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纳赛尔总统对苏联记者表示
埃及将永远同殖民主义阴谋作斗争
坚决反对任何夺走和统治苏伊士运河的企图
新华社28日讯 据塔斯社开罗27日讯:埃及总统纳赛尔在接见一批苏联记者时说,阿拉伯国家从英法和以色列对埃及的侵略中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殖民主义和独立是不能共处的。
他说,阿拉伯国家得出的其他结论还有:殖民主义将仍然企图利用阴谋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像在叙利亚所做的一样;殖民主义作为军事力量的威胁正在缩小,因为世界不允许它使用军事力量;以色列是殖民主义的跳板和实现殖民主义者阴谋的走卒。
纳赛尔强调说,帝国主义者没有放弃自己的侵略企图。他说,我们的斗争还没有结束。我们将永远同侵犯埃及的自由和主权的殖民主义阴谋作斗争。
纳赛尔在接见苏联“真理报”、“消息报”等报刊和塔斯社的记者时,在答复记者的问题之前,表示感谢苏联在埃及艰难的时期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纳赛尔对苏联记者说,在这次侵略以后,同所有国家共处的思想在各国人民的意识中更加巩固了。这次侵略主要的结果是,阿拉伯的民族主义表现出了力量。
纳赛尔在答复关于苏伊士运河问题解决的前景的问题时说,我们赞同国际合作,但是我们反对任何统治,其中包括以“国际管理”为名义的统治。国际管理和监督是新形式的殖民主义,也就是集体殖民主义。
有记者问,为了缓和近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应当采取哪些新的步骤?纳赛尔回答说,第一步应当由殖民国家来做。它们必须承认这个地区各国人民的独立和自由,它们必须停止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并且放弃把这个地区看成是它们的势力范围的想法。
纳赛尔说,以色列问题是第二个因素。这个问题包含两个主要方面:第一是国界问题,第二是巴勒斯坦的难民问题。现在有一百万巴勒斯坦居民流离失所,并且被剥夺了财产。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把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权利还给他们。
可是,苏伊士运河问题仍然是这种紧张局势的主要原因。苏伊士运河在埃及领土内,它由埃及管理,也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如果他们企图把我们的运河夺走,那就是干涉我们的内政,我们将坚决反对这样做。
纳赛尔在答复记者问题之后,发表了谈话,他就在埃及发生的事件的背景向苏联记者们作了一个简略的说明。他叙述了埃及军队在1952年起来推翻法鲁克封建统治的原因,叙述了埃及在建立共和国以后为巩固民族独立而进行的努力,并且揭露了帝国主义者企图继续骑在埃及人民头上的种种阴谋。
纳赛尔说,我并不认为,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国有化是英法发动这次侵略的主要原因。埃及主张加强阿拉伯民族主义。一切阿拉伯国家应当彼此合作,防御侵略。我们反对把世界划分成势力范围,并且反对英国的势力。我们反对英国分裂阿拉伯国家团结的企图。我们帮助北非人民的解放斗争。就是因为这样,英国和法国认为一个独立的埃及的存在是同它们的利益相抵触的。他还指出,这不是来自英法方面的第一次侵略。这已经是第五次了。


第6版()
专栏:

尼赫鲁离伦敦前发表谈话
中东和平有赖于解决运河问题
途经西德时曾同阿登纳会谈
新华社28日讯 伦敦消息:印度总理尼赫鲁27日从伦敦乘飞机返国。他在英国停留的三天中,曾经同英国首相艾登举行了会谈。
尼赫鲁返国前在机场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一些问题。他说,他同艾登以及同艾森豪威尔的会谈都是“一般性质”的,没有讨论到关于解决中东问题的任何具体建议。有的记者问尼赫鲁是否有任何关于联合国管制苏伊士运河的建议,他回答道:“我没有这样一种建议。据我所知道的,联合国管制苏伊士运河或是国际管制苏伊士运河在很久以前就遭到了埃及政府的断然反对和拒绝。”
他在谈到中东的和平前途的问题时说,“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他认为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应当先采取某些进一步的步骤,首先是处理苏伊士运河问题。他说:“第一件事是清理苏伊士运河。其次自然是苏伊士运河的前途问题。在这以后可以讨论较为广泛的问题。”他还说:即使在那时,“较好的办法可能是在正式开会之前,先通过某些不大正式的途径来扫除障碍”。
关于清理运河需要多久时间,尼赫鲁说,根据负责清理运河的联合国专家的意见,预料大约需要十个星期。
新华社28日讯 杜塞尔多夫消息:当印度总理尼赫鲁27日从伦敦回国经过西德的时候,西德总理阿登纳急忙从波恩跑到杜塞尔多夫,同尼赫鲁进行了八十五分钟的秘密会谈。
会谈后,尼赫鲁向记者们说,他同阿登纳“讨论了中东、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各种重要的事态发展”。
据美联社报道,阿登纳之所以特地赶去同尼赫鲁会谈,是因为他
“希望得到尼赫鲁同艾森豪威尔总统、艾登首相以及加拿大和联合国官员们会谈情况的消息”。此外,阿登纳还希望为他对德国统一问题的政策谋取印度的支持。


第6版()
专栏:

岸信介谈日本外交政策
既要继续靠拢西方集团又要属于亚非集团
同中国改善政治关系前发展两国经济关系
新华社28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新任外务相岸信介昨天对共同社记者说:简单说来,日本的外交政策是作为联合国的一个忠实的会员国来促进世界和平。
岸信介说,日本是“自由国家”集团的一员,今后丝毫不改变要同西方各国站在同样的立场来处理外交问题的根本方针。但是同时,也不忽视这样一个事实:日本是亚洲的国家,所以属于亚非集团。
这位外务相说,日本努力同苏联恢复邦交的做法和它同西方“自由国家”站在一起的基本政策并不矛盾。今后日本要以联合国为中心推行外交。按照这个意义来说,日本的外交政策绝对不会因为同苏联恢复邦交而走向中立的方向,也绝对不会采取亲苏和接近“共产党国家”的态度。
岸信介说,日本不能承认中国,因为中国还没有参加联合国,美国和世界上的其他重要国家还没有承认中国。日本只有在这些国家承认了中国以后,才能考虑承认中国的问题。
岸信介又着重指出,但是,由于地理上的接近和历史上的关系,日本不能不在改善同中国的政治关系以前,先促进同中国的经济关系。因此,日本应该努力把它同中国的贸易发展到巴黎统筹委员会的限制下的最大限度。同时,也将努力使美国对日中贸易能有所谅解。他指出,日本的经济要求发展同中国之间的贸易。


第6版()
专栏:

埃及情报司长哈特姆
指责以色列拒不归还加沙
埃及的犹太人拒绝去以色列
新华社开罗28日电 埃及情报司长哈特姆26日晚上在这里说,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25日发表的关于拒绝把加沙地带归还埃及的声明,明目张胆地违反了联合国大会11月2日、4日和7日所通过的决议。
联合国大会的上述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把军队撤退到1949年的停战线后面去。
哈特姆说:“本—古里安所说的话是对联合国的公开挑战。”他说,埃及愿意维护和平,埃及要求彻底履行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决议。只有这样,中东才有和平和安全。
“晚报”编辑哈立德·毛希丁27日在“晚报”上写道,联合国应该坚持要以色列军队迅速地全部撤出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
新华社28日讯 塔斯社开罗27日讯:埃及政府的代表向记者宣布,埃及的犹太人拒绝到以色列去。因此埃及政府认为,以色列提出的那种要求是不能接受的,以色列要求把在加沙被以色列当局作为俘虏看待的埃及公民交换住在埃及境内的同等数量的犹太人。这位代表最后说:“埃及对待埃及的犹太人跟对待穆斯林、哥普特人一样。”


第6版()
专栏:

英国“外事报道”透露
美英使节干涉老挝内政
新华社28日讯 伦敦消息:英国“外事报道”最近透露,美国和英国的驻老挝使节干涉老挝内政,阴谋破坏老挝实现和平统一。
这家杂志说,“美国大使帕森斯先生强烈反对在选举以前让寮国参加进来当大臣。”它透露,老挝王国首相富马是赞成立即容纳三个寮国战斗部队人员参加政府的。“外事报道”说:“由于美国人掌握着钱财大权,所以他们的意见是有分歧的”。
这个英国杂志又说,“英国大使霍利戴先生在直接对老挝人谈话的时候,他坚决支持美国人。但是,当着美国人的面,这位英国人则争论说,在选举前容纳一两个寮国大臣坏不了什么事,只要不给他们重要职位和寮国坚决保证交出两个省份并且把他们的军队和政权加以归并的话。”
在提到法国代办苏利的时候,“外事报道”说他对这件事“采取了中间立场”。苏利认为,“容纳最多不过两个寮国人员当大臣做做样子是没有坏处的”。
“外事报道”还说,老挝国际委员会印度主席森是支持富马首相的。


第6版()
专栏:

苏伊士港恢复运输的准备工作完成
埃及同意联合国开始清理运河南端
新华社开罗28日电 中东通讯社今天报道,使苏伊士港的交通运输恢复正常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货船和其他船只目前已经可以在这个港口出入。
消息还说,在港口码头上有一万一千包埃及棉花正等待着运往中华人民共和国。
据新华社28日讯 开罗消息:联合国协助埃及清理苏伊士运河的代表惠勒27日发表一项公报说:“埃及政府已经同意,联合国打捞船队可以立即在苏伊士运河的南端苏伊士开始清理运河的工作。清理工作将在今天开始。”
惠勒还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在(苏伊士)运河的北端开始打捞工作,因为那一部分还没有把危险的障碍物清理掉。”


第6版()
专栏:

塞得港将建立烈士雕像
新华社开罗28日电 一座为纪念在塞得港战斗中牺牲的埃及爱国者的雕像将在塞得港建立,以代替英帝国主义者所树立的一座纪念碑。那座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死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队无名战士的纪念碑,已经在26日被人民抵抗部队的人员从碑座上拆除。


第6版()
专栏:

法国抵赖埃及的赔偿要求
新华社28日讯 巴黎消息:法国当局力图抵赖埃及提出的赔偿损失的要求。法国外交部发言人在26日说,埃及的要求只有在“全面解决恢复运河通航的范围内,才可以加以考虑”。他又说,任何关于赔偿的考虑,应当把以色列多年来“由于它的船只不能通过运河而遭受的损失”包括在内。这个发言人还说:埃及所受的损失,只及埃及政府所没收的英法财产的“一小部分”。


第6版()
专栏:

印度尼西亚情报部长谈国内政局
号召警惕殖民主义势力的影响
伊斯兰教师联合会决定支持现内阁
新华社雅加达28日电 印度尼西亚情报部长苏迪比约12月27日晚对“东星报”记者说,不能把西姆波朗危害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叛变行动看成是一个孤立事件。他警告说,必须警惕外国殖民主义势力的影响的可能性。
情报部长谈到了殖民主义者如何通过巴格达条约使亚非民族互相倾轧的例子,他接着说,他们是会通过马尼拉条约组织来对付印度尼西亚的。印度尼西亚人民必须对一切可能的事变保持警惕的态度。
今天的“东星报”还报道说,自从发生西姆波朗的叛变以后,在印度尼西亚国内外的一些西方人士非常活跃,当西姆波朗“接收”北苏门答腊政权时,有某些西方国家驻棉兰的外交机关人员在场。美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柯明在27日拜会印度尼西亚政府人士时,就北苏门答腊事件表示了美国政府的政治观点:就是在某个政权在事实上掌管某地区的情况下,为了维护自己资本的利益,美国政府是可能承认这个政权的。
报纸还说,印度尼西亚政府在27日还要求英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说明一架英国飞机于26日下午在棉兰降落的原因。那时,棉兰还在西姆波朗的控制之下。据说,英机的降落并未得到印度尼西亚政府的同意。
新华社雅加达28日电 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教师联合会今天宣布仍旧支持现内阁。
这个党的中央委员会在今天早上发表的声明中说,他们认为目前任何使内阁发生危机的做法都是不负责任的。
伊斯兰教师联合会在27日晚上举行的中央委员会会议上作出了上面的决定。参加这个会议的还有这个党在现内阁中的全部部长们。
现在,坚持解散现内阁的马斯友美党显得非常孤立。三大政府党中的两大党——国民党和伊斯兰教师联合会都不赞成马斯友美党的意见。在野的第一大党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已经明确表示支持现内阁。
在万隆举行的马斯友美党代表大会昨天已经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解散现内阁。有消息说,如果其他各政府党不同意它的倒阁主张,它将撤回它的阁员。


第6版()
专栏:

西姆波朗逃入山区
据新华社雅加达28日电 据安塔拉通讯社今天报道:背叛印度尼西亚政府的前第一军区司令西姆波朗,已经和以前帮他进行走私活动的部队一起,从棉兰逃进了打板奴里(在中苏门答腊)山林地区。


第6版()
专栏:

日本劳农党和社会党合并
社会党明年将进一步展开恢复日中邦交运动
据新华社27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社会党和劳农党的领导人今天决定两党实行合并。
这项协议是由社会党书记长浅沼稻次郎、选举对策委员会委员长佐佐木更三、组织局长安平鹿一、组织部长松井政吉和劳农党主席黑田寿男、书记长石野久男、久保田丰共同商定的。
两党协议:一,劳农党承认社会党的纲领、政策、党章,解散劳农党,全体党员加入社会党;二,两党要共同努力,争取在1月17日召开社会党大会以前完成劳农党员加入社会党的手续。
双方决定,劳农党将于明年1月15、16两日举行解散党的大会。社会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将在明年1月11日举行会议批准劳农党员入党,并且将向明年1月17日起举行的社会党大会提出报告,请求批准。
据新华社27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社会党明年度将进一步深入地展开恢复日中邦交国民运动。
社会党同时还要把维护和平宪法、反对军事基地、要求归还冲绳岛作为明年度争取和平和独立的斗争的主要内容。这些运动将同要求禁止原子弹和氢弹的运动配合起来。这些运动的共同目的是要修改或者废除不平等条约。
〔编者注〕日本劳农党是劳动农民党的简称。它是1948年12月从社会党脱离出来的,由社会党左派、日本农民组合左派、中立系劳农议员等派系组成。在日本工人、农民和市民中有一定的影响。劳农党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化,主张实行社会主义。它确认中苏两国是国际和平势力的中心,主张促进日中和日苏关系。劳农党在众议院拥有四个议席。


第6版()
专栏:

在民族独立高潮中的一年
思慕
献给1956年的桂冠
当1956年快将逝去的时候,埃及人民正在为收复塞得港举行凯旋游行。这不仅是埃及人民抗击英法帝国主义者的武装进攻的伟大胜利,而且是亚非国家反殖民主义斗争的共同胜利。1956年可以说是民族独立运动新高涨并不断取得新胜利的一年,而埃及人民这一个巨大的战果,更像是一顶献给1956年的桂冠,给它添加了不少的光采。
我们记得,一个多月前,当英法强盗伙同以色列声势汹汹地进犯埃及的时候,有些对于帝国主义力量估价仍嫌偏高的人,有点替埃及着急。现在,事实证明,大动干戈的英法联军仅仅打了一阵就被迫停火。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爬上塞得港,最后还得灰溜溜地撤退。他们妄图打垮纳赛尔,但结果纳赛尔不但依然健在,而且声望更高,濒于坍塌的倒是艾登和摩勒。
曾经仗着炮舰政策奴役阿拉伯人民好几十年的两个老牌帝国主义大国,这回却在独立不久的埃及的手下吃了这样惨重的败仗,虽像是奇迹,但并不偶然。犯了严重的时代错误的妄人也只能得到这样严重的恶果。大家都看到,摆在艾登和摩勒的面前的日历,已经不是英海军炮轰亚历山大港的1882年,也不是伊朗首相摩萨台被英美搞垮的1953年,而是1956年。
万隆开的花,1956年结了果
我们一开头就说过,1956年是民族独立运动新高涨的一年,有什么特征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个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发展,是民族独立运动的广泛胜利。而到了最近,民族独立运动胜利接着胜利的结果,它已经形成为一种巨大的世界力量。这表现于:包括像印度这样的大国在内的好些民族独立国家,不但有着稳固的本国政府,团结一致地、自觉地努力实现民族的目标,而且它们彼此之间也已经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形成了反殖民主义斗争的共同阵线,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个特征,第一次集中地表现在划时代的万隆会议上。在那里,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埃及、越南民主共和国、日本等亚非二十九个国家的极大多数,在反殖民主义、维护和平、加强友好合作的大旗下团结起来,向殖民主义者举行空前强大的示威。
万隆会议开的花,在1956年结了果——无比硕大的果。
在万隆精神的鼓舞之下,亚非各国的民族独立运动在1956年出现了新的面貌。即在苏伊士危机爆发以前,波澜壮阔的反殖民主义的怒潮就已经席卷了亚非广大地区,汹涌澎湃,震撼着殖民主义者的残垒。苏丹、摩洛哥、突尼斯先后挣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取得了独立。在东非的怯尼亚、西非的黄金海岸,民族解放运动都日益高涨。也门、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都要求收回英国霸占的领土。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第一次普选的结果,支持万隆精神的印度尼西亚进步力量取得了胜利。印度尼西亚反对殖民主义、收回西伊里安的斗争表现得更加坚决。锡兰选举的结果,主张采取中立政策的人民联合阵线取得胜利,班达拉奈克组成的新政府,也要求英国交还亭可马里军事基地。马来亚和新加坡人民要求停止马来亚殖民战争,实现马来亚的独立。就是马尼拉条约和巴格达条约集团的国家,民族独立浪潮也正在高涨。在菲律宾,不少政界上层人物强烈地要求改变屈从于美国的地位;在泰国、巴基斯坦以至土耳其,都滋长着反美的情绪,要求摆脱军事集团束缚的呼声越来越高。
有两椿事例特别生动地表现出亚非人民反殖民主义的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椿是柬埔寨的例子,这个五百万人口的国家,在西哈努克亲王的领导之下,尽管美国帝国主义使尽威迫利诱的手段,还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和坚守五项原则。约旦的民族独立斗争的胜利提供了第二个动人的例子。这是一个给英国统治了三十多年的、仅有一百五十多万人口的阿拉伯国家。在中近东的民族独立巨潮的推动之下,它不但以坚决拒绝参加巴格达条约来回答英国参谋总长田普勒的粗暴压力,而且还毅然赶走了在中东横行了二十多年的“无冕之王”阿拉伯军团英国司令格拉布。跟着,巴林岛也撵走当了三十年“顾问”的英国人贝尔格雷夫。被迫退出苏伊士运河基地的最后一批英军,含泪看着英国国旗落下来。这些例子,令人信服地说明了民族独立的力量和帝国主义力量的对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已经到了墙倒众人推的地步。显然的,帝国主义者不能不看到,今天亚非国家的命运,已经不再是伦敦、巴黎或华盛顿所能摆布,而是取决于亚非国家人民自己了。
亚非国家的团结是力量的源泉
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所以表现出这样不可战胜的力量,取得这样巨大的胜利,有很大部分应该归功于它们彼此之间的团结合作。正是这种特征,使帝国主义者惯用的“分而治之”的政策,“用亚洲人打亚洲人”一类的政策归于失败。这种特征在1956年的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中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来。
如大家所共知,在万隆会议以后,在国际舞台上已出现了“亚非集团”的旗号。不但这个集团在第十届联合国大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这个集团的许多国家彼此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在今年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和锡兰四个南亚国家不但亲密地合作,而且共同支援西亚和北非的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与阿拉伯联盟遥相呼应。在阿拉伯世界中,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也门订立了防御联盟,建立了四国联合军事司令部。这些阿拉伯国家不仅愿意给约旦以大力的支援,使它从英国财政“援助”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且积极声援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在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的反殖民主义联合战线上,埃及和叙利亚站在最前列。
更重要的发展,是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同中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一致,可以和平共处的事实,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了解。许多国家的领导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苏等国对于它们不但不会构成所谓“共产主义威胁”,而且对它们维护民族独立斗争能够提供援助。争取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的亚非国家可以期待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找到真正的朋友。纳赛尔总统前不多时说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我们觉得苏联援助我们。凡是我们的自由被侵犯的时候,苏联在联合国都支援我们。这句话表达了民族独立国家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认识。在万隆会议一年以后,不仅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锡兰、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南亚国家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更加发展,而且埃及、叙利亚和也门三个阿拉伯国家也先后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此外,通过西哈努克亲王的来华访问,柬埔寨同中国结成了亲密的友谊,接受了中国无条件的经济援助。去年底和今年初,苏联政府代表团访问印度、缅甸、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又加强了苏联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其后,谢皮洛夫外长历访中东埃及、叙利亚和黎巴嫩三国,为苏联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铺平道路。另一方面,西哈努克亲王的访问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门太子和伊朗国王的访问苏联,也加强这些国家同苏联的友谊。此外,利比亚早于今年1月和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联串的事实,标志着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帝国主义散布“共产主义侵略”的神话来阻挠亚非国家同中苏友谊的伎俩,已经宣告破产。这一个发展对于亚非国家反殖民主义斗争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
不可战胜的“巨大的世界力量”
这样,在苏伊士运河问题发生以前,亚非国家民族独立运动已经在高潮之中。正是在这个高潮中,埃及人民和他们的领导者纳赛尔总统于7月26日在亚历山大港发出了收归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吼声。而埃及这一个正义的勇敢的行动,又把亚非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推向最高峰,使得殖民主义和反殖民主义的斗争更加惊心动魄。
本来,在今年上半年中,西方帝国主义者为了应付反殖民主义浪潮的冲击,已经弄到手忙脚乱。埃及把苏伊士运河国有化的壮举,更击中了在瓦解中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要害,向亚非各国以至拉丁美洲响起了反殖民主义大进军的号角。英国殖民主义者害怕它的帝国“生命线”丧失之后,今天整个帝国重心所在的中东地区也将完全脱离掌握。法国殖民主义者害怕纳赛尔在苏伊士高擎起的民族独立的火炬,会更照亮阿尔及利亚人民前进的道路。美国帝国主义者也担心埃及的胜利将会使它要囊括中东庞大石油资源的如意算盘完全落空。面对着这样凶多吉少的前景,西方帝国主义者便作绝望的挣扎和反扑,它们更妄想通过这次挣扎和反扑,搞垮独立自主的纳赛尔政府,镇压亚非各国反殖民主义的斗争,夺回它们失去的阵地。这样,所谓苏伊士危机便爆发了,侵略战争的烽火便在西奈半岛和塞得港烧起来了。
但是,大家都看见,在斗争的第一个回合中,英法美三国对埃及所施的政治和经济压力都撼不动埃及人民的坚强意志;在第二个回合中,艾登和摩勒所发动的军事冒险更遭到可耻的失败,创造了侵略战争史上可笑的短命的纪录。
这是什么原因呢?
理由实在简单,这因为在这个斗争中,日益削弱而内部又充满矛盾的西方帝国主义者所面对的,所要应付的,不仅是一个埃及,更不是纳赛尔一个人,而是在强大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和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人们的大力支持下整个民族独立运动的“巨大的世界力量”。这表现于整个阿拉伯世界和许多亚非国家同仇敌忾、积极援助埃及的行动。这表现于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其他亚非国家要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埃及的呼声。这表现于阿拉伯人民切断中东油管的壮举。这更表现于苏联对英法的严厉警告。也正是由于这样“巨大的世界力量”的发挥,联合国大会以极大多数通过了要英法以侵略军停火和撤出埃及的决议。
反殖民主义的浪潮更加汹涌
环绕着苏伊士运河的斗争虽还没有结束,但到目前为止,斗争的结果更无情地暴露了帝国主义者的弱点,推动了整个亚非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更向前迈进。这表现于苏加诺总统维护民族独立主权的响亮的号角,这表现于阿尔及利亚人民再接再厉的武装斗争,这表现于约旦政府决定结束英约条约、废除英国在约旦的军事基地的果敢行动,这也表现于行将举行的埃及、苏丹和埃塞俄比亚三国缔结防御协定的会谈。殖民主义者不但夺回不了它们失去的阵地,而且不得不放弃更多的阵地。在苏伊士运河问题发生以后,英国已经被迫同意在明年把它在锡兰的军事基地交还锡兰政府,在利比亚的法军也在今年12月将基地交还,把它的司令部撤出利比亚。此外,英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将在明年3月给予黄金海岸以“在英联邦之内的独立”,法国也被迫同意多哥托管地宣告独立而成立自治共和国。
同时,通过这一场猛烈的斗争,亚非国家更看清楚了社会主义国家确是它们可以信赖的患难朋友。叙利亚总统访问苏联之后,叙利亚加强了和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友谊,是一个例子;约旦准备同中苏建交又是一个例子。这无疑是大大有利于亚非民族独立斗争的发展的。
但是,在军事冒险中惨重败北的西方殖民主义者却还不肯服输。它们虽然已经撤兵,但还没有放弃“国际共管”苏伊士运河的主意,而且还阴谋在中东进行新的颠覆活动。美帝国主义者一方面企图利用巴格达条约四个穆斯林国家分化阿拉伯世界的团结,他方面更想玩弄金元外交,软化中东民族独立国家的战斗意志,填补所谓英法遗留下来的“真空”。此外,这三个西方帝国主义者又借匈牙利事件对苏联进行污蔑,来离间亚非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
不消说,觉醒了的亚非国家人民,民族独立运动的“巨大的世界力量”是能够把这些阴谋粉碎的。但我们可以预料得到,将在新的一年展开的殖民主义和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仍然会很尖锐,并且更加复杂。要在这个斗争中继续取得新的胜利,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必须加强团结,必须提高警惕,特别是对美帝国主义者的阴谋诡计的警惕。


第6版()
专栏:

不自量力
  江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