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各国作家圆桌会议发表声明
希望增进各国作家友谊和文化交流
印度副总统和总理在会上致词
新华社新德里30日电 参加亚洲作家会议的代表和观察员所举行的圆桌会议已经在29日下午结束。
圆桌会议发表声明说:“由于自由而友好地交换了意见,我们大家都获得了好处,同时我们大家也产生了希望增进相互了解的愿望。
“大家都希望在今后不久可以举行世界作家代表会议,以便增进全世界各国作家之间的友谊、互相谅解和文化交流。”
在圆桌会议结束以前,印度总理尼赫鲁和副总统拉达克里希南在会上讲了话。
尼赫鲁在简短的讲话中要求作家们忠于自己的理想,并且说,作家能够而且也应该在塑造人们的心灵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他指出,今天,各国都很自然地逐步地在许多问题上互相影响,交互反应,在文学方面也是如此,因此一国的文学就变成了许多国家的财产。
拉达克里希南要求作家们坚持天下一家友好相爱的态度,不计较政治制度的差别。
他说:“作家们必须对社会作出贡献,不仅是要反映它,而且是要帮助改进它。这就是作家的任务。”
印度著名小说家穆尔克·拉志·阿南德指出,某些国家设法阻止不同的国家的作家互相来往,不向他们提供为了互相会见而需要的便利,他对于这种情况表示遗憾。关于这一点,他特别指出,他本想访问美国,但是没有获得签证。他最后要求全世界作家团结起来,以便发挥他们对世界的影响。
美国小说家艾拉·摩里斯说,随着在广岛投掷第一颗原子弹,已经产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和一系列的新的责任。“作家的任务就是要感动人们的良心,并且告诉他们,文明的前途遭到了危险。”他希望会出现采取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立场的新型作家。
英国戏剧家菲莉帕·伯勒耳女士说,至少在英国是肯定地存在着文化危机,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的时期,英国却没有出现过什么有重大意义的作品。
苏联吉尔吉斯诗人维科夫把许多翻译成他本民族语文的中国、朝鲜和印度作家的著作给代表们看。他保证要更加努力从事这种翻译工作,来促进互相了解和文化交流。
阿根廷的维森特·法托内赞成其他拉丁美洲作家提出的主张,就是采取具体办法来交换拉丁美洲和亚洲国家的作品,并且在这些国家里出版这些作品。
圆桌会议主席、意大利作家卡洛·勒维表示希望世界各国作家在不久的将来在意大利会面。
最后全体代表起立,热情地互相致意,会场发出不断的欢呼声和热烈的掌声。圆桌会议至此宣告结束。
参加这次圆桌会议的除亚洲各国作家以外还有澳大利亚、英国、美国、苏联、德国、罗马尼亚、匈牙利、阿根廷、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和意大利的作家。


第6版()
专栏:

英国唆使以色列军不撤出加沙
埃及报纸警告艾登不要玩火
据新华社开罗30日电 安瓦尔·萨达特29日在“共和国报”上发表文章,再次警告英国首相艾登不要玩火。
萨达特提到英国外交大臣劳埃德最近的声明,劳埃德主张加沙不应当再成为阿拉伯地区。
萨达特说:“我们可以坦白地告诉艾登,以色列方面不想执行联合国决议的明显趋向一定是英国唆使的。”他指出,以色列的这种态度必然会妨碍迅速清理苏伊士运河,因而也就不能使英国从阿拉伯国家得到石油。
“晚报”编辑毛希丁在“晚报”上写道,埃及同意在以色列军队完全撤出以前清理运河,进一步证明了她的善意,以及她对运河水道使用国家的利益的关切。但是,毛希丁说,关心运河通行的国家应该采取坚定的立场来对待联合国决议的执行问题。他们应该牢记在心:“以色列迟迟不从西奈和加沙地带撤兵将再次危及运河的通行,因为埃及面对这种挑衅态度不能袖手旁观。”
“金字塔报”的社论提到了拟议中的美国总统特使哈罗德·史塔生的中东之行。这家报纸指出,史塔生将来给总统的报告“不应该是别的,而是建议帝国主义国家应该放弃主宰中东地区的企图。它们应该承认中东国家有权享有充分的自由,也有权采取中立政策”。


第6版()
专栏:

掩体
 方成


第6版()
专栏:

缅甸反法西斯同盟执委会
决定由吴努重任总理
新华社仰光30日电 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29日晚上宣布,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执行委员会在当天下午举行的会议上已经决定由同盟的主席吴努重新担任内阁总理。
这项声明是由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总书记德钦觉硕签署发表的。声明说,吴努将同吴巴瑞、吴觉迎和德钦丁磋商对内阁进行改组。
吴努是在今年6月辞去总理职位的。


第6版()
专栏:

柬埔寨国王希望桑云继续组阁
新华社金边30日电 柬埔寨国王苏拉玛里特昨天表示希望桑云继续组织新内阁。
国王昨天发表命令,接受桑云内阁辞职。同时,他又说,“当国家依然处在艰苦的时期的时候,我希望你将继续正确地实现由西哈努克亲王领导的人民社会同盟的政治路线,并且使它获得最大的成功。”
桑云内阁是在国民议会对它的财政计划和工业化大臣胡森阿、工商国务秘书科桑投不信任票以后,在12月19日辞职的。这两位内阁阁员被指为参与把纺织品私自运往南越。据透露,胡森阿和科桑已经决定不参加即使是由桑云为首相的新内阁。
西哈努克亲王曾经向国王建议由桑云组织新阁。


第6版()
专栏:

也门驻埃及公使馆发表声明
呼吁联合国谴责英国侵略也门
新华社30日讯 塔斯社开罗30日讯:也门驻埃及公使馆发表了一项关于英国武装部队侵略也门的声明。声明说:“英国继续侵略也门,其目的是想对也门政府施加压力并且恐吓也门人民。为此,英国人在也门被占领地区内集结了配备有坦克和装甲车的军队,并且把军队调往自由也门的边境。英国军队在进行演习。在向贝达、苏马、达利亚、佐拜尔等城市发动军事进攻。”
声明在提到英国军队12月24日夜间向卡塔巴城的进攻时说:“英国的这些行为违背了基本的人道法则,粗暴地破坏了联合国宪章。这些行为在加剧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并且威胁着世界和平。英国在目前一再侵犯也门,等于公然蔑视联合国恢复和巩固中东和平的努力。也门坚决抗议毫无缘由的暴力,抗议英国用武力来实现帝国主义目的和建立对各国人民的统治。”
声明说:“我们呼吁联合国和整个自由世界谴责侵略者的这种野蛮行为、起来保卫人权和制止采用武力。我们呼吁联合国成立一个国际委员会来调查并且确定侵略者给也门造成的损害,以赔偿居民的损失。”


第6版()
专栏:

希腊外交部发言人不满美国支持英国对塞浦路斯的建议
新华社30日电 雅典消息:希腊政府人士对美国支持英国提出的关于塞浦路斯问题的欺骗性建议表示“非常不满”。
希腊外交部的发言人29日说,他对美国的态度感到很遗憾。他担心美国这种态度在联合国内会对其他许多国家在塞浦路斯问题上的态度发生影响。他还说,希腊不能考虑英国的建议,首先是因为这个建议是“非法的和不民主的”,它使英国总督在塞浦路斯拥有几乎是无限制的权力。他对英国殖民当局拒绝释放放逐的塞浦路斯大主教马卡里奥斯表示不满。


第6版()
专栏:

石桥复电布尔加宁
表示愿发展日苏关系
新华社30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30日讯:日本首相石桥湛山打电报给布尔加宁,表示感谢布尔加宁对他就任日本首相的祝贺。石桥在电文中说:我将竭尽一切努力来发展和巩固日本和苏联两国之间的正常外交关系。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为要求停止试验核子武器绝食
“反原子武器联盟”主席、法国哲学家及心理学家艾尔弗雷·纳翁和德国神父威廉·阿普特从12月24日起分别在瑞士的洛桑和西德的慕尼黑举行绝食,要求停止试验核子武器。
纳翁以他们两人的名义发表声明说,如果这种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竞赛不停止,他们就要“绝食至死”。
英一失业教师全家自杀
英国报纸报道,契彻斯特市的一个失业教师勒格由于生活困难,28日枪杀了他的妻子和三个小孩,随后开枪自杀。勒格曾经在非洲当过十七年教师,回国以后,在生活上碰到了很大的困难。由于没有房子,他和全家只好住在一个小小的汽车拖车里。今年10月勒格又失掉了工作。他在绝望的心情下枪杀了他的一家人和他自己。(据新华社讯)


第6版()
专栏:

梅农离埃及去黎巴嫩
新华社30日讯 开罗消息:印度不管部长梅农在埃及首都访问了三天以后,在29日离开开罗前往黎巴嫩首都贝鲁特。
梅农在开罗期间同埃及总统纳赛尔进行了会谈。


第6版()
专栏:

苏伊士运河清理工作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新华社30日讯 开罗消息:联合国的一个打捞队在12月29日当地时间十二点十五分在苏伊士运河的南口开始进行清理工作。
埃及情报司长哈特姆当天晚上在宣布运河清理工作开始的时候说,这项工作将分三个阶段进行,这就是标志障碍物、把障碍物拆散,从运河中捞起拆散的物件。
他又说,清理工作将在运河各段同时进行。技术人员已经把运河分成从苏伊士到伊士美利亚、从伊士美利亚到费丹、从费丹到塞得港三段。
哈特姆还说,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和埃及外交部长法齐之间已经达成了清理运河的协议,这种协议已经生效。他说,外国报纸上的同这一情况相反的报道是英法的宣传。


第6版()
专栏:

美国准备在中东扩张势力
艾森豪威尔可能要求在中东使用武力的权力
并企图对阿拉伯国家布置“经济援助”的圈套
新华社29日讯 据合众社华盛顿消息,华盛顿官员28日透露,艾森豪威尔可能在明年向国会要求给他在中东使用美国武装部队的“备用权力”,好让他在他认为“必要”的时候不必经国会同意就可以在这个地区使用美国武装部队。
据新华社30日讯 开罗“金字塔报”驻华盛顿记者认为,美国总统可能要求给予他在中东使用武力的“备用权力”,这是要用“威慑”手段来支持美国在中东“必然会采取的……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政策”,以便“利用美国由于反对英法侵略埃及而(在中东)取得的威信和领导地位”。
这家报纸指出,尽管美国在中东问题上打算利用联合国组织来推行它的政策,但是这并不排除美国行使它的“压力”和“影响”来使个别国家顺从它的意志,“更紧密地同联合国合作”。
新华社30日讯 华盛顿消息: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委员、民主党参议员曼斯菲尔德表示不同意给总统以在中东使用武力的“备用权力”。
曼斯菲尔德29日对记者说:“我们单独进入中东的行动将会引起许多问题,这样做,会使我们自己处在我们所谴责的英法以三国所处的地位。
他主张通过联合国来推行美国的政策。他说:“如果总统建议给(联合国)永久性的警察部队以(美国的)一师海军陆战队和一个空军联队,我是会支持这种建议的。但是我不会支持总统请求授权单独派遣美国军队去的做法。
新华社29日讯 据塔斯社纽约28日讯:据美国报界报道,美国正在企图利用所谓对阿拉伯国家的“经济援助”来排挤英法在中东的经济利益。
美联社记者詹姆斯·马劳写道:“目前,当英国人和法国人名誉扫地的时候,美国在中东即使不能成为主导因素,至少也可以成为强有力的因素。”
“纽约时报”记者赖斯顿说,美国官方人士“非常重视帮助中东地区恢复经济的计划”。
“芝加哥太阳时报”驻华盛顿记者弗雷德里克透露了美国打算用所谓“经济援助”来把中东国家拖进巴格达条约的计谋。他指出,美国代表同埃及外交部长法齐在华盛顿进行谈判的时候,曾经企图对埃及施行压力,迫使埃及参加巴格达条约。他说:“这种企图是同巴格达条约的性质可能改变的暗示相吻合的。据说巴格达条约的重点将放在经济方面,而不放在军事方面。”
弗雷德里克还说,美国的建议带有威胁性质,如果它被拒绝的话,“美国就可能真的设法使埃及孤立起来”。


第6版()
专栏:

比诺为殖民政策诡辩
并要求实现“欧洲统一”
据新华社30日讯 巴黎消息:法国外交部长比诺28日晚发表了年终广播谈话。
在这篇谈话中,比诺力图为法国对北非的殖民政策辩护。并竭力攻击埃及总统纳赛尔,说他“帮助”阿尔及利亚的“叛乱活动”,“用毁灭来威胁以色列和夺取苏伊士运河财产”。
比诺在中东和匈牙利问题上重复了反苏的叫嚷;同时,又对联合国在英法侵略埃及事件上所采取的立场表示不满。
比诺要求“实现欧洲的统一”。他说,最近几个月的事态,使法国政府相信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有必要实现“欧洲的统一”。他认为,如果西欧国家不联合努力,它们迟早会被并入世界上对立的“两个集团之一”。


第6版()
专栏:

今年美国经济基础更不稳固
工业生产指数略上升但经济活动不平衡
垄断资本家利润激增中小企业纷纷倒闭
新华社30日讯 纽约消息:美国资产阶级报刊认为,1956年美国经济处在所谓“繁荣”状态。在这一年,工业生产指数上升到一百四十三(1947—49年的平均数为一百),比去年增加3%。国民生产总值在四千亿美元以上,工矿投资增加为三百五十四亿美元,出口贸易比去年增加了17%,估计有一百六十七亿美元。美国资产阶级报刊说,这种情况说明经济活动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但是,这一年也被认为是美国经济的基础显得更不稳固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美国企业卖不出去的存货增加到八百六十四亿美元的空前高峰。无论用人口来平均或者以家庭为单位来计算,人民的债务也在大量增长,总计美国人所欠下的房屋抵押、分期付款以及其他种类的债务约有两千亿美元,平均每个人的债务占了全年的收入的70%。在农业方面,由于产品滞销,今年的耕地面积已经大大减少,预计到明年还要再减少到二十七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美国今年的经济活动是不平衡的。在上半年,由于许多重要的民用工业部门,特别是汽车业的减产,美国工业生产指数一直踌躇不前,并且出现下降的现象,到7月份,钢铁大罢工又把工业生产指数压到一百二十八,回复到1954年年产的水平。8月份以后,工业生产才开始逐步上升。
美国垄断资本家在这一年中得到了最大的好处。根据美国报刊统计,在今年上半年,美国公司纳税后的利润比去年同时期差不多增加了10%,其中十五家大公司的纯利在今年头三季超过了一亿美元。但是从普通人民方面说来,美国今年生活费用之高是空前未有的,捐税负担也达到破纪录的数字。同时,农产品价格自6月以来逐月下降,农民收入减少。中小企业的倒闭每个月有一千多家。
在展望明年的经济情况的时候,美国许多报刊认为,由于明年的企业投资将会增加,汽车生产也会增加,整个企业活动很可能仍然维持很高的水平。在这方面,一些报刊还特别提到美国政府的政策对企业活动的刺激作用。它们期望,美国政府明年增加军事开支以及计划中的对西欧和中东一些国家的“援助”,将会给美国经济带来“有利”的影响。但是,也有一些报刊对经济前景表示不安。例如,有影响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最近一期中就预言明年的企业活动将会发生“温和”的下降。这家杂志指出,有迹象说明,“繁荣”将要遇到困难。预计同最高峰比较,许多工业部门的生产将要减缩,交易所的活跃将逐渐消沉,各处都会发生“生产过剩”的现象。


第6版()
专栏:老挝通讯

到老挝去
本报记者 展潮
从越南民主共和国首都河内到老挝王国首都万象,空中行程六百多公里,飞机只需要航行一小时又五十分钟就到达了。
到了一个邻国,现在又到另外一个邻国去。这个国家是那么地陌生又那么地稔熟。我好像是将要到一个从没有去过的亲戚家里作客似的,一直压抑不住心头上的兴奋。
不知什么时候飞机已经升上了天空。在晨曦里,宽阔的红河,修长的龙编大铁桥、富有诗情画意同时又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河内,都慢慢地退到后面去了。
飞机载着我们越过了平坦的红河三角洲,来到了高山狭谷的黑水江流域的上空。一团团棉絮似的浮云,迅速地在机身下面掠过。机身前面,一座比一座更高的、绿得有点发黑的、连绵不绝的山峰,那就是有名的长山山脉了。这条山脉,是中国西南横断山脉南走的余峰,在越南的西北部和中部以及老挝的东北部和中部构成了一条天然的国境线,并且使老挝的地势特别高,因而得到了“印度支那屋脊”的名声。
这时候,坐在前面的一位波兰朋友活泼地向我打了下招呼,随手就把身边的一瓶樱桃酒打开,非要我一同干杯不可。这位波兰朋友名叫鲁布林斯基,在越南国际监督和监察委员会工作。他从自己的祖国来到这里已经很久了,他的工作要求他坐上飞机经常地来往于河内—万象—金边—西贡之间。鲁布林斯基除了觉得天气有点热之外,他觉得一切很愉快,因为能够亲身参与执行日内瓦协议的工作,看到延续了许多年的殖民者发动侵略印度支那的战争停止下来了,看到越南北方正在大力进行和平建设,看到柬埔寨王国成效卓著地执行着和平中立政策,而现在在我们正前方的这个国家——老挝王国,也沿着这条道路前行。所有这些,都是值得一切爱好和平人们庆幸的事。我虽然不能喝酒,但还是举起杯来,为了和平和友谊,为了鲁布林斯基和他的朋友们的有意义的工作,也为了我第一次到老挝进行友好访问,一饮而尽。
飞机继续向上升,航程表告诉我们已经进入老挝东北部领空。鸟瞰窗外,但见长山山脉的高峰仿佛一座座岛屿似的峙立在无边无沿的云涛上面。再过一段时间,机身下面却又是另外一种景色:白云不知什么时候收敛得无影无踪,眼前只是一片望不到边的丛山密林。虽然阳光是那么好,也很难分出它们的高低,只是到了分水岭的地方才能多少辨别出它们不同的轮廓来。我相信不论任何人到这里,都会惊觉老挝山林资源之丰盛的。据统计,老挝全国土地面积是二十三万多平方公里,山林却占总面积的五分之四。老挝山林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东部地区,拔海自九十公尺到二千公尺。老挝山林里除了储备大量贵重的木材和其他林产外,地下还蕴藏着许多重要的矿产。水源也非常充足,从飞机上俯视,往往可以看见一条银光闪闪的急湍的流水自高山上直奔下去,有时是两条三条,从一座山上向几面流泻。这些流水汇成了许多条河流,其中有些最后归进最大和最著名的湄公河,向南流经柬埔寨和越南南方而入太平洋;有些河流一直向东流,经过越南北方义安省一带而入海。水不仅将来可以供给老挝大量的动力,水还可以使这个内陆国家找到港口。
要想坚持着看那连绵不绝的山峦几乎是不可能的。鲁布林斯基耸耸肩膀,把窗帘放下来,我们半躺着用中文、俄文、越文、法文和英文里能记得的单字,再加手势继续那愉快的谈心。邻近是几位国际委员会的印度朋友,他们也为这种以特殊方式进行的谈话感到开心,嘴角上挂着善意的微笑。其中有一位,我记得是在嘉林飞机场首先见面的,他走过来指着时针,告诉我起飞的时刻。
突然飞机窗外面好像有一道闪光,鲁布林斯基随口说了两个字:“湄公”。拨开窗帘,确实是闻名已久的湄公河。这时候虽然离得还远,但是已经使人感觉到前面摆着的是一条大河。这一带的山势也急剧地降低,接着是波纹起伏的丘陵地带,然后就是一溜相当开阔的平原。这是湄公河带来的大量的泥沙所造成的一块连接着一块的冲积平原。按照1953年的统计材料,老挝全国共有二百六十多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住在湄公河沿岸的平原上。全国四十多万公顷的耕地也主要分布在这个地带里。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条件又好,适宜于各种热带植物的生长,据说稻子一年可以三熟。稻米是老挝人民的主要食粮。种稻面积约占总耕地的80%。
飞机在低空里滑行,湄公河平原上的景色清晰可见:田野好像是用青色和黄色绒线编织成的一张宽阔的地毯,已经黄透了的地方有人开始在那里收割庄稼;一个个由高脚屋组成的村落隐藏在绿树丛中;几条红色的道路划过田野伸向远方;那边是船影点点的湄公河;河湾处大概是老挝王国首都万象了。金色的高塔,布局别致的建筑物,黑色的柏油路,等等。可是还没来得及看清楚的时候,飞机已经越过了湄公河,在泰国上空稍为盘旋一个小半圈便又转回河东岸来,降落到离万象市中心五公里的“市开”飞机场上。
鲁布林斯基还要继续他的航程。我们握手道别的时候,只听见他说了声“到了”,的确我已经踏上了老挝的土地。“再会吧朋友,祝你一路平安!”(附图片)
(上图)老挝的一个驯象场
(题下图)琅勃剌邦的老挝王宫  (新华社稿)


第6版()
专栏:

如此合作
黄予
瑞士联邦院(上院)12月11日批准了瑞士同美国签订的一项为期十年的原子能合作协定。这项协定是两国在今年6月21日签订的。由于这一协定侵害了瑞士的主权和利益,曾遭到瑞士舆论的强烈反对,以致瑞士联邦院今年的秋季会议经过长时期的讨论而未能作出决定,一直搁置到最近举行的冬季会议才予以通过。这个协定不久将送交民族院(下院)讨论。据路透社估计,它要获得民族院的批准,还会遇到不少困难。
美国在1955年日内瓦国际原子能会议后,曾同三十个国家缔结了供应原子反应堆的协定,而美国瑞士关于原子能的合作协定是美国同外国缔结的第一个将原子能用于工业的协定。根据这项协定,美国将售与瑞士原子能装备和机械,并在十年内陆续售与瑞士总数等于五百公斤的铀235和一定数量的其他可分裂物质。而瑞士从美国获取原子能装备和可分裂物质是附有苛刻的条件的。美国将有权派遣人员视察、监督和单独进行测量;有权取得和使用瑞士在美国原子能情报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而作出的一切发明。协定并规定美国供应瑞士的可分裂物质是租赁性质的,这些可分裂物质经使用后,以及它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特种分裂物质应交回美国或美国同意的机构。
很容易看得出,这个协定是原子能国际合作中的一个不平等契约的典型例子。这一协定公布后,曾引起国际人士的注视和瑞士舆论的非议。“洛桑日报”认为瑞士当局在条约中给予美国以特权是不符合瑞士的中立政策的。因为美国根据协定不仅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使瑞士受它的控制,而且还妨碍了瑞士同其他国家在这方面进行合作。“瑞士日报”指出协定是在“屈辱的条件下”签订的因而是不能接受的。“洛桑论坛报”说得更为透彻,它写道:“当外国代表对瑞士的工厂、实验室和反应堆进行监督和视察时,我们的主权就再也不是完整地受到尊重的了。”连瑞士联邦院议长魏伯尔也曾公开表示,如果美国要坚持派遣警察似的人员来监视瑞士,那是行不通的。驻日内瓦的“纽约时报”记者霍夫曼在他关于瑞士各方面对这一协定的反应的综合报道中说:许多瑞士人士担心“这项协定会伤害瑞士的历史性的中立,或者使瑞士的经济从属于美国的势力。”
瑞士同意缔结这项不平等的协定,主要是出于瑞士大企业家特别是动力工业资本家的要求。他们的理由是瑞士缺乏动力燃料资源,煤炭几乎全部仰赖进口;而动力机械是瑞士机械出口中的主要货物(占1955年瑞士机械出口的五分之一),在各国原子动力机械发达后,瑞士动力机械就将被“淘汰”。因此早在1954年,以瑞士B、B、C电厂等大企业为首的企业资本家就成立了一个将原子能用于工业的联合企业“反应堆公司”,第二年瑞士同美国签订了购买一座试验性反应堆的合同。这次瑞士政府派往美国协助谈判的两个代表之一华特·波华利就是这一原子反应堆公司的董事长。关于瑞士企业家的这种企求,在7月31日瑞士政府致议会的咨文中也可明显地看出。该咨文提到:协定是“符合瑞士工业界的热烈愿望的”,政府只是“瑞士的使用者与美国政府间的中间人”而已。
关于原子能的和平利用的国际合作问题,不仅是瑞士而且是全世界人士所深为关切的问题。广泛地把原子能用于和平目的是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经济落后、动力资源缺乏国家的人民所迫切企求的。当前世界各国人民的要求是: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国际合作,应当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促进原子能和平利用的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