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苏联在给法国的复照中再次表示
促进东西德接触才能导致德国统一
希望法美英三国承认有必要采取这种做法
新华社28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27日讯:苏联外交部26日交给法国驻苏联大使馆一件照会,答复法国政府在10月10日就西德政府9月2日的备忘录致苏联政府的照会。
法国政府在它的照会中表示应当结束德国的分裂状态。它希望苏联政府重视西德的备忘录,并且就恢复德国统一问题表示意见。
苏联政府在照会中指出,它在给西德政府的答复中已经重申:它一贯主张德国重新统一为和平民主的国家,而苏联谋求解决德国问题的努力也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然而四国有关德国问题的最重要的协议遭到美英法三国政府引起德国分裂的片面行动的破坏。
苏联照会谈到法国所提到的西方国家在1955年秋季举行的四国外长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结束德国分裂状态和建立欧洲安全体系同时进行的建议。它说,苏联政府已经陈述过它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且有力地证明,西方三国在会上就德国问题提出的建议与德国当前实际情况不符,因而也不符合保障欧洲安全的利益。
苏联政府着重指出:正当在国际上大家希望合作、要求设法普遍裁减军备、进一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愿望日益强烈的时候,西德政府却加速建立西欧最大的正规军,拒绝商谈限制武装力量的建议,并且压制西德居民的起码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政府认为有必要再一次促请法国政府注意,西德军国主义的复活对欧洲是一种严重的威胁,是建立一个统一、和平、民主的德国的障碍。
苏联政府在照会中指出,现在的西德政府的政治方针具有危险的后果,同时指出,这种不考虑有两个独立的德国存在这一事实的建议不会导致德国问题的解决,因为在目前情况下,要统一德国,除了两个德国接近、互相取得谅解、彼此进行谈判以外,别无其他道路。
苏联政府重申,它愿意促进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建立接触以利于德国的统一,同时也希望法国政府以及美国和英国政府方面也承认有必要促成两个德国的接近,这将是对德国统一事业的重大贡献。
苏联外交部在同一天还把内容相同的照会分送给美国和英国政府。


第6版()
专栏:

法国和西德签订萨尔条约
西德同意修建摩塞尔运河交换法国在萨尔的利益
新华社28日讯 据塔斯社巴黎27日讯:法国外交部长比诺和西德外交部长勃伦塔诺27日在卢森堡签订了关于萨尔从1957年1月1日起在政治上并入西德的条约。条约规定,萨尔在经济上并入西德将在今后三年内逐步进行,而在1959年12月31日以前完成。
双方同时还签订了关于修建摩塞尔运河的协定、关于居民权利的协定以及关于法国和萨尔之间的文化合作协定等。
法国和西德经过长期谈判后所签订的条约,实际上结束了法国和萨尔现存的经济和关税同盟。许多年来,法国历届政府一直坚决主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经济上并入法国的萨尔的资源保持在法国手里。根据条约,法国将在二十五年中从萨尔获得九千万吨煤,而目前它拥有萨尔的全部煤矿资源(在萨尔开采的煤一年大约是一千五百万到一千六百万吨)。
巴黎的新闻界人士着重指出,法国不仅同意当西德统治集团正以全力加速军国主义化和建立新的西德军队的时候使萨尔在政治上并入西德,而且同意让法国的经济地位大大削弱。作为交换条件,西德同意修建法国某些工业人士所关心的摩塞尔运河,可是这未必能抵偿法国方面的损失。


第6版()
专栏:

摩洛哥抗议法军侵占警察局
法军同突尼斯居民发生冲突
新华社28日讯 据塔斯社巴黎27日讯:巴黎报纸报道,在摩洛哥公众继续要求释放被捕的阿尔及利亚领袖的情况下,驻扎在摩洛哥麦克尼斯地区的法国军队司令部未得摩洛哥政府同意,擅自派遣法国警察占据了麦克尼斯警察局大厦。法国驻拉巴特军队司令部并且说:“法国军队已枕戈待命,准备立刻(对群众抗议法国绑架阿尔及利亚民族领袖运动)进行干预。”
摩洛哥政府已经就这件事向法国当局提出抗议。抗议指出,法国军事当局没有取得摩洛哥苏丹的任何同意,就行使不属于它的职能。抗议还着重指出“因此而形成的局势的严重性”。
突尼斯公众的抗议运动也在继续进行。当地居民竭力阻挠法国军队向阿尔及利亚边境集中。报纸报道,在距离突尼斯市四十公里的地方,法国军队和当地居民发生了冲突。据“费加罗报”报道,法国海军司令部已经派遣军舰前往突尼斯海岸。


第6版()
专栏:

抗议法国政府的绑架行为
约旦国王号召全国总罢工
巴基斯坦要求法国释放阿尔及利亚领袖
新华社27日讯 安曼消息:约旦国王侯赛尼今天号召全国在10月28日(星期天)举行总罢工,抗议法国绑架“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领袖。
据新华社卡拉奇28日讯 外交部发言人10月27日在这里说:巴基斯坦政府对法国政府绑架五个阿尔及利亚民族运动领袖一事很关心。他说:“我们已经要求法国政府释放这些领袖,因为我们认为这样可以在北非人民心中恢复信任,并且缓和紧张的局面。”


第6版()
专栏:

苏新任驻西德大使到波恩
新华社波恩27日电 苏联新任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特命全权大使斯米尔诺夫10月26日到达波恩。
斯米尔诺夫在飞机场发表谈话的时候强调指出,发展苏联和西德两国之间的关系不但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维护欧洲和平。


第6版()
专栏:

摩洛哥组成新内阁反对法国的力量占优势
据新华社28日讯 巴黎消息:摩洛哥政府26日晚间辞职,新政府已在27日组成。新政府仍由前任首相、无党派的西·贝凯出任首相,独立党人贝拉弗里杰继续担任外交大臣。在一共有十七个阁员的新内阁中,主张肃清法国在摩洛哥影响的独立党占了九个。其他是无党派人士。
据法新社报道,摩洛哥前政府的辞职同法国当局逮捕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以后在摩洛哥所形成的局势有关。
西·贝凯指出,他根据摩洛哥苏丹的命令,曾对逮捕摩洛哥苏丹的客人、阿尔及利亚活动家一事提出抗议,但是,他的抗议没有获得效果。贝凯着重指出,法国居然拒绝释放被逮捕的人,这使摩洛哥全国人民感到愤怒。


第6版()
专栏:

约旦国家社会党领袖受命组阁
宣布该党外交政策同埃及完全一致
新华社28日讯 安曼消息:以易卜拉欣·哈希姆为首的约旦看守内阁已经在10月27日辞职。约旦国王侯赛尼当天委托在最近议会选举中获得席位最多的国家社会党的总书记苏莱曼·纳布西组织新政府。
纳布西说,他的党在外交政策方面所提出的任务,是同埃及的外交政策完全一致的。


第6版()
专栏: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代表声明
法国的绑架行动并不能影响解放战争
新华社28日讯 据塔斯社开罗27日讯: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代表马达尼声明,法国当局逮捕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的行动并不能影响军事行动和民族解放军的活动。他们仍旧要努力实现祖国的独立、释放政治犯和商谈停止军事行动等基本任务。


第6版()
专栏:

曼谷“祖国”周刊发表社论
谴责香港当局纵容国民党特务
要求泰政府驱逐凶恶的国民党分子
新华社28日讯 曼谷消息:这里的“祖国”周刊22日谴责香港英国当局纵容国民党特务分子发动的九龙暴乱。
这家杂志在社论中说:“这班人为什么敢于发动那样的暴乱呢?那是因为香港当局一直对制造骚乱的国民党分子的卑劣行径,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又等于是直接帮助鼓励了这些骚乱分子的卑劣行径”。
社论指出,大家知道,香港是被国民党和美国用以建立间谍组织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敌对的地方。但是香港当局并没有怎样采取措施来防止可能发生的严重事件,同时也并没有从国民党特务分子爆炸“克什米尔公主号”客机事件中吸取教训。这次九龙暴乱事件,已使得当地人民遭受严重损害。
社论还揭露了国民党分子公开和半公开地在泰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的敌对行为和压迫当地华侨的事实,并且要求泰国政府必须坚决将那些凶恶的国民党分子驱逐出境。


第6版()
专栏:

越南祖国战线和和平委员会
指责南越当局制订伪宪和举行军事检阅
新华社河内28日电 越南祖国战线和越南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一致指责吴庭艳当局非法制订“宪法”和举行东南亚集团国家武装部队参加的军事检阅。
祖国战线扩大中央委员会会议在10月26日通过的声明中指出,南越当局制订“宪法”的目的在长期分割越南。声明说,日内瓦协议承认越南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规定南北双方协商举行全国选举。南越当局非法制订“宪法”的行动严重地违反了日内瓦协议的规定。
和平委员会在声明中指责南越当局邀请东南亚军事集团国家派军舰、飞机到西贡参加南越“共和国”成立纪念军事检阅的行动是“对和平的一种挑衅”。
这两个组织都号召全越南人民要为祖国统一和保卫印度支那和亚洲和平而斗争。


第6版()
专栏:

缅甸发表1955—56年度经济情况报告
指出出口贸易方向有重要变化
新华社仰光28日电 缅甸的国家商业银行最近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1955—56年度,缅甸出口贸易的方向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这份关于缅甸1955—56年度经济情况的报告说,缅甸同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缔结了贸易协定。它延长了同人民中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贸易协定。根据这些协定,上述国家将输出制成品、机器、电气和科学装备给缅甸,而从缅甸输入大米、木材和金属矿物。报告说,印度已经不再成为缅甸的主要主顾,而由日本取代了它的地位;日本购买了缅甸出口货总值的11%。其次是英国和人民中国。
报告说,可以得到的数字表明,在这个时期出口总值是十亿二千三百一十万缅元而进口总值是八亿四千七百六十万缅元。因此贸易出超为一亿七千五百五十万缅元,而在1954年—55年度贸易出超为一亿九千二百二十万缅元。
主要由于大米的出口价格降低,出口实收款项减少了。报告说,在这个时期,大米和大米产品的输出总量为一百六十八万吨,这表明比前一年增加十一万吨。然而实收款项却从八亿三千五百三十万缅元减少到七亿六千四百九十万缅元。在进口货物当中,消费品大约占总额的66%。其中纺织品一项就占进口总额的23%。报告说,对缅甸输出最多的是英国,它在缅甸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在这一年度已经从23%增加到28%,其次是印度和日本,它们各占17%。
报告说,稻谷的产量估计为五百八十万吨,比上一年增加1.1%。花生和芝麻的产量也获得了稳步的增加。但是棉花的产量估计比1954—55年减少了24%。估计的数字还表明主要的森林产品比去年同时期平均减少了42.6%。
原油的产量将近四千四百七十万加仑,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3.5%多一点。水泥的产量比去年同时期增加了3.2%,但是棉纱的产量减少了。报告说,某些新工业已在今年开工。
报告说,消费品物价指数从去年6月的三零九增加到今年6月的四零七,这反映了物价上涨后生活费用的增加。特别是衣着的指数从去年6月的四一○增加到今年6月的六七三。


第6版()
专栏:柏林航讯

西德工人反对军国主义
——记西德工会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汉堡)
何疆
西德工会联合会本月在汉堡召开的第四次代表大会,对于西德工人阶级的斗争和西德政局的发展,尤其对于明年西德议会的选举,都有深刻的影响。因为西德工会联合会是西德最大的群众团体,它拥有西德就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或西德有组织的职工的三分之二。工会会员是西德社会民主党七、八百万选民的主要基础。
为了骗取工会会员的选票,阿登纳居然也不顾干涉工会事务的忌讳,而以总理身份在这次大会上发表演讲。政府首脑的这种举动,还是西德空前未有的事。阿登纳在讲话中,对于目前西德工人最关心的重新武装和兵役问题,只字不提。
尽管有阿登纳对工会事务的直接干涉和亲美集团对工会领袖的拉拢和收买,这次代表大会依然通过了关于反对重新武装的决议。
要求废除兵役制
汉堡代表大会的主要特点,就是反对重新军国主义化的力量的胜利。这次大会关于反对重新武装的决议,比两年前在法兰克福举行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关于反对西德武装的决议规定得更具体些。这次的决议中要求取消再武装、废除兵役法、工会支持反对重新武装的一切力量。大会同时还通过一个决议,重申每个公民有权拒绝服兵役。
这些决议的通过,形成了整个大会讨论进程中的最高峰。压倒多数的代表和极少数的被授意来进行反对的代表(基督教工会派成员的一部分)之间展开剧烈的争论。这个微不足道的少数派的代表不惜用怪声喊叫、大拍桌子、跳起来打断别人发言等手段来阻止决议的通过。虽然如此,在四百多名代表里,除了二十名投反对票外,其他代表都投票赞成关于反对重新武装的决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代表里有七十名是阿登纳的基督教民主联盟的党员,其中有三十名西德基督教工会派的成员,但只有二十张反对票。这说明在基督教民主联盟内部和基督教工会派内部都有不少人反对阿登纳集团的使西德重新军国主义化的政策。
波恩政府人物对汉堡代表大会的结果表示“惊讶”。这些人物里有不少人还公开地对工会的决议表示“遗憾”,认为工会“干涉”议会和政府的事务,他们硬说人民群众和工会是不能过问兵役问题。阿登纳集团的报纸甚至用恼怒的口气来责骂工会“违反工会中立、不干与决策”的传统。
群众的关心和情绪
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可以看出,西德工人愈来愈关心政治问题,尤其是德国统一问题和西德重新武装问题。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大会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大会上所提出的大约四百件提案中,有四分之一是完全政治性的;与政治问题直接或间接有关的提案则占到提案总数的半数。
大会关于“统一宣言”的决议是全体代表一致投票通过的。决议责成工会联合会全国理事会设立“统一问题委员会”,在1957年5月1日之前提出关于德国统一的方案。
工会领袖的言行
和以往的情形相仿,这次大会仍表现出右翼工会领袖的妥协主义倾向。大会决议的含糊的措词里都留着“后门”,给他们提供不切实执行决议的借口。
譬如关于废除兵役制的决议里提到要支持采取“民主方式”的力量。会里和会外有许多人都公开认为“民主方式”的含义太模糊。又譬如“德国统一宣言”里居然根本不提社会民主党工人和共产党工人的统一行动问题,根本不提西德和民主德国之间的谈判问题。西德全国印刷业和纸张业工会(参加西德工会联合会的十六个全国性产业工会之一)关于同民主德国总工会建立联系的建议,也由于右翼工会领袖的阻挠而未能通过。其他在关于四十小时工作周问题、养老金改革问题、改善职工生活问题、自动化和原子能问题、共同决定权问题等各项决议中也都表现出这种模棱两可的措词和倾向。
西德右翼工会领袖的妥协态度是有原因的。他们与资本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工会领袖中的最高收入达到每月一万美元以上,远远超过西德政府一般的部长的月薪。资本家常常乘工会领袖的寿辰和度假等机会把汽车、电视机和电气冰箱等作为礼物赠送给他们。这种收买手段是获得一定效果的。此外,工会领袖是西德工会联合会所属许多工商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实际握有者。西德工会附设六家银行,他们的资产总额达到十三亿八千万马克(约三亿三千万美元)。另外,不少工会领袖担任西德许多重要企业的监事(领取优厚的薪金)。他们的生活是奢华和腐化的。这次汉堡代表大会在代表们的要求下,通过了关于不得担任两个以上的监事职务的决议,以便对工会领袖有所限制。
西德工人群众对于工会领袖的违反工人阶级利益的行动是不满的。这种不满可以用好多件事实来证明。西德工会联合会的九名常务理事中这次被撤换了六名,主席福莱塔格也被新任主席里希特来替代。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代表里有过半数以上是专职工会干部,而这次大会的代表里这种干部所占的比数则降至42%;这说明两年里右翼工会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的下降趋势。近一两年来,西德就业人数增加了将近一百万,但西德工会联合会会员人数却并没有增加,仍停留于六百一十万人的水平。尤其严重的是:青年工人参加工会的极少。
在目前西德重新军国主义化的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西德工人殷切地期望在他们争取统一和反对重新武装的斗争中获得坚决的领导。
1956年10月,柏林


第6版()
专栏:

在丹麦访问
中国农业考察团团长 赵定远
中国农业考察团一行七人,于1956年6月11日至8月3日在丹麦进行访问。由于主人的盛意,在这五十四天中,我们到了西兰岛、菲英岛、日德兰半岛的主要城镇和农村,访问了皇家兽医农业学院、国家畜牧兽医、作物栽培方面的研究所和各种专业试验站、农业协会、小农协会和他们的试验站,农业学校、大小农户等五十三个单位;还参观了两个农牧展览会和几个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农药和乳品加工机械制造等工厂。在访问期间,丹麦政府和人民对我们的接待是友好的。首相兼外交大臣汉森先生曾接见了我们,农业大臣斯莫伦先生给我们安排了包括农作物、畜牧、教育等内容的考察计划。我们所到各地,都受到了当地农户和农业科学工作者的欢迎和接待,到过中国的或同中国作买卖的一些朋友们更是亲切和热情,一定要邀我们前去参观作客,有的用中国茶和中国风味的菜来招待我们,以答谢他们在中国受到的款待。
这次访问,我们除了着重学习丹麦农业上好的经验外,还广泛地与丹麦农业界和有关人士作了接触。在实际接触和友好的交谈中,到处洋溢了中丹两国人民日益发展着的了解和友好合作的感情。汉森首相对考察团的访问表示欢迎说:“丹麦和中国之间一直存在着极为良好的关系,深信这次访问将进一步加强这种关系。”小农协会的副主席也说:“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具有古老文化的、正在迅速发展着的中国朋友们来到这里学习和访问,是我们最大的光荣与愉快,我们将把你们的访问作为永久的快乐的回忆。”
丹麦的自然条件与中国是有很大不同的。它位于北纬五十四至五十八度,海洋性气候,湿度较大,全年平均温度为摄氏7.5度,1月平均为零度,7月平均为十六度,绝对最高温度为三十度,最低是零下二十度。全年降水量六百二十五公厘,分布比较均匀,5至11月的降水量约占64%。虽然河流缺乏,极少进行灌溉,但作物生长季节一般没有严重水旱灾害威胁,生产比较稳定。全年的日照为一千七百小时,4至8月约占三分之二,无霜期一百六十至一百七十天,1年栽种一季农作物。
丹麦的地势低平,东部多砂质壤土,西部多轻松砂土,耕地面积约三百万公顷(合中国四千五百万市亩)约占土地总面积的73%,耕地中固定草地占12.5%,谷类作物占43%,根类(包括马铃薯)占18.5%,牧草占22.5%,其他作物和种子占3.5%。
丹麦的农户有二十万五千个,农业人口约有九十万,占全国总人口四百五十多万的20%左右。由于自然资源贫乏,没有煤铁和其他矿产,农业始终在国民经济中占着绝对重要的地位。1880年以来,受到了欧洲国际市场上谷物商品倾销的影响,畜牧业生产成了丹麦农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根据1954年统计:全国有牛三百一十五点二万头(其中乳牛一百五十点六万头),猪四百八十七点九万头,鸡二千五百二十三点四万头。黄油、乳酪、咸肉和鸡蛋等是最主要的出口农畜产品,它们的出口总值占全国出口总产值的60%以上。
丹麦的农牧业的确是比较发达的。从乳牛的单位产量来看,1954年每头平均年产乳量是三千五百公斤,脂肪含量达4.05%,适宜于做黄油与乳酪。拿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来说,小麦每公顷平均产三千九百七十公斤(合中国每市亩五百二十九斤),大麦每公顷平均产三千六百五十公斤(合中国每市亩四百七十二斤),马铃薯每公顷产一万九千三百五十公斤(合中国每市亩二千五百八十斤),甜菜每公顷产三万三千一百二十五公斤(合中国每市亩四千四百二十斤)。畜牧产品总量1950—1953年比1900—1904年平均增加一点三七倍,农作物生产总量1950—1953年比1900—1904年平均增加一点一倍。
丹麦畜牧业所以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辛勤地采取了选育良种、防治疫病、改良饲料等措施,因而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一般都是较好的,积累的经验也是不少的。如在选育优良种畜的工作上,他们根据制造黄油和乳酪出口的需要,选育出了一种产乳量较高,含脂肪量多的红丹麦牛;根据国际市场对咸肉品质的要求,选育出了一种体型长(约九十四公分)背油薄(约三点三公分)瘦肉多的兰德瑞斯白猪,一般饲养六个月,即可长到九十公斤左右。这些良种已经在生产中广泛采用。红丹麦牛已占全国牛群的65%,兰德瑞斯白猪在全国基本上普及。为继续提高牛、猪的品种的质量,他们还专门建立了幼猪和公牛站,进行后代测验和细致的选择工作。同时,每年在各地举行展览会评比优良种畜,奖励群众对改良种畜的积极性。为了加速繁殖优良种畜,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疫病,还大力推广了牛的人工授精技术,目前全国已有70%以上的牛群广泛应用了这一先进的技术。
积极防治牲畜病害,对于保证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也是极其重要的。他们对发生普遍而为害较大的乳牛结核病,流产病,采取了严格的检查预防和病牛隔离屠宰等办法。现在,这些疾病已经基本上消灭了。我们曾在一个牛病的研究所里参观了他们进行着的对几乎全国所有乳牛的流产病的抗体反应检验工作。
在饲养管理方面,他们十分重视夏季放牧和贮备充足和良好的饲草和饲料,尤其是扩大各种青贮饲料的利用。牲畜饲料的质量都是比较高的,如猪的饲料主要是大麦、燕麦、脱脂牛乳和煮熟的马铃薯,而且是根据牲畜的生育不同阶段进行适当的配合,这对于促进牲畜的发育起了良好作用。牛舍和猪舍都装有调节空气和温度的设备,来适应气候的变化和改善牲畜生活条件。乳牛的挤乳和乳品处理,大部也都实行机械化了,全国有80%的乳牛采用电器挤乳,这就大大节省了劳动力。
丹麦农作物的生产基本上是为畜牧业发展服务的。主要是保证牲畜饲料的良好供应,栽培的主要作物是大麦、燕麦、马铃薯、甜菜、牧草、芜菁、小麦和黑麦。而食用的小麦只占耕地的2.46%,黑麦只占2.83%,高产量的根类作物种植比重有了显著增长,已由1880年的2.5%增加到现在的19%。饲料价值较高的大麦种植面积也有迅速增加,如1954年即比1934—38年增加了63%。
他们积极的采用了施肥、轮作、良种、密植、防治病虫害等主要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牲畜粪尿,为农作物增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们在田间施有丰富的厩肥,还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化学性质、酸硷度反应,施用氮、磷、钾、钙等肥料。对于根类作物提倡多施厩肥和追施尿肥或一些化学肥料,对于谷类作物则多施化学肥料,如小麦和大麦通常每公顷施氮肥(15%)二百至三百公斤,钾肥(50%)一百五十至二百公斤,磷肥(18%)约二百公斤。所有农地都实行一定的轮作制度,最普遍的是七年或八年的轮作制,就是种四年谷物,二、三年牧草,一、二年的根类作物,这对提高地力、防除病虫害和杂草都有好处。为了合理利用土地,他们提倡因地种植,如肥地种小麦、甜菜,砂地种马铃薯,瘠薄地种燕麦或黑麦等。
他们对选择优良品种和种子的工作也是重视的。各种作物的品种一般都经过国家试验站进行过鉴定试验的,谷类作物品种着重选择具有基秆粗壮、耐肥、耐寒等优良的特性,品种质量都是较高的。播种用的种子都由种子公司或专业机构做严格的精选和检验工作,籽粒纯洁、整齐、饱满。谷类和牧草作物普遍实行窄行密植(行距十至十二公分),小麦、大麦的播种量每公顷约二百公斤(合中国每市亩二十多斤),在充分利用土地,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有显著作用。在田间耕作上,农业机械也增加了,现有拖拉机即达六万四千多台。为了进一步节省劳动力、减少劳动力不足的困难,现在正开始大量推广化学药剂除草的工作。因为普遍实行了轮作、注意选育抗病品种,建立植物检易制度,结合广泛利用药剂防治,农作物受病虫害的损失大大地减少了。他们在马铃薯毒素病的研究工作上取得了新的成就。
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他们对于沙丘、沼泽地区和沿海滩地的利用也是重视的,正在尽量设法加以改良和利用,以补耕地不足。
丹麦农村中有小农(自耕农)和大农(农业资本家)约各占农户的一半,另外有农业工人约三十万人。小农多参加小农协会,大农多参加农业协会。农民都受过七年普及教育,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全国还设有二十八个农业学校(其中包括小农学校五所),对农民进行正规化的短期教育,使青年农民得以了解一般的农业科学知识,便于接受农业技术指导。全国唯一的国家高等农业学府——皇家兽医农业学院,对学生入学条件上要求是必须有三年以上的农业实践经验,入学后强调理论学习,使他们进修深造,成为实践的指导者。为了推动农牧业的增产,小农协会和农业理事会都聘有农业技术的专家,全国有六百多个,分布各地(平均每一千个农户有三个),通过展览会、演讲、报告、广播、印刷刊物、实际示范等不同方式,对农民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
丹麦的农牧业所以获得成就,是与丹麦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分不开的。他们不仅在提高农作物和畜牧产量和质量以及改良品种方面获得了不少成绩,而且刻苦钻研的精神也是比较好的。我们所参观过的农业试验站都有专业的重点、明确分工,人员和设备虽是比较精简,但工作量是多的,尤其是对前人所研究的专业资料和各项试验成果都制成了各种图表,可以使参观者一目了然,对各个试验的结果也都有明确的总结,编印成册,广为传播,以指导农牧业的生产。
丹麦人民对于我国农民的勤劳、勇敢、精耕细作以及猪、家禽等品种有着良好的印象。他们对于中国近年来建设工作的发展寄以很大的兴趣。当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被新闻记者围着高兴地询问中国各方面的情况,最后都感到有了满意的答复与收获。地方的新闻界几乎每日都报道了我们活动的情况,表示欢迎中国客人们的来临。曾经访问过中国的菲英岛小农学校校长格仑堡先生和达隆农业学校校长福·比德森先生,在报纸上著文和见到我们时,都赞扬在中国亲眼看到和接触到的发展着的、蓬勃动人的新气象;并认为必须加强与中国的来往和合作。在日德兰半岛的一位砂土地区试验站站长、国会议员希克先生与我们离别时说:“中国和丹麦的人民是爱好和平和自由的,我们的共同任务就是要求在一个和平的前提下充分应用我们的知识,为更多地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而服务,你们的来访带来了鼓舞,愿我们相互间的访问越来越多。”通过访问,我们深切体会到丹麦人民对促进两国相互了解与友谊的衷心愿望。在我们离开丹麦前,不管部大臣以汉森首相的名义宴送我们,并对中国的农业生产表示关怀。农业大臣在告别会上也说:“我衷心希望你们在丹麦的参观有所收获,有助于中国农业的发展。你们在这里的访问这样深入而有兴趣,以及这样的真诚,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的,我们对丹麦的印象也是良好的,令人难忘的,我们深信中丹两国间的农业和其他方面的联系合作,将会日益发展与加强。


返回顶部