每隔200公尺就有法国宪兵站岗。在一位校官指挥下的500名法国精锐部队守卫着这个地区外围纵横12公里的地带。内区则由美国士兵守卫。法国兵不准入内。甚至法国参谋部的军官也只有得到特别许可才能够进去。内部地区有4公里宽,中央是一片美国兵营。
一个美国士兵每月的薪金80块美元,另外还有口粮和装备。折成法郎,这比法国工厂工人每月平均的收入还要多。法国士兵一个月的薪水只等于美国士兵一天的薪水。
同样巨大的美国军事仓库位于靠近拉罗舍尔、凡尔登、麦次、都尔和其他地方。由于美国的空军基地,美国在法国驻有5万军队。
这位作者在他详细的叙述中非出自本心所透露出来的情况表明,在法国的美国人是主人,而在他们自己的国土上的法国人倒成了二等公民。美国人要求等于治外法权的同样权利,而这种权利是上一个世纪中欧洲人在某些亚洲国家所享有的特权——在外国土地上实施他们自己法律的特权。
人们很容易想像得到,这种情况对于国家有上千年历史而有着高度发展的文化、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法国人会引起什么样的感情。他们很自然地把美国军队看作是侵略者和征服者。
×××
美国外交界认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战后政策的最大成就。假如说在这方面多少还有点真实的话,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只不过是美国在西欧扩张政策的一个成就。事实上,西欧联盟的主张最初是由英国提出的。英国原想领导西欧国家齐心合力,第一是保护殖民制度;第二是抵抗已日益显著的美国夺取世界霸权的攻势;第三是组成反对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其他国家的联合战线;第四是阻止西德成为一个强大的竞争者。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国的力量,它没有足够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来领导一个西欧组织。领导权转到美国手中,在它的主持下,侵略性的大西洋联盟作为美国“实力地位”政策的工具成立了。
英国原来打算作为防御美国扩张,阻止德国力量增长的联盟的这种作用被抛弃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反对苏联和民主阵营其他国家的武器。美国在组织对付苏联的防御的借口之下,夺取了联盟其他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军事支出的控制权并且开始在他们的国土和殖民地建筑海空军基地和武器仓库。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一开始就成为冷战的工具,多年来一直制造怀疑和不信任,毒化国际气氛。
美国的外交一直发狂地加强和扩大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大西洋大家庭”,“西方团结”以及类似的观点经常在被宣传着。但是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裂缝逐渐形成并且逐步加深,有时候,这个“大西洋大家庭”适得其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仅损害东西方的信任,而且它甚至破坏着它的成员国之间的正常关系。
西欧的人们在苏联一贯的和平政策的影响下,越来越认识到没有必要付出美国在防御“苏联侵略”的借口下强加于他们身上的庞大军事支出,没有必要维持庞大的军队和长期的军事服役,也没有必要提供美国军事基地,因为根本没有任何苏联威胁的丝毫证据。这说明为什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欧洲国家日益拒绝美国的要求,例如,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拒绝准许在它们的国土上建筑军事基地以及实行了远非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总司令所愿意的较短的服役期限。
同时,西欧国家被这样一种想法所惊吓:美国会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把西欧变成为战场,由于使用现代武器而造成生命财产的浩劫。
虽然美国人民不要战争,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欧洲的盟国对于美国一小撮有势力的领导人物的活动却感到惊慌,这些人物,如杜勒斯对“生活”杂志的谈话所明白表示的,是把他们政策的基础放在一贯的战争威胁上。西欧国家由于雷德福、卡涅和麦克阿瑟等这样有影响的将军公开地或者隐晦地宣传“预防性战争”而惶惶不安。西欧的人们日益认识到在这些发言人的后面站着有势力的垄断集团,它们为了从军事定货中取得丰厚的利润,主张使它们的人民处于经常的战争恐惧中并且坚持着使世界处于“战争边缘”的疯狂路线。大西洋联盟和大西洋政策在西欧所有的国家中越来越不受欢迎。在1月2日举行的法国国民议会的选举中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在这次选举中,曾经执行大西洋政策的党派遭到了惨败。
被卷进违反它们的意志而由于华盛顿轻率的政策而引起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国家的大多数政治家害怕,因为对这些国家来说,战争只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西欧人民要求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的愿望和他们对美国政策的不信任已变得如此明显,以至要动摇侵略性的大西洋联盟的基础。
在过去的几年中,西欧同美国的相对的经济力量是有着显著的变化的。西欧在工业发展的速度上赶过了美国。由于1953—54年危机的结果,美国工业生产已经下降10%。美国在世界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的比重已由1947年的58.6%下降到1954年的49.4%。
在战后最初几年,西欧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依靠美国供给粮食、原料、煤和其他的商品。现在西欧的生产品同美国的生产品在世界的市场上势均力敌地竞争着。1947年,美国的输出是154亿美元,而英国、法国、西德和意大利一共才输出了94亿美元。1954年,美国输出跌到151亿美元,而这四个西欧国家则增加到185亿美元,超过美国输出20%。这相应地减少了 “美元荒”,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一些国家逐渐地积存它们的黄金和外汇储备。
同其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主要国家比较,美国经济的相对下降使前者更强硬地抵抗美国在大西洋集团中的操纵一切的行为。一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拒绝美国的“援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只剩下两个:美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现在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一样,是帝国主义阵营中的主要矛盾,尽管他们有军事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他们的政治领袖们不断地互相给予“永久友好”的保证。他们对原料来源、势力范围和产品销售市场的竞争不断地加剧,当生产过剩的第一期的世界经济危机最后到来的时候,它将会更强烈地暴露出来。
由华尔街利益所主使的美国政策的目的在于动摇英帝国,并且结束或者至少是削弱帝国的优惠制度,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了。我们知道美国已经把英国从鲁尔赶出去,已经剥夺了它对伊朗石油的垄断的控制权。还有无可争辩的事实是:美国用高额关税壁垒、“买美国货”的宣传和其他办法阻止英国货物的输入。英国的经济而且严重地受到美国授意限制同社会主义阵营贸易的损害。
经济竞争不可避免地导向政治冲突。尽管华盛顿和伦敦在反对苏联的“实力地位”政策中联合起来,尽管有大西洋联盟,他们还是不能够制定出对中国的共同政策。美国抱着令人惊奇的顽固态度硬不承认中国。它剥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它资助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据“商业现况”杂志发表的官方数字,到1955年年中已达到118,000万美元之多)。总之,它的政策是在远东保持紧张局势,它在远东——在日本、菲律宾和南朝鲜维持着庞大的陆海军。至于英国,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它的经济,它不能够承担美国要求的军事支出重负(这表现在加剧的通货膨胀中),它要在远东的政策中有某些改变。
美国和法国之间的矛盾也并不是不严重的。法国在南越被美国公然地赶出来。美国曾经费尽心机搞起来的欧洲防务集团计划被法国所破坏。
在法国和西德之间也有类似的矛盾。煞费苦心拟订出来的萨尔协定也被公民投票彻底地粉碎。看来萨尔转到西德之手,时间也不会太长,这会使得西德比法国在重工业方面——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基础——有更大的优势,并且进一步地加剧现存的矛盾。
这一些和其他许多矛盾正在削弱大西洋联盟,尽管华盛顿竭力想加强它。不仅如此,华盛顿强迫西欧国家屈从于美国操纵的政策必然使矛盾尖锐化。它将不可避免地动摇美国在西欧的地位,加深它的孤立。
西欧保卫和平和民族主权的人民运动是妨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另外一个因素是殖民地人民的解放运动。法国陆军的一半驻扎在北非,其中包括正式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队美国总司令控制下的几个师。英国军队数年来一直被牵制在怯尼亚、马来亚和其他地方。
民族运动在削弱大西洋组织方面同样也起着显著的作用。英国同希腊为了希腊的塞浦路斯岛而激烈地斗争着,塞浦路斯是代替苏彝士成为英国在近东主要的军事基地的,英国不肯放手。英国陆军对塞浦路斯人民使用各种恐怖和威吓的手段:戒严、枪杀,甚至鞭打参加反英示威的小学生。
希腊和土耳其的关系也可以从在土耳其反对希腊的暴力事件中看出来。有时候,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掩护下的英、土、希联盟看起来像是一出滑稽剧。希腊已经从这里面得到某种结论:它已经拒绝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演习。
虽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在被列举过的这些因素所动摇,但是轻视这个侵略联盟在国际事务中的真正危害,那将是错误的。它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它的活动,它的存在破坏着国家之间的信任,是猜疑和紧张局势的一贯的根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欧洲集体安全有效制度的一大障碍。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就是为什么所有渴望持久的世界和平和安全以及渴望各国之间、特别是邻国之间的良好关系的人们都憎恶大西洋联盟的原故。因此,人们可以预料得到,华沙条约国家的布拉格宣言中所包含的建议将会在西欧得到热烈的赞成。这特别是对于规定在欧洲建立一个军备受限制和监督的包括德国两部分在内的地区的建议,和建立良好的友邻关系,特别是苏联,土耳其,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的关系。实现这些建议将无疑地有助于世界和平的巩固。
〔一〕美国要指挥成员国的全部海军,但是英国坚决不赞成。最后达成一个折衷方案,根据这个折衷方案,英国的海防分配给英国国内舰队;地中海的海军由英国将军指挥,但是美国地中海舰队不受他的管辖。
〔二〕美国在英国的空军人员共有4万人。
〔三〕“我们保卫欧洲”,弗雷德、辛姆逊著,1952年伯尔尼版。
〔译自新时代1956年第6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