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我国铁路电气化的途径
曹建猷
铁路电气化的内容和好处
铁路电气化就是在铁路沿线安装供电设备,在铁路上行驶电气列车。在铁路干线上行驶的电气列车由电力机车牵引。电力机车马力大,所牵引的列车要较长较重,而且速度较高。但近郊铁路上行驶的电气列车不用机车,而是由若干电动车辆组联组成,每组联包括三节或四节车辆,其中有一节或二节是电动车辆。每节电动车辆下面都装有电动机,俨如一台小型电力机车。近郊电气列车由于具有许多电动车辆,因而起动和运行都很迅速。
电气化铁路沿线上空吊挂着接触网,它通过电力机车或电动车辆的受电弓架将电流供给电气列车。接触网中的电流由沿路分布的牵引变电所供给,这些变电所经由高压输电线接到统一动力系统中的电力变电所,或者直接接到发电厂。因此,电气化铁路系由国家的统一动力系统供电,犹如一个电气化的工业企业。
铁路电气化的好处首先在于电气牵引的燃料利用效率高。蒸汽机车牵引的效率只有3%—5%,而电气牵引可到16%—18%。因此,改用电气牵引可节省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燃料。
内燃机车牵引的效率也很高,但是它必须烧用贵重的液体燃料。
电气牵引还可利用水电站发出的电力,因而可以完全不需要燃料。这时它的效率达到60%以上,成为最经济的一种牵引形式。
在下坡和减速或停车时,电气列车可以再生电能,将电流送回接触网。在一般情况下,再生所节约的电能可以达到列车全部电能消耗量的18%—20%。
其次,电力机车由于车上没有原动机,因此它比同样重量的其他型式的机车马力要大。同时,它的功率不像其他机车那样受原动机功率的限制,而可以短时由接触网取用超额的电力。由于这些缘故,电力机车要比其他机车拉得多,跑得快,因而采用电气牵引可以大大地提高铁路的通过能力和运输能力。一般说来,和蒸汽牵引比较,采用电气牵引可以提高铁路运输能力一倍到二倍以上。此外,电气化铁路所需操作人员较少,劳动生产率较高,劳动条件也好。
铁路电气化除能更好地完成运输任务外,还可以帮助解决铁路邻近地区的电力供应问题和促进沿线农业电气化的发展。
世界各国铁路电气化的情况
在铁路干线上采用电气牵引到现在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目前世界各国已有电气化铁路的总长度约为五万六千公里,约占铁路总长度的4%,其中大部分集中在西欧国家。瑞士、瑞典、荷兰、意大利等国由于水力资源较为丰富,电气化铁路所占比例也较大。
最近许多国家决定要大量扩展电气化铁路的长度、使主要线路逐步改用电气牵引,并掀起了以铁路电气化为中心的铁路运输技术改造的高潮。英国去年宣布的十五年铁路现代化计划,决定要停止蒸汽机车的生产,并在初期计划中规定增加电气化铁路一倍以上。法国计划要使电气化铁路延长到六千八百公里,使电气牵引担负铁路总运量的50%。今年上半年苏共中央关于铁路电气化的决定指出,要在十五年内使苏联四万公里的铁路电气化。这个数字等于苏联以外各国现有电气化铁路总长的80%。在这个计划完成后,电气牵引将担负苏联铁路60%的运量。
美国近十年来大量发展内燃机车,电气化铁路所占比重很小。但是近来美国已有不少人士提出,采用电气牵引要比内燃牵引为经济。
铁路电气化的科学技术问题
铁路电气化的科学技术问题,首先是电流制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三种电流制:直流制、低频率单相交流制和工业频率单相交流制。三种电流制各有其特点。对于各种电流制的分析和比较,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综合性科学工作。各个电流制的相对优越性,往往又随着电工基本技术的发展而有所改变。从目前的技术条件来看,一般说来,新的工业频率单相交流制要比较经济,其他方面的优点也较多。法国、英国、日本、奥地利等国都已决定要大量发展这种电流制。苏联科学院也极力主张采用这种电流制作为今后铁路电气化的发展方向。
工业频率单相交流制的中心问题,是创造经济、可靠而性能优越的交流电力机车。现在在设计、试验和运用中的工业频率单相交流电力机车,主要可分为四类:(1)单相整流子电动机机车;(2)旋转变流机式机车;(3)采用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机车;(4)整流器机车。这些机车也各互有其优缺点。交流电力机车的研究给电力传动和自动化等学科的研究打开了更为广阔的门路。同时,高速电力机车的发展,对于机车构造及动力学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还有待创造具有栅极控制的半导体强力整流器以应用于电力机车。
牵引电动机是电力机车的心脏。而牵引电动机的主要问题,是大功率电动机的设计。为了提高牵引电动机的功率,必需研究能耐高温的新绝缘材料和通风方式的理论。此外,还需要改进牵引电动机的整流状态,特别是单相整流子牵引电动机在起动和低速运转时的性能。
新的牵引电流制的采用,对供电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的交流制供电系统的综合法和分析法还不够准确,计算过程也过于复杂。必需在较严格的理论基础上求出供电系统的计算公式,并做出简便的工程计算方法以备现场应用。同时,还必需解决对沿路通讯设备的干扰问题。
接触网支柱采用混凝土结构要比较经济。但是这种支柱的设计和计算还没有很好解决。接触网的另一问题是隧道和桥梁内的绝缘问题。这个问题由于采用高压交流制而显得更为重要。此外,尚须为接触导线创造较好的耐磨材料。
最后,需要为新制供电系统拟定经济设计指标,并研究在不同运量和不同地区采用电气牵引的经济效果。更重要的是,配合国家总体经济的发展,研究铁路电气化的发展比例和步骤。
我国铁路电气化的途径
我国铁路电气化应采用工业频率单相交流制。各国铁路电气化的经验表明,采用这种新制是完全正确的。有兄弟国家的帮助,我国在最近建立工厂并及时供应交流电力机车,在技术上已无问题。交流电力机车的牵引性能,要比直流电力机车为优越。更重要的是,工业频率单相交流电气化的总投资要比直流制少四分之一,运用费也较低,而且每一百公里可以节省铜二百吨以上。新制的供电系统比直流制简单得多,因而可以加速铁路电气化的建设。通讯线路电缆化所需要的额外投资,由于电缆维护费很低,一般在三年到四年内就可收回。况且通讯电缆是一种先进设备,它可以通过数以千计的电话,运用可靠,使用期限极长。
曾有人主张我国某些区段暂先采用直流制。这是没有必要的。直流制和交流制并用,在技术上是非常复杂的。为了铁路运输的长远利益和国防上的要求,我们应避免走这条弯路,防止造成以后更大的困难。
电气化铁路的电压标准,原则上最好同电力设备的已有标准电压相适应,例如二万伏和三万五千伏。在某些多山区段,根据情况,可以采用较低电压,以克服隧道内的净空的困难。
各种类型的交流电力机车都有其运用特点,因而应根据需要与条件一一加以研究。但第一批自制的机车可先选择一两种技术上比较成熟的类型,例如整流器机车或异步电动机机车。
至于新制电气化设计问题,可吸取国外经验加以研究解决。根据我国情况,接触网支柱应尽量采用混凝土结构,并争取尽早完成相应的研究工作。接触导线材料目前可以用铜,但应该研究出好的代用品。
牵引变电所的设计可以应用我国已有的经验。控制可以暂时考虑采用半自动,以便减少初期工作中设备的供应上的困难。我国电力工业已有一定基础,电机制造业也已基本上能自行设计和制造各种电力设备。为了我国铁路电气化工作能迅速开展,除必要尽量吸收国外经验外,应充分利用我国各部门已有的设计能力和设计标准,并尽可能采用国内已成批生产的设备。
此外,对于我国铁路哪些干线应逐步改用电气牵引,应及早进行研究。根据运输的要求和资源条件,确定各个线路进行电气化的日期和次序,以便及时作好各项准备工作。我国水力资源特别丰富,大型水利枢纽如新安江水电站、三门峡水利枢纽等即将开始建设。刘家峡和长江三峡的勘测工作也在积极进行。黑龙江的综合利用问题,最近也已和苏联政府达成协议。我国铁路电气化问题,必须和水力资源的开发计划同时研究。若干重要干线如京汉、京山等线路的电气化,也应该及早筹划。
铁路电气化牵涉的问题十分广泛。我国目前技术力量不足,因此应该特别注意人员的使用和培养,各有关单位的组织不宜重复,环节不可过于复杂,这样才有利于新技术的顺利采用和推广。
铁路电气化的发展远景
如上所述,电力机车不但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化学燃料,而且可以利用水力发电或原子能电力。这一特点,就规定了电力机车比现有的任何其他种类的机车前途更为广阔。
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都必须烧用化学燃料——煤和石油,而这些化学燃料的蕴藏量是很有限的。据估计,世界分裂物质铀和钍的藏量为化学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二十倍以上。而且新的迹象表明,人们完全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对重氢聚变加以控制,以便能量巨大的热核子反应可用于和平的目的。可以设想,当国民经济发展到化学燃料和水力资源已不能满足国家对动力的进一步需要的时候,原子能动力将逐渐成为国家主要的动力来源。可以预期,经过三、四十年之后,由原子能电站和水电站所结成的电力系统将遍及世界,铁路干线将普遍采用电力机车。原子能机车有可能在某些偏僻地区采用,成为铁路运输一种可靠的辅助牵引形式。


第7版()
专栏:

克服困难,逐步改善教学和生活条件
本报评论员
今年暑期,全国高等学校招收了大量新生。开学以来,许多高等学校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校舍、师资和设备等不足的现象,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目前,这些问题已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和关怀,正在积极研究设法解决。许多高等学校的行政领导上,也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国高等学校兴建了大量的校舍,培养和补充了许多师资,在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设备方面,也都有了大量的增添。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师学生的教学和生活环境,都有了不少的改善。但是,一方面由于高等学校培养人材的任务日益加大,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有关组织工作方面,都没有能相应地跟上去;另一方面由于培养干部的规划没有放在可靠的基础上,以致校舍、师资、设备等等都赶不上学校发展的需要。例如高等学校基本建设方面,自建国以来到今年6月,校舍的建筑面积比解放前增加了79%,虽然这个数字很大,但是同学生增加的情况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困难。
今年高等学校招生数字过大。基本建设计划下达过迟,没有及时赶上去。个别学校,在调配教学用房和生活用房方面,也有不太合理的地方,所以就发生了学校用房比较紧张的现象。由于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师资也发生了困难。大多数教师是只经过短期培养的新教师,讲师、助教开课的在不少学校中几乎占50%以上。有些青年教师因为报考了副博士研究生,一心准备考试,这也不能不影响了目前的教学工作。今年分配到高等学校做助教的毕业生,到现在有的还没有报到。这样一来,高等学校教师就更显得缺乏了。教学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工作,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下面,也显得赶不上去。目前,我国教学的仪器设备,一部分是由工业部门的仪器工厂和科学研究机关的工厂制造;一部分是向国外购买的。由于技术水平和人才等等条件的限制,有些学校的教学仪器,在国内一时是很难买到的。向国外购买教学仪器,往返周折,一时也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另外,有关方面由于制度的限制,对科学研究和教学所用的仪器设备的支持还不够,也是给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上造成了困难的一个原因。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关部门应该进行研究,对于目前必须解决而又可能解决的问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
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是高等学校房屋不够的问题。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争取今年冬季施工。同时,根据某些高等学校急需校舍的情况,可以争取先提早动工盖些比较简单的平房,以克服目前学生宿舍、教室拥挤情形。现在正在施工建造的房屋,也应该争取加速工程进度。对于材料和施工力量,有关方面可以合理安排,考虑首先保证高等学校目前基本建设方面的急需。各高等学校的行政领导方面,也可根据学校教学和生活住房的情况,合理地进行一些调整,尽可能地提高现有校舍的利用率。目前,有些学校已经这样做了。这个办法是值得提倡的。
各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潜在力量。在学生多、教师少的情况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采用上大班课的办法,请有经验而水平较高的教师讲课。这样做,可以解决教师不足的困难,也可以提高讲授质量。有些学校的教研组因教师缺乏不能开课,有关方面要立即设法调配教师。另外,有些学校的教师至今尚未到校,有的教师因准备报考副博士研究生影响教学,对于这个问题,高等教育部也要协助各校加以解决。
在教学设备方面,关于业务部门调拨一些设备给高等学校以及如何便利向国外购买设备等项问题,高等教育部和有关部门要立即进行研究,提出办法,逐步予以解决。在国内订购的教学设备,工厂要做到保证接受订货,及时交货。各高等学校也应当注意把已有教学设备充分利用起来。
高等教育事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校舍、师资和设备的困难,不是一时所能克服的。大家知道,基本建设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兴建完工,培养和提高师资也不是短时期的事情,而设备问题也需要逐步解决。我们应该实事求是,不能要求过高过急,想把许多问题一下子解决,这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是,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方面,也应该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克服困难,改善目前的教学和生活条件。目前必须解决而又有可能解决的,就应该及时解决;目前必须解决但是不可能很好解决的,也应当向大家说清楚。我们相信,全国各个高等学校的师生们,一定能够体谅目前国家建设事业发展中的困难,并且努力克服这些困难,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愉快地进行教学和学习。在各方面的关怀和积极努力下,高等学校目前的教学和生活条件,一定会逐步改善。


第7版()
专栏:

学习“哲学笔记”的一本参考书
——介绍“关于列宁的‘哲学笔记’”——
顾锦屏
“关于列宁的‘哲学笔记’”一书是苏联专家吉谢辽夫同志为帮助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在“哲学笔记”译校工作中解决疑难问题而作的讲演记录。这些讲演不仅对译者,而且对广大读者都会有帮助、有用处的。
本书有两个优点。第一,它把列宁的丰富而分散的言论归纳为几个主要问题,如辩证法问题、认识论问题、辩证逻辑问题以及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的统一问题等,加以系统的论述。因此,重点比较突出,初读“哲学笔记”的同志可以由此获得遵循的线索。第二,本书把“哲学笔记”中的思想同列宁前期和后期的理论活动和革命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作了考察,通过这样的介绍,我们能较深刻地理解列宁的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革命实践意义。
本书共分九章。第一章概括介绍“哲学笔记”的内容和特点,说明列宁做哲学笔记时的历史背景,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第二章系统地介绍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学说以及列宁对他们的评价。黑格尔是马克思以前的杰出的辩证论者,他在唯心主义基础上表述了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列宁对黑格尔哲学非常重视,“哲学笔记”中就有三篇关于黑格尔著作的摘记,列宁特别详尽地摘录了黑格尔的“逻辑学”,并写了许多重要的批语。但黑格尔的著作有许多地方充满着神秘主义,晦涩难懂,列宁在读“逻辑学”中的“主观性”一篇时,也不禁这样写道:“这部著作的这些部分应当叫做:引起头痛的最好办法!”本书第二章首先对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作系统介绍,使我们对于黑格尔哲学有全面的了解,这样也就容易了解列宁摘录的黑格尔的片断言论以及列宁对黑格尔的批判。其次,本章指出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批判了它的神秘主义,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分辨黑格尔哲学的是非,不致受黑格尔唯心主义迷惑,也不致随意抛弃黑格尔的合理内核。第二章中还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以前的杰出的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的哲学,批判了他的直观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这对于研究列宁关于费尔巴哈的“宗教本质讲演录”和“莱布尼茨”两书的摘要,无疑地也是有帮助的。
第三章着重介绍“哲学笔记”中的辩证法问题。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就辩证法问题提出了许多天才的见解,他特别注意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规律,认为它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本书的作者围绕着辩证法的三个规律,即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否定的否定,来阐明列宁对辩证法的发展,同时还阐明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规律的具体内容,指出为什么这个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作者认为,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规律揭示了现实界一切事物的运动的来源,因此它是理解飞跃,即理解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规律的钥匙;同时,它也是理解旧东西死亡和新东西产生,即理解否定的否定规律的钥匙,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作者还逐条分析了列宁提出的辩证法的十六要素。
认识论问题一向是列宁注意的中心,列宁继“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之后,在“哲学笔记”中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本书第四章较通俗地介绍了列宁对认识过程的辩证性、主观能动性、唯心主义认识论根源等重要问题的看法,详尽地分析了列宁指出的“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一认识客观现实的辩证过程,批判了对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的糊涂观点,指出实践不只是认识的第三阶段,而且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它贯串在整个认识过程中。本章还探讨了列宁的一个重要指示:要建立正确的认识论,必须从哲学上总结各门科学的发展史、儿童和动物的智力发展史、语言发展史等等。
第五章着重探讨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如何给辩证逻辑下定义以及如何规定辩证逻辑的内容和结构。作者批判了苏联某些逻辑家否定辩证逻辑的错误企图,证明列宁也像恩格斯一样,肯定有两种逻辑的存在,一种是形式逻辑,一种是辩证逻辑。作者透辟地分析了列宁提出的有关辩证逻辑的天才指示。这些分析对于我们深入领会列宁的指示,解决目前我国学术界有关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争论,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接着在第六章中揭示了列宁提出的关于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相统一的重要原理。列宁的这一原理在过去没有得到哲学界应有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本书对这一原理的阐述是富有启发性的。作者提出了自己对这一原理的看法,认为:认识论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在解释认识过程中的运用,而辩证逻辑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在解释逻辑认识(理性认识)过程中的运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是统一的。但是,它们不是彼此可以抵消的东西,它们是辩证唯物主义这门科学的不同表现形式,各自履行着特殊的职能。
第七章专门介绍“谈谈辩证法问题”这篇短文。这是列宁的天才的哲学著作,是列宁在辩证法方面的研究工作的总结,它把唯物主义辩证法提高到了新的阶段。本章的介绍给我们研究这篇作品指点了门径。
第八章主要介绍“哲学笔记”中的哲学史问题。作者论述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给哲学史研究工作者提出的方法论原则、党性原则以及列宁给黑格尔的哲学史观的评价,阐明列宁如何站在战斗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批判地对待马克思以前的哲学。
最后一章指出了列宁如何在1915年以后写的著作中进一步发展“哲学笔记”中提出的理论以及如何用这些理论去指导革命实践。例如,列宁用“哲学笔记”中提出的普遍和特殊不可分割的原理分析了复杂的社会现象,做出了一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结论:“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走法并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一书中,列宁通过对资本主义矛盾的分析进一步发展了“哲学笔记”中提出的矛盾学说。列宁在反对布哈林在职工会问题上的折衷主义立场时,向前发展了辩证逻辑,分析了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关系。提出了辩证逻辑的四个要求。作者还论述了“哲学笔记”和“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之间的联系,这篇文章,苏联哲学界认为是列宁留给他们的遗嘱,它的内容很接近“哲学笔记”,“哲学笔记”中的许多论点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本章的生动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列宁的思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革命活动的指南。
以上就是本书的基本内容。
列宁的“哲学笔记”是哲学思想的宝库,其中丰富的哲学遗产要我们通过独立思考去发掘。“关于列宁的‘哲学笔记’”一书,可以启发初学者对“哲学笔记”中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的认识,帮助初学者去深入地研究列宁的这部著作。


第7版()
专栏:

昆明召开民族民间文学工作会议
本报讯 为了更好的发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学,中国作家协会昆明分会于本月20日召开了民族民间文学工作会议。会期暂定为六天。出席会议的代表,包括傣、白、彝、哈尼、撒尼、纳西、阿细、傈僳、景颇、苗、藏、回、汉等十三个民族(包括民族支系)。其中有西双版纳有名的傣族歌手康朗甩、元阳县彝族民间艺人李三、黄当发,纳西族民间故事诗“玉龙第三国”的整理者纳西青年牛相奎、木丽春,苗族民间故事诗“红昭和饶错席那”的整理者之一苗族鲁格夫尔·扎猛。此外还有各地从事文化工作的干部和各族的知识分子。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各民族民间文学极为丰富。有一个名叫吴凤兰的十三岁的小姑娘,她能背一千首民歌,而且还编了许多歌唱新生活的新词。撒尼族民间故事诗“阿诗玛”整理出来以后,引起了国内外读者的重视,据初步了解,云南省几乎是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阿诗玛”,问题就在怎样把它发掘出来。这次会议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总结几年来云南省民族文学的工作,进一步摸清各民族民间文学的底细,以拟订明年的工作计划,酝酿今后十二年的规划。


第7版()
专栏:

内蒙古自治区十万人参加新蒙文学习
本报讯 内蒙古自治区的新蒙文学习已经形成了一个广泛的群众性运动。从今年7月份开始到现在,全区约有十万人参加了新蒙文学习,约有七千名经过训练的教师在机关、学校和群众中担任新蒙文的教学工作。在今年暑期招收的小学一年级蒙古族学生,全部使用了新蒙文课本。
新蒙文是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通行的用斯拉夫字母拼音的横写文字,它比较旧蒙文更接近群众语言,字母也较少,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掌握。一个不识字的人,经过半年学习,就可以阅读普通书刊。内蒙古自治区为进行这项文字改革工作,曾进行了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训练了大批教师,印刷了一百多万册新蒙文课本。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还发布了使用和学习蒙文的奖励办法。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还规定机关学习新蒙文的工作人员,可以暂时停止理论和文化学习。现在仅自治区一级的党、政机关里就有一千二百多蒙古族干部和一百多汉族干部参加了新蒙文的学习。根据内蒙古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计划,三年以后,将以新蒙文作为自治区的通用文字。


第7版()
专栏:

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
举行第一次科学讨论会
新华社讯 本月中旬举行的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第一次科学讨论会上,张华副教授在一篇论文中提出用一种装置可使汽车转向正确,减少震动,改进了目前汽车结构上存在的问题。青年教师黄天泽的“载重汽车车架计算及其分析”论文,提出了关于减轻车架重量的新的计算方法。戴桂蕊教授介绍了他利用课余时间所作的“农用内燃水泵”的设计。这种“农用内燃水泵”构造简单,抽水排水量大,抽水成本低廉,便于农民运用。
讨论中,大家提出了修正意见,交流了科学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经验。
参加这次科学讨论会的除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教师外,还有长春、北京、哈尔滨等地的科学研究机关、大专学校和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研究人员、教授和工程师,他们也在会上提出了科学报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