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2月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关于我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
  漆侠
我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千百万农民为反对地主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曾进行了数百次的起义、斗争,写下无数壮烈的英雄史诗。农民的这些起义、斗争,是封建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是我国人民的
光荣的革命传统。党和毛主席曾经充分地正确地估计了它的
作用和意义,从而为我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
道路。
自从1939年底毛主席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发表以后,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等历史学家,便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从事于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他们或者以专题论文的形式,或者在自己的著作中以一定的篇章,描绘了农民革命的一些英雄事迹。特别是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这篇著名论文,在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地区都曾发生了广泛的影响和良好的作用。
全国解放以来,农民战争史的研究,更有了蓬勃的发展。散见于报刊上的论文,粗略地估计,当不少于七十篇。汇而成为文集的,有历史教学月刊社编辑的“中国农民起义论集”,赵俪生、高昭一著的“中国农民战争史论文集”等数种。另外,还纂辑了若干种农民战争史的材料书。像郑天挺主编的“明末农民起义史料”等书,辑录了不少具有很大价值的档案材料。这些,不能不是近年来历史研究工作中的一个成就。
概括看来,近年来农民战争史的研究成就,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过论文的作者们对于零星分散的史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对于新史料的钩沉、考索、抉发,使我们对于秦汉以来的几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和一些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有了比较丰富的知识了。像黄巢领导下的唐末农民战争,他们游动的路线是很杂乱的,现在经过整理,便有了一个清楚的脉络。像陈胜、吴广北上进军的路线,隋朝翟让起义的年份,窦建德同河北人民的深厚关系,宋朝王小波、李顺起义同“贩茶失职”人群的联系,宋江是否征过方腊,以及李自成殉难的确实地点等问题,也都经过订正考补,给以确实的说明。对于一些湮灭无闻的起义事迹,如明中叶荆襄山区刘通、李原领导的流民起义,刘六、刘七在黄河下游一带的起义,也都经过探讨而显现出来了。
其次,对于每次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许多论文作了一定的分析。一般来说,对于封建统治的残暴和当权者集团的腐朽这一起义爆发的原因,是揭露得颇为充分的。对于各个时期的土地所有制,特别是土地集中的问题、赋役制度的问题,也有所论述,从而初步地接触到: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经济诸关系,同农民战争爆发有着内部的联系。此外,有的论文还能依据具体材料进行分析,阐明了某次农民战争之所以爆发在某一地区的原因。这就给人以这样一个认识:农民战争的爆发,在一般的普遍的原因当中,有其独自的特殊的面貌。这类研究,对于抉发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时代特征,是有所帮助的。
对于农民的革命斗争是推动封建社会前进的真正动力的问题,也是近年研究中所致力探索的。一些论文以比较丰富的材料,论证了这个问题的某些侧面。像唐太宗对农民让步的思想、唐初赋役的相对减轻和均田制较为广泛的推行,以及由此而来的唐帝国经济文化的高涨,同隋末农民战争有血肉相联的关系;明太祖对官僚豪势的压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明初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同元末农民战争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些论点都较符合实际状况,因而可以肯定下来。对于被地主统治集团镇压下去的巨大的农民战争,如唐末农民战争,对历史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也都有所论列。有的论文认为,五代十国经济的发展,对唐末农民战争起了推动作用。这是否能够成为确论,尚待商量。但作为尝试来看,则是很值得提倡的。任何科学部门,不经尝试,是发现不了新的问题的。
同其他科学研究一样,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中对于若干问题,也存在着不同意见的争论。像在某些战争过程中,农民的反封建压迫的战争怎样转化为封建统一的战争,便是一个争论的问题。隋末农民战争便是争论的具体对象。
有的文章根据事实材料,说明农民的自发的反封建压迫斗争,由于他们的小生产者的地位而产生了这种内在的矛盾,即:有反封建压迫的要求,但摆脱不了封建制度的枷锁。这样,隋末农民的反抗斗争虽然推翻了隋封建统治,却不能建立自己的政权。因此,在隋亡之后,贵族地主伺隙乘机,企图建立政权,而农民起义军的领导者和上层分子,也因时代条件的限制,不自觉地向封建主道路上转化,参与了对封建统治权的争夺。于是,战争的性质便随着隋政权的颠复而发生了变化,从反封建压迫性质的战争转化为封建统一性质的战争。这个说法曾引起了不同的意见。但是,深入讨论这个问题,还是很必要的。因为,这个讨论对于农民不能建立自己的政权,农民战争得不到先进阶级的领导特别是得不到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总是陷于失败等问题的具体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农民战争史上的一些人物,如项羽、李密、刘黑闼等,也有不同的评价,甚至有完全相反的论断。今以对项羽的评价为例。有的论文把项羽的活动划分为两个阶段考察:在后一阶段即统一战争阶段,项羽代表了旧贵族的利益,维护封建割据,是反历史的;但在前一个阶段即农民的反秦斗争阶段,项羽击溃秦军主力,为推翻秦封建统治奠立了基础,因之应根据这个主要阶段的活动,承认项羽是个农民起义的领袖。有的论文虽也承认项羽在反秦斗争中的作用,但是认为项羽始终是代表旧贵族利益的,不承认项羽是个农民起义的领袖。有关这类问题的讨论,虽还没有得出结论,仍然是有收获的,因为这些讨论使人或多或少地了解到,“动机论”和“唯成分论”等论点是反历史主义的。
依据上述情况来说,近年来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在许多方面是有成就的。这些成就,对于历史教学工作有了相当的帮助,同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下初步基础。
但是,也应该承认,近年来农民战争史的研究还很不能令人满意,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许多论文仅限于农民战争的局部、片段过程的描述,这不但距写作一部首尾贯串的农民战争史还相差甚远,而且对农民战争史上的重大事件,还没钩出比较完整的轮廓,有的甚至依然是历史的空白。像对于某些全国性的农民战争如秦末农民战争,就还缺少较为完整的描述。对于历史资料是如此丰富的明末农民战争,也还不但缺乏全面、深刻的叙述,而且缺乏对张献忠起义军的描绘。固然张献忠的活动有很多缺点,这是起义农民内部的事情,而无耻的封建文人横施于农民起义军的诬蔑那就更多了,这些应该是最先加以清算的。张献忠起义军的活动有许多特点,游踪不定、飘忽无常的军事行动便是其中之一;在某些年份内,这支起义军是当时的主流;在推翻明封建统治方面,它也起了重要作用;在农民战争史上,这支起义军应该占有足够的篇章。总之,只有在填充了若干的历史空白、较全面地论述各次农民战争的基础上,才可能写出一部首尾贯串的农民战争史。这是亟待努力的。
其次,在近年来的研究中的下面一类的现象,是值得考虑和加以改善的。有的论文根据不多的或者很少的,甚至东拼西凑来的历史材料,就来动手解决若干重要问题,因而结果不是成为浮泛的空论,就是成为复述别人见解的文章。
不是学习经典著作中分析问题的方法,而是把经典著作中的个别原理原则硬套在历史事件上,这类现象也是存在的。像有的论文毫无根据地夸大了历史事实,硬把宋太宗和明成祖的某些活动以及当时若干经济上的现象,完全不适当地同王小波、李顺、唐赛儿的局部起义关联起来,以来证明农民起义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就是这类例证之一。
最后,一个普遍的根本的问题是:由于近年来农民战争史的研究范围太窄,限于局部、片段问题的探讨,不能也不可能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或其侧面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所以无法探寻某一次或某几次农民战争的时代特征和规律。这样一来,在某些方面就变成为对历史现象的浮光掠影的表述,从而给人以公式化、千篇一律的感觉。因此,人们不禁要问:按照这些论文,土地集中、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爆发了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打击了封建统治,统治者对农民让步,经济得到了发展;土地又集中了,封建统治阶级又残酷剥削、压迫了,于是又爆发了农民起义……这不成了历史的循环了么?到底从哪里看出这次起义同那次起义的区别?到底从哪里看出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由此可见,进一步提高农民战争史的研究水平,已经到了如何迫切的时候了。
我们知道,阶级斗争乃是极其复杂的社会关系的矛盾产物。它是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反映,是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政治经济诸关系矛盾的总反映。同时,阶级斗争不仅展示了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经济关系的变化,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得到反映,而且阶级斗争的结局甚至固定在当时的国家法权之中。所以,要想真正了解阶级斗争,就必须把上面的各种关系和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全面的分析。
准此而论,要想真正抉发某一次或某几次农民战争的时代特征和规律,要想真正了解我国农民战争的特征和规律,必须扩大我们的研究范围,以同下述几个方面联系起来,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综合的考察。
一,不只了解土地集中的问题,更根本更重要的是了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及以此为基础的封建经济诸关系的变化的问题。通过这方面的考察,将可以看到,在某个时期内哪些落后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关系将被排除,哪些适应生产力发展性质的经济关系得到发展。自这种变化中将又可以看到,这个时期的农民战争怎样显示了当时农民的具体要求。如果我们把北魏到唐前半期的均田制度、赋役制度同这个时期内的农民战争结合起来考察,那么我们对这两个问题是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认识的。
二,不只把封建统治者集团的政治措施(好的或坏的)叙述出来,而且应该具体分析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变化。像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它为巩固集权统治而严重地削弱地方权力,但封建统治者集团却没有料想到,这竟使百八十人的小股起义的农民能够纵横数十州郡;另一方面而且是根本方面,它对农民的控制也加强了,特别是荒年招募饥民为兵的办法,对农民起义起了严重的抑制作用。我们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任何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这些指示考察,更应该全面了解各个时期的政治状况了。
三,对于各个时期的法权的变化更应多加研究,在这方面我们几乎还没有接触到。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劳动生产者地位变化的历史,而这种变化往往从法权中体现出来。农民在封建社会的地位也是有所变化的,历代法制律令大体上说明了这个变化。认识这个变化,对阐明各个时期农民战争的特征和作用,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其他如意识形态方面同农民战争也有关系。
当然、进一步提高农民战争史的科学研究水平,这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事实上,上面的许多问题,也是历史研究领域中普遍存在着的。因此,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史学界的共同任务了。
一般来说,我国历史科学的基础还很薄弱,无数的历史空白都待填补,无数的问题都待研究。在这种情况下,为着弄清问题的本身,就不得不将这个问题或问题的某几个方面同历史的整体暂时地割开,进行相对静止的考察。这是很自然的,而且也是容许的。但是这样一来,所研究的问题就成为若干个孤立的点或较小的面,缺乏联系了。我们指责农民战争史的研究没有同其他方面的问题联系起来考察,同样地,我们也可指责其他方面的研究没有同农民战争的问题联系起来考察。而在这里,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的学习,把这个理论切实地贯注到研究的各个方面,是克服缺点的根本前提。
其次,史料的整理对于开展历史科学研究工作具有重大意义。近几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一些成绩,前面提到出版的关于农民战争史的史料书就可证明。但是,这个工作还需要大力开展。整理史料的工作,固然要由研究机关配备人力来做,然而这种力量究竟是有限的。如果每个历史科学工作者,无论研究什么题目,在完成自己的论文或专著之后,把搜集的材料,加以排比考订,或作为附录,或另行刊印,那末对于史料的整理,是大有裨益的。希望史学界注意这个问题。
深入研究我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是有其重大的学术意义和政治意义的。深盼史学界加强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工作,使其迅速地达到高度的科学水平。


第7版()
专栏:

  中小学和师范教育中现在有什么问题
  教育部完成初步调查工作
据新华社2日讯 新华社记者张丽君报道:教育部专门组织的四个调查组,在各地调查完毕后,近来在教育部召开的一系列的会议上,汇报了他们初步调查研究的结果。这些汇报着重在对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认识和实施情况、中小学和师范学校教学计划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的忙乱现象、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数量和质量的矛盾等方面。
据调查组了解,几年来各地在贯彻执行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工作上,是有很大的成绩的。普通教育工作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部门在方针的认识上和贯彻执行的过程中,也发生了若干的缺点和错误。在前两年曾发生过片面地割裂地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五个组成部分,因而在教育工作中发生了顾此失彼的情况。最近一年来,又产生了把全面发展理解为“平均发展”,过分地强调集体,忽视学生爱好特长的发展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在研究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中的上述问题时,教育工作者又产生了几种不同的认识。有的人认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虽然正确,但不够完善,应将因材施教也列为教育方针;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特长和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有的人不同意把因材施教作为教育方针,认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就包括“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涵义。目前在教育工作中忽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只是由于对方针的理解不够。也有人认为,为了纠正当前工作中的偏向,也可以把因材施教作为方针提出,在偏向得到克服后再取消。
最近一个时期,由于教育工作者对因材施教的认识上存在着混乱思想,在学生片面地强调发展“个性”,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少学校的教师产生了不敢管和怕管的情绪。
教学计划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中学教学计划的情况一般是初中不重,高中较重,高三尤其重。小学教学计划,一般并不重,问题在于有些课程,如语文的教材内容加多、加深了,但上课时间反而减少。师范教学计划主要是门类太多,尤其是专业科的设置过于繁琐,而文化课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却太少。师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很多是翻译苏联的,还存在着同中国师范教育实际脱节的情况。
调查组认为,教师忙乱的现象所以长期未能解决,有来自校外和校内的两个原因。来自校外的原因是,目前许多部门直接向学校布置任务,有的还任意抽调学校的领导骨干和教师去参加社会中心工作,造成学校领导人兼职多、会议多、教师社会活动多、工作负担重的情况。很多学校领导人和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的工作调动频繁。有的单位还任意占用学校校舍,特别是占用小学校舍。在学校内部,编制紧,任务重,非教学活动负担过重,也是影响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或休息的重要原因。部分的小学和中学还保留着一些不合理的工作制度,如强调集体备课。这样,既挫伤了广大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一部分水平较高的教师也成为负担。在组织教师学习方面,还存在着领导多头,学习内容齐头并进的情况。
调查组认为,今年普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级学校招生计划都超额完成,新生知识质量较去年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考虑需要方面较多,考虑主观条件不够,所以今年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矛盾比往年更为尖锐、突出。开学以来,学校校舍拥挤、设备简陋的情况比较普遍。各地中小学很多实行了二部制,有的还采用了三部制。班级人数有的每班扩大到六十到七十五人。各地新成立的中学和在小学里设立的初中班,情况就更加困难。中等学校师资数量不足,质量较差。今年中等学校新增加的师资,70%到80%是中等学校文化水平。有的地区在开学以后,教师仍有缺额。这就使教育质量的提高不能保证。
教育部正就上述问题和其他重要问题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第二批调查组即将出发。


第7版()
专栏:

  文学期刊编辑工作会议
  要求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据新华社讯 12月1日在北京结束的文学期刊编辑工作会议强调文学刊物要扫除障碍,大胆地鸣
(“百家争鸣”)、大胆地放(“百花齐放”),促使文艺创作欣欣向荣。
编辑们在会上畅所欲言,一致认为要真正贯彻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必须大胆放手:敢于在刊物上发表各种不同的见解,开展自由论争;发表多种多样形式的作品,并且促使各种文艺形式得以发展;敢于干预生活,发表批评现实生活中的缺点的作品。
会议认为要办好一个刊物,必须要求每个刊物各自有着鲜明的主张;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采。
会议还强调要重视发扬兄弟民族文学艺术的传统,相互介绍各民族的文学,并促使它提高。
会议认为,每个刊物的举办和它的篇幅的大、小,应当根据读者的需要、作者和编辑人员的条件而定,反对贪多求大的倾向。某些出版刊物过多的地区可以酌量合并。
会议提出每个刊物都要有一个团结的有创造性的编辑部。这个编辑部要充满着学术上的自由论辩的空气和严肃的工作作风。编辑人员要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要给他们深入生活和写作的时间。
会议提出了几项新的措施。从1957年1月起,全国各个文学期刊一律取消机关刊物的名义。文艺团体对所属刊物只作原则方针上的领导,不干涉其日常编辑工作。全国各个刊物之间没有指导或领导关系,彼此都可以相互批评。


第7版()
专栏:

  重要的工业资源—紫胶
  刘崇乐
我国要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就需要有各种各样的资源。在生物资源里,有一种属于天然高分化合物的资源——紫胶,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
紫胶是一种昆虫的分泌物。分泌紫胶的紫胶虫是和我们较为熟悉的白蜡虫同属于介壳虫类。它固定在树枝上生活,为了保护自己,常常分泌一种物质作为掩盖。雌性紫胶虫,分泌圆形的胶壳。因为树枝上胶虫很密,胶壳随着胶虫的发育而相互结起来,形成块状,或环绕树枝长达二、三尺。
紫胶这种东西,早在一千六百年前,晋人张勃所著的吴录一书中,就已有了记载。紫胶既生在树枝上,可以连枝采折,所以又叫做紫梗。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现在。目前市场上所说的虫胶或洋干漆,指的是经过加工的紫胶片状物。
紫胶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在工业上的用途也是很广泛的。紫胶能溶解于酒精,又能很快在空气中干燥,并遗留光滑坚韧的薄膜。它受热后能软化,有高度的粘着力。紫胶具有一种优良的绝缘性能。它还对许多有机溶液具有抗性。咸性的紫胶溶液,有很强的结合性能。
紫胶最悠久的用途是作为涂饰剂。而近几十年来,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当1914年硝化纤维漆应用于涂饰飞机翼布成功后,大有排斥紫胶涂剂的形势。不过后来发觉,单纯的硝化纤维漆,当溶剂蒸发后,涂膜既脆且暗,又粘着不良。只有加入少量的片胶,才能增加光泽和粘着良好。此后片胶和硝化纤维混合涂剂的发展,更转入以片胶为主体的方向。在混合涂剂中,硝化纤维仅占全部固体的17%。这类涂剂经得住气候的不良影响,而在较长期间内保持它的色泽。
为了配制浅色的涂饰剂,漂白胶工业已为紫胶开辟了新用途。这方面的需用量迅速增加,已占印度紫胶出口量的30%至35%。此外,还可以用紫胶来做焙漆、油漆、水漆。例如一种白色紫胶水漆,即使在降霜的清晨,还能在15至30分钟内完全干燥,适用于公路划线。
紫胶能防止电流通过,是优良的电流绝缘体。但是紫胶涂漆除具备一般绝缘漆应有的坚韧、光滑、弹性等等特性外,还能防止潮湿侵入而增加电阻,更能导热而散发内层产生的热。因此,片胶在电气工业上有其极为广泛与重要的用途。感应电动机中的小线圈须用片胶涂剂,而最优良的绝缘体云母片也必须用片胶溶液来粘成适合厚度的云母板。在这一方面,其他粘剂是不适用的。同样,由于片胶粘剂能粘着不同性质的物体,所以也用以固住电灯泡的玻璃泡和金属头。
紫胶又具有高度的结合性能,是一种卓越的塑料。五十年来,塑料工业有了大的发展,而随着这一发展,紫胶也得到了更多的应用。片胶作为塑料,最初用于制造留声机唱盘,后来用途增多,特别是在电工器材方面,如灯头、开关、配电盘、电话听筒、电铃按钮等,都可用片胶和适当的填充物塑成。
紫胶最近的发展,是用于制成富有弹性的如橡胶一般的物品。同时,无论天然橡胶或者人造橡胶,加入少量的片胶,再经硫化作用,则橡胶制品的使用期限就能延长。不仅如此,经过这样加工的橡胶,还具有更强的张力,更高的硬度和坚韧度。经过很长时期的使用,仍能保持它的弹性。在国外某些轮胎制造厂,已经把掺加片胶的方法应用到生产上。
紫胶是南亚洲特有的产物。紫胶虫分布在一个广阔的地带。我国台湾的紫胶是在1940年由人工引种的。在广东,现在知道的产区为湛江与合浦两个专区。西藏的产区也是局部的。唯有云南是我国主要的紫胶产区。
紫胶虫生长的自然环境,主要可分为盆地类型,和低山稀树热草原类型两个景观。盆地就是河谷较开阔的地方,云南一般称为“坝子”。低山稀树热草原就是河谷两岸的山坡地。
紫胶生产需要相当的技术,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寄主树。紫胶虫的寄主植物种类颇多,目前在云南已知的有一百十五种。其中主要的,在山坡地带为牛肋巴、泡火绳、酸香;在盆地为榕属的大青树等;而在二者交界的地带则为秧青树。这几种最主要的寄主植物中,除泡火绳属于梧桐科外,其他则属于豆科与桑科。榕树为大型树,在镇康有一株大青树具有二十七根粗大的茎,树干占地约五亩之多。因此,榕树产胶量一般较大。例如,在西双版纳的一株树上,就产过二百五十公斤的紫胶。可是榕树上的紫胶,质地较松,不能算上品。就质优量高来说,牛肋巴最能符合要求,也是龙陵一带有经验的胶农所最重视的树种。生产紫胶的下一个步骤是挂种。这就是说把载有成熟胶虫的树枝剪下移殖到另一树上,以便孵出的新一代幼虫能及时爬到嫩枝上而固定下来。在云南,紫胶虫每年在五、六月间和九、十月间各有一个世代成熟。所以每年挂种两次。但每季采到的紫胶不尽作挂种用,余外的紫梗就是这一季的收成。
云南生产紫胶有相当长的历史,龙陵一带的胶农也掌握了相当高的放养技术。解放以前,由于反动政权漠不关心,紫胶以原料出口,价格完全受资本主义市场的操纵,以致紫胶生产时盛时衰。在1949年以前,几乎无人从事经营。建国以来,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收购政策,紫胶生产已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紫胶的生产,在我国是有很大发展前途的。因为它是一种农村副业,既无须投资,也不需付出很多的劳动。如果科学研究能给它解决某些生产上的技术问题,经营管理方法再加以改善,紫胶价格就可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为它的使用前途创造更好的条件。
云南紫胶产区主要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些地区发展紫胶生产,是提高少数民族物质生活水平最好的途径。我国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指出,节约物资,特别是金属是一项重要任务。紫胶制品在许多地方可以代替金属制品,而且紫胶能延长橡胶制品的使用期限;也是一个节约橡胶物资的方法。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紫胶的生产。


第7版()
专栏:读者来信

做好农村图书发行工作
今年4月,江苏省泰兴县各区供销社先后建立起图书发行的专柜,对农民买书有很大的便利,受到了农村读者的欢迎,卖书也很不少。如宣堡区供销合作社,只4月份营业额就有六百二十元。但是目前有些区供销合作社,不仅把图书发行的专柜撤消了,连图书发行的专职工作人员也调去做其他工作了。如城西大生供销合作社,在今年8月把所有的图书全部交给新华书店泰兴支店,只留下少数几本书做样子。现在这个供销合作社的主任和负责发行工作的同志,打算把这少数几本书卖后就再不进货了。
我们认为像这种对待农村图书发行工作不负责任的现象,在泰兴县的供销社说来,并不是个别的。我们要求泰兴县联社制止这种现象,认真做好农村图书发行工作,以满足农村读者的要求。 袁 飞


第7版()
专栏:读者来信

  我们需要文化食粮
朗乡林区在小兴安岭南部,是一个偏僻的山区。目前,林区工人迫切需要文化食粮。
过去铁驪县新华书店流动售书组,有时到过朗乡,很受职工欢迎。可是现在售书组已经三个月没有来了,听说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这里的人少。职工也不知提过多少次意见,可是铁驪县新华书店只当耳旁风。我们希望铁驪县新华书店能够很好倾听群众的呼声,供给林区职工文化食粮。  孙德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