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第一书记彭真
对苏联听众的广播讲话
亲爱的莫斯科和全苏联的同志们,朋友们:
在六年前的今天,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个条约固定了我们中苏两国8万万人的友谊和团结,促进了中苏两大国的繁荣,维护和促进了远东和世界的和平和全人类的进步事业。现在,我以无限愉快的心情,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全体人民,向英雄的莫斯科人民和苏联人民,致热烈的祝贺和深切的感谢。
在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里,伟大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开幕了。这次大会将在苏联人民胜利地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五个五年计划的基础上,讨论和通过关于发展苏联国民经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指示,以推动苏联人民的共产主义事业的进一步高涨。这对于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是极大的鼓舞。我们热烈地祝贺伟大的苏联人民在建设共产主义的事业中,不断地取得新的成就,我们热烈地祝贺伟大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开幕。
伟大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的光辉,照耀着我们中国前进的道路,伟大的莫斯科给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英雄的莫斯科的人民和全苏联的人民所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成为鼓舞我们前进的力量。我们对于苏联人民在各方面所给予我们的巨大的和无私的援助,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北京市和全中国的劳动人民,因为有莫斯科和全苏联人民这样的共产主义的同甘苦、共患难的良师益友,而深深感到高兴和骄傲。
我们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着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我现在告诉你们一些北京市最近的情况。我们北京市人民不但正在提早和超额完成着我们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且正在加快地完成着社会主义改造。北京市郊区农业,已经实现了完全社会主义的合作化。全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实行了公私合营,全部成为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手工业也已经全部实现了合作化。我们全国各地也和北京一样,正在以大体相同的速度和巨大的规模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前进着。我想当你们知道我们有这样成就的时候,你们一定也和我们一样欢欣鼓舞,因为我们的成就同时也就是你们的成就。
让我们高呼:
中苏两国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谊万岁!
我们的良师益友伟大的苏联共产党万岁!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万岁!
伟大的莫斯科、北京万岁!


第3版()
专栏:

苏联共产党莫斯科市委员会第一书记福尔采娃
对中国听众的广播讲话
亲爱的同志们!亲爱的朋友们!六年以前,在莫斯科签订了苏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个条约鲜明地反映出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兄弟般的情谊,表现出他们力求互相援助,力求扩大和巩固两国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以及巩固世界和平事业的意愿。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得到了成万万苏联人和中国人的热烈响应。条约的签订日成了我们两国每年广泛庆祝的盛大的节日。
我今天高兴地代表苏联首都的几百万居民向你们致衷心的敬礼。
苏联人密切地注视着你们创造性的劳动,注视着你们在建设新的强大的中国的道路上的飞跃前进。不久以前,我们高兴地知道了北京市民首先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我们苏联人对你们在农业合作化方面获得的成就表示欢欣。农村的成千百万的劳动者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参加了合作社,稳定地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祝贺你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获得的这一巨大胜利。
我们也高兴地愿意把自己的成就告诉你们。莫斯科的企业提前两个星期完成了第五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的计划。我们的首都一天天越来越美丽!它的建设不断的改进。光是去年,在莫斯科就建筑了100多万平方公尺面积的居住房屋,40所学校、19个医院、90个幼儿园和托儿所,开办了115个新商店。一个月以前,公布了苏联共产党关于发展苏联国民经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指示草案。这个计划规定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一切部门,大大提高苏联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莫斯科人也和全苏联人一样热烈地拥护关于新的五年计划的指示草案。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的20个先进企业的员工,准备光荣地迎接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他们发出了号召,为提前完成1956年计划——第六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计划,展开社会主义竞赛。莫斯科人的爱国号召得到全苏联工人们的热烈响应。
我们两国首都的友谊联系一年年的扩大。去年,莫斯科人招待了自己的最尊重的客人,许许多多的中国工人、科学家、教师、医生、法律工作者和新闻记者代表团。莫斯科人曾经在中国实用美术展览会上欣赏卓越的中国匠人的出色的艺术。他们曾向越剧演员的精采表演、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中国杂技团热烈地喝采。莫斯科居民像招待自己的亲兄弟那样招待目前在莫斯科各工厂实习的中国工人和工程师,以及在首都高等学校学习的中国学生。到过你们美好首都的莫斯科人,都激动地谈论你们对苏联人民的代表的热爱和关怀。
最后,让我高呼:
苏中两国人民的伟大兄弟联盟万岁!


第3版()
专栏:

童话剧“马兰花”和它的演出
江东
作剧:任德耀 导演:鲁亚农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附属中国少年儿童剧团演出
在作家、艺术家积极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时际,在儿童戏剧创作还不够繁荣的今天,根据民间传说改写的童话剧“马兰花”,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收获,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愉快和启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附属中国少年儿童剧团富有创造性的、优美动人的民族风格的演出,受到小观众的热烈的欢迎。
许多民间传说中,马兰花这样的故事是比较偏重爱情描写的,但是童话剧“马兰花”的作者,却没有把爱情作为戏剧描写的主要对象,而是把劳动作为戏剧的主题和主要描写对象的,对儿童观众来说这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不是说儿童戏剧中不应该有爱情描写,而是说:爱情的描写应该在小观众的心灵深处引起他对崇高道德品质和美好事物的向往,过份地突出爱情描写是不应该提倡的。“马兰花”的作者运用这类传说创作儿童戏剧,作了很有意义的选择和创造。
作者在“马兰花”中,创造了为小观众所喜爱的正面人物和他们所憎恶的反面人物,突出地揭示了善良同邪恶的斗争。这些人物和这场冲突,吸引着所有的小观众,使他们很快地就爱上了劳动善良的马兰花、小兰和王老爹,羡慕着马兰花和他的朋友——小猴、小马、喇叭花、狗尾巴草……,而去憎恨阴险狡猾的老猫,唾弃懒惰的大兰。
作者在剧本中创造了为小观众能够理解的人物。马兰花奋不顾身地跳下悬崖去拯救王老爹,他要朋友们帮助老人劳动,他对小动物和小植物是那样亲昵体贴,他对小兰的爱情是那样纯真忠实。就从这些具体行为的描写中,孩子们受到了好的教育,爱上了这个勤恳的年轻人。剧本中的女主人公小兰和她的姐姐大兰刚一出现,作者就鲜明地表现了姐妹两人迥然不同的性格,从大兰抢过小兰手里浇花的瓢叫她去挖野菜,开始,勤劳的小兰和懒惰的大兰就在全剧中形成了一个对比的写照。随着老猫的出现,戏剧冲突一层层展开,这两个对立形象越来越明显地走向各自的道路。自然界的小动物和小植物,作者也赋予了他们各种不同的性格:顽皮的小猴,机灵的小鸟,活泼的兔姐兔妹,慈祥的鹿妈妈和天真的鹿娃子,玲珑的松鼠,娇羞的喇叭花和憨直的狗尾巴草,和蔼的松树公公。这些人物,都是那样善良、勤劳、公正,那样亲密的团结,他们和马兰花、小兰亲如家人。这些孩子们熟悉的、喜爱的小动物和小植物,在作者笔下人格化了。这群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是和它们的特性一致的,也是和孩子们生活的习惯、丰富的想像一致的。把自然界的生物赋予生命,让他们和人类生活在一起,这对童话创作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生活,热爱生活,扩大他们的眼界,发展他们的想像力,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充满许多有趣的事物和美好的形象,培养他们优美性格。“马兰花”里的小动物和小植物的性格描写是生动的,特别是对他们和男女主人公的友谊的描写,又丰富了马兰花和小兰的善良性格;男女主人公的命运和他们的命运是联结在一起的,不论是马兰花还是小鸟,不论是小兰还是小猴,都成为孩子们共同喜爱、共同关怀的人物。所以,当善良战胜了邪恶,小兰、小鸟重新回到这个奇异有趣的人间来的时际,孩子们欢叫起来了,笑开来了,鼓起掌来。而当恶毒的老猫和懒惰的大兰向观众席逃走的时候,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告诉舞台上善良的人们:“老猫在这儿!”孩子们站起来眈眈地注视着他们,追上去,抓住他们,甚至追到后台。
和成人的文艺作品一样,儿童戏剧中也要求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有趣地展开深刻的戏剧冲突。童话剧“马兰花”里虽有些人物性格的刻划还不鲜明。作为全剧的主要形象马兰花和小兰,他们的精神世界和优美的品德缺少深刻动人的描绘。马兰花除了在救王老爹和跟狠毒的老猫斗争等场面中显示了他的勇敢行为,在他和小兰的爱情生活以及和小动物、小植物的友谊相处中显示了他的善良之外,他在全剧中的动作就很少了。小兰的描写更是单薄了一些。戏刚开始的时候,她和大兰对比之下是很勤恳的,但她一和马兰花结了婚,搬进了风光如画的树林里之后,她只不过和小动物小植物玩玩,梳梳妆罢了,劳动呢?小动物小植物都替她作了。由于小兰的性格不够鲜明,由于男女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不够丰满,以及对劳动的描写不够生动,这一对主要形象就显得单薄了。这样,劳动的主题、善与恶的斗争的主题,也就不能更尖锐更突出。如果男女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表现得更丰满,对劳动的描写更生动,那么那枝神奇的“马兰花”就更能吸引人了,因为它本身是劳动的结晶、善良的智慧的精灵;环绕这枝花所展开的善与恶的斗争,就会比现在尖锐的多了。现在看来,小动物小植物是各自有他们的鲜明性格的,但马兰花、小兰、王老爹这些“人”的性格就不如他们那样鲜明了,这是一个主要缺点。
“马兰花”中的两个反面人物:大兰和老猫,在性格刻划上也存在一些缺点。大兰是一个懒惰的、贪图享乐的女孩子,她被老猫——邪恶的魔鬼引诱而把自己的亲妹妹小兰推下河去。作为一个生长在砍樵人家的少女,她从一个性格懒惰发展成杀人者。剧本对她这种发展的描写是跳跃的,性格的发展线索是不够鲜明的,因而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这个人物形象的真实性。而对老猫的描写就比较好,他图谋夺取神奇的马兰花的目的,是鲜明具体的;老猫的丑恶的、凶狠的性格,也比较清楚;但是,如果能对他的精神世界描写得更深刻些,那么,作为一个邪恶势力的代表,他就可以收到更大的教育效果了。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附属中国少年儿童剧团的演出是很优美动人的,演出者为小观众们创造了具有民族色彩的舞台设计和奇妙有趣的神话气氛,例如花草树木和马兰花轻盈地示意,小鸟凌空飞来,苹果树突然长出……。在马兰花和小兰结婚一场运用一些民族礼节也很恰当,喜庆的气氛笼罩着整个舞台;有些地方运用儿童生活中常有的事件也很自然,例如在马兰花家里小动物们照镜子等等。这些有趣的舞台创造,都是和戏剧的主题、人物性格、冲突紧紧相结合的,而不是单纯为制造民族色彩、童话气氛。这些和儿童生活习惯、心理特征相适应的精心创造使这个戏更为小观众们所能接受,对舞台上所发生的事件更感到亲切有趣。整个演出的音乐也是很谐和的,主题乐句的出现使小观众们更容易地随着剧情发展而理解了一切。演员表演、音乐演奏、舞台上奇妙事物的出现、优美的舞蹈,构成了一个整体,整个演出充满了童话的诗意。(附图片)
马郎找到了“马兰花”,小河的流水把失去的小兰送回来了。 本报 王志渊摄


第3版()
专栏:

苏联和中国科学家的合作
苏联科学院副科学秘书长 诺维科夫教授
苏联人民怀着极大的愉快和赞美的心情注视着在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事业中所获得的历史性成就。
苏联科学家给予具有许多世纪历史的中国科学以高度的评价和尊敬。指南针,航海家借助于它可以很有把握地驾驶轮船;纸张,我们用它来写字和印刷书籍;书籍的印刷,我们可以从书籍中汲取到知识;地震仪,它可以把地震预告给我们;火箭活动的原理,人们借助于这个原理,在不久的将来就要飞往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所有这些,人类都应该感谢中国的科学。
中国科学现在已经进入新的重要的发展阶段。毫无疑问,由于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的发展特别关怀,这将是中国科学的繁荣时期。
苏联的科学技术援助和苏中科学家的友谊,将会促进中国科学的繁荣。
原子能的释放和实际的利用,对于增进人类福利是一桩伟大而崇高的事业。在释放和实际利用原子核的能量的方法被发现以来的不多年间,原子能形成了一个崭新的、丰富的科学和技术部门,并成为发展生产力的有力因素。
苏联无私地援助许多国家建立发展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的研究的科学技术基础,以使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国家都能进一步顺利和独立地发展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工作。苏联正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学家建立一座发热量为6,500到10,000瓩的原子反应堆。用这个反应堆,中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冶金学家和其他的科学家将有可能进行许多重要的研究和实验,并将能作出不少卓越的发明。
在苏联还正为中国的物理学家建立一个使粒子获得1,250万到2,500万电子伏特的能量用的回旋加速器。
苏联的科学家同自己的弟兄——中国的科学家交换原子能用于和平的目的、用于造福人民的事业的经验和知识。
苏联科学家和中国科学家的友好合作的日益巩固是我们共同成功的最好保证。
苏联的科学家热诚地祝自己的中国朋友和中国全体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获得成就。


第3版()
专栏:

为我国卫生事业服务的苏联专家
刘瑛
几年来,全国卫生保健事业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突飞猛进,不断地出现着新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和苏联专家对我们的热情帮助分不开的。苏联专家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他们为我国的卫生事业提出了数以百计的建议,这些建议显示了苏联专家们高度的科学水平,但尤其感人的是他们对中国人民的高度的热情。以波尔德列夫教授为首的卫生部的苏联专家们,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内,为我国的卫生保健事业提出了30多项建议。专家组长波尔德列夫教授是一个年过50的老人,身体还常带着病,可是他为了帮助我们消灭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在去年冬天,隐瞒着自己的腰疼和胳膊痛病,花了29天的时间,在南京、上海、杭州、扬州、镇江、无锡、青浦、高邮等地的城市和乡村进行了调查研究。他在每一个地方的观察都是细致入微的,那怕是一个微小的问题,他都要彻底弄清。老专家为了我国人民的健康,珍惜着每一分钟的时间。为我们写成了20,000多字的建议书——消灭血吸虫病综合措施。
乌泰是一位苏联女专家,有一次她为了解决一个城市规划中的卫生问题,要到百里之外的深山中去实地勘察水源。乌泰骑上了当地政府准备的毛驴,这对她来说还是生平第一次。山路越来越难走,最后到了山的边缘,毛驴也不能走了,必须徒步向山上爬。大家劝她不要去了。可是乌泰严肃地反问大家:“我干什么来了呢?”“不亲自到实地去调查研究,是不能提出任何意见的。”经过她仔细勘察,最后为我们解决了那个城市的水源问题,使城市的卫生环境为之改观,并且可使那些荒芜了的土地变为良田。北京红十字医院眼科专家阿基莫奇金娜来到中国以后,担负了医院中眼科的全部临床工作及培养中国医生的任务,每日的工作时间超过了她在国内的两倍以上,可是当她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了沙眼严重危害着中国人民的健康、影响着生产的时候,她就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领导中国医生深入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里,深入到农村里,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分析。并向卫生部、中华眼科学会提出了防治沙眼的具体建议。卫生部工业卫生专家米洛谢尔陀娃是一个热情奔放的青年女同志,她为了帮助我们开展工矿中的卫生工作,跑遍了东北的沈阳、鞍山、抚顺等地的重要厂矿,深入到工人中去了解工人的作业环境和健康情况,了解地方卫生机构和厂矿的关系。经过她这样的深入考察,她为我们的工业卫生提出了规划。
苏联专家经常这样说:“你们不能把我当作客人,苏联、中国同在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建设这个大家庭是我们大家的事。”苏联同志们为了我们的工作是不遗余力的。北京医学院苏联口腔专家科斯赫教授来到中国以后,每天的工作达15小时以上,有时在星期天也要工作12小时。中国的同志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多休息一下,但他总是拒绝。他说:“当我看到我的工作能给中国带来好处的时候,我就感觉到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到中国来的小儿科专家亚历山大洛娃教授,她在北京兼着3个单位的工作。为了节省时间,她有时就不到食堂里去吃饭,而在家里一面啃着面包,一面还在工作。卫生部50多岁的苏联妇幼专家列兹乌施基娜同志,为了我国的母亲和孩子们的幸福,她西到内蒙古草原,东到渤海平原去考察妇幼卫生工作。
医院中的苏联专家们,不仅为我们解决了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而且为我们树立了革命人道主义的光辉榜样。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的许多苏联医生对未脱离危险期的重患者,总是亲自护理,有时坐在重症患者的身旁守一整夜。为了让一些重病患者很快恢复行走,苏联医生亲自扶着病人在病房里锻炼走路。哈尔滨中央医院的妇产科专家耶尔马果娃为了挽救从远道送来的一个难产妇女,就把自己身上的血给她输了200西西,拯救了她的生命。大连碱厂的苏联女医生车里尼尔同志,在一个狂风暴雨的中午,听说一个怀孕6个月的妇女得了重病,她就立即冒雨赶到患病者的家里。经过她的仔细检查,断定是“骨结核”,必须送医院进行治疗。第二天,天刚刚发亮,她就亲自用汽车护送病人到了医院。在医院里,车里尼尔同志又亲自扶着病人从内科、外科、化验室到爱克斯光室、进行验血、验大小便、透视,直到最后把病人安置到病房里。病人在她的关怀照料下很快就转危为安了。
以上提到的这些苏联专家,只不过是卫生部门许多苏联专家中的一部分专家,他们为我国卫生保健事业所作的贡献也不仅仅是上面说的这一点。但是,仅仅是这一部分事迹,就可以使我们获得深刻而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使我们深深地懂得中苏友谊的珍贵,这种珍贵的友谊将通过中苏两国人民的日益亲密的关系而在人类的和平事业中发出灿烂的光辉。


第3版()
专栏:

中苏两国人民是兄弟
本报驻苏联记者 李何
住在海边的人熟悉海水涨潮的情形,那是每时每刻可以观察到的。我有幸在苏联连续住好几年,亲眼看见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正像那后浪赶过前浪的每时每刻上涨的海潮。
我们中苏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合作一天比一天密切。民航飞机从每周对开几次改为每日对开一次,获得三次“苏联英雄”称号的阔日杜布已经预言不久将来将有超音速的飞机航行在莫斯科和北京之间了。来往的代表团一天比一天多起来。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热情,已经从那种初次会面的朋友的狂欢发展为知心朋友的亲密了。
更加深刻的了解,更加具体的合作,——这是中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的特征。
加深了解,便能加厚友谊,加强合作。报刊是促进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桥梁。苏联报纸刊物介绍中国事情的分量一年比一年多了。几年以前它们在节日介绍中国较多,现在它们日常报道着中国的重要事情和言论。现在,“人民日报”和“俄文友好报”隔两三天在莫斯科就可以读到。才发行不久的“俄文友好报”已经有5万订户;俄文版“人民中国”杂志有4万订户。关怀自己最好的朋友的人,是会明白苏联人民渴望多了解中国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心情的。
6年以前,苏联人民热情和兴奋地欢呼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东方的诞生,现在,他们同样高兴地看到中国人民迅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且深信不疑中国一定会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在苏联同志当中常常听见这样的谈话:“虽然中国接受的工业‘遗产’比苏联在十月革命时还少,但是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要比苏联当时快。”
为什么呢?因为“问题不决定于说来都是少得很的工业‘遗产’。中国和苏联一样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爱好劳动和当了国家主人的人民。中国有苏联的经验和帮助,还有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这是苏联当时没有的。”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高潮,受到苏联人民重视。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扩大)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全文登载在“真理报”上,并且由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社印成大量单行本发行。毛泽东同志所写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序言”,登载在苏联各个报纸上,这本书正被翻译着。中共中央提出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全文登载在“真理报”上。
“真理报”在登载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以后,接到许多读者的来信和电话,要求继续发表材料,解释中国半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全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意义和它们发展的阶段,中国农业技术改造问题以及老中农新中农之类的概念。 “中国同志做得对,做得好。”——这是苏联同志对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赞语。莫斯科州高尔克国营农场场长谢孟诺夫是1930年苏联全盘集体化时期由党派到农村工作的25,000党员工人之一。前几天他对我说:“我喜欢你们农业合作化的高速度发展。我们的作风是一样的。”莫斯科镰刀和铁鎚工厂青年团员波尔达什夫工程师对我谈他对中国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感想说:“这是正确的路线。我国人民考验过这个路线。”
从来没有放松发展重工业的苏联人民,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关怀,是可想而知的。在钢铁联合工厂、机器制造厂、汽车制造厂、化学工厂、油矿、煤矿和其他企业,几乎没有一处不遇见关系我国工业化的事情。职工们以高度热情为中国制造着机器和培养着技术人材。
乌拉尔重型机器制造厂为中国设计和制造的新式压板机快要完成了。它能压1.8到50公厘薄和1,000到2,500公厘宽的薄板。生产率将比苏联现有的同类压板机高一倍。因为是为中国制造的,职工们特别兴奋。他们要赶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开幕日,也就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6周年的日子把压板机装配好和发送到中国去。
车里雅宾斯克钢铁联合工厂培养了一批中国实习生。他们对我说:“感谢苏联同志的耐心教授,我们在一年以内掌握了生产技术。”他们从炼钢第三助手而第二助手,而第一助手,而工长,一级一级地学习。每个实习生都配备一个专门的指导员。学习到一个段落,由指导员举行测验。总工程师定期检查学习情况。凡是中国实习生需要知道的生产经验和技术,都得到苏联同志无私的传授。
彼尔沃乌拉尔斯克新钢管工厂的厂长办公室里保存着珍贵的礼物,那是鞍山无缝钢管工厂全体职工送给新钢管工厂全体职工的一封信和一截笔筒高的大口径钢管,管面刻着“中苏友谊的结晶”几个汉字。厂长达尼洛夫给我看这个礼物,兴奋地说:“这是第一批中国实习生的产品。”他以有这样的徒弟自豪。
这些具体的事例,使我记起赫鲁晓夫同志最近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作的报告中说的话:“我们同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最亲密的关系。我们两国人民是兄弟。”
中苏两国人民是知己,是兄弟。——这是千千万万人们的共同的思想。


第3版()
专栏:

六城市自行车越野比赛今日在京举行
青年团中央组织的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六城市的青年自行车越野友谊比赛,定于15日上午8时半在首都朝阳门外举行。比赛共分两组。男子组的距离为60华里,女子组的距离为36华里。
下午1时,比赛结束后,全体运动员将组成自行车大队在市内游行,由12辆摩托车领头,从朝阳门出发,经东四、东单、天安门、西单、西四,出西直门到中央团校。
参加比赛的各城市运动员共210人。其中工人和女运动员都占三分之一左右。运动员中还有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和士兵,以及农民、机关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和学生等。天津、唐山、石家庄、保定、张家口五个城市的运动员已经在13日先后骑自行车到达北京。北京市的男、女自行车运动员曾分别到清河、通县和长辛店去迎接他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