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2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套子和圈圈
叶知秋
契呵夫写过一篇小说叫做“套子里的人”,它的主人公为了加意地保护自己,时刻地把自己躲藏在一种特殊的套子里。但是他的命运却并不比普通人好,相反的,却更糟。
现在,有些人也很喜欢把自己用一种特殊的套子包围起来。这种特殊的套子,就是这些人在自己的周围渲染着一种气氛,一种很特殊的气氛,使人(或者说是群众)看上去就觉得被一种无形的套子紧紧地包裹起来,而不得不产生了一种“敬而远之”的情绪。
而有些人竟自陶醉在这种“特殊的套子”里面,好像不如此不足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
例如,这些人觉得戏院里应该保留一排“首长席”,在自己任何高兴的时候,可以如入无人之境地走进那保留的席次里去,让那些屏息静听的观众们个个侧目注视。他们连买一支普通的牙膏也觉得在百货公司和群众挤在一起是不相称的,而希望为他们设置一种具有特殊供应的“首长”购物处。
这种怪现象并不是只有一个。在西北某一个城市里,举行过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舞会,舞池里有一个大圈圈,大圈圈的一端有一个小圈圈,小圈圈是用大大小小的沙发围起来的。参加这个舞会的普通干部只能在大圈圈里跳,小圈圈里坐着的是这个机关里的和邀请来的“首长”,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有一位工作人员引着一批女同志们来邀请坐在小圈圈里的“首长”们起舞。当然,他们也只在这个小圈圈里舞。舞罢,女伴退出小圈圈。除她们以外,这个小圈圈是严禁非“首长”入内的。
这批安于坐在小圈圈里的人们,他们已经忘记自己是曾经和广大人民群众共过患难,是从群众中间来的,他们今天只是由于人民的信任,担任了负责的职务,为的是替人民办事情。他们用一层一层沾满了灰尘的套子把自己包围起来,为的是和群众隔离开来,为的是显示自己和群众不同,为的是要在群众面前夸耀自己的“地位”。这种人连跳舞、看戏都不愿意和群众在一起,他们真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办事情么?
二十世纪的“套子”即使再特殊,也不会比十九世纪契呵夫笔下的“套子”有什么不同的命运。陶醉在“套子里”的人们,把眼睛睁开来吧,因为群众要把你从我们的社会生活里抛出去的!


第7版()
专栏:

  傅老婆婆
  王克浪
我在傅老婆婆家里住了一个多月,正当乡里进行人民代表选举。
傅老婆婆七十多岁,发已全白。牙齿掉了一多半,走路摇摇摆摆的,有时从房里走到晒坪,还拄着一根土地改革时分到的弯弯曲曲的拐棍。
国庆节前一天的黄昏,傅老婆婆像盼望女婿似地走到大门边,望望阴沉沉的天,失望地说:“这个鬼天气,真捣蛋!”这时,村后边噹噹地传来敲锣声,一听是村主任在喊大家准时开会。傅老婆婆又自言自语地说:“听他喉咙都喊哑了,等一下怎么作报告。”
原来今晚村里要开选民大会,由六位候选人作报告。这以前,群众已经讨论了几个晚上。群众不反对这些候选人,可也指责了他们工作上、作风上不少缺点。比如傅老婆婆就对村主任有意见。有一晚在她厅堂里开的小组会上,大家的意见本已提得差不多了,村主任还再三再四地启发大家说:“提,提,那怕芝麻大的事情都要提!”傅老婆婆坐在不显眼的墙角落,本来在打盹的,一听村主任说的话,好像给火一烫,头一仰,瞅着村主任没好气地说:“提?要提我就对你有意见!”
原来,今年春上村里拟订生产计划,争取全村增产25%。人人都在那里提保证,傅老婆婆也满心高兴地想提几条保证,可是她一动嘴,便给别人抢先说了。人又多,她又口齿讷讷的,村主任就摇头摆手说:
“嗨呀,你个老太婆,马虎一点也行吧?”傅老婆婆马上脸一垮,气冲冲地走了。
“哼,什么作风!”傅老婆婆现在提起这回事,胸口一突一突地好像还在生气似的,“瞧我笨手笨脚,看不起,打击我的积极性!”说得满堂哄笑起来了。
各组把讨论的情况一汇报,干部和候选人大吃一惊,觉得要不是深入发动了群众来检查,像傅老婆婆这样的意见,谁也不会在意的了。因此才决定开个选民大会,该检讨的要当众检讨,该说明的要耐心说明,希望把会开好。
会场设在村口小学里。虽然风风雨雨没有停止,去开会的男女,却比平常去看戏还更踊跃。我也拿了伞,走出门,只见傅老婆婆在门口跟儿媳妇斗嘴:
媳妇说:“娘,积德积德,莫去摇摇摆摆!”
婆婆说:“我摆我的,你莫管!”
媳妇说:“风一吹,雨一打,晚上又要倒田螺(咳嗽),何苦啊!”
旁边也有人插嘴:“是呀,今晚又不选举。”
傅老婆婆火了,白眼一翻:“你们哪,一鼻孔出气,都瞧我老太婆不起,我就不要听听主任怎么作检讨?”说着,一个劲地向前摆去了。弄得媳妇没奈何,舌头一伸,撵上去搀扶她。
会从八点钟一直开到十二点。六个候选人,一个接一个谈着,几百个选民鸦雀无声听着,除了台上的讲演声,妇女们怀里的孩子打呼声,以及每当候选人结束讲话时引起的鼓掌声,几乎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到响声。
我在讲台后边贴墙站着,正对着坐在最前面的傅老婆婆。她静静地望着讲演人的脸,不时眼皮眨呀眨的,眉毛闪呀闪的,还好像吃着蜜糖似地吞着口水。忽然,她望望我,鼻子一缩,嘴一呶,伸个指头悄悄指指台上,忍不住呵呵笑了。她笑什么呢?哦,她笑现在台上作报告的,正是村主任。而且正在检讨他的工作作风急躁,不耐心,就连傅老婆婆的意见,也举出作了例子,说他倾听群众的意见不全面……我也忍不住笑了。
会散了,人们都心满意足地走出会场。我回到傅老婆婆家里,觉得很疲倦,一进房就睡了。忽听得隔壁楼梯吱吱地响,接着传来楼上不稳健的脚步声。
“谁呀?”
“我哟!”出我意外的竟是傅老婆婆。“嗯,翻件把新衣服,明天好去开选举会。人家年轻人,早几天就上街,买这买那,红红绿绿的,都打扮得像个新娘子。我嘛,打扮也是个老太婆,就换上这件士林布的罩褂算了……。”她还在说什么,我已经瞌睡得听不清了。


第7版()
专栏:

  抽个空儿(速写) 王德娟


第7版()
专栏:

  诗经今译
  蓝菊孙
“蘀兮”(郑风)
(一)原野上树叶已纷纷脱落,股股秋风从它身上掠过。我那逗人的叔伯〔注〕哥儿呵!我唱起歌来您就来相和!
〔注〕叔伯是她情人的名字
(二)原野上树木已纷纷脱落,股股秋风从它身上刮过。我那逗人的叔伯哥儿呵!我跳起舞来您就跟我学!原文:
(一)?兮?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
倡予和女!
(二)?兮?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
倡予要女!
“狡童” (郑风)
(一)您这个小滑头真是可厌!为了啥事不和我言谈?就是为了您的缘故,害得我饮食难咽!
(二)您这个小滑头真是可厌!为了啥事不和我吃饭?就是为了您的缘故,害得我睡觉不安!原文:
(一)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
使我不能餐兮!
(二)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
使我不能息兮!
“褰裳” (郑风)
(一)如果您真是死心塌地爱我,我牵着裙子马上就跟您渡过溱河;若老是三心二意不可捉摸,难道我找不到其他的男孩啰?您这个小滑头真有些难说!
(二)如果您真是死心塌地爱我,我牵着裙子马上就跟您渡过洧河;若老是三心二意不可捉摸,难道我找不到其他的儿郎啰?您这个小滑头真有些难说!原文:
(一)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二)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第7版()
专栏:

  看韩世昌的表演有感
  伦琴
我对昆曲很少研究,对表演艺术也是门外汉。这次上海的昆曲观摩演出,其中有几位好演员,在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特别是看了韩世昌先生的几次演出,使我叹赏折服之余,还有几点感想想说。
韩世昌表演艺术的特色是他善于辨别并且能够掌握住不同的角色在各自的具体情况下(有时候是在极其复杂的情况下)的主要特点,通过这一点进入角色的心灵深处,牢牢抓住这一核心,用纯朴而又鲜明的形象淋漓地发挥出来。他演截然不同的角色的时候,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以至行动都是截然不同的。他的个别演出从表面上看去可能并不漂亮,但是,从整个来说他的表演是纯朴的,饱含着思想、情感的。这正是中国表演艺术传统中最可宝贵的精华之一,也是艺术上真正的“真”和“美”,值得演员和表演研究者们研究和学习。这是感想之一。
韩世昌的艺术修养是多方面的。单拿这次观摩演出中所演的剧目来看,他不但演了“游园惊梦”的杜丽娘,“狮吼记”的柳氏等各种不同的人物,而且还演了完全民间风格的“胖姑”。“胖姑”出于元曲“西游记杂剧”(吴昌龄作)中的第六出“村姑演说”,这是现存的若干历史最久的剧目之一。我们今天看到它仍然生气勃勃地活在舞台上,不能不感到十分兴奋。韩世昌演
“胖姑”时和他演杜丽娘时完全不同,洋溢着浓厚的淳朴、快乐的民间风味。这种健康开朗的、“泥土味”十足的表演艺术在昆曲中似乎不多见,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和研究。这是感想之二。
韩世昌先生十分谦逊。在所谓
“南北昆”合演的许多天中,他没有一次演最后一出戏,经常在第二,三出。以韩先生的艺术修养和在昆曲界(以至整个戏曲界)的资历、地位和声誉来说,这种谦逊不能不说是特别难能可贵的。我以为,这种谦逊精神,正像他的深厚的艺术造诣一样,值得各剧种的演员认真地学习。这是感想之三。
自然界的宝藏,有容易发掘的,有比较不容易发掘的。艺术上也是如此。在“百花齐放”的今天,毫无疑问,任何宝藏都将被发掘出来,越来越放射出光辉。


第7版()
专栏:

  普陀山天灯台
  李瑛在普陀岛的山顶上,耸立着一座天灯台,传说,曾有盏天灯在这里萦萦闪动,日夜不熄,护佑百代。尽管灯下香火不断,渔人们仍然死给海匪、海怪,〔注〕渔民的哭声盖过海啸,渔民的眼泪深过大海。可从什么时候起忽然灯火熄灭,天灯台上站着几个士兵,英俊又威武,他们的眼睛才真像天灯,日夜在这里了望把渔船保护。他们望穿了敌人的每一根神经,有什么能遮住士兵的眼睛和刺刀的路?天灯台前没有一柱香火,船行万里,却知道是谁创造了幸福。
〔注〕渔民对横行海上、欺压百姓的海盗、渔霸等,常泛称“海匪”“海怪”。
1956年9月18于舟山沈家门


第7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让事实说话
我很喜欢读发表在10月30日二版上李锐的一篇文章:“狮子滩水电站发电的意义”。我对水电站的业务并没有特殊兴趣,但是,我抓住这篇文章一口气连读了两遍,就因为它是这样心平气和地但又是不容置疑地,用事实来批判人们头脑中的主观主义。这种批判是非常有力的。希望报刊多发表这种让事实说话的文章,使犯了主观主义错误的人能心悦诚服地承认自己错了,知道错在哪里,并且乐于改正。
(吴 芒)
多介绍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
我们延边自治州的朝鲜族人民,在各少数民族参观团来延参观和访问后,更增加了对祖国各族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我们十分关怀他们为提高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而进行的劳动和斗争。我们非常愿意知道他们家乡的日新月异的建设和改造情况,以及他们的工作方法与经验。因此,我希望今后报刊上能多介绍国内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 (延边 韩昌熙)
抒写豪迈劳动的诗
在列车上,我读完了肖乾同志写的“万里赶羊”(见11月21日、22日三版)。这是一篇优秀的报道,也是一首动人的诗。为了社会主义建设而从事豪迈劳动的各族人民子弟,应该受到人民的尊敬,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敢于做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情。我仿佛看到在天山下,他们站在冰雪化成的刺骨的河水里,结成人桥,把一千四百只羊运到了彼岸。我感动得流了泪,觉得自己工作做得太少了。他们的行动为国家节省了将近五万元,更可贵的是他们的爱国主义、不畏艰苦的精神。我希望他们的事迹能够更广泛地流传,最好能拍成电影。
(李少一)
社论的篇幅和句子都要短些
11月26日你报的社论“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给社论带来了一种新鲜活泼短小精悍的形式。为了清楚地解释政策,有时社论的字数较多,是必要的。但是我个人极其希望,你报今后的社论尽可能做到篇幅短些,句子短些。这样,便也像腾出住房一样,可以有多一些的篇幅容纳新闻了。还有,你报社论的语法修辞已起一定的示范作用,还希望在祖国语文的纯洁和健康上起更多的示范作用。
(高 植)
希望八版上选刊一些译稿
人民日报第八版对翻译的作品选刊得太少。希望你们有选择地刊登一些翻译的短篇小说、诗歌、独幕剧或者是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幽默讽刺小品,使我们也有机会能够欣赏国外作者的作品,扩大我们的眼界。(北京俄语学院 白惠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