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算清大账,认清成绩,扫除疑虑,加强信心
江苏松江地区各县县委帮助基层干部总结全年工作提高思想水平
范万钧
江苏省松江地区各县县委在11月底到12月初,召开了区、乡、社三级干部扩大会议,讨论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年分配决算和粮食征购问题。会议在全面总结今年的生产工作当中,针对当前农村干部的思想进行了思想教育。这样做了以后,近一万个农村基层干部前进的信心加强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也有了解决办法。
有些基层干部认为:今年生产搞坏了,合作社没有优越性
松江地区今年遭受四次台风、秋雨和寒流等自然灾害的连续侵袭,虽然粮食比去年增产了一成以上,棉花减产却很严重,估计农副业总收入低于去年;加上今年许多农业社曾一度发生铺张浪费的现象,开支过大,全区将有60%—70%的农业社不能达到90%以上社员增加收入。因此,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有些混乱:
第一,对今年的生产究竟搞得好坏认识不清,对合作社的优越性发生怀疑。许多人认为今年生产搞坏了;因为今年的生产是在合作化的基础上进行的,他们就埋怨合作社,说“办了大社吃了大亏”,“辛苦一年,劳而无功”;觉得“合作化第一年没有成绩,不好向社员 交代”,在社员面前说话“理不直,气不壮”。
第二,在今年的秋收分配和粮食统购统销等工作上,忽视国家利益。有的瞒报产量,瞒报田亩;有的多留口粮,多要统销粮;有些粮食增产社计划把打的粮食通通分掉;有些缺粮社对留粮标准低于余粮社思想不通;有的想少还贷款,他们认为国家“底子大、担得起”。更严重的是有些社已经超支,如上海县黄浦一社50%的社员超支了,全社总收入只剩下二万元,但应交公粮二万八千元,尚缺八千元交纳不出了。
生产究竟有没有成绩
究竟今年的生产是成功还是失败?各县县委在会议上领导大家总结生产,以统一对今年生产和合作化的看法。
首先,对今年自然灾害所引起的损失进行分析,并同去年和前年的年景作对比,大家在讨论中认为:今年的生产是在多灾多难的情况下进行的。今年松江地区不仅遭受到四次台风、二次龙卷风、夏季暴雨和秋雨等灾害的连续侵袭,而且春寒过长,冬寒过早,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南汇县的干部在讨论中说:过去是“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今年清明不断雪,谷雨不断霜;过去“十月润小春”今年十月结了冰。据他们计算,今年棉花共遭到十二次灾害的侵袭:因春寒过长推迟了成熟期;4月阴雨成涝棉花出苗不壮;7月暴雨加冰雹打伤棉蕾;8、9月连续四次台风,吹折棉枝,打落棉铃;9月秋雨成涝,棉花普遍烂铃;10月重霜,打伤晚铃,寒潮早到,推迟成熟……这一连串的灾害,严重影响了棉花的收成。大家由此体会到今年的生产成果的确来之不易。
那末,今年的生产到底搞得怎么样呢?各县委引导大家计算了粮食、棉花和副业的产量、产值账。由于计算生产成绩是在分析了客观环境之后进行的,大家对在这样多灾多难的年景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就感到不错了。奉贤县庄行区的干部原来认为今年生产搞坏了;经过对比算账,一致反映:今年这样多的灾害,棉花每亩还收到一百五十斤,实在不能不说是很大的成绩。松江县联幸社主任郭志成算了这样一笔账:全社三千三百六十亩水稻,1949年遇到台风和水灾,有六百亩颗粒无收,有五百多亩平均每亩只收到一百多斤;今年台风和内涝大于1949年,但全社每亩平均产量超过1949年五百斤。他自我批评说:“不算账糊里糊涂,一算账清清楚楚。”经过算账对比,原来只看丰收年产量、不看通常年景,只看春天的规划、不看客观情况,只看单产、不看总产,只看合作社、不看单干户,只看几角钱一个工分、不看工分多少,只看今年困难、不看以后远景的种种片面观点都受到了批判。大家一致认为今年的生产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认为今年领导生产不是“劳而无功”而是功劳很大。有的说:“今年的生产成绩好比老虎嘴里抢东西,是从风里雨里夺来的。”大家认识一致了,思想提高了,觉得工作有劲了。
合作社真的没有优越性吗
生产成绩是怎样得来的呢?会议进一步引导大家分析取得很大成绩的原因。
其实,大家对实现了合作化以后发挥出来的集体力量都是有深切的体验的。讨论当中,大家回忆到第一次十二级台风袭来时候的情况。川沙县横沙岛文新乡的干部说:在8月1日强台风侵袭的时候,有一个大圩三十多处被打破,潮水已冲了进来。当时,一千五百多个社员立即出动,垫下了一千多只草包,抢救了三百多处险堤,保证了生命财产的安全。台风暴雨过后,立刻进行排涝,抢救出二万五千多亩被淹土地,减少了损失。说起合作社在抗灾方面的生动事实,真是说不完的。正因为全区实现了合作化,所以当第一次台风警报发出来的时候,全区三十万亩没有收割的早稻,一两天功夫就抢收了二十万亩,减少了损失,使人们在重灾之后还能安居乐业。南汇县泥城乡第三社七队队长朱根祥,1949年受到台风灾害,全家讨饭逃荒;今年遇到四次台风,仍然衣食不愁。他体会深刻地说:“没有合作化,今年还要讨饭逃荒。”大家普遍反映:只有合作社“天不怕,地不怕,风来能挡,雨来能遮”,怎么能怀疑它的优越性呢?
大家还体会到合作社是今年改变耕作制度成功的基础。今年全区由于改变耕作制度,增产六千多万斤粮食。特别是第一年推广双季稻获得成功,为今后继续推广提供了实际的经验。奉贤县沙庙乡双季稻获得全面丰收,社干部李桂祥自豪地说:“子子孙孙多吃了粮食,都要想起合作社的功劳。没有合作社,那会种得成这么多双季稻?”就是在双季稻推广过多,出了毛病的地方,在讨论当中,大家也认识到这不是合作社本身的问题,而是主观主义的错误造成的。至于合作化以后,因为生产门路多,各种劳力能各施所长;因为劳力集中使用,能实行精耕细作,等等好处,大家在讨论当中举出的生动事实就更多了。经过讨论,原来认为合作社没有优越性的干部都自觉地进行了自我批评。于是,对合作社的看法统一了,走合作化道路的决心也坚定了。
算一算国家对农业的支援
当然,获得增产成绩的原因,还在于国家的大力支持。今年松江地区国家对农民的援助,仅贷款一项就比去年增加两倍多;每次受灾后还陆续拨出救济费安置灾民。
各县都通过算账的办法,帮助大家认识工农联盟和国家援助对农业生产的重大作用,使大家能够正确对待国家的利益。
新建乡新新社今春有一百亩低洼田,小麦遭到连日大雨,麦穗发黄,预计每亩只能收三十斤。幸亏供销社及时供应了六百斤肥田粉;追肥以后,麦穗还青,每亩收到一百斤。棉花受灾后,也由于国家及时供应肥田粉和“二二三”乳剂,才挽救过来,每亩收到八十斤。社长高凤鸣算账以后说:“工业支援农业,只这两项,就使我们社里增加收入一千多元。没有工业支援,不要说坐在这里开会,连吃的也发愁了!”川沙县唐家乡的干部算了一笔因工业品价格降低所得的好处的账。全社今年用“二二三”乳剂四百瓶,每瓶价格比去年低三角七分,共低一百四十八元;“六六六”药粉共用六百斤,每斤价格比去年低一角五分,共低九十元;肥田粉共用五千斤,每斤低五分,共低二百五十元;喷雾器去年每架二十元八角,今年十七元一角,全社买六架,便宜二十二元二角。全社光是农用药械降价一项,就得到五百一十多元的好处。经过算账,大家进一步体会到国家工业化和农民的深切关系。许多人说:国家征收公粮,统购余粮,是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农业支援工业是明里去,工业支援农业是暗里来”,不认真算账就看不见。许多人自觉地检讨了只顾社和社员利益、不顾国家利益的错误思想,提高了支援国家建设的观念。
嘉定县娄塘镇农业社主任宗根生来开会前只想还一半预购定金,算了账以后说:“借了国家的大家都不还,一个柴堆两头拔,叫国家怎样建设呢?”川沙县有四十四个社原来留粮超过应留口粮的标准,经过讨论以后,都作了检讨,表示要节约粮食支援国家建设,支援灾区。
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育以后,到会干部的思想问题一般都解决了。但是还有少数干部认为:道理是对的,成绩是大的,就是有些实际问题不好解决。他们提出来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今年劳动日报酬低了,收入分配不及去年多了,不好向社员交代;二是超支户怎么办?三是有些增产社的粮食过去已经多分多用了,怎么办?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各县启发大家算三笔账:一算农副业增产和已分到手的收入的账,二算总工分增加了多少的账,三算副业生产、公共积累、基本建设等方面的家底账。宝山县干部算了社员 分到手的和社的家底账以后,看到不少社实际比去年增加收入和增加了积累,情绪又高了,普遍反映:万事起头难,今年第一年当大家,家当大,眼前手头紧一点,明年就省力了。先苦后甜,肉烂在汁里,家当总归是我们的家当。南汇县大团区团东乡第二队去年每个劳动日报酬为二元二角三分,今年降低为一元四角,社干部原来思想消极,但一算总工分账信心又高了。去年做工四千七百个劳动日分,今年做了八千个劳动日分,总收入还比去年增加了七百一十九元。
对于第二个问题,会上经过讨论研究,决定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办法加以解决:生活富裕并有副业收入的,动员归还;有其他收入的动员按月归还;一般困难户除给他们适当安排副业生产外,超支款可作为下年度预支;最困难的在公益金中照顾。
对于第三个问题,主要说明按国家三定政策办事。余粮社增产部分只增购40%,缺粮社用增产部分抵销所缺部分,但是如果过去确实已经耗费了,也可按实际情况少购一些粮或少抵销一点。
问题讲清楚以后,大家的顾虑完全消除了,都满怀信心地接受了秋收分配决算工作和粮食征、购、销任务。


第3版()
专栏:

高级合作化以后农业社办得怎么样?
“合作化的道路又宽广又光荣”
吕鸿宾在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谈农民对农业合作社优越性的体会,指出“四紧”问题是前进中的暂时的问题,是能够解决的问题,在爱国农业社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新华社济南24日电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莒县爱国农业社社长吕鸿宾,21日在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讲述了农民心目中对于农业合作化优越性的体会,并且对目前若干农业社存在的粮、钱、烧草、饲草紧的问题作了深刻的分析。
吕鸿宾说,农业高级合作化以后,合作社办得怎样呢?从我们社的实际情况和我视察看到的情形来说,办得还是好的。许多农民都说:“合作化了,穷根挖断了,走社会主义的信心更加坚定了。”当初,我们社社员也反映粮、钱、烧草、饲草紧,后来,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我们社的老社员们说,合作社没有三年穷日子,渡过了困难就好了。合作化的道路,又大、又宽、又长、又光荣。拿棍子打我们,也打不出去。
他说,合作社办得好,但是还有问题,也不能没有问题。接着他分析了目前某些农业社发生“四紧”的原因。他说,为什么说粮食紧呢?什么粮食紧呢?社员们的口粮,一般并不少,他们说紧,有许多原因。合作化以前,农民种地,先打明年的谱,用什么种什么。一户农民下一年要娶儿媳妇,这一年就打谱种点黍子、稷子、预备蒸一盘粘糕,媳妇踏着糕上床,叫做“步步登高”,图个吉利。闺女要出门子,要炒十斤二十斤花生,这叫“长生果”。婚丧嫁娶,每户农民都要准备几十斤小麦,招待亲戚朋友。从这些用项,可以看出农民对粮食的需要是各种各样的。合作化了,社里拟定种植计划的时候,没有打算这件事,因此分的口粮有一定的品种,不容易掉换,临时有个急需,也没有地方借贷。这样一来,社员们就觉得紧了。其实粮食紧,既不是合作化以后紧的,也不是实行统购统销以后紧的,以前就紧,比现在紧得多。那时解决粮食紧的问题,就靠吃糠咽菜饿肚子;农民没有粮食,没有人管。现在,一部分社员说粮食紧,就找合作社,大家就都听见了,看到了。看到很对,不分析可不对。
钱紧,在旧社会,有几家农民钱不紧呢?不过,过去个体农民进钱的门路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又农又商,来钱方便点;有的人没有办法了,向亲朋借贷;来了客打二两酒,作衣服剪几尺布,要二斤棉花,可以向小挑上赊赊欠欠;再没有办法,可以典当土地,借高利贷。我过去就被迫着典当过土地。有这么些进钱门路,钱就不紧吗?还是紧,欠人家钱,年都没有法子过。办起合作社,又是高级合作化,以及私营工商业公私合营之后,农民不能作生意了,供销合作社里赊不出东西来了,土地也不能典当了,高利贷没有了,亲朋借贷也少了,赌钱、叫街的更没有了。加上开始办合作社没有经验,重视了农业生产,忽视了副业生产,把劳力限制得过死,这就必然发生了用钱的紧张问题。可是,现在钱的紧张,和过去钱的紧张,也是大不相同的。
烧草为什么紧张呢?过去农民也不是不缺草,不过可以设法解决,主要是秋后割山草,拔豆楂,搂树叶等。现在,割了豆子就冬耕,豆楂不能拔了;封山造林,保持水土,不能刨山草、扒山皮了;种的地瓜(即甘薯)多了些,烧草也少了些。烧草紧的原因,主要是合作社注意不够。
至于牲口饲草紧的问题,主要也是社里计划不周,管理不好。有些社牲口多了,也是缺草的原因。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吕鸿宾说,我们社这几年来采取了以下一些办法:发展生产,粮食产量增加了,粮食紧的情况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今年,我们社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每口人平均分到五百斤口粮(地瓜折粮在内),加上教育社员节约粮食,就没有人说粮食紧了。为了满足社员们的特殊需要,社里适当地种植了一部分黍子、稷子等小杂粮,并且在分配的时候具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社里还留了一部分机动粮,用来在社员们有婚丧嫁娶或有病或生小孩的时候,按照规定的照顾办法加以掉换或补助。解决钱紧的办法,是发展多种经济。我们社有十八种较大型的由社统一经营的副业,社员还有多种家庭副业。到目前为止,今年社里公共副业挣钱六万五千多元,大部分分给了社员 。全社公私养猪二千五百多头,特别重视养母猪。有的社员没钱买猪,社里借给他们本钱。柴草和牲口饲草要靠社里计划周到和精打细算。既要使社员有柴烧,又要使牲口有草吃。今年,我们社公布全年分配方案的时候,把95%的柴草及时分给了社员。夏收以后,就把社内的公养牲口全部分给社员,固定下来叫社员自放自养自管理,提出保膘的要求,规定报酬和奖励的办法,由社员牵到野外放牧。实行这个办法以后,三个多月来节省了大批草料。现在草料不缺乏,牲口长的都很健壮。为了彻底解决柴草不足的困难,我们计划明年实行包草制度,作为包工包产的一项。这样,柴草问题就会全部解决了。吕鸿宾最后说,我觉得合作社是个大家庭,社员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社里不论在生产、分配、管理等方面,都要既搞好集体的事业,又照顾社员的需要。只要这样办,社就没有办不好的。


第3版()
专栏:

爱国农业社生产全面发展
90%以上的社员增加了收入
新华社临沂22日电 新华社记者曹学璞报道: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吕鸿宾领导的爱国农业社,今年共收粮食(不包括大豆)六百一十八万三千多斤。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不仅比去年增产34%,而且超过原订计划四点四斤。
爱国社为争取农作物丰收,早在去年冬季就改良了三千多亩农田的土壤。今春,对春地又普遍进行了镇压和透耙,保持了地下水分,使农作物得到适时播种。这个社还组织社员采取多种方法积肥。仅圈肥一项,就比去年多四千多万斤,使每亩农田的施肥量,在去年一千四百斤的基础上增加到两千一百斤。另外,这个社还因地制宜增种高产作物,普及良种播种面积,也为今年粮食增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爱国农业社在争取农作物丰收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许多困难。6月底,这里遭到了强台风的袭击,全社四分之一的玉米被风刮断或倒伏;同时,又连续降了数日大雨,使一千五百多亩农作物被淹。这时,这个社的社员立即进行抢救。经过几个日夜的努力,抢挖百余条顺水沟,很快排出田间积水;对那些倒伏的玉米和谷子也进行了架扶培土和追肥,因此,产量没有受很大的影响。
爱国农业社还根据社内条件,恢复与发展了木业、运输、烧窑和轧棉花等十八种副业。这些副业,从今年1月到11月,已经获利七万五千元,预计到年底将可超额完成八万元的计划。
这个社全面发展生产的结果,不仅90%以上的社员都比去年增加了收入,而且二百二十多户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差的社员,生活也得到了保证。


第3版()
专栏:

湖北大悟县调出耕牛支援外区
本报讯湖北省大悟县是山区,耕牛较多,可以调剂部分耕牛给外区。过去由于地区交流手续过繁,很多外地来购牛的农民,因所谓“手续不合”跑了空路;而县内也因闲牛过多,农业社把这些牛看成负担。自10月份开始,大悟县根据湖北省委的指示取消了牲畜地区之间封锁的规定,受到群众的欢迎。当地农业部门和供销部门积极向来买牛的外地农民介绍情况,指导他们到产区采购。两个月来共卖给本省和河南省的八个县耕牛九百三十九头,这些耕牛的供应赶上了冬耕冬种,本县农业社也因余牛销售得款六万多元。  (杨纯 容忍之)


第3版()
专栏:

河南开始改造半成井
新华社郑州21日电 为改造半成井,增加井水量,河南省水利厅已经训练了水利技术干部和农业社中对打井有经验的社员共四百多人。各专区、县的水利部门目前正在进行同样的训练工作。有些已经结束训练的地方,开始转入了施工阶段。
河南省今年打井一百零四万眼。其中近半数因为井浅,水量不足,不够水车拉水,所以是半成井,需要加以改造。秋末冬初,省水利厅组织水利技术人员和打井技术工人研究出一种在半成井内打小井,加深井筒的改造办法。经过试验,每眼井改造以后能够增加三——五倍的井水量,有的还增加八——十倍井水量,并且用畜力水车再也拉不干了,有的甚至能够用五马力的抽水机来抽水。这个改造半成井的办法,一般适用于在井底下两三丈深以内有良好含水层的地区。如果打一眼深二丈口径一点五市尺的小井,除费人工八十个左右外,其他砖、木、钉、麻等物料共计不过三十元左右,比打一眼大井可以节省开支三分之二以上。打小井的方法也很简单,人不下井,很安全。
根据省水利厅的计划,1957年内全省将改造十万眼半成井。


第3版()
专栏:

更好地发展人民储蓄事业
本报评论员
发展人民储蓄事业,是积累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对支持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它的作用和意义还远不止于此。通过发展储蓄事业,还能够培养人们艰苦朴素、合理地安排经济生活的良好习惯。这正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需要的一种好风气。
几年来,由于国家经济建设事业迅速发展,币值和物价日趋稳定,广大城乡人民在银行储蓄的款额逐年增加。到1955年底,全国城市储蓄总余额达到十五亿六千多万元,相当于1952年的二倍多。今年由于进行了工资改革,到11月中旬为止,城市储蓄总余额已经达到二十一亿七千多万元。根据人民银行二十七个省市的统计,今年第三季度(增加工资以后)在银行新开户的储户比第二季度增加了一百八十多万户。
从各地人民银行吸收人民存款的情况来看,今年的任务一般完成得比较好。但群众储蓄潜力仍然很大。广大职工工资增加后要求储蓄的积极性很高;公私合营企业和一小部分国营企业的工资改革工作尚未最后完成;此外,资方人员拿到的定息以及到期的公债还本付息等都还是可以储蓄的。
目前全国各省市已经设立了一万五千个机关储蓄代办所(这种代办所的业务是由各机关、企业、团体、学校等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兼办的,银行付给一定的津贴,不在那里另派业务人员),连同人民银行原有机构,构成了广大的储蓄网,平均每四千个城市人口中就有一个储蓄机构。经验证明,这种储蓄代办所不但便利职工存取款项(不出机关大门就可以把款存上,或者随时取出来使用),而且对机关工作也有好处。当前的问题是要各机关对代办所的业务给以支持和帮助,使它们充分发挥作用。人民银行还应该注意在交通不便的地区或工作流动性较大的部门(如地质勘探部门)设立储蓄机构,以满足这些地区和部门的职工的储蓄要求。
要广泛开展储蓄业务,还必须耐心细致地宣传政策,让群众切实明了储蓄对国家对自己都是有利的事情,让他们了解储蓄的方法、业务项目和办理手续,并且保证群众存取自愿。近来,随着业务的发展,有一些银行储蓄机构的工作人员还没有明确掌握自愿原则的政策界限,以致又出现了一些变相强迫命令甚至是强迫命令的作法。例如在动员群众储蓄的时候竟采用强拉苦劝的作法,个别地区甚至提出“家家储蓄、人人储蓄”“消灭空白户”等错误口号。江西省有的银行机构按单位、行业、居民组织分配储蓄“任务”,以致发生了平均摊派、按月扣款、上门催讨的现象。类似的简单粗暴的作法,自然会引起群众不满。从存款余额上看,这样的储蓄也是不巩固的——许多人往往在被迫存了之后又很快地把钱取光。储蓄业务人员都应该记取这样的经验教训,随时警惕在工作中不再发生这类缺点。只有这样,人民储蓄事业才能更健康更巩固地发展。


第3版()
专栏:

各地商业部门加紧采办年货
新华社24日讯 据城市服务部统计,准备在1 957年元旦、春节供应的副食品中,猪有一百八十万头,比今年元旦、春节的供应量增加了三十万头;已经冻好的鸡鸭有三百多万只。其他水果、蔬菜、干鲜货等,基本上都可以保证城乡人民节日吃用。
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国营商业部门,还根据当地市民的节日习惯,准备了各种应节的糕点瓜果。上海市民节日爱嗑瓜子,商业部门特地从东北运来了几十万斤葵花子;上海市民春节做元宵用的糯米粉也正在加工。天津市糖业糕点公司所属的祥德斋、桂顺斋和一品香等糕点商店,有经验的老师傅将要做出一百多种糕点来供应。重庆市商业部门准备供应的汤元面、汤元心子和糖果等约有一百万斤。
从第四季度开始,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四个市派到各地采办年货的采购员有一千一百多人,他们的足迹遍及全国。派到内蒙古的采购员,正在冰天雪地里协助宰杀牛羊。采购家禽的人,彻夜不眠地在货车上照顾鸡鸭。
各地有关部门正在根据年货的需要量和货源情况,研究如何做到既保证大中城市和工矿区的供应,又照顾到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的需要。重庆市对于若干货源较少的副食品,决定集中在春节供应,适当缩小元旦的供应量。重庆市郊区农民多数自备腊肉,市商业部门准备的腊肉将主要供应工矿区和市区居民的需要。上海市国营公司将订出一种新的销售猪肉的办法,以避免市民购买猪肉时发生拥挤现象。武汉市对市民需要量大的猪肉、糍粑、豆丝等物资,将采取凭票定量供应的办法,以做到合理分配。
各省的节日供应物资,也在积极准备。河北省在12月中旬召开的财经工作会议上,讨论了春节物资的供应问题;陕西省已经提前把新年和春节物资运到各地,预计全省在1957年年节供应的粮食、煤炭、土产品、肉类和日用百货,将比今年年节增加一倍左右。


第3版()
专栏:农业珍闻

农业珍闻
亩产三万斤的黄州大萝卜
闻名全国的湖北黄冈县长圻?(黄州)出产的黄州大萝卜,今年获得了丰收。叶家路乡汪吉成种的一亩五分萝卜,创造了每亩平均高产三万斤的新纪录,长江农业社第三社和江陵农业社第一社培植的一百多亩萝卜,达到了亩产一万斤的大面积丰产。
黄州大萝卜,具有甜脆、味芳、多汁等优点,无论生食、熟食,还是腌食,都很可口。每年收下来,除当地农民食用和供应武汉、黄石等工业城市外,还远销江西、安徽、湖南、贵州、南京等地。(经四)
一斤一两重的大广柑
12月9日上午九点多钟,四川荣昌县城关镇的菜市场上,很多人在争先恐后地购买从未见过的大广柑。其中,最大的有一斤一两重,最小的也有十四两重。一挑广柑,不到二十分钟,就被购买一空。买到广柑的人边吃边说:“真是又大又好吃!”
挑广柑上市的是这个县一区连生乡红太阳农业社的社员梁德清。六年以前,他在屋子前面的阳沟边上,栽了两棵广柑树苗,其中一棵,今年结的果实特别大。在采摘以前,沉甸甸的柑子几乎把树枝压的要折断了。光这一棵树,就摘了两百来个大广柑。据梁德清说,他还准备明年在肥沃的阳沟边上再栽植一些广柑树苗。 (刘宪文)
一千二百斤重的一头大白猪
山西省清徐县食品公司徐沟收购站饲养了一头一千二百斤重的大白猪。(见下图)
这头大白猪是由一头中国种的大母猪同一头体重八百斤的苏联大公猪杂交生下的猪娃养成的。这头猪原来在孟封村张肉儿家养了九个月,体重达到二百斤。1 955年11月,徐沟收购站收购回来以后,决定继续饲养。在饲养过程中,每日喂谷糠五斤,高粱皮四斤,黑豆四斤和一些别的饲料。一头二百斤重的白猪,经过饲养员的耐心饲养,一年内就养成了一头一千二百斤重的大肥猪,平均每日长肉二斤多。如果按当地每斤猪肉价六角二分计算,一天就可以收入一元三角九分多,除去每日饲料折价五角一分,每天可取得纯利八角八分多。
(郭兆敬)(附图片)


第3版()
专栏:在地方报纸上

农民的大豆为什么换不到豆饼
12月18日吉林日报上发表了好几封读者来信,这些来信一致要求粮食部门解决用豆饼向农民换大豆的问题。吉林日报并发表社论,支持农民的这一要求。吉林省农民因为买不到豆饼,在好长时期里,一直不得不忍痛用大豆喂牲口。根据吉林日报社论的估计,农民每喂一斤大豆就要比喂一斤豆饼损失三分钱。一个较大的农业社大约要留三十万斤大豆做喂料,这样就要减少一万元的收入。不仅如此,更不合理的地方还在于:一方面,因为大豆不足,连人吃的豆腐也不得不用豆饼制造,可是另方面却让大量大豆被牲口吃掉。据粮食部门估计,从去年秋季到现在,农村里已经给牲口喂掉八万吨大豆(每喂掉一百斤大豆,就等于损失十多斤豆油)。因此,大家一致呼吁粮食部门应该多加工一些豆饼来供应农村,好把大豆换出来,多榨些豆油。但是,这个问题,吉林省粮食厅一直没有加以解决。
究竟为什么不能解决呢?
吉林省粮食厅的回答是:一、二季度大豆库存多,加工的也多;三、四季度大豆库存少,所以加工的也少。可是,粮食厅自己的统计数字就驳倒了这个理由。从今年9月末到11月20日,全省库存大豆由一万八千多吨激增到十二万三千吨;而第三季度却只加工了三万三千多吨。同时,今年11月加工的大豆也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可见,问题不是原料不足,而加工能力没有充分发挥。
粮食厅的又一个回答是:“生产豆饼的时间和农民需要集中于一时有矛盾”,从粮食部门购进大豆、调拨加工,到运到农村,“最快也得两个月”。吉林日报社论问道:“粮食部门能不能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争取时间,尽可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社论接着写道:这是完全可能的,障碍在于粮食部门对这问题采取了消极态度。
那末粮食部门又为什么采取消极态度呢?社论说:看来粮食部门是怕兑换大豆会影响粮食征购任务的完成。但是,“假如宣传教育工作和具体组织工作做得好,能不能既供应了豆饼,又完成了粮食的征购任务呢?”对于这点,社论的回答也是肯定的。社论要求粮食部门目前就把现有库存豆饼大量调往农村,换回大豆,扩大加工,以便陆续增调豆饼下乡;在库存豆饼不足而加工力量又有剩余的地方,还可以考虑容许农业社拿大豆委托工厂加工。社论还要求计划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共同帮助粮食部门切实解决这个问题。
编者按 农民用大豆喂牲口,这是否仅仅是吉林一省独有的现象?希望黑龙江、辽宁、内蒙古以及其他产大豆的地区的领导机关也注意这个问题;如果当地也有这种浪费大豆的现象,希望采取适当办法加以改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