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
——答保加利亚“我们的祖国”杂志总编辑包果米尔·诺涅夫同志
郭沫若
一、请您告诉我,您请陆定一同志作报告的动机是什么(他根据您的请求在1956年5月26日作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
答:国家建设急切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援,人民生活也急切需要文化粮食的供应。但由于政策执行上有了偏差,发生了教条主义和公式主义的倾向,影响了科学和文艺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有必要由党来阐明正确的方针政策,一以克服偏差,二以解除顾虑;这样来促进科学和文艺的发展。这就是我请陆定一同志作报告的动机。
二、请您举出若干例子说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的需要。请您告诉我最近在艺术和科学方面所期待的成就。
答:在艺术方面,有这样典型的例子:(1)随意禁止地方戏的演出,有一个地方由于任意禁演的结果,剩下只有两出戏可演。这样不用说就束缚了戏剧的发展,并影响了戏剧工作者的生活。(2)中国固有的绘画也受到极端的轻视,致使许多画家们几乎有不能维持生活的危险。
在科学技术方面有这样典型的例子:(1)中国固有医学被斥为“封建医”,曾经遭受过极严重的打击。(2)对学习苏联也犯了机械搬用的毛病,有一个时期李森科的学说是不能批评的。有一位生物学家在实验中培植出了小麦的多倍体,但行政领导上认为他所使用的方法不是李森科的方法,把他所栽培的小麦全部铲除了。
像这样对于艺术和科学动辄加以限制和干涉是违反国家的政策的,当然也阻碍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充分的必要明确地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百花齐放”的方针是在解放以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戏曲工作首先提出的。执行的结果证明这个方针是正确的。现在中国戏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其他艺术部门今后认真执行“百花齐放”的方针,我相信也会比较迅速地收到丰富的成果。
在科学方面的情况,可能要慢一些。今后认真地展开百家争鸣,我们期待着能在十二年内使我国科学技术的重要部门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三、根据您的意见,在艺术和科学方面如何会出现列宁所警告的思想停滞、片面分析、孤立看问题的现象?应当如何对这些现象进行斗争?
答:列宁所谴责过的那些不良现象之所以产生,就是由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泛滥。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从联系实际上去了解,没有学习到从本质上、发展上、相互关连上,尽可能全面地去看问题。
要消除那些不良现象,就必须克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启发艺术家和科学家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自觉自愿,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逐步体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端正自己的人民立场,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
四、根据您的意见,“命令主义方式”对解决思想问题起着什么作用?从那里看出正确的领导方法被命令主义方法所代替?
答: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必须经过自觉的独立思考。命令主义会妨害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其结果会使精神生产的活动遭受损害,有时更生出反作用和逆效果。
正确的领导是要启发自觉,启发活泼的创造性。就如栽培稻子,你要给予充分的肥料、水分、阳光,并防止病虫害,稻子就会成长、发育、开花、结实。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干涉限制多,临时任务多,不从事启发自觉自愿,不重视独立思考,这就是命令主义代替了正确的领导。
五、您认为在我们的艺术和科学实践中公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根源何在?
答:公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根源可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从领导方面;二是从艺术活动和科学研究方面。
中国的变化大,而且是突变;对科学技术的需要大而且很急迫。这样,就使行政领导方面容易犯急躁的毛病,干涉太多,好心肠生出了坏结果。
在艺术活动和科学研究方面,忙于急就应付,缺乏成熟的独立思考。坏结果又激发了急躁病。
就这样两者相为因果,就产生了公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现象。
六、假如由于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在艺术和政治方面产生不健康的趋向,您们准备怎样进行斗争?
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是在人民民主专政之下推行的。这种的创作自由和讨论自由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前提,并不是毫无限制的放纵。如果是反革命的创作和言论,应该没有它的自由。因此,政策推行的结果,我们相信是不会产生多么大的不健康的趋向的。人民有选择,国家有法律,这些都是防腐剂。
知识分子的自我教育是不能一刻中止的,要让他们随时启发自己的自觉自愿,联系实际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培养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建设服务的精神,使自己的工作作得更好。
如果展开自由讨论,呈现出意见分歧,那也没有什么可怕。更进一步展开讨论,到了一定阶段意见终归会一致。意见的不一致,也是具有变化性的,在相互影响之下,使彼此对问题的看法更加深入,不必强求人为的一致。
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新问题出现。一个不一致一致了,又会有一个新的不一致出现。这样辩证的前进,就会促进文化的进展。


第7版()
专栏:

倾听来自学生群中的声音
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主任 侯仁之
这一学期开学以来,在高等学校中,由于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证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时间,在学生生活中确实出现了一些新气象。但是随着这些新气象的出现,我们也听到来自学生群中的一些新的呼声,其中的一个就是希望同教师们能有更多更密切的接触。
这样一个呼声,是隐隐约约在教师耳边轻轻响起的。它所代表的是隐藏在内心里的一种殷切的愿望。它的声音不大,但是一切细心留意的教师们都可以清清楚楚地听到它。从教师来说,对于这样一种呼声,无论它是多么细微,都是不能无动于衷的。
自然,在这同时,我们也不否认,在广大的学生群中,还有个别的学生对教师不够尊重,甚至很不尊重;对学习纪律不能自觉地遵守,甚至肆意破坏,但这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他们不但要受到学校的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而且还要受到广大学生的舆论制裁。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个别的现象而忽视一般,在一般学生中,真正成为问题的,不是不尊重师长,而是觉得和师长距离太远;不是不遵守学习纪律,而是不知道怎样更好地去学习去钻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产生了一种内心的愿望,愿望能和师长有更多更密切的接触,愿望能在学习上、在攀缘科学研究的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能够得到师长更亲切更细致的叮咛指导。这种隐藏在内心里的愿望,是充分可以理解的。现在学生这种内心的愿望已经逐渐形成为一种清晰入耳的呼声了。因此,如何进一步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成为我们当前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但是,如果说这个问题的提出,完全出自学生方面的愿望,那也是不正确的,因为今天的教师完全理解到自己的责任不只是进行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还是在教人——在关心学生成长为祖国所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使得一位教师,除去在课堂讲授之外,还有更方便的机会,就自己力所能及的,在学习上甚至在生活上,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更广泛的教育,那也是他们所十分期待的。
如果以上所说关于师生两方面的情况都还不错,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师生之间一直未能达到应有的密切关系的呢?
这其间的原因是复杂的。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各个高等学校都在忙于教学改革,从专业专门化的设置,教研室的建立,一直到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修订,讲稿讲义的编写讨论,以及各种教学环节的掌握运用,一连串的细致复杂的教学改革工作,把全体教师毫无例外地都卷入了一种极其紧张极其繁忙的生活中去。他们不是每天工作八小时,而是每天工作十小时,个别的甚至达到十二小时;他们不但没有周末的假日,甚至在暑假寒假也得不到适当的休息。此外再加上开会多、社会活动多,这就使得绝大多数的教师自顾尚且不暇,更谈不到在上课以外再去照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何况就在这时,各个学校的学生人数都迅速地增加起来,上下课的时间,课堂内外到处都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到处都是陌生的面孔。教师很难把自己所教的学生都认识一遍,有的学生甚至在跟老师上过半年课一年课之后还叫不出老师的姓名。教师和学生都是十分紧张的,但教者和学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却脱了节。纵然师生在某些教学环节上(如质疑答疑、试验实习等)还有个别接触的机会,但谁都没有过多的时间敢于花费在更亲切的交谈上。学生是负担过重了,教师也不例外,这就成为师生之间密切关系正常发展的障碍。过去几年的基本情况,大体说来就是这样。
但是,目前这种情况已经迅速地改变了。本学期以来在学生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些新气象,正是教学改革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反映。现在正当教师们已经开始有一定条件来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时,学生群中也发出了希望和教师们更多接触的呼声。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使这种呼声所代表的隐藏在学生内心里的殷切愿望比较普遍地得到满足。
既使在今天的情况下,这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多教师少,而教师之中又是青年的助教多,年长的讲师教授少。青年助教有种种便利条件容易和学生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但是他们自己也刚刚离开学生生活不久,在很多方面也还保持着学生的特点,因此他们纵然和学生有比较密切的接触,也还难于满足学生们的要求。青年助教和学生之间的密切接触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这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少数年长的教师(包括讲师和助教)能和广大的学生建立起更为密切的关系来。这个问题应该更多地从教学领导——特别是系科领导的角度上来加以研究,因为在教师和学生的数目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只有从领导的角度上进行适当的安排,才能更全面、更有效地促进师生之间密切关系的顺利发展。自然,师生之间所自动安排的任何形式的互相接触,也都是应该受到鼓励的。
可以设想,一位年长的教师尽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都是十分繁重的(因为他们正是这方面的主力),如果使他每隔三、四周拿出两个小时的周末时间,来接待一下希望和他进行一次亲切谈话的学生,他也会是十分欢迎的。每一次来谈的学生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或十几个人,甚至也可以再多一些,但一定是要出自学生的自愿而又给以适当的组织安排。谈话的性质,可以是严肃的讨论,也可以是随意漫谈,主要的是要看学生们对这位教师的要求是什么。他们可以请他谈谈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经验和体会——这里面会包含有不少的艰苦和欢欣,也会有不少动人心弦的故事;他们也可以和他进行对于青年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讨论。从这些讨论里,他们可以听到自己的教师作为一个过来人对于自己青年时代的一些往事所自然流露的辛酸和欢乐。如果——举例来说——教师是一位诗人,那么特别爱好他的诗的或对写诗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环坐在他的周围,要求他朗诵几首自己的近作,并加以讲解。如果他不是一位诗人而是一位科学家,那就可以请他谈谈他过去曾经完成的或目前正待完成的一些科学研究工作以及他所应用的方法和他所经历的曲折的道路。总之,谈话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涉及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最好是不经过教师的特别准备就可以亲切谈起的。亲切在这种场合下非常重要,要亲切得使师生之间都不感觉任何拘束,要亲切得使满屋子的空气都变得温暖而和谐。在这时候,最难得的是教师也忘记了自己是教师,学生也忘记了自己是学生。从年龄上看,他们好像是父子;从会心的谈笑里看,他们更像是知心的朋友。这也许太理想了,但是如果真能作到这样(这是可以作到的),那么这样一个周末的夜晚会谈,将会长时期留在师生之间的记忆里,甚至有的会成为终生难忘的纪念。这不但会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还会使得一位教师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对他自己的学生,进行了培养和教育,并把自己治学的心得,人生的经验,以及自己的理想和志愿,在不知不觉中传授给自己未来的接班人。这是幻想么?不,这不是幻想,只要我们努力去作,只要师生之间共同去作,以上所设想的,就一定会成为现实。
来自学生群中的要求和教师们更多更密切的接触的呼声是愈来愈近了,愈来愈清晰了,应该如何满足这一要求呢?以上所说只是从全面来考虑的许多可能的办法中的一个。作为教师的,作为教学领导的,必然是有信心而且有可能去满足隐藏在广大学生内心中的这一殷切的愿望的。


第7版()
专栏:

全国二十三个省市成立扫除文盲协会
积极开展扫除文盲工作
本报讯 从今年年初开始到目前为止,北京、上海、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广东、四川和云南等二十三个省、市,先后建立了扫除文盲协会或扫除文盲协会筹备委员会。大部分省市的县、市与基层乡也普遍建立了扫除文盲协会。
一年来,各地扫除文盲协会积极协助政府开展扫除文盲工作,并且取得很大成绩。山西、江苏、福建、辽宁、湖北和贵州等省,分别召开了各级扫除文盲协会代表会或扫除文盲干部、农民业余文化学校教师、扫除文盲积极分子会议,推动了扫除文盲工作的开展。
有的省、市扫除文盲协会还组织扫除文盲协会的委员和有关部门的力量深入下层视察工作。
各地基层扫除文盲协会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发展了会员,动员了识字的人参加扫除文盲工作。如山东省通过扫除文盲协会与扫除文盲工作队动员了三百万农村识字的人参加扫盲工作。山西省新绛县、黑龙江海伦县动员了65%到70%的识字的人参加了扫除文盲协会的工作。
由于教师队伍的扩大,就有条件采取适合群众需要的、多种多样的学习组织形式,满足群众的学习要求。福建省南平县棚下乡建会后,扩大了教师队伍,多办了三个民校班和三十四个妇女学习小组,另外还组织了二十四个包教保学小组,使全乡二百七十八个文盲全部参加了学习。
另外,不少地区基层扫除文盲协会,帮助学员解决了学习当中不少的具体问题。例如河北省磁县各乡扫除文盲协会依靠会员,发动群众为民校找出一百四十二间房子,买了一百八十二盏吊灯,自制了一百六十二块小黑板,借了一千四百套桌凳等,为群众识字学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但是,由于有些干部对扫除文盲协会的作用认识不足,发动群众不够,有的因为并乡之后,基层扫除文盲协会没有及时调整,所以有的扫除文盲协会没有发挥作用。目前,不少地方已在扫除文盲协会广泛发展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健全领导,积极研究部署今冬的扫除文盲工作。北京、河北、黑龙江、广东、贵州和陕西等省、市,通知各地结合扫除文盲工作,进行整顿与健全扫除文盲协会基层组织,积极发展会员,扩大教师队伍。广东省要求各地扫除文盲协会发动60%识字的人参加扫除文盲工作。黑龙江省扫除文盲协会还重点深入到肇东县、牡丹江市调查、总结了扫除文盲经验。


第7版()
专栏:

中华护士学会召开会议
讨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问题
据新华社讯 本月15日结束的中华护士学会总会第十七届第二次全国理事及各地分会理事长会议,确定进一步发挥护士学会的作用,协助卫生医疗部门改进护士工作。
来自各地的一百三十多名有经验的护理工作者(包括已经光荣退休的护士界老前辈伍哲英),在会上讨论并且赞同卫生部最近制定的
“关于改进护士工作的指示(草案)”,同时在加强护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建立高等护士教育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在职业务学习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议。这些护理工作者认为,通过讨论,更加明确了护士向专业方向发展的前途,决心培养护理工作人员,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中华护士学会理事长陈坤畅在会上作工作报告时指出,目前分布在各地的分会有三十六个(包括正在筹备的),另有一百三十二个小组,会员有一万七千多人。会议认为,今后应进一步健全学会组织,开展多样的学术活动,加强护理杂志和护士学习资料的编写工作,提高广大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巩固护士的专业思想。
这次会议是从9日开始在北京举行的。会议期间,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副部长傅连暲到会讲了话,他们阐述了“护士问题要逐步解决”的方针。


第7版()
专栏:

辽宁省工会和科普协会加强合作
在职工中开展科学普及工作
新华社讯 在10日到12日举行的辽宁省第一次职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会议上,辽宁省工会联合会和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决定在职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中进一步协作。现在,这两个部门已经制定出协作计划草案。
这次会议指出,辽宁省工业城市多,重点企业多,工厂企业发展快,新工人不断增加。搞好全省职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对迅速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有重大意义。
会议确定,今后应根据厂矿生产和建设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向广大职工进行生产技术宣传教育,并适当进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卫生知识、安全生产等知识的宣传工作。


第7版()
专栏:

内蒙古自治区
出版大量蒙文书籍
据新华社讯 内蒙古自治区今年出版三百七十三万册蒙文书籍,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比去年增加了二百九十万册。
图书发行网已在牧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建立起来,蒙古族农民、牧民可以在各地新华书店和书刊代销店里买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的蒙文书,和介绍农、牧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蒙文通俗读物。
自治区今年出版发行的新蒙文书籍比去年增加九倍。现在全区已有十万人参加了新蒙文的学习,今年入学的小学一年级蒙古族学生,已全部使用新蒙文课本。
出版社根据读者的意见,提高了新书的蒙文翻译质量。一些过去流传在蒙古民族民间的名著如“蒙古青史演义”、“蒙古秘史”等也付印出版。“红楼梦”、“西游记”等著名小说的蒙古文翻译校勘工作也将开始。


第7版()
专栏:

甘肃省博物馆和图书馆
搜集到大批文物资料
本报讯 最近,甘肃省博物馆和图书馆搜集到了大批珍贵的革命文物和文献资料。
甘肃省博物馆在红军长征时经过的天险腊子口等地搜集到大批长征时期的革命文物。这批文物共有一百多种,散布在卓尼、临泽、岷县、临夏和夏河等县民间。其中有重要文件、文告、证件、标语口号,以及各种货币、破损武器、行军用品等。
在红军战士的笔记里,记载着党在长征时期的民族、宗教、土地改革、妇女的政策,以及群众工作、部队纪律的指示。在烟熏的木板上,有红军政治工作人员写的抗日反蒋振奋人心的标语,有第一、四方面军的捷报。
在各种文告、证件和收据上,都有红军部队领导同志的签名和部队的钤记。
搜集到的各种货币,有银币,铜币,纸币和布币四种,都是1932年到1934年发行的。
甘肃省图书馆搜集到大批清代有关外交问题和民族问题的历史文献,现在正在加紧进行编目和考订工作。
这批文献中有关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签订尼布楚、恰克图、爱珲等条约的“朔方交涉始末纪要”,清朝光绪年间同意大利、法国和帝俄各国签订的“续修税则善后章程”清廷所存的正文本;有道光年间关于新疆问题的报告,光绪年间青海办事大臣李慎关于青海藏族问题的全部信札手稿。此外,还有罕见的
“敦煌石室佚书”,“新西域记”,元曲抄本“马嵬坡”,明代木刻本小说“杨家将”,等等。
现在,甘肃省图书馆正在派遣专人并通过专署和县市的文教机关继续搜集。 (匡匡)


第7版()
专栏:读者来信

我们要古典文学书籍

本学期开学以来,全国各中等学校已正式进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了。
我是一个高中文学教师,在学习和工作中,因古典文学书籍的缺乏,遇到许多困难。然而出版机关和文教部门似乎还没有充分注意这个问题。
近年来虽然发行了一些古典文学书籍,但是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影印精装的,售价奇昂,不是一般读者所敢问津,就是薄薄的平装的本子如“长生殿”“虞初新志”等也都很贵。新出版的大都是虽有价值但却较为偏僻或向少流传的古籍,至于为世人所熟知的、有评注的优秀作家的全集或选集,大都买不到。有的书出了,但立刻绝版了,如“屈原集”;有的书印数似乎不少,但很快就卖光了,如“唐诗三百首”。
结果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印影的“名贵”的古典文学的名著卖不出去,普及本的著名诗文则又买不到。为了教学的需要,我曾到过湖北省图书馆,领了借书证,找了保人,办好了手续,但一问,线装书全关起来了,连目录也没有编,自然不肯出借!历史较长的学校图书馆,可能收藏了一部“四部备要”或“万有文库”,基本上解决了教师参考书的问题。历史较短或新办的学校(这类学校很多),则古典文学只有“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等寥寥数本,线装书是一本也没有的。我所工作的学校就是如此。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文学编辑室为了让全国文学教师早些知道新编文学课本的内容,以便及时备课,曾在5月间发表“中学文学课本篇目说明”,并指出“这些诗都可以从‘全唐诗’里找到”,“其余各篇都可以从图书馆里找到”。哪知道我们就是没法子找到呵!现在已经上课很久了,“文学史概述”里面所提到的好些课本中没有编进去的作品,我们也没法子一一找到。目前的情况是:教师没有参考书,学生更无法进行古典文学的课外阅读,真是所谓“一筹莫展”了!
为此,我建议,出版界迅速地印行普及的古典文学作品吧!如果新的评注工作赶不上,旧的、坊间流传的本子,只要没有大错,也可以重印出来救救急的!图书馆的同志们,请赶快编好古书目录吧,请把仓库打开,把线装书拿出来吧!教育行政部门,请给学校图书馆增拨一点经费,让我们多买几本古典文学书籍吧!
 武高

我们是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学生。在我们专业课程里有“中国古典文学”和“古汉语”。“中国古典文学”占的比重很大。学习这两门课需要看些参考书和古代文学名著。但是,目前出版社出版的这方面的书太少了。我们在书店里所买到的只有诗经选译之类。我们很希望古籍出版社能整理出版一批古典名著。
余润泽 墨浪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