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0月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世界工联理事会结束关于赛扬报告的讨论
各国代表赞成促进工会运动团结
据新华社讯 据塔斯社索非亚讯:世界工会联合会理事会第八次会议自9月27日开始讨论世界工会联合会总书记赛扬和世界工会联合会副主席迪亚洛的报告到10月2日上午会议讨论结束。在讨论中发言的共有五十二人。在讨论时,所有发言的人都赞同世界工会联合会争取实现工会运动队伍团结的活动。他们在发言中还谈到了自己国家的工会为保卫劳动人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和反对殖民主义而进行斗争的情况。
在9月27日晚间会议上,世界工会联合会副主席、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格里申讲了话。格里申说,各国工会和世界工会联合会可能而且应当在进一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改善国际关系上面起重大的作用。世界工会联合会表达出劳动人民的愿望,一直在为改善劳动人民的处境、争取和平和裁减军备、争取禁止原子武器和氢武器而进行斗争,始终支持进步力量和殖民地国家和附属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格里申接着指出: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在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领导中以及在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和基督教工会国际联合会的领导中还存在着反对国际合作事业的力量。由于这种力量的存在,目前的工会陷于分裂,这就使得争取和平和劳动人民切身利益的斗争事业遭到很大的损失。格里申说,现在有许多共同的任务,根据这些任务就可以建立各个国际工会组织的行动一致。例如,各国工会是可以就一致行动争取停止普遍军备竞赛、争取利用由此腾出来的资金改善劳动人民生活水平一事达成协议的。
在9月29日会议上,法国总工会总书记弗拉商着重谈到了争取国际工会运动团结的问题。他指出,在一亿六千万工会会员中,有一亿四千万人团结在世界工会联合会和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中。有必要加强这两个世界性工会组织之间的接触和接近。他说,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中有些领导人公开主张团结。现在召开圆桌会议的时候已经到了。这一天,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朱学范也讲了话。
在10月1日会议上,阿根廷“争取工会民主与独立运动”联合会书记马里奇和农林工人工会国际总书记波西和其他的发言人都一致着重指出,团结工人阶级的一切力量,对于争取和平、争取满足劳动人民的迫切要求的斗争是十分必要的。非洲喀麦隆的代表贝克和苏丹的沙菲阿在发言中指出,这些国家劳动人民争取满足经济要求的斗争是同彻底消灭殖民主义的斗争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
10月2日上午会议通过了致西德工会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的贺电。贺电代表参加世界工会联合会的八千八百万劳动人民,表示声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工会组织的争取缩短工作时间、改善劳动条件、争取民主自由和反对西德重新军国主义化的斗争。
在10月2日晚间会议上,世界工会联合会书记卡萨迪作了“关于召开第四次世界工会代表大会”的报告。他着重指出,在明年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工会代表大会将成为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大会。


第5版()
专栏:

在世界工联理事会第八次会议上
朱学范的发言
据新华社布拉格3日电 索非亚消息: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朱学范9月29日在世界工会联合会理事会第八次会议上发了言。
朱学范首先表示中国代表团认为赛扬的报告很重要,特别是他在报告中着重叙述了国际上独立工会的存在和发展,强调了各国工会交换代表团的重要性,以及在经济、社会、工会权利、民族独立、保卫和平等共同问题上发展各国工会统一行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朱学范接着谈到中国工会从1955年以来的国际活动。他指出,1955年,来中国访问的工会代表团一共有三十个国家的五十六个代表团,四百二十五名代表。今年则更为频繁。到9月中为止,来中国的有四十个国家的六十三个代表团的四百六十二名代表。他说,中国工会愿意同所有和我们尚无联系或者联系很不够的国家的工会组织建立和加强联系。
中国工会愿意尽一切力量促进目前在各方面酝酿中的亚非工会会议的召开。我们相信,一个有亚非各国一切工会参加的一次亚非工人大团结的集会是符合亚非各国工人的利益的。
朱学范特别提到了中国工会和日本工会之间近年来的友好往来。
朱学范表示热烈支持德国工人和人民反对复活军国主义的斗争,抗议阿登纳政府取缔德国共产党的非法行为。
朱学范说,根据最近几年来中国工会的国际活动,我们有以下体会:
第一,我们的国际活动是以各个国家的全体工人阶级为对象的,不论国家大小、工会大小、见解如何不同、处境如何不同,我们对所有国家的所有工会是不加歧视的。为了推进国际工会的统一、便于相互联系,我们是采取求同存异的原则,争取任何一点即使是最小的共同点,作为发展友好往来的基础,对于不同的意见则加以保留,避免将自己的见解强加于别人。这样,我们才得以广泛地与各种类型的国家各种不同倾向的工会发展了联系,加强了友谊。
第二,作为世界工联的会员团体,我们认为各个兄弟会员团体之间的友好往来、相互合作、配合行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三,我们把双边联系看做是发展当前国际工会统一运动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方式便于在各种不同所属的工会间找到共同点,并且易于由浅而深地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当然在可能条件下,我们并不放弃发展多边活动。
第四,我们的态度是平等协商、彼此谅解、自愿联系、耐心工作。
朱学范接着谈到民族独立运动对于工会运动的关系问题。他说,中国工人阶级和人民深切地同情并且积极地支持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切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
他强调,独立工会的出现与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斗争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工会赞成世界工联及其会员团体对独立工会一般地采取友好合作的政策。这是今后促进国际工运统一的一个重要方向。
朱学范说,中国工会完全拥护这次理事会所通过的支持埃及的号召,中国工人与全体人民坚决地站在埃及人民一边。他指出了中国工会和工人阶级支持埃及的各种表示和行动,并且说,中国工人和全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敢于侵犯埃及主权的任何一个步骤决不能袖手旁观,并且相信在这一斗争中埃及人民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朱学范最后叙述了中国工会领导中国工人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提高职工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第5版()
专栏:

约翰逊到蒙古访问
据新华社3日讯 英国坎特伯雷教长约翰逊和他的夫人、两个女儿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到达乌兰巴托。约翰逊是应蒙古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的邀请到蒙古访问的。


第5版()
专栏:

保共代表团应邀访问蒙古
新华社乌兰巴托3日电 以保加利亚共产党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主席于哥夫为首的保加利亚共产党代表团,应蒙古人民革命党和蒙古政府的邀请,今天上午从北京乘飞机到达乌兰巴托作友好访问。
蒙古人民革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泽登巴尔、桑布、锡林迪布和杜格苏伦等到机场欢迎保加利亚共产党代表团。
保加利亚驻蒙古大使格拉西莫夫、中国大使何英和苏联、朝鲜、捷克斯洛伐克驻蒙古的使节等,也到机场欢迎。


第5版()
专栏:

苏联国家优抚金法开始生效
许多老工人领到津贴安度晚年生活
新华社莫斯科3日电 从10月1日起,苏联国家优抚金法开始生效了。全苏联各个劳动战线上的老年工人和职员从这天起,开始安度他们有保证的晚年生活。
莫斯科各工厂企业这几天来都在欢送这些度过了长年劳动岁月的人们。工厂里的行政管理部门在为退休的工人、职员们准备退休的证件,计算应领津贴的数目;俱乐部里在举办欢送的宴会;车间里许多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年工人在把工具和车床交给自己的接班人。
莫斯科三山纺织厂有三百九十六名老年工人开始领得国家的养老津贴。在工厂劳动了五十年的女工奥保琳斯卡雅这一天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劳动岗位,第一次不随着汽笛的呼唤到工厂去上班。曾经参加过1905年革命战斗的老工人季托夫五十多年来在厂中织出的布匹已经能够绕地球赤道四周。在10月1日,他把自己使用了二十多年的车床收拾得非常干净,慎重地交给了他训练出来的学生。
在红色壮士工厂里,有一百一十名老年工人获得了应有的休息权利。从姑娘时代就开始在工厂工作的女工歇勃洛娃,在工厂的欢送宴会上想起自己的光荣劳动的一生,她在工厂里加入了共产党,获得了列宁勋章,现在又获得了足够老年生活的国家津贴。她表示要继续和工厂联系,把自己的技术教给年青的一代。
在莫斯科的街道售书亭工作的老年劳动者彼得洛娃1日起退休后,每月可以获得五百卢布的养老津贴。一个七十七岁的老化学教员从1日起每月获得六百四十七卢布的养老津贴。
实行新的国家优抚法后,苏联政府将大大增加这方面的支出。仅仅在莫斯科的十月区,政府每月就要付出五千多万卢布的养老金。在莫斯科凡洛扎伏特街上的一幢楼房里居住的养老金领取者们过去每月共领到两万九千九百多卢布,现在每月将共领到五万五千多卢布。莫斯科有一对年老夫妇,过去每月仅领四百二十卢布的津贴,从今年10月1日起,将增加到每月一千零十六卢布。


第5版()
专栏:

促进中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我艺术团首次到西德访问演出
新华社柏林2日电 9月30日从瑞士到达西柏林的中国艺术团将从10月3日起在西柏林的提塔尼亚宫剧院作七天的演出,然后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慕尼黑、汉诺威、杜塞尔多夫、斯图加特、汉堡五个大城市巡回演出约一个半月。这是中国的艺术团体第一次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进行访问演出。
艺术团10月1日在西柏林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向新闻界介绍艺术团的组成,预定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进行访问演出的日程和节目等。
中国艺术团团长徐平羽在记者招待会上致词,表示相信通过这次访问演出将有助于促进中国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以及发展两国文化艺术界之间的友好关系。
出席记者招待会的数十位德国新闻界人士很感兴趣地观看了中国京剧演员的简短预演,并且向中国艺术团提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由艺术团团长徐平羽做了解答。


第5版()
专栏:维也纳航讯

记中国馆首次在维也纳展出
资中筠
9月里的第一个星期日,多风雨的维也纳天气忽然晴朗起来,一向幽静的维也纳近郊林荫道旁的“罗顿特”广场也人声鼎沸,维也纳每年春秋两度的盛事:国际博览会开幕了。这个博览会已经有三十五年的历史,而今年,特别令维也纳人兴奋的是,第一次出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馆。
人们还没有走进会场,就遥望着五星红旗在大门口彩色缤纷的各国国旗中飘扬。会场里国际馆部分陈列着各个国家不同的自然资源,体现出各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各国不同文化传统的各种各样展品。人们在这里除了可以从苏联、中国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惊人的建设规模和生产力全面的突飞猛进中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民生活的欣欣向荣外,还可以看到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个别的新的工业技术成就。
从这个形形色色的世界里得到的总的感觉,是和平竞赛的气氛。正如“人民之声报”指出的:今年博览会的格言就是“共处”。今年中国的参加展出,使一向起着沟通东西欧贸易作用的维也纳博览会,在沟通东西方贸易中作出了新的贡献。
至于说到中国馆,那实在可以说:整个展出期中维也纳是“满城争道中国馆”。每天从开馆到闭馆,馆内观众始终达到饱和点。第一天开馆是星期日,又是好天气,观众特别拥挤,但在以后几天天气骤冷、风雨交加的日子里,依然是每天在开馆前就有许多人等在门口,闭馆时还有些人恋恋不忍离去,有的观众甚至每天都来。有一个六十多岁高龄的老太太特意从城里的另一头赶来,专为看看中国馆。她一到,就匆忙地走到中国代表团接待室里,兴奋地给她丈夫打电话说:“你猜我现在在哪里?我到了中国馆了!”
中国馆展出的各种展品受到观众的喜爱。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打听如何可以买到展出的东西,也有人特意来要求喝一杯中国茶,一杯中国酒。还有一位家庭主妇从县城写信来,并附了钱,要求买中国茶。中国代表团把钱退还,并寄去一包茉莉花茶后,接到她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述说着这件事如何在他们的小县城内传为佳话。……这种生动的例子是说不完的。在观众留言薄上写下了许许多多赞语,甚至有人写下了热情的长诗。假如说中国的传统特产和久享世界声誉的手工艺品使观众赞不绝口的话,新中国的工业建设成就就更使参观的人惊异不止了。中国能自己制造机器,中国有完全自动化的无缝钢管厂,这对许多西欧人说来是不可想像的,有人甚至发问:“这是中国自己造的吗?”出门时还说着:“机器!机器”!
在展览期中,中国馆自然而然地成为报纸舆论的中心之一。奥地利各党派及官方的报纸都以不同方式报道中国馆展出的盛况。在许多报纸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字样第一次代替了“红色中国”的字样而出现。
中国展览团在维也纳举行的各界人士招待会也是极一时之盛,共有一千一百多位宾客,其中有政府重要官员和社会名流。奥地利金融界和企业界的重要人物差不多也都赴会了,有些人是特意从外地赶到维也纳来参加盛会的,有许多已经须发皆白的企业界巨子一反往日派代理人出席宴会的惯例,亲自来参加。许多外国驻维也纳的外交使节,包括与我国没有建交的国家也应邀赴会。葡萄牙公使特意找到中国展览团团长冀朝鼎表示友好的致意。许多维也纳人提起这个招待会都说是战后少有的盛会。
尽管中奥两国还没有外交关系,这次中国馆的展出不仅受到了奥地利广大人民的欢迎与喜爱,而且引起了政府当局的重视。奥地利共和国的总理接见了中国展览团团长,副总理和政府各部的重要官员都参观了中国馆。
奥地利的工商界更是热烈地接待了中国展览团。由奥地利工业界巨头组成的工业家协会特别宴请了中国展览团。在博览会开幕前许久,中国展览团一部分团员先到维也纳时,许多消息灵通的企业单位就闻声而至,要求谈贸易。在博览会开幕期间,更是应接不暇,很多厂家和进出口商都争先恐后地向展览团介绍他们的产品或要求代卖中国的特产。奥地利工商界这种急切要求和中国贸易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在欧洲国家中,奥地利也是遭到美国“封锁禁运”政策之害的一个国家。奥地利工商界派第一个代表团到中国去还是两个多月以前的事,这个代表团和我国签定的贸易合同,还是中奥直接成交的第一笔贸易。但是奥地利的工商界知道得很清楚:开展与中国的贸易对他们说来将意味着什么。过去也有人误信过一些其他西方国家的“朋友”的“忠告”,叫他们不要和“红色”中国做生意,以免吃亏。而现在,他们也开始明白,这种“忠告”的动机只是为了在和中国贸易上少一个竞争者而已。
此外,中国展览团在维也纳期间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热情协助。博览会当局对中国馆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刚从中国访问回来的工商界代表团全体团员都以老朋友的身份热心地帮助第一次来奥的中国代表团。在展览馆的建馆工作上,更是由于奥地利工人和工程师们的积极努力,提前完成了任务。博览会闭幕后,中国展览团还应许多企业主的邀请参观了许多工厂。这种以不同方式所表现的对中国展览团的支持和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是令人难忘的。
当然,这一切还只是良好的开端,中奥两国人民的友谊,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还正是来日方长。


第5版()
专栏:

日本政府正式批准鸠山访苏
鸠山说日苏关系正常化有助于世界和平
和日本独立,但又表示将坚持领土要求
据新华社3日讯 东京消息:日本政府2日晚间在内阁会议上正式批准日本首相鸠山一郎访问苏联,恢复苏日谈判。鸠山将在6日启程。
鸠山在内阁会议后发表谈话说,他决心访问苏联是为了负起同苏联恢复正常关系的责任。他说这是他在过去向日本国民作过的诺言。鸠山说明他访问苏联有三个原因:他认为,日本同苏联的关系正常化,有助于世界和平;同苏联恢复正常关系将会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完成日本的真正独立;能够早日使被拘留在苏联的日本人获得遣返。
鸠山还说明,他在谈判中将不放弃日本过去对千岛群岛南部的国后岛和择捉岛的态度,仍坚持要求把苏联的这两个岛屿移交给日本。
鸠山政府在作出鸠山访苏的决定以前,曾经竭力想使自由民主党全党一致支持鸠山访苏。但是,在反对同苏联恢复正常关系的分子的破坏下,为了这个目的召集的自由民主党全体国会议员会议一再流产。
在这种情况下,内阁会议特别指出,鸠山在同苏联谈判的时候要尊重自由民主党最近通过的新决议。这个决议的内容是:要求苏联立即并且无条件地遣返日本的被拘留者;立即“归还”色丹岛和齿舞群岛;在苏日两国恢复邦交后继续谈判“归还”国后岛和择捉岛问题;两国已经取得协议的事项要包括在准备缔结的协定中。在鸠山最初提出的赴苏谈判的方针中,原来规定暂时搁置领土问题,先设法恢复两国的邦交。
日本社会党在2日发表声明,支持鸠山访问苏联。它并且要求日本自由民主党结束内部争吵,立即实现鸠山访苏这个和平使命。


第5版()
专栏:

第三届中国电影周
在莫斯科举行开幕式
新华社莫斯科2日电 第三届中国电影周10月1日晚间在莫斯科举行了开幕式。
苏联文化部部长米哈伊洛夫、名导演格拉西莫夫、苏联共产党莫斯科市委员会书记奥尔洛夫出席了开幕式并且讲了话。他们都称赞中国年青的电影事业。有演员白杨,导演佐临参加的一个中国电影工作者代表团也出席了开幕式和观众见面,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在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放映了“为了和平”。观众对这部影片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对演员的演技,都表示称赞。
苏联电影工作者和观众在开幕式后向中国的演员们表示,他们希望能够多看到中国表现现在生活的影片,看到中国的喜剧片。一个热心的观众说:中国的杂技有优秀的传统,如果中国电影界能把中国的杂技拍成故事片,像苏联影片“驯虎女郎”那样,是会引起观众兴趣的。


第5版()
专栏:

在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
养鸽爱好者俱乐部
苏联有许许多多的养鸽爱好者,养鸽子已经成为一种有意义的、高尚的运动了。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将于明年七、八月间在莫斯科举行,莫斯科伏龙芝区的共青团员们要在联欢节放出大量的、象征和平的雪白可爱的鸽子。并向莫斯科的养鸽爱好者提议组织养鸽爱好者俱乐部。这个俱乐部在一次有二百五十个养鸽爱好者参加的大会上正式成立了,并且选出了十个人组成管理委员会。
养鸽爱好者俱乐部的任务是:在国际的和民族的纪念节日开幕时放出大量的白鸽子;组织鸽子展览会;集体训练鸽子;举行区际和城际的比赛;出版交流经验的刊物;对会员和养鸽爱好者进行教育,使他们不破坏公共秩序(如不要在鸽子腿上绑上石头、棒子和不要让鸽子的哨声喧嚣等)。莫斯科的养鸽爱好者决定使莫斯科的鸽子达到两万到三万只。
莫斯科许多企业、机关和工会组织积极准备参加明年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都拨出款子建立公共鸽舍,购买鸽子,加以繁殖和训练,农业书籍出版局还要在今年年底出版“养鸽学”一书。
不寻常的列车
在布加勒斯特北站每个月都有一列不寻常的火车出发到遥远的全国各地去。这是罗马尼亚政府为了发展城乡劳动人民的保健事业而特别装备起来的医疗列车。
在这辆列车上,有着医疗上一切必要的设施。实际上它可以说是一座安装在车轮上的综合医院。每到一个地方,医疗列车便开始接纳当地患病的铁路工作人员。两年来,这辆医疗列车已在罗马尼亚全国各地行走了两万多公里,甚至极偏僻的小车站附近的居民也对它很熟悉了。
在医疗列车上进行一般健康检查的人,只要在车厢里一节节地走过去,就可以顺序受到耳鼻喉科、内科直到爱克斯光科的详细检查。最后,他们就可以拿着经过列车上九个医师签字的检查证离开。
有时,铁路工作人员也会带来他们的家属请求诊治。医疗列车也时常应铁路沿线农村居民的要求对他们进行医疗上的帮助。直到全部工作结束后,列车才又继续前进。
灵 巧 的 手
克拉拉·玛列尔是“匈牙利民族报”的打字员。她曾十六次获得全国打字冠军称号。不久以前,她在人民民主国家举办的打字比赛中也取得了第一位。当她的手触摸在打字机的键盘上的时候,键盘上就发出一种机枪射击似的声音。玛列尔按照指定的规格每一分钟可以在打字机上打出二百一十五个音节,五百四十三个字母。


第5版()
专栏:

巴基斯坦粮食部官员感谢上海码头工人
新华社喀喇蚩3日电 据“巴基斯坦时报”报道:巴基斯坦粮食部官员们感谢上海的中国码头工人以特别的热情装运运往东巴基斯坦去的大米。
这些官员们在喀喇蚩说,上海码头工人在大约二十四小时内装运了一万吨大米。据说,在喀喇蚩港装运同样数量的大米至少需要四天。中国工人决定热情地工作以便为减轻东巴基斯坦人民的灾难而出一把力。


第5版()
专栏:布拉格航讯

访捷克斯洛伐克汉学家普实克院士
本报记者 李延宁
汽车驶过美丽的查理士大桥,一拐弯开进了一条僻静的小街——拉申斯卡街。这是典型的布拉格小街之一,清洁而幽静,有着古色古香的煤气街灯和石块砌成的道路。在一座中世纪建造的教堂隔壁有一座四层的楼房,门前挂了一块牌子:“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东方研究所”。
我们来到这里,为的是访问东方研究所所长、欧洲著名的汉学家和东方学家亚·普实克院士。只是在最近几天以前——9月14日,这位两次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奖金的获得者、共产党员和学者普实克院士,刚刚度过了他的五十岁生日。
在二楼的一间房间门前,一位身材高大精神饱满的学者伸出了他的热情的手来欢迎我们。这就是普实克院士。
“你好!”他用中国话说道,接着就把我们介绍给站在他身旁的克列布索娃博士。这是一位比较瘦小的中年妇女,是东方研究所的汉学部主任,普实克院士长期来的同事和合作者。
一进门,普实克院士就热情地告诉我们,他刚从巴黎参加了国际汉学家代表会议回来不久,在那里他曾和翦伯赞等中国学者愉快地聚会,而且9月25日他就要率领科学院的一个代表团去中国。
“您这是第三次去中国了吧?”记者问道。
“不错。我第一次去中国是在解放以前,第二次在1951年。在这以后我一直想再去中国,可是……”他用手指着胸前告诉我们,由于他的心脏病,一直未能如愿。不过,现在医生说他的身体已经可以允许再作这样一次长途旅行了。
“从1951年到现在又是五年了,中国一定又有了很大的进步。”显然,这位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介绍中国的中国之友,对于再能去中国是极为高兴的。他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克列布索娃博士和另一位汉学家1954年也访问了中国。1955年又有三位捷克斯洛伐克汉学家访问了中国。“差不多我们研究所里的每一个汉学家都到中国去过了”,普实克院士高兴地说。
是什么使普实克院士对汉学发生兴趣的呢?在我们的请求下,他开始追忆起三十年前的事来。那是1927年,年青的普实克刚从布拉格大学毕业不久,震荡世界的中国大革命使他对东方的古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他当时正在研究东罗马帝国的历史,为了研究匈奴等亚洲民族入侵欧洲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他感到也必须研究中国,因为这些民族都是来自接近中国边境的地方的。于是,普实克就决心学习中文。就是这样,他走上了研究汉学的道路。
当时在布拉格大学没有教中文的教授。因此,普实克只好自学。以后,他又出国到瑞典、德国去跟随当时欧洲有名的一些汉学家求进一步的深造。1932年他到了中国。
在中国的两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北京度过的。他结识了一些中国朋友,大部分是当时的进步学生。来到中国,他的最初目的本是想熟习中国的经济史,但是他感到不易了解历史上中国下层群众的生活状况。为了取得这方面的材料,他着手去研究宋元朝代的通俗小说。但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他被这些中国民间文学深深地吸引住了,以致于以后把自己的精力和兴趣主要投入了这个方面。正是这样,普实克今天成为西方研究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传奇小说的权威。
普实克早在中国的时候,就很注意中国的新文学。当时,他认识了郑振铎和沈从文,以后在日本又认识了郭沫若。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和鲁迅先生的友谊。
“我在中国的时候,”普实克院士安详地对我们叙说道:“由于我注意中国的新文学,我的一些中国学生朋友就介绍我读鲁迅的作品。我非常喜欢他的作品。而且你们知道,鲁迅先生自己又对中国旧小说很有研究,写过‘中国小说史略’这本书。我当时就写信给他,同他讨论一些问题,很快他就回了信。这样,一直到我在日本的时候(普实克在1934年以后去日本),我们都保持通信。”
普实克院士是第一个把鲁迅的著作介绍到捷克斯洛伐克的。1937年,在布拉格出版了捷文本的“呐喊”(包括中文本“呐喊”的大部分),在这本书的前面影印了鲁迅先生在1936年7月——也就是鲁迅先生逝世前三个月亲笔为捷文版写的序言。1949年又出版了普实克院士和克列布索娃博士合译的“故乡”。1951年重版了“呐喊”,这一次不仅包括了中文本“呐喊”的全部,而且还包括了“野草”。这也是他们两人合作翻译的。
话题自然而然转到介绍鲁迅著作的问题了。普实克院士指着克列布索娃博士对我们说:“她是专门研究鲁迅著作的,她现在还在继续把鲁迅著作翻译过来呢。”克列布索娃博士告诉我们说,除了上述三部作品外,鲁迅先生的著作还有“彷徨”、“朝花夕拾”、“故事新编”已译成捷文出版,目前正计划翻译和出版鲁迅的杂文选集和书信集。她还兴致勃勃地谈起她访问中国时曾到了绍兴,参观了鲁迅先生故居。我们告诉她和普实克院士,中国正在筹备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普实克院士说:“那时也许我还在中国吧。”
普实克院士不仅向捷克斯洛伐克介绍了鲁迅,他也翻译了茅盾的“子夜”,这本书在纳粹统治捷克斯洛伐克时不能出版,一直到捷克斯洛伐克解放后才出版了。他翻译了李白、杜甫的诗,也翻译了毛主席和艾青、田间的诗。他翻译了“老残游记”、“聊斋志异”、“浮生六记”以及许多中国传奇,他也翻译了“孙子兵法”、“论语”等等。
要历数普实克院士的关于汉学的著作是更不容易的。他的著作包括了文学、艺术、历史、哲学、语言学等许多方面。我们且举出几本来吧:“论中国文学与文化”、“中国人民文学”、“中国的文学与教育”、“新中国文学”、“毛泽东主席和中国文学”、“解放后的文学及其人民传统”。最后这一本书使他再一次地获得了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奖金。普实克院士不是仅仅在书斋里钻研古书的汉学家,他还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中国革命,介绍新中国。从1932年起,他就以“巴塔克”的笔名在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的党刊“创造者”(尤利乌斯·伏契克曾为该刊编辑)上写了许多篇介绍中国革命、中国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通讯和文章。1935年他写过中国红军的前进。他在1940年出版的“中国,我的姊妹”一书大大增进了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以更大的热情来介绍和歌颂新中国。1949年他出版了“为自由而战斗的中国人民”,并且亲自又把它译成斯洛伐克文。这一本书现在已被译成波兰文和匈牙利文。
当我们怀着敬意望着眼前这位三十年来孜孜不倦的学者时,我们不禁还想知道他未来的工作计划。对于这一问题,普实克院士回答说,首先他准备写一本关于蒲松龄生平及其著作的书,他希望在这本书中显示出蒲松龄的进步作用。他说,这位著名的中国文学家不仅写出了“聊斋志异”这样一本作品,而且还写过一些普及科学的著作并且当时在人民群众中做了不少提高文化的工作。在谈到这一计划时,普实克院士说,听说中国最近发现了蒲松龄的手稿,他很希望能得到这个手稿的抄本。他还说,这次他访问中国时希望有机会能到蒲松龄的故乡去亲自看看,以便能了解这位文学家的创作和生活的环境。普实克未来的工作计划还包括:写一本有关中国中世纪传奇小说的书和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史的书。他希望这次去中国能找到这方面的新的资料。
在谈话结束以后,两位汉学家把我们带到三楼去参观东方研究所附设的“鲁迅图书馆”。“鲁迅图书馆”布置得很精致。靠墙的一排排书架,放满了线装和洋装的中国书。正对着门的墙上挂着郭沫若书写的“鲁迅图书馆”的小幅横匾,下面放着石膏制成的鲁迅先生立像。门旁墙上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马叙伦书写的毛主席的诗词。人们看到这个图书馆中的精心布置,不能不亲切地感到中捷友谊的深厚。这里收藏的书包括鲁迅全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四部备要、四库珍本、四部丛刊、丛书集成、大清实录、图书集成、万有文库、古本戏曲丛刊以及许多佛经,这是中欧收藏中国文学书籍最多的图书馆。其中许多书籍是普实克院士1951年访华时搜集来的。我们向院士赞扬藏书的丰富,院士笑着说:“这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他告诉我们,他在北京时,琉璃厂和东安市场的书摊是他常到之处。
我们又回到院士的办公室。这时,我们看见桌上摊开着一篇文稿,原来这是一位汉学家写的关于屈原的论文,正请院士给他提供意见。另外,还有一本名叫“中国中世纪说书人的创作方法”的论文的清样,是院士的近作,正等待院士作最后的校阅后付印。
普实克院士对中国文化的博学,他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著作,已经对中捷文化交流和中捷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次短短的访问使我们更加确信了这一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