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3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哀悼贝鲁特同志逝世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唁电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
惊悉波兰人民敬爱的领袖、中国人民诚挚的朋友波·贝鲁特同志逝世,我们感到深切悲痛,特电致唁。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
1956年3月14日
中国民主同盟的唁电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
惊悉波兰人民敬爱的领袖、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波莱斯瓦夫·贝鲁特同志的逝世,我们怀着极悲痛的心情向你们致以深切的哀悼。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深信:中国人民和波兰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和苏联人民和各人民民主国家人民团结一致,为和平、民主、社会主义事业而共同奋斗。
波莱斯瓦夫·贝鲁特同志永垂不朽!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
主席沈钧儒
1956年3月14日
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唁电波兰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转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
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波兰工人阶级和波兰人民敬爱的领袖、中国人民最敬爱的朋友波莱斯瓦夫·贝鲁特同志不幸逝世,这是波兰人民、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的巨大损失,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感到深切的悲痛!我们将以贝鲁特同志一生为争取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卓越榜样,同波兰人民一起为保卫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特电致唁。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务委员会
1956年3月14日
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唁电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
惊悉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波莱斯瓦夫·贝鲁特同志不幸逝世,我们感到深切的悲痛。贝鲁特同志是波兰人民卓越的领袖,也是我国人民敬爱的朋友。他的逝世对于波兰人民和我国人民都是不可补偿的损失。特电致唁。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理事会
1956年3月14日于北京
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唁电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
惊悉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中国人民最敬爱的朋友波莱斯瓦夫·贝鲁特同志不幸逝世,这是波兰人民、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重大损失,我们感到深切的悲痛。谨电致唁。
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
1956年3月14日
中国致公党的唁电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
惊悉波·贝鲁特同志逝世,无限哀悼,特电吊唁。
中国致公党
1956年3月14日
九三学社的唁电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
惊悉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波兰工人阶级的杰出领袖、中国人民最敬爱的朋友波莱斯瓦夫·贝鲁特同志不幸逝世,我们和中国人民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一样,感到深切的悲痛。我们深信,波兰人民在波兰统一工人党的领导之下,必能继承贝鲁特同志的未竟事业,更加奋勇地胜利前进。中国人民将永远同波兰人民一起,为保卫世界和平和巩固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民主社会主义阵营而奋斗。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
1956年3月14日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唁电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
波·贝鲁特同志逝世的消息传来,我们感到震惊和悲痛。贝鲁特同志是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的敬爱的朋友,他前年来中国访问,他的音容还留在我们的脑中。我们相信,中波两国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世界持久和平、为人类的共同事业继续奋斗。谨电吊唁。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总部
1956年3月14日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唁电波兰青年联盟中央理事会:
我们非常悲痛地得知波莱斯瓦夫·贝鲁特同志逝世的消息,谨代表中国青年向兄弟的波兰青年致最深切的哀悼。
贝鲁特同志是波兰人民的杰出领袖,波兰青年敬爱的导师。贝鲁特同志的名字对中国青年是很熟悉的,中国青年一直把他的光辉的战斗事迹当作鼓舞自己的榜样。
我们深信,波兰青年将和全波兰人民一道更加紧密地团结在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周围,遵循着贝鲁特同志的遗训,为在祖国建设社会主义及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青年将为不断加强中波两国人民兄弟般的友谊及争取我们共同事业的胜利而奋斗。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1956年3月14日
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的唁电华沙 中国驻波兰大使馆转波兰保卫和平委员会:
惊悉波莱斯瓦夫·贝鲁特同志不幸逝世,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致以最沉痛的悼唁。
贝鲁特同志毕生为争取波兰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为保卫世界和平所作的伟大贡献,将永垂不朽。
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
3月14日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唁电波兰工会中央理事会:
惊悉波兰工人阶级的杰出领袖、中国人民最敬爱的朋友波莱斯瓦夫·贝鲁特同志不幸逝世,中华全国总工会怀着非常悲痛的心情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波兰工人阶级表示最深切的哀悼。
我们深信:波莱斯瓦夫·贝鲁特同志生前的光辉事迹将永垂不朽,鼓舞我们前进。中国工人和人民将永远同波兰工人和人民在一起为保卫世界和平、为巩固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民主社会主义阵营而奋斗。
中华全国总工会
1956年3月14日于北京
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的唁电波兰妇女联盟:
惊悉波兰人民敬爱的领袖、世界和平民主社会主义事业的卓越战士,波莱斯瓦夫·贝鲁特同志逝世,中国妇女谨以极其沉痛的心情致深切的悼唁,并向亲爱的波兰姊妹们表示最诚挚的慰问。
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
1956年3月14日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的唁电波兰大学生联合会中央理事会:
惊悉波兰人民杰出的领袖、波兰青年的导师、中国学生最敬爱的朋友波莱斯瓦夫·贝鲁特同志不幸逝世,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向你们表示最深切的哀悼。
贝鲁特同志生前光辉战斗的事迹,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后中国学生一定要全力为加强中波两国人民和青年之间的友谊、为我们共同的事业而努力奋斗,以纪念贝鲁特同志。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
1956年3月14日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唁电波兰中央合作社联盟:
惊悉波莱斯瓦夫·贝鲁特同志不幸逝世,谨致无限深切的哀悼。我们深信:中波两国人民将更加紧密团结,为我们共同的事业和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而奋斗不懈。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1956年3月14日


第3版()
专栏:

具体地领导山区建设
中共河北省唐山地委书记 周振华
河北省唐山专区的北半部,有1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本来就是贫困的山区。解放前,经过日寇长期的蹂躏和国民党军队一度的摧残,山林遭受破坏,水土严重流失,粮食产量极低,广大群众的生活更加困苦不堪。解放以后,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得到国家大批的救济粮款,党和人民政府又领导群众开展了生产自救运动;但是由于创伤深重,家底虚薄,又处在小农经济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因此“落在野草荒山,辈辈少吃缺穿”和“糠菜半年粮,三载着一装”的境况还很难改变。群众对建设山区的信心也不大,不少农民都盲目地向城市和平原流动,甚至不少干部也不安心山区工作。
根据这种情况,中共唐山地委决定加强对山区建设的具体领导,逐步地彻底地改变山区的面貌。于是在1952年召开了第一次山区农民代表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对山区建设的关怀,贯彻了毛主席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伟大号召,同时进行了社会主义的远景教育。以后每年都召开一次这样的会议,规划山区建设,交流生产经验。逐步纠正了群众认为山区不能建设社会主义的悲观情绪,逐步树立了“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的建设山区的信心,并且提出“荒山变绿林,梯田变果园,草原变牧场,旱地变水田”的全面建设山区的口号。
地委在领导山区建设中,除抓紧逐步发展互助合作运动这一中心环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以外,特别强调了“培养典型,表彰模范,通过重点,推动全盘”的领导方法。并重点培养了遵化县君子口村全国造林模范袁世珍建设山区这一典型。
远在解放以前,袁世珍就克服了种种困难,在荒山上第一次营造了一小块松林,培植了二亩果园,这就打破了荒山不能造林的保守思想,也使得袁世珍大大增加了收入。但是,当时他只是单纯为了摆脱贫困发家致富,并不懂得他这样作对建设山区的意义。1938年袁世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当选为这个村子的支部书记以后,党就鼓励和帮助袁世珍推动群众改造山村,袁世珍也就把改造山村使大家共同富裕看成是自己的任务。就在袁世珍的宣传帮助和影响之下,群众中也逐步展开了造林和培植果树的活动。这样,袁世珍就在1948年当选为全专区的造林模范,1949年当选为全省的造林模范,1950年又当选为全国的造林模范。地委为了传播他的先进经验,推动整个山区的建设,就对袁世珍作进一步的培养。不仅县委和区委的负责干部经常到这个村子帮助和指导工作,地委的负责同志每年也有几次要到这里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比如果树分红的问题,引水上山的问题,推广新技术的问题以及造林秧苗的问题都是在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之下逐步解决的。而对合作社的巩固和生产的发展都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培养典型的同时,不断宣传了这一典型的先进经验,以推动整个山区的建设。在每年召开的山区农民代表会上,都介绍了君子口建设山区的先进经验,并要各级党组织领导农民展开学习袁世珍建设山区的运动,组织农民到君子口进行实地的参观和访问。这一学习运动对提高干部和群众建设山区的信心,创造更丰富的建设山区的经验有很大作用。遵化县组织各村农民到君子口参观访问以后,很多群众改变了过去认为“穷山恶水建设不成社会主义”的消极情绪,开始积极建设山区了。迁西县白塔寨村群众在学习袁世珍建设山区的经验以后,提出了“追赶君子口”的口号,全村仅在1954年就育果树苗44亩,合作造林500亩,栽果树2,740棵,并且订出了三年的山区建设计划。遵化县沙石峪村的共产党员曹玉根据袁世珍引水上山的原理,创造了引水过桥的办法,使200亩山地变成了水田,破天荒地种了200亩麦子,并且得到了丰收。遵化县白马峪村党支部书记高永,也领导群众创造了引水盘山的奇迹,使山腰上下的树木和梯田都能得到水的灌溉。几年来,在山区建设运动中,涌现了大批的模范人物,仅仅1955年一年当中,就出现了各种模范574人。
在领导山区建设中,各级党组织还特别注意研究和推广新技术。在农业方面,根据山区土层薄、地力小、病虫多,易受旱等特点,大力推广了深耕保墒、适当密植、合理施肥、除治病虫害以及加强后期管理等关键性的增产措施,使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有了显著的提高。1952年平均每亩产量120多斤,到了1955年就达到254斤了。在林业方面,总结并推广了当地的密植密播、深刨浅种,精细整地,适当复土等造林技术,还推广了袁世珍创造的山地小型块状育苗法,田奎创造的丛起丛植法。同时,大力进行了除虫、修剪、刮皮、涂白、施肥、疏果等一系列技术改革。这就使整个山区的林木有了很大的增加,果产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几年来荒山造林43万多亩,较原有林木面积增加了15%。1955年的果树较1952年增加了61%。1955年的果产量较1952年增加了80%。
随着农业和林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山区面貌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全专区除了迁西、抚宁等县的部分区乡,绝大部分区乡已改变了缺粮的状况,有的区乡并有了大量的余粮。如遵化县鸡鸣村区,1953年还要国家供应粮食163万斤,到1955年情况就有了根本变化,全区粮食自给而外,还有余粮63万斤。
几年来通过互助合作建设山区的显著成就,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组织起来是由穷变富的唯一道路。因此,当毛泽东同志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和党的七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在群众中作了广泛宣传以后,更加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今年2月中旬,全部山区已有99.2%的农户加入了高级合作社。为了更主动更有计划地领导山区建设,地委已经制定了山区建设的全面规划。到1962年,粮食的亩产量要从1955年264斤提高到1,000斤。花生的亩产量要从1955年的227斤提高到475斤。造林要在1955年324万亩面积的基础上将全区800万亩荒山全部绿化。各种果树要在1955年520万株的基础上增加到2,470万株。水果和干果的总产量要从1955年的754万斤的基础上增加到两亿斤。畜牧业也要有很大发展。那时所有山区,漫山将是果树复盖的梯田,到处将是绿色的海洋,全部山区将变成花果之乡。


第3版()
专栏:

农民心爱的朋友——有线广播
李准
在没有亲眼看到亲自听到以前,我怎么也想像不到,有线广播在农村这样受群众欢迎和爱护,发挥着这样大的威力。
每天天黑以后,在河南省荥阳县的农村里,到处都是宏亮的歌声。歌声从山谷里传出来,从小河边传出来,从一个个村子里传出来,像整个大地都在歌唱。如果到村子里边,你会看到在街头和屋子里到处闪烁着星星点点的烟袋火光和这里一堆、那里一堆黑黝黝的人群。谁也不吭声,都在静静地听着他们心爱的朋友——有线广播的扩音器给他们说着、唱着。
荥阳县的有线广播是在1955年12月合作化高潮中安装起来的。今年元旦那天开始播音。这天,我在司马村。前一天刚刚下了一场大雪。清早起来,几个年老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都在街上扫雪,打算过个快乐的新年。这时候,街头的杆子上前一天才装好的有线广播突然发出了像雷鸣一样的歌声:“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街上的人忽然多起来了。大家喊着:“响起来了!响起来了!”一刹时,街上人挤满了。扫雪的人也多起来了。人们在扫着雪,听着广播着的美好的音乐和戏曲。渐渐地他们像被广播音乐陶醉了似的,拿着木锨、扫帚,随着音乐的节奏,工作着,欢笑着,有起有落地翩翩舞动着。
农民是爱好音乐的,是喜欢纵情歌唱的。在合作化高潮中,他们的心情特别愉快、兴奋,他们迫切地要求文化娱乐。有个60多岁的侯冯氏老大娘,听见开始播音,就拚命往街上跑。当她听着广播戏曲的时候,对我说:“以后拿点活,做着听着,有线广播这真是社会主义呀!”我告诉她,将来社会主义的好处比这还要多得多。她感慨地说:“好,再多活几年吧!我算不亏了,毛主席叫我见了好几样好东西了!”
在司马村,有线广播成了群众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太阳落山的时候,你会经常听到这一句话:“听广播去!”特别是村里的几个老年人,白天晚上两次广播,他们从来一次也不放过。他们在高音喇叭附近放了一些木头块,作为自己的“长期座位”。有个老头叫侯书魁,是司马集体农庄主任的老爷爷。他今年八、九十岁了,种了一辈子庄稼,到现在还没有坐过火车。当他第一次听到有线广播播音的时候,他指指有线广播扩音器,又指着自己帽子下面的耳朵说:“这个人嗓门大,唱的说的都清楚。我这耳朵虽然有点聋,可是还能听得这么清楚。”年轻人对他说:这是用电播送的声音。他惊奇地说:“电?没听说过。这东西这么大劲头!”接着他又说:“我经历过光绪三年坏年景,经历过民国年间的变乱。几十年来,也没有这几年见过的‘奇事’多!去年见了拖拉机犁地,今年又听到了电广播。”
过去,这里的乡干部在传达县里的报告的时候,总要先谦逊地说这么一句话:“我文化低,记不全,可能会把报告精神传达走了样……”现在,不怕“走样”了。县里的负责同志坐在家里就可以向全县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作报告。元旦那一天,县委书记王廉清同志在广播台上向大家作了个关于全县合作化情况和政策解说的报告。最近,他又通过有线广播作了个关于集体化方针的报告。听了报告以后,一些区干部和乡干部深深感到有线广播真是方便。特别是在合作化运动发展得这样快的情况下,领导方面的意见能够及时地传达到区、乡和群众中去,成为正确地推动农村向社会主义前进的有力武器。过去,像这两次报告,如果按召开一次扩大干部会计算,光往返路费和食宿用的钱,就得2,000元,另外,还要费许多人的好多宝贵的时间。
“装上有线广播,村子里的空气都变了!”一个乡干部这样对我说。他说的一点也不错。往常,在街头上,吃饭场里,向来没有这样热闹。谈话的内容,也从来没有像这样丰富、生动。他们谈着全县的合作化情况;谈着服兵役的好处;谈着国家奖励劳动模范的条件……。农民们的消息灵通了,知识增加了。村子里的社会主义空气更加高涨了。
司马集体农庄有个庄员叫侯德合。他是农庄里的铁匠,也是农庄里农村剧团的团长。他每天在街上的炉子旁边打着铁,听着广播,高兴得每天不住嘴地跟着广播唱。在年轻的时候,他抡铁锤还要玩“老龙缠腰”、“黑虎窜裆”等等花样;后来多年没有玩。最近,他听着广播的时候,高兴起来,就抡起大锤又玩起来。他为有线广播编了个快板:
“有线广播街上安,老少爷儿们笑连天。
能听国家的大消息,能听常香玉的梆子戏。
能知道啥时候刮大风,能知道啥时候该种地。
快加劲支援国家工业化,叫全国都安上这喇叭!”


第3版()
专栏:

春暖花开  苏光


第3版()
专栏:

诗歌创作上的新收获
——读中国作家协会编的“诗选”——
邵燕祥
中国作家协会编的“诗选”,选辑了1953年9月到1955年12月的短篇诗歌作品120首。这些比较优秀的作品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两三年来在同坏倾向的斗争中健康地发展着。已有的成绩虽然还不能使我们满足,但是已经足够粉碎反革命分子的“抒情诗被压死了”的诬蔑;对于以虚无主义的眼光看待文艺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的人,也是一个响亮的回答。
这本选集的作者,包括各民族的歌手,工人、农民、部队中成长的诗人,年长的诗人和青年作者;他们从祖国的各个地方、各种岗位带来浓厚的生活气息,他们用各自不同的声调向人民倾谈、号召、说唱、歌咏着。在共同的社会主义理想下可能而且必须发展“百花齐放”的风格。我们需要多种多样的好诗,只要是好诗。要打破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存在的狭隘的门户之见;不要“画地为牢”地认为诗歌只能有一种两种体裁,实际上排斥了人民群众喜见乐闻的若干民间诗歌形式,例如说唱、快板等等,那就会使我们的诗歌走上“文人诗”的狭路。这本选集注意了包罗各种体裁和风格的诗歌,将会打开读者和作者的眼界。选集的作者是比较广泛的,这预示着诗歌创作的队伍将要一天比一天壮大。
从选集中看,主题和题材的范围,在我国诗歌创作历史上是空前地扩大了。由于众多的来自生活深处的新作者补充了诗人队伍,也是许多诗人扩展了生活视野的结果。加里宁说过,“爱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只是抽象地,而必须是具体地,也就是说,必须同时爱它的自然、田野、森林、工厂、集体农庄、国营农场,等等,还有它的男女斯达汉诺夫工作者,男女共青团员。我们爱祖国,应当同时爱存在于苏联的一切新事物,并且用美丽的样子来表现它,不要像我对你们演说那样,而要用真正鲜明的、富有艺术美的样子来表现。”(“加里宁论文学”,第77页)选集的大部分作者做到了不是说明思想,而是表现思想,这样我们就通过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诗人的眼睛和声音,感觉到和认识到我国工厂、矿井、工地、农村、边防线上和戈壁草原各方面的生动景象,生活的主流和群众斗争的风雨中涌现的新人物、新事物。
从选集中看,诗人们努力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因而使作品有了重大的社会意义。今天的文学已经不是几千人、几万人的事情,它应该讲千百万人关心的东西。选集标志的年月,正是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这一总任务又列入了宪法,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的时期。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也是六亿人民的共同愿望。诗人们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萌芽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也就多少反映了时代的精神。
从选集中看,许多诗人发挥了诗歌这种战斗性的形式的特点,及时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以诗的语言参加了我们在国际关系和国内生活中的斗争。不止政治讽刺诗可以干预生活,一切社会抒情诗都是参加实际斗争、推动生活前进的武器。问题在于诗人要站在时代的前列,要代表着先进的思想,要写出比较鲜明的形象。党的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永远是一切为革命服务的诗人的创作的指针。有了它,在利用丰富的生活经验的时候,就可以作出比较有重要意义的概括,即使为配合某一个重大事件所写的诗,也可能具有“比引起写这篇诗的事件生存得更长久的形象与思想”(伊萨可夫斯基:“谈诗的技巧”第121页)。选集中的一些作品也可以证明:积极干预生活的诗由于带着更深的时代的烙印,往往会获得更长久的生命。
应该特别提出来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忘我劳动,成了许多诗人的创作源泉。在诗歌里出现了一批工人阶级新人的优美的形象。工人阶级解放了的创造性劳动的主题,在我国诗歌中还是个完全新的主题。选集中的这一辑诗,不能不看作一个良好的开端。诗人们在表现这个主题的时候,揭示了劳动创造的真正的美:无论“勘探队还没有离开,工程队已经扎下篷帐”的铁山,还是“白天发着巨响黑夜闪着光”的油矿,都在我们建设者手中日新月异地改变着面貌;诗人们在表现劳动主题的时候,表现出人们对社会前途的了解和信心:“告别林场”(傅仇)中一队伐木者给一百年以后的共产主义建设者在树碑上留下的话,“工地两姑娘”(重山)中两个年青的电焊女工的争论,真实地展现了社会主义新人的内心世界;诗人们在表现劳动主题的时候,使我们看到的不是风和日暖,万事如意,他们没有回避困难和考验:梁上泉这样写到康藏公路建设者的意志:“一千多个日子的严寒,都集中在一个时辰,我们也经得住考验!……两千多公里路的艰险,都集中在一个工地,我们也要与它决战!”雁翼的诗“生命”写到一个架桥工人在危急的情况下认定“生命可终止,架桥的工作不可中断”的英雄行为,传达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而不是廉价的乐观主义。在诗歌中抒写劳动,表现工人阶级的生活、思想、感情,是应该充分注意,并且继续发展的。这方面的作品还是太少了。
我们的诗歌中已经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他们是工人、农民、战士、劳动知识分子、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无论是使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他们都以先进的思想、感情和从而产生的行为,表现为一种积极的、先进的力量,对读者发生鼓舞和教育的作用。但是,说到在诗歌中创造典型形象,与其当做已经做到的事,不如当作迫切需要努力的目标更加合适。
诗歌和其他作品一样,应该以英勇奋斗、满怀信心、生气勃勃、不怕困难并且克服困难的精神影响读者和听众。诗人要从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去把捉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体验和意志与性格的种种表现,作集中的深刻的刻划,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新人的鲜明的形象,作为学习仿效的榜样,完成诗歌干预生活的任务。所有成功的作品,例如未央的“枪给我吧”等,都说明诗人要站在斗争的漩涡的中心,并且使自己的思想水平提高到所描绘的先进人物的水平,或接近这个水平,才可能把典型形象树立在可靠的基础上,这个新人的典型所面对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困难,他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有深广的源泉,以至他克服困难的过程也不是轻而易举的;这样,不管诗人写叙事诗还是写抒情诗,用第一人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所塑造的典型形象就会是有血有肉、激动人心的了。
诗歌创作的技巧,决不能理解作写诗的技术;它首先是认识生活,概括地表现生活的能力。在复杂的生活和斗争中,什么是本质和主流?什么是最有社会意义的尖锐的迫切的问题?什么是先进的应该支持和发扬的,什么是落后的敌对的应该打击和消灭的?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同创作过程相一致的,并且是创作真正具有高度思想性的作品的前提。
另外,在技巧方面应该指出:选集中的许多作品都有直接或间接显示的情节,这是作品构思的依托,也是表现构思的重要手段。绝大部分作品可以朗诵或歌咏、说唱,有节奏或韵律,因而有了同广大群众结合的桥梁。有些诗在短小的篇幅里提炼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这对于许多作者特别是青年作者将起示范的作用。
因为篇幅关系,这里不可能一一举例。我相信大家在读这本选集的时候,会像我一样为两三年来诗歌创作的收获感到欢欣;同时看到,就思想性和技巧,就典型的创造和干预生活的程度看来,诗歌创作还远远落后于国家、人民和时代的要求,例如我们有了一些较好的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诗,但是深刻地揭示社会改革中的矛盾的作品还很少;抨击生活中坏现象的犀利火辣的讽刺诗也还是不发达的。诗人要用永不满足、不安于现有成就的革命精神鼓舞人民,首先要用这种精神要求自己。让我们的长辈诗人、青年作者和民间歌手们组成的这个诗人集体,在祖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中,永远保有和提高对新事物的敏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明确的爱憎,对技巧的不断追求,唱出千万首强有力的新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