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切实注意消防工作
本报评论员
据公安部门统计,今年1月到9月,全国有四十八个工地、工厂、仓库和商店发生重大火灾,房屋设备和物资全部或大部烧光。入冬以来,火灾继续增多。今天本报报道的河北、山西、甘肃等省的几个重大火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新建的甘肃省永登水泥厂主要厂房之一的窑尾厂房及其设备的被焚,不仅延迟了这个厂投入生产的时间,也将影响到西北若干重要基本建设工程。大同地区几年来由于工业的发展,原有电力大感不足,此次新建电厂的火灾,又延缓了这一问题的解决,也影响着包头地区工业建设的按时完成。
火灾增多的原因,是由于新建、扩建的工矿企业日益增多,物资迅速增长和大量集中,生产用火用电等火源增多;而我们许多企业的经营者对消防工作重视不够,消防力量和设备也没有随着生产事业的发展适当加强,以致工厂、工地、仓库和商店处于无预防状态或预防很不充分的状态。一旦起火,就无法及时扑灭。
在乡村和中小城镇,由于合作化以后许多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集中管理,火源、火险增多,而消防措施落后于这个发展,所以火灾也增加了。例如,湖北省鄂城县今年以来,发生火灾十一起,但都未引起有关方面的充分警惕,本月3日樊口镇大火,烧去全镇房屋三分之二。福建省南平市过去由于防火工作缺乏领导,经常起火,原有的救火会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以致今年7月3日又因炉火不慎,引起火灾,将三百六十五幢房屋、三万零五百三十四平方公尺的建筑物烧光,损失一百九十二万余元。
在工厂、工地和企业等物资集中的各大城市里,公安消防机关对于监督工厂、工地和其他企业以及社会居民的防火工作,一般说是重视的。但有许多企业的领导人员却不大注意消除火险,不大注意教育职工树立经常的防火观念。他们是只管生产,忽视防火。城市居民防火工作,由于缺乏经常领导,也是忽紧忽松。据全国十四个大城市统计,70%以上的火灾,都是由于对火源疏于控制所造成的。有一些企业的领导人员甚至拒绝接受公安机关或职工提出的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武汉七五二厂失火事件就是一例。这个工厂的生产原料多是易燃物品,再加厂房简陋,潜伏着很多火患,但是这个工厂的用火操作中,却没有一套安全防火的操作规程。由于这个原因,1953年以来曾发生过四十二次火警,公安机关不断向他们提议改进设备和操作规程,加强消防工作,但这个厂的领导人不但不接受,反而在1955年削弱了消防工作,把三名消防员调走,把消防车锁入库内,以致在今年3月因工人操作不慎再次失火,一个厂房和一个库房的物资被葬入火海。
中小城市的消防工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近几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像黄石、大同这样的工业城市,消防力量和设备没有跟着工厂和住宅的增加而相应地发展,甚至还完全没有建立起专业的消防组织和现代消防设备。另一种情况是历史较久的中小城市,虽然有些消防力量和设备,但早已不能适应现时的情况。而公安机关的消防监督工作一般地都还没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例如长江以南很多中小城市的救火会,还是民间组织,经费靠募捐取得,消防设备也已十分古老破旧,不堪使用。
接受今年以来许多火灾的教训,我们向有关方面建议:在大城市里,公安机关应该继续加强对工厂、工地、商店、仓库等的消防监督工作,并且加强对居民的防火监督。对于工矿企业的领导方面,我们建议把防火作为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自觉地接受公安机关的监督,切实改进防火工作。任何对于火险火患的忽视,实质上都是对国家和人民财产的不负责任。对于中小城市和县城集镇的防火安全,目前关键是公安机关要把消防工作确实列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当地党政机关应该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必须解决的困难,在广大的农村,公安机关也应该教育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去掉侥幸心理,提高警惕,具体地把防止火灾的工作组织起来。


第4版()
专栏:

麻痹大意 造成恶果
不少工地和工厂发生大火
本报讯 最近以来,河南、山西、甘肃、河北等省有一些重要工地和工厂,发生了火灾,损失重大。12月13日一天以内兰州市针织品公司加工部、第四建筑公司机械队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缝纫厂相继发生三次大火,损失总值一百余万元。新建的甘肃永登水泥厂主要厂房之一的窑尾厂房工地11月15日失火,新安装的部分机械化自动化设备被烧毁。16日,山西大同发电厂新建的工程工地大火,即将完工的七千五百平方公尺的厂房建筑被烧毁,六号发电机和塔式起重机等建筑设备也被烧毁。救火中烧伤消防员五名,职工二十三人。21日黄河三门峡工地机房失火,四台发电机、十台空气压缩机被烧毁。24日,太原钢厂小型轧钢车间发生火灾,车间全部烧光;因电力设备被烧,薄板厂也被迫停工,减产钢材三百多吨。
企业领导方面忽视防火工作是造成大火的基本原因。正在紧张施工中的大同电厂采用席子、草帘保温,火灾危险十分严重,但工地领导人不认真对工人进行防火教育,也不采取有效的消防措施,终于在16日下午焊接时,火星溅落在保温草帘上起火,造成重大损失。兰州市针织品公司的厂房、仓库和家属宿舍拥挤一起,而又缺乏防火管理,火灾危险很大,当地公安机关曾四次建议加以改善,但公司领导始终置之不理。13日一工人往火炉中添煤时迸出的火星烧着棉花,将加工部、整个仓库和部分办公室、家属宿舍烧光。太原钢厂小型轧钢车间室内热度很高,但厂房是砖木结构,火险很大,公安消防机关曾多次建议改进防火工作。在发生大火前一天,该车间就起火两次,因扑救及时,没有烧大。但车间负责人以为事情已经过去,既不向上报告,也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致造成无法挽救的严重后果。


第4版()
专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成都视察
对出版发行工作提出许多建议
新华社成都16日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巴金最近在成都视察了图书出版发行工作,并且提出许多建议。
巴金对记者说:目前书店中同时存在的积压现象和脱销现象,已经引起许多读者的不满。他认为:近年来,某些出版社和新华书店没有深入了解群众的需要,以致造成某些书籍的积压。例如“怎样发行新人民币”、“怎样寄信”等小册子,几乎全部没有销出。另外,书店根据出版社交来的公式化的“内容提要”来决定印书数量,也是造成积压的原因之一。
巴金根据上述情况提出建议,书店、出版社和印刷厂应该密切加强合作。书店应该运用已有的各种方式了解读者需要。例如,卡片制度、联系通讯员或深入调查等方式,以免造成积压或脱销。新书出版,可以应用初版试销方法。证明为读者欢迎的、需要量大的可以立刻再版。印刷厂要树立为出版社服务的思想,来共同满足读者的需要。巴金说:目前工具书,特别是教学工具书很缺乏,已经影响到教学工作,应该设法提前再版,以满足需要。四川省的文教事业今年有相当发展,但新华书店总店对此认识不足,没有适当照顾这种情况,许多书供应不上。例如,分配给四川的书,竟比旁的地方少,以致脱销。许多书店营业员调动太多,不熟悉业务。巴金建议:应该让营业员固定下来,工作好的应该给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使他们安心,还应该让营业员熟悉现在和过去书籍的出版情况和销售情况。巴金还建议:目前一些配合政治运动印刷的宣传材料,有一些可由报纸刊登,书的印刷数可由出版社和书店认真研究,协商决定。


第4版()
专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钱端升(左起第二人)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著名法学家梅汝璈(右第一人),在听取天津市司法局工作人员的工作汇报。 天津日报社稿


第4版()
专栏:

武汉市手工业管理局不重视提案并作假报告
人民代表实地查证加以揭穿
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检查这一事件
新华社武汉16日电 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最近视察了武汉市手工业管理局的工作,在视察中发现这个管理局对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提案的处理情况报告是不真实的,证明了这个局没有认真对待人民代表所提出的正当建议。
这份报告表面看起来似乎已经对代表提案作到了案案有着落,件件有交代,但是,它却经不起认真的推敲和事实的检验。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戴今生率领的视察组对这份报告进行了具体研究和实地查证以后,发现这份报告中所谓已经解决的九条提案中,有些并没有解决。如提案要求第十三铁业生产合作社不应在人行道上放置材料,妨碍交通;而报告中却说他们已经修了多少平方米的简易库房,实际上人行道上依然放着铁条。提案要求手工业管理局所属皮业生产合作社加工皮货时应提高质量,报告却答复说“订货部门应加强检查”,意思是说订货部门眼力不高,没有好好检查,人民群众有意见与己无关。又如提案要求这个局所属印染社提高染布质量,以免色布见水退色,报告中却答复说“见水一次,退色不可避免”。此外,报告中并有和事实完全不符的材料。如提案要求生产一些小脚皮鞋,以满足中年以上妇女的需要。报告答复说:“小脚皮鞋已在第二、三皮鞋生产合作社做了一部分,但总的情况是供不应求”。而实际上,当代表到上述两个社检查时,社员却说他们从未生产过小脚皮鞋,只在今年元月份为家属做了一双。
从9月上旬市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以后,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手工业管理局对代表提案一直置之不理。当11月下旬人民代表检查处理情况时,手工业管理局领导上还在支吾。在代表再三催促下,他们才临时抱佛脚,派了几个干部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东拼西凑,写出这份不真实的报告来。
在人民代表揭发了上述事实以后,手工业管理局副局长李品立一面表示承认错误,一面又解释说那个报告在发出之后他才看了一遍,才发觉有问题,他还要求代表帮他“喊喊困难”。
武汉市人民委员会已决定对这一事件进行检查。人民代表们也以十分关注的心情,希望武汉市手工业管理局改变这种不良的作风。


第4版()
专栏:

湖南省省级机关精简机构
决定抽调20%人员充实基层
新华社长沙16日电 湖南省人民委员会、中共湖南省委员会决定首先在省级党和政府机关和群众团体中平均削减行政编制人员20%。其中五百七十多名有过农村工作经验或适宜做农村工作的干部,即将被派到各地农村去工作,以加强农村基层力量。另一部分人员将由各厅直接派到所属的基层事业或生产单位去工作。
湖南省各专区和县一级机关的精简机构工作也正在进行。进行得最早的平江县,已经在10日从县级各机关抽调了二百三十八名干部下乡长期工作,其中有县委委员八人和科长级以上干部七十多人。


第4版()
专栏:

团结各界人士共同建设祖国 河北地方政协工作日益开展
新华社讯 河北各县(市)人民政治协商组织和工作一年来有了很大发展,体现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日益扩大和加强。今年,束鹿县的政协委员人数由去年的四十三人增加到八十人;山区的蔚县由去年的三十三人增加到五十一人。通州市和静海县今年一年内都召开过十一次政协常务委员会议,及时协商了当地执行国家政策法令的各项具体措施和会内各项问题。
由于各地加强协商工作,提高了对国家政策法令的认识,加强了和各方面的团结,很多政协委员在协助国家贯彻执行政策法令和各项任务方面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磁县的政协委员就曾经两次组织慰问团到水灾地区慰问,并且帮助安排生产救灾工作。
在组织和推动各界人士学习方面,据束鹿、南宫等十个县的统计,政协共组织了四千四百多个各界人士参加学习。许多县在组织学习中结合了当地贯彻国家政策法令的各项具体措施。武安县还组织参加学习的人员到本县各地参观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就。在学习中,一般都贯彻了自由、自觉和自愿的原则,因而学习情绪很高,很多人写了学习笔记、学习心得,并且表示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在同各方面联系上,也作了不少工作。各地一般都采用发信征求意见、下去访问、邀请来座谈等联系的方法。据蔚县、大名等八个县的统计,一年来收到委员和人民群众的来信有七百六十件。这些来信除了反映对国家政策法令贯彻执行的情况和问题以外,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由于加强了社会联系工作,有些有名望的社会人士,过去不愿参加社会工作,近来也要求为国家建设事业贡献力量了。


第4版()
专栏:

最近归国的蒋军人员
在云南受到奖励
新华社昆明17日电 云南边疆某地各族各界人民举行了欢迎本月10日归国的蒋军人员吴国中等人的大会。会上,当地政府机关和驻军的首长表扬了吴国中等投向祖国的爱国行动,并且发给了他们奖金、稻谷和制服、胶鞋等物品。
吴国中代表这次归国的人员说:我们过去干了许多对不起祖国的事,可是今天祖国人民仍然宽大对待我们。生病的人已经得到了治疗,每人都换上了一身新衣服,现在又领到了奖金和其他物品。他代表这次归国的人员,对政府和人民表示感谢。


第4版()
专栏:

泛滥成灾的公文
不看会是官僚主义,要看难免文牍主义
段丁波
在我们冶金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局,公文泛滥成灾,现在略举几例,看看这些公文究竟有什么价值。
简报
名目繁多
顾名思义,简报应当简。现在,我们的简报实在太多了。我们有:“工作简报”“生产简报”“基建简报”“设计简报”“设备简报”“工资改革简报”“竞赛简报”“人民来信简报”“住招待所人员办事情况简报”等等,名目繁多,举不胜举。这些简报的发行范围很宽。同住一楼的各处处长、各位局长,上级的各位司长、部长以及各委员会、各办公室都发上一份。每种每期“简报”少者发二十多份,多者四十多份。想想看,四十份“简报”发出,要经过多少人手,要花费多少时间啊?我们的局长、部长们一上班,它的秘书就把一大堆“简报”摆在他的桌上。他们如果不看,是官僚主义;如果全看了,那就成为文牍主义和事务主义了。
抄送
循环不已
某些公文有必要抄送有关单位,这是谁也不否认的。但是我们这里收到的大量公文中,约有40%到50%是抄送公文。在抄送公文中,经常看到熟悉的公文,甚至看到我们自己发出的公文。我局向直属单位发文有时抄送隶属(直属单位领导下的)单位,而直属单位收到后再转发它们所属单位时再抄回我局。像这样循环抄送,何愁公文不泛滥,何愁收发、打字、油印、校对、承办、归档的机构和人员不与日俱增而仍感到“不够”呢?
办事
唯文为据
唯文为据,在我们这里已经成了一种风气。企业打长途电话向局请示问题,在局口头答复之后,对方提出一个要求:“再来个书面的东西!”局打电话要企业汇报工作情况,报完之后,也提出一个要求:“整理成书面的报告报局”。奇怪的是:厂、矿长们来局请示问题,局长答复之后,厂、矿长也要求把答复的问题写一公文带回。有时甚至是厂矿长自己将局长答复问题的记录整理出来,代局拟稿,然后再请求局来发文。请看,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几乎是以公文为凭据的。(附图片)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访文牍主义者不遇
沈同衡


第4版()
专栏:

应征佳话到处传
她终于下定了决心!
北海的冬天夜晚,寒气有些逼人。但还可以不时看到三五成群的游人和对对的情侣。
海边的一张椅子上,坐着一对青年男女。他们时而谈笑风生,时而又沉默不语。约摸过了两个钟头的样子,他们才恋恋不舍地分了手,脸上都浮现着愉快的笑容。
女的回到家里,立刻找出了一张纸,静坐书写:
“北京市兵役局敬爱的负责同志:你们能很快地回答我的问题吗?我有一个未婚夫,叫谢文生,刚满十八岁,是交通警察。他有一颗不可战胜的心——要求应征服现役!去年因为年龄不够,没被批准,因此他还掉过眼泪。今年有了机会,他是多么高兴呀!他和我曾到医院里检查了身体,大夫说他一切都好,当时我们都喜欢得跳了起来。
“关于服兵役的事,今年6月份他就告诉了我,还给我讲了很多道理。现在,我完全支持他这种爱国行动。本来,我们准备1958年结婚;但为了国家的事,我们完全可以把它暂放在一旁!”
署名的叫李玉清,是一个性情活泼而倔强的姑娘,在北京市五十三中念书。当谢文生第一次把他要参军的想法告诉她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复:“好,你去吧!”但过了些时,她却又动摇了。她想:“要是文生走了,只剩自己……”
“文生,你不要去了!”一次,她突然提出。
“为什么?”
她低下了头,脸上腓红,沉默着。
北京市有个电车售票员,叫延福坤。去年国家征集新兵时,他的未婚妻席云华曾鼓励他参军。临别时,席云华还特意送给他一对枕头留念,枕头上绣着:“保卫祖国,神圣职责!”谢文生把这个故事,反复讲给李玉清听。还告诉她:我初中时候的同学很多都参军了,他们在部队的生活都很好,进步也快,若大家都依依不舍,社会主义建设由谁保卫……。
一次,两次,三次,李玉清反复思索着:“文生说得很对,假若因为我,他不能参军,我对得起谁。”她,终于下定了决心!
信寄到兵役局后,她曾好几次打电话询问,打听文生是否已被批准。12月4日,她得到了被批准的消息,立刻给文生写信报喜,并表示自己的决心:永远等着你!
(余理)
阿棠伯的忙碌
10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浙江省普陀县螺门乡五十开外的锺阿棠老伯,从选区里开了“征集兵员”的群众大会回来,老伴看到他兴奋的样子,刚想开口问,他就把想送二儿子德裕去参军的打算吐露出来。德裕娘想:老二今年正好十八岁,倒够上应征的年龄,就是婚事还没有办,一下子离开怎能舍得!但当她回顾到解放前后的情景,很快又转变了念头,同意了丈夫的主张。
锺德裕在螺门渔业社捕鱼,一天,他从海洋捕鱼回来,刚踏进家门,阿棠伯劈头就对他说:“德裕,你的好机会到了,我和你娘已商量妥当,打算送你去服兵役,保卫祖国……,家里一切事情你也不必担心!”德裕娘插上说:“别的倒不担心,只怕德裕身体验不上。”德裕两眼不停地眨着,看看爹爹,又望望娘,真是喜出望外,不知怎样回答才好。只是暗暗地下着决心:要在保卫祖国的岗位上争取立功!
当德裕要到县里去检查身体的前几天,阿棠伯老两口显得格外忙碌。10月22日那天,阿棠伯四更就起了床,特地到来回十里路远的大展街,买来猪蹄和枣子等给德裕补养身体;德裕娘也忙着给儿子做新衣服、洗补被子,好叫孩子舒舒服服离开家乡。
阿棠伯老两口终于以高兴和难舍的心情送走了自己的儿子。德裕被批准了,并在11月7日换上了新的棉军装,开始了愉快而紧张的集体生活。 (翁来德、归兆铭)
批准以后
赵立明知道自己被批准了以后,心里乐滋滋的,逢人就说:我的愿望实现了,这次可该我去保卫祖国的大门了!
这个小伙子家住河南信阳三官庙乡,是苏楼农业社的会计。服现役,是他很早的理想了。为了争取服现役,平常他很注意保重身体,做到不喝冷水,不在塘里洗澡,不在外面睡觉。一有机会,他还把服兵役的道理讲给家里的人听,全家人都同意他去参军。
现在,赵立明就要和家乡分别了。他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把社里的账目算得一清二楚,准备移交。另外,还把自己做会计的经验和方法,告诉了别人。他又对家里的人说:“我走后,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找社里麻烦,应该好好生产,带头响应政府的号召!”
全家人看到立明快要和他们分别了,心里又喜欢,又难受。母亲叮嘱道:“你到部队去要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妻子对他说了很多知心话,并提出:“咱俩都是青年团员,都应当好好学习和劳动,将来看谁能先入党!”他的哥哥也说:“到部队后别操家里的心,听上级的话,和同志们团结好。”
(刘慰民、丘道富)(附图片)
现在,谢文生已经穿上了军装,不久就要和李玉清分别了。看,他们是那么兴奋、愉快,但又多么恋恋不舍呀!
本报记者 纳一摄


第4版()
专栏:

就是缺少一个当兵的
陈玉廷是湖北省黄坡县群联社的社员,已经是五个儿子的爸爸了,但他具有和年轻人同样的心情。他的大儿子、二儿子都是工人,老三务农,另外两个都在学校念书。去年,他送第三个儿子应征,因为身体不好没被批准,心里很不愉快。自此,他就把注意力集中在第四个儿子真国的身上,叫他好好锻炼身体,准备应征。现在,他听到征兵的消息后,心里非常高兴,自豪地说:我家工人、农民都有,就是缺少一个当兵的。这回保证真国够格,成为工农兵的家庭!
 (光辉)


第4版()
专栏:

最宝贵的一年
山西省潞安县有个适龄青年陈树成,他一连向兵役局提出五次申请,并把身体检查的结果和照片,都寄给兵役局。有一次的申请信上写着:我是一个青年团员,整整十八岁,身高四尺五,体重一百零五斤,完全合乎条件,请批准我入伍。1956年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一年,千万不要让我错过这一机会!
(余昌书林)


第4版()
专栏:

父母的难题
锺兴南和锺兴谟是兄弟两个,都是湖南省宁乡县珍洲农业社的社员。他们听到了征兵的消息后,都争着要去参军。这下子倒给他们的父母出了个难题。母亲支持兴南去,父亲却同意兴谟去。双方争执不下,只得开家庭会议来解决。讨论来,讨论去,最后的结论是,叫他们两个都去报名,谁被批准谁去!
(新湖)


第4版()
专栏:

一个“野人”的新生
新华社南宁16日电 最近,有一件动人心腑的事情流传在桂西僮族自治州马山县里,一个被旧社会摧残成“野人”的僮族农民,现在又恢复了人的生活。
二十多年前在马山县丕显乡,住着僮族唐公一家。唐公有一女二男。大儿子叫特二、二儿子叫特三。儿女们长到十七、八岁还穷得经常穿不上裤子。
1937年唐公去世,女儿出嫁,特二也在这一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只剩下特三守着一个四壁光光的家。第二年,伪乡长又要抓特三当兵,逼得他无处逃生,才匿居在山洞里。乡亲们假说特三已经疯了,从此,一年一年过去了,人们渐渐忘了特三的名字。
特三逃进深山后,夜居山洞,白天就出来开荒种玉米和红薯。不料被当地的地主知道了,又来赶特三,抢走了他的粮食,有一次还用火烧山洞,特三差一点被烧死。特三被逼得走头无路,只好在荒山里流浪,深夜下山来偷别人地里的庄稼吃。年深月久,特三受着猛兽、毒蛇、饥饿、风霜的威胁,他变成了一个蓬头披发、面黄肌瘦的“野人”了。特三见了人像见了老虎一样的害怕,有时下山来偷东西碰上了人,他就翻山越岭远远逃走。
1949年马山县解放,农民开始了新的生活,特三也悄悄地下山来,到老乡亲潘木星家来借锄头开了一亩多荒地,种些玉米和豆子。但是他还是怕人,一见生人就拔脚往深山跑去。
今年10月,中共马山县委员会副书记蓝克萱到丕显乡听到这件事,就请区里的民政干事负责去改善特三的生活。民政干事费了许多心机,找到了特三,发给他成套的新棉衣裤和粮食,并且把他安置在潘木星家里。此后,农业社又划了一块地给特三种,社里还经常送猪肉给他吃。
一个多月来,特三又黄又黑的脸渐渐红润起来了。近来,他常常和潘木星一起去积肥,他的生活正常起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