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论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沙英
按照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不仅在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要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以便协调地发展,而且生产力也要有合理的分布,使各个地区之间协调地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各个部门的比例关系是和生产力的合理分布密切结合着的。因此,当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时,除了对各部门的发展指标要作正确的规定之外,而且也要对工业的地区分布问题作合理的部署,以便合理地利用我们的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大大节约原料、燃料和产品的运费,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全面高涨。否则,便会出现某一地区畸形发展、某些地区特别落后的不平衡状态,严重地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由此看来,生产力的合理分布问题,是国民经济计划中一个带有方针性质的重要问题,应该加以重视和妥善地解决。
大家都知道,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资本家手中,由于资本家的追逐利润、竞争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是不可能解决生产的合理分布问题,它的生产分布是盲目地自发地形成的,是极端不平衡的畸形状态。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中,由于国家政权和经济命脉都操纵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反动阶级的手中,当然更谈不到生产力的合理分布。只有在工人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和经济命脉,在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领导的条件下,才能逐渐实现生产力的合理分布。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只有根据统一的总计划来协调地配合生产力的那种社会,才能允许工业在全国作这样的分配,使之最能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由此可见,生产分布的状态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它并不是一种什么偶然的现象。有计划地合理地配置生产,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可能。
我们自旧中国接受的工业遗产是非常可怜的,不仅生产力的水平很低,而且生产力的分布上也极不合理。按照社会主义工业分布的原则,要求生产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地区,以便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消灭或减少远程的、不合理的运输,从而降低生产的成本;要求工业适合于巩固国防的条件,应当把重要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建立在安全的地区,不要过分的集中和分散,以避免战争时受到严重的损失;要求逐步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水平,以促进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水平,加强各族人民友好团结的物质基础。可是旧中国工业分布的主要情况是:大部分工业偏集在沿海地带,内地工业不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更少,各个地区的经济很不平衡,这种情况是根本违反工业分布的社会主义原则的。根据1952年的统计,我国沿海各省工业的产值,约占工业总值的70%以上,只有30%在内地。在重工业方面,主要集中在辽宁、黑龙江和河北等省,例如钢铁工业大约有80%以上的生产能力分布在沿海,其中主要的部分又集中在东北的鞍钢,而铁矿资源非常丰富的内蒙古、西北、西南和华中,却几乎没有什么钢铁工业。在轻工业方面,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两市和江苏、广东等省,例如纺织工业有80%的纱锭和90%的布机分布在沿海,其中主要的部分又集中在上海、天津、青岛和大连等少数几个工业城市及其附近,而广大的产棉区,近代化的纺织工业却很少。这种分布的情况,不仅有相当一部分工厂远离了原料、燃料的产地和消费地区,经济上很不合理(例如上海曾经是我国最大的机械工业中心之一,但所需的钢铁和煤炭,都要从东北、华北等很远的地方运来);而且绝大部分工业又都处于沿海地区、很不适合巩固国防的条件;同时由于内地和边远地区缺少大工业,经济发展很慢。
这种旧的工业分布的情况,是充分反映了旧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特点。这种不合理的情况是应当改变的。要改变这种情况,使各地区的生产趋向平衡,以建立我国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最中心的问题是要解决关于内地工业和沿海工业之间的关系问题。那末,怎样解决呢?
首先,我们要积极地发展内地的工业,把发展内地工业当作工业化的重点。我国广大的内地有着无限丰富的物质资源和良好的地理条件,只有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配置工业,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和条件,把工业重点逐步移向内地,在内地建立起新的工业基地,使内地的工业发展起来,才能改变原有的不合理状态,使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平衡的发展。为此,在我们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规定:积极进行华北、西北和华中等地的新的工业地区的建设,以便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这些地区分别组成以包头钢铁联合企业和武汉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两个工业基地。在西南开始建设部分的工业建设,并积极准备建设新工业基地的各种条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中开始建设的六百九十四个限额以上的工业建设单位中,就有四百七十二个分布在内地,只有二百二十二个分布在沿海各地。现在看起来,建设的实践已经证明,这样的部署是适当的,是既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又照顾到我们国家的具体条件,是一方面考虑了经济上的合理,另一方面又考虑了国防上的安全。现在我们可以预计,到1957年底大约有五百个新建的和改建的限额以上的工业企业建设完工,其中大多数都是建设在内地的,因此内地的工业生产力将会有显著的提高。随着内地工业建设的发展,在内蒙、西北和华北各地也会开始出现许多新的城市。在五年内新建和恢复的铁路将达五千五百公里左右,重要的干线如集二、宝成等线都已经修通,鹰厦铁路也将要修通,兰新铁路现已经修到玉门以西。重要的公路如康藏线和青藏线等也都已经全部通车。这些铁路和公路的建成,不仅加强了我国西北、西南广大地区同全国各地区的联系,而且对内地工业基地的建设有极大的帮助。
根据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除了继续进行东北、华中和内蒙古地区以钢铁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外,还要积极进行西南、西北和三门峡周围等地区以钢铁工业和大型水电站为中心的新工业基地的建设,继续进行新疆地区石油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的建设,并且加强西藏地区的地质勘探工作,为发展西藏的工业准备条件。我们可以设想,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末期,当我国内地新的工业基地纷纷建设起来的时候,我国的工业地区分布情况将有相当的改善,整个经济面貌和广大地区的经济生活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从而为国民经济的普遍高涨和国防的巩固奠定良好的基础。
积极发展内地工业,把内地当作工业化的重点,这完全是正确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消极地对待沿海各地的工业,不能对沿海工业的发展有限制的倾向。我们应以发展沿海工业来刺激和支援内地工业的发展,把沿海各省变为发展内地工业和加速全国工业化的根据地。在我们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曾指出:“合理地利用东北、上海和其他城市已有的工业基础,发挥它们的作用,以加速工业的建设。”刘少奇同志在党的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又再一次地指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沿海各省的有利条件,继续适当地发展那里的工业,以帮助内地工业的发展,加速全国的工业化。”
大家知道,建设新的工业基地,是一种十分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大量的设备、器材、资金和技术人材,可是这些大都依靠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基地的支援。根据初步估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基本建设所需要的机器设备,由国内供应的占50%左右,可是国内供应的设备绝大部分是由沿海地区的工业来制造的。大家都知道,经过几年来的建设,我国以鞍山钢铁联合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已大为加强,它不仅供应了国民经济的需要,而且也大力支援了新工业基地的建设。例如鞍钢在1955年生产出几百万吨钢产品,供应了全国两千余个工农业生产和基本建设单位的需要。去年鞍钢试制成功的有六百九十四项重点工程所必须的七十几种新产品,这些新产品有力地支援了包头和武汉的钢铁公司、第一汽车厂、拖拉机制造厂和玉门油矿等重要工程的建设。我国工业的积累也主要是沿海工业提供的。只就上海一个城市来说,自解放以来上海各部门的企业利润收入和国家税收,约占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额的20.9%。天津市的工业企业(不包括私营)从1949年至1955年实现的利润,如果用来从事工业建设,可以兴建十万纱锭的纺织厂三十六个,或年产两万五千吨糖的甜菜糖厂七十二个。由此可以看出沿海地区积累资金的力量是多么巨大。新企业的建设和开工生产,都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这些人材的来源,除了由各种学校中培养一部分以外,大部分也要在原有的企业中培养。例如上海从1950年到今年第一季度止,向全国各地输送的职工和干部共约二十一万人,其中有技术工人六万三千余人,工程技术人员五千四百余人,此外还代外地训练了八千余名艺徒。由此可以看到,如果我们真正要建设内地的工业,就必须充分利用沿海的工业。新工业基地的建设,不可能孤立无援地进行,它需要原有工业基地的大力支援。
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沿海原有的工业基础,不仅为了支援内地工业建设是必需的,而且为了及时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沿海城市的轻工业所占的比重很大,例如上海一个城市纱、布、卷烟的产量就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供应的日用百货占全国总供应量的60%,假如不重视利用沿海工业,就会严重地影响人民生活。
沿海工业基地的作用既然如此重要,但至今我们仍然没有充分地加以利用,它还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待以发挥。根据统计,1955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加了65.6%,由于内地基础小,沿海基础大,内地各省、自治区的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加了96%,沿海七省三市的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加了54.4%。沿海工业增长速度较慢,内地工业的增长速度较快,这固然是客观必然的趋势,但我们从此总可以看出沿海工业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地发挥。特别是像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有一些工业企业的设备的利用率还不高。例如根据上海市对四十种产品的调查,设备利用率达80%以上的只有十种,40%到80%的有二十种,20%到40%的有八种,20%以下的两种。天津市对三十八种主要产品的调查,设备利用率在40%以下的有十五种,在60%以下的有十七种,在70%至80%的只有六种。再如江苏省的火柴、卷烟等工业的设备利用率甚至还不足25%。这种情况的产生,当然原因很多,但总说明了沿海工业还有很大的潜力,我们要注意充分地利用。
为了充分利用沿海地区的工业,还需要在全国统一的规划之下对原有企业进行一些必要的改建和扩建。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生产有基础,有熟练的技术工人,企业间有很好的协作关系,所以在进行必要的改建和扩建之后,便能迅速收到经济的成效。甚至有许多企业只要调整或增添一下生产设备、稍加改建或扩建,花费的钱并不多,就能增加一倍至几倍的产量,可为国家积累巨量的资金。李富春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发言中曾指出:今年春季第一机械工业部和计委共同组织的工作组去上海研究后,建议改建二十二个地方国营和公私合营的机电工厂。初步核算只需要投资四千二百多万元。而改建完成后每年的产值则可达到二亿二千万元,差不多一年就可以将全部投资收回。例如上海新成仪表厂,如果投资四百万元加以扩建,一年以后就可以生产各方面急需的机械仪表五十万只,而在内地建设一个年产各种机械仪表一百万只的仪表厂,投资需四千余万元,也就是说规模只大一倍,而投资则要大十倍,并且要用三年时间才能开始生产。我们不仅要进行改建和扩建,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新建若干企业。因为这样可以收到“投资少、建设快、效果大”的好处。
当然,在进行改建、扩建特别是新建时,必须考虑原料供应、市场需要、经济效果、城市规划等等问题,要注意合理性,加强计划性,避免盲目性。这种合理性就是:“改建那些有必要也有可能改建的企业,而不是改建一切的原有企业;在工业企业已经比较多的城市,一般应该少建新的企业;新建和改建的企业,必须注意到原料来源、产品销售、生产技术和运输方便等条件,并且注意同其他地区的合理分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这就是说,我们要发挥沿海工业的潜力,既要采取积极的步骤和方法,不能消极地限制;同时也防止可能发生的急躁冒进倾向,一定要照顾到沿海和内地工业的比例关系。
总起来说,社会生产分布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的分布问题。为了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来配置我国的生产力,要有计划地在内地大力建设新的工业基地,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不可动摇的方针。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我们要把沿海的工业和内地的工业结合起来,把老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结合起来,以先进地区推动落后地区的发展,而不是限制先进地区的发展以等待落后地区的发展。任何忽视沿海地区工业的观点和作法,在实际上并不是加速内地工业的建设,反而是阻碍了它的发展。当然,新建的企业绝大部分应当分布在内地,只有少数的分布在沿海;新建的大型的企业主要的分布在内地,只有个别的可以分布在沿海。
关于内地工业和沿海工业的关系问题,是经常引起争论的问题。在争论中有这样一种意见:为了使得全国的工业发展更快地取得平衡,除了要在内地建立新的工业基地之外,应该限制沿海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帝国主义侵略的威胁存在的条件下,就更应当避免在沿海发展工业。这种意见显然是片面的、不正确的。关于发展沿海工业在经济上的重要性上面已经说了,现在再从国防的角度来看一看。不错,帝国主义者还在继续进行扩军备战、组织军事集团和制造紧张局势,特别是美帝国主义的武装力量还在霸占着我国的领土台湾,战争的危险还是存在着的,我们对此应当保持应有的警惕性,在配置生产力的问题上不能不考虑到国防的安全这一点。我们把工业化的重点逐步移向内地,把许多重要的大工厂建设在内地安全的地方,这正是考虑国防安全的表现。但是,总的说来,目前的国际形势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有利的。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和团结一致,由于民族独立运动已经成为一种巨大的世界力量,由于全世界民主的、和平的势力有了空前的发展,因此,“世界局势不能不趋向于和缓,世界的持久和平已经开始有了实现的可能。”(刘少奇同志在八大的政治报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为帝国主义的虚张声势的叫嚣而束缚住我们的手脚,限制沿海工业的发展;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经济规律和实际情况来具体配置生产力。
这绝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国防的安全,经济上的合理和国防的安全是我们配置生产力必须遵守的原则。这就是说,当我们进行区域规划、布置工业和新工业城市的时候,既要便于工业的协作,缩短原料、燃料和产品的运输距离,力求经济合理;又应该十分注意安全问题,把工业重点逐步移向内地,并注意适当的分散,避免在一个工业区内集中过多的重要工厂。同时,根据不宜过分集中的情况,城市发展的规模也不宜过大。周恩来同志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中又再一次地指出:“在工业地点的分布问题上,不论是内地的工业或者近海地区的工业,我们的方针是既要适当分散,又要互相配合,反对过分集中和互不联系的两种偏向。”
最后,我们还应当指出,正确地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是我们国家工作中的一项重大任务。可是,为了使各少数民族发展成为近代的民族,除了要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革以外,最根本的关键是要在他们的地区发展现代工业。因此,在研究工业分布问题时,我们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发展给予应有的注意。这不但是发展国民经济所必需的,而且也是为了加强各民族的紧密团结所必需的。大家都知道,我国少数民族的人口虽然只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六,但是他们居住的地区却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在他们居住的辽阔的土地上,有异常丰富的工业资源。为了建设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了发挥少数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在那里建立工业基地,创办许多现代工业。只有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来了,只有少数民族的工人阶级形成和扩大起来了,少数民族在各方面的发展才能加快步伐,各民族友爱团结的大家庭才能日益加强。为此,我们国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已经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一些新的工业基地,举办了一些大型的现代工业和运输业。今后在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还要继续这样做,同时为了满足少数民族人民的特殊需要,还可以根据可能和合理的原则,在少数民族地区举办一些地方工业。这是加强各族人民友好团结的物质基础,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


第7版()
专栏:

全国专业及业余音乐舞蹈会演开始筹备
本报讯 全国专业及业余音乐舞蹈会演,将于1957年初举行。会演的筹备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在九月份发出的“关于1957年在北京举办全国专业及业余音乐舞蹈艺术会演的联合通知”,目前正在进行中。
这次会演,是为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的优秀遗产,交流音乐舞蹈演出团体的工作经验,以推动我国音乐舞蹈事业进一步发展,繁荣我国群众业余音乐舞蹈艺术活动。此外,还准备通过会演选拔一批优秀节目和音乐、舞蹈表演人材,参加1957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艺术活动。
会演将分为两部分:1957年1月上旬举行“全国专业团体音乐舞蹈会演”;1957年3月上旬举行“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
为了使各地负责音乐舞蹈工作的同志,就各地歌舞事业的发展规划、继承和发扬民族歌舞遗产问题、歌舞团的方针任务及发展方向等问题充分交换意见,文化部准备在专业团体的会演之后召开歌舞团工作座谈会,并且已在十月份发出通知,请各地进行准备。目前全国专业团体音乐舞蹈会演,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办公室已经成立。办公室已有专人在搜集有关歌舞工作问题的资料,并进行研究。


第7版()
专栏:

作家协会召开文学期刊编辑工作会议
新华社讯 全国六十四个主要文学刊物的九十多个负责编辑人员,于21日起在北京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召开的文学期刊编辑工作会议。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周扬、老舍、冯雪峰在讲话中发表了他们对文学刊物的意见。他们希望每个刊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他们要求文学刊物特别要尊重老作家、注意发现和培养新作家,提倡刊物和作家密切合作。他们要求刊物编辑人员通晓各种文艺形式,善于独立思考、善于鉴别作品,使人尽其才、文得其体。他们并且指出:现有文艺刊物都以文艺团体的机关报刊面目出现是没有必要的,可以考虑改变这种状况。
老舍在讲话中对当前文坛沉寂的现象表示不满。他说:大家不肯出声不是好现象,他希望文学刊物自己首先出声,并且鼓励大家出声,真正让“百家”鸣得响亮,让“百花”放得光采。
这一会议将在月底结束。会议要听取出席的人员对文学刊物编辑工作的意见,并且作深入的探讨;还将相应地规定具体措施,以促使文学创作的繁荣。


第7版()
专栏:

西北大学教师完成部分著作和科学论文
据新华社讯 西北大学教师今年订的一百三十多个题目的写作计划,有的已经完成,有的将在明后年内陆续脱稿。
中文系教授张西堂,正在修订他的“诗经六论”和“诗经选注”,准备最近出版。历史系教授陈登原的“国史问闻”一书,最近已经脱稿,这本书收纳了许多丰富史料。陈登原接受商务印书馆委托,还在整理他的旧著“中国土地制度史”、“中国田赋史”等书。马长寿教授编著的中国少数民族史稿,已经完成一半。
从今年以来,数学系教师已经完成有关函数方面的论文二十三篇。地理系主任溥角今教授最近也已编写完成一本阐述世界各地石油分布状况的地理参考书,不久就要出版。


第7版()
专栏:

新疆民族社会历史情况调查组
到达和阗专区进行实地调查
本报讯 新疆民族社会历史情况调查组已先后到达和阗,将在和阗专区进行三个月的实地调查。这个调查组于9月上旬组成,它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解放前新疆各民族的社会性质及各民族的近百年史,并结合进行古代史、民族关系及考古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参加调查组工作的有中国科学院、中央民族学院、自治区各有关单位的教授、研究人员、干部及大学毕业生共三十人。调查时间是四年至七年。他们在出发前,曾经进行了学习,并与有关人士进行了座谈。新疆各民族在解放前具有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特点,调查研究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弄清其历史发展情况,不仅可以作党和政府在确定民族政策方面的依据,帮助各民族按照本民族特点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且可以为研究各民族历史及人类社会发展史等学术研究工作提供丰富的材料。
(新疆日报编辑部)


第7版()
专栏:

苏联三作家到史沫特莱墓地凭吊
新华社20日讯 前来中国参加鲁迅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活动的苏联作家波列沃依、加林、扎雷金,今天下午到在北京市郊的美国革命女作家史沫特莱的墓地凭吊。
波列沃依等在史沫特莱的墓前献了鲜花篮,花篮上挂着的两条白绸带上写着:
“光荣的同行——史沫特莱”和“苏联作家代表团敬挽”。
陪同前往凭吊的有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萧三和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理事会副秘书长戈宝权等。


第7版()
专栏:

黑龙江日报讨论:高级合作化后农村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高级合作化后,农村的主要矛盾是什么?黑龙江日报于9月9日开始,组织了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收到了很多参加讨论的文章。到11月9日止,一共选刊了六篇文章,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看法,主要的论点如下:
第一种意见认为,新的经济和经营管理上的落后是高级合作化后当前农村的主要矛盾。这因为:第一,目前合作社在经营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即经营管理不改善不提高,生产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阻碍。所以,这个矛盾的逐步解决,是目前农业生产能否迅速增长的关键。第二,增加社员收入是巩固合作社的一个基本条件,但是要增加社员收入,不仅要增加生产,还必须勤俭办社和正确分配收益。而能否做到这一点,主要在于经营管理工作(首先是财务管理)的好坏。第三,经营管理如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关系的矛盾,对当前农村中许多矛盾都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经营管理的落后,对社员的个人主义自私心理,对现有生产资料的充分利用都发生不好的影响,并引起或者加深这些方面矛盾的发展。
第二种意见认为,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是当前农村的主要矛盾。这因为,高级合作化后,党在农村的主要任务是从政治上、经济上全面地巩固这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并依靠它大规模地发展农业生产。为此,就必须调动农村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努力提高生产力,全面地发展农业生产。而在生产力中,起决定性因素的又是劳动者。这就可以理解,提高农村生产力的关键,就在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劳动者的一切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因素。但目前妨碍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发挥的主要问题,就是过分地强调了集体利益,忽视了个人的利益。因此,要提高生产力,发挥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就必须正确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利益问题。而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就成了当前农村中推动一切、带动一切的一个基本问题,也就成了当前农村中的一个主要矛盾。
第三种意见认为,广大社员要求办好先进的高级社和当前农业社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才是当前农村的主要矛盾。这也就是农民群众对增加生产、增加收入以及文化生活的需要和当前生产、收入以及文化经济生活不能满足需要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也就是新的生产关系和旧的生产力的矛盾。因为前述新的经济组织和管理落后之间,或者是个人和集体之间的矛盾,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同时,从解决矛盾的关系来看,解决个人和集体之间的矛盾、新经济组织和管理落后之间的矛盾,都是为了总的解决新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并且为它而服务的。当然,解决管理落后、个人和集体关系等矛盾问题,在当前农村工作中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只能解决农村社会发展问题上的某些方面。而不是基本的和主要的方面,主要的还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问题。
第四种意见认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农村的主要矛盾。因为,我国的高级合作社是在没有机械化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我国工业目前还不能供给农村大量的农业机器使农业机械化,所以目前农村生产工具和技术水平基本上是手工业式的。这种手工业式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就使高级合作社不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使生产力得到很快的提高。其结果,农民入社后积极要求大机器生产,要求很快地提高生产力,但实际上,落后的生产力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这种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才是当前农村的主要矛盾。而由于这一矛盾的存在,也就产生了其他一些难免的矛盾,如个人和集体之间、社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等一系列的矛盾。
这一讨论现在仍在继续进行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