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56-02-13

1956-02-13新闻联播 文字版

论推广普通话

第3版()<br/>专栏:<br/><br/> 论推广普通话<br/> 北京大学汉语教研组主任 王力<br/> 国务院发出了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我们拥护这一个指示,我们要协助政府,大力推广普通话。<br/> 普通话就是在全民中普遍通行的话。具体地说,它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汉民族共同语。<br/> 汉民族的民族共同语已经形成了,这不是说汉语已经没有方言的存在,相反地,方言的严重分歧妨碍着民族共同语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就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将来汉语一定会在北方话的基础上达到完全统一,汉语方言最后也一定被民族共同语消磨掉。问题在于:我们是听任自流呢,还是发挥全民的主观能动性,加速汉语的发展,使民族共同语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有利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呢?我想我们应该选择后者。<br/> 语言和人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语言是生活的一部分。用斯大林的话来说,语言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斗争的武器,它能够调整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共同工作。但是一般人不大意识到语言对革命工作和对生产活动的巨大作用。对语言不通所引起的损失,几乎是了解为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由于语言的隔阂,把生产耽误了,把业务弄糟了,竟好像天上掉下来的一颗流星压坏了人,叹一口气就算了事。听大报告听不懂话,也只叫一声“可惜”。许多地方干部经常对人民群众做报告,却很少人注意改善自己的南腔北调。不善于运用语言,常常招致宣传工作上的很大损失。<br/> 许多人在方言地区工作和学习,他们不感觉到需要普通话。这种思想是落后于形势的发展的。新中国的人民要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活动,他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整个祖国应该看做一个大家庭。今天我们要到祖国的边疆去工作,比较我们的祖父要到县城里去买一只鸡还方便些。根据国家的需要,本地人不一定在本地工作,说不定有一天被派遣到外省或边疆,我们总不能把我们的乡音原封不动地带了去。再说,国家已经实行征兵制,每一个适龄的青年都有应征入伍的机会,将来可能在国防的最前线,而同营、同连、同排的战友却不一定是同乡。总之,怕学会了普通话将来用不着,这种思想是错误的。<br/> 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消灭方言。我在前面所说的方言最后会被民族共同语消磨掉,那最早该是一二百年以后的事,连那些爱护方言的人也用不着发愁。目前我们的要求只是汉族每一个人(首先是儿童和青年)除了他的家乡话之外还会说第二种话,就是普通话。会说到什么程度,还要看具体情况。对广播员和电影、话剧的演员应该要求最严,其次是小学教师和部队里的文化教员,其次是小学生,其次是战士们,其次是机关干部,其次是农民,等等。这里没有强迫命令,只有号召,然而这是政府严肃的号召,我们应该当做政治任务来完成。<br/> 推广普通话的工作,除了本身的政治价值之外,它还为汉字的根本改革创造条件。大家知道,汉字的根本改革就是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语言不统一,是实行拼音文字的一大阻碍。当然我不是说要等到方言不存在的时候汉字才能实行拼音化,我只是说等到广大群众对于普通话能听得懂和说得大致不差的时候,而这个时期我们应该使它早日到来。文字实行了拼音之后,扫盲工作将更加顺利,甚至中小学教育的年限也会因此缩短。在这一点上也同样显示着普通话的推广是大大地有利于祖国的建设事业的。<br/> 但是还有一些怀疑论者,他们以为国民党时代的所谓“国语运动”搞了30多年,也没有搞出什么名堂来,现在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成绩。这是不能从本质上看问题。解放以来,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向做不到的事,人民政府不知做了多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不但是腐败的国民党政权所不能比的,而且也是历代的“太平盛世”所不能比的。毛主席说:“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为了祖国的建设,我们能使高山低头,黄河澄清,为什么不能使语言统一呢?<br/> 推广普通话一定获得成功,因为有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积极拥护。北京的声音代表着中国的声音,我们要做到人人爱听这个声音。我们预祝在一个不很长的时间内,全国人民都能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不经翻译,眉飞色舞地听取周恩来总理的政治报告。

“腹水草”能治疗血吸虫病

第3版()<br/>专栏:<br/><br/> “腹水草”能治疗血吸虫病<br/> 刘凡 正峰<br/> “腹水草”治疗血吸虫病腹水期病人,效果很好。半年来,根据浙江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常山县卫生院61个病例的临床实验,和病人出院后三个月的追踪检查报告来看(追踪检查了52个病例),病人腹部饱胀感已完全消失或减轻的有37例,占检查总病例数的71.1%;食量增加的有33例,占63.5%;精神恢复或好转的有39例,占75%;劳动力显著提高或有进步的有34例,占65.4%;脾脏缩小的有39例,占75%。此外,还有9个病例在大便中已没有找到虫卵(其中曾有4例用直肠活体组织检查仍属阳性)。观察到目前止,虽然还没有找出“腹水草”有杀灭体内成虫的证据,但它在减轻血吸虫病腹水期病人的症状、增加食欲、恢复健康等方面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例如,江西省玉山县有一个长期不能起床的血吸虫病腹水期病人魏吉昌,1955年8月经常山县卫生院用“腹水草”治疗后,在家休养了三个月,就能下田工作,并且能挑70斤重的担子。去年11月他从江西玉山县步行60里的山路到常山县卫生院复查,也没有感到疲劳。又如病人华增干,脾脏原来肿大到10.5公分,经用“腹水草”治疗后,渐渐缩小到2公分,现在食量和精神都恢复了正常,上山也可挑120斤重的担子。许多病人经用“腹水草”治疗以后,都能参加劳动生产,体力比治疗前增强,一般都能挑50至150斤的重担。<br/> “腹水草”治疗血吸虫病,据传说是早年安徽凤阳县一个逃荒的灾民,到浙江以卖药草治病糊口而流传在浙江常山县的,到现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据浙江省“腹水草”治疗血吸虫病研究推广委员会生药组根据生药标本的鉴定,这种药草就是“光叶爬崖红”,也叫“虎尾悬铃草”。在常山县除“腹水草”的名称之外,群众还按这种草的形状起名“两头蛇”、“两头芽”、“三节两梗”和“仙桥草”等名。“腹水草”的产地很广,浙江山区和沿海一带以及江西、安徽、四川等省,都生长有“腹水草”。根据浙江常山、建德、杭县、杭州市郊等14个县市的产量调查,约在15万斤以上。腹水草的培殖方法很简单,无论用人工分根移栽或用茎压条栽培法,它的成活率都很高;而且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采掘晒干后,就可贮藏待用。其根、茎、叶全部均可作药,但以根、茎为主,叶为次。药物的配制方法是:干“腹水草”一两加水一斤;先用大火烧,后用小火煎,煎煮的药汁浓缩到一半,就可以服用。病人在服药和休养期间必须禁忌吃水分多和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盐。<br/> 去年7月,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曾派中西医代表20多人前往浙江访问,学习了用“腹水草”治疗血吸虫病的经验。目前,浙江省“腹水草”治疗血吸虫病研究推广委员会决定在全省全面推广用“腹水草”治疗血吸虫病,并且在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举办“腹水草”治疗血吸虫病训练班。该委员会为了进一步研究“腹水草”的治疗效果,一面有计划地结合临床实验,改良“腹水草”煎剂的剂型,减少副作用;一面积极进行病人出院后的追踪观察,进一步分析“腹水草”治疗血吸虫病的效果,定出标准的治疗方案。

社会主义的“大家庭” 介绍苏联影片“大家庭”

第3版()<br/>专栏:<br/><br/> 社会主义的“大家庭”<br/> 介绍苏联影片“大家庭”<br/> 蓝翎<br/> 编剧:弗·柯切托夫、斯·卡尔总导演:依·海菲茨翻译:尹广文苏联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出品 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br/> 苏联柯切托夫的名著“茹尔宾一家”对于中国广大读者已经不是陌生的了,电影“大家庭”就是根据它改编摄制的。影片忠实地保留了原著里最精彩、最动人、最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保留了原著里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用鲜明、真实的生活画面,深刻地表现了渗透在原著里的最基本的精神。那就是茹尔宾一家三代对于祖国和劳动事业的无限忠诚,作为历史的主人的工人阶级的英勇豪迈的气魄,以及对于每一个家庭成员的高尚的道德要求。<br/> 茹尔宾家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他们骄傲地遵循家庭的传统习惯,用21响礼炮来庆祝世界上“又多了一个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与此同时,一个新的重大的任务也落到了茹尔宾一家的肩上:和他们全体的生活紧紧相联系的造船厂要进行改革了。造船厂的改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标志着科学水平的提高。新的现实要求人们精通新的技术和具备广博的科学理论知识。这给茹尔宾家族的每个成员都带来了困难和考验。茹尔宾一家人对于自己的事业都有深刻的理解,他们在新的现实面前采取了积极的行动,沉浸在创造性的劳动和求知的热潮中。老一代的78岁的马特维热烈赞助这一改革。他虽然由于年龄的关系不能再像已往那样准确地完成精密的画线工作了,但是他却无论如何也不愿离开工作。他的劳动的热情并没有随着年岁的增大而衰退。他在造船厂里担任了“夜班厂长”的职务——为厂长看守办公室,而且能把工作作得非常好。第二代伊里亚用顽强的学习来克服新的困难。长孙木工维克多尔发明了能够适应新的技术要求的木工机器。二孙工程师安东是这一改革的直接发起者和主持者。创造先进纪录的优秀铆工四孙阿廖沙坚决地丢掉旧技术,很快地学会了电焊技术。茹尔宾一家没有一个掉队的人。<br/> 影片特别成功的地方是对伊里亚和阿廖沙的形象的塑造。优秀的演员安德列耶夫以杰出的表演才能,把“好像用一块石头雕出来的完整的……高贵的伊里亚·茹尔宾”的丰富精神世界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了。在伊里亚的突出的个性里,包含着多么强烈的自信心、英勇果断的气概和一往直前的精神啊!伊里亚和他“不可分离的朋友”巴斯曼诺夫性格的对照,更显示出他无限的魄力。巴斯曼诺夫对于造船厂的改革怀疑、缺少信心。他不敢从事这件在他看来是“冒险的事情”,同时感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啦”,因而心灰气馁,准备退缩“到船坞去修理旧船”。伊里亚对巴斯曼诺夫感到愤怒,认为这是从劳动战线上开小差的行为;而他自己对待新的工作却充满着信心,他的眼光是永远向前看的。但是,伊里亚在新现实的面前的的确确亲身感受到光凭丰富的经验已经不够用了,需要系统地学习科学理论知识。为此,他借口出去钓鱼,偷偷地跑到年青的女工程师季娜那里请求帮助,虚心地作她的学生。他对季娜的委婉曲折的谈话,透露了他的强烈的求知欲和不怕困难的顽强精神。影片中有着伊里亚向小孩买鱼的这个富有风趣的插曲。导演和演员以原著的情节作基础,通过自己的想像丰富了伊里亚的性格,把他复杂而细致的内心感受明确地传达出来了。“你这个小东西,还是回家算习题吧,你知道人家50岁的人还在学习哪!”这几句话充分地体现出了他在这一重大事件里自己全部的感受。伊里亚在困难的搏斗中大踏步迈进的精神正是茹尔宾一家最可宝贵的传统。<br/> 在阿廖沙这个人物身上,充分体现了茹尔宾一家用认真负责的精神对年青一代进行教育和培养。阿廖沙也是忠实于劳动事业的。他一直是先进生产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他毫不犹豫地抛弃旧技术,学习新技术。他的身上永远沸腾着一股巨大的创造热情。然而,当他在思想和行动上产生了和茹尔宾家族所固有的诚实、谦虚、朴素的美德相违背的东西的时候,他受到了最严厉的批评。伊里亚和巴斯曼诺夫批评阿廖沙的一场戏是非常精彩的。阿廖沙为给他拍照的新闻记者准备了丰盛的早餐,结果却让两位老人大吃了一顿,他们还批评了他。这是一个有深刻思想内容的幽默场面。由于阿廖沙在生产上获得了突出的成就,电台广播了他的谈话录音,摄影记者准备给他拍摄“著名斯达汉诺夫工作者的典型示范生活”的照片登在全国的杂志上。阿廖沙在一片赞扬声里,有点飘飘然了。伊里亚和巴斯曼诺夫对他的批评教训,让他知道“自吹自擂”的人是渺小的,要他不要忘记任何成绩都是属于集体的,个人永远应该谦逊谨慎,要时时刻刻记住自己担负着“打碎缠在地球上的铁链子”的重大任务。阿廖沙就是在这样充满深厚的爱的严格教养下成长起来。<br/> 茹尔宾家的每一个成员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和志趣,各有各的痛苦和欢乐,然而它是被一个共同的生活理想和自觉地遵守的崇高道德联结成一个整体的。每个人对这个集体负责,而这个集体又对每个人负责,彼此间充满着深厚的爱。这个家用同样认真的态度来支持和鼓励每个人崇高的思想和行为,这在处理阿廖沙的爱情问题的时候表现得特别明显。阿廖沙的未婚妻卡嘉被俱乐部主任欺骗以后又被抛弃了。而阿廖沙仍然爱她,希望能够把卡嘉接回来。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马特维支持鼓舞了他:“解决难问题呀,阿廖沙,不能三心二意的,唭哧咔喳……就办妥啦!”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他曾经向孙女讲述过的故事,说他在青年时候曾冒着风雪从地主手里抢回自己的爱人。老马特维这种处事果断的精神作为美好的传统体现在茹尔宾家的三代身上。阿廖沙找回了卡嘉。他对卡嘉不是单纯的同情、怜悯、饶恕,而是纯洁的真诚的热烈的爱,是在高尚的道德基础上产生的对爱人的责任感。<br/> 茹尔宾一家所具有的各种优良品质,是苏联工人阶级一些美好品质特征的艺术概括,这个家庭的生活是工人阶级生活的一个缩影。“大家庭”用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把观众带引到一个新的精神世界里去。当观众从“大家庭”里看到了“茹尔宾一家人是一股伟大的力量”的同时,不能不深深地“想到一种掌握着世界命运、掌握着全人类命运的巨大浩瀚的东西。”因为这个家庭是把自己的命运同整个工人阶级的历史任务联系起来的,它要在这里培养出具有英雄气概和崇高道德品质的人物,为实现工人阶级的历史任务而奋斗。

广州的花市

第3版()<br/>专栏:<br/><br/> 广州的花市<br/> 江城<br/> 当五岭以北还是一片冰雪的时候,广州已经是百花齐放的春天。春节前夕,广州市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盛大的花市。广州市南郊有许多世世代代种花的花农和花匠,每年他们都用许多心血栽植鲜花,来迎接花市。广州附近许多县份也有不少农民把自己栽的各种花运到花市来。<br/> 花市上真是一片万紫千红的花的海洋。在那里,有艳丽的桃花、梅花、吊钟、剑兰、玫瑰和鸡冠花,也有淡雅的水仙和稀有的玉树珊瑚、凤凰球等各种鲜花。在浆栏路、抗日路和光复路一带市中心的大街上,花盆里栽的,水缸里插的,高高低低,一片花林。<br/> 今年春节以前,广州市的天气比去年温暖,许多花都提早开放。入夜,明亮的灯光把花市映照得分外美丽。市民们像潮水一样涌来,挑选和欣赏心爱的花卉,直到深夜。

全国许多省市举办普通话训练班

第3版()<br/>专栏:<br/><br/> 全国许多省市举办普通话训练班<br/> 全国许多省的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教师训练班,训练中、小学教师用普通话教学。<br/> 江苏省已经举办三期普通话教师训练班,各县、市也陆续举办了小学教师普通话训练工作,计划在今年暑假以前将全省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全部训练完毕。江苏省教育厅还编制了4个专区的方言同普通话的对照表,发给各地参考。河北省各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经过训练后,都学会了注音字母,并且按照标准语音讲课。黑龙江省教育厅主办了小学校长和语文教师普通话训练班后,又在各县、市举办小学教师普通话训练班。福建、河南、湖北等省举办的第一期普通话训练班已经先后结束。福建省教育厅主办的普通话训练班结束后,170多个学员又分别到各县担任小学教师普通话训练班的工作。贵州省的有些中、小学校曾经采用周末晚会或诗歌朗诵比赛会等方式推广普通话。<br/> 上海市教育局从1月20日到2月9日举办了中等和初等学校教师普通话训练班。参加学习的600多个教师在20天内已经学会用北京语音发音、拼音、朗读课文。<br/> (新华社)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莫斯科广播电台 2月14日联合举办特别节目

第3版()<br/>专栏:<br/><br/>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莫斯科广播电台<br/> 2月14日联合举办特别节目<br/> 为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6周年和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开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莫斯科广播电台在2月14日联合举办特别节目,播送北京市长彭真、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福尔采娃等的祝贺讲话,工厂录音报道和音乐等。<br/>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要连续播送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6周年和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开幕的节目。

北京举行“中苏友谊音乐欣赏会”

第3版()<br/>专栏:<br/><br/> 北京举行“中苏友谊音乐欣赏会”<br/> “中苏友谊音乐欣赏会”从12日到15日在北京市中苏友好协会文化馆举行。<br/> 会上,人们可以欣赏到中苏两国音乐家精采的演唱录音。苏联的音乐家演唱的有苏联著名作曲家改编或创作的“歌唱中国”、“中国组曲”等。<br/> (据新华社讯)

更密切地联系生活和建设 苏联对宣传鼓动工作的要求

第3版()<br/>专栏:<br/><br/> 更密切地联系生活和建设<br/> 苏联对宣传鼓动工作的要求<br/> 本报驻苏联记者 李何 一<br/> 苏共组织在群众中进行着巨大的鼓动工作。鼓动员网深入到企业和居民中。它保证党和人民的联系,动员群众实现党的政策。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br/> 纳塔里雅·涅斯捷连卡是莫斯科州红山区“光芒”集体农庄的鼓动员。她请求组织派她在养畜场工作。一天下午,她看见一位年轻的挤奶妇匆忙地挤了牛奶便跑回家去了。涅斯捷连卡怀疑牛奶是否挤尽了。她请组长检查一下这位年轻人挤过的一群乳牛。从第一头身上挤下了一杯牛奶,第二头半杯,第三头半杯,第四头又一杯……。组长和鼓动员检查了其他挤奶妇照管的乳牛,发现了同样的情况。涅斯捷连卡同养畜场主任和养畜技师商量之后,在挤奶妇中间组织了一次“关于一杯牛奶”的座谈会。<br/> 她这样开始了谈话:“一杯牛奶,这算多吗?你们当中大概会有人说:想想看,一杯牛奶有什么奇怪?我们每天挤2,500公斤以上哩。”<br/> 一位挤奶妇插进来说:“当然,一杯牛奶是小事情。这还值得谈吗?我的乳牛佐尔卡一天都出乳100来杯。”<br/> 涅斯捷连卡说:“我还是要谈一下一杯牛奶的事。”她叙述了自己看见的。接着解释:“来算个账吧。要是你们每个人从每头乳牛身上那怕只多挤半杯牛奶(有些人多挤不到一杯),我们每天将多得近70公斤牛奶。一年将多得2,500多吨。要是折成货币,那么集体农庄由于我们的粗心大意每年将损失4万多卢布。这只是我们一个集体农庄。如果拿全区、全省的农庄来算,要是到处以主人翁的爱惜态度对待事情,我们国家可以多得几百万公斤牛奶。就在这里也找到我们的潜力。”此外,她解释了:不挤尽牛奶会引起乳牛下次出奶量的降低。<br/> 这样,鼓动员从小事情开始,向群众成功地解释了和扩增农产品相联系的党的巨大任务。<br/> 第二天,挤出的牛奶量就增加了。<br/> 像涅斯捷连卡这样善于把政治工作和生活联系起来的鼓动员、报告员,正是苏联今天所要求的。苏联的政治鼓动工作的成绩是显著的。但是,如像苏共中央的报纸和刊物所指出的,在鼓动工作中也存在着严重的缺点:政治鼓动工作脱离生活,脱离共产主义建设的实际,不善于总结和迅速地推广那些经过生活考验的共产主义建设的榜样,不善于唤起人们向那些阻碍进步的坏现象作斗争。<br/> 在苏共各级代表会议上,严厉地批评了思想工作脱离生活实际的缺点。党代表会议批评了某些地区只问鼓动员的人数和座谈会的次数而不管谈话的内容和是否联系实际生活和具体任务。许多区、市、州、共和国的工作人员自己不向群众进行政治工作,把群众政治工作完全推在鼓动员身上的现象,这种脱离群众和违背党的传统的现象,也受到了批评。<br/> 在加里宁格勒州图什金区党代表会议上,集体农庄主席雷宾批评说:一位区委的代表来到集体农庄,开始劝人家说,牛乳、肉、鸡蛋是好东西,所以要提高生产。等到庄员们请教他怎样更好更快地做到,有什么先进经验,他却答不出来。报告人只能作“一般的和全面的”谈话。<br/> 有些鼓动工作人员谈论共产主义的时候好像谈论什么老远的目标。但是对于苏联人——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者来说,不需要一般的泛论,而需要共产主义建设具体任务和解决这些任务的道路和方法的解释。<br/> 有些鼓动工作人员报喜不报忧,习惯于谈论成绩,而回避尖锐问题。他们忘记了苏联共产党从来没有掩盖困难和缺点,他们忽视了在苏联的美丽生活中还有落后的思想和行为需要斗争和克服。 二<br/> 最近两年来,苏联在克服宣传中的教条主义上做了不少工作。党的政治理论教育的质量提高了。更加充分更加深刻地宣传了共产党的领导作用。更加注意了党和政府的决定和内外政策的研究。采取了党员自愿地选择政治学习方式的原则,从而减少班组的数量而加强了宣传干部的质量,增加了自修的比重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br/> 但是在宣传工作中还存在着同鼓动工作同样性质的缺点。苏共中央的报纸和刊物指出宣传的基本缺点是:同生活的联系还弱,时常带有学院式的、抽象的、书本的气味。如下的现象都受到了批评。<br/> (一)有些宣传工作人员在解释党的政策的时候,忽视了他们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播它们,还要争取实现。所以他们的宣传没有联系实际,削弱了战斗性。在梅地什市的一个企业中有一组人在研究苏共中央七月全会关于争取技术进步的决定以后,宣传员季米特里耶夫问:党的组织应当为全会的决定做什么呢?一个人说:要举行座谈会。另一个人说,要正确地挑选干部。宣传员同意这些意见,做出结论说:主要的要提高在群众中的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的水平。至于党员在自己工厂中应做什么,谁也没有提起。<br/> (二)有些宣传工作人员不把当前党和政府的政策与理论结合起来在群众中宣传。他们以为当前的政策不是理论,因而不必从理论的角度来阐明政策。他们不知道党和政府的政策是革命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和发展。例如苏共中央七月全会的决定是有巨大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的文件。但有些宣传工作人员只说明争取技术进步的实际措施,不讲解文件的理论意义和它对于苏联国家发展前途的作用。<br/> (三)有些宣传工作人员把研究理论和政策看做为研究而研究,回避现实中提出的迫切问题,甚至斥责那些想把宣传和实际联系起来的人是狭隘和简单化。不久以前莫斯科市委全体会议批评了有些人忘记了学习革命理论是为了改进实际工作,为了实现党的路线。在克里木州一次学习苏共中央七月全会文件的理论讨论会上,人们谈到火车站工作的缺点。有人问谁将设法克服这些缺点。得到的回答是:这是讨论会,不是党员大会也不是经济工作人员会议,人们来这里学习理论而不是解决生产问题。克里木州“真理报”赞同这种回答。“党的生活”杂志指出这种回答和州报的赞同是宣传和生活脱节。<br/> (四)在许多党的教育系统中,关于党史的研究,注意过去较多,注意战时和战后时期较少。许多党员长久地精读关于反对民粹派和“经济主义者”斗争时期的材料,总是研究不到党在共产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这样,人们的注意力被吸引在同已成古人的敌人斗争故事上面,而不在反对现存的资产阶级思想残余,反对今天思想敌人的斗争上面。<br/> (五)在许多党的组织中对思想斗争的工作注意不够。两个制度的和平共处完全不是说要削弱思想工作。相反的,苏共向来教导苏联人民坚决不移地消灭资产阶级思想意识残余,普及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争取共产主义思想的完全胜利。有些宣传工作人员没有很好地执行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 三<br/> 苏联共产党批评了在思想工作中各种脱离生活现象,要求宣传和鼓动更加密切地联系生活、联系共产主义建设。苏共要求各级党的组织:(一)加强对思想工作的日常领导,注意宣传鼓动的内容和质量;(二)有系统地检查党员的政治学习,克服任何自流和松懈现象;(三)更好地挑选宣传鼓动工作人员,帮助他们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四)经常地研究群众的需要,群众对当前事件的了解的情形,区别不同的对象,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及时的有兴趣的思想工作。“真理报”社论说:“必须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和对思想工作的不足,进行坚决的斗争。”<br/> 苏联共产党累积有丰富的思想工作经验,许多思想工作人员具备着高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所以宣传鼓动无疑地将会更加密切地同生活和建设联系起来。在党的教育系统中已经出现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新的学习形式。<br/> 时事小组现在苏联很流行。参加的人学习党和政府的重要决定,分析重大的国际事件,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论知识深刻地思考这些决定和事件,把理论研究同生活、同当前实际任务联系起来。许多这种小组的学习不单帮助人们了解当前政治,而且帮助人们受到共产主义教育,帮助党的工作的改进和生产计划的完成。许多时事小组研究了中共中央七届六中全会(扩大)的文件和中国农业合作化问题。根据党员的要求,某些党组织领导的时事小组在研究党和政府关于工农业工作的决定的时候,并参考一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经验证明:凡是工作有计划,研究的问题能和具体任务密切结合的时事小组,成绩都很好。<br/> 共产主义建设的实践,苏共关于发展工农业的纲领,提高了人们研究经济理论的兴趣。在莫斯科市,有83,000多党员研究着政治经济学和工业、建筑业、农业的具体经济学,组成392个经济讲座。在罗斯托夫市,有5,400党员参加257个讲习班研究经济理论。<br/> 一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经济学校和讲习班,在罗斯托夫市应着人们的需要出现了。学员是不脱离生产的党员。这些由市委办的夜间经济学校和在某些企业中研究具体经济的讲习班,成绩很好。他们用理论来研究工业和农业中的具体经济现象,分析自己企业的经济指标,得出可供工厂、车间的领导使用的结论。在经济学校和讲习班中,每个学员要轮流作详细的理论的报告,然后由大家讨论它。报告是具体的,是报告人归纳自己工作的那个部门的情形的结果。<br/> 苏联共产党遵循着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初期留下的格言:“……首先,必须使群众和总的生活的建设联系起来。这在每个鼓动员、宣传员的工作中应当是主要和基本的,当他掌握这个的时候,他的工作将确保成功。”<br/> (本通讯引用了最近几个月的苏联“真理报”、“党的生活”、“共产党人”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