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0月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一个成功的学术会议
——记遗传学座谈会
黄青禾 黄舜娥
不久以前,我们旁听了中国科学院和高等教育部在青岛联合召开的遗传学座谈会。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了有米丘林学派和摩尔根学派的遗传学家以外,还有持有其他观点的遗传学家和与遗传学有关的其他学科的专家。这次会议是在“百家争鸣”方针提出以后在自然科学中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学术论争。这次遗传学问题的论争,充分发挥了到会科学家的积极性和加强了在十二年内赶上遗传学的国际水平的信心。
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基本学科,它同生物学中其他许多学科,同农学、医学中的许多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遗传学中米丘林、李森科学派和摩尔根学派间的争论,已经有二十年的历史了。我国生物学家在全国解放以前,绝大多数都是摩尔根学派的。全国解放以来,不少摩尔根学派的科学家在学习了米丘林学说以后,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也有不少摩尔根学派的科学家仍旧坚持原先的观点。这几年中,在介绍米丘林学说的时候,曾经对摩尔根学说采取了不正确的全盘否定的做法,摩尔根学说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几乎完全停顿了。
从1952年底起,苏联生物学家关于物种和物种形成问题和生物学中其他问题的讨论,引起了我国生物学家的注意。在“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以后,生物学家产生了许多迫切要求明确的问题:应当怎样对待米丘林学说和摩尔根学说?遗传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应当怎样进行等等。
参加座谈会的科学家都感到,在这种情况下召开这次座谈会是很及时的。
在座谈会上,两个学派分别介绍了最近的研究结果。最近几年以来,摩尔根学派的一些观点已经有了发展。过去,摩尔根学派认为生物体的特性和性状的遗传,受一种特殊的遗传物质——基因所支配,基因是成直线状排列在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最近,摩尔根学派确定了遗传物质的化学成分,并发现在细胞质中也有这种物质,但细胞质遗传不如细胞核遗传重要。米丘林学派的遗传学家也介绍了番茄的无性杂交和春麦转变成冬麦等试验结果,来证实米丘林学派的观点。
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时,争论最激烈的是关于遗传物质和环境对有机体遗传性的影响等问题。
在细胞中存在特殊遗传物质的问题是摩尔根学派提出来的。米丘林学派根据无性杂交试验,认为在嫁接的情况下,没有发生染色体的传递,而遗传性发生了变异,这证明了生物体中的每一个有生命的部分都具有遗传性,不存在特殊的遗传物质。但是,摩尔根学派的科学家认为这个试验并没有排除对试验结果作其他解释的可能,不能因此就否定特殊遗传物质的存在。
有许多人表示了第三种看法。他们认为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但是摩尔根学派过分强调染色体的作用,对细胞质遗传注意不够;而米丘林学派则过分强调细胞的每一个有生命的部分都有遗传性,忽视细胞内部各部分的分工和否定染色体的特殊作用,这些都是片面的。有人认为基因是解释现象的很好的阶梯,但是基因学说有局限性。实验胚胎学家也认为有许多现象,如动物体形的对称以及中轴的决定等,是不能用基因来解释的。他们认为在胚胎发育初期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胞质而不是细胞核,例如把金鱼的受精卵切去一半细胞质,那么具有细胞核的一半受精卵就不能发育成为金鱼。
环境对遗传性影响问题的争论焦点是获得性能不能遗传的问题,即由改变了的环境条件引起的生物体的变异能不能遗传给后代的问题。米丘林学派认为,如果这种变异影响到生殖系统,那么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米丘林学派的科学家在会上报告了春麦转变成冬麦的试验结果,来证明获得性可以遗传。摩尔根学派则认为一般生活条件只能使生物体的外部表现多样化,但是不能改变内在的遗传本性。摩尔根学派认为只有用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物理因素(如爱克司射线、宇宙射线等)和化学因素(如秋水仙精、芥子气等)引起生物细胞内部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以后,才能得到可遗传的变异。
过去,李森科曾经认为用强烈的物理、化学因素处理的方法,只会残害生物体,只是偶然地才能得到有益的结果。这种方法,不是进步科学的方法。在讨论中,许多人认为,李森科把这种获得有益变异的方法当作对偶然性的依赖而加以排斥是错误的。利用这种方法,在国内外都已经得到不少成绩。一些米丘林学派的科学家也认为,不应当排斥在科学研究中利用强烈因素处理生物体的方法。
摩尔根学派的遗传学家在讨论时承认,在微生物中存在获得性遗传的现象;在高等动植物中,获得性遗传或许是可能的,但是目前没有充分的科学事实可以证明。他们认为,春麦转变成冬麦的试验,可以有别的解释,它不能用来证明获得性的遗传。有的科学家则认为获得性可以遗传的例子少而不遗传的例子多,这个问题目前不能作结论。
讨论了这两个问题以后,有些科学家认为,两个学派的观点已经逐渐接近了。如过去摩尔根学派否认细胞质和遗传有关,现在承认了,这和米丘林学派的细胞中每一有生命的部分都有遗传性的看法是接近了;又如摩尔根学派过去完全不承认获得性可以遗传,而现在承认在某些微生物中获得性可以遗传等等。但是也有不少人反对这种看法,认为这种看法是牵强的,因为两个学派在作出这些论断时的理论根据和思想体系是完全不同的。
座谈会还讨论了遗传中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问题。
这次争论,双方都没有能够用科学事实来说服对方。座谈会没有对有争论的问题作出结论。
这次座谈会的特点之一是摩尔根学派的科学家在“百家争鸣”方针的鼓舞下,说出了自己几年以来没有说的话。在这以前,广泛流行着的摩尔根主义是“反动的”、“资产阶级的”等看法,妨碍了科学家充分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同意这种看法:应该把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分开。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摩尔根学派的科学家无保留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人曾经十次发言为自己的学术观点辩护。在这次座谈会中,绝大多数科学家的态度是严肃的,争论都是根据事实来进行的。
有个别摩尔根学派的科学家曾经要求会议作出我国遗传学应该按照摩尔根学派方向发展的结论,认为只有采用摩尔根主义的方法才能在十二年内赶上遗传学的国际水平;认为在高等学校中应该只讲授摩尔根学派的细胞遗传学等。这些看法,受到其他科学家,包括一些摩尔根学派科学家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是和“百家争鸣”的精神不符的,是和实际情况不符的。
大部分科学家在经过两星期的争论后,都感到遗传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复杂,但又比较年轻的科学,有许多重要问题还没有弄清楚,任何一个学派都不应该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遗传学的高峰。他们认为摩尔根学派在遗传学研究上采用了分析遗传因子的方法,积累了不少事实,揭发了一些遗传规律,对遗传学是有贡献的,但是摩尔根学派的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局限在比较狭窄的范围内,它只研究了遗传学中的一部分规律;米丘林学派从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和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的观点出发,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则是正确的,积累的一些科学事实是有价值的,米丘林学派和实践的联系比较密切,但是米丘林学派所积累的试验结果还不很充足,并且对一些问题的提法也失之笼统和绝对化。
大部分参加会议的科学家认为要想“一家独鸣”的思想是对遗传科学的发展有害的,具有各种不同看法的遗传学家都应该虚心倾听各方面的意见。我国米丘林学派的遗传学家,过去大都学习或研究过摩尔根学说,而摩尔根学派的遗传学家,在解放以后也大都学习或研究过米丘林学说,所以相互学习的条件是具备的。这次讨论增加了彼此的了解。在会议上,有的米丘林学派的科学家已经表示,自己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将更多地注意试验技术和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有的摩尔根学派的科学家也表示今后要从过去狭窄的圈子里钻出来,注意联系实际。
座谈会建议中国科学院成立遗传学学术委员会,来指导和协调全国遗传学的研究工作;建议成立遗传学研究所,作为我国遗传学研究的中心。有的科学家还认为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和农林部门的有关研究所中,也应该成立遗传学研究室,从各方面来加强遗传学的研究工作。
会议认为,各有关的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应该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保证各个学派都有同等的发展机会,都有同等的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条件;在一个研究机构或高等学校里,对处于少数派地位的科学家,应该保证他们有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的自由,应该保证他们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发表学术论文上有同等的权利。这样才能有利于更快地发展我国的遗传学,使它在十二年内赶上或接近世界的先进科学水平。
在谈到发展我国遗传学的问题时,许多科学家认为必须注意遗传学同某些有关的学科,如细胞学、发育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统计学、实验胚胎学等的结合。
许多科学家认为应当开始进行出版遗传学学报的筹备工作,并保证不同学派的科学家有同等权利在学报上发表科学著作。
加强介绍国外遗传学文献的工作是到会科学家一致的主张。目前有许多摩尔根学派的重要著作在我国还没有翻译出版;对米丘林学派的文献的介绍也不全面,在过去几年中,大都只介绍李森科学派的著作,而对米丘林方向的其他学派的著作很少介绍,因此曾经使人误认为李森科学派的观点就是米丘林学说的全部内容。许多科学家提出了关于出版遗传学译报,及时介绍国外各学派的成就的建议。
在讨论高等学校中的遗传学教学工作问题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要培养具有现代遗传学水平的青年科学干部,必须在高等学校中把两个学派的主要观点都介绍给学生。关于课程设置等问题,有的主张在一门遗传学课程中介绍两个学派的观点,至于以米丘林学派的观点为主,还是以摩尔根学派的观点为主,有两种相反的意见。还有的认为目前要马上在一门课程中讲授两个学派的观点是有困难的,可以暂时开两种遗传学课程,分别讲授两个学派的观点,等到一定的时候,再合并成一门课程。有许多科学家则认为目前由于学校的性质不同和专业的任务不同,各个学校的师资和教学设备情况也不同,在最近的一个教学年度中不必作统一的规定。
关于遗传学的教学问题,有不少科学家还认为和遗传学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学、生物统计学和田间技术等课程,也应该在高等学校中讲授。
关于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问题,会议建议中国科学院、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根据会议上科学家们的意见,作出决定。
这次座谈会对我国遗传学的发展,将会起良好的推动作用。科学家们在会上都表示,要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争取在十二年内使我国遗传学赶上国际水平。可以相信,在下一次的遗传学学术会议上,我国遗传学家必将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研究结果。


第7版()
专栏:

我对遗传学的认识
南京农学院动物学教研组主任 范谦衷
遗传学在生物科学中是一门基础学科。无论是有机进化,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或实践上的动植物育种以及医学上先天性病理的问题都是建筑在遗传学知识基础上的。我国生物科学工作者把遗传学划分为所谓“旧遗传学”和“新遗传学”。实际上遗传学本无新旧之分,只是解释遗传现象有不同的学说和不同的见解而已。就这两派学说的内容来讲也各有所是,各有所非,是不能全盘抹煞的。人们知道,“旧遗传学”指孟德尔、摩尔根学派的学说;“新遗传学”指米丘林、李森科学派的学说。
最近在青岛举行的遗传学座谈会,集合许多学者在一起,各抒己见,畅谈遗传学上各种问题。这是昌明科学很好的开端和范例。我从1934年回国以后,曾经担任过遗传学课程的教授工作十多年,当然对于目前的热烈讨论遗传学问题很感兴趣。今根据一己之见,对新旧遗传学问题提出一些意见。
生物界最普遍的现象就是遗传和变异。无论那里,在生物体上都可以看到遗传和变异。“遗传”,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是子体有表现保守亲体特征的现象,也可说是子体有保守亲体的特性的趋向。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遗传。根据遗传性的范围,也可以区分为种的遗传特征,亚种的遗传特征,变种的遗传特征,种族的遗传特征、个体的遗传特征等。当然小范围的遗传特征一定先要符合大范围的特征。“变异”是子体表现有同亲体不相同特征的现象或特性。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生物客观存在的事实。遗传和变异是对立矛盾的两方面,遗传性是保守,变异是革新。这两种矛盾的现象在自然界不息地运动和统一的结果,就可以发生有机进化。只有遗传而没有变异,或只有变异而没有遗传,那末生物界的规律就成为不可想像的了,进化也成为不可能。因此遗传学是解释有机进化的基本理论。学习遗传学的目的是为了找出亲体形性,即特征如何传递给子体,同时说明传递这遗传形性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在变异方面是为了解答生物体受了什么影响就要发生变异,发生变异的机制是什么,发生的变异那一种是有遗传性的,那一种是没有遗传性的,有没有所谓定向的变异。如果能完满地解释上述问题,那末对进化现象的机制也将可以得到完满的解答。
生物在生活期中受环境生活条件的影响发生某种变异,这种变异就称为获得性。获得性是否可以遗传?这个问题从很早一直到现在都最能引起人们注意。我认为获得性是可以遗传的,但环境生活条件的影响必须通过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才能遗传。一般身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经过生活条件长时期的影响也可以间接影响到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这样也可以成为可遗传性的形性。获得性和一般所谓“残伤”是有区别的。“残伤”不是获得性。例如盲人所生的子女决不是盲人。缺手或缺足的人所生的子女决不是缺手或缺足的。这些都证明残伤不能遗传。假定残伤可以遗传,那末每个人都可能带有前代祖先残伤的疤痕,这岂不是我们都要成为残伤的总汇了。魏斯门斩断鼠尾十多代,鼠所生的子代并不因而无尾。魏斯门认为这是获得性不能遗传的证据,这当然是个错误。新遗传学者认为生活条件通过新陈代谢就可以遗传。我觉得获得性的遗传并不这样简单。获得性的遗传问题,一定要从环境、生活条件怎样影响遗传物质上去研究,才能得到完满的解答。生物体在长时期生活条件影响下才能发生获得性的遗传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获得性遗传在有机进化上有重大的意义。假如我们说获得性不能遗传,那末进化也成为不可能了。拉马克承认获得性能遗传是生物进化上最重要的规律;拉马克以“用进废退”的原理来解释获得性遗传有很重大的意义。
新遗传学者认为无性杂交能发生变异,并且认为嫁接式的无性杂交是镶嵌遗传的事例,并不能遗传。我想举出一些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在江苏、浙江一带所种植的水蜜桃都是用嫁接的方法培植的。砧木用毛桃(一种野生桃),接穗就用各种品种的优良水蜜桃,长大后结出来的桃子并没有受砧木野生毛桃的影响,即使桃子有了些微改变,那是受了栽培环境的影响。如果说无性杂交砧木能影响接穗能遗传,也必须通过桃树的有性生殖而遗传,假如接穗上的芽受环境影响发生体细胞变异,再用无性营养体芽接或枝接繁殖,当然是可以遗传的,这不过是营养体遗传的事例。又如四川江津、金堂等县产柑橘区域,在解放以前当地果实都用生苗栽培繁殖,就是用种籽繁殖,结果因为有性生殖的关系,发生许多形性的分离,以致果园品种不齐,酸甜不均,损失了柑橘的品质。以后他们改用选择亲本树用嫁接方法繁殖,结果在几年内,优良亲本果树就系统地大量繁殖起来,大大改良了柑橘的品质。这是用无性选择繁殖法来改良果品的很好的例子,当时并没有听到接穗受到了砧木的影响,产生无性杂交的结果。各地公园中到秋季大都陈列大盆用枝接栽培的菊花,各种颜色和各种花瓣形状的许多菊花长在一本主杆上,五色缤纷,很是美观。这是用各种菊花接穗,用枝接接在远缘植物的枝子上的,这种方法已经用了许多年,没有听说菊花接穗受砧木枝子的影响。近来在国内广泛实验了用不同品种的鸡蛋同鸭蛋或鹅蛋做蛋白交换动物无性杂交的试验,一般是成功的。这种无性杂交所产生的变异,必须经过这种变异体的有性杂交,才能把变异传递给后代,才能证明有遗传性。蛋白交换所发生的变异是受不同营养物质影响的缘故。这种变异如不能用有性生殖保存,在动物中是无法保存的,因为我们不能用无性方法来繁殖高等动物。我认为用交换蛋白试验动物无性杂交作为纯粹动物问题研究是可以的,但究竟有多大的实践意义是一个问题。
在华南的农学家们曾经用月光花做接穗嫁接在山薯砧木上,使山薯块根增大,因此产量大为增加,每亩达万斤左右。这是作物栽培技术上的重要发现,极有推广实践的价值。这是接穗加速光合作用影响接本的结果,并不证明无性杂交用嫁接能遗传的问题。如果要知道它是否有遗传性,必须经过有性生殖才能证明。一般无性繁殖的植物,经过有性生殖,营养体利用的部分大都表现退化。马铃薯用有性生殖繁殖,它的块茎大形退化就是显明的例子。我推想,月光花嫁接在山薯砧木上不可能影响山薯的遗传性。嫁接后生长的大山薯,不经嫁接再用无性繁殖,如果仍能保持大块根的特点,这可以说明嫁接影响了块根营养体的遗传性。这更是改进山薯产量的捷径,值得研究。
遗传物质基础是什么?这是遗传学最基本的问题。对遗传物质基础如果有透彻的了解,那末遗传和变异发生的机制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生物能发生遗传和变异一定有它的物质基础,遗传物质在遗传学上虽然有不同的称呼,如达尔文称它为“胚芽”,旧遗传学家称它为“基因”或“因子”,新遗传学家称它为“颗粒”,其实都是要说明这遗传物质的作用。遗传物质一定存在细胞中,因为接合子是由雄性生殖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结合成的。雄性生殖细胞就是精子。当然精子的头部就是它的核,精子带入的细胞质很少,而雌雄性配子带给接合子的遗传性却是相等的。这就说明遗传物质是存在核中的,我们并不否认细胞质也有遗传的作用,如螺壳左右旋的遗传就是细胞质遗传的例子。核中什么结构有遗传物质,核中染色质形成的染色体必然就是遗传物质。各种植物的染色体有一定的数目,有一定的形态,当细胞有丝和减数分裂时,它有一定的行为。由细胞遗传学许许多多的研究,证明遗传物质是在染色体中的。如果我们否定了“染色体遗传学说”,向别的途径去找遗传物质基础,那是得不到完满的解答的。至于遗传物质究竟是什么东西?一般遗传学家都认为是化学原素组成的,性质很像酶的作用。它们有稳固性同时也有动摇性。动摇性就表现了变异,稳固性就表现了遗传。我们知道化学分子是很容易变化的,它的变化也就是变异的发生。我认为生殖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较为稳固的,一般动植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作用也是比较保守稳固的。而体细胞的遗传物质是比较容易动摇的。环境生活条件可以直接影响体细胞的遗传物质,也可以影响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影响岁月的长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生活条件当然也可以通过体细胞再影响到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今后由于遗传物质化学的研究的进步,必将从遗传学分出化学遗传学来。


第7版()
专栏:

黔驴
柳宗元原作
刘继卤编绘
雪夫编文
(人民美术出版社幻灯片编绘室供稿)
一,贵州从前没有驴子。有个好事的人,从别处运来一头驴。
二,驴子到这里,主人没有用,把它放在山脚下吃草。老虎看到大吃一惊。不知道这怪物有多大本领,便躲在树林里偷偷地看它。
三,不一会,老虎就悄悄地走出树林试探着向它靠近。心里又疑又怕,摸不透驴子有多大本领。
四,突然驴子一叫,老虎被吓得拖着尾巴就跑了,以为这怪物要吃它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