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哈尔滨汽轮机厂紧张施工
我国目前制造的最大的汽轮机是一万二千瓩。这个工厂建成后,将能制造二万五千瓩以上的大型汽轮机。它和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电机厂配合起来,将生产成套的大型火力发电设备。
新华社哈尔滨24日电 我国正在哈尔滨市兴建一座大型的汽轮机制造厂——哈尔滨汽轮机厂。这座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工厂,经过两年多的建厂准备,在今年下半年进入全面施工。现在,几千名建筑工人正在冒着摄氏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进行冬季施工。
这座工厂计划在1957年年底基本完成厂房建筑和部分主要设备的安装工程。争取在1959年试制出第一台二万五千瓩的汽轮机。
哈尔滨汽轮机厂是苏联帮助设计的,主要设备也是苏联供应的。设计中采用了苏联最先进的汽轮机制造技术。这座工厂建成以后,将配合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电机厂生产成套的发电设备供给国家建设火力发电站。我国目前制造的最大的汽轮机是一万二千瓩,还不能满足国家对大型汽轮机的需要。哈尔滨汽轮机厂建成以后,主要是制造二万五千瓩以上的高压、高温的大型汽轮机。
为了加速哈尔滨汽轮机厂的建设,国家已经决定把这个厂原订分两期建成的计划改为一次建成。这样,哈尔滨汽轮机厂的建设速度可以提前两年多。(附图片)
哈尔滨汽轮机厂工地的一角 新华社记者 佟德印摄


第2版()
专栏:

鹰潭车站加紧修建
据新华社南昌24日电 为适应鹰厦铁路全线通车后庞大运输量的需要,江西省最大的一个火车站——新建鹰潭车站的建筑工程正在加速进行中。这个车站将成为联结浙赣铁路和鹰厦铁路的运输枢纽。按照计划,全部工程任务将在明年4 月份完成。


第2版()
专栏:

尤烟铁矿开凿第二平峒
据新华社保定24日电 龙烟铁矿第二期扩建工程中的重点工程——第二平峒工程,在最近正式施工。这个全长二十二华里的平峒完工投入生产以后,将从根本上改变龙烟铁矿的生产面貌,使矿砂产量比今年提高一倍半。
运输落后于生产,一直是龙烟铁矿最严重的问题。千万吨的矿砂,都要用绞车或人工从几百公尺深的井下提升上来。第二平峒修好以后,坑下运输就将全部机械化,开采出的矿砂装上电车,就可以直接送到将要新建的破碎筛选厂去。


第2版()
专栏:

新花样的毛巾和被单
据新华社上海24日电 上海新开了一间毛巾、被单新产品展览室,室主人是上海市毛巾被单工业公司。
第一次展出的产品是今年下半年生产出来的六十五种新品种和二百六十七种新花样。引人注意的是各种提花被单和提花毛巾。这些产品花而不艳,朴素大方。印花毛巾中增加了防染、隐花和喷花等新花色。隐花毛巾是光把花印在经纱上再织,花纹隐约可见,别具风格。这些新产品明年都要投入生产,并且逐步扩大供应量。


第2版()
专栏:

天津拖拉机制造厂争取少花钱多办事
投资削减后仍将按期出产拖拉机
本报讯 天津拖拉机制造厂在明年的基本建设投资比原计划减少三分之二的情况下,多方面想办法,预计仍可按原定进度生产出拖拉机。
天津拖拉机制造厂的扩建工程是今年9月份动工的。按照原来的计划,明年除了完成已经施工的工程外,还要新建一个锻工车间、一个铸钢车间、一幢职工福利大楼和一部分职工宿舍。大部分机器设备也要在明年购妥并进行安装。争取在1958年正式生产拖拉机。
最近,国家决定把这个厂明年的投资削减三分之二。工厂领导方面立即召集了有关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如何争取按原定进度生产拖拉机。大家认为,按照原来的进度生产出拖拉机是可能的,并且想出了一些具体办法。在土建工程方面:决定除已经动工的工程要在明年继续施工外,其它计划在明年开工的工程大部推迟。为了解决锻工的生产问题,除设法发挥原有锻工车间的生产潜力外,准备在新建起来的金工工场外边搭一个棚子,把新添的锻工车间的一部分设备放在里边进行生产;为了解决铸钢的生产问题,准备在改建后的铸工车间缩小机器占地面积,让出一部分地方安装铸钢设备。在机器设备方面:准备采取机械化和手工操作同时进行的办法,把有些原来计划用机械的改为用手工操作,以大大减少非标准设备;同一型号的机床原来准备购买两三台的,只购买一台;有些已经购妥但不急需的设备将转售出去,以便集中资金购买必需的设备;有些大型设备和贵重设备也不准备买了,将采取同其它工厂协作的办法解决。在利用原有设备方面:准备把原来没有计划用的老机器用上,使新老产品的生产交叉进行,即同一机床一方面要生产老产品,一方面还要生产新产品;另外,还要改造一部分旧机器,如把锻工车间的烘炉改为反射炉,以提高生产。
对于争取按原定进度生产出拖拉机,这个厂领导上和职工的信心都很足,目前,工程技术人员已经着手修改设计,工厂还准备发动全体职工提合理化建议,进一步挖掘企业潜力,以保证这一计划的实现。


第2版()
专栏:

下乡访问
吕锡田
安阳市地方工业和手工业,通过下乡访问,贯彻执行了为农村经济服务、同农业经济密切结合的方针。
去年春季到现在,安阳市组织了四次全市性的地方国营、公私合营企业和手工业下乡访问。去过十九个县、五十个区、一百一十四个乡镇、二百八十七个村、二十个供销社,广泛同农民、乡干部、合作社干部、商业工作者和农村手工业者交换了意见;并带着各种各样产品就地进行了产品质量展览,参观者达七万余人。各工厂和手工业行业,也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跟农村联系,征求意见,召开顾主座谈会。安阳织染厂组织了九个工人带着床单被面等四十多种产品下乡开展业务,很受农民欢迎。
地方工业和手工业下乡访问,了解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变化、农村市场的动向和农民群众的需要,充实了地方工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内容,打破了不问市场关门生产的情况。从前,给国家加工或由国家订货的私营工业和手工业行业认为:“原料是国家的,销售是公司的,我们同农村没有关系”,很少研究市场变化和农村需要。不少手工业者只凭自己的老牌号、祖传名声吃饭,不根据新的情况新的变化来改进产品提高质量。因此,有许多原来受群众欢迎的产品遭到冷遇。魏家锄板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从前魏家锄板被誉为“祖传的技术,铁打的饭碗”,但是农村实行了密植,妇女参加了劳动,都要求窄的农具,魏家却还是按老样式——四寸宽、七寸长的锄板生产,于是农民不买了,有些农业合作社订了几百张也积压了起来。当下乡访问、了解了农民生产需要后,魏家锄板就改为宽、窄两种,磨得镜明瓦亮,并在锄刀上用了好钢,又恢复了原来的名声。农村合作化后,收音机增多,电池厂根据这种情况,试制了甲乙组合空气电池,用起来方便,很受欢迎。今春以来,根据农村变化情况,地方国营和公私合营工业增加了十七种新品种,手工业社增加六百零一种新产品;有不少产品降低了价格。
下乡访问还推动了地方工业和手工业提高产品质量,改变了过去产品积压的现象。第一季度下乡访问时,群众批评金钟烟烟支上有浆子,互相粘在一起,长短不齐,软硬不匀,味辣,呛嗓子。金钟烟厂根据这些意见制定了改进方案,提高了产品质量,满足了群众的要求。鞋厂原来认为农民自己做鞋穿,不买鞋,只追求大城市的市场,结果积压产品一万七千双。后来数次下乡访问,了解到大量的妇女下地劳动,不仅很多男人买鞋穿,而且还有一些妇女也买鞋穿。安阳大韩村四百户人家,一次就买了四百五十双鞋。从此鞋厂就注意了根据农民要求来改进样式和质量,现在不仅不积压了,而且还把淡季变成了旺季。9月下旬,他们又召开了一次顾主座谈会,征求意见。会上大家提出十个意见,有的说鞋样不好,鞋脸短;有的说小孩穿的样子少;有的说鞋底纳的不牢实。会后他们根据顾主的意见,制定了提高质量的措施,提高了质量,增加了新品种。


第2版()
专栏:

太原水泥厂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许多重大问题都解决得很好
据新华社太原24日电 国营太原水泥厂在最近召开的一次全厂职工代表大会上,讨论和修订了1 957年的计划方案。职工们提出的意见,有十九项被正式纳入计划方案。
这已经是太原水泥厂今年的第九次职工代表大会了。这个厂里每个时期重大的技术、管理和劳保措施都要在职工代表大会上讨论贯彻。今年春天在讨论保证完成年度计划的时候,工人们提出把临时检修水泥磨的方法改为大检修,使工厂今年多生产了两千多吨水泥。
7月份,全厂职工在研究提前完成五年计划的时候,机电科的人员提出再增加一个粗碎磨。在厂的领导干部支持下,技术人员自己设计并利用本厂的旧料、废料制成了这部磨,全年因此增加了三万吨水泥。
今年工资改革中,厂的领导方面把评定方案交给职工代表大会反复讨论修订,工人们反映这次工资评定工作是做得最好的一次。
太原水泥厂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1950年建立的。1953年以后,曾一度流于形式,以后才逐渐健全起来。今年,厂里许多困难的工作都因为依靠职工代表大会得到顺利解决,因此这个厂领导干部更认识到了职工代表大会的重要。


第2版()
专栏:

青岛窑石总厂发动群众讨论明年的计划
削减投资三万元 增产砖瓦千万块
本报讯 青岛窑石总厂的领导干部,深入分厂,把1957年生产计划交付群众讨论。仅据四个分厂初步讨论的结果统计,即可削减基本建设费用三万多元,增产砖瓦近一千万块。
窑石总厂1957年的生产计划,是依据今年砖瓦脱销和明年销量加大的情况编制的,筹建新厂和扩建设备被视为完成明年任务的主要手段,基本建设投资的数目很大。尽管如此,有些分厂长还是叫苦,担心明年完不成增产任务。
这个计划是否实际可行呢?青岛市轻工业局和总厂的领导干部,决心把计划拿到群众中去向群众讨教,让群众作出正确鉴定。他们下去以后,有重点地组织了生产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工人、工段长、小组长和科室干部一起讨论。因为讨论之前先向群众交代了增产节约的意义,所以大家都能紧密联系本车间本工段的实际情况精打细算,努力发掘增产的潜力。比如二分厂在讨论到机砖增产时一下被挡住了,焦点在如何提高制坯效率上。开了几十年砖机的老技工贾显瑞,眼瞅着天花板算了半天账,一顿脚说:“明年的机砖轮轴每分钟再提高五转没问题。过去赶任务时曾经开到四十五转(今年只开四十转),我用手试了多次机器都是冰凉的。”这个建议经过大家讨论都认为能行得通。这一下每台机每一分钟就可多出二十五块砖。制坯效率提高了,下道铡坯工序能不能铡出呢?青年铡坯工张宽斋开始被上道工序加给他的任务吓了一大跳。但细细算了一下,认为紧一点也能干出来。他把这个意见提出来让大家研究。经过算细账,大家又帮他想出了在原铡坯台上多加一把割刀的办法,于是这道工序不平衡的问题迅速解决了。就这样,一环扣一环讨论的结果,只二分厂制坯车间明年就可增产二百万块砖坯。原来对明年增产有疑虑的二分厂领导干部,信心也开始增强起来。
在讨论基本建设投资项目中,工人们更以当家做主的负责态度,实事求是的做了认真讨论,他们紧紧掌握“该花的要花,能省的就省”的原则,把原计划中许多不必要的投资项目削减掉。八分厂工人在讨论到明年他们厂要新盖四幢晾瓦棚时,首先核算了现有晾瓦棚的潜力,认为只要能把过去没有利用过的空隙充分利用,就可多容纳三万多块瓦坯。这样只要新盖两幢瓦棚就够了。四千多元一部的碎石机,计划中是准备明年买来安在二分厂里的。工人们知道后,对这个项目提出了严肃批评。推铡工贾泽生说:这是编计划的人没有看到已经变化了的情况。二分厂今年搬家后,所用的土质不一样了,现在是用新土场里的土,粘性大、砂石少,旧有的那两部碎石机就够用了。因为这事关系到制砖质量,大家为了慎重起见,又建议合理调整旧有的碎石机滚距。这样,即使不新添碎石机,也足可以保证砖的质量。


第2版()
专栏:

不轻视细小的节约
新华社记者 徐家柱
十八个机关青年的劳绩
本溪钢铁公司行政处十八个青年展开了“不领文具月”的活动。他们把过去随地扔掉的纸张和办公用品加以整理、利用,来节约行政开支。文书科青年职员利用空隙时间,把旧信封翻新,糊成了三万多个信封,油印员一个人就糊了两千七百个。青年团员胡清每天拍发电报时,发现没有必要发“加急电”的电报,就积极建议改发“普通电”。青年团员张宣宽还修理好了报废的打字机。从今年3月以来,这十八个青年共节约了约一万元。
“回收箱”里的财富
在本溪矿务局机电厂里,许多青年工人走在路上,看到一枚钉子,一小块铁,也要弯腰拾起来,送到“回收箱”去。
这个厂青年团组织今年年初就组织青年工人展开“废料”回收活动。今年1月到11月底,他们回收了将近一万元的财富。
不浪费一块煤,一滴油
“不浪费一块煤,一滴油!”这是本溪机务段职工的节约口号。今年以来,乘务员们节省的煤,能供给一列火车从本溪到安东来回行驶二百六十多趟。他们一点一滴地节约用油,已节省下一千二百多元油脂费。
这个机务段乘务员们今年认真学习了铁道部门省煤、省油的经验。每个包车组每次出勤,都根据天气情况、载货量和运行方向,想出节约办法。现在,这个段有80%以上的包车组节省了煤,或节省了油。
工人自己算账领料
本溪焦化厂现在让每个去领料的工人都知道材料的价格,使他们自己会算成本账。
检修工人魏国昌到仓库去领十公斤螺丝,当他知道一公斤螺丝值两元钱的时候,就只领了两公斤。他领料回去后,就和工人们找到一些还可以利用的旧螺丝代替了。回收车间弹簧每个值九十三元。工人们知道了价格,就找到许多旧弹簧加工,加工成本只要三元钱。现在仅弹簧一项材料就节约了三千多元。
这个厂每月要用擦机器的破布大约二百公斤,破布每公斤值一元六角。工人唐宝全说:“我以后破手套不扔掉,也要利用它!”
这样,全厂在四十天内就节约了材料费七千多元。


第2版()
专栏:

“下马”
吴滤
计划不周所造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计划切合实际所造成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目前,在基本建设中反对浪费,厉行节约,最主要的是重新安排计划。有些单位原订的基本建设计划,由于没有切实了解需要和可能,因而向国家要的投资多了些。现在需要把这部分安排得不妥当的投资削下来。例如本来可以缓建而定得过快了的,把速度放慢些;本来可以不建或少建而定得过大了的,就决定不建或把规模摆小些。这些,通常都称为“下马”。
但是,削减投资有各式各样的想法和做法。
有一种人的想法是:有钱才能建设,建设总要花钱;既如此,就只能“见钱行事”。让削减投资,他们没有意见,反正有多少钱,办多少事。“钱少少办事”呗。这种想法,当然不能说一概都是错的。建设,没有钱怎么行呢?但是,建设虽然要花钱,花多花少却大有文章。“一分钱办一分事”是一种花法;“两分钱办一分事”也是一种花法;“一分钱办两分事”又是一种花法。三者比较,“一分钱办一分事”比起“两分钱办一分事”来虽是上乘,比起“一分钱办两分事”来却又见拙了。让削减投资,抱着“一分钱办一分事”、“钱少少办事”的想法,虽然也能把投资削下来,节省一笔钱,但是以少办事作代价的。若是少办了的,是可少之事,可缓之事,那是对的;若是少办了的,是不可少之事,不可缓之事,那就坏了。从大处讲,可以影响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按比例地发展,从小处讲,可以造成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不平衡。这,也同下马一样,下得不好,摔伤了,是很容易变成跛脚的。
最好的是“一分钱办两分事”,即少花钱多办事。这是一种最积极的想法。持这种想法,不但可少之事、可缓之事得以停办、缓办,不可少之事、不可缓之事,也能办得力求节省。若问:这种想法是否现实?请看今天本报发表的天津拖拉机制造厂和青岛窑石总厂削减投资的新闻。一个是明年的投资比原计划削减三分之二,预计还可以按原定的进度生产拖拉机,一个是明年的投资削减三万元,砖瓦的产量还可以增加近一千万块。
秘诀在那里?就在于这两个单位对待削减投资,不是消极地存着“钱少少办事”的想法,而是积极地设法少花钱多办事。有了这种积极的认识,少花钱多办事的道路倒是广阔得很的。
这样“下马”,才是比较稳当的。


第2版()
专栏:

对计划工作的意见
浙江嘉兴民丰造纸厂 叶友堂
作为一个工业企业的经济计划工作人员,我想谈谈当前工业企业计划工作的若干问题,供工业管理部门参考。
下得迟 要得急
大家都晓得,工业企业的年度生产技术财务计划是在国家颁发了计划控制数字后开始编制的(当然,在这以前还有年度生产技术财务计划建议数的工作,这个姑且不谈)。这个计划关系到整个企业全年的工作,编制这个计划,需要上自厂长,中至经济计划人员和技术人员,下至全体工人群众,还有企业的党群政治工作人员一道参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划体现出党的路线,才能保证计划在技术上的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但要发动这么多人来参加计划工作,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苏联,通常是两个月。可是,在我们这里,上级主管机关的控制数字下达得很迟,每年11月份下达下一年的控制数字已经算是早的了。今年,我厂编制1957年计划草案的控制数字,上级是在11月30日下达的,而要求企业上报计划草案的时间却是12月15日。这就是说,企业应该在十五天内编好计划草案上报。这样一个牵动全盘的工作,要求企业在半个月内交卷,真是不堪设想。
年度计划按理说应该是一年编一次,但我们却是一年二次、三次。就以我厂1956年年度生产计划来说吧!除了年度计划建议数工作外,在1955年年底编了1956年计划,这算是计划草案,呈报上级审批。1956年3月,根据上级指示,进行全面修正,称为修正计划草案,再报上级批示。1956年10月,又根据上级指示,编制第三次修正年度计划草案,呈报上级批示,直到我写这篇文章时(12月12日)还没有得到批准,而且还不知道是否会通知再修正一次。
年度计划一次又一次的编过后,每季都要编制季度计划。一年有四季,明文规定就应该编四次。季度计划与年度计划一样,也是“全武行”的,有生产、有劳动、有物资供应、有成本财务、也有技术组织措施,它的全名称为“季度生产技术财务计划”。而且所用的表格也与年度计划差不多,可以说是一样多。
如果说季度计划每季都只编一次,还应该说是省事的。可是,上级的目的是为了计划正确,保证顺利执行,于是,也仿照年度计划的编制程序,先来一次建议数工作,然后再编计划草案。至于规定企业的编制时间,当然不能超过年度计划的编制时间,最多也只能是十天、半月,限期上报。上报以后怎么办呢?上级是否马上批?什么时候可以批复?谁也答不上来。结果是:生产归生产,计划归计划。要是等到上级批了再生产,那么谁也不要生产了。所以,我们只有一面生产,一面静候上级批,十天、半月、一月、两月……
变更多 脱节多
如果说,只是计划编制的次数多,编好计划以后都能顺利地执行,那末,多编几次也还值得。作为一个经济计划人员,本来就不应该贪懒,多编几次计划有什么理由可以怨天怨地呢?可是,现实情况却不如此。年度计划多变现在已经成为习惯,习惯成自然,大家都认为不足为奇了。说起多变的原因来,我们这样说,上级也这样说,这就是:“客观实际不能在编制计划时都考虑周到。”当然,这也是实际情况。我并不是主张完全不考虑客观因素,计划定了就不能再变;而是说,现在计划是变得太多了。
不仅年度计划经常变,就连季度计划也是经常变的。产品数量经常变,产品规格经常变,甚至产品品种也经常变。上级要求企业变更计划不打紧,一纸公文、一张电报都可以下达命令,只是苦坏了企业。大的变更要改变劳动组织,采办他种原料,小的变更也要调整设备,考虑技术措施。这样的大小变更,一年都有七、八次。我厂仅今年第三季度,计划外生产的产品就有五种。这样做,不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使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无法按正常程序布置和进行,影响正常生产。我们厂的月度计划也曾经几次被任务变更所打乱。这种做法,也影响了工人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计划多变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破坏了生产技术财务计划各个组成部分的平衡衔接。由于变更产品品种和规格,企业需要调整劳动组织和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这就不得不打破劳动计划和成本、利润计划,影响了企业计划的全面完成。而当上级指示修正计划时,通常只对生产计划进行修正,对于其他计划部分则没有全盘考虑。
各个计划部分不平衡、不衔接如果都仅仅是由于计划变更所造成的,那也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上级在变更生产计划时相应调整其他计划部分就好了。但是,实际情况却不然。有许多情况表明完全是由于主管机关的主观主义所造成的。例如,生产计划还没有确定,甚至连控制数字也未下达,主管机关就要求企业编制物资供应计划,而且上报日期也比生产计划早得多。如我厂1957年第一季度物资预拨计划早在11月25日就上报中央了。但是,1957年的生产计划控制数字还是在11月30日下达的。在当时,生产计划根本没有动手编制。再如商品交货计划也走在生产计划的前面,我厂1957年第一季度供货计划已在11月7日提出,而第一季度的生产计划目前还未着手进行。这种脱节现象应该是由谁负责任呢?我很奇怪:如果全国所有的工业企业都是先编物资供应计划而后编生产计划,那末,整个国民经济的物资平衡表就将是只有“消费”而无“资源”了。
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同各个计划部分都有密切关联,同生产计划的关联更是重要,这一点不管谁都是明白的。生产计划的编制要考虑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的实现效果,并把它纳入生产计划中去。但是,主管机关在审批计划时,往往不作全面考虑,生产计划中关于实现技术组织措施后的效果,已经主管计划的部门认可了,并列入批准的指令内。可是,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却不批准。这样,企业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数量和降低物资消费定额的技术措施就要落空。于是,计划的完成仍旧没有获得技术上的保证。这也是计划不平衡、不衔接而且是经常发生的一个普遍现象。
批准迟 下达慢
年度计划和季度计划辛辛苦苦的按期编好上报后,满望上级主管机关及时审查,及时批准,可是,事实上却常常如石沉大海,音讯全无。我们现在也已经开始摸到上级机关的“工作规律”了。年度计划大概在计划年末前一个多月可以批准下达,季度计划大概在计划季末前二十天左右可以批准下达。计划批准得这么迟,下达得这么慢,怎么能够指导生产呢?
快马加鞭
企业的经济计划人员,除了编制年度计划和季度计划外,每月当然还要给各车间下达月度的技术经济指标和核算计划执行情况。这样,我们只有每天呆在办公室里忙;编完一个计划接着一个计划。不但如此,我们还要经常为上级和外界准备资料和报送资料。除了报送定期的月报、季报外,还要报送省、市规定的每旬计划执行情况报告表;也有部和局规定的每月和每季的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书;这些都是需要花时间、花人力的。而市的税务局同我们的交道打得更热,他们三天两日来,就像表兄到外婆家看表妹一样,询问计划有否变更,变了什么,因为他们要计划税收。所有这些工作,都是需要做的,但是我们忙不过来,有时候就不免马虎潦草,敷衍将就。
提起局里规定企业应该在每月和每季报送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书,我还想说几句话。局规定企业的季度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书应在季末前五天报出,月度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书应在月末后五天前报出。对于季度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要求全面,既要包括生产、劳动;也要包括成本、财务和物资供应及商品销售的情况。为了按期报送,企业就必须在季末前十天准备好一切资料。于是,产品产量和产值的数字和情况只能预计;商品销售情况只能估计(因为当前运输紧张,“预计”不了,只有“估计”);成本、利润当然也要分析,但是,没有资料怎么办?于是,就用两个月的实际平均来推算。这样,也就报出去了。但是,也奇怪,上级机关一次也没有纠正过我们的做法,大概领导机关认为我们这种做法也是“未尝不可”的。不过,我们自己晓得:这不是“分析”,而是“毛估”。我很怀疑,这样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书对部、局领导机关到底起了那些作用?
现在,自部、局领导机关直至我们基层的工作人员,都明白“管理落后于生产”,需要立即赶上去,工人日报还特地辟了一个“科室工作要快马加鞭”的专栏来研究这个问题。我想,怎样“快马加鞭”呢?除非是首先让我们两只脚解放出来,不要系在办公桌边,然后再用鞭来驱策,这样,想是可以跑起来。因为光叫“快马加鞭”,而两脚仍旧缚在办公桌上,即使喊破喉咙叫,也是没有用的。就以我们经济计划科六个人来说吧,一年内,谁也没有在车间里连续呆过二小时。我自己已经有五个月又十二天没有到车间去了,当然这笔账不能算在上级身上,可是,要下车间,那有时间呢!人不到车间去,怎能谈得上深入生产实际去考察经济活动呢!
希望工业管理部门改变基层计划工作的工作程序。让我们真正深入到生产实际中去,让我们的计划真正起到正确地组织生产的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