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山东今年粮食增产三十四亿斤
新华社济南26日电 山东省今年的农业产量和产值的增长速度打破了本省的历史纪录。这是山东省农业厅最近在总结1956年农业生产计划执行情况的时候指出的。
从1952年到1955年,山东省平均每年粮食总产量的增长速度是2.4%。今年全省粮食总产量可以达到三百零四亿斤,比去年增加三十四亿多斤,增长速度是12.8%,比上述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提高了四倍多。今年全省农业的总产值预计可以达到五十八亿二千万元,比去年增长10.5%,这个增长速度比五年计划前三个年度平均每年增长2.2%的速度提高了三倍半以上。
山东省今年由于扩大了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粮食作物面积比去年减少三百多万亩。因此,今年各地主要是依靠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实现粮食增产计划的。一年来各地充分运用了合作化以后的优越条件,推行了一系列的增产措施,使全省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由去年的一百五十四斤提高到一百七十七斤,比去年增长了15%。其中一向被称为粮食低产地区的山东西北黄河冲积平原,今年粮食增产的幅度更大,据十九个县的统计,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去年提高了20%到60%。
新华社济南26日电 据山东省粮食厅到12月20日的统计,山东省今年征购入库的粮食已经达到五十亿斤以上,超额4%完成了全年的粮食征购计划。完成入库的时间也比去年提前了将近一个月。
现在,全省粮食工作的重点已经转向安排统销。可是各地市场陆续有小宗粮食上市,加上征购尾欠的清理,每天收进的粮食仍然有近四百万斤。


第3版()
专栏:

湖北黄陂县粮食大面积丰收
本报讯 驻湖北记者古维进报道:湖北省黄陂县粮食大面积丰收。1956年全县八十多万亩田平均每亩产量八百零八斤,比丰收的1955年增产33.75%,超过1956年的计划指标13.62%。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亩产千斤的田有二十二万八千二百多亩,亩产千斤以上的田有四千二百多亩。全县有两个“千斤区”,二十四个“千斤乡”,二百九十二个“千斤社”。全县一千六百三十三个农业社中,比去年增产的有一千四百零七个社,占总社数的86%以上。减产的只有十二个社。全县出售余粮九千四百多万斤,超过国家统购余粮任务62.05%。全县农业人口平均每人留原粮六百五十四斤,比1949年增加45%。
黄陂县1956年在农业生产上充分运用了合作社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地推行了“五改”。首先是土种改良种。全县推广“双季粳”、“南特”、“胜利籼”等稻谷良种和南大二四一九等小麦良种,都比本地品种增产很多(每亩增产一百斤到二百斤)。其次是扩大复种面积,多收一季。1956年全县复种面积由十六万二千多亩扩大到三十四万九千多亩。其中单季稻改双季稻十五万九千多亩,每亩比单季稻增产四百多斤。此外,坡田改梯田,旱田改水田,低产改高产,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为了保证“五改”措施的实现,全县曾经大力兴修水利,使全县保收和基本保收面积由1955年的三十二万亩增加到五十二万亩。全县还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的积肥运动,积蓄自然肥料一亿八千四百多万担;过去60%的田采用商品肥料,1956年变为75%采用自然肥料;平均每亩田施底肥二百五十担,比去年增加一倍。全县的十一个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大批的农民技术员,对于改进技术、争取丰收也起了很大作用。
中共黄陂县委对于合作化后的农业生产实行了具体深入的领导。1956年春季,全县农业社的劳动定额管理等问题没有解决,造成严重的窝工现象。县委书记史明等深入工作重点,根据本地和外地的经验进行研究,制定出合理的劳动定额和分级报酬、包工包产等办法,并在全县扩干会上介绍。有90%以上的社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劳动定额以及分级报酬、包工包产方案,从而逐渐消灭窝工现象,生产秩序走上正常。
在全年的工作中,县委注意充实基层领导力量,改变上强下弱的现象。全县并乡后,县委派出区委级干部十六人和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区助理员等三十二人,担任乡的党支部书记;派出乡干部一百二十四人,担任社主任。另外,抽调一百七十个干部组成十七个工作组,长期驻在合作社里帮助工作。这些干部派到基层后,工作进行比较顺利。县委重视对落后地区的生产领导,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里,县委都派出强有力的干部到落后地区检查生产情形,将作物进行分类排队,找出田间工作落后的原因,及时发动群众进行加工培育,使全县15%—20%的田间管理落后的田平均每亩单位面积产量比1955年提高80%左右。


第3版()
专栏:

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战胜各种自然灾害
福建省出现三个水稻“千斤县”
新华社福州26日电 福建省龙溪、海澄和长乐三个县实现了水稻“千斤县”的计划。三个县共五十四万多亩双季水稻,总产量达到五亿七千一百九十一万多斤。龙溪县每亩平均产量一千零八十一斤,超过原定计划七十七斤,比过去收成最好的1953年增加35%。海澄县每亩平均产量一千零五斤,比1953年增加12.5%。长乐县每亩平均产量一千斤零六两,比1955年增加22.7%。这三个县有六十六个乡成为水稻“千斤乡”。海澄县莲花乡还出现七千七百三十多亩双季水稻平均每亩产一千四百五十五斤的大面积丰产纪录。
龙溪和海澄两县在福建南部九龙江下游,气候温暖,土壤肥沃。长乐县在闽江下游。今年这三个县分别受到水、旱、虫、台风、碱潮等自然灾害的袭击,情况相当严重。但是,这三个县都已经实现农业高级合作化,因而能够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龙溪、海澄两县农民春耕前兴修的一千八百多处水利工程,在抗旱排洪中起了重大作用。各地农业社还积了超过往年很多的肥料,普遍推广了水稻良种,实行了以密植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改革。
这三个县丰收以后,农业社的社员们正在把新谷晒干扬净,准备多卖余粮给国家。据龙溪和海澄两个县的农业社初步调查估算,在完成向国家缴公粮和售余粮的任务之外,还可以多卖给国家余粮一千多万斤。


第3版()
专栏:

福建黎明农业社的七千多亩水稻
每亩收获干谷一千四百多斤
吉林黎明社五公顷多大豆每公顷产一万多斤
据新华社福州电 福建省海澄县莲花乡黎明农业社今年种植的七千七百三十五亩水稻,每亩平均早晚两季共收获干谷一千四百五十五斤,比去年增产四成以上。这样大面积的丰产成绩,还是很少见的。
全社农业、畜牧、果园、养鱼等收入一起计算,每个劳动日可以分到两元。从预分结果看,全社有91.9%户社员收入增加。
黎明农业社是由全国青年社会主义积极分子黄海澄领导的。这个社的社员们同周围各乡人民合力修建了两处大型水利工程,又自力兴建了许多处小型水库和灌溉渠道,基本上消除了旱灾的威胁。与此同时,他们又采用外地经验和本地老农的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普遍推广了各项丰产经验和先进技术。全社今年种植的双季稻都实行了密植,有90%的稻田种植了南特号和青骨种等水稻良种,并且改进和推广了合理施肥和灌溉经验,全社早、晚两季水稻全部生长良好。此外,他们又采用挖掘泥炭自制颗粒肥料等方法积肥,使生产成本比过去降低30%左右,因而做到了增产又增收。
据新华社长春电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大岗子乡黎明农业社在五点零八公顷的土地上,创造了每公顷收获大豆一万零七百九十八斤三两的优异成绩。这个社高产地的大豆,特征是分杈多,豆荚密,豆株分布均匀。每公顷有十九万株豆苗,每株平均约有七十几个豆荚,约一百八十个豆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