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护理学与护士工作
王立章 李懿秀
护理工作在医学领域中成为一个科学的专业还是近一百年的事。
在祖国医学里,很重视对病人的护理,所谓“三分治,七分养”是一句人人皆知的俗语;并且强调把病人的护理责任交给病人最亲近的人去做。
护理学的发展是随着医学、卫生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推动护理学的进步。十九世纪以来,医学方面的细菌学、麻醉法、外科学的发展,爱克斯射线和镭的发现,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科学技术要求。先进的医学、生物学和心理学更提供了护理学重要的材料,证明生物的肉体与精神是完整的统一的整体,说明生活条件对病人的巨大影响作用,丰富了护理工作的内容。
此外,护理学的发展,也受着社会制度的很大影响。在先进的国家里,有对工人劳动的保护性措施,有对儿童的健康教育,有对孕产妇的访视保健,并广泛地重视环境卫生的改善,等等,这样使护理工作不仅表现在病房和医院里,而且更广泛地表现在公共卫生的活动方面。
在护士教育方面,也随着实际的需要,逐步提高、逐步增加新的内容。由于医学的提高,把护理工作领上了科学的道路。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人是复杂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年龄、体质、个性、生活习惯、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和生活经验。病也是复杂的,无论在诊断、病期、严重程度、医疗方法和愈后好坏上都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况。要使无病的人懂得防病保健的方法,要使有病的人赶快恢复健康,绝非简单的办法所能收效。
假设一个三岁的小孩和几个成人都患了肺炎,在医生的诊断方法和治疗上的差别不大,但对护理上的要求就有很大的不同。三岁的孩子用氧气时自己会拔掉管子,注射时要躲避和哭闹,热度刚退下去就不肯在床上躺着,这些问题就都需要护士来解决。而成年人,也正因为年龄、文化、生活、体质等不同,而会对各种治疗的接受有不同的反应,对生活照顾会有不同的要求。
要做好护理工作,要知所适从,
护士必须掌握“人”与“病”两方
面的科学理论,也就是说,必须掌握心理学、教育学和医学的理论,以便应用在护理方法和技巧上。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帮助病人翻身”是件平凡的事,可是按照不同病情就要采取不同办法。搬动麻痹的肢体时,应该扶托两端的关节,使肌肉免受因意外损伤而延迟或影响恢复;对患有关节炎的病人,搬动时就不应该握住关节,一定要托住关节的两端,轻举轻放。同样是关节炎,可是有不同病理变化时就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例如风湿性关节炎,在炎症消退后关节不会有变化,因此安放肢体时,病人觉得怎样舒服就可以采取怎样的姿势;而对风湿样关节炎,若采取同样办法就难免不落下残废,因为患这种关节炎时结缔组织会增生,炎症消退后关节可能强直,如果放的姿势不合乎科学的要求,以后就会有许多不便。
对一个失眠的病人,服安眠药并不是最好的治疗办法。若是护士能把环境弄得幽暗安静一点,给他用热水泡一会脚,饮一杯温和而没有刺激性的饮料,再用热水给他擦一擦背,很好地按摩几下,病人往往能比服安眠药睡得更香,因为这些措施能够引起轻度的脑贫血,解除肌肉的紧张,增加舒适感,能很快把病人引入生理睡眠。
喂饭不是深奥的技术,但护士不把病人的头垫高一些,就难免不呛;不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只随着自己的方法喂,就不易引起病人的食欲,不能保证病人的食量,躺在铁肺里的病人护士不先教会他在呼气动作时下咽,就会将食物吸入气管引起咳呛,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炎。
一斤十二两的早产儿,若不是护士掌握了他的特点,使他不受感染、不浪费精力,便不可能保证他的营养、温暖,使他生活下来。新生儿在换尿布这样一件小事上的注意不够,就可能使他臀红糜烂。
死亡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之一,护士在医院里也不可免地会碰到一些无法挽救的病人。生已无望,怎样使人生最后的一段时间过得舒适一点、平安一点,对护士来说是有很大责任的。对一个已经得了无法割治的癌瘤患者,怎样帮助他有面向事实、生活下去的勇气,怎样鼓励他把最后一些力量再积极地贡献给社会,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怎样说服家属,抑制过度悲痛的情绪,共同努力使病人在平安宽怀的情况下离世;怎样帮助活着的人正视死亡,没有遗憾,精神上少受伤痛,更有其重要的意义。
人在生活过程中,只要失去了自理能力的时候,就要依靠护理。护士就是要把平凡的工作经过科学的选择和提炼,变成了良医良药,应用到人身上,使它起着延年益寿的作用。
伟大的母爱精神是护理工作特有的作风。理论知识无论多么高,技术无论多么巧,如果不能以母亲关怀子女一样的心情来对待病人,工作还是做不好的。
人生了病,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便要像小孩一样依赖于别人。有病的人的性情往往多趋于忧郁烦躁,感情的兴奋与抑制,失去常态,不能自理,思想和意识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病房的环境不像办公室,护士要接触常人所不喜欢接触的,要忍耐常人所难于忍耐的,要体会别人所不能体会的,要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人家怕脏的他要不怕,人家嫌烦的他要不烦,人家不肯做的事他要乐意地去做,人家躲避的困难他要去解决。若没有慈母一样的心,这样的工作实在是难于胜任的。
可是作为一个护士,单有“爱”心而没有科学的原则也是不行的。阑尾炎腹痛的病人,如果只依病人的要求,按摩或给一个热水袋就闯了祸。伤寒病人恢复期,为了满足他的食欲,给予过多的食物也只会害他复发。
护士对病人负有管理和教育的责任。护士有责任把所有的为了集体利益订出的一些病房制度介绍给病人,使他认识它的意义,自觉地遵守。对防病保健的常识、与疾病斗争的知识要抓住一切适当的机会进行宣传,使病人在住过医院之后,能够像上过一次卫生学校一样。因此护士的作用不仅限于消极的治疗,在积极的保健方面还有其一定的重要性。
护理学是整个医学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必须与医学的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的提高相适应,如果落在后面,那么便减弱了医疗作用,也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
当一个新的医学理论被研究出来,一个新的疗法和手术可以施行时,从护士的角度应该怎样去了解,通过护理工作如何去配合或实施,如何保证它的效果,是一个应该紧跟着解决的课题。同位素在医学上的应用,心脏手术、低温麻醉、流行性出血热、大骨节病在病原研究上的新成就,血吸虫病的短程疗法以及祖国医学经验的新应用,都要求护理工作来配合。住院病人,已不再满足于按时吃药打针这样的护理水平,对休养条件、生活安排、保健知识的获得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妇希望得到育儿的知识,患儿住入医院后不但要求治好了病,还要求注意到教养问题和不使荒废学业。预防为主的方针确定了治疗机构对防病保健的积极作用,因此在临床护理、卫生宣传等方面对护士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疾病没有特效的疗法。如何把护理质量提高,使它产生良好的效果,如何通过护理工作缩短病程,使病人在病的过程中除了接受治疗、服药外,如何减少精神上肉体上的痛苦,并帮助病人向疾病作斗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的钻研。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与全民保健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一人掌握护理常识愈多,对健康就愈有保障,因此护理学的发展不但要注意提高,更应当重视普及,并且应当把它列为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果人人都有一些护理常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更加注意防病保健,万一得了病而又必须在家调养时,也不至于因护理不当而使小病变大,因此普及护理学,对提高一般居民的护理知识,对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会起很大的作用。
在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护理事业大大增强了。目前有独立的护士教育机构一百多处,护理人员约近二十万人。在革命的人道主义、先进的医学思想指导下,护士们无论在思想上、工作上都有了进步,给卫生事业以一定的贡献。如在护理精神病人工作上的重要改善,早产婴儿的护理成就,都获得国际医学界的好评。此外,如无痛注射方法,对幼儿、小儿肺炎和脊髓前灰质炎等病也积累了不少的护理经验。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卫生事业的发展,给护理学和护士工作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但是,今天各医疗部门的护理质量不高,护士使用不当,医疗事故较多,这与病人的要求和国家的要求都不相适应。这种情况与今天的护士教育制度、医院制度,以及许多人对护理学和护士工作的不正确的看法有关,给护理工作一定条件的支持和照顾不够,必须急求改善。同时,在改善护理工作的积极措施的同时,也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发挥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护理水平,才能使护理这门科学技术得到提高和普及。


第7版()
专栏:

为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
上海科学研究取得很大成就
据新华社上海电 1956年,上海的科学家们在工作中取得了许多成就。
抗生素的研究,特别是具有较高抗菌效能的金霉素的研究,今年有了重要的成就。这些工作是由各科学研究机关和高等学校的有机化学家、药物化学家、微生物学家们合作进行的。在上海,1957年即将开始正式生产金霉素。
有机化学研究所今年还合成了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可以用来很快地提取纯粹的链霉素,大大缩短了提取过程。在新抗生素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已从中国土壤中获得几种放线菌的抗生物质。
药物研究所对治疗血吸虫病、高血压病的药物和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开展了研究。这个所新近从中国出产的萝芙藤中提取出的萝芙甲素,经过初步药理试验证明具有显著的降低血压作用,被认为很有希望成为治疗高血压病的特效药。
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关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有了重要的进展,科学家们从肌原纤维中分离出一种新蛋白,并对它的性质作了初步的研究;对不同种属和功能的肌肉蛋白的化学结构进行的比较研究,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对结缔组织蛋白的物理化学特征的研究,澄清了国外若干学派在这方面的某些争端。这个研究所在有关神经系统的各方面的研究,以及酶和新陈代谢的研究,今年都有了新的进展。
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根据远缘杂交的理论将蓖麻蚕和樗蚕杂交的结果,使今年研究所内试验饲育的几万头蓖麻蚕中,有60%能够以蛹过冬,使蓖麻蚕在中国温带地区条件下不能过冬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对棉花落蕾落铃问题的研究,已确定了棉花蕾铃脱落的内在原因是由于食料供应不足或者失调。这个研究对植物生理学上的无子果实的理论,提供了新的途径。植物生理学家们同时还研究了土壤水分、肥料、光线强度等环境因素对蕾铃脱落的作用,并且初步提供了农业生产实践中防止棉花蕾铃脱落的各种途径。
包头含氟铁矿的冶炼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对国家经济建设的一个重大贡献。在试制成功两种利用硼的高级合金钢以后,这个研究所今年又开始的硼在钢中的作用的研究,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为什么微量的硼放进钢中能够大大加强钢的机械强度。冶金陶瓷研究所所进行的中国瓷的研究,从实验所得结果看,在细瓷胎釉的质量方面已达到了清朝康熙乾隆时代的水平,根据这项研究成果,已在景德镇进行了生产试验。
1956年,上海的科学家们在数学、物理学、医学、电机、机械制造、竹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也都有了显著的成就。


第7版()
专栏:

甘肃牧区教育事业发展很快
内蒙古建立许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本报讯 甘肃省的牧区教育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到目前为止,夏河、卓尼、天祝、肃南、肃北、阿克塞、碌曲和玛曲等八个地区,共有一百五十所固定和适合牧区特点的帐篷小学,有藏、蒙古、回、汉各族学生一万二千多名;比1953年学校增加了47%,学生增加了68.7%。天祝藏族自治县,现在已有六十五所小学,较1950年增加了两倍多,学生增加了二十多倍。
甘肃省牧区特点是面积大,居住分散,流动性大,交通不便,季节差异很大。根据这些特点,该省采取不同的方式办理牧区小学。例如天祝、肃南、夏河等县和自治县,已经采取固定的方式集中办好小学;肃北、阿克塞等地区是固定和流动两种方式兼用,也就是固定学校和帐篷学校两种都有。在学校上课时间的安排上,各地都照顾了牧业区的特点和牧民生活习惯,大大便利了牧民们把自己的子女送去上学。
几年来,甘肃省采取了长期同短期训练相结合的办法培养了一批牧区师资。1952年先后在夏河、卓尼和天祝三个地区设立了三所初级师范学校。此外,还在天祝初师、甘南藏族自治州干部学校和西北民族学院设有师范班和师资训练班,每年都给牧区输送了新的教师,这些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一般都积极热情肯干。有些人已经基本上学会了少数民族语言,并且运用民族语言进行教学。  (强震坤)
又讯 内蒙古自治区随着大工业和各项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二十多所中等技术学校、工人技术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其中有为现代工业服务的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冶金建筑等工业技术学校和制糖工人学校。这类学校在钢铁工业基地的包头开办的就有十一所。还有为其他各项建设服务的农牧业、林业、商业、财经和卫生等各种中等专业学校。在这些学校学习的共有一万一千余人,除汉族学员外,还有蒙古、回、满、朝鲜和鄂伦春等兄弟民族。根据某些学校的统计,蒙古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的学生约占十分之一。过去几年来,有些学校已经培养了成百上千的少数民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7版()
专栏:

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成立
据新华社29日讯 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今天在北京成立。
所长包尔汉在成立大会上说:少数民族语言的科学研究工作,在中国有很广阔的领域。中国少数民族语言,除了少数几种目前还难确定它们的系属以外,大体上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和印欧四个语系。属于汉藏语系的很多,其中有许多语言还没有文字,今后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使中国逐渐成为汉藏语系语言的研究中心。包尔汉说:过去几年中,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了很大成绩。现在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的成立,就更有利于今后有计划、有步骤、并且大规模地开展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和文字方案的设计工作。
参加成立大会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的负责人和首都学术界人士共一百多人。


第7版()
专栏:

南方各省农民开始冬季文化学习
新华社讯 南方各省市农村业余文化学校在12月中旬陆续开学。目前江苏省已有五百万农民在各种业余文化学校上课。河南省已经有三百零五万多农民参加冬季文化学习。安徽省各地农民参加民校学习的有一百四十多万人,还有一百六十多万人也即将入学。江西、四川、云南、广东、浙江、上海等地也有很多农民参加业余学校和识字班学习。
今年南方各省市对农民的业余教育都是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安徽省在灾区密切结合冬季副业生产进行教学,对参加冬季农田水利工程的民工,民校教师都跟着上堤教学。在非灾区就以班级制为主进行教学。广东省高要专区根据当地具体条件,实行固定时间、固定经费和固定教师的办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广西省玉林县采用以初中程度教小学程度、小学程度教半文盲、半文盲教文盲的“四连环”办法,做到了普遍有老师,大家学文化。这个办法正被广西省广泛采用。


第7版()
专栏:

高分子化合物
王葆仁
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制造,都需要有适宜的材料。新材料的获得,能促使生产发展。在本世纪以前,工业上所用材料如钢铁、有色金属、陶瓷、水泥、玻璃、石料、木竹材、纤维素、橡皮等等,都是从自然界取得直接应用,或经过一些化学加工再行应用的。天然资源常受到区域的限制,如矿藏分布不匀,气候寒暑不一等等,使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生产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生产的发展又提出具有特定性质的新型材料的要求,旧有的材料已不能满足。新型的材料——高分子化合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和发展起来的。
由于在高分子化合物中,有许多品种具有特殊优良的性质,为过去一切材料所不及,它们已成为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如电气工业、飞机汽车拖拉机工业、纺织工业、重型机器工业以及许多轻工业等),建立现代化的国防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材料了。又由于制造高分子化合物所需的天然资源,只是煤、盐、砂石、水和空气等(有时也需要极少数的矿物),可以大量生产而不受区域限制。因此,在最近二三十年内,各国高分子化合物生产的发展非常迅速。
什么是高分子化合物?一般的化合物,每一个分子中只含有几个到几十个原子,最多也不超过几百个。可是像蛋白质、纤维素、橡胶等化合物,每一个分子里就含有几万到几十万个原子。这样的化合物,叫做高分子化合物。先前,这样大的高分子化合物,只是天然产物。到本世纪开始,化学家们用“加成聚合”和“缩合聚合”两种化学反应做出了许许多多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因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的结构特殊,它们的性质也就和一般的化合物有显著的不同。按照高分子的结构,可分为线型和立体型两类。线型高分子,每一个分子是由许多原子串连成为长的主链,链上再附上一些基团。主链里的原子全部是碳原子的叫做“均链”高分子,如果是碳原子和一些其它元素如氧、氮等原子的叫做“杂链”高分子。这种线型分子链通常都是处于无规则的蜷曲状态。有一些线型高分子,当外力加上去拉它的时候,每个蜷曲的分子可以拉直伸长,外力除去后即恢复原状。这些高分子被称为弹性体。其中一部分可做成橡皮,叫做橡胶。另外一些线型高分子,如一些“杂链”高分子或“均链”而具有极性基团的高分子,拉长以后,分子链和分子链之间起了较强的相互吸引作用,排列得比较整齐,具有部分结晶状态,外力除去后不再恢复原状,成为坚韧的细丝。这些高分子就叫做纤维,还有一些线型高分子,弹性很小,遇热软化可以模塑成型,冷后不再改变形状,叫做热塑性塑料。
立体型高分子的结构,由许多线型分子链相互交联起来,成为网状或格状结构。这类高分子具有一定形状和坚牢度。交联越多就越坚牢,能耐强力,可以在模中形成,也可以做成大块用机器加工。但是,直接制成立体型高分子的方法,在工业上并不常见,一般都是先制成线型的或是较小的高分子。它们的分子链上具有可以继续起化学作用的基团,当温度升高时,可以软化甚至熔融,模塑成各种形状。当继续加热时,起进一步的化学作用,发生交联,形成牢固的物件。这一类高分子叫做热固性塑料。
下面就按照高分子化合物主要应用的分类——橡胶、纤维、塑料,来做一些介绍。
橡胶,有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类。天然橡胶是一种巴西橡树当树干割开后分泌出来的胶乳凝集成的,所以又叫巴西橡胶。橡胶在化学上是属于碳化氢类,主链中含有许多双键。在较高温度时,可以同硫黄起化学反应(需要促进剂),发生少量的交联,可塑成一定的形状,具有一定的坚牢度和保持一定的弹性,就是普通的橡皮。我国杜仲树叶子和枝干里,含有一种杜仲胶,比巴西橡皮硬,耐腐蚀,是做电缆的优良材料。除了巴西橡树和杜仲树外,还有一些植物,如橡胶草中也含有橡胶,不过质量不好。产生橡胶的植物,产区有一定的限制,为了适应各种需要,各国都在生产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种类很多,且有许多特殊的性能为天然橡胶所不及。最重要的合成橡胶有这几种:丁钠橡胶,可代替天然橡胶用于一般用途,价廉,耐寒性好。丁苯橡胶,具有比较天然橡胶耐磨的特性,可供一般用途,如轮胎、转运带、传动带等。它是目前最重要的合成橡胶之一。此外,还有氯丁橡胶、丁睛橡胶、异丁橡胶、聚硫橡胶、矽橡胶,等等。
纤维,也有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两种。天然纤维素存在于棉花、木材、麻和各种植物中,是纺织造纸等工业的原料。经过化学加工又可以制成人造丝、汽车轮胎中的帘线衬布、胶卷软片、油漆和塑料。合成纤维主要的有以下几种:聚醯胺纤维,具有高度的强力,耐磨,耐化学品,不吸水。它是制造高速重载飞机轮胎的帘线衬布和降落伞、飞机辅翼的材料,也可以制造日常衣着和牙刷毛等。它又能制成薄膜,做汽油袋,或优级代用皮革,拉力较牛皮约大十倍。乙烯纤维,价格便宜,可以补充纺织用纤维的不足,而又比较美观耐用,也可以做成人造皮革。蛋白纤维,是利用动植物蛋白,经过化学处理制成的纤维,可以代替羊毛,供纺织用。此外,还有聚酯纤维、聚丙烯睛纤维,等等。
塑料种类很多,现在只举几个最重要的;酚醛塑料,它的制造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制成具有可塑性的高分子。它可以溶解于溶剂内,遇热也可软化。第二阶段有两种处理方法:第一种把它同木屑或石棉等填充料混合起来,再加高热压铸,凝固成坚硬的物件。日常用的电木器皿,电气零件,以及汽车飞机中的刹车片,巨型机器如轧钢机中的轴瓦轴承,都用这种高分子制造。它们比青铜更耐磨经用。第二种是把它的溶液浸渍纸、布、木片或木料,晾干后再在高温下加压,就成为层压材料。可以做绝缘板、齿轮,飞机螺旋桨等,比金属轻而强度大。脲醛塑料,强度不如酚醛塑料,但颜色很淡,可以加入种种染料,压制出来的东西呈半透明,所以常称为电玉。可制造仪表、收音机的外壳。因为有高度绝缘和耐电火花的特性,在电气工业中也有重要的用途。乙烯类塑料,这类塑料都是热塑性塑料,种类很多,在现代工业中有很多重要的用途。
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范围,除上面所谈的几个例子以外,在医疗、农业、建筑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高分子化合物的用处是很大的。在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建立一个完整的高分子化合物工业体系,生产各种重要的高分子,供给各种工业以性质优良的材料,应该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同时科学工作者还应大力开展高分子化合物的科学研究,不断地作出贡献,来把高分子这门新兴的科学逐步地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对中国近代史的含义的意见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含义问题,近来不少历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意见。中国近代史,习惯上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八十年间的历史;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直到今天,一般地称为中国现代史。在最近对于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中,不少人对这样的划分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应把1840年到1949年统一为一个历史时期。
林敦奎在中国人民大学第六次科学讨论会上最先提出这种主张,他认为这段时期内虽然包括了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两个不同的革命阶段,但是中国社会的性质、革命的对象和性质基本上没有变化,所以1840年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是属于中国近代史的范畴。
林敦奎的意见在同一个讨论会上得到戴逸等同志的赞同。但是戴逸认为从1840—1949年的历史是否叫近代史,还值得商榷。因为所谓近代史、现代史,实际上只有相对的意义,没有一个严格的科学的含义。戴逸建议把1840—1949年叫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史。
荣孟源在“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一文中,也表示同意林敦奎的意见。他认为如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目前止作为现代史,那么所谓近代史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一半,而现代史却包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两个不同性质社会的历史,这样就其科学性来说是不妥当的。他认为从前,特别是1949年以前,我们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现代史,把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近代史,那时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按两段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来区分历史是应该的。但今天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之后,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已经改变,再保守着旧日的样子划分历史阶段就不妥当了。
在今年7月间举行的综合大学文史教学大纲审订会议上,史学家们对近代史的含义问题也作了讨论,认为近代史一般了解为资本主义时期的历史,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既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变种,因此将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止的这段历史称为中国近代史比较恰当。这样,将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打通,对于教学和科学研究都是有好处的。但考虑到“近代史”和“现代史”两个名称沿用已久,已经代表一定的含义,突然改变恐难合于习惯,同时“近代史”“现代史”的名称也不是含义十分精确的用语,所以建议将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称为“中国史——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1949年以后称为“中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