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印度联邦院批准政府的外交政策
尼赫鲁指责英国还想国际管制运河
驳斥劳埃德所谓塞得港损失不大的谬论
据新华社新德里5日电 印度联邦院昨天晚上结束了历时两天的外交政策辩论,通过了尼赫鲁总理提出的动议,并且批准了印度政府的外交政策。
尼赫鲁在结束辩论的时候谈到了英国外交大臣3日在英国下院宣布的关于从埃及撤军问题的声明。他说,“就劳埃德声明中所说的英法军队将迅速撤退——虽然没有提出日期——而言”,他是欢迎这项声明的。但是,他因为劳埃德声明中的其他许多部分而感到不安。
印度总理批评劳埃德重提英国政府在关于苏伊士运河问题的谈判中,要“坚持他们在安全理事会10月13日通过关于十八国提案时所表示的意见”。尼赫鲁说:“现在这是最令人吃惊的话。十八国提案已经全然无效了,谈论或者回到在战事发生前作出的和被拒绝了的建议上去,看来是很令人吃惊的。事实上,由于这次动乱和战事,中东局势的整个背景已经起了变化。”
尼赫鲁批评劳埃德关于联合国紧急部队的作用的话。劳埃德说,在谈判期间,一支国际部队驻在运河地区将起“最大不过的帮助”作用。
尼赫鲁说,就印度来说,这支部队到那里去并不是为了“继续英法军队的行动”。他说:“我们到那里去是因为埃及同意我们这样做。我们到那里去是要大体上保持在停火线上。”
尼赫鲁说,只有在外国军队从埃及撤出之后,才能处理像运河经营这类的问题。他说:“在这个首要问题不是用空话而是用实际的撤退行动来作最后解决之前,我们根本不能有效地讨论或处理其他问题。
尼赫鲁说:“也许劳埃德必须证明所发生的一切是有正当理由的。他的语气好像是说,由于英法所采取的行动,他们已经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我遗憾地说,这些错误的观点仍然支配着他们的头脑。”
尼赫鲁也表示不能同意劳埃德所说的英法军队曾经小心翼翼地减少死伤人数和破坏。他说:“昨晚我看到许多关于塞得港的照片,这些照片使我对战争恐怖有深刻的印象,塞得港的精华部分都成了废墟。”他指出,无论是人的生命方面或物质方面,塞得港所受的损失都是“非常大的”。
尼赫鲁在谈到巴基斯坦问题的时候,重申他在四、五年前提出的关于同巴基斯坦发表非战宣言的建议。他说,这个建议仍然有效。
在谈到匈牙利问题的时候,尼赫鲁对于匈牙利政府不同意联合国观察员进入匈牙利表示遗憾。他说,匈牙利问题和埃及问题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虽然它们同样是不好的。他指责在联合国中曾经有过“差不多压下埃及问题、并且把它搁置一旁而代之以匈牙利问题”的企图。
尼赫鲁在谈到即将访问美国一事说,他相信可以从这次访问得到益处。
在联邦院进行外交政策辩论的时候,印度共产党议会党团领袖古普塔曾经要求万隆会议国家共同采取行动以使英法部队撤离埃及。


第6版()
专栏:

  尼泊尔首相访问印度
  强调尼泊尔将为中印友好效力
据新华社新德里5日电 尼泊尔首相阿查里雅4日晚间说,尼泊尔认为,通过维护印度同中国友好和合作的方法来对世界和平事业作出贡献,是尼泊尔的责任。
阿查里雅是在尼赫鲁总理欢迎他到印度访问的宴会上说这番话的。他还谈到不发达的亚洲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必要性。
尼赫鲁总理在宴会上说,他确信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会使世界逐渐摆脱它的苦恼。印度总理说,印度希望尼泊尔独立、进步。
同一天下午,尼泊尔首相在对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全体会议发表演说的时候说,不让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这个组织,已经使
“这个科学组织有了很不科学的性质”。他希望这个组织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6版()
专栏:

  英国报刊对撤军声明议论纷纭
有些报纸指出早就该撤军了
据新华社5日讯 伦敦消息:英国报纸12月4日继续评论英国政府关于从埃及撤军的声明。一些右翼报纸对这个声明感到非常不快,而大多数报纸要求采取措施来弥补由于侵略埃及而给英国带来的损失。
右翼的“每日快报”和“每日电讯报”都不满政府的声明。“每日快报”说,“劳埃德用体面的字眼来表示他的立场,然而这只是投降的借口。”这家报纸认为,由于撤军的决定,英国已经放弃了“在中东的使命。”
自由党的“新闻纪事报”欢迎撤军,但是它指出,这个决定是“为时已晚和勉勉强强的”。这家报纸主张进行工作来弥补“由于进攻埃及而给英国造成的巨大损失——道义的、物质的、政治的和外交的损失”。
在谈到怎样维护英国的利益的时候,许多报纸都把希望寄托在联合国和美国身上。
发行量很大的“每日镜报”要求恢复“英联邦的团结”和“美英的团结”。
据新华社伦敦4日电 今天英国报纸在“大退却”的大标题下登载了英国政府关于从埃及撤退侵略军的声明。
“每日先驱报”说,撤军是不可避免的。老早就应该这样做了。
“不必要地和不成功地进攻埃及的结果是极为惨痛的。”这家报纸还说,“能够愈快地举行普选以便使我们有一个有能力的政府,那就愈好。”
“新闻纪事报”在评论政府声明自我辩解部分的时候指出,“煽起大火的人总是可以说,是他喊醒消防队并且使它负起了责任。”
亲政府的“泰晤士报”说,撤军是唯一可走的道路,同时,这家报纸表示希望,撤军“应该是美国政府在中东采取坚定的主动行动和联合国履行它的责任的信号”。
“每日邮报”也说,除了撤军以外,没有其他道路可走。虽然这是一剂“苦药”。
保守党报纸“每日电讯报”表现得很激动,这家报纸的社论说,
“假装说从塞得港撤军的决定并不是可耻的那是没有用的,看来,……政府所作的长期的努力几乎完全白费了”。
“工人日报”说,政府的声明
“使得一个英国对外政策在本世纪中所制造的带来最大灾难的插曲悲惨地结束了”。
报纸的社论在揭露政府计划时指出,劳埃德在声明中依然坚持关于运河前途的条件。“假如他作了任何退却的话,那是退到纠纷的起点,并且这样做只是为了再从头开始制造纠纷……和政府本来的立场一样的顽固的立场表明,目的还是要‘国际管理’运河”。


第6版()
专栏:

  艾登很想见艾森豪威尔
新华社5日讯 伦敦消息:英国代理首相巴特勒12月4日在下院回答议员说,艾登首相很想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会晤。
工党议员汉德逊问巴特勒,艾登是否将安排在从牙买加返国以前同艾森豪威尔会晤。
巴特勒说:“我知道首相很珍视这些会晤。现在还没有作出任何安排,但是首相和政府牢惦着进行一次会谈的可能性。”
“但是会晤的时间必须由两国政府首脑决定。”
早些时候来自华盛顿的消息说,艾森豪威尔目前无意同英法的政府领导人进行会谈。


第6版()
专栏:

  塞得港居民继续抵制占领者
  叙总统以一级勋章授予这个英雄城市
据新华社5日讯 塞得港消息:塞得港埃及民政当局发言人哈桑·卢特菲12月4日说:“塞得港的人民决不停止他们的抵抗,一直要到最后一个侵略者离开为止。”
据新华社4日讯 塔斯社开罗3日讯:据报纸报道,在英、法侵略者占领下的埃及塞得港的居民继续抵制占领者。城内所有商店都关了门,城市企业和港口的工人拒绝上工。英、法军队司令部的发言人被迫承认,城内“得不到居民的合作”。
新华社5日讯 塔斯社大马士革5日讯:叙利亚总统库阿特利签署命令,把叙利亚一级“功勋”勋章授予塞得港,以表扬埃及爱国者在反抗英法侵略的塞得港保卫战中所表现的勇敢精神和英勇行为。


第6版()
专栏:

  有朋自远方来……  江有生


第6版()
专栏:

  锡兰总理要英国迅速交还基地
谴责英国曾利用锡兰基地侵略埃及
据新华社伦敦5日电 目前在伦敦的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要求英国迅速交还它在锡兰保有的基地。他指出,让英国在锡兰保有基地是同锡兰执行的不参加集团的政策不相容的。
他4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这些基地越早交还我们,基地上的设备越早停止使用,对于我们两国、对于我极希望看到的我们两国之间存在的那种友好关系的维护,就越有利。”
他谴责英国曾经利用锡兰的基地来侵略埃及。
在谈到叙利亚情况的时候,他表示对这一地区的情势发展感到不安。
他还说,他拥护以“潘查希拉”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协定,而不赞成马尼拉条约和巴格达条约这样的军事联盟。
他认为,只要废除北大西洋公约,华沙条约随着就会取消,然而取消华沙条约并不意味着北大西洋公约将会废除。在这方面,他提醒大家,华沙条约的缔结是为了对付北大西洋公约的。有一个记者说,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也是由某种条件引起的。班达拉奈克纠正他说,不是某种条件,而是某些国家的领导人对这些条件的解释。


第6版()
专栏:

  伊拉克人民反帝运动扩大
 全国普遍要求退出巴格达条约和撤换政府
新华社5日讯 据塔斯社大马士革5日讯:巴格达消息,伊拉克人民反帝国主义的抗议示威运动在扩大。据报道,大批伊拉克国会议员,包括以前支持赛义德首相的若干议员向国王费萨尔递了一份请愿书,要求伊拉克退出巴格达条约,从监狱和集中营中释放被捕的反对派活动家和立即撤换赛义德。
新华社4日讯 据塔斯社大马士革3日讯:报纸报道,成千件要求赛义德首相立即辞职的电报和请愿书从伊拉克全国各地不断地送到王宫。在巴格达和摩苏尔等城市举行的抗议赛义德政府执行亲帝国主义政策的总罢工正在继续进行。
伊拉克军队中对政府政策的不满情绪也在日益增长。许多军官和士兵公开指责赛义德,并且同人民一起要求他辞职,要求伊拉克立即退出巴格达条约。
为了镇压对政府表示不满的伊拉克人民和军队,赛义德下令进行逮捕。


第6版()
专栏:

  约旦决心击退对中东的新侵略
约政府破获巴格达条约国家策划的阴谋案
新华社4日讯 安曼消息:约旦政府发言人今天说,约旦认为任何方面对叙利亚或其他自由的阿拉伯国家发动的进攻就是对约旦本身的进攻。他说,约旦将尽它的一切力量来击退这种进攻。
据新华社4日讯 开罗消息:“埃及人报”(下午版)12月3日刊载从约旦首都安曼来的消息说:约旦政府破获了巴格达条约国家策划的反对叙利亚和约旦的阴谋案。
这家报纸说,约旦政府缴获的文件“证明反对叙利亚的阴谋是包括反对约旦在内的大阴谋的一部分”。
报纸说,约旦当局逮捕了参与阴谋的人,并且缴获了大批武器。


第6版()
专栏:

奥林匹克运动会
  苏联和南斯拉夫获得足球决赛权
据新华社5日讯 墨尔本消息:苏联足球队今天下午以二比一战胜保加利亚队,从而获得了这一届奥运会足球决赛权。
苏联队将同4日以四比一战胜印度队而获得了决赛权的南斯拉夫队一决雌雄。
据新华社4日讯 墨尔本消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射击赛还在继续进行。
在已经结束的泥鸽、自选手枪、自选步枪和跑鹿靶的射击比赛中,苏联运动员取得了两个冠军和两个亚军。
据新华社4日讯 墨尔本消息:澳大利亚运动员罗斯今天晚上获得了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赛中男子四百公尺自由泳的冠军。
获得第二名的是日本的山中。第三名是世界纪录创造者美国的布林。
今天游泳比赛中的另一个决赛是女子跳板跳水。获得冠军的是美国著名运动员佩特·麦考密克。另一名美国运动员斯登约取得第二名。加拿大的麦克唐纳取得第三名。
今天,男子体操比赛已经开始。


第6版()
专栏:

  反共的逆流挡不住进步的主流
  法共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
  法国人民踊跃捐款修复被暴徒毁坏的建筑物
新华社5日讯 据塔斯社巴黎4日讯:法国共产党为修复被法西斯匪徒破坏的建筑物而在全国筹募经费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目前募集款项的总额超过一千六百万法郎。
最近表明共产党获得劳动人民支持的另一件事实是:在莫尔比盎省卡莫鲁乡村的局部市政选举中,尽管反动势力百般阻挠,共产党的候选人仍然获得了绝对多数的选票。


第6版()
专栏:

萨尔共产党发表声明
  谴责法国和西德签订的萨尔条约
主张萨尔实行符合全德利益的政策
新华社柏林5日电 据“新德意志报”4日报道:萨尔共产党12月2日发表声明,谴责法国和西德签订的把萨尔从明年1月1日起合并给西德的萨尔条约。声明指出:这个条约不过是法国和西德的垄断资本家之间所达成的一项纯军事观点的交易。
声明接着就萨尔问题提出建议说:萨尔应该实行一种符合全德利益和促进两个德国重新统一的政策;萨尔政府、萨尔议会和萨尔的一切党派、团体应该要求两个德国政府不使用武力解决德国问题,要求它们支持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计划和取消义务兵役制。
萨尔共产党还发信给民主德国政府和人民议院。这封信说,民主德国所提出的解决萨尔问题的建议是对缓和德国紧张局势的贡献。它符合全体德国人民的利益。


第6版()
专栏:

反抗荷兰殖民者的残酷统治
  西伊里安各地人民英勇起义
据新华社雅加达4日电 据雅加达报纸今天登载的西伊里安消息说,在最近西伊里安人民发动反对荷兰统治的起义以后,有七名印度尼西亚人在西伊里安被荷兰军队枪杀了。
消息说,另外有四个人在伊里安独立战士同荷兰军队作战的时候被打死。
由于荷兰统治者逮捕了西伊里安的几名爱国青年,西伊里安的好些重要地方和许多内地地区在上个月都爆发了起义。
西伊里安人民已经对上述残暴屠杀行为向荷兰蒂亚(伊里安岛上荷兰控制地区的首府)的荷兰总督提出抗议。但是,荷兰当局不理这一抗议。
在这以前,有消息说,荷兰殖民主义者已经加强了它们在西伊里安的军事力量,目的是要镇压那一地区人民的起义,以及对付印度尼西亚人民日益高涨的收复西伊里安的民族要求。
据安塔拉通讯社今天援引西伊里安籍议员苏瓦格斯的话说,西伊里安的人口每年都减少5%到10%。他说,人口所以减少主要是由于荷兰人所挑起的不同部落间的战斗。


第6版()
专栏:

  印度尼西亚新闻社报道
  卢比斯被捕
新华社雅加达5日电 印度尼西亚新闻社报道,据悉印度尼西亚前陆军副参谋长卢比斯已经被逮捕。印度尼西亚陆军发言人拒绝证实或否认这个消息。他说,“我还没有受权就这件事发表任何声明”。
卢比斯由于最近策划政变企图推翻政府而被通缉。
(编者附注) 卢比斯曾任印度尼西亚陆军副参谋长。1955年6月,他在代理陆军参谋长职务期间,违抗政府命令,拒绝新陆军参谋长就职,并且企图发动政变。这个阴谋未能得逞,但终于引起了内阁危机,当时的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内阁不得不辞职。大选后,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再度组阁。今年8月13日,外交部长阿卜杜加尼正准备参加讨论苏伊士运河问题的伦敦会议时,卢比斯策划企图逮捕外长和全部内阁部长的阴谋。9月间和10月间,卢比斯又连续两次企图发动武装政变。这些阴谋失败之后,卢比斯潜藏起来了。印度尼西亚政府在11月21日宣布了通缉卢比斯的命令,最近撤消了卢比斯的军衔。


第6版()
专栏:国际札记

  守不住的秘密
11月29日,英国代理首相巴特勒在下议院里碰到了一个难题。
一个议员质问他,英国是否参加了一个名叫“阿米尔卡”的秘密组织。这个问题使巴特勒吃了一惊,于是他立即板起脸孔装傻地说:“英国不知道这样的一个组织。”
但是,说着说着,巴特勒先生忽然又好像知道一点关于这个组织的事了。他提到11月12日“时代”杂志上刊登过关于这个组织和它的名字的消息,他说:“这个消息是不正确的。”那么,正确的消息是什么呢?显然,巴特勒感到如果再谈下去,一定会露出更多的马脚来,于是他就改变口锋,避开主题,上下古今地胡扯,并且卖弄他的历史知识说:“从1942年到1946年,‘阿米尔卡’这个字曾被当作一个电码使用过。我在追溯历史时,发现这个字在公元前二百四十七年使用过一次。这番话无异表明他对于这个“不知道”的名字早就下过一翻很大的研究功夫了,因而引起议员们的哄然大笑。
其实,巴特勒的装傻和胡扯都是没有用的。许多人都已知道,英法侵略者在进攻埃及以前,同以色列进行了勾结,英法早就建立了密谋发动进攻的联合军事机构,并且盗用了古代迦太基大将汉尼拔的父亲的名字——阿米尔卡做这个组织的暗号。巴特勒之流尽管到今天还在严守秘密,但是,“阿米尔卡”这个被污损了的名字所代表的英法为侵略埃及而建立的阴谋组织的行动,已暴露在世人面前了。 (方)


第6版()
专栏:

  伦敦—华盛顿的风波
  胡平
11月尾,在寒雾笼罩和石油荒袭击下的伦敦,掀起了一场剧烈的不满美国的风波。英国下议院的一百多名保守党议员,联名提出了“对美国严重危及大西洋联盟的态度表示遗憾”的提案。代理首相巴特勒叫喊美国对英国“冷淡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外交大臣劳埃德承认英美两国“对于中东目前的局势存在着尖锐的意见分歧”。美联社驻伦敦记者普罗维兹基在11月29日报道说,“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对美国不满,认为美国要“把我们(指英国)赶出中东,夺取我们的石油”。
英美两国之间发生这种公开的争吵,就其近因来说,这是苏伊士运河问题发生以来两国之间激烈的勾心斗角的表面化;说得更根本一些,则是反映了它们多年来在中近东争夺殖民利益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中近东地区主要是英国的势力范围。法国也有相当的势力。战后,在亚非人民空前高涨的民族独立浪潮中,阿拉伯国家纷纷取得独立地位,法国在中东的殖民势力已所余无几,英国的控制地位也大大削弱。但是,美国势力却加紧插手进去,一方面成为支持英法殖民者反对中东各国人民的主要支柱,另方面又是夺取英法殖民利益的劲敌。美英势力的消长,最显著地反映在石油问题上,因为这是殖民国家掠夺中东的主要
目标。在1938年,英国控制下的中东石油产量比美国控制下的多五倍,而1954年后者反而比前者将近多一倍了。
美英两国为了争夺中东的石油资源和销售市场,为了争夺对某些中东国家的控制权,特别是对巴格达条约的领导权而进行的互相利用和互相倾轧,这是尽人皆知的。在这种倾轧中,英国既要依靠美国来对付中东人民,又不免于被美国节节击败。因此,英国的殖民主义集团对此早就感到非常不满。英国保守势力的“每日邮报”在今年4月4日叫喊道:“英国和美国在中东有争执。它们的利益是相同的,然而它们都没有共同的政策。只要美国有所行动,那常常是反对英国的。”
今年7月埃及采取了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的正义行动之后,英美两国之间在中东的这种同床异梦的关系,表现得越来越表面化了。它们为了要反对埃及和对付支持埃及的强大的反殖民主义力量,以图夺回运河和保持殖民者在中东的利益,它们相互之间的矛盾一度有所缓和,并且联合起来采取一致的行动。但是,美国又把这一事件看作它加紧扩张自己在中东的势力和排挤英法的好机会,因而它和英法之间的矛盾也就越来越尖锐化。
在苏伊士运河事件的最初阶段,英法和美国在第一次伦敦会议上联合一致地通过所谓“杜勒斯计划”的期间,英美的分歧就开始露头。英法急于不顾一切地夺回运河,而美国却宁可使问题长期僵持不决,以便它打着“和事佬”的招牌向两面讨价还价,取得更多实利。因此,会后拿着
“杜勒斯计划”到埃及去施加压力的“五国委员会”内部,就“产生了分裂”,美国代表汉德逊同英联邦的澳大利亚总理孟席斯经常“处于对立的地位”。
在9月间举行第二次伦敦会议的前后,美英矛盾扩大了。美国当时提出了所谓绕道好望角的“抵制”苏伊士运河的计划。它的表面理由是要以长期的经济抵制来拖垮埃及,但实际用意显然也在于同时拖垮英法。因此,这个计划被英法拒绝,而英法所想的一套也得不到美国的完全支持。这次会议在美英争执中虽然搞出了所谓“使用国协会”,但英国当权党派的报纸称它为“纸上计划”而大不满意。正在这个当口,杜勒斯又在10月2日发表了一通极端伪善的谈话,隐约地指责英法为殖民主义而自装清白。这引起了伦敦的十分恼怒。英国报纸反唇相讥说,美国的“所谓防御共产主义的殖民主义”同“纯粹的殖民主义”并没有什么不同;巴拿马运河的全部历史就是美国“殖民主义的鲜明例子”。
在美英争吵声中,英国在9、10月间就同法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密谋,决定单独发动战争,企图抛开美国而把运河夺到手里,并且扩张英法在中东和北非的势力。英国保守党的“每日电讯报”和法国右翼的“费加罗报”当时都发表社论说,英法今后要依靠一个“统一的欧洲”来照顾它们的“切身利益”,在可能的情况下同美国取得合作,但不必一定要同美国合作。同时,英国还作出了在经济上也同美国闹独立性的雄心勃勃的打算。10月3日,财政大臣麦克米伦宣布:英国政府正在考虑同某些西欧国家建立“局部的自由贸易区”,构成一个“强有力的欧洲”,以便在同美国打交道时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合众社在报道中酸溜溜地说:这“证实了这样的消息,就是英国正在把它在战后对美国的传统依赖转移到和西欧的新的密切的经济关系上。”
注意到了英国在进攻埃及以前的这些打算,对于美国以后继续采取的两面态度及其在美英关系中所引起的轩然大波,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英法冒险发动战争的时候,美国显然是捏了一把汗的。一方面,它担心英法受到非常惨重的打击而削弱整个帝国主义阵营的力量,因此它公然庇护英法,阻止联合国采取有效的制裁侵略者的措施。另一方面,它也不愿意英法达到它们的单独占领运河和扩张势力的目的,因为这样一来,美国几个月来在运河问题上所取得的主导地位就会丧失,而且还将鼓励英法以后更多地背着美国单独行事。所以,美国就假装维持“和平”,要求英法停火和撤兵。这种两面做法,既保全了美国的“和平”面具,便利它在中东扩张势力的阴谋,又达到了它的给英法一点厉害看看的目的,使英法进一步屈服。美国统治集团对此颇为满意。“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在11月23日坦率地写道:“英国不能够单独行事。苏伊士的大败,证明了这一点。”今后英国如果要依靠美国,“那就意味着英国在外交政策上必须要跟从美国”。
事实上,美国并不止于迫使英法“跟从美国”,它还想趁着英法的地位在中东空前地削弱的机会,加紧取而代之。据法新社报道,白宫和国务院正在拟订“新的长期中东政策”,目的是“为了填补法国和英国的行动所造成的‘真空’。”这种“填补”政策,事实上已经在巴格达条约国家实行了。这些国家最近已同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一面宣布它们将不再同英国在一道举行巴格达条约的会议,一面又公开“要求”美国正式加入巴格达条约。英国眼看着自己煞费苦心在这个军事集团中所谋得的地位行将丧失给美国,而又不能不硬起头皮表示“欢迎”,以便留一点再挤进去的后路。这真是有苦难言!
更使英国统治集团恼怒的是在石油问题上。大家知道,美国早就公开地安排好了一个供应西欧石油的所谓“紧急计划”,但在英法真正需要石油的紧急关头,美国却又迟迟不肯拿出来。这引起了英国统治集团的无限伤感。他们不但悼念中东和美洲的特立尼达等处丧失在美国手里的油田,并且懊悔当年追随美国的经济政策。
“每日快报”伤心地写道:英国当前的困境起源于三件事:“1945年决定接受美国贷款(这笔贷款使英国在经济上受到束缚),1951年放弃了伊朗的阿巴丹炼油厂,再就是在今年把特立尼达石油公司出售给一家美国公司。”另一家保守党报纸“星期日泰晤士报”说:“美国的政策是被石油利益集团控制着的,它的目的是要由美国来代替英国在中东的全部势力和经济利益”。
当然,英美统治集团这种撕破脸皮的争吵,一时是还不会闹翻的,因为它们之间暂时还有互相利用的地方。现在它们都在设法转弯。据合众社报道,在英法一阵叫喊之后,美国已在“拚命进行幕后活动以改善它同英法之间日趋冷淡的关系”。这些天来,美国政府已下令向西欧大量供应石油,并且宣布最近的分歧“不应该被认为”是美国和英法的联系的任何“削弱或破坏”。刚出医院的杜勒斯赶紧宣布要在12月8日到巴黎参加北大西洋集团的会议,并同英、法外长特别会谈以弥缝裂痕。英国政府和保守党人也改变了口风,希望“重建已经四分五裂的西方联盟”。同时,美英法之间又在进行新的合谋,企图打起“反苏反共”的幌子在叙利亚制造紧张空气,以掩盖它们之间的矛盾。
但是,美英两国在中东的根本矛盾,特别是美国排挤英国所产生的矛盾,一点也没有消除。英国在美国的软硬兼施的压力下重新回到美国的指挥棒下,并不能使它免于受美国的宰制;相反地,只会使美国更便利地宰制它。因此,美英之间的矛盾即使有某些和缓,也只会是暂时的,它们之间的斗争今后将会更尖锐、更深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