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淮阴地委调查当地农业生产不稳定的原因
找出改变当地贫困面貌的实际办法
新华社清江28日电 中共江苏省淮阴地方委员会在调查研究和总结全年农业生产工作中,初步找出了当地农业生产不稳定的原因和领导当地农民改变贫困面貌的一些比较实际的措施。
淮阴专区地处淮、沂、沭、泗等河流的下游,历来多灾。1949年以来,经过国家在这里投资先后整沭、导沂、治淮,基本上解除了一般的洪水威胁,但是涝灾还是几乎年年都有。全专区一千九百六十四万亩耕地,今年受涝面积就达到了一千二百多万亩。为了根本扭转这种局面,中共淮阴地方委员会和所属十个县的党组织从夏季以来分别组织干部下乡,由地委、县委负责干部亲自动手,结合生产救灾工作,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这个地区的经常受灾除了客观原因以外,工作中也有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几年来满足于大、中型水利工程的成效,普遍忽视防涝保苗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根据地方志的记载和老年农民的回忆,几十年来当地因旱而全面成灾的情况绝无仅有。但是,由于领导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一般化,加上干部的强迫命令作风,今年春季全专区竟然发起“打井防旱”,一共打了三万多口井。结果,这些井很少起作用,而且有的已经被水淤塞。农民对这种做法早就有了意见。其他如不顾生产季节已经太晚,硬要农民种晚玉米;在提倡合理密植的时候,机械地规定每亩的株数;从外地引进的良种不经过试验就大面积推广等等。这些做法都造成不少损失,引起农民不满。此外在农村副业方面,多数副业生产也比过去下降了。
根据反复调查研究的结果,中共淮阴地方委员会最后召开县委书记会议,充分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地检查和估计了过去工作中的成绩、缺点和错误,并且提出了今后领导当地农业生产的方针和比较实际的措施。根据会议决定,今后全专区将以水利工作为重点。从今年冬季开始,除了继续建筑最迫切的大、中型水利工程以外,将着重兴修以防涝为主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全专区一千多万亩容易受涝的田地,要求在今冬明春首先使五百多万亩免除涝灾的威胁,其余分别在两三年内完成。在生产领导方面,要求坚决纠正单打一的作风,恢复和发展饲养、编织等农村副业生产;要求继续稳步而又积极地推行农业生产改革。
现在,淮阴专区各县、区以下的党的组织已经开始贯彻执行会议的决定,转变领导作风,组织大批工作组下乡入社,结合生产救灾工作,领导农民兴修农田水利,开展农业和副业生产。他们决心在实践中同农民群众一道充实这些措施,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的贫困面貌。


第3版()
专栏:

可怕的文件堆
 毛启达
湖南省纺织品公司某县公司的一位经理说,他每天要看二十多种公文和不少的内部刊物。其中中央机关发的有“商业工作”、“贸易学习”、“文件汇编”、“统计工作通讯”、“市场一周”;省级机关发的有“湖南贸易通讯”、“一周工作简报”、“推行财产管理责任制简报”、“改造简报”、“计统工作通讯”、“供应工作旬报”、“计划执行检查”;专区分公司发的有“一旬工作报”、“秘书工作通讯”、“统计文字分析”、“计划执行检查”;县公司本身编的有“工作五日报”、“改造简报”、“计划执行检查”、“统计文字分析”等。其它还有党内(或团内)文件、机关往来文件。
这样多的文件、刊物,对一个企业领导干部来说是很头痛的。不看吧,上级批评“不重视”,各部门反映“领导重彼轻此,对这部门业务不支持”;全看吧,就会把一个领导人整天围困在文件堆里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了。
其实,有好多文件、刊物的内容经常是重复的,可以把它合并起来,有些可以不要。例如:商业部出版的“商业工作”同“贸易学习”,“文件汇编”同“市场一周”,就可以合并改编为两种。因为前两者都是一般性刊物,后两种都是内部指导性文件。一些地方性的刊物如“湖南贸易通讯”、“情况简报”、“旺季情况简编”等,性质都相同,完全可以合并,不必分开出版。
这些内容重复、贫乏的刊物合并了,有很多好处:可以减少机关、企业的文牍主义,使企业领导干部不至老困在文件堆里;减少了公文往来和传递手续,从而可以精简机构,节省费用;文件、刊物的数量少了,内容就会丰富,同时也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纸张。


第3版()
专栏:

建屏县农村支部健全党委制后
加强了对农业社的领导
新华社保定27日电 中共建屏县农村的许多支部健全党委制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领导。全县农村支部在健全党委制后,支部领导核心坚强,能独立贯彻政策、完成任务,把社办好,党员社会主义觉悟高、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一类支部,到11月中旬已增到37%。中共长桑村支部过去党委制不健全,支部领导核心没有形成,许多工作做得不好。10月初长桑村党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帮助下,检查了过去的工作,建立起对农业社的领导制度,便转变了过去的落后面貌。在进行秋耕种麦等工作时,支部研究讨论后由各个支部委员按照分工分别发动群众,四十天中,不仅及时完成了秋耕种麦,获得七百多元的副业收入,并且打了三万斤饲草。在全乡生产竞赛评比时,这个支部夺到了流动红旗。
孟家庄、庞家铺等六个乡的十七个中共支部健全了党委制后,不团结的现象也消除了。中共西沟村支部过去党委制不健全,在商量社内问题时,支部委员常各持己见,闹本位主义,因而影响了生产。自十月初健全了党委制,支部每半月讨论一次社内工作,一个半月领导党员上了三次党课,开了两次批评会,党员干部之间许多分歧意见,经过讨论统一了认识,多数党员能起带头作用,社内的秋收分配、粮食征购和选举工作便都按期作好。
有些村的党支部健全了党委制,确定专人领导党的组织教育工作,党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也较前加强了。唐家会、青水口四个乡未健全党委制以前,党的教育制度健全的支部只有十三个,10月份健全党委制以后,便增到了三十七个。这样,有些党员存在的缺点错误也能及时纠正。


第3版()
专栏:

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
引黄闸第一期工程完工
据新华社济南27日电 山东省境内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的渠首引黄闸第一期建筑工程25日完工,即将放水浇地。
这座引黄闸全长八十九点六公尺,高九公尺,引水量在黄河常年枯水位的情况下为一百二十秒公方。这期建筑工程是在今年4月初开工的,它除了引黄闸以外,还有总干渠枢纽、引水闸、节制闸、桥梁等中小型建筑物六千二百多座。这一期工程完成的土方有一千八百多万公方,可以灌溉四十多万亩田。


第3版()
专栏:

前进农业社
创甜菜丰产新纪录
新华社呼和浩特29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旗前进农业社,创造了甜菜高额丰产的全国新纪录。这个社的两亩甜菜丰产地,平均每亩实收一万六千三百零五市斤,比去年内蒙古自治区萨拉齐县红明农业社创造的每亩一万零四百市斤的甜菜丰产全国纪录,高出五千九百零五市斤。
土默特旗是内蒙古的主要甜菜产地之一。在农业技术推广站帮助下,前进农业社今年种植的五百二十三亩甜菜,平均每亩产量达六千一百五十斤。


第3版()
专栏:农村新事

“月经牌”
浙江省余杭县的农业社里普遍推广了“月经牌”和“孕期登记”的办法,照顾女社员的特殊困难。
这个办法是余杭县胜利乡的前进农业社第二生产队在今年3月间最先开始实行的。这个生产队的青壮年女社员每人各有一张硬纸片叫做“月经牌”,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每当月经来的时候,她们就把自己的月经牌交给女小组长;女社员怀孕了,也向女小组长登记一下。这样,生产队在进行劳力分工的时候,就知道那个女社员来月经,那个怀了孕,就能注意照顾她们体力,适当分配给她们轻微劳动,不让她们干重活和下水田。女社员月经停了,就把月经牌从小组长那里取回来。
过去这个队在分工的时候,不知道那个女社员来月经,那个刚怀孕,就没有注意照顾。来月经或刚怀孕的妇女分配到干重活和下水田的时候,又因为怕难为情,不愿意提意见,结果,往往活干不好,身体又搞坏了。新办法被采用将近八个月以来,女社员再也没有发生过流产或患月经病的情况。队里劳动力增加,大家劳动工分也增加了。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农村新事

“猪医院”
四川省安岳县通贤乡最近建立了一所“猪医院”。医院的院舍是用一处旧房屋改成的。由当地有名的兽医康厚宽作医师,并请了两个专门喂养病猪和调药喂药的人员。病猪除了门诊,还可以住院治疗,饲料和药费由养猪户负担。医一只猪除药费外只收诊费一角。在最近二十四天中,已医治好二十一只病猪。这个乡过去许多农民忙着农活,猪得了病也没有时间照料和请不到兽医医治,并且有的农民家中喂数只猪,对病猪难于隔离,现在有了猪医院,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农村新事

低产田的变化
湖北省孝感县朋兴乡约占全乡水田总面积14%的低产田,都是土质瘠薄,野草丛生,耕作十分不便。过去这些田绝大部分属于贫困农民,他们不得不采取广种薄收的办法。直到去年冬季全乡绝大部分农民参加高级农业社以后,这个乡的中共支部便决定把改造低产田成为高产田,做到各种粮食作物平衡增产,作为全乡在今年实现每亩产粮食一千斤的计划的一项重要措施。于是在农业技术干部的帮助下,各农业社对低产田投入了比一般农田多一倍甚至几倍的人力和物力。社员们根据土质等具体条件的不同,分别推行了一系列的生产改革。结果,这些低产田的粮食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多。 (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北京市的牛奶供应问题
刘柏枫
近两个月来,北京市牛奶供应情况很紧张。北京市牛奶供应站和一些合作社的牛奶供应站,普遍都减少了对现有订户的牛奶供应,有的订户按原数量减少了一半,有的订户完全停止了供应。目前,这些奶站都不接收新的订户,就是一些迫切需要牛奶的病人,费尽心机也难买到一点牛奶。
北京市牛奶供应情况紧张,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广大的消费者对牛奶的需要量迅速上涨,而北京市牛奶的生产量却增长得很慢,赶不上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以北京市国营东单奶站为例,今年十月份奶的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7%,而所辖各个国营农场的牛奶生产量只增长了9%。其次也由于奶牛产奶的季节性和有些奶厂经营不善等原因,减少了一部分生产量。
但是,近两个月来,有不少国家机关、团体和企业以高价大量收买私营奶户的奶牛,也是促使牛奶供应紧张的一个原因。
北京市的私营奶户,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都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后,由于农户和奶户之间,在经营上和生活上存在一些困难,有少数奶户就退出了农业社自营。在这个时候,有些机关,团体和企业的福利部门为了本单位的人吃牛奶的方便,就趁机以高价和为奶户安排工作为条件收买这些退社奶户的奶牛。据现在已经知道的,就有水力发电总局收买了海甸区东方农业社七户退社户的八头奶牛,石景山钢铁厂收买了六头奶牛(还有许多机关尚未查清)。这样就影响市场每天减少了三千多磅牛奶的供应量。
北京市有关部门曾劝阻过这些单位不要收买供应市场需要的奶牛。但是,这些单位并没有接受这种劝阻,到目前为止,在广安门外、东郊、海甸等地还是经常发现以高价收买奶牛的现象。广安门外的东北大院已经成为奶牛交易的黑市市场。
这些单位以高价收买奶牛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首先它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促使北京市牛奶供应情况更加紧张。退社奶户的奶牛被买走后,他们原有的广大订奶户就得不到供应。各个合作社奶站的供应秩序也被打乱了。如红星集体农庄,对所有的订奶户曾经就一度完全停止供应,以后又改为“大人不供应,小孩供应一半”。这些缺奶的订户就向国营奶站转移,增加了对国营奶站的压力。其次这种行为也严重地影响了对私营奶户的社会主义改造。有些退了社的奶户,退社后不愿参加公私合营奶厂,强调待遇、要求自营。一些尚未退社的奶户,也要求自营。
北京市私营奶户的奶牛,担负了全市50%以上的牛奶供应任务。如果这个50%的力量组织不好,市场供应秩序就会混乱,就有可能造成一些单位牛奶过剩,而市场严重脱销;一些迫切需要牛奶的婴儿和病人买不到牛奶,而一些暂时可以不供应的消费者却得到充分满足。所以,为了有计划地组织牛奶的生产,逐步改善市场上牛奶的供应情况,除了各个国营农场、公私合营奶厂应当改进经营管理,做好饲料供应工作以增加牛奶的生产量以外,希望北京市各有关部门能立即制止国家机关、团体收买奶牛的现象迅速将私营奶户组织起来,并在目前牛奶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以便有计划地组织市场供应。
牛奶的生产量在一个短的时期之内是不可能充份满足消费需求的。因为需要量增长得很快,而牛奶的生产量却受到奶牛繁殖、产奶季节性等多方面的影响。在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牛奶供应站暂时停止或减少对健康的成人的牛奶供应是否可以呢?为了保证婴儿和病人吃到牛奶,我想,这些同志是会同意这种做法的。


第3版()
专栏:

在山东许多农业社里
男女社干部同工不同酬
省妇联建议在秋收分配中纠正
据新华社济南28日电 据山东省民主妇女联合会调查,全省六万三千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中,真正实行男女干部同工同酬的社不到三分之一。在大部分农业社里,男女干部担任同样职务,得到的待遇却不相同。定陶县“五一”农业社女副社长李云贵和男副社长同样分工担负一定工作,效果也差不多,但男副社长全年确定补助一百一十五个劳动日,而李云贵只补助五十五个劳动日。临沂专区有不少农业社男社长所得的劳动报酬比女社长高出两倍到五倍。由于劳动报酬不合理,现在已经影响到一部分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影响到她们家庭的和睦。
山东省民主妇联认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首先是过去只注重了男女社员的同工同酬,而对于男女干部的同工同酬注意不够;同时,在很多干部中,现在还存在着轻视妇女的思想。为了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山东省民主妇联建议中共山东省各级组织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在秋季收益分配中,根据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检查纠正女干部所得报酬不合理的现象。


第3版()
专栏:

汕头市郊区两个农业社
创双季稻高产新纪录
新华社汕头28日电 广东省汕头市郊区鮀南乡红光、红旗两个农业社,今年全面推广全国农业增产模范林炎城领导的揭阳县云光农业社的水稻(双季稻)丰产经验以后,都创造了新的高产量纪录。红光农业社有一点四四亩丰产稻田,早、晚两季平均每亩收获两千一百五十斤。红旗农业社有一点三九九亩丰产稻田,早、晚两季平均每亩收获两千一百四十九点二斤。这两个数字都超过了云光农业社去年创造的两千零一十二点六斤的全国最高纪录。
这两个社今年都获得水稻大面积丰收。红光农业社一百六十多亩水稻平均每亩产一千四百一十三斤,比去年增产13.4%。红旗农业社一百一十七亩水稻平均每亩产一千四百三十多斤,比去年增产19%。
这两个社收割丰产稻田的时候,汕头市郊区人民委员会曾派人前往监收。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一个采购员的话
我是个采购员,在这第四季度,我要向党和人民说几句话。平日我对采购工作并不感到困难,可是每到第四季度,我就感到有些难以招架。原因是:一到年底,在领导人的指示下,就要大量买东西,花的钱真是太多了。记得1952年底我们的领导人就召开过一个“花钱会”,对我们工作的评价就是看我们会不会花钱,花钱多就算完成任务,钱要是花不出去那当然就是工作不积极了。为什么要这样大量花钱呢?据说有这样几种理由:
一、当年的预算要是花不完,缴上去,明年再做预算,据说就困难了。明明应该做那么多也不会批准那么多,工作就困难了……
二、剩下的钱是大家节约下来的,很不容易呀!如果上缴了,不是白白辛苦一年了吗?现在我们有钱应该享用一番。
三、国外订货款,有部分明年才能交货,货款也要明年付,这钱现在用掉,明年付款,可以再做明年的预算。
我不明白这是些什么原则,他们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心肠来对付国家财政机关呢?难道他们花的钱不是人民的血汗吗?我希望党和政府的领导同志在这个时候多多跑一跑商场、交通电工器材公司、五金公司、沙发店、无线电行同那些跑得满头大汗的采购员们谈谈心,听听他们的话,研究研究他们的钱是怎样来的,然后对那些黑心肠的领导人的挥霍行为,加以揭发和斗争。
此外,我建议所有采购人员起来勇敢地监督财务预算的执行,让各个单位把可以节省的财富节省下来,集中起来,有效地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上去。 杨树勋


第3版()
专栏:

在荒山上建设果园的老人
苏农 汪葛兴 纪乐
在浙江有名风景区之一——仙都山,有许多名胜和古迹,其中以高耸的“石笋”最有名。今天,来仙都山的游客先要看的却不是石笋,而是村西与石笋相对的一个果园。人们还要亲眼看看果园的主人刘奇温——荒山的征服者。
这个果园与一般的果园不同,它是在岩石累累的荒山上建立起来的。四十年前的殿后山(果园土名),同一般荒山一样,满山是石头,偶尔生一些草木也是长不大的。经过刘奇温四十多年艰苦辛勤的有创造性的劳动才变成了今天的果园。
目前果园的面积只有三亩左右,园内已有桃、白杨梅、仙居杨梅、花红、梅、杏、李、柑桔、葡萄、柚、雪梨、柿等十多种果树。单是桃的品种就有蟠桃、水蜜桃、白花桃等七种。每年可产水果三十担,而且品质都很好。这些优良的果树不是长在肥壤沃土里,而是长在石穴(大片岩石凹入处,内有少量泥土)或石砾土上。过去人们认为无法征服的荒山,变成了一年四季盛开鲜花结满丰盈果实的美丽的果园。
刘奇温是一个头发斑白年已六十九岁的老人。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就确定了自己的志愿:让所有的荒地荒山都种上果树,让家家有果树,人人吃水果。他愿将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园艺事业。
有一次邻居放羊的孩子从附近三丈多高的鸡头岩上为刘奇温带来了几颗美味的桃子。根据他的分析:这株桃是猴子偷桃吃后将种子丢在石穴里长起来的。“猴桃”给了刘奇温很大的启示。他亲眼看到在这草木不生的“鸡头岩”上竟能长出这样好的桃来,那么另外的荒山石穴难道就不能长出桃和其他果树来吗?以后他又看到在石笋后三十丈高的悬崖上长着一株枝叶繁茂高约一丈五尺的梅树,每年能结很多的梅子。在这无人管理的悬崖石穴上都能长出这些优良的梅子和桃子,更增长了刘奇温把荒山变成果园的信心。
1923年,他先在山上进行局部开垦,种上了油茶树和茶树。由于他细心管理,栽活了。1924年春,他又将石穴里的土挖松,种上了桃树。在他专心地培育和管理下,绝大部分桃树都经得起炎日和干旱的考验,茁壮地生长在这荒山上。1927年春天,这批桃树吐出了美丽的花朵;夏季,结下了第一次果实。他回忆起来说:“当我看到第一朵花开放的时候,就像母亲生下了第一个孩子一样,荒山变成果园的愿望将要实现了,心里该有多高兴啊!”此后,他继续将杨梅、柑桔、花红、梨、柿等十多种果树种到荒山上。这块荒山终于变成了美丽的果园。
变荒山为果园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开始试验果树上山的时候,有人讽刺他是“疯子”。有人还把他的果树砍了。在果实未成熟的时候,牧童就来摘;摘不到就砍。这样,保留种子就成了极大的困难。刘奇温为了事业的继续,采取了耐心说服的方法,并且把收入的40%分给村人,要求大家共同保护。
可是,仍然有人来破坏。同时,最初几年没有收入,他的生活十分困难,只得将生活水平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样的生活也还不能维持,就向人求借,还把家里微少的家产变卖;最后,把一双祖传的银筷子也卖了。一次,有人把园内插的一块木牌(上写“硗山植物试验场所”)拔掉了。他找回木牌,写了一首诗再插上:
硗山非无用,山窟有奇珍。
植成花草木,物阜万家春。
试过知有效,验得始见真。
场面虽不大,所恨少知音。
讽刺,打击,破坏,生活上的困难,对刘奇温来说都是可以克服的,因为他有一颗为人民谋幸福的心;只要这颗赤诚的心在跳动,就有力量克服任何困难。
经过十多年的试验,殿后山终于变成了果园。但是,第一批上山的果树都是当地土种或野生种,所结的果实产量低,品质很差。他就集中力量来提高果树品质。
1935年,他开始进行果树嫁接试验。他把水蜜桃接在毛桃上,第一次由于缺乏经验,成活率仅10%。但他没有灰心,找出了接不活的主要原因是皮层与皮层没有密接,第二年改进了方法,结果成活率达到30%。第三年他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嫁接技术,同时加强了管理,成活率提高到85%。此后,他冒着风雨到五十多里路的长山寨去取来了杨梅良种“仙居杨梅”,爬上了海拔二千多公尺的马鞍山取来了桃良种“水蜜桃”和“蟠桃”的枝条,……进行各种果树嫁接。过了几年,品质不良的果树都变成了良好的果树。
在进行嫁接的同时,他紧紧地掌握了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他发现桃、杨梅等果树有大小年现象(即隔年结果),经长期观察、研究后,知道隔年结果是由于园地土质瘠薄、肥料不足。他采用了一年铲土一次施肥两次的符合果树生长发育需要的办法,消除了隔年结果的现象,年年获得丰收。他还经常进行整枝、摘花、消灭病虫害等工作,因此他的果园里,永远是绿葱葱的。
通过三十多年的嫁接实验研究,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他的嫁接成活率在95%以上,附近的农民都请他去接树。
刘奇温还大胆地进行了其他试验。他把不同品种的接穗接在同一株砧木上,在一株桃上有蟠桃和水蜜桃,一株梨上有雪梨和肖梨,梨接在花红树上,这些试验都已成功。他试验杨梅扦插也成功了,这样就为大面积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旧社会里,像刘奇温这样为了征服荒山而献出自己的青春的人,是绝不会有人去理睬帮助他的。旧社会给他的是讥笑、讽刺、打击,甚至摧残他的果树。因此,他虽然花了很多精力,事业的进展却很缓慢。
1949年缙云解放了,给这位老人带来了温暖。
中共缙云县委了解刘奇温的事迹以后,就责成当地党支部保护他的果园。在群众大会上宣布:“刘奇温的果园是他四十年来的劳动果实,任何人不得侵犯。”县委几次请他在数百人的训练班上介绍经验,并且指出他为全县征服荒山树立了榜样。这个在旧社会里没人理睬的老人,解放后受到这样的关怀,叫他怎能不感激高兴呢?他说:“党对我的事业这样重视,不仅保护果园,而且还把经验推广到全县,这是我所梦想不到的事。现在要更努力干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仍然经常在果园里不息地工作着。
一年四季,都有不少人前来参观访问,学习刘奇温的经验。刘奇温详细地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他们,热心地把优良的苗木赠送给他们。两年来,前来参观的约有二千多人,送出水蜜桃、花红、雪梨等优良树苗一千多株。这些树苗分布在祖国大地上,不久的将来就也会结出丰盈的果实来。
今年,刘奇温参加了高级社。在老人六十九年的生活当中,这是不同于过去任何一年的一年。他对未来的生活更充满了希望。他说:“党关于绿化祖国的号召说中了我的心。我的理想要更快地实现了。现在真是越活越年轻,越干越起劲了!我今年虽然六十九岁了,但是我要将我的一切,我的全部老劲贡献给我们的合作社,贡献给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
为了使石头累累的溪滩也变成果园,防止洪水的灾害,给人民造福,他正在作着改造荒滩的新的努力。我们相信,不久后在这里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将不再是荒凉的溪滩,而将是成片的果园。(附图片)
在好溪西岸,刘奇温向参观者介绍他培植的防护林。


第3版()
专栏:编后随笔

不要只为小集体着想
有些单位的做福利工作的同志,很能为本单位工作人员的生活福利作打算,这是很好的。可是,如果只顾本单位的人员的福利,却忘怀了以至妨害了本单位以外的群众的福利,那就不好了。
北京人口增加了,而且生活水平提高了,牛奶的供应感到紧张了。于是,有些机关、企业的福利部门,为了使本单位工作人员需要的牛奶有“保证”,就不惜高价收买私营奶户的奶牛。原来在私营奶户那里订牛奶的人,小孩子和病人,突然没有牛奶喝了。
这种作法,既会更多制造紧张,又会使本机关工作人员脱离群众。如果每个单位的福利工作部门对于比较缺乏的消费品都采取同样的或类似的手法,何堪设想!各单位的工作人员,未必愿意把自己的“福利”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面吧?


第3版()
专栏:编后随笔

告“突击花钱”者
“一个采购员的话”,说的是又一种只顾小集体,不顾大局的事情。
在某些单位的领导同志中间存在着严重的本位主义思想:国家的钱,到了他们手里,好像变了“小集体所有”的了。用不完也不愿上交,想尽办法要把它赶快花掉。因此,就产生了年终“突击花钱”的现象,把宝贵的资金胡乱买些暂时并不需要的东西。争先花钱买东西的结果,不仅造成市场上人为的紧张,也造成了许多物资的积压和浪费。
说起来,似乎谁也知道这样做不对。可是,年复一年,人们还是这样做。这样做的人很可能还满以为自己是为“公”,不是为“私”。其实,这想法还不是自己骗自己!
各单位的领导同志应该主动地检查和制止这种做法。采购人员应该拒绝为结余款去找“出路”,要大胆地检举,帮助国家堵塞这一个浪费资财的洞口。积极地比赛“花钱的本领”固然不对,只是“犹疑为难”也是不对的。


第3版()
专栏:

新打粮食满地香(木刻) 俞沙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