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编者按:不久以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共河北省第一次区委书记会议,讨论了全省实现完全社会主义的农业合作化以后怎样整顿和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问题。会上广泛地交流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营管理经验。其中特别值得当前注意的是关于制定劳动规划、规定工作定额和领导生产队的经验。这里发表的,就是这次会议上介绍这些经验的一部分发言。
帮助每个农业合作社做好劳动规划
中共河间县委书记 崔涛
河北省河间县加入全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已经占全县总农户的99.3%。共有98个社,平均每社938户。全县分散的10多万块小片土地,连成1,000多个大片;每个社都有成千上万的劳动大军。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了。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带来的保守思想和零打碎敲的领导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高级社建成以后,在组织上和生产上还有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实现“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生产和分配原则,是极为细致复杂的工作。如何妥善处理社与社员之间的关系,如何合理支配和使用劳力,如何提高劳动力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等等问题,还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解决。河间县委在最近一个时期着重领导了各个社的生产规划和劳动规划工作,把这作为巩固提高农业社和保证实现增产任务的第一个重要措施。
几个月来,经过县委同各社讨论,初步确定了生产规划。1956年的增产要求是:粮食作物每亩产量保证达到400斤,争取达到650斤;棉花(皮棉)每亩产量保证达到60斤,争取达到80斤;花生每亩产量保证达到350斤,争取达到450斤。为了实现增产指标,对农作物要加工细作,每亩平均用工20个左右,比去年多用一倍。为了今年基本解除60多万亩低洼地的沥涝威胁,搞土埂畦田70多万亩,用工90多万个。加上改良土壤,增施肥料,打井等,共计在农业方面用工4,000万个。再加副业用工及打堤、修路、防汛等义务工在内,全年预计共需用5,000万个工左右。根据生产的需要和农民出工的可能,正确地进行劳动规划,是保证实现生产规划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从哪些方面进行劳动规划呢?
第一,提高劳动力利用率。据调查,不同农民的生产出勤率差别很大。单干农民全年的一般的出勤情况是:男整劳动力110—120天,女整劳动力30天。去年,在初级社里,大部分社的社员出勤情况是:男整劳动力170—180天,女整劳动力70—80天,附带劳动力极大部分没有使用起来。同年,东诗经村的红星社就大不相同:男整半劳动力平均出勤270天,其中有10%出勤300—324天,女整半劳动力平均出勤230天,其中有10%出勤280—320天,附带劳动力有80%出勤100天,其中一部分出勤200天以上。按照这三种不同的情况来计算,全县还可以增加大批的劳动力投入生产。现在,全县入社男劳动力(折整)107,176个,女劳动力(折整)108,817个,附带劳动力(折整)15,000个。按红星社情况看,男整劳动力平均出工300天,女整劳动力出工200天,附带劳动力80%出勤100天,是可能的。这样,共能出工5,711万多个,再减去5%的机动数,还可以出工5,412万多个。这样可以比去年一般初级社的出工水平(2,400多万个)提高一倍多。
怎样扩大出勤率呢?
一、进行劳动光荣教育和仔细算账,发动社员自报投工计划;然后,根据社内的劳动力使用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过去,受落后的生产水平的限制,出现了“劳动力剩余”的假象。缺勤多的,大部分是带孩子的妇女,中农的当家人,极少数的懒婆懒汉。转成高级社以后,人们明白了多劳多得的道理,再经过政治教育和算收入账,社员的劳动积极性可以大大提高。
社员自报投工计划后,社内领导人员还要加以适当的安排,使各户社员出工的多少合理,使各队生产任务和劳动力的多少、强弱相适应。要注意根据技术和体力情况,给附带劳动力恰当地安排工作,可以让他们做果树整枝,饲养牲畜,看孩子,选种等工作。
二、把妇女劳动力解放出来投入生产,这是了不起的一支力量。发动妇女的关键,是向轻视妇女的封建残余思想作斗争,解决妇女带孩子的问题和男女同工同酬问题。红星社去年有女劳动力586个,其中有带孩子的青壮年劳动力279个。去年春播前,孩子占着123个女整劳动力、87个半劳动力和附带劳动力,共210人不能参加生产。组织了简单的托儿互助,普遍采用了小型的个别寄托、合理互助的方法,并且解决了一些家庭婆媳不和、老年不管孩子的问题,腾出了101个女劳力投入生产。妇女参加生产,几乎把400多亩梨林、1,000多亩棉花全部包了起来。
第二,提高劳动效率。建成高级社以后,社员的生产积极性确实大大提高了。但是,一般劳动效率还不高。今后生产任务巨大,不能单靠增加劳动强度来解决问题,必须从各方面提高劳动效率。
一、推广先进经验,提高技术水平,可以使劳动效率提高一倍到几倍。拿农业操作来说,在没有机械化以前,在现有基础上改进技术是十分重要的。现有的农业操作技术有先进的,有落后的,效率相差很大。一般的合作社,男社员会全套农活、做得又快又好的,仅占20%;在女社员中,就更少了。用新式步犁耕地技术好的,一天能耕六、七亩;技术差的只耕三、四亩,而且粗糙。如果把落后的大部分提高到先进的水平,生产效率就会有显著的变化。提高技术水平的主要办法是:在整编生产队、组的时候,根据技术高低,适当搭配,保教保学;在社内建立技术学校,按照季节农活传授技术。
总结和推广群众中的先进经验,也是提高劳动效率的有效方法。我们计划打砖井5万眼,除利用现有的砖以外,还需要烧砖13,000万个。如果打200个新窑,按旧法烧砖,需要8个多月才能完成。在群众中发现了‘烧串窑’的方法,同样打200个新窑,1个多月就可以烧完,可以节省人工10万多个。
二、合理确定工作定额,搞好包工包产,也是提高劳动效率和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我们先在红星社搞出了工作定额方案和包工计划,然后在全县普遍推行。
第三,加强计划性。农业生产时间性很强,一事之误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去年诗经村红星社到谷雨节后,抓住了次要农活,而把棉花晚种了一天,结果,1,900亩棉花减产籽棉10万斤。合作社在制定劳动规划的时候,要算任务,算劳力,算时间,摸清底数,根据任务和劳力情况适当搭配和调整。红星社今年这样计算的结果,发现农业建设方面缺工5万多个,就减去4种副业生产,减少集体养猪数目(各户多养),腾出了5万多个工,拨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


第2版()
专栏:

怎样制定工作定额和报酬标准
中共武安县委副书记 刘士保
河北省武安县已经实现了完全社会主义的农业合作化。要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必须采取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方法。要用科学的先进的方法组织劳动和计算劳动报酬,一项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制定工作定额和报酬标准。
制定工作定额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我们过去对这个工作没有经验。我们首先组织了一个工作组,由县委亲自带领,到基础较好、管理经验较多的北文章社作了典型试验。经过总结初级社的管理经验,和社内领导人员进行协商研究及实际试验,初步摸索出来的经验是:
第一步,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建立制定工作定额的组织。开始,碰到的问题是社干部有怕麻烦、怕搞不好白费精力的思想顾虑。经过用社内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反复讲解了制定工作定额的好处后,才逐渐统一了社干部的思想,确定要试办一下。社主任杨常青说:“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事事嫌麻烦,啥时候也创造不出先进经验。”当把定额向社员公布以后,出现了三种思想:(1)劳力强、技术高积极拥护的占80%左右;(2)劳力较弱、怕完不成定额少记分的占15%左右;(3)好耍滑头、表示反对的有5%左右。针对这种情况,党员、团员、社干部分头深入各队,通过各种形式向社员进行了“按劳取酬合理,不劳而食可耻”的教育,说明按工作定额管理劳动和计算报酬的好处,并批判想沾光、耍滑头的错误思想,逐渐解除了群众的顾虑。随后,社里便确定以社主任为主,吸收若干社干部和种地有经验的社员,组成定额研究小组,具体掌握这个工作。
第二步,订好全年的生产计划,并根据生产计划按照种植作物和区划以及副业、基本建设等,逐类逐项把各种农活详细进行分类。
第三步,农活排队,划分等级。首先根据生产计划和操作规程的顺序,按照各种农活的性质共分为耕地保墒、播种、中耕、施肥、田间管理、除治虫害、复种秋收、刨堰整地、送粪、撒粪、铡草、饲养、选种、浸种、出圈垫圈、倒粪、积肥、管理社务等16个大项,然后根据大项性质又划了103个小项。如保墒一大项内又分为耙地、杖地等几个小项。然后,再根据季节忙闲、活的轻重脏净、技术高低等条件划分为五个等级。一级农活包括扶耧、耕地、打场、人力担抬东西、割麦子、出猪圈等23项;二级农活包括赶车、拉东西、割谷子、耙耱地等47项;三级农活包括锄地、摘棉花等24项;四级农活包括管理棉花等26项;五级农活包括拣棉籽等3项。每一个大小农活都作了具体规定。在划好等级的基础上根据各级农活的差别,分级确定了工作报酬的标准。一级农活13分,二级农活10.5分,三级农活9分,四级农活8分,五级农活7分。
第四步,确定每完成一个工作定额的劳动时间为9小时。然后,根据各项农活的位置远近、地块零整、耕作难易、轻重脏净、技术程度、农活繁简、季节忙闲、畜力强弱、农具新旧等条件,逐级逐项选择标准,评出榜样,对照标准,详细评议,确定各种工作的定额(就是每9小时能完成的数量和质量)。例如一级活种棉花,用骡马一头,用宽耧,作到垅直背匀、深二寸、籽匀盖好保齐苗,种20亩算一个定额,完成一个定额记13分工。如二级活锄头遍谷子,锄小垅全苗谷子,做到锄匀,不留草,不留白板皮,留好苗,留匀苗,每1至2寸留一棵,不埋苗,苗不倒,锄一亩算一个定额,完成一个定额记10.5分。以此类推,逐项逐样都规定了定额。
第五步,规定各项必要的制度,加强具体领导。各生产队根据全社整个计划,都作出了短期安排;小组作好劳动力的支配,具体进行分工分业。建立了层层包干负责、层层互相检查的制度,制定了劳动纪律。按定额完成者,按分级的工作报酬标准记工;完不成或达不到质量标准的,酌情减分或补工。
第六步,定额研究小组把各项定额和报酬标准初步拟定以后,交社员大会讨论修改,逐项通过,作为定案。
我们从实践过程中体验到这种管理劳动的办法的好处是:(1)社员社干部心中有了数,进一步坚定了办社信心;(2)能保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生产计划;(3)社干部不忙乱,生产有秩序;(4)克服了评分记工的争吵忙乱和不合理现象;(5)实现了按劳取酬和男女同工同酬;(6)克服了生产和施工的盲目性;(7)解决了部分社员光找轻活、不愿作脏重活的问题,改造了个别懒惰社员;(8)克服了社干部本位主义和社员的自私思想,进一步鼓舞了社员的劳动积极性;(9)量才分工分业,逐人安排农活,既能发挥每个人的一技之长,作到人尽其才,又能保证各类社员合理出工。
县委的同志们这样深入重点,取得了初步经验,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也教育了许多干部,为普遍推行这种科学的先进的劳动管理方法奠定了基础。
县委在12月份,分三批训练了2,000多名乡、社干部和100多名县、区干部,使他们初步懂得制定工作定额的方法,认识这种办法的好处,在全县范围内普遍推行劳动管理制度。
这种制度在全县各个社普遍推行以后,县委为了作到用经验来指导运动,事先又有计划地在七区南阳邑社、三区竹昌社搞了两个重点,使它步步走在前头,除了经常用通报介绍和组织有经验的干部到外乡外社传授交流以外,在进行农活排队、分级分项等最复杂最细致的工作的时候,又总结了重点社的经验,分两片召集各社社长和负责制定定额的人到重点社参观,使他们进一步了解了方法、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同时,也克服了在制定定额中抓东丢西的现象。现在,全县92个社已经普遍实行了这种制度。


第2版()
专栏:

我们怎样组织生产和管理财务
河北省饶阳县五公乡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 耿长锁
生产队的组织
我们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扩建成大社以后,在生产队的组织方面,因为没有经验,几年来总是一年变动一次。经常变动生产队,确实是没有好处的。既影响社员们的情绪,不利于增产,又增加领导方面的好多事务。那末,为什么年年要变动呢?第一年开始划生产队时,只顾眼前省事,按原小社的基础编队,原小社户数少的算一队,户数多的也算一队,全社编了13个队。到后来,才了解到这样做不适应生产的需要。队太小,不便于领导,不适应机耕;队多,领导骨干分散;队和队之间的劳动力不平衡,不适应包工包产的需要。因此,在1954年开始生产前,不得不变动原来的生产队,由13个队改为11个队。去年,又变动了一次。这次变动的主要原因,是领导骨干不平衡。第四队由于领导骨干弱,连续二年减产,这个队的社员们要求“跳队”。调整了以后,划分为10个生产队。
几年以来,在编制生产队方面,我们体会到:生产队的单位,不宜太小,在我们这样的平原地区,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以每队40到50户为宜。在编制生产队的时候,要做到队和队之间的劳动力大体平衡,并把老弱孤寡户搭配均匀,最重要的是把骨干力量搭配好。去年我们在整顿生产队的组织的时候,把第七队的队长李书香调到第六队当负责政治工作的副队长;第六队过去一贯是落后队;经过整顿后,变了样,一切工作都能提前完成。生产队的组织应力求恰当,尽量少变动,改变一次很麻烦,对生产也不利。
耕作区的划分
我们连着两年都变动了耕作区。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在划分耕作区当中,只照顾了土地集中,便于经营,一队只经营一片,而违背了“因地制宜”的原则。第一队的耕作区内大部分是白土,只适合种花生和甘薯;可是,都种这两种作物,就必然在劳力上产生忙闲不均的现象。因此,他们只得也种一部分谷子。结果,播种三、四次,才保全了苗。第三队分的地多是红土地,却也种了一部分花生;结果,不但产量很低,还因为土质硬,在刨的时候丢了很多,还浪费了很多工。由于各队都需要在自己的耕作区里种植各种作物,就把大块的耕作区分割成了零碎的地块,使作物不能集中,不适应机耕。另外,由于各队分到的土地地势、土质好坏不均,所以各队前二年受灾悬殊,“哭的哭,笑的笑”,队和队之间收益分配不合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掌握“因地制宜、有利生产、适应机耕”的原则,重新划分了耕作区。划分的方法是:根据全社的土地分布情况,按着土质分为若干大片,每片再分成几个小区,搭配给几个生产队经营,一个生产队要在几个大片内分别经营几个小区。这种大片套小区的划分方法,有这样几个好处:第一,能够因地种植;第二,能够解决队和队之间土质、地势好坏不均的问题;第三,能够按着作物类别,在大块土地上,统一种植,使作物集中,便于机耕;第四,便于队和队之间开展竞赛。
财务包干制
建社初期,在财产管理上缺乏经验,开支混乱。管委会少数领导人员当家,开支什么,开支多少,没有一个经过社员民主讨论通过的全盘的计划。平均主义思想还相当严重,这队领了一把鞭子,别的队本来有鞭子也要领。在搭配牲口农具上,问题更多。这队嫌牲口小,那队嫌牲口弱;这队要换牲口,那队要换农具。为了消除这种混乱现象,我们实行了财务包干制。具体办法是:把全社所用牲口、农具按价值计算,按照土地平均搭配给各队;以后牲口农具增值减值,都由各队各自负责。每年由管委会付给各队一定的农具折旧费、饲料、饲草、农具修理费和杂项开支(包括买灯油、纸张、绳子、鞭子等的费用),也规定出统一的定额,按照各队经管的土地多少,由管委会统一支付,节余或不足由各队自己负责处理。
实行这种办法以后,克服了财务上的混乱现象,避免了浪费,节省了开支。过去,各队都是有麻绳不用领皮条,绳套断了换新的;现在是省着皮条用麻绳,绳套断了想法接。各队对牲口、农具经管爱护的责任心加强了。


第2版()
专栏:

农业合作社管理委员会领导生产队的几点体会
河北省宁河县“五一”集体农庄副主席 刘长文
“五一”集体农庄,是在宁河县董庄子合作农庄的基础上,同另外七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建成的。现在全庄共577户,男女整半劳力1,575人,划分了八个农业生产队,一个副业生产队。我们体会到:生产计划能不能实现,最重要的就是看对生产队领导的好坏。
打好生产队的基础
人员的搭配是编制生产队的最重要的工作。1954年,我们只注意了各户的男整劳动力的搭配,没注意到妇女和十几岁的男半劳动力。各队的男整劳动力是大体平衡的。可是,第六队妇女和男半劳动力少,就荒了十几亩地;第三队妇女和男半劳动力多,劳动力有剩余。后来从三队拨出来一些人给六队,才解决了问题。1955年,我们把长期参加劳动的妇女和半劳动力都适当搭配到各队。这样,各队都有一样多的长期劳动的妇女和半劳动力,克服了“荒地”和“窝工”等现象。合并社以后,劳动力和土地都比去年多了好几倍。我们按劳动力强弱、技术高低进行了排队。现在每队平均有整半劳动力170多人。各队都有七、八十人会插秧,有四、五个人会管理秧田、治虫,每队有长期参加劳动的妇女五、六十人。对24户孤寡户,都给安置了轻活。
编制生产队,还要十分注意队长的选择和骨干力量的配备。1954年我们作的不够细致。第九队队长董朝俊经常发脾气,队里常打架,骨干不团结,队长和队员常闹别扭,闹得一个队分两派。今年注意了骨干力量的配备,就保证了各队的政治生活的活跃和生产任务的实现。
生产队不能划得太小。1954年董庄子合作农庄99户就划了9个生产队,平均每队十多户,少的六、七户。这样骨干力量分散,各队意见不易集中,耕畜农具“拉不开栓”,每队分两头牲口不够用,分三头牲口用不了。这样,有的牲口就得轮流使。结果,牲口都掉了膘,有的累病了,有的使伤了。因为各队都有自己的秧丘和麦田,17台水车也不够用了,有的水车得经常搬家,浪费了人工,缩短了农具的寿命。因为队多,骨干力量和技术人员分配不开,五队和九队共减产11,000斤稻谷。1955年,按户数和劳动力人数计算,牲口农具比1954年少的多。可是,因为队划分得合理了,牲口农具足够用。
运用先进队的经验指导一般
为了及时吸取先进经验,去年我们管委会确定以第六队为重点队,有什么新工作就帮助和鼓励他们先试办。如:春节至插秧阶段,工作多,挖肥运肥、起高垫洼、平犁沟、整秧丘、加风障、庄员修房,这些都必须在同一期间搞完。我们帮助重点队带头作了劳动力使用计划,使男女整半劳动力都能充分地发挥作用。有了长计划,又利用每天晚上的队长组长碰头会,具体研究第二天第三天干什么活和让谁去干。这样逐日短安排,保证了合理支配劳动力。管委会把这办法及时具体传播到各队以后,窝工现象较严重的生产队也学会了解决劳动力支配不开的问题的办法。
按往年的习惯,稻田插秧一般行距株距都是7寸。为了提高产量,管委会决定推行密植,改为6寸。开始,有些队一致认为密植长不好,有的队长通了队员不通,有的半信不疑采取观望态度。管委会先发动第六队作起,然后组织各队参观。这样,就全面地推行了密植的方法。
为了把生产队领导好,管委会委员除了分业负责以外,正副主席还不断地巡回检查,帮助各队出主意和解决问题。可是,工作一忙,也就检查不及时了,各队的大小问题也就一个跟着一个,经常发生。勤检查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教队长们懂得当好队长的方法。有些什么方法?怎样教给呢?管委会研究了以后,决定以第六队队长的经验为基础,再加补充,然后在全庄各队推行。怎样当好生产队长呢?大家总结出来的第六队的经验是:队长要做到“五快”:第一是“心快”,今天干啥,明天又干啥,劳力怎样支配,老弱劳动力安排什么活计,都按劳动力使用计划想好记好;第二是“眼快”,随时看清楚哪个组哪个人干活怎么样,本队哪个地方有什么问题;第三是“手快”,应当以生产领导生产,各种工作自己都干出个样子来,干得好,干得快,处处带头;第四是“腿快”,经常地深入地检查社员完成工作的情况;第五是“嘴快”,该说的话一定要说,该批评的也要及时批评,不要怕得罪人,该表扬的好人好事,及时表扬。学习了第六队的经验以后,各队队长一致反映:掌握住这五条,心里就有了谱,自己再加强责任心,就能把生产队的工作做好了。 加强各队间的团结,开展队和队的竞赛
部分正副队长中时常出现一些程度不同的本位主义思想,管委会要对这些人经常进行教育,启发大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增强集体观念。去年插秧的时候七队打算借四队的车运稻草,四队队长杨福成说“没闲车”,却用车给队员个人拉草袋。在一次会议上,大家批评他说:“哪队不能按时插秧,减了产都是全庄的损失。你们光顾自己,有车不借给公家,让私人卖草袋去,就是没有集体主义思想。”杨福成在大家的帮助下,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一队和二队使用一条支渠灌溉,一队的土地高洼不平,按道理应该让一队先放水。可是由于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两个队的副队长谁也不让,闹起意见来。管委会对两个副队长进行了批评,他们自己也作了检讨,加强了团结。
我们按季节开展了队和队之间的劳动竞赛。这是提高庄员的社会主义觉悟和增加产量的好办法。去年我们计划每亩平均产稻谷770斤,当时有些队长接受不了,有的说:“这么高的产量,谁有把握?就是蒙着干呗!”第一次竞赛积肥,一阵就积了3,600车肥料,庄员们的劳动热情也特别高涨,才开始打破了保守思想。接着,连续开展了几次竞赛:第二次的竞赛内容是合理用水,土地整平耙细,合理密植,按时完成插秧任务。第三次竞赛的内容是稻田挠草三至四遍,旱田锄草四至五遍,保证地净草无;夏季积肥量多、质高。第四次竞赛内容主要是精收细打,颗粒返家。开展了队和队之间的劳动竞赛以后,打破了保守思想,全庄2,200多亩稻田平均每亩产稻谷830斤,超过了原定计划7.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